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对中学语文教学意义论文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简介“会话含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
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其中第二讲《逻辑与会话》中提出“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
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
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总是遵循一定的目的和方向,力图使交际进行下去,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这就要求交际参与者都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格赖斯把这些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分为四条,每一条包括一些相关的次准则。
简单地说,这四条原则是:(1)质的原则。
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
不说虚假的话和缺乏证据的话。
(2)量的原则。
所提供的信息量要足够而又不超出。
(3)关系原则。
所说的话要扣住当前话题,要与交际意图相关。
(4)方式原则。
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
这些原则,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得到遵守。
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合作原则。
但是,言语交际活动是复杂的,人们有时违反某一原则,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格赖斯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听话人也能理解,或者听话人依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这时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格赖斯认为,人们可能在四种情况下不遵守合作原则:(1)说话人直接宣布不遵守合作原则,如“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无可奉告”,“不要再说了”。
(2)说话人暗中违反某一原则,把听话人引入歧途,使人产生误解或受骗,“说谎”即是此类。
(3)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冲突”情况,即为了维护一条原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原则。
这多半出现于人们对所谈的话题不清楚或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
如:甲:明天什么天气?乙:也许是下雨吧。
这里,乙违反了方式原则,把话说得不清楚,但他遵守了关系原则。
这样的答话也是合作的,乙只是不能确定,因而加了“也许”一词,表明是一种推断。
(4)故意违反或利用某一原则来传递会话含义。
说话人故意违反某一原则,同时使听话人知道说话人违反了该条原则,从而向听话人传递一种新信息。
落实“语用”,回归语文本色
落实“语用”,回归语文本色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
在语用学的研究中,语言不再是孤立的符号系统,而是被视为一种生活的现象,是人们使用的、实际交际中的语言。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真实的语言实践,是人们在特定语境中的语言使用。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语言的各个方面,比如语义、语法、逻辑等等。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功能,也就是语言是如何被使用的,它是如何达到特定目的的。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真实用法,更好地理解人们在交际中的意图和目的。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规律。
在真实的语境中,语言的意义是动态的、灵活的,它受到说话者的意图,听话者的推断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
语用学通过研究语言的使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除了语言的意义,语用学还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用学认为,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中。
说话者可能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听话者可能会通过语言来推断别人的意图,这些都是语言在交际中的功能。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地理解人们在交际中的行为。
语用学的研究还关注语言的语境。
语言的语境是指语言发生的具体场景和环境,它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
语用学认为,语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被使用的,语境对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用学的研究也包括了语言的语境的分析。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的使用规律,更好地理解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语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今后的语言学研究中,语用学必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语言实践的深刻理解。
探究语用学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新教师教学阅读写作用或开发新的教学方式。
并对教学方式的未来发展作出了一定的判断。
一、文本互涉的影响文本互涉,从字面上看起来并不难理解,就是利用一些大家知道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故事等来解释一些新的名词或者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一些生涩的、不容易弄懂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但是,要成功地应用文本互涉,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众所周知,教学是具有一定的规划性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规定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进行阶段性规划,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的难易度,合理的分配时间。
文本互涉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教学的难度,但同样,由于它是利用另一方面的只是来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与主要的教学课程不相干的。
例如,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向学生解释《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老师们通常会选择向学生介绍鲁迅,以及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做一个概略性的描述。
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但同样,如果老师过多地涉及到作者、时代背景等信息,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忽略了关键性的知识点。
这样,文本互涉的应用反而显得适得其反。
因此,把握文本互涉的度,是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
综合而言,文本互涉的应用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但是,这个应用存在着一个度。
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二、成功应用文本互涉既然文本互涉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成功地应用文本互涉呢?首先,我们最需要把握的是学生的心理。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引入文本互涉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跟上课堂的进度。
因此,文本互涉的前提就是,互涉的知识或者话题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还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
正如网上所说,现代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如果老师一味地去介绍鲁迅的生平,恐怕会收效甚微。
倒不妨介绍一些鲁迅其他的作品,例如《阿Q 正传》等,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语境在语言理解中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语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启示,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语境的引导作用。
