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1教材简说: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 1. 理解诗歌《一去二三里》的寓意和情感; 2. 掌握主旨及诗歌的基本意思; 3. 顺畅地朗读诗歌,发出正确的语音语调; 4. 分析诗歌的词语、词句、意境等方面,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 5.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前导入:观看视频。

2.课堂讲解:理解诗歌《一去二三里》。

3.朗诵训练:学生分组朗诵诗歌《一去二三里》。

4.诗歌分析:词语、词句、意境分析。

5.课后作业:写一篇诗歌的感想。

三、教学步骤
1. 课前导入
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联想到村庄的生活。

2. 课堂讲解
•介绍诗歌《一去二三里》。

•根据诗歌内容进行讲解。

•列出生词释义,并进行讲解。

3. 朗诵训练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朗诵训练。

•每个小组进行三遍朗诵,讲解正确的语音语调。

•老师进行点评,针对不足进行指导。

4. 诗歌分析
•阅读课文,分析词语、词句的意义及情感。

•将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掌握诗歌的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关注的词语,分析汇总。

5. 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完成《一去二三里》诗歌的感想。

四、教学时长
本节课的教学时长为 40 分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讲解诗歌是否易于学生理解、讲解是否具备可行性、体现出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学手册所列出的教学目标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反思与探究,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1、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导读:课文《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

下面是我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一、教学要求: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

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2、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一等奖一、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一篇课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1、(《小燕子》歌曲律动。

)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2)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

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4、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

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5、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6、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1、能自主读写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两课时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

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小朋友?请学生认读十个阿拉伯数字,教师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1、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师:小朋友,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

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去二三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同时让学生想一想课文的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呢?四、生字教学1、教师请小组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并请学生汇报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2、学习写字(1)认识田字格画面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用拍手歌帮助学生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

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024年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6篇

2024年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6篇

2024年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6篇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三)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9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9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9篇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

我主要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程序的安排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材的理解: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对学生的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

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教案《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

(一至十及去和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程序: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

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复习拼音、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复习拼音,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

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第二步,结合数字,学习一至十(出示课件)。

一年级一去二三里教案(3篇)

一年级一去二三里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2.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课题《一年级一去二三里》,引导学生观察课题,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朗读的节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字音和节奏。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理解“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意思。

2. 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的景色。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理解字义。

2. 学生用生字组词,加强生字记忆。

3. 教师出示句子,学生用生字填空,提高生字运用能力。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眼中的家乡景色。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

2. 学生课后观察家乡的景色,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景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关注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第2篇课时: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认识“一、去、二、三、里”等生字,会写“一、去、二、三、里”等生字。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3篇)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篇1《一去二三里》一、教学要求: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

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篇2【教学目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2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2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2篇)一去二三里篇1【教材简析】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忙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板块一:读中激发兴趣。

1.观察课文插图:多美的图画呀!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吗?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练习说话。

2.这幅美丽的图画是编书的叔叔阿姨根据一位古代诗人写的诗画出来的,你知道这首诗吗?3.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5.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美丽的插图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板块二:读中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课文。

(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认识的字就看着字读,不认识的就先读读上面的拼音,再读读字。

看谁的眼睛最灵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读准。

)2.用不同符号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4.教学生字①读一读a、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b、变序抽读出示12张生字卡片(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②摆一摆a、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供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1教学目的: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二、有顺序观察插图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三、朗读儿歌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

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一)学习生字的音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

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

”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1《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致力于体现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识字教学时结合儿童熟识的生活材料、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识字资源;力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化、开放化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识字。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范文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1教材的理解: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对学生的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程序: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

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复习拼音、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复习拼音,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

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第二步,结合数字,学习一至十(出示课件)。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

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第二环节:师范读,指导朗读。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教材《一去二三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美文,通过描写乡村自然美景和孩子们天真快乐的生活,展现了中国农村的淳朴风情。

本教案将以该篇文章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感受乡村自然美景,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 启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想象能力,培养语感和修辞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表演和朗读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4. 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背景介绍,简单直观地向学生介绍《一去二三里》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准备课堂所需教学工具和辅助材料,如图片、幻灯片、音频等。

