清代画家髡残的生平简介
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及代表画家作品风格
1.明前期宫廷山水画(“浙派”)院体与浙派山水的杰出代表是戴进与吴伟,极大了左右了院内外的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作为职业画家,他们不仅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区别,而且生平际遇也有所不同。
(1)xx:A.山水画:a.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弘,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
b.山水实境中安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可“卧游”,细看又有情味,实质上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春游晚归图》。
B.追随其画风者极多,而以其籍贯,称这一派为“浙派”。
(2)xx:A.山水画:a.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画山石用斧劈皴,横涂直抹,似若随意。
b.画中有较大人物,与山水结合,给人以简劲放纵,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不流于粗俗的印象,其实是以山水为衬景的人物山水画:《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B.以其籍贯将这派称之为“江夏派”。
2.明中期文人画与“xx四家”“xx四家”:xx,xx,xx,xx:<1>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
<2>继承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是他们山水花鸟花的普遍特点。
(1)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是吴门派文人画的最突出的代表:A.他们以山水见长,山水画中以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引人注意,并且有粗细两种面目。
B.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凭借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
<1>沈周:A.山水画:a.以粗笔为多,早期笔墨严谨细秀,晚年笔丰墨健,浑厚沉郁。
b.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平和怡悦的气氛.c.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作品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B.粗笔作品《夜坐图》,细笔作品《庐山高图》:开创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
清-弘仁(江韬)简介
他看透了人的表情就可以带他去任何地方,阿门的地方,这也是音乐给予他的灵感
(122.5*47.5 公分)估价达到 3~4 万美元,成 交价达到 2.7 万美元。
作品赏析 松壑清泉图 黄海松石图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1f5ca EBET
弘仁生前在创作上非常认真审慎,总是反复 推敲,不轻易送人。有诗说他画成未肯将人去, 酒热茶温且自看,因而流传到市场的作品并不 多,值今日进入交易的作品就更少了。1988 年纽 约苏富比曾拍卖过他的一幅《仿黄公望山水》扇 面,为设色金纸本,以 9900 美元成交。1992 年 6 月纽约佳士得拍卖的《长松古壑》轴
生平传略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标、孙 逸、汪立瑞等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称 海阳四大家。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新安 画多宗清(倪瓒)者,盖渐师道先路也,画史上 称弘仁、髡残、石涛、八大为画坛四僧。代表革
新的一派。弘仁俗姓江,名韬,又名舫,字鸥盟, 字六奇(一作亦奇,大奇),出家后号渐江、渐 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生 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卒于清圣祖 康熙三年(1664 年)。少年孤贫、性癖、自小就 喜欢文学,绘画一生从不间断。他是明末秀才, 明亡后,有志抗清,离歙赴闽,入武夷山为僧,
他看透了人的表情就可以带他去任何地方,阿门的地方,这也是音乐给予他的灵感
面,真实地传达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他作的 黄山诸景都不受倪瓒画法约束,而深得写生传神 之妙,富有生活气息。如故宫博物院藏《西岩松 雪图轴》,笔法尖峭简洁,意境伟峻秀逸,反映 了他的自身风貌。弘仁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 真性情,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笔墨苍劲整洁, 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的感受。与石涛、梅
他看透了人的表情就可以带他去任何地方,阿门的地方,这也是音乐给予他的灵感
浅赏《苍翠凌天图》
浅赏《苍翠凌天图》【摘要】清秦祖永《桐荫论画》曰:“石道人髡残笔墨苍莽高古,盖胸中一股孤高奇逸之气毕露笔端”,这幅《苍翠凌天图》是髡残的代表作品,也是清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髡残是神秘的,他在天之一隅平静地俯视着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髡残也是神奇的,他的诗魂画魄无声地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髡残与八大、弘仁、石涛,后世并称“四大名僧”。
