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脂类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
碘值大,说明油脂双键数目多,不饱和程度大。 碘值大,说明油脂双键数目多,不饱和程度大。 氢化油:不饱和脂肪酸加氢,变成饱和脂肪酸。 氢化油:不饱和脂肪酸加氢,变成饱和脂肪酸。
研究各项指数的意义: 研究各项指数的意义: 通过测定天然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和酸值, 通过测定天然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和酸值, 可以确定油脂的某种特性。 可以确定油脂的某种特性。
4.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 而对人体的功能又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人体的功能又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如亚油酸和花生四 烯酸(ARA)必须从植物中获取。 (ARA)必须从植物中获取 烯酸(ARA)必须从植物中获取。亚麻酸可由亚油酸在 体内合成。 体内合成。 油脂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 油脂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脂溶 性维生素高,被认为营养价值高。 性维生素高,被认为营养价值高。
三、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 提供能量。 人体内氧化1g脂肪可得到38KJ 1g脂肪可得到38KJ热能 人体内氧化1g脂肪可得到38KJ热能 氧化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 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热能 氧化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热能 构建生物膜。 2.构建生物膜。 作溶剂,促进人及动物体吸收脂溶性物质。 3.作溶剂,促进人及动物体吸收脂溶性物质。 4.有些还具有维生素和激素的功能 5.保护作用和御寒作用
含一个长的碳氢链(烃基)及一个末端羧基。 1、结构特点 含一个长的碳氢链(烃基)及一个末端羧基。 烃基含碳原子3 33个 烃基含碳原子3-33个
2.分类及实例: 2.分类及实例: 分类及实例
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固态) 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固态) 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液态) 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液态)
第二章脂类化学
类二十烷酸
凝血恶烷 前列腺素 白三烯(p90)
脂质的过氧化作用
定义:多不饱和脂酸或脂质的氧化变质 自由基,活性氧的参与
磷脂的特点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 性的脂肪酸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 能够形成双层脂膜结构或微团结构。 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形成双层脂膜。 磷脂的这种性质,使它具有形成生物膜 (双层脂膜)的特性。
2.4 固醇
2.4.1 固醇的核心结构 2.4.2 胆固醇与麦角固醇的结构与功能 2.4.3 其他天然固醇
胆固醇的结构
Sterols’ structure
胆固醇是一种类 脂化合物, 在 生物膜中含量较 多。
胆固醇以中性脂的形式分布在 双层脂膜内,对生物膜中脂类的 物理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 利于保持膜的流动性和降低相变 温度。
麦角固醇的结构与性质性质ຫໍສະໝຸດ 性质与胆固醇相似,麦角固醇经紫外线
照射后可变成维生素D2。
磷脂的两亲性结构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的脂肪酸链, 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N
+
(CH3)3
CH2 CH2 O O P O CH2 CH O C R1 CH2 O OC R2 O O
-
极性端
非极性端
鞘氨醇磷脂的结构
糖脂 Glycosphingolipids
糖脂也是构成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 糖脂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 动物细胞膜所含的糖脂主要是脑苷脂。 O 结构为:
甘油醇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磷 脂酰肌醇,缩醛磷脂,心磷脂。 鞘氨醇磷脂 N-酰基鞘氨醇糖脂:脑甘脂,神 经节苷脂。 甘油醇糖脂
生物化学02-脂类
载脂蛋白:脂质的增溶剂 脂蛋白受体的识别部位(细胞导向)
第六节 萜类和固醇类化合物
统称为类异戊二烯类(isoprenoid)
一、 萜类 P111
19c
★PUFA的研究价值
1、生物膜中多是顺式不饱和脂肪酸: 增加膜流动性 降低膜相变温度,抗寒冷
2、PUFA降低血脂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 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过高和/ 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过低的一种 全身脂代谢异常
化验结果
分升
升 高密度脂蛋白<0.9毫摩尔/升(35毫克/分
3、 酵母固醇
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可转化成维生素D3。
三、 固醇衍生物 1、 胆汁酸
与脂肪酸或其他脂类结合(胆固醇,胡萝卜素)成盐,乳化 肠腔内油脂,增加脂肪酶作用位点,便于油脂消化吸收。
2、 类固醇激素
(1)肾上腺皮质激素(7种) (2)性激素 雄性激素:睾丸酮 雌性激素:雌二醇、黄体酮
主要内容: 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的结构 固醇的结构与功能
④ 化学信号: PIP2 ,前列腺素等 ⑤ 保护功能:动物的脂肪组织,植物的蜡质
第一节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一、 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线形不分支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棕榈酸),n-十六酸,16:0
硬脂酸,
n-十八酸,18:0
花生酸,
n-二十酸,20:0
P83 表2-2
不饱和脂肪酸:1-6个双键
油酸: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第二章 脂类
第二节 脂肪酸
• 1. 定义和种类:含长烃链的羧酸:饱和、不饱和、多 不饱和脂肪酸。一般不饱和键呈现顺式结构。 • 2. 结构特点:碳骨架线性结构,多偶数碳原子 ☺ 棕榈酸(软脂酸)16:0, 硬脂酸18:0, 油酸18:1∆9c,亚麻 酸18:3∆6c,9c,12c.p83-85 Tab2-2, p86 Fig 2-2 ☺ 物理化学性质:取决于脂肪酸烃链的长度与不饱和度, 如溶解度:越长则越低,熔点:越长越高,不饱和度 越高则越低。 ☺ 脂肪酸的乳化作用:脂肪酸盐具有极性头部,非极性 尾部,两亲化合物,在水中可以乳化脂肪。还有SDS, Triton X-100等。
第五节 糖脂
• 1. 定义:为糖通过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类相连形 定义: 成的化合物。 成的化合物。 • 2. 分类 鞘糖脂,甘油糖脂和类固醇衍生糖脂 分类:鞘糖脂 鞘糖脂, • 3. 鞘糖脂:指神经酰胺 原子之羟基被糖基化形成 鞘糖脂: 神经酰胺C1原子之羟基被糖基化形成 的糖苷化合物。单糖主要包括: 葡萄糖 半乳糖, 葡萄糖, 的糖苷化合物。单糖主要包括:D-葡萄糖,半乳糖, 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唾液酸等。脂 乙酰葡萄糖胺, 乙酰半乳糖胺 唾液酸等。 乙酰半乳糖胺, 乙酰葡萄糖胺 肪酸以16-24C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量羟基 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肪酸以 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脂肪酸。根据是否含唾液酸或硫酸成分,分为: 脂肪酸。根据是否含唾液酸或硫酸成分,分为:
p86
• 3. 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omega-6和3系列,人体不能合成。 • 4. 类二十碳烷:20碳PUFA是前体,前列腺素PG • 第三节:Triacylglycerol • 常温下液体,油,固体:脂 • 1. 化学通式: • 2. 甘油的beta碳原子:手性原子中心 • 3.物理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无色、无嗅、无味的固体或液体,密度 小于水 • ☺化学性质:
第二章 脂类的化学
三、胆固醇和胆酸
(一)胆固醇(cholesterol)
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