3. 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准备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的问题。

4. 整理学生资料,包括小组分工、课前预习内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乡村美景和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场景,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美好。

二、整体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一去二三里》,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韵味和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乡村风光和孩子们的快乐,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三、分段学习1. 第一段:教师解读第一段文字,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乡村景色的描写。

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文中所描述的景色,增强理解。

2. 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第二段中涉及到的孩子们的游戏和快乐,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3. 第三段: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第三段文字,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和节奏,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朗读技巧。

四、课堂互动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互动。

比如:你感受到了什么样风景?你喜欢哪一段文字?为什么?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五、延伸拓展1. 分组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一去二三里》,鼓励他们通过朗读和表演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写作联想:让学生联想自己的故事,写一篇类似的描述乡村美景和快乐生活的文章。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或小剧场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古诗,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布置相关作业。
2.教学方法设想: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古诗的意境。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利用教具、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此外,我还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作业,如:抄写《一去二三里》并背诵,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创作一首小诗等。通过这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对古诗《一去二三里》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生字词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作业:请同学们将《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工整地抄写在作业本上,并标注出生字词。通过抄写,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诗句,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2.朗读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表演,每组需要将《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朗诵出来,并尽量表现出诗句中的意境。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如诗句的意境、生字词的记忆等。同时,我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醒他们在课后加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2.方法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知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2023年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五个汉字能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

教材简析:本课包括一首古诗和一幅插图及 12个生字。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教学重点、难点: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5个汉字并能背诵古诗。

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数字朋友,有 10个老朋友想考考大家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有信心吗?(出示 1到 10数字卡片)这些老朋友真高兴,同学们都记住他们了。

二、学习生字1 、还有 10位新朋友也急着跟大家见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这些新朋友是 1到 10的汉字写法,让我们赶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 、打乱顺序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学生读)看来大家已经和这些新朋友成了好伙伴,说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如:八和入的区分,十和七,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3 、游戏:找朋友 .“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

”一起读。

三、学习古诗古代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巧妙地用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出示古诗读)(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 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圈出来,仔细观察读音有什么变化。

(出示带拼音的十个字,练习拼读)2 、其实还有两个生字宝宝特别着急跟大家见面,出示“去和里”拼读,组词,说反义词。

3 .师范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想都,能给我个机会吗?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4 .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

5 、引读:一去——烟村——亭台——八九——6 、展示读。

(二)了解诗意1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烟村、亭台、花图片)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2 .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背诵《一去二三里》这首儿童诗歌;•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诗歌中的场景;•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赏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一去二三里》这首儿童诗歌;•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三、教学准备1.《一去二三里》诗歌原文及音频;2.课件或黑板;3.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场所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

2. 学习诗歌(20分钟)•将《一去二三里》的诗歌原文展示在课件或黑板上,并播放音频,让学生跟着朗读。

•分段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逐句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每一句诗歌,特别注意语音语调。

3. 合作朗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诗歌段落进行合作朗读。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确保诗歌朗读准确、流畅。

•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4. 想象表现(20分钟)•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描述,想象诗歌中的场景(一去二三里)。

•学生可以用画图、写字或口头表达等方式来展示他们的想象。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

5. 反思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反思和感受。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诗句,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一去二三里》诗歌背诵并录音,可选用手机或录音笔。

•学生可以自行选取诗歌中的一段或全部来朗读。

六、课堂延伸•鼓励学生从其他儿童诗歌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首,进行朗读和理解。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儿童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儿童诗歌,提高了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学生通过想象表现,提升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赏析能力。

在课堂延伸中,学生有机会创作自己的儿童诗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课文《一去二三里》。

2.能正确朗读课文,熟练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识字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2.背诵课文,并正确朗读。

三、教学准备1.课文《一去二三里》的教学课件。

2.分发给学生的课文印刷版。

四、教学过程1. 热身为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我们可以开始一个小游戏。

请学生们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做“头、肩膀、膝盖、脚趾”的动作。

2. 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农村景色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们: - 这幅图片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 你们在农村见过类似的景色吗? - 你们可以用简单的话来描述一下这幅图片吗?通过导入活动,让学生们对农村的环境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3. 学习课文3.1 阅读课文教师分发课文印刷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先默读一遍,然后朗读课文。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确保他们能够理解整个课文的内容。