髡残说:“每晨夕登峰眺远,益得山灵真气象耳……”而如今的我们离此已是太遥远了。
【关键词】髡残苍翠凌天图浅赏清秦祖永《桐荫论画》曰:“石道人髡残笔墨苍莽高古,盖胸中一股孤高奇逸之气毕露笔端”,这句话从此图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这幅《苍翠凌天图》是髡残的代表作品,也是清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我们不妨仔细端详,悬崖曲径,栅木院门,林中瓦舍隐现,一人坐于案前,似有所思,曲径而上,古屋依摩崖而建,得苍茫高古,幽深静谧之气。
再续其上,山路直通峰顶。
周围奇峰峻岭,磅礴逶迤,古树苍翠挺拔,涧谷飞泉壁挂,横霭迷蒙。
真可谓“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
山石树木用赭石勾染,焦墨点苔,浓墨描写。
用笔放纵洒脱,令人叹为观止。
髡残(1612-1673年),字介丘,号石溪,自称残道人、石道人,俗姓刘,湖南武陵人(今常德)。
髡残自幼聪明好学,年轻时曾准备以考试走上仕途之路,但最终走入了佛门。
“髡”者,剃发以示刑罚之意。
他取名髡残,含有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愧疚,于是,他长跪于父亲床前谢不孝之罪,而了却尘缘。
在髡残的心中,他要行的是天地之间的大孝。
那是一种常人无法理喻的道化人生。
髡残生活的年代正值新旧朝代的交替。
出家后的他经常在外游历名山大川。
一方面他看到没落的明朝腐败的社会现状,另一方面又因异族入侵而引发的民族使命感,让他内心冲突着矛盾。
特别在南明何腾蛟反清队伍失败后,他更是寄情于自然山水,专注于绘画艺术,以逃避世俗之情,远离红尘之苦。
髡残是一个天资高妙、性情直硬、崇尚气节的人,出家后交友的主要是几个明朝的故老遗民,如顾炎武、钱谦益等。
(完整word版)《中外美术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外美术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苏振国编辑、整理第一章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选择题1、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遗迹发现于1879年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
2、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的拉斯科洞穴发现于1940年。
3、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圈是一个著名石阵。
4、世界最宏伟的巨石建筑——埃及金字塔。
5、埃及最著名的也最完美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和门考乌拉金字塔,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名词解释岩画:岩画是在岩壁上敲凿、磨刻或用矿物质颜料涂绘而成的图画。
用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章浑沦率真的艺术精神——彩陶时代选择题1、“正面律”:表现人物时,头侧面,眼睛正面,肩及身体正面,腰部以下又是侧面;画面用水平横线来分割结构,人物排列井然有序,甚至动物都是成排出现。
2、古埃及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有狮身人面像、方尖碑、神庙建筑、纸草画和各种墓室浮雕、壁画和金银饰品等。
3、两河流域美术:艺术遗物:纳拉姆辛纪念碑(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王朝)和萨贡王青铜头像汉谟拉比法典石碑记载了君王接受太阳神授权的场面名词解释彩陶:彩陶是指用赭石和氧化锰等作颜料,绘制纹样于陶坯表面,入窑高温烧制后,在陶器橙红色的底色上,呈现出黑、褐等颜色图案的陶器。
黑陶: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
第三章上古文明的丰碑——青铜时代选择题1、炊煮饮食器系列主要有(课本P35红色字体部分)2、按照年代顺序,古希腊文明可分为:荷马时期(前1100—前700)、古风时期(前700—前490)、古典时期(公元前490——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0年)四个时期。
3、古典盛期的希腊雕塑艺术涌现出了两位大师:菲迪亚斯(石雕创作)、波留克莱特斯(银雕制作)。
巴特农神庙装饰雕塑——《命运三女神雕像》。
性格差异在山水画中体现
性格差异在山水画中体现摘要:绘画的终极目的,既不是画者对自然万物的描摹,也不是画者笔墨技法的表现;绘画是画者之心即画者精神境界的体现,真实感情的抒发,绘画的一切体验与表现过程,皆应归属于画者心灵与情感活动的范畴。
在一幅幅貌似客观的山水画作之中实际上包含着画家个人情感的冲突和抉择,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平日里美术教学在我认为就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画,学生在底下跟着画而已。
只要学生们能把基本形状画准就行了,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儿童绘画的心理与教育》一书,使我对美术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性格山水画前言清初,有许多知识分子坚持民族气节,不甘心受清朝统治者的利用。
有的虽然入清朝但不在朝为官,他们怀恋故国,有的情愿专心于画,卖画为生,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四僧中石涛和八大山人是明朝的后裔,他们怀恋故国,痛恨清朝的统治者,出家为僧,远离尘世的繁华和喧嚣,隐居山林,以绘画来抒发心中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态度,个人的绘画风格独特新奇。
明末清初以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四僧”为主,他们是这类画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他们的绘画的思想和绘画风格给画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把中国山水画推向另一高度。