1 2 A 3 4 5 6 11 H 10 9 H B 12 H C H 8 7 13 17 D 14 H 15 16
动物固醇
胆固醇
植物固醇
酵母固醇
胆结石症的胆石成分几乎都是胆固醇构成的。
(二)胆酸与胆汁酸
胆汁酸
传统分类
储能和供能 脂肪(甘油三酯,TG) 磷酸甘油酯(PL) 脂类 类脂
磷脂
鞘磷脂 脑苷脂
糖脂
神经节苷脂
胆固醇(Ch)及其酯(ChE)
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三、脂类的生理功能
1、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和供能物质
2、维持生物膜的ຫໍສະໝຸດ 构和功能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脂肪酸(fatty acid, FA)是一条长的烃链(R-)和 一个羧基(-COOH)组成的羧酸。
构成脂类的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 硬脂酸
非必需脂肪酸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 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脂肪酸
软脂酸(16C)
4、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肌醇 + 磷脂酸 → 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
o
5、缩醛磷脂(plasmalogen)
6、心磷脂(cardiolipin)
心磷脂是脂质中唯一有抗原性的
甘油磷脂的共性
都有高度极性的头部及疏水性较强的尾部;
甘油分子C1上连接的脂酰基多数是饱和的,而 C2上的多数是不饱和的; 在pH7时,其磷酸基团带的是负电荷。
第二章脂类化学
4、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1)结构:
心磷脂是由 2 分子磷脂酸与一分子甘油结合 而成的磷脂。是脂质中唯一具有抗原性的。
磷脂酸分子
甘油骨架
磷脂酸分子
• 5、缩醛磷脂:长碳烯醇以醚键与甘 油羟基相连
• 存在于细胞膜,特别是肌肉和神经 细胞的膜中。
pH7时,几种常见的甘油醇磷脂的净电荷
磷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乙醚、氯份等。 • 甘油是许多化合物的良好溶剂,广泛地用
于化妆品和医药工业。 • 甘油能保持水分,可以作为润湿剂。
第三节
磷脂类
磷脂是分子中含磷的单脂衍生物。 甘油 甘油磷脂类 鞘氨醇 鞘氨醇磷脂类
一、甘油磷脂
(一)通式
组成?
1 2 3
(二)性质 1、两亲分子:亲油、亲水 2、氧化(双键过氧化) 3、水解
• 总结:磷脂类从结构上讲其共性是都含有 磷酸基团,都含有极性的基团。
• 其结构骨架是醇(甘油醇,鞘氨醇),脂肪酸、 磷酸基团。
第四节 糖脂
• 是含有糖成分的结合脂,主要包括鞘糖脂和甘 油糖脂两类。
(一)鞘氨醇糖脂(神经酰胺糖脂)
组成:鞘氨醇、脂酸、糖
根据糖基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脑苷脂(脑糖脂)(cerebroside) : 神经鞘中最为丰富,糖基为中性糖(多数为半 乳糖,少数为葡萄糖)
磷酸基团 -
X基团 + +
+,0
净电荷 0 0 -1 -1
二、鞘磷脂
1、鞘氨醇 有60多种,动物中常见 D—鞘氨醇,植物 中二氢鞘氨醇 和 4—羟二氢鞘氨醇常见。
2、神经酰胺
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的-NH2相连, 形成神经酰胺。
第二章 脂类化学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H3
甘油(丙三醇)
HO
C O
C H2
H2C OH HC OH C OH H2
H2O
脂肪酸1
H2 C C O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C CH3
非必需脂肪酸
三、脂肪(三酰甘油)
动植物油脂的化学本质是酰基甘油,其中以三
酰甘油或称甘油三酯为主。
三酰甘油脂又称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的油 脂称为油,为固态的称为脂或脂肪。植物 性三酰甘油脂多为油,动物多为脂。
生物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脂类物质
H2 C
H2 C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P
-
X
X= CH2 CH NH2 磷脂酰丝氨酸 COOH
X
极性,易溶于水 称极性头
非极性,不易溶于水 称非极性尾
磷脂酰甘油绝大多数存在于生物膜中
卵磷脂具有增强记忆、防止老年痴呆等健脑作用,原 因何在?
主要为卵磷脂可以增加神经传导物、促进脑细胞活化
卵磷脂可乳化胆固醇、油脂,为什么?
