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__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
到日本的造园艺术。
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代中期与末期 (1736-1911)
清代中期末期园林概况
• 成熟前期的园林保持着一种向上、进取的 发展倾向,那么后期则呈现出一种逐渐停 滞的、盛极而衰的趋势。
北海特色
1.“琼岛春荫”主景突出。 2.城市水系重要一环。 3.西苑宫城相依相衬。 4.城市立体轮廓标志。 5.园中之园相互联系。
明代园林
明代园林时代背景
• 公元1368年,明王朝灭元建都南京,永乐 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公元1644年为 满族的清王朝所取代。
• 明初文字狱,造成文人思想压抑,明中期 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相应的市民文 化的勃兴则要求个性解放。所以在知识界 出现了一股人本主义的浪漫思潮:以快乐 代替克己,以感性冲动突破理性压抑。促 进了私家园林风格的深化。
明代的皇家园林
• 明代的大内御苑共有六处:御花园(紫禁 城北端)、建福宫花园(紫禁城内廷西 路)、万岁山(皇城北端中轴线上)、西 苑(皇城西部)、兔园(西苑之西)、东 苑(皇城东南部)。
• 御花园: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
清代园林
清代园林概观
• 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北京城未遭重大破 坏,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全部沿用明代 的宫殿、坛庙和苑林,仅有个别的改建、 增损和易名。宫城和坛庙的建筑及规划格 局基本上保持着明代的原貌,皇城的情况 则随着清初宫廷规制的改变而有较大的变 动。
1.城市大型园林。 2.湖山主景突出。 3.“一池三山”模式。 4.园中之园。 5.林木特色景观。 6.四季朝暮景观。 7.历史文化景观。 8.小园大湖沟通。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园林史复习资料(1)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最早出现“园林”一词)(3)园林全盛期:隋唐(4)园林成熟期(一):宋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5)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类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研究园林史的意义:研究我国及国外各国园林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特色,系统地总结园林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便发展现代园林,使其为人类精神文明服务,更好地使人有美和艺术上的享受。
3.构成园林4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PS:植被:1)古典园林植物一律采用自然式种植,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不必规范化,也无需行列式;2)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而植物配制有助于环境气氛的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按照植物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植的一贯手法(春来看柳,踏雪赏梅,夏日荷蒲熏风,秋景桂香四溢=>直接利用树木花卉的生长规律来造景)PS:1).“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蓄池;2).叠石假山:写意/相形~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是王室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其建置与帝王狩猎活动也有直接的关系,囿还兼有“游”的功能,其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其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后修筑高台、模拟圣天。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种菜的地方。
台、囿、园圃都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2.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游,观)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6.1园林成熟期(二)续颐和园
澹碧
饮绿——洗秋
饮绿——洗秋
引镜
引镜
谐趣园
谐趣园造园分析
1)惠山园
谐趣园
公元1811年(嘉靖16年),改园名为“谐趣 园”,并在水池的北岸加建“涵远堂”,面阔五间 带周围廊,以其巨大的体量成为园内的主要建筑物。
谐趣园的建筑比重增大。对比下,水体和园林 的空间的尺度感变小。
池北岸的假山全部被殿堂亭廊遮挡,破坏了惠 山园时期山水紧密结合的布局,把原来以山水林泉 取胜的自然环境,变为建筑密度较大、较封闭的建 筑庭院空间。
后湖景区
谐趣园:
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始建于乾隆16年,原 名惠山园,是模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 中之园。此园小巧玲珑,结构精致,四季有景,妙 趣横生。