并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用学中语境理论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应用效果。
总结了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给出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用学中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语用学、语境理论、中学语文教学、启示、重要性、教师、引导作用、方法、案例分析、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启示。
1. 引言1.1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联性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规范,而语境则是语言使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和运用语言,而这就需要考虑语境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语境不仅包括言外之意、指示对象和交际情境,还包括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因素。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可以帮助中学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通过了解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环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境意识。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知语言的魅力和力量,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深入研究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联性,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语言教学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已经逐渐受到关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法、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而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却往往被忽视。
语用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用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语用学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国内的语用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末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已成燎原之势。
然而,真正运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成果并不多见,真正运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就基本上为零了。
也许有人会问,目前语用学领域讨论的问题大多以口语交际为主,至于书面阅读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进一步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作品鉴赏)能否用这种理论做指导?笔者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一门追求理想话语氛围并带给师生愉悦的语言艺术。
从语用学角度说,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时遵循合作的四条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是格赖斯(N.P. Grice)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
格赖斯认为,人们的话语交际总是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互相配合,达成理解。
因此,为了保证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
格赖斯比较详尽地阐释了合作原则,并将其划分为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细分为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1]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必须遵循合作原则的四条次准则,即量的多寡、质的差别、关系的异同和方式的尺度,还要把握一些有意违反这四条次准则而生成的言外之意。
这里就“量的多寡”和“关系的异同”两方面从中学语文教材、名家经典课例中选取资料,解读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以期对拓宽中学语文教师的视野、提高现今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能有所帮助。
一、量的多寡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包含两条次准则:一是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需要的信息。
1.多寡的取舍阅读教学中有一些文本话语,有时是一个较大篇章的话语形式,所含的意义可能仅仅就是其理性意义。
会话含义理论总结 (2)
会话含义理论总结引言在人类的日常交流中,会话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交流形式。
人们通过会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等。
会话的含义理论致力于研究人们在会话中是如何理解、解释和推断他人的意思和意图的。
本文将对会话含义理论进行总结和讨论。
1. 会话的基本定义会话是指两个或多个人之间进行的交流过程,它通常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语言、表情、语境等因素。
在会话中,人们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方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
2. 会话含义理论的起源会话含义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语言哲学和语用学研究。
这些研究探讨人们在会话中是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意思和意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话含义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会话含义理论的要点会话含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3.1 听话人的解释推断在会话中,听话人通过对说话人的话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解释推断,来获取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当说话人说“我有点饿了”时,听话人可以推断出说话人可能希望得到一些食物。
3.2 会话合作原则会话合作原则是指在会话中,人们通常遵循一些隐含的规则,以保持会话的顺利进行。
其中包括谈话者原则、听话者原则、合作原则等。
这些原则帮助人们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3.3 上下文的重要性在会话中,上下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下文包括语境、时间、地点、参与者身份等因素。
人们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4. 会话含义理论的应用会话含义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改善沟通效果,解决交流问题。
4.1 教育教学领域在教育教学领域,会话含义理论可以用于解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
通过教授学生如何理解、推断和解释他人的意图,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2 商务谈判领域在商务谈判领域,会话含义理论可以帮助商务人士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
通过研究谈判双方的言辞和非言辞行为,可以提高商务谈判的效果和成功率。
浅议语用学理论在教学话语中的运用
在言语交际进程中,讲话人通常讲出的话语都能给听话人一个推理的方向和目的。徐盛桓以为关联性是听话人用以认定对话语最恰当的了解的专一规范。听话人依据对共有认知环境中事物的关联直觉,从认知环境里的旧信息和明示的话语提供的新信息,从而寻觅到最佳关联。“选择语境就是寻觅关联,语境假定就是关联假定。”假如在语境中能发生一定的语境效果,这个假定与话语就有关联。关联实际把言语交际活动归属为认知活动,用关联实际对教学话语停止研讨先生就能更精确的推导出教员的意图。以下就从几个实例来停止阐述。在解说一篇关于网球运动的课文时: T:Now today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tennis.Have you ever played tennis?