1“清四僧”简介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他们都擅长画山水,来表达心中所想,反对摹仿古人,在艺术上大胆有创意,推陈出新。
他们有着不同的家族背景和个人的经历,即便这样但是他们还是走上了同一条路,出家为僧。
在“四僧”当中,弘仁是感于国破家亡,怀念故国,髡残早年曾经参加过抗清的武装斗争,石涛和八大山人他们是明朝后裔,最后都不约而同地皈依了佛门,专心于绘画以抒发胸中的感情,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师而名垂千古。
2 “清四僧”各自的性格特点及山水画风格2.1 弘仁:冷寂的心灵与高简幽疏的画风“弘仁(1610—1664),本姓江,名韬,安徽歙县人,出家为僧后,法名弘仁,号渐江。
”[1]他是四僧中最年长的一个,也是四僧当中最彻底的隐居者。
髡残:人、和尚与画家
生平 介绍
介大师个中龙象直踞祖席 。然绝不作拈椎竖拂恶套,偶然游戏
濡吮辄 擅 第 一 。此 幅 自云 效颦 米 家父 子 。正 恐米 家 父子有 未到 处 。所 谓 不恨我 不见 古人 ,恨 古人 不见 我耳 。” …
髡 残 原 姓 刘 ,他 曾 用 过 不 同 字 号 ,包 括 两 个 字 :石 溪 和 介 丘 。两 个 号 : 白秃 和 残 道 者 。他 也 有 僧 名 ,他 的 禅 师 浪 杖
髡残 :人 \和 尚与 画家
0 【 理 查 德 ・派 克 美】 李倍雷译 赫 云校
理查 德 . 克 ( ih r i e 纽 约亚洲艺术协会 画廊馆 长・ 派 R cad Pk ) 李倍雷 16  ̄ ,本名 李 蓓蕾。 艺术学博 士,东 南大学艺术 学院教授 、博 90
士生导 师。
人 (6 9 )给他取名为大果。在清代著名艺术收藏家周亮《 画 录 》书 里面 有关 于 髡残 生平 的重 要 11年 1 2 6 读
听了 他 的老 师张 瑶 星对 髡 残 的高 度赞 扬 ,不 难想 像 ,周 盼 望 着与 髡 残会 面 。从 这个 简 单 的传 记 中 ,我们 可 以看 出 髡残 在 年 少 时就 与 禅结 下 了不 解之 缘 。浪杖 人把 衣钵 传 给 髡残 ,教 他
年去世。他生命的最后l 1 年有7 年半是在南京度过的。据记载髡 残至少为周亮工画了6 幅画 .有2 幅至今还保存着 。从周的简介 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周认为 自己有足够的资格接受髡残的画 。
不 止一 幅 而 是许 多幅 。周是 在 研究 禅 学的 过程 中认识 髡残 的 ,
研究 是极 为重 要 的 ,因为一 种 新 的说 法被 提 出 来了 ,以 便 解释 人们 为什 么在 l6 年 以 前 的髡 残 的作 品上 找 不到 落 款时 间。 本 60 文 将 从 新 的 角度 对 他 的 几幅 画进 行 补 充式 的讨 论 。 同 时 本 文 也会 考 查髡 残在 南 京 绘画 圈 中的 地位 以 及与 南 京画 家之 间的 关 系 。通 过研 究 这些 少 量的 关 系 以及 一些 题 字 、画跋 和 作 品等 , 我 们可 以对 这位 看似 难 以捉 摸 的画 家了 解得 更多 。
清初四僧艺术成就及成因-8精选文档
“清初四僧”艺术成就及成因每个王朝的改朝换代都要经历伤筋动骨的痛,特别是异族入侵所导致的改朝换代,对文人心理的冲击更是巨大。
作为同是前朝“遗民画家”的“清初四僧”,在政治上采取与满清统治者不合甚至对抗的态度。
由于复杂的现实矛盾和痛苦的内心感受,使他们的绘画形成了不同于别人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清初众多“遗民画家”中艺术个性鲜明而成就突出者。
本文分别就八大山人、石涛、渐江、髡残等出生背景、人生阅历及艺术秉赋探究他们的艺术成就及对近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清初四僧”身世、性格对比4 位画僧中,八大山人和石涛有着相似的背景,但又有所不同。
相似在于,他们都是明朝的王室后裔,都选择佛门生活。
在此之前他们都有过一段幸福的生活经历,八大山人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他少年时代在家庭熏陶下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遗民情结是其艺术思想的核心所在,也直接影响到了他的艺术道路和绘画风格,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初期,他的家人在清政府的搜捕诛杀下相继过世,八大山人经历了国破、家亡、亲人去世等巨大变故,他无法接受现实,内心非常痛苦,再加上清朝初期,清政府对朱明残存势力的搜捕诛杀,要么利用皇室后裔的身份聚兵反清复明,要么归顺清朝做顺民,八大山人选择了隐姓埋名遁入空门,佛事之余以绘画聊以自慰。
而石涛,当明朝崇祯皇帝自谥身亡后,石涛之父朱亨嘉在桂林以明宗室的名义,挟制广西巡抚督御史瞿式耜,自称“监国”,不到半年,为瞿所杀。
应该说石涛幼年时曾有过两段王孙生活的经历,但随着国破家亡以及复明的失败,这种好景很快不复存在了,他成了孤儿,当时石涛尚年幼,幸有家人托太监庇护,逃往武昌。
为避免朝廷迫害削发为僧。
前朝的王孙生活与现在的落魄导致的心理落差是他们相似的地方,而八大山人远比石涛所经受的更为严重,八大山人经历国亡家破时已是成年,正是需要建功立业的时候,然而新朝廷建立导致这一切灰飞烟灭,一辈子过着流亡生活,其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
石涛比八大山人小很多,清廷入关时他还处于幼年,他出家时的年龄目前的史料记载在10 岁左右,虽然家庭的悲剧让一直生活优越的石涛心理遭受创伤,但那种伤害与清政府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而是属于同室操戈之争,即明朝内部势力的争斗,再加上石涛当时尚年幼无知,对明清政权交替复杂的社会矛盾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出家后,又专心研习绘画,对国事并不那么关心,也因此,石涛与新政权的关系其实远不如八大山人、渐江、髡残那么紧张。
清-髡残简介
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很大。
髡残自幼就爱好绘画,年轻弃举子业,20 岁 削发为僧,云游名山。30 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参 加了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常 德桃花源。战争的烽火迫使他避兵深山,关于他 这段在古刹丛林的经历,程正揆《石溪小传》有 载:甲申间避兵桃源深处,历数山川奇辟,树木 古怪与夫异禽珍兽,魈声鬼影,不可名状;寝处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7f5ca 易博
