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技术GT

合集下载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是现代先进制造模式 — 柔性制造系统的雏形。
1 2 3 4 5
1: 0106 1: C-C
2: 0136 2: C-C-XJ
1 2 3
3: 0136 3: C-C-XJ-X
4
4: 0126 4: C-C-Z
零件组尺寸范围 D=0 ~ 40 L/D=1 ~ 6
5
零件组材料 优质结构钢 棒料 局部淬火
复合零件
按复合零件编制标准(成组)工艺 由于复合零件集中了零件组内的所有待 加工要素,因此编制出能加工复合零件的工 艺,也就能加工组内所有其余的零件。组内 其余零件的各自工艺,其实就是在复合零件 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删除修改而成。 一般按复合零件编制零件组的成组工 艺时,都是考虑为组内零件各自具体工艺作 减法,即从复合零件的成组工艺中删去加工 其所缺结构要素的工序。 计算机辅助编制工艺规程(CAPP)中 应用广泛的变异式CAPP,便是按GT零件 组的复合零件成组工艺的原理实现的。
图4.11 机群制的平面布置
C C C C C C WM PM WM PM
X X
X X
Z Z
Z Z
Z
Z
图4.12 GT生产单元
C X
Z WM
PM
属于流水型生产。零件的加工按工艺流程进行。
在制品的数量可以显著减少。这时可按运输批量转移。 零件的运输距离缩短,在制时间缩短,因此生产周期短。 可实现一专多能的多机床看管,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单元可实现生产任务的承包制,便于管理。
VUOSO分类编码系统
回转体零件

0
1 2 3 4 5 6 7 8 9
轴线上有
无孔 盲孔 通孔
有齿形、花键 轴线上有 无孔 通孔

7.2. 成组技术

7.2.  成组技术

1.0pitz编码系统 Opitz的基本结构图 Opitz系统是一个十进制9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图6-5), 是由联邦德国Aachen工业大学H.Opitz教授提出的。在成组技术领 域中,它代表着开创性工作,是最著名的分类编码系统。 Opitz编码系统使用下列数字序列: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2)链式结构 在链式结构中,那些有序符号酌意义是固定的,与 前级符号无关,这种结构亦可称为多码结构。它要复杂些,因而可 以方便地处理具有特殊屑性的零件,有助于识别具有工艺相似要求 的零件本原理图
(3)混合结构 工业上大多数商业零件编码系统都是由上述两种编 码系统组合而成的,形成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具有单码结构和多 码结构共同的优点,典型的混合结构都由一系列较小的多码结构 构成,混合结构能较好地满足设计和制造的需要
2.KK—3系统 KK—3系统是由日本通产省机械技术研究所提出的草案,并经日 本机械振兴协会成组技术研究会下属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分会多 次讨论修改而成,是一个供大型企业使用的十进制21位代码的混 合结构系统 KK—3系统分类编码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KK—3系统的特点; 1)在位码先后顺序安排上,基本上考虑到各部分形状加工顺序 关系,它是一个结构、工艺并重的分类编码系统。 2)KK—3系统前7位代码作为设计专用代码,这便于设计部门 使用。 3)在分类标志配置和排列上.便于记忆和应用。 4)采用了按零件功能和名称作为分类标志,特别便于设计部门 检索用。 5)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环节多,在某些环节上,零件出现率极低 ,这意味着有些环节设置不当。
3.JLBM—1系统 JLBM—1系统是我国原机械工业部为在机械加工中推行成组 技术而开发的一种零件分类编码系统,这个系统经过先后四 次的修改,已于1984作为我国机械工业部的技术指导资料 JLBM—1系统的结构可以说是Opitz系统和KK—3系统的结合 ,它克服了Opitz系统分类标志不全和KK—3环节过多缺点。 它是一个十进制15位代码的混合结构分类编码系统,如图所 示 JLBM—1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可看出JLBM—1系统的结构基本上和0pitz系统相似。为弥补 Opitz系统的不足 ,把Opitz系统的开头加工码予以扩充 ,把 Opitz系统的零件类别码改为零件功能名称码,把热处理标志从 Opitz系统中的材料、热处理码中独立出来,主要尺寸码也由一 个环节扩大为两个环节。因为系统采用了零件功能名称码,所 以它也吸取了KK—3系统的持点。此外,扩充形状加工码的做 法也和kK—3系统的想法相近。 JLBM—1系统增加了形状加工 的环节,因而比Opitz系统可以容纳较多的分类标志外,它在系 统的总体组成上要比Opitz系统简单,因此也易于使用。

产品数据管理考试复习

产品数据管理考试复习

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称为成组技术。

在机械创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创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创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有多种属性,分别反映其内部特性。

相同种类的模块在产品族中可以重用和互换,相关模块的罗列组合就可以形成最终的产品。

通过模块的组合配置,就可以创建不同需求的产品,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相似性的重用,可以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采购、物流、制造和服务资源简化。

面向创造的设计是指在保证产品功能、性能的前提下,考虑高生产率、稳定的高质量、低得成本、良好的安全性、低得劳动强度、清洁的创造环境,从原料采购、毛坯创造到加工的全过程。

面向装配的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设计产品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可装配性,确保装配工序简单、装配效率高、装配质量高、装配不良率低和装配成本低。

面向装配的设计通过一系列有利于装配的设计指南例如简化产品设计、减少零件数量等,并同装配工程师一起合作,简化产品结构,使其便于装配,为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辟周期和降低产品成本奠定基础。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集成化处理的系统方法和综合技术。

