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治
摘要阐述了猪高热综合征的常见混合病因症状及病变特点,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高热综合征;感染类型;预防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04-01
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发生了猪高热综合征,该病多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猪瘟、猪圆环病毒、猪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增加了诊断和防控的难度。主要以高热持续不退为特点,流行范围广,发病地区多,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给养猪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为了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降低发病和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现将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常见混合病因症状及病变特点
1.1混合感染猪瘟型
体温达41℃以上,精神沉郁,耳根、腹下皮肤发红有出血点,粪干,尿黄,鼻盘干燥。剖检:喉头气管有出血点,肾脏出血或点状出血,呈沟回状结构,淋巴结出血,脾脏出血性梗死,肠道坏死性炎症,有的形成溃疡,膀胱黏膜有出血点。
1.2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型
体温达41℃以上,皮肤苍白,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咳嗽,体表浅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可见皮肤、可视黏膜黄症,下痢和嗑睡。
剖检:体况较差,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淋巴结异常肿大,切面坚硬呈均匀的苍白色,肺脏肿胀,坚硬似橡皮,肝脏发暗,萎缩;肾脏水肿苍白。
1.3混合感染猪链球菌型
表现为共济失调、震颤。最急型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常表现为败血症或脑炎,颈部皮肤广泛出血,眼结膜充血、出血、流泪,有的表现为四肢运动不协调呈游泳状滑动,或表现有关节炎,跛行或不能站立,转圈、磨牙;有的猪死前口、鼻等有暗红色血液流出。慢性型常表现为关节炎或淋巴结脓肿,充血或出血,肾脏肿大、充血,脾脏明显肿大,心包和胸、腹腔常见纤维素性渗出物,脑膜充血、出血。
1.4混合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型
体温高达41℃以上,腹下、四肢末稍等处皮肤呈紫红色斑状块或丘疹样,皮肤或毛孔上有出血点,有的病猪血液稀薄、凝固不良。2预防
预防猪高热综合征应以控制高治病性猪蓝耳病发生为主,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2.1科学免疫
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病种类很多,一定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免疫。一般情况下,仔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1次高致病猪蓝耳病疫苗。此外,母猪在配种前应加强
免疫1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还应免1次。发病地区在首次免疫后或紧急免疫后21~28d,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同时,还必须做好猪瘟、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病的免疫接种。
2.2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高热季节,做好猪舍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应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要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同时必须隔离饲养14d以上,经确认为健康猪群时方可混群进舍饲养。
2.3严格卫生消毒制度
保持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及排泄物;消毒池要经常更换消毒液,并保持其有效浓度;定期用高效消毒剂对饲养场、猪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每周2次,发病时,每天消毒2次,连续1周。3治疗
3.1退热、消炎、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
用热炎消合剂肌注,每天1次,连用5~7d。推荐使用的抗菌药有泰乐菌素、替米可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或磺胺类药物;抗病毒药物有黄芪多糖等。重症病猪结合使用猪干扰素、排疫肽等抗病毒生物制剂肌注,连用3d,效果较好。被感染母猪可在分娩前2周连用5~7d水杨酸钠、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
3.2补充营养,促进病猪康复
初生仔猪补充电解质、葡萄糖和充足的初乳可降低死亡率。大群猪用土霉素预混剂或黄芪多糖预混剂等拌料连用2~5d,可用于预防或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
3.3对症用药
对皮肤毛孔有出血的病猪,怀疑感染猪附红细胞时,除采用退热、消炎、抗病毒、补充营养外,配合血虫净或磺胺六甲氧嘧啶或强力霉素进行肌注治疗,有猪瘟感染的病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大猪用10头份、仔猪用5头份的猪瘟单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有链球菌感染的病例,可选用高敏抗菌药物进行紧急给药。
4参考文献
[1] 杨素娟,高卫东,杨建春.猪无名高热的综合防治[j].农家参谋,200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