两性(亲油、亲水),乳化剂
第二章 脂类化学
脂类的分类
I
按化学组成分类 II 单纯脂类 • •
按能否被碱水解分类 可皂化脂类 不可皂化脂类
复合脂类 衍生脂
第一节 简单脂
一、脂质(脂类)的定义:脂类(lipid)是一 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其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 物。
第二章 脂类化学
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脑磷脂)
Ⅲ磷脂酰肌醇
Ⅳ心磷脂(双磷脂酰甘油)
• 二、鞘氨醇磷脂 组成:鞘氨醇、脂酸、磷酸与氮碱组成 的脂质。同甘油醇磷脂的组分差异主要是 醇,前者是甘油醇,后者是鞘氨醇且脂酸 与氨基相连。
• 磷脂的特性 1.溶解性:表面活性剂,双亲化合物(亲 油亲水)
氯仿+甲醇是提取磷脂的有效溶剂 2.解离:两性电解质,解离后磷酸基团带 负电,X基团带正电(见X的结构) 3.水解反应:碱解(皂化)、酶解
• 2.3.1、磷脂
复合脂中最重要的一族,磷脂为含磷的单脂衍 生物,分甘油醇磷脂及鞘氨醇磷脂两类。前者 为甘油醇酯衍生物,后者为鞘氨醇酯的衍生物 组成基团:脂肪酸、醇(甘油、鞘氨醇等)、 磷酸、其他基团
一.甘油醇磷脂(磷脂 酰甘油)
1.结构通式
命名:磷脂酰X X为其他基团,通过 磷酸二酯键与甘油连 接。 天然磷脂均为L型构 型。
3.电与热的绝缘体 电绝缘:神经细胞的鞘细胞
热绝缘:冬天保暖,企鹅、北极熊
4.信号传递:类固醇类激素 5.酶的激活剂:卵磷脂激活β-羟丁酸脱氢酶 6.糖基载体:合成糖蛋白时,磷酸多萜醇作为羰甘油脂
定义: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其中甘油三脂就是油脂。 一.脂肪酸: 1.性质 偶数、双键的位置 顺式 • 熔点与结构的关系:链长(长-高),饱不饱和 (饱-高)
三、分类:
脂
糖脂
单脂 油 复脂
蜡
磷脂
单脂:是脂肪酸和醇(包括甘油醇、高级一元醇)脱水缩 合所组成的酯类。
蜡: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幼植物体表覆盖物,
叶面,动物体表覆盖物,蜂蜡。 甘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最多的脂类,分为油和脂。
复脂:是脂肪酸和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所组成的酯 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即单纯脂加上磷酸等基团产生的 衍生物。
第二章 脂类
1.鞘糖脂
• 是以神经酰胺为母体的化合物。 • 是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形 成的 • 组成:醇(鞘氨醇)、脂肪酸、糖
(1)脑苷脂
脑苷脂由一个单糖与神经酰胺构成。
(2)神经节苷脂 是含唾液酸的鞘糖脂。
• 鞘糖脂是细胞膜的组分,其糖结构突出于质 膜表面,与细胞识别和免疫有关。 • 位于神经细胞的还与神经传递有关。
按皂化性质
可皂化脂质: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 (脂肪酸盐) 不可皂化脂质: 固醇类、萜 极性脂质
按极性
非极性脂质
(三)生物学功能
• 贮存脂质:
三酰甘油主要分布在皮下、胸腔、腹腔、肌肉、 骨髓等处的脂肪组织中,是储备能源的主要形式。
可大量储存 功能效率高 占空间少
• 结构脂质:
磷脂、糖脂、胆固醇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膜脂共同特点: 有极性头(亲水部分)和非极性尾(疏水部分)
• CAT(Catalase)
• GSHPX(Glutathione peroxidase)
• VE
四、衍生脂
固醇类、萜
一般不含脂肪酸 属于不可皂化脂
(一)萜类
•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根据含有异戊二烯的数目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 三萜、多萜等。 •维生素A、E、K等都属于萜类,视黄醛是二萜,天然 橡胶也是多萜。
(二)类固醇
类固醇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
分为固醇类和固醇衍生物类
胆固醇
•胆固醇在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 •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胆汁酸等都是胆固 醇的衍生物。
有关生物膜的两点说明:
• 生物膜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有静电力、疏水作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n 皂化价:完全皂化1克脂肪(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
n 皂化价可用于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分子量=1/[(皂化价/1000)/56/3]
单位为克的皂化价
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摩尔数 (脂肪酸的摩尔数) 甘油三酯的摩尔数