它要求产品开辟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内各阶段的因素,并强调各部门的协同工作,通过建立各决策者之间的有效的信息交流与通讯机制,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后续环节中可能浮现的问题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被发现,并得到解决,从而使产品在设计阶段便具有良好的可创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及回收再生等方面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反复,缩短设计、生产准备和创造时间)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先进制造技术22-成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22-成组技术

编码系统。
此系统采用15个码位,每个码位包含10项特征码。
该系统第1、2码位构成一个功能名称矩阵,反映了零
件的功能和主要形状,列入名称类别的零件都是各行 业具有共性的常用零件,
第3-9码位表示零件的主要几何形状和加工特征。 第10-15码位为辅助码,表示零件的材料、毛坯、尺寸
和精度等。
生产流程分析法(Production Flow Analysis)
视检法(Visual Inspection)
编码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身份证号(18位)
年 月 日
省/地区码
区县码
出生日期
乡/镇、街道 编号
清华大学人员编码系统
教师 99 博士后 66 类别 本科生 01 硕士生 21 博士生 31
重复 旁路
顺序
逆序
零件移动的四种类型
2 加工单元的设计
(3)确定机床布局应考虑的因素 零件加工的路径 加工单元的年生产量 每个零件在每个机床上的加工时间 零件尺寸、形状、重量等因素
(4)加工单元中机床排列的量化分析
问题:
如何确定加工单 元中机床的排列 顺序?
3 加工单元中机床排列的量化分析
编码:25XXX 含义:非回转体零件,长宽比0.59
实例2
UNC —— Unified coarse pitch thread (统一制粗牙螺纹)
UNF —— Unified fine pitch thread (统一制细牙螺纹)
3. 零件分类编码的结构-链状结构
1
链状结构 Chain-type Structure
排序聚类分析-算法2
2)按行排序交换行
排序聚类分析-算法2
3)按列排序交换列

成组技术_概述_第1章

成组技术_概述_第1章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罗丹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专业、重用、全局有一个人作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

进到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咒诅,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苦满面。

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的上楼一看,同样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彩烈。

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是因为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很尽兴。

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这本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

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它的肢体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长。

不能弯曲的手肘温馨提示: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

学习前的3个问题1) “成组”应用有效果吗?能起到作用吗?2) 什么是成组?生活中有“成组”的应用吗?3) 现代产品生产制造的批量情况是什么状况?前言0.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0.2 课程的性质0.3 课程的重点0.4 教材与参考书0.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1) 解决、寻求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优化方法2) 了解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工艺的途径——CAD/CAPP/CAE/CAM、制造网络3) 探求如何解决机械工业整个生产过程的问题(系统工程与生产工程结合)使设计、制造、管理最优化生产的实例Motorola(美)传真机2亿9千万种组合变化 松下(日)自行车1亿1千万种组合Raleigh(英)山地车15000种组合Benz(德)轿车Levi(意)牛仔裤Benetton(意)毛衣DELL(美)PC机Barbie(美)洋娃娃Acumins(美)维生素Hershey(美)巧克力0.2 课程的性质1) 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生产过程的优化如下: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用计算机为手段、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2) CIM、FMS的基础GT——PDM、ERP、CAM的基础——CAD/CAPP/CAM知识分类、建库需要GT原理CAD/CAPP/CAM、CIM、FMC/S、GT3) GT作为战略决策手段(“七五”重点推广项目,十六种现代管理方法)国际:适应性、竞争性,做到:“四化”——投入小、见效快产品设计模块化工艺准备规范化生产体制专业化(专业协作)制造技术柔性化(FMC/S)——适应性、竞争性4) 实践性强的应用科学技术适应性——应用的灵活性——科研的长期性——推广艰巨性分类编码系统零件分组GT在产品、工艺、夹具设计和加工车间布置上的应用0.4 教材与参考书▪许香穗, 蔡建国主编. 成组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会情报网编. 国内外成组技术分类编码系统(上、下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学会成组技术研究会情报网, 1987▪(英) 加拉格尔, (英) 奈特著. 成组工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咸仁英等译著. 成组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美).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第1章总论1.1 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1.1 竞争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1.2 改善生产指标的主要途径1.2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1.2.1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1.2.2 机械工业的生产类型与批量法则1.2.3 GT产生与发展过程1.3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1.3.1 分类成组的客观基础1.3.2 零件的相似性1.3.3 零件的相似原理1.4 实施GT的技术经济效果1.4.1 GT的应用1.4.2 技术经济效益1.5 实施GT的方法步骤思考题1.1 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1.1 竞争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1.2 改善生产指标的主要途径1.1.1 竞争对现代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的要求1)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效益型企业2) 解决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复杂性,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3) 研究发展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理论增加固定、流动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干部的技术水平,改善劳动环境1) 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采用先进设计、制造、管理技术,工艺水平 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合理劳动组织、技术定额合理的工资和奖金2) 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成本分析:生产过程(工艺):节能、减排(环保) 劳动生产率指标:人均产量/企业现状 设备利用率材料利用率资金效益在制品库存量3) 生产规模在不增加投资,满足产品多样性的情况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大规模批量定制)1.2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1.2.1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1.2.2 机械工业的生产类型与批量法则1.2.3 GT产生与发展过程1.2.1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成组加工、成组工艺、成组技术、成组生产——成组技术GT (Group Technology)广义定义:成组技术是以相似性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采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将生产工程和管理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多品种、中小批生产水平,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管理合理化和科学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这个系统的结构属于10进制4位码。
I
II
III
IV
类 级型组
毛坯类型、材料、热处理 附在轮廓形状上的结构要素
尺寸大小、基本轮廓形状 回转体或非回转体、基本轮廓形状
VUOSO分类编码系统


VUOSO分类编码系统(续)