给老板十二块钱,然后提出了两瓶从未尝过的黑卡,扔给胖哥一瓶,我告诉他我很难过
流离,或在溪涧枕石漱水,或在峦猿卧蛇委,或 以血代饮,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栏,或避雨虎 穴,受诸苦恼凡三月,艰险的丛林生活虽使他吃 尽了苦头,但倒给了他一次感受大自然千奇百怪 的好机会,充实了胸中丘壑,为后来的山水画创 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一点,在他的不少题画 诗中,都明显可见。
川,到了他的画中,却别具一格,另有新貌,有 着不同于他人手笔的特色。
髡残的山水画章法稳妥,繁复严密,郁茂而 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胜,而于平凡中见幽深; 笔法浑厚,凝重、苍劲、荒率;善用雄健的秃笔 和渴墨,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厚重而不板 滞,秃笔而不干枯;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 并以浓墨点,一直有争议。程正揆和钱澄之都是与髡 残交往密切的好友,但在他们各自为髡残作的传 中,对于髡残究竟何年出家,却颇有出入。程正 揆在《石溪小传》中说髡残廿岁削发为僧,参学 诸方,皆器重之。而钱澄之则认为髡残是在二十 七岁时削发为僧的。
清顺治十一年(1654),髡残已四十三岁,他 再次云游到南京,先后住在城南大报恩寺、栖霞
给老板十二块钱,然后提出了两瓶从未尝过的黑卡,扔给胖哥一瓶,我告诉他我很难过
作品以真实山水为粉本,具有奥境奇辟,缅邈幽 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论“清初四僧”的艺术特色及时代精神
【中国美术研究】文章主要从“清初四僧”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人物画风形成原因,从他们的传世作品中了解他们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最后阐述“清初四僧”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当代水墨画发展的启示。
一、“清初四僧”人物介绍及画风形成原因“清初四僧”是指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四位僧人画家。
他们都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由个人经历和身份特征相似而得名。
弘仁和髡残是由明入清的遗民,八大山人和石涛是明代宗室,明亡后,他们便出家为僧,以示不屈服于清廷。
他们将国破家亡之痛寄托在画中,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憾,同时也表现出他们不为命运所屈服的精神力量。
(一)弘仁弘仁,号浙江,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画家。
他从小孤贫性癖,喜爱文学和绘画。
作为明代遗民,明亡后,他为了不臣服于清廷便去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
同时,他还是“新安画派”的创始人,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四人称为“新安四大家”。
弘仁的山水画大多呈现出萧散冷寂的意境,其笔墨技法师从萧云从,作品神韵又似倪瓒。
他在早年就推崇和喜爱倪瓒的作品,其所画的家乡黄山,在继承了倪瓒的笔法和墨法上,又根据黄山的山石体貌独创新格,表现出黄山的独特精神气质。
(二)髡残髡残,字石溪,湖广武陵人,明末清初画家。
他年幼丧母,生性寡默,二十多岁出家为僧,常游于名山大川之中,三十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就加入了抗清队伍。
虽然反清失败了,但反清过程中为了躲避战争的烽火,经常逃到大山深处,便给了他感受大自然的好机会,为他后来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绘画上,髡残擅长人物、花卉、山水,且尤其擅长山水,他的作品山重水复,有深邃清幽之韵。
他的笔墨技法师从黄公望、王蒙,擅长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厚重而不板,豪放而又有节奏感。
(三)朱耷朱耷,号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
他生于明代宗室,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从小受父辈的艺术熏陶,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会作画写诗。
到了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加上父亲去世,朱耷抑郁悲痛,便隐名埋姓于山野。
髡残《岩穴栖真图轴》
髡残《岩穴栖真图轴》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髡残(1612-1692),湖南武陵(今常德)人。
字介邱,号石溪,又号白秃,一号壤,自称残道人,晚署石道人,本家姓刘。
擅画人物、花卉,尤精山水。
师法黄公望、王蒙,尤近于王蒙。
其画章法严密,笔法苍劲,喜用秃笔渴墨,层层皴擦勾染,厚重而个板滞,郁茂而个迫塞,善写平凡景致,平淡中见幽深。
有《报恩寺图》、《云洞流泉图》、《层岩叠壑图》、《雨洗山根图》等传世。
髡残岩穴栖真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内容画岩穴中,一名罗汉独自地静坐禅修。
下方,画家还自题了一首五言绝句:「虽是山中好,难离宠辱窝;息心机景上,贪染渐消磨。
」髡残的作品,虽然以山水题材为主,但偶尔创作的释道人物,同样持续著苍厚古朴的特质,风采引人入胜。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清初四僧简介及绘画特点分析
清初四僧简介及绘画特点分析“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