公元1811年重建,嘉庆皇帝“以物外之静趣, 谐寸田之中和”之意改名为谐趣园。
Hale Waihona Puke 畅 园 平 面 图1、秉礼堂 2、厅 3、双孝祠 4、八音涧 5、环翠楼 6、涵碧亭 7、知鱼槛
大环境中的清漪园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并不仅局限于园林本身,而且还 着眼于西北郊全局、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大环境来 作出通盘考虑。
首先考虑与西邻静明园的关系。 其次,把清漪园考虑进“三山五园”的大环境。 “三山五园”中,清漪园最晚建成。清漪园建成、 昆明湖开拓后,构成了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 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又构成一 条东西向中轴线,往东延伸交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 的南北轴线的中心点。
2)园子中存在两条轴线: 主轴线——纵贯南北,自涵远堂至饮绿亭 次轴线——东西向,自入口宫门至洗秋轩 由于两条轴线的存在,建筑有序安排,并不觉得
散乱。
谐趣园平面图
1、园门 2、澄 爽斋 3、瞻新楼 4、涵远堂 5、湛 清轩 6、兰亭 7、小有天 8、知春堂 9、知鱼桥 10澹 碧 11、饮绿 12、洗秋 13、引境 14、知春亭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
二、园林分化显著,艺术高度成熟
1、建筑方面,木结构技术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装修 装饰趋于精致,如《鲁班经》、《工段营造录》等;
2、叠山方面,园林使用石材多样化,技法也趋于多样化, 还出现不同的地方风格和匠师的个人风格;
3、观赏植物方面,陆续刊行了许多经过文人整理的专著, 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清初陈淏子《花镜》、汪灏《广 群芳谱》等。《花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 艺学专著。
明代的大内御苑共有六处:御花园、慈宁宫 花园、万岁山、西苑、兔园、东苑。
1、西苑
元代太液池的旧址,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明 初,西苑大体上保持着元代太液池的规模和格局。天顺年间 进行扩建。
扩建工程包括三部分内容:⑴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 圆坻由水中的岛屿变成了突出于东岸的半岛,把原来的土筑 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⑵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 北、中、南三海的布局;⑶在琼华岛和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 改变了这一带的景观。
3、慈宁宫花园
慈宁宫在紫禁城内廷西路的北部,是皇太后、 皇太妃的居所。
4、行宫御苑
作为猎场和供应基地而兼有园林性质的有两 处行宫御苑——南苑、上林苑,分别在南郊 和东郊。
第三节 清初的皇家园林
由于满清君主高度集权统治的封建大帝国政治制度, 影响着皇家园林建造方向。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 皇家气派,比明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西苑水面大约占园林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西苑总体布局: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 仙山琼阁之境界,又富水乡田园之野趣,犹 如城市中保留的一大片自然生态的环境。
2、御花园 又名“后苑” 位置:内廷中路坤宁宫之后。 时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
06第六章 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1-坤宁门 2-天一门 3-钦安殿 4-御景亭 5-擒藻堂 6-浮碧亭 7-万春亭 10111213148-绛雪轩 9-琼苑东门 10-延辉阁 11-位育斋 12-澄瑞亭 13-千秋亭 14-养性斋 151617181915-琼苑西门 16-承光门 17-集福门 18-顺贞门 19-延和门
西三路布置,中路居中偏大——钦安殿 中、东、西三路布置,中路居中偏大 钦安殿 最大);东西两路建筑的体量较小,以此烘托、 );东西两路建筑的体量较小 (最大);东西两路建筑的体量较小,以此烘托、反 衬中路钦安殿之宏伟。 衬中路钦安殿之宏伟。 东路北端偏西而 改建为太湖石倚墙堆 叠的假山“堆秀山” 叠的假山“堆秀山”上 有御景亭。 有御景亭。
三、元、明的皇家园林
(一)西苑 1、元代 主体是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南北一线, 主体是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南北一线, 一池三山” 最大的万岁山,山上建广寒殿, “一池三山”,最大的万岁山,山上建广寒殿,为岛 上 最大的一幢建筑。此外还有一处特殊的水景, 最大的一幢建筑。此外还有一处特殊的水景,是效仿 垦岳的。 垦岳的。
勤政殿以西为互相毗邻 的三组建筑群, 的三组建筑群,靠东的丰泽 园四进三路, 园四进三路,其附近还有明 代的御田多处。 代的御田多处。西北的一组 建筑名春藕斋, 建筑名春藕斋,西南有佛寺 大圆镜中。 大圆镜中。南海的东北角上 有在明代乐成殿旧址上改建 的一座小园林“淑清院” 的一座小园林“淑清院”。