零件分类编码的图例
75 40
18 25
50
材料:QT400–17
图2–1 轴承端盖
编码分类法:采用特征码位法和码域法,扩大工 艺批量
➢ 特征码位法:选择几位与加工特征直接有关的码 位作为形成零件组的依据。
➢ 码域法:对特征码位上的数据规定某一范围,而 不是要求特征码位上的数据完全相同。
➢ 特征位码域法:将特征码位与码域法相结合的分 组方法。选取特征性强的码位并规定允许的变化 范围(码域), 作为分组的依据。
功用:成组技术的最初形式,是成组技术发展的基 础;减少机床调整时间,有一定经济效果。
➢ 成组生产单元
指一组或几组工艺上相似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由 相应的一组机床完成,该组机床即构成车间的一个 封闭生产单元。
特点:把几种类型机床组成一个封闭的生产系统; 完成一组或几组相似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有一定 的独立性,并有明确的职责
四、GT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成组技术(简称GT)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多品种、 中小批生产方式约占75%—80%,产品的生产效率低、 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如何用规模生产方式组织中 小批产品的生产——成组技术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发展 起来的一种先进技术。
1.成组技术的概念
充分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将许多具有相似信息的研究 对象归并成组,并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去解决相似组中的 生产技术问题,以达到规模生产的效果,这种技术统称 为成组技术。

浅谈成组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成组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成组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栾虔勇于蕾蕾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3期成组技术(GT)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机械制造领域内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新的作业方式,它以相似理论为指导,以产品零件为对象,把同类归并在一起,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成组地进行处理,以消除多品种生产中的大量重复性作业,它能使产品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效果。

一、齿座的特征及工艺性分析图1为行星传动减速机齿座的零件图。

从图中看出其加工精度要求高的是2—φAH7孔和止口φdH7,其尺寸精度为7级,并都以φdH7轴心线为基准,具有同轴度、端面跳动等技术要求。

F面和φAH7孔为电机定位尺寸,4—M6—6H是夹紧电机用螺纹孔;G面和止口φdH7为减速机输出端定位尺寸,φB圆周上的4—φ9孔用于紧固减速机。

在保证传递一定功率并满足客户接口尺寸的前提下,止口定位尺寸φdH7最大为φ95-0.035 最小为φ85-0.035 。

4—Φ9孔均布在最大为φ128,最小为φ108圆周上,电机用4—M6—6H均布在最大为φ108,最小为φ103圆周上。

轴向长度尺寸最大为55,最小为47。

经试验得知:针对减速机齿座加工精度分析,减速机输出过程中产生爬行运动的主要因素是2—φA孔对止口φd 的同轴度误差及止口端面的跳动误差。

使减速机行星传动部件转动精度超差的主要因素是2—φA孔的孔径及齿圈厚度10 -0.1的尺寸误差。

因此,对它们的加工是齿座加工的关键问题,工艺过程中需采取特别措施进行控制。

二、成组工艺设计根据齿座的技术要求和生产中的设备条件,零件在精车前已经过粗加工—正火处理—半精加工,其中外沟槽加工达到图样尺寸,不需要进行精加工。

考虑精加工后,零件既要保证尺寸精度,又要符合形位精度,故半精加工后预留的加工余量均为2mm。

精加工时,根据减速机齿座的特征及工艺性分析,本文选择以零件F面和φf外圆为定位基准,采用三爪卡盘装夹定位,精车止口φdH7及G面所在的内、外圆表面。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Chap.2: 成组技术
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Mitrofanov首先提 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Mitrofanov首先提 50年代 Mitrofanov 出成组技术原理,然后迅即在东欧(捷克等国) 出成组技术原理,然后迅即在东欧(捷克等国) 得到推广应用 及至上世纪60年代,在西欧( 60年代 英等国) 及至上世纪60年代,在西欧(德、法、英等国) 和中国、 和中国、日本传播应用 美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才接受GT 80年代才接受 美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才接受GT 经历了: GT 经历了: 成组加工 成组工艺 成组技术的 发展过程
Chap.2: 成组技术
对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要求: • 充分、全面、准确地描述零件信息 充分、全面、 • 系统逻辑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系统逻辑层次分明, • 容易被计算机理解和处理 • 考虑与CAD、CAM的链接和企业的应用要求 考虑与CAD、CAM的链接和企业的应用要求 CAD • 易于被工程人员理解,易于编程 易于被工程人员理解,
优 质 和 合 金 钢
光滑或台阶
轴线外有孔 有槽或平面 1+2 1+3 2+3 1+2+3 锥面 异形
圆 锥 齿 蜗 轮 多 联 齿 其 它
渗炭钢 淬硬钢 热处理钢 其它合金钢 有色金属
其它
Chap.2: 成组技术
系统的基本特点 类:描述零件基本轮廓形状。它决定了零 件的主要工艺过程和主要表面的加工。 级:很巧妙地用两个尺寸参数(D与L/D) 进一步描述了零件的几何形状,同时也确 定了零件的安装方法和所应选用的机床。
Chap.2: 成组技术
2.2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1)概念 分类——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组的过程 分类 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组的过程 编码——对不同组的事物给予不同的代码 对不同组的事物给予不同的代码 编码 零件分类编码——抽象地反映零件名称、功能、结 抽象地反映零件名称、 零件分类编码 抽象地反映零件名称 功能、 构、形状、工艺特性、精度等信息的代码(符号) 形状、工艺特性、精度等信息的代码(符号) 编码法则——对代码代表的意义所作出的明确规定 编码法则 对代码代表的意义所作出的明确规定 和说明