分子量 = 3 × 56× 1000 皂化值
n250毫克油脂完全皂化时需要47.5毫克KOH, 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规定:
1,3的位置不能交换
n 磷脂酰胆碱(X基团为胆碱) ——卵磷脂
O
O CH2-O-C-R1 R2-C-O-CH O
CH2-O-P-O-CH 2-CH2-N+(CH )3 3 OH
卵磷脂
如果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甘油基的3位碳,则为-型,2位则为-型。
自然界:L--磷脂酰胆碱
n★基本介绍 n“卵磷脂”这个词本身由希腊文“Lekiths” 派生出来,意指“蛋黄”。卵磷脂最初是在蛋 黄中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近 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 三大营养素"。
液酸
神经酰胺
中性糖 N-乙酰半乳糖胺
神经酰胺
半乳糖 唾液酸
葡萄糖
n 甘油醇糖脂(glycosyl glycerides)—植物糖脂
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称植物糖脂。
n答案:884
2)不饱和双键产生的性质
①氢化(Hydrogenation)(反式脂肪酸) n 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作用。 n 氢化作用通常用于使液体油变成半固体或固体脂肪。
②卤化和碘值 n 卤化作用(Halogenation):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 发生加成作用,生成卤代脂。 n碘值(价):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n用碘值表示油脂的不饱和度。
第02章脂类化学-2015
7
功能:
1、是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合成前列腺素 (PG)、血栓素(TXA) 及白三烯(LT)等类二十 烷酸的前体物 3、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 4、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缺乏: 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 碍、皮肤损伤(出现皮疹 等)以及肾脏、肝脏、神 经和视觉方面的多种疾病
如果不饱和脂肪酸存在多个碳—碳双键,相
邻碳—碳双键被一个亚甲基隔开
5
常 见 的 脂 肪 酸
6
二、脂肪酸的分类
碳原子数目
(碳链的长度 )
短链(C2-C4) 中链(C6-C10) 长链(C12-C26)
是否含双键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所含双键数目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亚油酸、
室温下呈液态。植物中常见。
脂(fat) :饱和脂肪酸较多,熔点高,
室温下呈固态。动物中常见。
11
2. 甘油三脂的性质
(1)水解和皂化
水解(hydrolysis) :脂肪可由酸或酶催化水解, 生成脂肪酸和甘油.
O CH2O - C - R1 O CHO - C - R2 O CH2O - C - R3 3 H2O 脂肪 酶 CH2OH CHOH CH2OH
分子内含有糖基的类脂
是细胞的结构成分,也是血型物质及膜抗 原成分
脑和神经髓鞘中含量最多
34
包括根据所含醇的不同甘油糖脂和鞘糖脂
甘油糖脂 (glyceroglycolipid)
甘 油 FA FA 糖 X X = 胆碱、水、 乙醇胺、丝氨酸、 甘油、 肌醇、磷 脂酰甘油等
生物化学第2章脂类
第2章脂质(Chapter 2. Lipid)一、引言(一)脂质的概念不(低)溶于水、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二)脂质的分类1.按化学组成单纯脂质(simple lipid)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蜡复合脂质(compound lipid)主要有磷脂和糖脂衍生脂质(derived lipid)主要有取代烃,固醇类,萜和其它脂质(脂肪族维生素等)可皂化脂和不可皂化脂2.按照极性非极性脂质(nonpolar)不具容积可溶性,不能形成单分子层。
如:胆甾烷、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形成的酯等。
极性脂质(polar)Ⅰ类极性脂质:不具容积可溶性,有界面可溶性,能参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如:三酰甘油、胆固醇、长链质子化FA等Ⅱ类极性脂质:能形成膜,如:磷脂和鞘糖脂;Ⅲ类极性脂质:具可溶性。
ⅢA类:如长链脂肪酸的盐;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去污剂;溶血磷脂酸;脂酰CoA等。
ⅢB类:如胆汁盐、皂苷等。
3.按照生物学功能贮存脂(storage lipid) 结构脂(structural lipid) 活性脂(active lipid)二、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FA)通常是指烃链链长为4-36碳的羧酸,自然界中已经发现100余种。