建筑和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湖区及其附近,康熙三 建筑和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湖区及其附近, 十六景,2/3是建筑与局部自然环境结合的 1/3是纯 是建筑与局部自然环境结合的, 十六景,2/3是建筑与局部自然环境结合的,1/3是纯 自然景观。建筑布局疏朗,体量较小, 自然景观。建筑布局疏朗,体量较小,外观朴素淡 雅。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库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06园林的成熟期(二)第2节元明的皇家园林-中外园林史
元、明、清初 (公元1271—1736年)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园林的成熟期(二)—
总说 元、明的皇家园林 清初的皇家园林 江南的私家园林 北京的私家园林 文人造园、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 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小结
—第六章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
御花园
故宫御花园是最典型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故宫 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正南有坤宁门同后 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 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 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明代称 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 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 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 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
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山势险 峻,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 帝、后重阳节登高的去处。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 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 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 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 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 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 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 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 趣无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
御花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占地约1.17 万平方米,为宫城总面积的1.7%左右。园内有20多 座大小建筑物,结构精巧多样,间有山石树木、花池 盆景和五色石子示道,是一处以建筑物为主体的宫廷 式花园。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 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 致,疏密合度。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 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园景大致分 三路,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 殿为主体建筑的院落。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 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 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 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 世纪后19 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达到成熟阶段是在什么时期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园林的产生时期— — 阴、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史上还没有所有类型的自然园林皇家园林的主流历史(2)园林的功能已逐渐转变为后期的游憩和观赏阶段(3)自然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神秘感2.过渡时期— —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的三种类型开始形成皇家园林以寺庙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巅峰。