同情原则:在实践教学中,教员不能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身份呈现在先生面前。如某些先生在答复成绩时不很流利,教员应该抱以同情和鼓舞的态度,“When I was a student.At the beginning,I also cannot answer questions fluently.But after my hard work,I did it.I believe you can do a good job next time.”这一类的话语关于先生来讲更容易承受,自决心可以失掉鼓舞。
(3)Today is Sunday.表陈说
(4)Is this your book?表讯问
(5)Working!表命令
Searle把讲话人世接运用言语时所施行的两种言内行为称为首要言内行为(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和主要言内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首要言内行为表现讲话人的真正意图;主要言内行为是讲话人为了施行首要言内行为所施行的另一言内行为。”主要言内行为与字面意义相反,而首要言内行为却不只是字面上的意义。例如:上课时,里面很吵闹,坐在门边的一位同窗却把门开着。这是教师就讲“It’s noisy outside.Would you mind close the door?”从字面上看,这一言语行为表达的是“讯问”这一主要言语行为,但是其首要言语行为却是表达“恳求”这一语意图义。从而主要言语行为表达教学话语字面意义,而首要言语行为表达教学话语隐含义图。
谈语用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浅谈语用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摘要:随着语言文化的开展进步,教育界和文化界对语用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将语用学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也逐显重要。
文章主要从三个局部进展阐述,既语用学理论简介,从语用学的角度认识语文教学的性质,从语言使用者、预设和语境等方面举例论述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目的在于说明将语用学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引起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教育界对语用学重要性的关注度。
关键词:语用学;语文教学;语言使用者;预设语境。
引言:语文作为一门根底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语用学,使用好教学言语,那么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艺术,通过巧用教学言语,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教案、恰当运用板书、合理运用体态语言等形式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持久的兴趣。
同时,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重视加强与学生的言语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从而取得最正确的教学效果。
本文试着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引进语文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探讨语用学在教学在的重要意义,及如何把语用学更好地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
一、语用学理论的简介语用学的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和卡纳普提出来的。
此后,英国奥斯汀和塞尔勒先后发表的“语言行为〞理论以及美国格赖斯提出的“会话中合作原那么〞理论推动了语用学从概念开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语用学也叫语言实用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派,它与语义学不同的是,它所研究的是对语言如何使用和理解。
它是通过研究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来提醒这些话语背后所隐藏的真正意义。
二、从语用学角度来谈语文教学的性质语用学与以往的语言学派不同的是,它关注语言的使用者即说写者和听读者;它关注语言使用中诸如语境、预设等有关因素,特别是语境的作用;它也十分关注语言手段本身的作用并使其和以上两个方面严密结合在一起。
换句话说,它从说写者和听读者的不同角度及相互关系上,研究人们的言语行为即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并探究语句的种种功能;研究话语的种种言之义和言外之义及其相应条件等等。
语用学对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开发、解读的启示
语用学对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开发、解读的启示——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读后感蒋秋香近日来阅读王建华著的《语用学与语文教学》时得到一个启发:用语用学的观点来观照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就有了明确的理论背景,拓宽了语文教师的视野和思路,语文教学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语用学把词、短语(词组)、句子、句群、篇章、作品等称为话语的构成单位,从形式看,这些单位形成了一种层级性。
那么我们若把文本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话语单位,其内部就包括了其他的话语单位,它们的关系就很复杂,它们既呈现了静态言语的方式,同时又是动态言语的过程。
可见,文本是语用观下的文章,文本是语用的产物。
我们要求学生必须与文本“接触”,那么是从什么意义上来“接触”文本,或者说,是“接触”文本的什么呢?回答就是语用。
我们要求学生必须与文本“接触”,就是要通过“接触”文本而实现“接触”自身的“语用化”。
换一句话说,学生与文本“接触”,是把文本当作语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来“接触”的,于是这种“接触”就纳入到语用的过程之中,成为语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语用学的核心是什么呢?语用学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环境(简称语境)。
语境贯穿着语用活动的全过程,是语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它包括了语言环境和语言外部环境,即“包括作品的上下文、说话的前言后语,以及说话和写作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语体语境等”(筱筠:《语境漫谈》,载《语文建设》1990年第6期)。
因此我们语文教学特别要关注语境的功能。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把语境在语用过程的功能归类为以下两点:(一)自身所形成的句内语境自足凭借文字,人们的阅读可以反复进行,可以前后照应,上下关联,这种文字就构成了作品话语内部的上下文语境。