绝大多数的脂肪酸含有偶数个碳原子,形成长而不分支的链(少数有分支的或含环的脂肪酸)。
根据双链的有无,脂肪酸可分为饱和(saturated FA)与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
每一种脂肪酸都有通俗名、系统名和简写符号。
如:通俗名:亚油酸系统名:十八(碳)二烯酸,或顺,顺-9,12-十八烯酸简写符号:18:2△9c,12c18:2△9c, 12c 18:018:3△9c, 12c, 15c18:1△9cOver half of the fatty acid residues of plant and animal lipids are unsaturated;Bacterial fatty acids are rarely polyunsaturated but are commonly branched, hydroxylated, or contain cyclopropane rings.(一)脂肪酸的结构特点1. 碳原子数多为偶数2.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多在第9位,第2和第3个双键多在第12和第15位;双键多数属非共轭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脂类化学第一节概论一、脂类的概念及生物学功能:(一)概念:脂类共同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但是能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氯仿、乙醚、丙酮、苯等)中。
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是由脂肪酸和醇组成,也有不含脂肪酸的如萜类、固醇类及其衍生物。
(二)脂类的生物功能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膜功能: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2、能量来源:燃料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3、对动物来讲,是必须脂肪酸和脂溶性的维生素的溶剂。
4、参与信号的传导和识别5、另外此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和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二、脂类的分类:根据组成脂类的不用组分可以讲脂类分为三大类:1、单纯脂质:1)甘油三酯是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所组成的酯2)蜡由长链脂肪酸和长链醇或固醇组成。
2、复合脂质:除醇类和脂肪酸外尚有其他物质。
1)磷脂如甘油磷酸类含有甘油、脂肪酸、磷酸和其他含氮的碱(胆碱、乙醇胺):鞘氨醇磷脂2)糖脂鞘糖脂和甘油糖脂3)鞘氨醇磷脂和鞘糖脂合称为鞘脂类3、衍生脂质,上述脂类物质衍生而来,或关系密切。
1)取代烃:脂肪酸及其碱性盐和高级醇2)固醇类3)萜4)其他脂质如维生素A、D、E、K,糖脂和脂蛋白。
第二节脂酰甘油类脂酰甘油,即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脂。
脂类中最丰富的一大类是三脂酰甘油,其结构如图所示。
一、脂肪酸在自然界中游离的脂肪酸较为少见,绝大部分脂肪酸是以结合形式存在的。
按照其饱和程度脂肪酸可分成: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1、它们之中大部分是不分枝和无环无羟基单羧酸。
2、自然界中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绝大多数是偶数。
3、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软脂酸(16酸)和硬脂酸(18酸)。
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是油酸(18碳1烯酸)。
4、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低。
5、细菌中所含的脂肪酸比植物动物少得多,绝大多数为饱和脂肪酸。
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
6、高等动物的不饱和脂肪酸从结构上讲部分是顺势结构7、必须脂肪酸:我们把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哺乳动物中的亚油酸(18碳2烯酸)和亚麻酸(18碳3烯酸)是从植物中获得的。
如亚油酸在红花油、玉米油、棉籽油,大豆油中的含量均在50%以上。
二、甘油甘油味道甜,比重为1.26,和水与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互溶,但不溶于乙醚、氯仿等。
甘油是许多化合物的良好溶剂,广泛地用于化妆品和医药工业。
甘油能保持水分,可以作为润湿剂。
三、甘油三酯的类型甘油三酯有许多不同的类型简单三脂酰甘油:三个脂肪酸都是相同的。
混合三线制甘油: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脂肪酸的甘油三酯。