5、成熟期(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二)— — 元、明、清初a)石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带动了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高峰b)明末清初,江南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建设者,民间造园活动频繁。
6.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一是认识和分析问题的阶段,二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决定了后者。
现场分析是设计初期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对问题全面透彻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内容自然清晰。
中国明清园林建筑形成的文化背景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中国园林发展到明清,可说已经是成熟时期。
在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也到顶点了。
园林之盛,既超越前人,事出必非无因。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庙台戏演出,市民空巷往观。
1、当然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此二者促使园林艺术得到新的成就。
2、明清官僚到了晚年,告老还乡,必置田宅,悠游岁月,尽声色泉石之乐,故戏曲盛行,园林兴建。
3、而此两者未能孤立言之,同时文学、书画又为造园之立意源渊。
中国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960-1736年)
从吹台方亭看白塔,五亭桥晨景
白塔,五亭桥夕阳剪影
北海特色
1.“琼岛春荫”主景突出。 2.城市水系重要一环。 3.西苑宫城相依相衬。 4.城市立体轮廓标志。 5.园中之园相互联系。
琼岛春荫(18世纪)
左:平面
右:琼岛春荫碑
琼岛白塔全景
精心斋中心沁泉廊,镜清斋
从五龙亭望琼岛
明代园林
明代园林时代背景
• 公元1368年,明王朝灭元建都南京,永乐 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公元1644年为 满族的清王朝所取代。 • 明初文字狱,造成文人思想压抑,明中期 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相应的市民文 化的勃兴则要求个性解放。所以在知识界 出现了一股人本主义的浪漫思潮:以快乐 代替克己,以感性冲动突破理性压抑。促 进了私家园林风格的深化。
杭州西湖的特点
1.城市大型园林。 2.湖山主景突出。 3.“一池三山”模式。 4.园中之园。 5.林木特色景观。 6.四季朝暮景观。 7.历史文化景观。 8.小园大湖沟通。
西 湖 平 面
小瀛洲荷叶莲花
小瀛洲初冬水景
汾阳别墅主景
登楼可望西湖开阔之景(汾阳别墅)
西冷印社高台主景
左:西冷印社平面
南宋 刺绣海棠双鸟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南宋
刺绣瑶台跨鹤图
宋 代 盆 栽 花 卉
左:绣菊花廉図(台北故宫) 右:オモト(同前)
宋代的皇家园林
•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与临安两地, 其规模与气势,远不如隋唐,但精致程度 超过之。少皇家园林之气派,更多的接近 于私家园林。 • 东京的园林:北宋前期大抵还沿用后周的 宫城旧苑,直到宋徽宗时才建成两处新的 大内御苑—延福宫与艮岳。
7园林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休
园、郑元嗣的嘉树园、郑元化的五亩之园,被誉为当
(一)扬州
1、休园 大型宅园 50亩 (明代)
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园,景观变化
多样,尚保存宋园的简远、疏朗的特点。其组景“亦
如
画法,不余其旷则不幽,不行其疏则不密,不见其朴
则不文” ,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
园内建筑物很少,但已开始运用游廊串联景点的 做法。
自成一小水局。北水域
呈现了四个层次,从而加
大了景深,南以聚北以散
为主。
借景也甚佳,能充分收摄周围远近环境的美好景 色,使视野得以最大限度的拓 展到园外,从建筑向西望,透 过水池及西岸大假山上的林木
远借惠山优美山形,构成远、
中、近三个层次景深,把园内
之景与园外之景融为一体。
水17%,山23%,山水占1/3以上,建筑布臵疏朗,
圆明园——西北郊第二座,清代第三座离宫御苑。
1、 畅春园 宫廷区外朝三进院落: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
宫门、内廷两进院落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
苑林区是一个以水面
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
岛、堤划分为前湖后湖,
建筑及景点的安排,按纵
深三路布臵。
仅存的恩佑寺山门和恩慕寺山门
中路——宫廷中轴线的延伸 云崖观 花) 后湖 水中大洲(瑞景轩等,其中延爽阁是
2、影园——计成主持 明代扬州文人园林的代表作
品
5亩左右,选址极佳,小园林环境清旷而富于水乡