如《神的一滴》,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浑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读一读,“恶魔、震耳欲聋、肮脏、浑浊、吞噬”通过这些贬义色彩词语的运用,马上让你意识到句子表达的一种态度,这是在前面“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的赞美上的突然转折,意在抨击工业文明对湖水的粗鄙的利用以及严重的污染。
语文教学实践中语用学(3篇)
第1篇摘要:语用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语用学,又称语用论,是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学科。
语用学强调语言与语境、语言与交际者、语言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关注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用学的应用。
二、语用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语境教学语境教学是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
(1)语言语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环境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体验语言。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草原风光的图片、音乐等情境,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草原的美丽。
(2)情境语境教学:情境语境是指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
例如,在教学《我的老师》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会老师的关爱。
(3)文化语境教学:文化语境是指语言使用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朱自清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2. 交际教学交际教学是语用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他们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
(1)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语言。
例如,在教学《自报家门》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刘洁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下》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语用学理论的研究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紧密地结
合起来。
语用学研究的内容,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针对性,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通过对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有效地指导语文教学。
【总页数】1页(P242-242)
【作者】刘洁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六中学,河北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编写《〈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的认识与体会
2.试谈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化
自信”培育路径探析——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讲点‘钱学’”课题为例4.汉语
语用学的拓荒之作──评王建华《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5.语境理论对编辑
业务视野的拓展——“编辑应当掌握语用学”系列文章之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用学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括家庭、 家长 的 依赖 也 渐 渐 退 却 , 随 着独 立 运 用 人格 的逐渐塑造完 成 , 内 心 难 免 出现 逆 反
情绪 。
说话 人的具体 目的、 意图相联系的 。 在 论
中学语 文课 上 , 教 师 用 语 时 常 是 根 据
例 如 欧 阳 代 娜 老 师《 岳 阳楼记》 的实录 中,
《 天 上 的街 市 》 教学 , 我 们 可 以 发 现 在 课 堂 边 。 ” 欧 阳 老 师 接 着说 : “ 很好 。 但 是 你 是 怎
一
开始 , 洪老U 币 便 让学 生 用 自 己 的语 言 概 么 知道 的? 去看过么? ” 在这里 , 我 们 可 以看
( 包 括时 间 、 地点 、 场 景等 ) 也 包 含 说 话 者 括 出郭 沫 若 所 描 述 的 画 面 。 从 话 语 层 面 直 出 欧 阳 老 师第 一 个 问题 的 目的 在 于 让 学 生 和 听话 者 的 年龄 、 性 别、 文化 、 心 理 等 主 接 出现 的 “ 有一个要求 、 请同学们” 甚 至 是 说 出 课 文 题 目“ 岳阳楼” , 并 不 在 问 学 生 究 观 因素 , 但 主要 是言语 外部 的 , 与言 语 内 问 旬 “ 这 个 要 求 你 们 明 白么 ? ” 都 很 好 地 表 竟 我 国 有哪 三大 名楼 , 很可惜 , 学 生 甲没 有 容相 对 等 。 社 会 文 化 语 境 是 言 语 发 生 的 现 出洪 老师 的 言 外 之 意 是 要 同 学 们 用 自己 领 会 欧 阳老 师 的 会 话 含 义 。 背景 , 指 支配 、 规 范 具 体 言 语 行 为 的 社 会 的 语 言 描 绘 出郭 沫 若 的 诗 句 , 通过 描 述 , 让 3 . 2礼 貌 原则
会话含义的实现及语用功能探究
第一, 数量准则 ( q u a n t i t y ma x i m) : 使 所说 的话正好满足 当 前 交谈 所需要的信息 ; 所说 的话不应包含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 第二, 质量准则 ( q u a l i t y m a x i m) : 不要说 自知是虚假的不真 实的话 ; 不要说缺乏 足够证 据的话 。 第三 , 关联准则 ( r e l a t i o n ma x i m) : 要求话语 内容 要切 题 ,
果人们在 交 际中严格遵守 以上准则 , 直 截了当地 表达 自己的想
法, 听话人便能方便 、 快 捷地理解 对方的言语 , 这样对话才能顺
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 交际双方的谈话内容必须要有关联 , 即所说 的话要切题 , 否则, 谈话就会因此而受阻或终止。 例3 :
A: Wh a t o n e a r t h h a d h a p p e n e d t o t h e r o a s t mu t t o n ? B: Th e d o g i s l o o k i n g v e r y h a p p y .