多数大自然的油物质都是简单的甘油三酯和混合的甘油三酯的复杂的混合物。
四:甘油三酯的物理与化学性质:1、溶解度:不溶于水,也没有形成高度分散的倾向。
2、熔点:其熔点随着不饱和脂肪酸的数目和链长的增加而升高。
三软脂酰甘油和三硬脂酰甘油在体温以下为固态,三油酰甘油和三亚油酰甘油在体内呈液态。
猪的脂肪中油酸占50%猪油的固化点30.5℃,人的脂肪中油酸占70%,人油的固化点15℃。
植物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成液态。
3、皂化和皂化值:将脂酰甘油与酸或碱共煮或经脂酶作用时都可以发生水解当用碱水解脂酰甘油时,可生产脂肪酸的盐类即肥皂,故称之为皂化反应。
完全皂化一克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皂化值。
4、酸败和酸值:油脂是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现象称为酸败。
酸败的化学本质:由于脂水解释放游离的脂肪酸氧化为醛或酮低分子的脂肪酸(如丁酸)的氧化物有臭味。
5、氢化: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反应6、卤化和碘值:油物可以与卤素发生加成作用。
生成卤代脂肪酸,这一作用称为卤化作用。
碘值指一百克油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7、乙酰化值植物中含有羟基的脂肪酸可以与乙酸酐和其他酰化试剂作用形成相应的酯。
乙酰化值:指一克乙酰化的油脂分解出的乙酰用氢氧化钾中和时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第三节磷脂类磷脂是分子中含有磷酸的复合脂。
甘油磷脂类甘油(丙三醇)鞘氨醇磷脂鞘氨醇一、甘油磷脂的结构二、常见的甘油磷脂1、磷脂酰胆碱俗称卵磷脂卵磷脂的结构中极性部分是胆碱。
卵磷脂的功能:1)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2)在生物控制有机体代谢中,脂肪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3)防止脂肪肝的形成,临床上是一种很好的乳化剂。
2、磷酸酯乙醇胺(脑磷脂):动物中植物中含量丰富,参与血液的凝固工程3、磷脂酰丝氨酸:也参与血液凝固过程4、肌醇磷脂:肌醇替代胆碱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心肌中5、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含有两个磷脂酸分子,磷酸基团分别于一个甘油分子的碳原子上的羟基以酯键相连。
主要存在于细菌细胞膜、真核细胞线粒体内膜等三、醚甘油磷脂1、醛缩磷酯:以一个长碳氢链取代脂肪酸以醚键与甘油羟基相连,存在于细胞膜,特别是肌肉和神经细胞的膜中。
2、血小板趋化因子(PAF)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引起血小板凝集和血管扩张四、鞘磷脂1、鞘氨醇:有60多种,动物中常见的是D-鞘氨醇:植物中二氢鞘氨醇和4-羟二氢鞘氨醇2、神经酰胺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的-NH4相连,形成神经酰胺鞘磷脂(鞘氨醇磷脂类):神经酰胺被胆碱或磷酰乙醇胺酯化形成的化合物,鞘氨醇是常见的不饱和的氨基醇。
鞘磷脂极性头部是磷脂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
鞘磷脂是高等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鞘脂类。
总结:磷脂类从结构上讲其共性是都含有磷酸基团,都含有极性的基团。
其结构骨架是醇,可分成两类甘油醇与鞘氨醇以及极性头部的种类可将甘油磷脂分成几大类氨基醇亦然。
第四节萜类、类固醇类这类物质特点是不含脂肪酸、在组织中含量较少,但是有及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一、萜类: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含有二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称单萜,三个称倍半萜,四个称二萜。
植物中如柠檬油中,含有的柠檬苦素、薄荷中含有的薄荷、樟脑油中含有的樟脑二、类固醇概述:类固醇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生物界。
生物功能:作为激素起某种代谢调节作用:作为乳化剂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抗炎症的作用。
固醇类可分为固醇和固醇衍生物两大类。
(一)固醇的结构特点1、甾核上的C3常为羟基或酮基2、C17上可以是羟基或酮基或其它形式的侧链3、C4-C5和C5-C6之间常是双键4、A环在某些化合物上常是苯环,而且无C19-角甲基。
(二)胆固醇和非动物固醇1、胆固醇细胞膜的成分之一,与膜的通透性有关胆固醇是神经髓鞘的绝缘物质:可以解除没肿毒素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2、非动物固醇:植物细胞的重要组分,不能为动物吸收;主要为豆固醇、麦角固醇、菜油固醇、谷固醇。