野趣,北、西、南面又有极好的借景条件。 影园是一个以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呈湖中有岛, 岛中又有池的格局,园内园外之水景浑然一体;靠东 面堆筑的土石假山作为连绵的主山把城墙障隔开,北 面客山较小则代替园林的界墙,其余两面全部开敞以 便收纳远近山水之借景;花卉树木繁茂,建筑疏朗朴
古典园林史
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一)——两宋成熟期(二)——元明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皇家园林 1.秦咸阳宫苑(咸阳宫、信宫、甘泉宫、阿房宫、临潼温泉宫、兰池宫)2.汉长安宫苑(未央宫、建章宫、汉上林苑)3.汉洛阳宫苑(濯龙园、西园、上林苑、广成苑)1.邺都园林2.洛阳园林(华林园)3.建康园林1.唐大内三宫(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2.大内三苑、洛阳西苑3.离宫别馆(华清宫、九成宫、玉华宫、游仙宫)1.东京园林(寿山艮岳、延福宫、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园)2.临安园林(西湖景观、德寿宫)1.元明时期(西苑、御花园、万岁山)2.清初时期(著名的“三山五园”、避暑山庄)三山五园:行宫御苑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离宫御苑: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1.西苑2.慈宁宫花园3.宁寿宫花园4.圆明园5.避暑山庄6.颐和园私家园林 1.王侯官僚苑囿(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梁冀与其妻孙寿的苑囿)2.富豪大贾苑囿(茂陵袁广汉)3.隐士庄园(张衡庄园、仲长统庄园)北方(张伦宅园;石崇——金谷园)南方(湘东苑——湘东王萧绎;陶渊明庄园;谢灵运庄园)1.城市宅园(洛阳白居易履道坊宅园)2.郊野别墅园(平泉山庄、浣花溪草堂、庐山白居易草堂、王维辋川别业)1.洛阳(富郑公园、环溪、独乐园)2.江南园林(南北沈尚书园)3.苏州(沧浪亭)4.绍兴(沈园)江南(苏州: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艺圃、拙政园、五峰园、留园、西园等均建于明代后期;影园、无锡寄畅园)北京(清华园、勺园、纪晓岚的阅微草堂、李渔的芥子园)1.江南(个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2.北方(半亩园、萃锦园)3.岭南(德顺的清晖园、东菀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寺观园林洛阳白马寺;北方(永宁寺、嵩岳寺、山林寺)南方(鸡鸣寺、灵隐寺、庐山东林寺、栖霞寺)1.长安大慈恩寺、荐福寺 2.昆明的圆通寺 3.开封的相国寺1.汴梁(佑国寺)2.临安(灵隐寺、天竺寺、韬光庵)北京香山寺、北京碧云寺1.大觉寺2.普宁寺3.黄龙洞公共园林 1.曲江风景区2.城市街道绿化1.街道绿化2.农村聚落(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檀甘园其他园林什刹海、楠溪江岩头村少数民族园林罗布林卡。
06园林的成熟期(二)第1节概述-中外园林史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
第一节 总说
这一阶段的园林,大体上是两宋的承传和发展,也 有一些显著的变化情况。 一)明代废除宰相制,把相权和君权集中于皇帝一 身。绝对集权的独夫统治要求政治上更严格的封建秩序 和礼法制度。影响及于意识形态,由宋代理学转化为明 代理学的新儒学更加强化上下等级大义名分、纲常伦纪 的道德规范。因而皇家园林又复转向表现皇家气派,规 模又趋于宏大。 明初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实施严格的思想控制, 整个社会处于人性抑压的状态。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 抑压感而企求摆脱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更为 强烈。通过园林的享受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
三)元代在蒙古族的统治下,汉族文人地位地下。 知识分子不屑于侍奉异族,即使出仕为官也心情抑郁。 因此,在绘画上所表现的就是籍笔墨以自鸣高雅,山水 画发展了南宋马夏一派的画风而更重意境和哲理的体现。 文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的更为普遍,个别甚至成 了专业造园家。 相应园林艺术发生了变化:一、除了以往的全景山 水缩移摹拟之外,又出现了以山水局部来象征山水整体 的更为深化的写意创作方法。二、景题、匾额、对联在 园林中普遍使用犹如绘画的题款,意境信息的传达得以 直接籍助于文字、语言而大大增加信息量。园林意境的 蕴涵更为深远,园林艺术更密切地融冶诗文、绘画趣味, 从而赋予园林本身更浓郁的诗情画意。
段。
园林的成熟期(二)—
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个阶
公元1271年,蒙古族的元王朝灭金、南宋,统一 全中国,建都大都(今北京)。公元1368年,明王朝 灭元,建都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 公元1644年为满族的清王朝所取代。 元代蒙古族政权不到一百年的短暂统治,民族矛 盾尖锐,明初战乱甫定,经济有待复苏,造园活动总 的来说处于迟滞的低潮状态。永乐以后又呈现活跃, 到明末和清初的康熙、雍正年间达到了高超的局面。
园林史3
1.慈荫楼 2.咸若馆 3.吉云楼 4.宝相阁 5.延寿堂 6.含清斋 7.临溪亭 8.西配房 9.东配房 10.井亭
4.宁寿宫花园
1.衍祺门