第9章成组技术

第9章成组技术

9.2.2 零件分类编码原理和概念
1.零件的分类原理和概念
(1) 分类
(2) 分类系统
分类系统是为了达到一定分类目的和要求而采用的相应分 类原理、规则和步骤所构成的一个体系的总称。 (3) 分类环节 分类环节是事物在分类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个层次或步骤。
(4) 分类标志
分类标志往往选取被分类事物所固有的特征和属性。
机床设备按零件组工艺流程布置,各台设备的生产节 拍基本一致。与普通流水线不同的是:在生产线上流动的 不是一种零件而是一组零件。
成组生产单元机床布置图
这种构造样品与类或类类之间相似系数统计量的法则称为聚类 方法,该统计量称为类相似系数。 常用的几种聚类方法: 1)最近距离法(Single Linkage Method)
2)最远距离法
3)类平均法 (3) 聚类分析法的零件分类 本分类方法是根据规定的统计量为判据将多种零件逐次 聚合成类。为此,首先应计算出零件之间的各相似系数,据此 列出原始相似系数矩阵表,将矩阵中相似系数数值最高的一对 零件聚合成新类。
2. 主样件设计
能集中反映组内所有零件的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的零 件称为主样件。它可以是真实零件也可是综合的假想零件。
3. 拟订零件组工艺过程
制订主样件的工艺过程,作为该零件组的工艺过程, 可加工组内每一个零件。成组工艺路线常用图表格式表示, 图8-4是六个零件组成的零件组的“综合零件”及其成组工 艺过程卡的示意图。
若系统横向分类环节总数为N,每 一横向分类环节所辖纵向分类环节 数为Z,则链式结构的纵向分类环节 总数为ZN。
(3)多级分类系统的结构
2)关联环节的分类系统 —— 树式结构 若系统中相邻横向分类环节 之间有从属关系而互相关联, 则这样的横向分类环节称作 关联环节。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表示。由关联环节组 成的分类系统一般称为树式 结构,如图所示。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强调:不仅是一种设备布置形式,还涉及生产对象、 生产人员和生产计划管理等方面,构成了一个最低层、 最完整的生产组织。
成组技术 GT
成组生产单元的优点 2) 成组生产单元的优点(教材p153,四点) 在多品种、中小批生产中采用成组生产单元具有 以下优点: 简化生产管理 合理的物料流程 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便于实现生产经济责任制
成组技术 GT
8.3.1 成组加工车间的设计步骤
调研工厂生产情况收集有关技术资料
按工艺相似性分组形成加工族(车间) ★ 有些步骤需平行或交错进 行。例:当对机床负荷进行 计算和调整,最终确定了成 组车间的成组生产单元,这 时可能会涉及到需要重新选 择机床或修订成组工艺规程, 这样又将影响到工时,从而 需要核算机床的负荷等等。
人工信息处理常规 人工建立、使用相似 常规管理成组生 工艺准备方法,通 图册等成组设计资料 产 用、专用成组工装 计算机辅助建立使用 计算机辅助工艺准 计算机辅助成组 相似图库等成组设计 备、使用NC、成 管理 资料 组工艺装备
高级控制,高水平 产品设计自动化、优 工艺装备、制造柔 多目标优化、自 综合自动化 化、信息化 性化、自动化 动化生产管理
成组技术 GT
8.3 成组加工车间设计
8.3.1 成组加工车间的设计步骤 目前,大多数情况是原有工厂(或企业)为实施成组 技术采用成组生产单元生产方式,故需要对原有车间 重新调整和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车间的改造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和涉 及到的方面是较多的,从这个观点来看,比新车间设 计的工作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
制定成组工艺规程选择机床类型
初步规划车间组成的成组生产单元
确定机床需要量,机床负荷计算及平衡,最终确 定车间的成组生产单元 车间总体规划及设备布置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图7-2 零件族具有相似的加工工艺
零件族对加工方法也有作用,如图7-3和图7-4所示。

图7-3所示是一个传统小批量加工车间布局图。

按机床类型将车间布置为车床、铣床、钻床和磨床等若干个工段。

在对一个零件进行加工时,工件必须在各个工段间来回运送,有时同一个零件需要多次进入同一个工段。

这样势必增加工件的搬运工作量和库存量,导致制造周期延长,成本提高。

图7-4所示是按照成组工艺改造后的车间布局图。

把机床划分为一些单元,每个单元只承担一个特定零件族的生产。

这样不仅避免了图7-3所示车间布局的缺点,而且实现了流水线或自动线作业。

图7-3 传统小批量加工车间布局图
图7-4 按照成组工艺改造后的车间布局图
怎样将零件组合成组的问题是成
组技术要解决关键问题之一。

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有三种方法:
1)人工识别分组法(也称视检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它通过人工识别各种零件的实物或图样、照片等,将它们划分成相似的零件族。

这种方法往往需要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而且分类粗糙、不准确。

2)零件分类和编码分组法。

这是三种方法中最复杂、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分类编码系统对零件的各设计特征或制造特征进行编码,然后利用所得编码确定零件得相似性,从而将零件分组。

3)生产流程分析(Production flow analysis,简称PFA)分组法。

PFA法通过对零件现有加工工艺流程的分析,把具有相似或相同加工工序和加工工艺流程的零件作为一个零件族。

成组技术_第2章

成组技术_第2章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罗丹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专业、重用、全局流星、瀑布和课堂流星滑过是因为有美好的愿望要诉说;瀑布从高空跌落是为了美丽的花朵;我的课带着祝福展开是为了让你收获无数快乐!第2章零件分类编码系统2.1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概念和要求2.2 零件分类编码的结构形式2.3 Opitz零件分类编码系统2.4 KK-3分类编码系统2.5 JLBM-1分类编码系统2.6 制订企业实用分类编码系统的方法2.7 评价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准则思考题2.1.1 什么叫分类编码系统2.1.2 分类编码系统的作用2.1.3 分类编码系统的要求2.1.2 国内外分类编码系统的发展概况1) 零件的分类系统:零件的分类就是按一定的规则使相似或相同零件聚合而使相异零件分开的过程。

