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文学批评

合集下载

精神分析批评法

精神分析批评法

精神分析批评法自1897年,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建立在文学作品,尤其是《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的阅读之上,与病人跟他自身联系起来分析,发现了“俄狄浦斯情节”后,出现了精神分析文学批评方法,到现在,这种文学批评法也经历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它的存在价值不可否认。

同时,也不能否认精神分析最大的贡献——无意识。

但是,要认可精神分析的贡献,就必须考虑其在文学批评领域,甚至艺术领域的介入。

然而,弗洛伊德在文学文本中的实践,也让我们看到了要运用一个简单的“实用精神分析”纲要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精神分析建立在精神病理学领域中,只与临床病症相关;另一方面,必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产品领域,采用精神分析科学经验进行批评。

其实,读过弗洛伊德的书之后,我们发现,精神分析的实践其实是对言语和话语的试验。

而文学也是语言的实践,能够创造出不受常见交流限制的特殊空间。

精神分析和文学其实是建立在语言和想象之上的两个主体间性的形式。

因此,需要讨论精神分析对文学批评的贡献,而不是简单地将精神分析当作解释性要点的集合。

Gilbert Lascault提出了分析者的两大倾向:第一种是在文学作品中寻找他们论题的简单说明,另一种是文学批评在精神分析中寻找现成的理论,来揭示文本的“真相”。

他认为,“真正的阅读工作”,也就是真正的精神分析批评,必须找到文本在读者脑中唤起的无意识,同时也对其进行阐释。

1、批评方法的基础精神分析这种方法是否能被用在另一个领域,即文学阅读领域,如果可以,又是在什么条件下?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精神分析实践的原则。

“基本规则”:在沙发和座椅之间1892年,弗洛伊德开始实践“谈话疗法”(talking cure),让病人随欲望“述说自己想要说的”,医生则并不介入。

弗洛伊德发现了说话的医学功效,并写在了《癔病研究》中。

—病人方面:自由联想规则—医生方面:飘忽不定的注意力规则—精神分析是只存在于语言中的经历这种精神分析是具有主体间的性质,哪怕病人看不见分析者,哪怕分析者并不说话:“没有没有回答的言语,即使与言语相遇的只有沉默,但是言语是有听者的……这就是分析中的核心的功能”(拉康,《拉康论集》)。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四)读者反应论的精神批评 理论 诺尔曼· 霍兰德(Norma荣格
(二)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批评
前排左起:S.弗洛伊德,G.霍尔,C.荣格 后排左起:A.A.布里尔 ,E.琼斯 ,S.费伦奇
(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拉康 (Jacques Lacan,1901— 1981),对精神分析批评的贡献 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他把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 义语言学联系起来考察。 其二,拉康对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也作了重新 阐释。 其三,在文本阐释方面,拉康通过重新评估语言 的作用,关注的是文本、语言和读者。
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
精神分析批评,是把弗洛伊
弗洛伊德
德的精神分析学等现代心理 学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一 种批评模式。是二十世纪影 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 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它是 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学艺 术及其各种文艺现象进行研 究所采用的一种批评模式。
精神分析批评根据其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三
类:作者、读者、文本(包括这三者之间的 相互关系)。
作者
读者
文本
(一)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 - 1939):《释梦》(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论分析心理 学与诗歌的关系》 (On the Relation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to Poetry)

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透析

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透析

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透析精神分析法和文学批评法本质上都是对人类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的方法论,它们的结合,可以使文学作品更深刻地被理解和解读。

因此,精神分析法和文学批评法的关系非常密切,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 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分析法的异同精神分析法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流派,它关注的是人的潜意识层面,也就是人的内心深处。

它通过对人的梦境、幻觉、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分析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与此相反的是,文学批评法注重的是文本本身。

文学批评家通常从外部表现出发,剖析文本之中的情节、主题、人物、形式等等因素,以此来揭示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

虽然精神分析法和文学分析法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分享了许多共同点。

比如说,它们都从一个文化现象中获取信息,同时它们也都试图在文化现象中找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含义。

2. 精神分析法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精神分析法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当人类思考、情感和行为的动机遭遇瓶颈时,人的潜意识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精神分析法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

通过潜意识的分析和启示,精神分析法可以揭示出叙述者和人物的行为、动机、和语言的潜在层面,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更深层意义。