准则, 即:
为满足交 际需要 , 这位母 亲只要回答 “ O h , n o t a t a l l w e l l ” 就
足够 了, 但她又加上了 “ T e a c h e r s a s k e d h i m t h i n g s t h a t h a p p e n e d
、
合作原则——维持正常交际的基础原则
G r i c e  ̄ 为, 交 际双方采取合作的态度及遵守 合作原则是成 功 交际的基础 。 具体 来讲 , 合作 原则就是 要求交 际者在整个 交 际过程中所 说 的话要符 合交 际的目的或 方 向, 交际者 的彼 此合 作使其语言交 际持续 、 顺 利、 有意义地 进行。 合作原则解决了语 义学 中无法解决 的问题 , 具有极 大的解 释力。 口 它包括四条合作
语用学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
语用学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方式和意义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的使用者如何通过语言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行为、语言交际、言语行为和语言规则等。
在语言交流中,语用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效果,还对人们的社会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语用学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理解和解释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需求。
然而,语言本身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符号系统,而是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多样的用法。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和解释语言使用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意图和目的。
例如,当一个人说:“你今天真漂亮”,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赞美对方的外貌,但实际上可能是在表达对对方的好感或者想要与对方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通过语用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语言背后的意义。
其次,语用学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调节和修正的作用。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误解、歧义和冲突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源于语言的多义性和歧义性。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调节和修正的策略,以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例如,在面对一个含糊不清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请求对方更具体的信息来澄清问题的含义;在面对一个冲突的言论时,我们可以通过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来避免争吵。
通过运用语用学的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调节和修正语言交流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交际效果。
此外,语用学在语言交流中起到了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人们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象征。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身份。
语用学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和交际模式。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视为失礼,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视为坦诚和直率。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强社会认同和归属感。
如何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
智识专题聚焦【编者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尽管大家对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早已熟知,但如何深入理解“语言文字运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结合新课标理念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仍有不少需要廓清、厘清的地方。
本期《专题聚焦》栏目就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王元华教授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及实践精髓作出阐述;曹爱卫、王林波、杨修宝三位老师,则分别立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着重探讨了“语言文字运用”该如何落实。
自2012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但对此一直没有予以界定。
结合语用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论述,“语言文字运用”应界定为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有效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具有语境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有效性等显著特征。
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水平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质量连为一体,聚焦通过“语言文字运用”成事成人,以成事来成人,以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
在具体操作中,要特别重视语言与思维的适配,让学生针对具体情境问题积极、深入、充分、严密思考,有理有据地探讨、甄别,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语言文字运用;语用学;语文课程标准摘 要:关键词:201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明确了语文课程致力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所谓“课程性质”,就是该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质性规定,是课程的立身之本。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意味着中小学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识字、写字、学习语文知识,甚至还不只是阅读、写作,必有比这些更为深入的内容,应该与之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大变化。