宁寿宫是内廷外东路的一组大 2.古华轩 建筑群,建成于乾隆三十六年到 3.旭晖亭 四十一年(1771—1776年)之间。这 组建筑群的北半部划分为中、东、 4.褉赏亭 西三路,中路为养性门、养性殿、 5.抑斋 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等建筑, 6.遂初堂 东路为畅音阁、阅是楼、庆寿堂、 7.萃赏楼 景福宫等建筑,西路即宁寿宫花 园。这座园林是乾隆预为其做满 8.延趣楼 60年皇帝之后归政作太上皇时颐 9.耸秀亭 养休憩而建造的,故又叫做乾隆 10.三友轩 花园。园林的用地窄而长,东西 11.符望阁 宽37米、南北纵深达160米,面积 大约0.6公顷,前后一共分为五 12.养和精舍 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均不相 13.玉粹轩 同。 14.倦勤斋
3.慈宁宫花园
慈宁宫花园原为明代的旧苑,清代顺 治、乾隆年间曾对园内建筑作过一些 添改,但基本的规划格局一直保持未 变。花园的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宽55 米、南北深125米,面积约0.69公顷。 建筑布置完全按照主次相辅、左右对 称的格局来安排,园路的布设亦取纵 横均齐的几何式,是一个极少见的规 整式庭园。园内建筑密度较低,大小 11幢占全园面积不到五分之一。庭园 空间比较开朗,也没有过多的山池点 缀,到处古树参天、浓荫匝地,于肃 穆气氛中予人以幽邃雅致、恬静脱俗 之感。
(三)、大内御苑 1.万岁山、及三海概况
元代太液池万岁山的总体布局设计是:正中山顶 是广寒殿,是元世祖忽必烈时的主要宫殿,元代不 少盛典在此举行。广寒殿左有金露亭,右有玉虹亭, 广寒殿前有三殿并列,中为仁智,左为介福,右为 延和。方壶、瀛洲两亭一左一右对称相望。 到了明朝这里又曾重新修治。琼华岛和太液池沿 岸部分有的增加园林建筑,有的加以修缮、扩建后 易名为西苑(包括中、南海部分)。清代,这里增加 和修缮的内容则更多,形成为中、南、北三海,简 称三海。
6-第六章-成熟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史》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 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们代表了清初宫廷造园活动的成就,集中反映了清 初宫廷园林艺术的水平和特征
这三座园林经过此后的乾隆、嘉庆两朝的增建、扩建 而成为北方皇家园林空前全盛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地区的范围
元代
大都的私家园林,多半为城近郊或附廓的别墅园(代表: 万柳堂)
明代
宅园散布内城和外城各处,尤以内城的风景游览地什刹 海一带为多(什刹海沿岸在明代一直是寺观和名园密集 的地方)
利用外城旧河道的供水条件而在外城兴建私园的也不少
郊外的私家园林多为别墅园,绝大部分散步在西北郊一 带(如雅致简远的勺园、豪华钜丽的清华园)
意识形态
新儒学由宋代理学转化为明代理学,更加强化上下等级之分 和纲常伦理规范
明初大兴文字狱,严格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文人士大夫苦闷、压抑,企图摆脱礼教束缚,要求个性解放
文化
市民文化明初加快发展,明中期后大为兴盛,促进民间艺 术的大发展
市民文化影响民间造园艺术,出现以生活享乐为主要目标 的市民园林和重在陶冶性情的士流园林分庭抗礼的局面
康熙帝把江南民间造园技艺引进宫廷,也把文人趣味渗入 宫廷造园艺术
造园技艺长足发展,造园思想却日益萎缩
造园工匠与造园家
造园匠师的社会地位在过去一直很低下
但到明末清初,造园工匠中之技艺精湛者逐渐受到社会 上的重视而著名于世,江南的一大批造园工匠涌现(如 张南垣、张然父子),有些还成为全面主持规划设计的 造园家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基本全部沿用明代的宫殿、坛庙和 苑林,仅有个别的改建、增损和易名,宫城和坛庙建筑 及规划格局基本保持明代原貌
中国园林史题目
中国园林史第一章绪论一、填空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以为目的(原始时期);第二阶段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具和,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造园由、、来完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第三阶段出现公共园林,园林规划转化为,开始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职业造园师设计园林(工业时期);第四阶段出现,园林绿化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建筑、城规和园林相互影响。
2、和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文字。
3、园林四个基本要素:、、、。
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4、是民间造园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的园林风格。
5、意识形态方面,、、、影响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6、按园林选址和开放方式分为和,天然山水园又分为、和;山地园有、、,水景园有、、,山水园有、、。
7、按园林隶属分为、、;皇家园林魏晋南北朝后分为、、。
8、私家园林包括、、。
9、非主流园林类型有、、、。
古典园林史分期10、生成期皇家园林是主流,特点是园林、,转折期和兴盛,初步确定了园林美学的思想,全盛区基本形成了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成熟期形成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成熟后期园林更趋于精致,但暴露了衰败的倾向。