在中国绘画史上,朱耷,石涛,髡残,弘仁号称清初的“四画僧”,他们的艺术成就,为清代沉寂已久的画坛引入了一股清流,开创了时代的新风,并赋予中国绘画革新求变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清代绘画发展的高潮。
这四位因为遭逢时代剧变而遁入空门的画僧,之所以在艺术上成就非凡,可以说与他们波澜不息,血泪交集的生平有着极大的关连。
他们的作品均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派画风大异其趣。
四位用袈裟掩裹着精神苦痛的画家,以激情洋溢,深情凝蓄、个性鲜明的艺术,开创了时代的新风,直接影响了扬州画派的兴起,并在以后三百年来为后人所景慕,影响极大。
朱耷(1626~1705),真名朱统筌,中国清代画家,僧人。
江西南昌人,南昌宁王朱权之后,明亡后出家,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
在书画上亦有许多画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园”等,含义较深。
另外他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
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
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
一生清苦,命运多舛,这形成了天才艺术家必须的人生苦难,更造就了他的艺术价值。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欣赏
关于清程正揆《江山卧游图》的再认识摘要: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其中清朝程正揆的《江山卧游图》是中国传世山水画的代表之一。
关键字:程正揆;自然景观;中国画;传世山水一、作者生平简介程正揆(1604~1676),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字端伯,号鞠陵,别号清溪道人人、青溪老人、青溪旧史。
今湖北孝昌人。
明时任翰林院编修、尚宝司卿,入清又任工部右侍郎,后罢官,居南京,工诗文书画,擅山水,师法黄公望、沈周,笔墨枯劲简老,设色浓湛,结构随意自然。
书法擅楷书、行书,师法李邕、颜真卿,结体平正中寓奇险,丰韵萧然。
论画主张“画贵简,不贵繁”,主张既师造化又重传统,富有见地。
其画颇为时人所重,与石鳛并称二溪。
髡残与程正揆交谊深厚,曾在他的画上题道:“书家之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银钩虿尾,同是一笔,与画家皴法同一关纽。
观者雷同赏之,是安知老斫轮有不传之妙耶?”此幅《江山卧游图》近似沈周的笔墨粗健,画家以一条崎岖的山径为脉络,自山庄屋宇间蜿蜒伸出,一路上清泉淙淙,碧潭如镜,瀑布飞泻,林木葱茏,景色旖旎。
图绘奇岩怪石,石峰林立。
卷末自识[江山卧游图,其一百五十,时辛丑九月,在石城之摩绮轴,篱菊尽放,芬来几砚,拈笔作此,以当白衣人送酒也。
清溪道人]。
钤[揆]朱文方印。
按辛丑为顺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作者时年五十八岁。
二、程正揆的绘画理论与明清之际众多的书画理论家一样,程正揆也主张从古人那里吸取艺术的养分。
所不同的是,他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反对刻意地摹仿古人作品和简单地学点古人皮相。
他说:“凡书画不贵临摹某家某体,一入此径,便是优孟伎俩。
米元章云:‘脱尽二王恶体’,盖为学二王即成恶体也。
”这段引文中,他说的“不贵”二字是有的放矢。
在当时画坛,确有一些人墨守成规,述而不作,把古人看得高不可越,动辄以学某家,似某家,仿某家相标榜。
关于石溪的介绍
关于石溪的介绍石溪[髡残]:(1612~1692),中国明末清初画家。
清初四僧之一。
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
幼年丧母,遂出家为僧。
法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一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
他削发后云游各地,43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
性寡默,身染痼疾,潜心艺事,与程正揆(程正揆,号青溪道人)交善,时称二溪,艺术上与石涛并称二石。
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
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尤其得力于王蒙、黄公望。
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以及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
他还远宗五代董源、巨然,近习明代董其昌、文徵明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在学习传统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自谓“论画精髓者,必多览书史。
登山寡源,方能造意”。
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中度过,经常驻足于名山大川,流连忘返。
他“僻性耽丘壑”、“泉石在膏肓”,主观的情感、性灵与客观的景物、意境相感应、交融,使其山水画景真情切,状物与抒情成为一体。
所作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稳妥又富于变化,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生动地传达出江南山川空□茂密、浑厚华滋的情调。
他喜用渴笔、秃毫,苍劲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使得笔墨交融,形成郁茂苍浑、酣畅淋漓的情趣,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
存世代表作有《报恩寺图》,绘南京聚宝门外报恩寺,通过概括提炼,表现了金陵名胜的磅礴、奇异气象。
《云洞流泉图》、《层岩叠壑图》和《雨洗山根图》(均藏故宫博物院),以繁密的布局、苍劲的用笔、郁茂的景致、幽深的境界,显现出石溪鲜明的艺术特色。