然而,可惜的是,对于什么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及什么是“语言文字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未作出明确界定,只是简单解释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外延,即“语如何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王元华智识专题聚焦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2]。
浅谈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语用学在语文教学言语艺术中的运用摘要:语用学是一门语言运用的艺术。
艺术是以创造性方式、以鲜明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的,具有典型性、直观性和较强的感染力,在语文教学的言语中就是要利用这一艺术特点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用学;语文教学言语艺术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使用好教学言语,则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艺术,通过巧用教学言语,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教案、恰当运用板书、合理运用体态语言等形式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持久的兴趣。
同时,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重视加强与学生的言语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文试着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引进语文教学言语艺术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课堂语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课堂情境,对于教师展开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宁宛平、罗国莹在《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境》一文中“课堂内语境即场景语境,也就是组织教学活动的课堂情景,属于语用学所说的‘情景语境’范畴”。
在课堂语境创设之后,教师的教学言语必须与这个语境协调。
文中还指出“在语文课中,场景情景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直接的联系”因课制宜地创设各种课堂语境,为教师的教学言语发挥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也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增强教师的言语艺术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言语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
”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言语艺术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
语用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它同一般的语用交际相比,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在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言语则是一种专门行业的交际用语,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它不同于一般言语。
教学言语主要指课堂中使用的言语,它是一种以口语为主,多种言语形式互相配合,综合运用的言语系统。
它既有口语的特点,又有书面语的特点。
其表现形式是口语,但依据又必须是课文内容,是一种特殊的语用交际。
研究论文: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69735 学科教育论文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一、语用学介绍(一)语用学概念。
语用学来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语用学”(pragmatics)这个术语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Morris)1938 年在他的《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一书中首先提出。
他指出符号学(semiotics)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
语用学研究的是“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
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通俗地说,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关注使用语言的人(包括说写者和听读者),从说写者和听读者的不同角度以及相互关系上,研究人们的言语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并探求语境的种种功能,研究话语的种种言内之义和言外之义及其相应的条件。
(二)语境理论。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我们可以把语境分成“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上下文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情景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背景。
所有这些语境因素,在对言语行为发生影响时,是综合起来发生作用的。
浅议语用学理论在教学话语中的运用
浅议语用学理论在教学话语中的运用第一篇:浅议语用学理论在教学话语中的运用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教学话语教学话语意义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论文摘要]教学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使用的话语。
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作为言语交际活动,教学话语在教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教学话语意义的产生,如何对教学话语的意义进行理解,以及如何设计、优化教学话语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运用言语行为理论、grice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论文关键词]教学话语教学话语意义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标志着语言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为其他的学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
在教学领域中,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为教学话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上的支持。
在语用学庞大的理论体系中与教学话语研究相关的理论主要有言语行为理论、grice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下面就分别简要论述相关的理论。
一、语用学相关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