(分与合矛盾的统一课本P14)2.1.1 什么叫分类编码系统分类系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分类目的和要求而采用的相应分类原理、规则和步骤所构成的一个体系的总称(或为一系列分类环节和分类标志的总和)。

分类系统输出输入被分类零件及特征属性分类法则、方法、步骤符合规定目标与要求的结果零件分类系统的含义与作用2.1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概念和要求成组分类系统历史:无编码系统(视检法、生产流程分析法)编码分类系统2)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就是用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对零件各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标识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一系列分类环节和分类标志的总和)编码:按规则用字符描述和标识零件的过程。

分类与编码分类系统输出输入被分类零件及特征属性分类法则、方法、步骤符合规定目标与要求的结果分类编码系统的含义与作用编码ABCD0123456789……分类编码环节:事物分类编码过程中经历的每个层次或步骤,包括:横向环节(粗分环节) (下一页)纵向环节(细分环节) (下下页)(以Opitz系统为例)码位数N=9横向分类环节项数Z=10纵向分类环节每个数代表一个特征因此,根据用途不同设计不同的编码系统(设计、制造、管理)——综合性的分类标志纵向标志横向分类外旋转表面横向分类环节纵向分类环节圆柱面圆锥面圆球面单向阶梯圆柱面光滑圆柱面双向阶梯圆柱面单向阶梯圆锥面双向阶梯圆锥面单向阶梯圆球面双向阶梯圆球面4×φ9.5均布φ7550材料:HT20050φ754×φ9.5均布材料:HT200内部形状:光滑、无形状要素外部形状:单向台肩、无形状要素零件类别:回转体零件,0.5<L/D<3辅助加工:有分布要求的轴向孔平面加工:无平面加工最大外径:50<D<100mm材料:HT200原始形状:铸件精度:内外圆111022079分类环节:事物分类过程中经历的每个层次或步骤,包括:横向环节(粗分环节)纵向环节(细分环节) (以Opitz系统为例)码位数N=9横向分类环节项数Z=10纵向分类环节每个数代表一个特征因此,根据用途不同设计不同的编码系统(设计、制造、管理)——综合性的(课本P18,19)分类与成组——设计、工艺标准化 零件谱分析检索、查找有利于专业化生产信息管理MIS(课本P12, 5条; P20, 4条)适应本专业、本企业的所有产品零件 代码应有明确的含义适应产品更新,永久性系统结构中特征信息容量要足够结构简单,易识别便于计算机处理(课本P20 代码的类别和选择代码的原则)编码所用代码的类型①阿拉伯数字(0、1、2 … 9)②英文字母(A、B、C … Y、Z)③数字字母混合型原则①紧凑性②易辨认性③具有计算机处理的可能性数字代码具有计算机处理的可能性,且紧凑性也很好,但失去易辨认性。

新型生产方式简介

新型生产方式简介


三、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

合理设计产品 生产同步化 生产均衡化 缩短作业转换时间 弹性配备人员 质量保证
合理设计产品

在精益生产方式中,通过产品的合理设计,使产 品易生产、易装配,当产品范围扩大时,要力求 不增加工艺过程。具体方法有: 提高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水平,充 分利用现有典型工艺过程和工序来实现加工 和装配;
生产工人数量随生产工作量而变动;
通过作业改进不断减少作业人数,以达到提高效 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质量保证

在精益生产方式中,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 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 具体方法有:
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产品,建立一 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运行的 机制; 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 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

缩短作业转换时间

作业更换时间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内部时间、 外部时间、调整时间。 缩短作业转换时间的方法:
尽可能在机器运行时进行准备调整 尽可能消除停机的调整时间 进行人员培训 对设备和工艺装备进行改造

弹性配备人员

精益生产方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少人化”技术, 来实现随生产量而变化的调整作业人数。这里的 “少人化”有两层含义: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1990年由美 国麻省理工 学院在“国 际汽车计划 (IMVP) 研究报告” 中 提出
准时化生产方式 (Just In Time) 丰田生产方式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精益生产的基本特征

面向客户 以人为本 以精简为手段 精益求精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制造周期长
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加工时间仅占生产时间 的约5%,其余 95%均为周转等待时间;加工时间中真 正进行切削的时间不足30% 。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
加工时间 制造周期 5%
30%
运输与等待时间
95% 70%
加工时间
切削 调整、装夹、对刀、检测等
图1-13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时间分配
拓展学习: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批量法则 在大批量生产中,由于采用专用、高效和自动化的生 产设备,可以获得高的生产率,低的生产成本,短的生 产周期;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则相反。 机床利用率低
例:CA6140 车床,最大加工直径φ400 ,实际加工 90 % 以上工件直径不足 100mm,机床利用率极低。
2.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
GT工作原理
将多种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成组,人为扩大生产批量
产品 部件 零件 零件组
A1 A A2 A3 B1
B
B2 C1 C2
C
C3 C4
图1-17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
重复使用原则:◆ 资源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 作业熟练程度增加,提高生产率。
1 回 环套类 转 2 类 销杆轴 3 零 齿轮类 件 4 异形件
5 6 7 8 9 非 回 转 类 零 件 专用件 杆条类 板块类 座架类 箱体类
1 防护盖
2 法兰盘 3 4 带轮 手轮