古典园林的特点11、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
12、假山包括、、。
13、古典园林能显示其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得之于,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姿态。
14、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和的融揉,建筑的作用是、、。
15、园林景物需要景观和动观,其诗画的情趣通过、、等来表达。
16、园林意境的含蕴的三种表达:第一,;第二,;第三,。
17、园林美学的四大范畴是:、、、。
二、名词解释1、园林:2、人工山水园3、天然山水园4、叠山5、塑山6、置石7、璧山8、峰石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园220年)一、填空1、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和,囿,起源于狩猎,关涉栽培、圈养,已经具有园林雏形,台,关涉通神、望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各有功能,景区划分利用山水植物手段。
(二)苏州
苏州园林属于文人、官僚、地主修造者居多,
基本上保持着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绝大部分均为宅
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在附近的乡镇。
取水方便;
洞庭西山是最出名的太湖石产地,尧峰山出产
上品黄石,所以石材丰富、取材方便。
拙政园
王献之、文征明
当年的拙政园是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 胜,充满了浓郁的天然野趣。建筑极其稀疏,简远、 疏朗、雅致、天然。 除宅园外,苏州近郊别墅园也不少。
中、东、西三路布臵,中路居中偏大——钦安殿
(最大);东西两路建筑的体量较小,以此烘托、反
衬中路钦安殿之宏伟。
东路北端偏西而
改建为太湖石倚墙堆
叠的假山“堆秀山”上
有御景亭。
(三)东苑
是一处寓于天然野趣,以水景取胜的园林,又称
“小南城”的后苑,如同御花园一样采取较规整的布
局,植物配臵多为“移植花木清翠蔚然”,保留原东
广寒殿旧址上建“白塔”。康熙年间,
北海沿岸建筑坍废,中海东岸崇智殿
改为万善殿。
南海南台一带环境清幽空旷,顺治年间稍加修
葺,康熙年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扩建,改南台
之名为瀛台,把其分为相对独立的宫苑区,北堤上新
建勤政殿,另外还有一组宫殿建
筑群,共四进院落,自北而南呈
中轴线对称布列。
勤政殿以西为互相毗邻
的三组建筑群,靠东的丰泽
园四进三路,其附近还有明 代的御田多处。西北的一组 建筑名春藕斋,西南有佛寺 大圆镜中。南海的东北角上
有在明代乐成殿旧址上改建
的一座小园林“淑清院”。
(一)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北京西北部山青水秀,如香山、玉泉山、瓮山。 玉泉山系——澄心园(静明园)
香山山系——香山行宫
畅 春 园——明清以来的第一座离宫御苑,也是明清以来首 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 (汤山行宫、怀柔行宫、刘家营行宫)
东西架桥连接太液池两岸;
屏山最小,上植木芍药。太
液池水面遍植荷花,沿岸设
殿堂。
2、明代
第一次扩建
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变成半岛,把原来
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把原来与西岸 间 的木吊桥改称石拱桥“玉河桥”。 往南开凿南海,奠定北、中、南三海布局“玉河 桥”以北为北海,北、南海之间为中海。 在琼华岛和北海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使太液池
至元4年(1627),以大宁宫为中心建新都城
“大都”,这是北京的前身。琼花岛及其周 围的湖泊再加开拓后命名为“太液池”。
明初文字狱,造成文人思想压抑,明中期 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相应的市民文化的 勃兴则要求个性解放。所以在知识界出现了一 股人本主义的浪漫思潮:以快乐代替克己,以 感性冲动突破理性压抑。促进了私家园林风格
的深化。
二、大都、北京
1、元大都——北京的前身
(1) 规划:外城、皇城、宫城
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宫轴对称的布局, 突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2) 水利工程
西北郊玉泉山泉水
——宫苑用水
昌平神山与浮泉水
——漕运
2、明“两京制”——北京、南京 水利方面: 改引玉泉山之水汇入西湖——长河——海 子(积水潭、什刹海)——太液池供宫苑用水 通惠河 并打通了太液池与什刹海,商业区南移至城
休
园、郑元嗣的嘉树园、郑元化的五亩之园,被誉为当
(一)扬州
1、休园 大型宅园 50亩 (明代)
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园,景观变化
多样,尚保存宋园的简远、疏朗的特点。其组景“亦
如
画法,不余其旷则不幽,不行其疏则不密,不见其朴
则不文” ,是按照山水的画理而以画入景的。
园内建筑物很少,但已开始运用游廊串联景点的 做法。
门通往东西六宫,建筑密度较高。主次相辅、左右对
称的格局;园路布设亦呈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
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但建筑布局在端
整之中力求变化,虽左右对称而非完全均齐,山池花
木的配臵较自由随意。