髡残《溪山秋雨图》:茅屋赏雨听残花,放下执念是从容
髡残《溪山秋雨图》:茅屋赏雨听残花,放下执念是从容拾画笔记读髡残《溪山秋雨图》,看到的是历经生命磨难后的从容。
此时的髡残,再也不是年轻时那个跌跌撞撞、满心斗争的髡残,而是一个懂得在困顿世界中走进自己的茅屋,进行生命修行的髡残。
对于今人而言,名利场里依旧有诸多放不下的执念,有些执念,或许只有经历之后才会放下,而有些执念,或许,一幅画便可让人放下。
“春风吹绿草,草绿伤人心。
残花落便落,琐碎沾衣襟。
”读这首髡残的《怨歌》总是心生怜悯。
明明已是春暖花开草绿溪岸,而在髡残眼中,看到的却依旧是不可褪去的伤心往事。
“残花落便落”的“洒脱”之后,终究还是战了衣襟。
虽20岁便削发为僧,但是这世道却没有给予他足够漫长的时间在山水中修行。
家国情怀,促使他面对这场国家民族危机决然选择抗争。
但历史的洪流终究是滚滚而来,不可违逆。
读髡残的诗常常能感觉到一种生命迸发的灵性,而读髡残的画,则是另一种人生格局。
髡残的《溪山秋雨图》在画评人眼中大概称不上是代表性作品。
因为这幅作品远没有存世作品有《层岩叠壑图》、《苍翠凌天图》、《清髠残江上垂钓图》等作品那般更具有鲜明的髡残风格。
而我以为,《溪山秋雨图》或可说是一种生命的释怀。
髡残的绘画主要师法“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故而其传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典型的王蒙繁密山水的特点;而《溪山秋雨图》则相对清丽、婉约得多。
今读《溪山秋雨图》有一种向死而生的画气直抵心境。
我想,1663年(题跋中所记的癸卯年)的髡残,此时已51岁,他的前半生放下过、超脱过、抗争过,也流离过,此时的髡残,心境已然和此前大不同。
髡残《溪山秋雨图》一、《溪山秋雨图》:茅屋赏雨读书,飞瀑落花不言“清初四僧”的际遇或许就像佛法中的缘,四人皆因为家国离乱而最终遁入空门。
在绘画上,四人也各自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石涛、八大在传统上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地革新,而髡残与弘仁各自承袭了元四家中的某一位或者两位继而创造出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髡残的绘画可以追溯到董巨传统,近则是元四家中的黄公望、王蒙,特别是王蒙的繁密山水对髡残的影响最大。
清四僧
四大名僧:在中国画史上称“四僧”,是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
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
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
他们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反对摹古,取得创新成就,其特点:石涛之画,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
都自具风裁。
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八怪”有较大的影响直到近代的吴昌顾、齐白石等画家。
清代初年和尚画家之多,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除“四僧”之外,著名的和尚画家还有弘智、自扃、普荷、七处、珂雪、智舷、诠修、超揆、超弘等人。
在一个短时期内,涌现这么多的和尚画家正是政权鼎革时势所造成的。
“遗民”和“遗民画家”出现较多的时代,往往是中国周边少数民族替代中原汉族政权的时代,如金与北宋、蒙元与南宋的相替。
满清替代明王朝亦复如此,所不同的是,除了政权的替代之外,还多了一道衣冠易制,特别是其中严厉的剃发令,这使清初许多知识阶层中的人当“遗民”也不可能,只有遁入空门,从而造成了和尚画家成批的出现。
“四僧”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先后削发为僧的;此后,佛教的禅理、出家与还俗之间的抉择,都深深影响着这四名僧人画家的艺术生命。
弘仁:归黄山而益奇在“四僧”中,只有弘仁于出家之前有画迹可寻。
他最早的作品有明崇祯七年(1634)创作的《秋山幽居图》扇和明崇祯十二年(1639)创作的《冈陵图》卷,署款均为“江韬”。
《冈陵图》共由5位新安画家创作,各自独立成幅。
弘仁之作笔法结构参用倪瓒、黄公望,秀逸可爱。
其时,弘仁于5人中年龄最小,只有30岁,由于他画得过分认真,运笔略显拘谨文弱。
弘仁性格沉静坚忍,当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明亡后遁迹名山,诗画寄兴,眷怀故国,有许多题画唱和诗坦露他这方面的思想。
他的绘画初学黄公望,晚法倪瓒,尤其对倪瓒的作品情有独钟。
国破家亡的影响与弘仁坚贞的个性固然是其偏爱倪瓒作品的主要原因,此外,也与具体的地域背景有密切关系。
清代画家髡残溪山无尽图卷赏析
清代画家髡残溪山无尽图卷赏析在上海博物馆看到一卷为清代著名画家髡残的溪山无尽图卷,借此谈一下感想。
髡残,为清代画家(1612-1673),俗姓刘,出家后僧字石溪,法名髡残,一字介丘,号白秃,一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
他削发后云游各地,43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
上博的这卷《溪山无尽图卷》为刘靖基捐赠。
髡残是清代具有鲜明、强烈的艺术个性的画家。
为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四僧”之一。
在绘画风格上不苛合取悦,不从俗沉浮,以自己独特的画风示世,打破了当时画坛的寂寞和沉闷。
他所作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稳妥又富于变化,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另有新貌,有着不同于他人手笔的特色。
髡残的山水章法稳妥,繁复严密,茂郁而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胜,是在平凡中见幽深;笔法凝重、苍劲、浑厚、荒率;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浓墨,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秃笔而不干枯,厚重而不板滞;山石多用披麻皴和解索皴,并以焦墨点苔,显得山川浓厚,草木华滋。