坯热 材 料 原 始


处径长
5 离合器 6 分度盘 7 8 9 滚轮 活塞 其它 非回转类零件形状及加工码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产 品 设 计 质 量
工 装 利 用 率
设 备 利 用 率
加 工 质 量
生 产 效 率
预 算 可 靠 性
企 业 竞 争 力
可提高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GT
可降低 劳 动 强 度 废 品 率 生 产 周 期 总 投 资
设计制造管理合理化
产 品 设 计 周 期
产 品 图 纸 数 量
生 产 准 备 周 期
辅 助 时 间
总 成 本
期新 产 品 研 制 周
1 2 3
Benz(德) 轿车
航天产业结构
DELL(美) PC机 东芝水电 Barbie(美)
Text in 改变多品种 here
并行工程
中小批生产中 Text in 广泛存在的生产准备 here
技术 应用
成组技术
技术 结合
计算机集成制造
制造工艺和组织管理
产生
发展
现状
国外发展情况
GT开始 阶段
50年代初,米 特洛范诺夫提 出——工序成 组。 50年代中,“成 组工艺科学原 理”,57年试 行,初见成效。
GT推广 阶段
60年代,原苏 联→东欧→西 欧→日本→美 国(成组工艺, GT热) 捷克:卡洛滋 教授VUOSO四位 编码系统 西德:OPITZ九 位编码系统
成组加工
成组工艺
成组技术 GT (Group Technology)
成组技术
成组生产
广义
成组技术是以相似性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学 的方法,采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将生 产工程和管理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多品种、中 小批生产水平,从而实现设计、制造、管理合理化 和科学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的涵义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称为成组技术。

它已涉及各类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日本、美国、苏联和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把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柔性制造系统,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

全面采用成组技术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提高标准化、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

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的核心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它是把结构、材料、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族(组),按零件族制定工艺进行加工,从而扩大了批量、减少了品种、便于采用高效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零件的相似性是广义的,在几何形状、尺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基本相似性,以基本相似性为基础,在制造、装配等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导出的相似性,称为二次相似性或派生相似性。

成组工艺实施的步骤为:①零件分类成组;②制订零件的成组加工工艺;③设计成组工艺装备;④组织成组加工生产线美国成组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不断扩大应用随着美国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竟争的发展,美国工业界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应用成组技术对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意义。

除了过去十余年中已经先后实施成组技术的企业,如Boeing公司、Lockheed公司、Cincinnati Iilacron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外,正有另一批企业还一觉醒,迈出了应用成组技术的新步伐。

例如,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的一个生产人造卫星的分公司,委托高等院校研制适用于该公司产品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APP)系统,1986年初完成,投入使用。

第八章 成组技术

第八章 成组技术
3
三类零件产品中所占比例( %)
~
标准件
~
相似件
~
专用件
4
产 品 零 件
结构形状 相 尺寸大小 材料、毛坯 工 设备工装 艺 似
分 类 成 性 组
成 组 加 工
改 变 生 产 面 貌
提高加工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生产周期 降低零件成本 减少在制品等
5
8.2
8.2.1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零件编码的概念
11
其余
第二、三码位(外圆 和内孔)有精度要求 铸造毛坯 灰铸铁 外径在160~250mm之间 轴向孔、有节距要求,无齿形 有外平面加工 内孔一端有台阶,有功能槽 一端有台阶,无形状要求 回转体L/D≤0.5
a)
b)
Opitz 编码
名 称 类 别 粗 分 : 回 转 体 类 、 轮 盘 类
名 称 类 别 细 分 : 法 兰 盘
热 处 理 : 无
主 要 尺 寸 ︵ 直 径 ︶ :
主 要 尺 寸 ︵ 长 度 ︶ :
精 度 : 内 外 圆 中 等 精 度
D>160~400㎜
L>50~120㎜
c)
JLBM—1系统编码 12
8.3
零件分类成组方法
8.3.1 视检法
视检法是根据零件图样机器制造过程,直观的凭经验判断 零件的相似性,并据此将零件进行分类成组。这种方法直 观易行,对零件进行粗分类的有效方法。
辅助孔及 齿形加工
特殊的
主要形状
9
2.JLBM—1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名称类别矩阵码 第一位 粗分类
轮盘类 环套类 回 转 销杆轴类 类 零 齿轮类 件
专用件类
形 状 及 加 工 码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3.2.3 柔性编码系统
概述
刚性编码系统的优点:
–结构简单,便于记忆和使用;便于识别和检索
刚性编码系统的缺点:
–不能全面、准确的描述零件信息,不能满足CIMS各环节的需要 –码位长度固定,不能随零件复杂程度而变化,对于简单零件, 数据冗余,对于复杂零件,描述存在多义性 –无法统一描述零件信息,不能适应信息集成的需求 –不能满足生产系统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要
25
亚琛工业大学
26
3.2 零件分类编码技术
27
3.2 零件分类编码技术
零件类型码 OPITZ分类编码系统的第一位是类型码,用于描述 零件的总体类型;对于回转体零件,第一位代码值为0、 1、2、3、4、5,用于描述零件的长径比的范围,各代 码含义如下: 0:L/D≤0.5 表示盘类零件 1:0.5<L/D<3 表示短轴零件 2:L/D≥3 表示长轴零件 3:L/D≤2 表示短形带偏异回转体 4:L/D>2 表示长形带偏异回转体 5:备用
3
3.1 成组技术概述
机械类产品零件的组成如下:
第一类(A类):复杂件或特殊件 零件量少,约占 总数的5%-15%,但结构复杂,价值高,如机床床身、 主轴箱、飞机和发动机中的大件 第二类(B类):相似件 数量大,品种多,约占 70%,相似度高,多为中等复杂程度,如轴、套筒、 法兰、齿轮 第三类(C类):简单件或标准件 结构简单,再用 性高,多为低值件,一般已组织大量生产,如螺钉、 螺母、垫圈
成组技术采用零件编码系统,对零件进行编 码,在宏观上描述零件而不涉及零件的细节。
16
3.2 零件分类编码技术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定义
概念:用数字、字母或符号对零件各有 关特征进行描述和标识的一套特定的法则和规 定。 按照分类编码系统的规则用数字或字符 描述标识零件特征的代码就是零件分类编码, 也叫GT代码。