austin首先区分了两大类话语:“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他认为“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或真实,或谬误;而言有所为的话语则是不能验证的,它们无所谓真实或是谬误,它们是被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
”但是这一区分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很好解释人们通过语言实施的各种行为,所以他重新建立了一种新模式来对其进行解释。
austin认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
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指发出语音、音节、说出单词、短语和句子等,即通过言说表达字面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简介“会话含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
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其中第二讲《逻辑与会话》中提出“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
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
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总是遵循一定的目的和方向,力图使交际进行下去,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这就要求交际参与者都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格赖斯把这些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分为四条,每一条包括一些相关的次准则。
简单地说,这四条原则是:(1)质的原则。
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
不说虚假的话和缺乏证据的话。
(2)量的原则。
所提供的信息量要足够而又不超出。
(3)关系原则。
所说的话要扣住当前话题,要与交际意图相关。
(4)方式原则。
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
这些原则,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得到遵守。
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合作原则。
但是,言语交际活动是复杂的,人们有时违反某一原则,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格赖斯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听话人也能理解,或者听话人依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这时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格赖斯认为,人们可能在四种情况下不遵守合作原则:(1)说话人直接宣布不遵守合作原则,如“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无可奉告”,“不要再说了”。
(2)说话人暗中违反某一原则,把听话人引入歧途,使人产生误解或受骗,“说谎”即是此类。
(3)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冲突”情况,即为了维护一条原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原则。
这多半出现于人们对所谈的话题不清楚或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
如:甲:明天什么天气?乙:也许是下雨吧。
这里,乙违反了方式原则,把话说得不清楚,但他遵守了关系原则。
这样的答话也是合作的,乙只是不能确定,因而加了“也许”一词,表明是一种推断。
(4)故意违反或利用某一原则来传递会话含义。
说话人故意违反某一原则,同时使听话人知道说话人违反了该条原则,从而向听话人传递一种新信息。
第(4)种情况中所谓的“新信息”即格赖斯所说的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是当说话人违反会话原则时,听话人就要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理解说话人话语的隐含意义。
因而,会话含义是一种言外之意。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向人们揭示,在说话人违反会话原则时,要依据语境,推断说话人的话语可能意味着什么,而不是只关注他说了什么。
下面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会话含义的理解。
甲:借你的《现代汉语词典》用一用,行吗?乙:那部词典好厚啊!这里,乙的答话违反了方式原则,他没有直接回答“借”或“不借”,但甲依据当时语境,发现乙并没有拿出词典,只是说词典厚,马上就推断出乙的话语的会话含义:词典太厚了,不好带,他没带在身边,无法借出。
说话者有意违反任何一条会话原则都能产生会话含义。
但是,听话者理解会话含义,必须依赖他与说话者有共知的语境。
如果缺乏共知的语境,说话者想要表达会话含义,只能是“一厢情愿”。
关于其他语用规则,这里补充介绍利奇的“礼貌原则”。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1983年提出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可以看作是合作原则的一个补充。
利奇认为,礼貌原则包括以下六点:(1)得体的: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
(2)宽容的:减少有益于自己的观点,增大有损于自己的观点。
(3)表扬的: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他人的赞誉。
(4)谦逊的: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增大对自己的贬降。
(5)同意的:减少与他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增大与他人在观点上的共同点。
(6)同情的: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
人们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造成某种会话含义,大都与礼貌原则有关系。
如:甲: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真是太感谢了。
您是我们这一带的第一号大好人。
乙:哪里,哪里。
和您比起来,那真叫“小巫见大巫了”。
乙遵守了礼貌原则,但他违反了量的原则和方式原则,造成了某种会话含义。
北京大学索振羽教授从补救和完善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得体原则”,颇有意义,这里作一点简单的介绍。
索教授的“得体原则”有三个准则: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克制准则。
礼貌准则: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为尊重对方,采取恰当的表示礼貌的交际策略进行交际,以求得最佳交际效果。
这一准则可参考利奇的“礼貌原则”。
幽默准则: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为了得体,采用超常规的形式表达常规的内容,或采用常规的形式表达超常规的内容,使对方感觉到富有智慧的风趣和戏谑。
克制准则: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不直接地训斥对方,而采用克制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不满或责备。
礼貌准则举例如前,不赘。
幽默准则举例:据传歌德有一次散步,遇到一个和他是对头的评论家。
评论家挡在路中央,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
”歌德笑着说:“我恰好相反。
”于是让到一边。
在这里,歌德采用幽默准则,既避免了与评论家的正面冲突,又起到了反击他嚣张气焰的作用。