3. 文学批评法在精神分析中的应用文学批评法为精神分析提供了很多有力工具和理论架构。

比如说,文学批评法中的意义理论为精神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方式,并且在解析潜意识过程和个人普遍经验时也非常管用。

而文学批评法中的形式主义理论则为精神分析者提供了一个更具视觉效果的数据分析结构,让精神分析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隐含含义。

4. 具体案例分析以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自传性小说《爱菲尔塔》(Wuthering Heights)为例,精神分析法的应用可以为文学批评法提供更加深入的洞察力和解释力。

精神分析方法揭示了主人公女主角凯瑟琳·厄什顿的复杂心理,展现了她与希斯克利夫互动关系的深究。

神秘的、幻觉的、和疯狂的行为都透露出她充满矛盾、不稳定和冲动的心理特质。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网络中的异性友谊更需要悉心呵护,因为时空上的差异虽然可以让彼此产生很多的美感,但却也会产生不少的误解和猜疑。我就羡慕和尊重那种单纯、诚实和果敢的朋友!而对于那些把现实喧嚣中的凡性俗念夹杂到文字交流中的人,我是很敬畏的!敬人家的成熟理智和冷静,畏人家的火眼金睛看穿了我的天真和幼稚!
虽然说力比多欲望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我觉得并非异性之间就能很简单的默契相依,倘若二人产生了那种冲动,我觉得那也是彼此认可和仰慕的最原始的表达方式,至于能否成行大概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相信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曾经竭力放弃原始的满足,将文化创造出来,而文化之所以不断地改造,也由于历代加入社会生活的各个人,继续地为公共利益而牺牲其本能的享乐。而其所利用的本能冲动,尤以性的本能为重要。因此,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形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
他还认为,作家艺术家都是性本能冲动异常强烈的人。他说,艺术家“是一个被过分嚣张的本能需要驱策前进的人”,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内向性格的人”,他们“与神经病患者相差无几”。他们的个性特征是:第一,压抑力量的松弛;第二,超乎平常人的强烈的性本能欲望;第三,异常巨大的升华能力。正是最后一种特征,是作家艺术家有别于一般的正常人和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主要观点:一、文学是性欲的升华;二、俄狄浦斯情结与创作动力;三、创作于白日梦;四、作品是经过改装的梦。
文学是性欲的升华,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人的一切行为最终都是由性本能所驱使的。力比多欲望好比一股潜流,有三条基本出路:第一条是通过正常的性行为得到宣泄。第二条是倒流或固着,形成病态的情节或者说压抑而引起精神病。第三条就是转移和升华。这是一条调和折中的办法,即把力比多转移到社会道德所容许的有价值的创造活动中去,使之得到解放。文学艺术便是这种创造活动之一。弗洛伊德明确指出:

简说弗洛伊德的文艺批评方法

简说弗洛伊德的文艺批评方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文艺批评家,由他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拟以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为基础,对弗洛伊德的文艺批评方法进行剖析。

一、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基础1.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结构划分为“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意识是可以觉察到的想法,无意识包括没有觉察到的人格的各个方面,前意识则介于两者之间,在集中注意时可以察觉。

对无意识重要性的揭示,构成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方面。

1923年,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早期人格结构理论进行修正,把人格结构划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由先天本能和欲望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由本我分化而来,在出生后开始发展,调和本能冲动与外部世界的张力,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从自我内部分化出来,由代表父母的价值和标准结合形成,压制本能冲动,是道德化的自我,遵循“至善原则”。

一般情况下,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若三者发生冲突失去平衡时,则导致人格异常和精神疾病。

2.人格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促使人格动力过程的所有能量来自本能,本能存在于本我。

按其划分,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分为两类: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所有与生命保存有关的本能都成为生存本能,包括由饥饿、口渴及性驱力等能量组成的部分,概括起来称为“力比多”。

这种本能促使人去寻求快乐,特别是性快乐。

死亡本能是促使人返回无生命状态的能量,它可以以自杀的方式直接出现,当它转向外部时,可能导致攻击、仇恨、谋杀等行为的发生。

弗洛伊德把人格看成一个能量系统,随时在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分配能量,而能量在人格中的分布情况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状况。

3.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腔期(出生第一年)、肛门期(大约二到三岁)、生殖器期(大约三到五岁)、潜伏期(大约六到十二岁)、生殖期。