第四讲-成组技术

第四讲-成组技术

第四讲成组技术成组技术,又称群组技术,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成组技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单元,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成组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任务分组、生产单元构建、生产流程优化、生产设备选择等。

生产任务分组是成组技术的核心。

生产任务分组就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单元。

相似的生产任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因此可以共享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任务分组的方法有很多,如工艺相似性分组、设备相似性分组、生产条件相似性分组等。

生产单元构建是成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单元是指由相似的生产任务组成的生产单位,它可以是一个生产线、一个车间或一个工厂。

生产单元的构建需要考虑生产任务的相似性、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生产流程的连续性等因素。

生产单元的构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流程优化是成组技术的关键环节。

生产流程优化就是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分析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流程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如生产线平衡、生产布局优化、生产流程再造等。

生产设备选择是成组技术的重要环节。

生产设备选择就是根据生产任务和生产单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选择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性能、生产设备的成本、生产设备的兼容性等因素。

合适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成组技术,作为一种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管理方法,已经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相似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生产单元,从而减少生产准备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成组技术需要对企业现有的生产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识别出哪些任务是相似的,可以合并在一起进行生产。

这通常涉及到对生产工艺、产品特性和生产设备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生产任务的分析,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分配生产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它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务的相似性,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

即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应用与机械加工方面,乃是将多种零件按其工艺的相似性分类成组以形成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从而使小批量生产能获得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将品种众多的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以形成为数不是很多的零件族,把同一零件族中诸零件分散的小生产量汇集成较大的成组生产量。

这样,成组技术就巧妙地把品种多转化为“少”,把生产量小转化为“大”,由于主要矛盾有条件的转化,这就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符合辩证法的,所以它可以作为指导生产的一般性方法。

实际上,人们很早以来就在应用成组技术的哲理指导生产实践,诸如生产专业化、零部件标准化等皆可以认为是成组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发展的成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与生产事务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为人的一般常识所认可,而且也为统计学所证实。

国外通过对机床零件的统计分析,发现产品(同类型或相近类型)的更新换代将不会影响成组技术的继续实施,这就科学的证明了成组技术实施的延续性。

零件统计学是实施成组技术过程中充分认识和利用有关事物相似性的有用的科学方法,为成组技术的创立提供了可以信赖的科学依据。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要求充分认识和利用客观存在着的有关事物的相似性,按一定的相似标准将有关事物归类成组。

二、成组技术的分类方法目前,将零件分类成组常用的方法有:1、视检法视检法是由有生产经验的人员通过对零件图纸仔细阅读和判断,把具有某些特征属性的一些零件归结为一类。

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生产经验,多少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2、生产流程分析法生产流程分析法PFA(Production Flow Analysis)是以零件生产流程及生产设备明细表等技术文件,通过对零件生产流程的分析,可以把工艺过程相近的,即使用同一组机床进行加工的零件归结为一类。

生产流程分析法的有效性与所依据的工厂技术资料有关。

采用此法可以按工艺相似性将零件分类,以形成加工族。

3、编码分类法按编码分类,首先制定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将零件的有关设计、制造等方面的信息转译为代码(代码可以是数字或数字、字母兼用),把分类的零件进行编码,待零件有关信息代码化后,就可以根据代码对零件进行分类,零件有关生产信息代码化将有助于应用计算机辅助成组技术的实施。

三、成组技术的应用目前发展的成组技术是应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把中、小批生产中的设计制造作为一个生产系统整体,统一协调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全面实施成组技术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以下将从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简述成组技术的应用。

1、产品设计方面由于用成组技术指导设计,赋予各类零件更大的相似类,这就为在制造管理方面实施成组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之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由于新产品具有继承性,使往年累积并经过考验的有关设计和制造的经验再次应用,这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以成组技术为指导的设计合理化和标准化工作将为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设计信息最大程度的重复使用,加快设计速度,节约时间做出贡献。

据统计,当设计一种新产品时,往往有3/4以上的零件设计可参考借鉴或直接引用原有的产品图纸,从而减少新设计的零件,这不仅可免除设计人员的重复性劳动,也可以减少工艺准备工作和降低制造费用。

2、制造工艺方面成组技术在制造工艺方面最先得到广泛应用。

开始是用于成组工序,即把加工方法、安装方式和机床调整相近的零件归结为零件组,设计出适用于全组零件加工的成组工序。

成组工序允许采用同一设备和工艺装置,以及相同或相近的机床调整加工全组零件,这样,只要能按零件组安排生产调度计划,就可以大大减少由于零件品种更换所需要的机床调整时间。

此外,由于零件组内诸多零件的安装方式和尺寸相近,可设计出应用于成组工序的公用夹具――成组夹具,只要进行少量的调整或更换某些零件,成组夹具就可适用于全组零件的工序安装。