歌德的话含蓄而富有智慧,更显出那位评论家的霸道和粗鄙。
克制准则举例:甲:我说了这么久,你没听见吗?乙:啊,对不起,我只听见你呜哩哇啦的说了一大通。
乙采用克制准则,避免伤害对方,表达出“我”现在不想听或不愿听或没时间听“你”的废话的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的意义主要是在口语交际的会话上。
在文章中,最典型的会话是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和戏剧里的台词或唱词。
实际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也是一种会话。
阅读时,是作者在倾诉,我们在倾听;写作时,是我们在倾诉,读者在倾听。
从本质上说,阅读,就是推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会话含义;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会话含义。
文贵含蓄,而含蓄就是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
一、会话含义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文章里的所谓会话含义,主要指作者运用非常规手段进行表达所产生的意义。
我们理解其中的含义,判断作者有意违反了哪条合作原则倒在其次,更重要的应是综合其它理解方式,进一步了解文章语句所包含的言外之意。
先看看人物的对话。
鲁迅《祝福》里有一段“我”与短工的对话。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了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
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
——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
这段对话中,短工几乎每一个话轮都违反了方式原则,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让读者意会到其中所包含的言外之意。
短工的话大部分都是以反问句形式出现,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语意,蕴涵着“这样的事情还用得着追问”或“这个时候还能问这样的问题”的会话含义。
这正说明了短工对祥林嫂之死的冷漠,冷漠到了残忍的地步。
联系后文来看,典型地表现了祥林嫂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冷漠、自私、麻木。
对话最精彩的《雷雨》(节选),可分析处很多,许多学者作过分析,不再展开。
《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的说话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他所说的话目的就是劝赵太后将长安君送去做人质。
触龙故意违反会话的原则,采用婉曲的方式,步步设伏,终于使赵太后接受了他的建议。
试想,如果触龙遵守会话原则,一开始就直接说出目的,必定遭到赵太后“唾其面”的羞辱。
再谈谈文章本身的会话含义。
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奏完琵琶:“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最后两句,作者可说是违反了关系原则和方式原则,他突然转而说周围的静谧环境,似乎与话题毫不相干。
我们联系语境,就能明白这是借环境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周围船上的人都被这乐曲声所感染,默不作声,唯剩寂静和清辉了。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论的“言外之意”,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会话含义”。
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大都有这种含义。
大部分文章的主旨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尤其是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
我们可以把整个文章看作因违反某些会话原则而产生了会话含义。
更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作者采用了含蓄婉曲的表达方式。
例如,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较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但此后他不再倾诉自己的心情了,转而写月下清幽的美景和思古之幽情。
文中大量篇幅是写景,可以看作违反了会话原则。
这样处理要告诉读者的是怎样的会话含义呢?我们可以借助语境来推导。
作者心情郁闷,需要一个幽静处所来排遣,而月下的荷塘恰是一个这样的处所。
作者在写景时流露出超脱的喜悦,可那种烦闷还是不时地袭上心头。
作者写作此篇的情景语境较模糊,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出的主旨有很多,但是,光从文本透露给我们的这些语境因素看,这样的理解应该是确定的:作者借月下荷塘的清幽景色,烦闷的心情得到暂时的超脱,流露出喜忧交织的复杂心态。
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即会话含义。
正因为作者有意略去情景语境,表达了人生普遍的感受,反而使作品得到了广远的流传。
由于诗歌本身艺术形式的特殊性,这种文学体裁在违反会话原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教师可训练学生从违反会话原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这一角度入手,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这样说目的何在。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主旨的理解,还可体会到作者艺术手段的佳妙之处。
二、会话含义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一般来说,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都会要求学生作到:写真实的事情(质的原则),与主题关系不大或无关的事少写或不写,只表达足量的信息(量的原则),要扣住主题来写(关系原则),语言要通顺简洁,有条理(方式原则)。
这正是要求学生在表达时遵守合作原则。
但是,要提高写作水平,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要引导学生去违反这些原则,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1.违反质的原则。
比如叙事性文章,可以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写,把几个人的性格凑在一个人身上写等。
关于这一点,鲁迅就说过:“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
”(《答北斗杂志社问》)这样的违反,其实是符合生活真实的。
也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当然,这样的综合创作,还应按照生活的真实来写,才能使文章真实可信,感染读者。
2.违反量的原则。
文章以表达恰当的信息为基准,力避罗嗦累赘。
但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时又不妨使用一些“累赘”的繁笔。
例如《祝福》里,祥林嫂向人们叙述儿子阿毛遭狼的故事,作者用了两大段的篇幅来重复叙述,而且文字几乎相同。
“我真傻”这一句,文中出现了四次。
这本是写作的大忌,但正是这种违反量的原则的表达,造成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语用含义)。
这样写,表达了祥林嫂对儿子念念不忘,内心充满了难言的痛苦。
也更突出了鲁镇人的冷漠和自私,暴露了封建礼教和社会大众的罪恶。
写作时有意地违反量的原则进行表达,必定是为了突出强调所写的意思,而这些意思应与表达的主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