1-坤宁门 2-天一门 3-钦安殿 4-御景亭 5-擒藻堂 6-浮碧亭 7-万春亭 8-绛雪轩 9-琼苑东门 10-延辉阁 11-位育斋 12-澄瑞亭 13-千秋亭 14-养性斋 15-琼苑西门 16-承光门 17-集福门 18-顺贞门 19-延和门
③东面的东湖开拓为福海,沿其周围开河道;
④沿北宫墙的一条狭长地带的扩建。
雍正时已有25
处重要的建筑物,
同时布局受到了
风水学说的影响。
明代以大内御苑的建设为主,而清初则以建离宫
御苑为主。 1、平地起造畅春园既显示高度的人工造园技术和浓郁 的诗情画意,又表现出一派宛若自然生态的环境气 氛。
2、避暑山庄则从造址到规划、施工,始终贯穿着力求
是一座以山为重
点,以水为中心,
山水林木为主的
人工山水园。
(四)南京
私园11处之多,如东园等。
(五)上海
豫园
六、北京的私家园林
1、元大都——万柳堂
2、明 宅园
散布内城、外城各处,尤以内城的风景游览胜地
什刹海一带为多。
①什刹海一带
②外城
定国公园、英国公新园、刘茂才园
朴实无华、富有野趣
梁园——梁梦龙
③郊外私园也很多
苑
的古松大柏,以及其田园风貌。
(四)兔园
西苑之西的皇城西南隅,在元代“西御苑”基础
上
改建而成,大假山“兔儿山”,皇城内的一处制高点。
布局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山池、建筑均沿中轴线
配臵,可视为西苑的附园。
(五)万岁山(景山)
紫禁城之北,皇城中轴线上,采取对称均齐的布
局,园内居中的是人工堆筑的土山万岁山,呈五峰并
圆明园——西北郊第二座,清代第三座离宫御苑。
1、 畅春园 宫廷区外朝三进院落: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
宫门、内廷两进院落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
苑林区是一个以水面
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
岛、堤划分为前湖后湖,
建筑及景点的安排,按纵
深三路布臵。
仅存的恩佑寺山门和恩慕寺山门
中路——宫廷中轴线的延伸 云崖观 花) 后湖 水中大洲(瑞景轩等,其中延爽阁是
自成一小水局。北水域
呈现了四个层次,从而加
大了景深,南以聚北以散
为主。
借景也甚佳,能充分收摄周围远近环境的美好景 色,使视野得以最大限度的拓 展到园外,从建筑向西望,透 过水池及西岸大假山上的林木
远借惠山优美山形,构成远、
中、近三个层次景深,把园内
之景与外之景融为一体。
水17%,山23%,山水占1/3以上,建筑布臵疏朗,
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粗犷的原则,建筑少而疏朗,
着重大片绿化和植物配臵成景,把自然美和人工美
结合起来,以自然融汇于园林,开创了一种特殊的 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五、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人辈出;河道纵横、气
候
温润,适宜花木生长;民间建筑技术精湛,盛产优质
石材。
(一)扬州
郑氏兄弟四座园林:郑元勋的影园、郑元侠的
建筑和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湖区及其附近,康熙三 十六景,2/3是建筑与局部自然环境结合的,1/3是纯 自然景观。建筑布局疏朗,体量较小,外观朴素淡 雅。
3、圆明园(雍正三年扩建四部分)
①新建宫廷区
大宫门——出入贤良门——正大光明殿
②原赐园的北、东、西
三面往外拓展,利用
多泉的沼泽地改造为 河渠串缀着许多小型 水体的水网地带;
全园最高大的主体建筑物)
前湖后半部(遍植荷
东西两路建筑,结合于河堤岗阜的局部地貌,或成群
组,或散点布臵,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东路北端为一组四面环水的建筑群清溪书屋,环
境清静,是康熙日常静养居住的地方,雍正元年建恩 佑寺,后建恩慕寺,至今尚存。
畅春园建筑疏朗,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
调,明代旧园留下的古树不少,总体花木繁茂、建筑
的天然野趣更增益人工点染。
西苑水面大约占二分之一,东面沿三海东岸筑宫
墙,沿三门,西面仅在玉河桥的西端一带筑宫墙。
明代的西苑,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仙山琼
阁之境界,又富有水乡田园之野趣,无异于城市中保 留的一大片自然生态的环境。
(二)御花园——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尽端,“前宫后苑”
的传统格局
1.2公顷,南面正门通往坤宁宫,东南面各有角
朴素。
西园为其附园,康熙时原为未成年皇子居住的地
方。建筑少而疏朗,完全为一处清水涟漪、林茂花繁
的自然环境。
2、 避暑山庄 从修筑“芝径云堤” 入手,利用平地和山区 丰富的泉水开辟湖泊, 然后在把山麓一带的地 形稍加整理,以便导引水源而汇聚湖中,宁可保留大 自然粗犷的风格也不流于纤巧雕琢。(康熙)
地貌特点: ①包含了几乎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②山岳风景、平原风景、湖泊风景三大景区鼎列; ③有很好的借景条件; ④三大水源构成完整的水系,能充分发挥水的造景作 用,来表现水的静态和动态美; ⑤优越的小气候条件。
园叠山的匠
心独运之笔。
重点建筑物——嘉树堂,景界开阔足以观赏全 园,池的北、东两岸重在建筑的经营,但疏朗有致, 着墨不多,其形象与池西南岸的天然景象成强烈对 比,知鱼槛突出于水面,
形成东岸建筑的构图中心,
与对岸突出的石滩“鹤步
滩”相峙,而把水池的中
部加以收束,划分水池
的南、北两个区域。
水池南北长、东西窄,于东北角上作出水尾,以 显示水体有源有流。而适当划分,则可减少水池形状 过分狭长的感觉,再用平桥及廊桥划分两个层次,南 端作成小水湾架石板小桥,
花卉大片种植较多,牡丹、竹最负盛名;
建筑
形式多样,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