3.2 朗读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们模仿教师的语音和语调来朗读。

3.3 默写练习让学生尝试默写课文中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然后和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对比,纠正错误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 拓展活动4.1 跟读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跟着自己朗读整篇课文。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组织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朗读得最准确、最标准。

4.2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课文中的内容,如描述“一去二三里”是什么样的地方,“烟村四五家”指的是什么,每个小组让一个同学上台展示并描述。

4.3 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课文中的问题:“你们是否听过类似的歌曲或者故事?”,“你们是否想起自己家乡的景色?”等。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3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从文本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全体学生,在平等、合作、探讨中国共产党同进步。

在看、听、说、读、练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把握母语学习规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道结合,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内容的推进、练习设计的提高都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教材简析《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进入汉字世界的起始篇目。

学生刚刚结束拼音的学习,刚好能够利用拼音识字学文,学有用武之地,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文字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释放了他们的好胜潜质,因此学生是兴奋的、踊跃的。

所以,利用情境、结合拼音识字、诵读是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创设一种和谐、平等、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

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

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的优美意境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二) 学习古诗1观察挂图: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由近到远的顺序)2小结:这么美的田园风光都写进了一首诗,你们想读读吗3,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4,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5,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6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7,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8, 交流感受9,课间操10, 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11,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三) 指导写字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 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把十个数字(四)全文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优美的小诗,还认识十个数字的汉字怎么写,还写了"一",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遍去二三里教案篇二一、课前准备: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为了奖励大家,李老师放一首儿歌给你们听,好吗?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数字?(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一去二三里》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One Go Two Three Miles"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一去二三里》教案
【教材简析】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忙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板块一:读中激发兴趣。

1.观察课文插图:多美的图画呀!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吗?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练习说话。

2.这幅美丽的图画是编书的叔叔阿姨根据一位古代诗人写的诗画出来的,你知道这首诗吗?
3.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5.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美丽的插图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板块二:读中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课文。

(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认识的字就看着字读,不认识的就先读读上面的拼音,再读读字。

看谁的眼睛最灵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读准。


2.用不同符号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①读一读
a、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
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b、变序抽读出示12张生字卡片(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②摆一摆
a、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b、交流:为什么这么摆。

(“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5.在学生学习完生字的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把课文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然后抽学生个别读,并指导互相评议、纠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习生字的过程,鼓励学生们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放手放学生去学,相信他们能会。

之后,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板块三:读中有所感悟。

1.编书的叔叔阿姨根据古代诗人写的诗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来,他们的本领可真大呀!小朋友们想学这种本领吗?
2.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就越多。

引导学生说说看见了哪些景物,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深究、发现、感悟的层次,以此也培
养了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好习惯。


●板块四:读中培养语感。

1.小朋友,这个小山村热闹吗?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我们该怎样读呢?
2.配乐诵读全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板块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我会认
a、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b、做找朋友游戏。

出示课文插图二。

(图上的足球暂时隐去。

)游戏说明:如老师点一号“队员”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此时学生要迅速举起手中相应的足球字卡,并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一,一号球。

”并上台把球贴在相应的位置。

2.我会记
a、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b、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a、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头,每个梨头背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果子。

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b、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个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c、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4.我会写。

①认识田字格(我们知道四线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里?)
②今天,我们帮“一、二、三”安个家。

③出示“一”“二”“三”。

设问: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由“横”组成)
④指导写“横”:顿笔,斜拉,顿笔,收笔。

⑤这三个字怎么写才最漂亮呢?
⑥学生描红,临写。

⑦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红星”。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无需教师繁琐的讲解,提醒、强调。

学生们的潜能是巨大的,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获得发展】
●板块六: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有关节目的资料,要交代清楚几月几日是什么节日(注:日期用中国数字表示,其它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请父母帮忙),只要你亲自搜集了,你就会得到一颗“搜集资料小红星”,积极行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其一,帮助学生树立搜集信息的能力;其二,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生字,避免机械、重复的抄写。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