成组技术亦可应用于零件加工的全工艺过程。

为此,应将零件按工艺过程相似性分类以形成加工族,然后针对加工族设计成组工艺过程。

成组工艺过程是成组工序的集合,能保证按标准化的工艺路线采用同一组机床加工全加工族的诸零件。

设计成组工艺过程、成组工序和成组夹具皆应以成组年产量为依据,成组加工允许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以成组技术指导的工艺设计合理化和标准化为基础,可以轻松实现计算机辅助工艺进程设计(CAPP)及计算机辅助成组夹具设计。

3、生产组织管理方面成组加工要求将零件按工艺相似性分类形成加工族,加工同一加工族有其相应的一组机床设备。

因此,很自然成组生产系统要求按模块化原理组织生产,即采取成组生产单元的生产组织形式,在一个生产单元内有一组工人操作一组设备,生产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的加工族,在此生产单元内可完成诸零件全部或部分的生产加工。

因此可以认为成组生产单元是以加工族为生产对象的产品专业化或工艺专业化(如热处理等)的生产基层单位。

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技术基础之一。

这是因为运用成组技术基本原理将大量信息分类成组,并使之规格化、标准化,这将有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生产系统公用数据库,可大量压缩信息的储存量,由于不再是分别针对一个工程问题和任务设计程序,可使程序设计优化。

此外,采用编码技术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性基础技术工作,成组技术恰好能满足相似类产品及分类的编码。

第二节成组技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产品品种增多,而每种产品的生产数量却并不很多。

世界上75%~80%的机械产品是以中小批生产方式制造的。

与大量生产企业相比,中小批生产企业的设备工装多、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周期长,产品成本高、生产管理复杂,市场竞争能力差。

大批大量生产相比,小批量生产方式无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和低成本的需要。

能否把大批量生产的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以及生产方式用于组织中小批量产品的生产,一直是国际生产工程界广为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便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应运而生的一门新的生产技术。

也是针对生产中的这种需求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和管理相结合的科学。

成组技术已渗透到企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和计划管理等,并成为现代数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和高度自动化的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基础。

一、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许多具有相似信息的研究对象归并成组,并用大致相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组研究对象的生产技术问题,这样就可以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这种技术统称为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简称GT)。

加工零件虽然千变万化,但客观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似性。

有许多零件在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材料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从而在加工工序、安装定位,机床设备以及工艺路线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成组技术就是对零件的相似性进行标识、归类和应用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多种产品各种零件的结构形状特征和加工工艺特征,按规定的法则标识其相似性,按一定的相似程度将零件分类编组。

再对成组的零件制定统一的加工方案,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如图8-7所示。

成组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事物相似性的原理,进行相似性的处理,具体做法是通过找出一个代表性零件(代表零件也可以是假拟的),即主样件。

通过主样件解决全组(族)零件的加工工艺问题,设计全组零件共同能采用的工艺装备,并对现有设备进行必要的改装等。

成组技术首先是从成组加工发展起来的。

划分为同一组的零件可以按相同的工艺路线在同一设备、生产单元或生产线上完成全部机械加工。

一般加工工件的改变就只需进行少量的调整工作。

图8-7 成组技术原理简图实践证明,在中小批量生产中采用成组技术,可以取得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

归纳起来,实施成组技术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将中小批量的生产纲领变为大批大量或近似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提高生产率,稳定产品质量和一致性;2)减少加工设备和专用工装夹具的数目,降低固定投入,降低生产成本;3)促进产品设计标准化和规格化,减少零件的规格品种,减轻产品设计和工艺规程编制工作量;4)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先进制造技术,实现科学生产管理。

二、常见分类编码系统为了对机械产品的零件进行科学的分类,便于计算机贮存和识别,必须把各种零件的数据信息化。

用一串数字和英文字母来描述零件的设计和工艺基本特征信息,称为零件的编码。

它是标识相似性的手段,依据编码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似程度再将零件划分为加工组,因此它是成组技术的重要内容,其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成组技术的经济效果。

为此各国在成组技术研究和实践中都首先致力于分类编码系统的研究和制定。

分类编码方法的制定应该同时从设计和工艺两个方面来考虑。

从设计角度考虑应使分类编码方法有利于零件的标准化,减少图纸数量,也就是减少零件品种,统一零件结构设计要素。

从工艺角度考虑则应使具有相同工艺过程和方法的零件归并成组,以扩大零件批量。

但是考虑到零件的工艺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零件的结构形状,而工艺方法又是在不断改进提高的,因此可以把编码数字分为以设计特征为基础的主码和以工艺特性为基础的辅码。

目前国外采用的常用分类方法有20多种,编码位数一般为4~9位。

也有多达26位数字和字母的,把零件特征分得很细,但实际使用比较复杂。

主要分类方法有西德的Opitz和ZAFO,英国的Brisch,日本的KK-3和丰田分类法,苏联的BEPTH和我国的JLBM-1机械零件编码法则、BLBM兵器零件编码法则。

1.Opitz分类编码系统由西德阿亨工业大学的H·奥匹兹(H·Opitz)教授领导制定的。

由于它对扩大零件通用化和组织成组加工都较适合,在国际上获得较为广泛应用。

奥匹兹分类法采用九位数字编码,前五位是基本代码。

第一位数字是表示零件属于回转体还是非回转体以及尺寸大小的特征,第二位数字表示结构上的区别,第三、四、五位数字表示不同表面形状和加工特征。

后四位是辅助代码,即第六位数字表示零件的基本尺寸,第七位数字表示零件材料,第八位数字表示毛坯形状,第九位数字表示被加工表面的精度。

图8-8 所示为奥匹兹编码系统结构简图。

图8-8 奥匹兹分类编码系统结构2.JLBM-1分类编码系统JCBM分类编码是以Opitz分类系统为基础,结合了我国机床行业具体情况编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