精神分析与文艺批评

精神分析与文艺批评

自从精神分析的鼻祖奥地利的弗洛伊德(1856—1939)在心理分析时对无意识的重要性作了特别的强调之后,精神分析学派便随之兴起,并成了20世纪以来的一门显学,影响了许多的研究领域。

美学史与文艺理论史学者,就把他们视作20世纪以来重要的美学流派或文艺理论的流派。

没有无意识就没有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对人的无意识的强调,开启了20世纪以来的“非理性转向”,于是他们用“我欲故我在”取代了“我思故我在”。

精神分析学家往往喜欢以艺术家与文艺作品为材料,来说明与验证他们的精神分析理论。

他们对艺术家与文艺作品的分析,由于精神分析理论的介入,显得见解独到,别出心裁,为文艺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新的方法。

下面,我们以精神分析的三位大师——弗洛伊德、空格、拉康为例,来管窥一下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批评。

一、弗洛伊德与《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极为著名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这幅油画表现了一位女性典雅而恬静的形象。

一般艺术史家认为,这幅油画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她神秘的微笑中,显露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觉醒的人“超越”中世纪的充满信心的胜利的微笑。

然而,作为精神分析鼻祖的弗洛伊德,对这幅名画却作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分析,他的分析完全是从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简介一下他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包含着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意识是表层的,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表现,仿佛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宰;前意识是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但是仍有可能回到意识的领域中去;潜意识则是人类心理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上充满了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与欲望,它时刻想冲出意识与前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

然而,意识的抑制作用把它强迫于潜意识的深处,潜意识就是人的内心能量的积蓄处与贮存库,它被压抑在那里。

尽管潜意识一般难以呈现为意识的水平,但是它却无时不在暗中影响着甚至规定着人的心理的细微活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背景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 赫尔巴特的心理哲学 叔本华和尼采的反理性哲学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精神病医学临床经验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背景
(一)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哲学 客观存在的,能活动(即有意识)的实体是由单子
组成的。而人也是由单子构成,这种单子称作“精神 单子”。 精神单子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封闭的存在物,它的知 觉、认识只能来自自身,不会来自外界。它的感觉经 验、观念都作为一种潜在的东西存在于心灵中,按照 “欲望”这一内在原则,从较低级、不清晰的知觉逐 渐向较高级、较清晰的知觉状态过渡。 当精神单子处于沉睡状态时,就只具有无数的“微 觉”,微觉是无意识的,是无意识的知觉,知觉继续 发展为意识的实现,便成了统觉。
须使本我宣泄但又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原则。 只有在自我的协助下,本我通过位移、升华才能摆脱超我
的压抑同时又得到社会认可。 位移指本能在不能获得第一对象时,转移到另外一个对象
上去。 升华指在自我的帮助下,本我以社会可以接受的形态和现
实得到了宣泄。
升华
超我 自我 本我
压抑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弗洛伊德的创造学说
性本能是人类创造的源泉,创造过程 即性本能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得 到位移或宣泄的过程。 性本能以伪装的、隐蔽的形态出现, 因此文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文 学创造和其他文学活动的隐蔽形态, 追溯被伪装的或位移的性本能。
精神分析学说的意义
█创造源于性本能和创造是以伪装的形式、形态出现, 为解释人类的虚构、想象活动,以及人类为什么需要 甚至热衷于这类活动,找到了一种说法;
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背景
(三)叔本华和尼采的反理性哲学思想
“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要指出我
们的前辈,可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尤其要首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它是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学艺术及其各种文艺现象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一种批评模式;这种批评模式的最基本的美学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作为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基础的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学批评的精神分析流派则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30至40年代流行于欧洲,并成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精神分析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核心的传统经典精神分析批评和美国的着名批评家肯尼斯的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批评、法国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美国的诺尔曼;霍兰德为代表的读者反映论的精神批评理论等在理论上重新阐释和在实践上创新的新精神分析批评;传统精神分析批评传统精神分析批评家主要依据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力比多学说、人格结构学说、释梦理论等理论和概念进行批评实践;他们或者在作品中寻找象征,以窥视作者的无意识创作动机,或者把文学作品的文本视为“病例”,通过分析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行为模式等揭示作者的心理和无意识欲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无意识理论和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二:力比多与升华说又称性本能理论三:释梦理论四:俄狄浦斯情结五:心理防御机制学说由弗洛伊德提出,安娜·弗洛伊德整理成体系新精神分析批评新精神分析批评家则大都抛弃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性本能动因说,更加注重人的社会性的一面;他们借助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哲学、美学理论,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重新阐释,并运用于文学批评实践之中;他们注重探索读者的心理机制和阅读过程,注意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结构及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文学研究和批评实践的方法有:一是分析文学作品的无意识意义;二是分析作品中虚构人物的无意识心理;三是分析作家的无意识动机;四是分析读者的无意识体验;精神分析学派,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广泛的而又是毁誉参半的影响;作为一种批评模式,精神分析批评不再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层次上,而是进入作者和读者的深层次的精神世界,这对于开拓文学批评的视野也是十分有益的;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精神分析学本身存在的错误,尤其对泛性论和无意识决定论等唯心主义和反理性的思想观点,要以科学批评的眼光充分认识他的消极因素;。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汉师1班韦剑虹 611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强调潜意识作用的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学说和梦的学说。