他的画以真实山水为范本,具有“奥境奇辟,面邈幽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有强烈的运动之美。
髡残画山水,用笔如“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
髡残善于汲取古法,但更重视师法造化,变前人之法以适自我之意。
由此产生了他富有创新的山水画作品。
髡残在构图上讲究法度,与当时流行的过与程式、刻板、枯燥的作品比较,更显新意和勃勃生气。
髡残的山水画,在继承传统中,直逼古人,但却不为法缚,面向造化,自出机杼,造妙入神,是一般画家所不能达到的。
髡残主张坐禅悟六法,画画写胸襟。
髡残说:“拙画虽不及古人,亦不必古人可也。
”他长期生活在山林泽薮之间,侣烟霞而友泉石,踯躅峰巅,留连崖畔,以自然净化无垢之美,对比人生坎坷、市俗机巧,从中感悟禅机画趣。
其作品中的题跋诗歌多作佛家语,这不仅因其身为和尚,而且在他看来,禅机画趣同是一理,无处不通。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历代美术品、画家、流派、观点等,以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使所学的美术史知识应用于将来的美术教学工作或团体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对古代作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打好基础,并将所领悟到的表现方法与艺术形式应用于自己的绘画实践,以提高其表现能力和艺术品位。
一、课次与重难点第一课:商周秦汉重点:青铜器与汉画。
难点:青铜器的铸造与汉画特点。
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重点:汉画石与汉画砖的内容。
难点:形式与内容的分析。
第三课:三国两晋重点:顾恺之的作品与观点。
难点:绘画典故解析。
第四课:南北朝重点:南朝绘画典故与北朝的敦煌壁画。
难点:典故与敦煌壁画内容解析。
第五课:隋唐重点:阎立本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吴道子、王维生平与作品。
难点:作品解析。
第六课:唐代绘画重点:二李生平与作品、唐代壁画。
难点:青绿山水产生与发展、佛教壁画的内容解析。
第七课:五代重点:山水画四大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徐黄异体。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
第八课:北宋山水(一)重点:李成、范宽、许道宁作品。
难点:作品构图与形式分析。
第九课:北宋山水(二)重点:郭熙、韩拙的三远、米氏云烟。
难点:法则的分析与应用。
第十课:北宋人物与花鸟。
重点:张择端、李公麟、宋徽宗作品难点:画面构图与技法分析第十一课:南宋重点:四大家生平与作品、梁楷的佛教绘画。
难点:山水画面形式的演变、画面内容分析。
第十二课:元代山水重点:赵孟頫、元四家生平与作品。
难点: 赵孟頫的艺术观点与影响。
第十三课:元代人物重点:道教绘画。
难点:作品内容解析。
第十四课:明代(一)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第十五课:明代(二)重点:青藤白杨、南陈北崔、仕女画发展。
难点:典故解析、作品风格的演进。
第十六课:明代(三)重点:波臣派、十八描、董其昌观点、项圣谟、傅山。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顾恺之(348 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
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
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
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
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
展子虔所非《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
《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
他的山水画比起六朝前山水画那种“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画法要成熟得多。
据记载,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
美史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了虔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
阎立本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
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
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
擅长书画,最精形似。
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
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
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吴道玄:唐代杰出画家。
字道子。
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约生于唐高宗时代,绘画活动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约公元七世纪末、八世纪前期)。
出身贫寒之家。
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又习绘画,师法张僧繇。
后由山东兖州瑕丘尉召入供奉,授以“内教博士”、“宁王友”等职。
清朝画家髡残的生平简介
清朝画家髡残的生平简介髡残(1612-1692),清画家。
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