麦角固醇经日光或UV照射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2(三)固醇衍生物1、胆汁酸在肝中合成,可以从但只中分离到,胆汁中有三种不用的胆汁酸,胆酸脱氧胆酸和鹅脱氧胆酸2、性激素:孕酮、睾丸激素第五节生物膜简介一、细胞中的膜系统膜系统=质膜+内膜系统(真核细胞)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过氧化物酶体、叶绿体(植物)。
电子显微镜下表现出大体相同的厚度与结构通称为生物膜的衍生物。
二、膜的化学组成生物膜都是由脂和蛋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的。
此外糖+金属离子+水分,占12.5%1、膜脂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心磷脂(细菌和线粒体)。
固醇:胆固醇(动物细胞)豆固醇(植物)2、膜蛋白: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即是离子键作用等较弱非共价键与膜外表面结合。
内嵌蛋白: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时还横跨全膜或者以多酶复合体形式由内嵌和外周蛋白结合;以疏水和亲水二部分分别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的两部分结合。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物质传递、细胞运动、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3、膜糖类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在细胞质膜的表面分布较多,糖蛋白主要为中性氨基酸和唾液酸。
糖酯主要为神经糖脂。
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三、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特性(一)膜脂的流动性磷脂液晶太→→→类似晶态的凝胶状态→→→→液晶态(生理条件)1、相变温度以上膜脂运动的几种方式(1)磷脂烃链围绕C-C键旋转而导致异构化运动(2)磷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相垂直的轴左右摆动;梯度现象极性部分快:甘油骨架慢:脂肪酸烃链较快(3)磷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做旋转运动(4)磷脂分子在膜内做侧向扩散或侧向移动(5)磷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做翻转(flip-flop)运动2、膜脂的分相混合磷脂相变温度不同,温度下降至某一值时,处于凝胶态液晶态磷脂分子各自汇集。
(二)膜蛋白可以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的表面,而内在蛋白完全系与烃基核心。
四、生物膜的分子结构(一)生物膜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1、静电引力:存在于一切极性和带电荷基团之间吸引或者排斥2、疏水作用力:维持膜结构的主要作用力3、范德华引力:使膜中分子尽可能彼此靠近与疏水力相互补充(二)生物膜的结构:(Danielli与Davson三夹板模型)1、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两层磷脂分子的脂肪酸烃链伸向膜中心。
极性端则面向膜两侧水相。
2、在脂双层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蛋白质定位的问题,即蛋白质分子以单层覆盖两侧,形成蛋白质——磷脂——蛋白质的“三明治”或“三夹板”(1)膜的内嵌蛋白溶解于双分子的中心疏水部分;(2)外周蛋白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子层的极性头部连接;(3)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者蛋白质分子与脂质分子之间无共价的结合;五、膜功能1、代谢调控:代谢途径的分隔:进行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和光合磷酸化(叶绿体类囊体膜)的场所。
2、物质运输:不带电荷的脂溶性的物质较容易通过;亲水性物质、离子大多数具有专一性的传送载体酶系和通道。
膜的传送作用能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流量从而保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3、神经传导:细胞膜还含有电荷的表面物质构成跨膜电位差。
细胞膜还具有自我封闭的特点,细胞若被刺伤可以迅速的自动在封闭。
4、具有识别某些分子信号的功能。
一些细的菌趋化作用:膜能够感受出营养物质的微小差别,刺激细胞泳向营养源。
促进同种瞎报有规则的缔合:动物细胞膜的外表面含有识别同种细胞受体。
细胞表面还具有受体部位能特异地结合激素分子。
如肝脏及肌肉细胞的表面含有识别并结合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特异受体。
这些受体部位与激素结合,就可以将信号从膜传向细胞内的酶,调节他们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