(1)心理结构学说;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潜意识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意识是指凡是自己能够觉察的心理活动,属于心理结构的表层。

前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潜意识的中介机制,即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回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

虽然它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侧重于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

潜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因此又称为无意识)。

它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合社会理性,被压抑着,但是并没有被消灭。

它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欲望,被认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灵的核心。

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后来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表述为超我、自我和本我。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中间一层是自我,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因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办事。

本我引诱诱使自我满足它的愿望,超我约束自我压抑本我的欲望。

因此,自我要调节本我,知觉现实,寻找一种能够满足需要的适当客体。

晚年,弗洛伊德又把本我修正为两类,即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文艺观的影响和贡献。

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精神分析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读文艺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on literary views. Freud, as the founder of the psychoanalytic school, not only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but also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literature, art, and other fields. His psychoanalysis provides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profound and symbolic meanings in literary works.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他的潜意识理论、性欲论以及人格结构理论等。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如何影响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包括他对文艺作品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艺术家创作心理的解析,以及对文艺作品社会功能的认识等。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first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ies of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cluding his subconscious theory, sexual desire theory, and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Then, we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how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fluences ou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ncluding his revelation of the deep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analysis of the artist's creative psycholog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ry works.我们还将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文艺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艺批评方法和视角。

最新-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透析 精品

最新-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透析 精品

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透析论文摘要本文从剖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入手,试图勾勒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脉络,着重论述该理论对文学批评的贡献及其主要不足。

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精神分析法是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端于欧洲的西方文学思潮的两大理论奠基石之一,对这股以非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思潮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与文学批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借助该理论可以揭示文学批评领域里许多隐藏的深层次含义,为文学批评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

论文关键词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弗洛伊德西方文学思潮新视角20世纪人类在政治、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促进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与繁荣。

尼采、康德等哲学家从各自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出发,对文学创作阐述了不同的观点与主张,成为西方文学思潮的重要思想源泉;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以非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思潮在欧美国家粉墨登场,形形色色的批评流派精彩纷呈,形式主义、新批评理论、结构主义、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解构论等风起云涌,潮起潮落,来去匆匆,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西方文坛。

在这股声势浩大的西方文学思潮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以其独特而深刻的理论体系对西方文坛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分析、解读文学作品中发挥出十分独特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虽然该理论存在一些诸如泛性主义等不足之处,但总的束说,它对西方文学批评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1精神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建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为文学与心理学架起了桥梁,人们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

它对文学批评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1赋予文学意象更多的象征意义;2心理学概念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的借用与引入,开拓了文学批评家的研究视野;3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类型模式与心理过程结构模式的思想为文学批评家对作品人物进行精神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4他的有关生死本能论有助于分析作品中的死亡主题;5他提出的人本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剖析作家传记的传统思路框架。

如何正确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

如何正确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

如何正确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如何正确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梦的解释;(二)意识的三层复合结构。

《梦的解释》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它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形成,弗洛伊德研究人的潜意识心理,将它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大部分,在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起支配作用,与此相应的人格结构就是“本我(伊特)”、“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引入文学批评,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批判方法——精神分析评论方法。

这是一种深层的批评方法,他力求通过对文学心理活动的分析和研究,找到作家、读者和人物的无意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对整个文学活动的心理现象作出解释和说明。