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画家髡残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髡残的生平简介髡残自幼就爱好绘画,年轻弃举子业,20岁削发为僧,云游名山。
30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参加了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常德桃花源。
战争的烽火迫使他避兵深山,关于他这段在古刹丛林的经历,程正揆《石溪小传》有载:“甲申间避兵桃源深处,历数山川奇辟,树木古怪与夫异禽珍兽,魈声鬼影,不可名状;寝处流离,或在溪涧枕石漱水,或在峦猿卧蛇委,或以血代饮,或以溺暖足,或借草豕栏,或避雨虎穴,受诸苦恼凡三月,”艰险的丛林生活虽使他吃尽了苦头,但倒给了他一次感受大自然千奇百怪的好机会,充实了胸中丘壑,为后来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一点,在他的不少题画诗中,都明显可见。
平生喜游名山大川的髡残对大自然的博大意境,有着深刻的领会和观察,最后落脚在南京牛首山幽栖寺。
曾自谓平生有“三惭愧”:“ 尝惭愧这只脚,不曾阅历天下多山;又尝惭此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又惭两耳未尝记受智者教诲。
”髡残是一位能诗书,善绘画的多面手。
他擅绘人物、花卉,尤其精于山水。
他宗法黄公望、王蒙,绘画基础出于明代谢时臣,其技法直追元代四大家,上及北宋的巨然,他曾说:“若荆、关、董、巨四者,得其心法,惟巨然一人。
巨然媲美于前,谓余不可继迹于后。
”他学谢时臣,在直取其气概浑宏的同时,变其丝理拘谨的毛病,学元代四家以及董其昌的画法,同时敢于刻意翻新,“变其法以适意”,并以书法入画,不做临摹效颦,仰人鼻息的玩味的做法。
黄宾虹以他的特点概括为“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
”正是他这种重视用情感,用心血入画,重视笔墨技巧的独特运筹。
一些被先人画惯的名山大川,到了他的画中,却别具一格,另有新貌,有着不同于他人手笔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画家髡残的生平简介
髡[kūn]残(1612-1692),清代画家。
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清代画家髡残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髡残是个和尚,是个画家,也是清初的四大有文化的僧人之一。
他本名是刘武陵,小的时候住在南京,母亲早逝。
为了活下去,所以出了家。
在43岁左右就四处云游,倒也结识了不少文人,画作书法风格也从朋友那边学到不少。
髡残本人没有什么传奇之处,体弱多病,性格寡默,又生活在佛门清静之地,所以心境是相当适合研究文艺之事。
髡残喜欢画山水画,并且构图复杂,层次多而分明,但是不失其中的意蕴。
并且髡残还很擅长书法,在我看来,一般擅长画山水画的人都会是一个好的书法家,因为自己的精心之作,怎么能容忍他人在上面随便题不是自己想要的字呢?但是这髡残书法作品很少,大部分都是在山水画上的,我们也只能从其中窥见一二了。
髡残笔下的东西均是气韵生动,髡残书法也不意外。
笔画随意自然,但是个个独立,还没有写成让人看不懂的地步,在视觉上就是个舒服。
可以看出来,髡残的书法笔墨有浓淡,巧用劲,在笔锋的地方并没有失了力道,反倒更有利。
这也使髡残笔下的字没有软趴趴的,
有一种硬气。
再者,或者是髡残长年胜在佛门,心境的平静使他的书法看起来寡淡平静,不显急躁。
这见字如见人,髡残的字里也展现了他本人的性格,沉默寡淡但是不失韵味和活力。
髡残书法没有画作那么好,但是放在画作上倒也没让画作失色。
髡残山水画髡残,生于一六一二年,是清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作画。
髡残自小喜欢绘画,在二十岁时出家为僧。
清初四画僧指的是髡残、石涛、弘仁、八大山人。
髡残山水画堪称一绝,干笔皴擦的手法加上淡墨渲染,令他的山水画充满特点。
髡残擅长绘画,人物、花卉样样精通,尤其是髡残山水画已经达到出神入化地的步。
髡残山水画能够如此出神跟他本人喜爱游山踏水有很大的关系。
在他年仅二十岁的时候就放弃举业,并且出家为僧,自称为残道人,他投入到山水的怀抱,云游四海。
除去凡尘的髡残,静心感受国家山水的壮丽景色,平静的心带他领悟了不一样的美丽风景。
髡残山水画没有新奇的景象,都是平凡常见的景物。
而髡残雄厚的绘画功力就在于能将平凡化为传奇。
髡残的启蒙老师是有名的《富春山居图》绘制者黄公望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
髡残的绘画风格受到王蒙的影响更大,或者说是他本人更青睐王蒙的画风,他所绘制的山水画苍劲有力,厚重而又不笨拙。
髡残山水画一直以来是绘画界画家们学习膜拜的模板。
而当时的文人同时也是大鉴赏家的周亮工对髡残也是十分崇拜尊重,他甚至为
髡残写了小传收录在他的《读画录》。
三百年来,髡残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一直深深影响着画坛,成为后人学习和模仿的标杆。
髡残的溪山秋雨图清代有四大著名画僧,他们分别是石涛、弘仁、八大山人和髡残。
髡残以画山水画闻名。
他的画风深受他师傅王蒙的影响,作图手法惯用干笔皴擦的手法加上淡漠渲染的手法。
而这种绘画手法以致让他的画面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气韵,深受后人膜拜。
髡残出生于一六一二年,是现湖南武陵之人,出家后自称为残道人,原姓为刘。
他擅长人物花鸟的绘画,但堪为一绝的是他山水图的绘制。
他所绘制的山水图在当时轰动绘画界,而且一直为后人所模仿学习。
髡残溪山秋雨图是他众多山水精品绘画中的一幅佳作。
髡残习惯取景普通的平凡景象,髡残溪山秋雨图便是以一处普通溪水流淌于山间而画,在深山之间坐落着几处人家。
髡残为人严谨自律,在自我作画的过程中,寻找与绘画达成人画合一的精神境界,从而达成人格的完善。
从他的作品之中不难看出他的为人品行。
在这幅髡残溪山秋雨图中,山体滑坡运用了湿笔描绘,流畅滋润的笔墨令山峦显得浑厚。
而树木松林运用焦墨进行勾点绘画。
画中山水构图十分饱满有力,重山复水,看似繁密但又疏灵。
髡残溪山秋雨图画出的意境奇僻深幽,用干擦画法的树木显得苍劲有力并且透露着一股丰润秀逸之感。
髡残溪山秋雨图虽然只是一处再普通不过的风景,但因为髡残溪对此处的解读融入了自己的禅意,让这幅画透露出强大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