根据心理分析的说明,“潜意识”与“性爱”几乎是同义词,性心理分析的中心地位,同样在精神分析的文学评论中体现出来,成为一个基本的特点,当精神分析评论以性爱为研究的中心时,确实是接触到文学的一个重要侧面。

但是,其出发点和观点却有很大的失误。

下面试从三个方面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一、创作动力的探索认为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支配和决定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动力,是决定性因素,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说。

这种学说把性的本能看成是所有心理活动的动力,因此,被称为泛性主义心理学说。

在这个基础上,文学的心理分析评论方法也把无意识视为创作的唯一动力,认为一切创作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意识的性冲动,弗氏称被压抑的性本能为“里比多”,艺术家借助于创作使里比多压抑转移到作品中去。

在讨论梦的象征时,他将凡是在梦中出现的长的物体,如木棍、树干、雨伞、匕首等,视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而箱子、橱子、炉子、各种容器等,则视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

明显地表露出他所具有的泛性论观点。

对于任何文学的形象和内容,他们都当成性的象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些弗洛伊德的后继者把美国西部电影中的常见的畜牧场看作是母亲的象征,马匹则是生殖器崇拜的象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探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探讨
维普资讯
科 教 索
Ci d ao Io tn o:— ha u tnn v i =l U n c i n ao H a 矗: rc : ! l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与文学批评 关系探 讨
裘 禾 敏 ( 浙江旅 游职业学 院外语系 浙 江杭州 3 2 1 1 3 ) 1 摘 要 :本文从 剖析 弗洛 伊德精 神 分析法入 手 ,试 图 勾勒 其不 同发展 阶段 的思想脉 络 , 着重论述 该理论 对 文学批评 的贡 献及 其主要 不足 。奥地 利著名 学者 弗洛伊 德 ( Un lr U si n d e d)是精神 分析 文学批评理 论的 创始人 ,他的精神 分析法 是 l gl 9世 纪末 、20世 纪 初 发端于欧 洲的西方文 学思潮 的两大理论 奠基 石之一 ,对这 股以非理性 主义 为主要特征 的西方 思潮产生过 非常深远 的影响 。精 神分析 b文学批评 有着十分 密切的关 系,借助 该理论可 以揭示文 学批评 领域里 许 多隐藏的深层次含 义 , 为文 学批评提 供崭新 的研 究视 角。 关键 词 :精神分析法 文 学批评 弗洛 伊德 西方文学思潮 新视 角 中图分类号 : 4 -2 G 0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 5 2 0 ) 3 b- 0 9 0 7 9 9 ( 0 8 0 ( ) 0 3 - 2 63 7

2 世纪 人 类 在政 治 、 文化 、 经济 、科 0 学 、技 术等 方面 取 得 r空 前 的 成 就 ,这 在

定程 度 促进 了西 方 文 学 批 评 理 论 的 发 展 与 繁 荣 。 尼采 、康 德 等 哲 学 家 从 各 自的 世 界 观 与方 法 论 L 发 ,对 文学 创 作 阐 述 了 l I 不 同 的 观 点 与 主张 , 成 为西 方 文 学 思 潮 的 重要 思想 源泉 ;l 9世纪 末 、2 0世 纪初 , 各 普 遍 的 象 征 意 义 ,其 中 许 多 象 征还 与性 有 种 以 非 理性 主 义 为 主 要特 征的 文 学 思 潮 在 关 。譬如 ,精神 分析 者 大 多把 作 品 中 凹陷 、 欧 美 国 家 粉 墨 登场 , 形 形 色 色 的批 评 流 派 圆 形 的事 物 比 作 子 宫 。 更 有 甚 者 ,他 们 倾 精 彩 纷 呈 ,形 式 主 义 、新 批 评 理 论 、结 构 向干 把 一 座 空 房 予 比 作 是 女性 生 殖 器 ,躲 主 义 、现 代 主 义 、 女 性 主 义 、 解构 论 等 风 在 空 房子 里 的 人 则象 征 着 试 图寻 求 母 性 保 起 云 涌 ,潮 起 潮 落 ,来 去 匆 匆 , 它 们以 各 护 ;同时 ,精 神 分 析 者 通 常 还 把 作 品 里 出 自的 方 式 影 响 着西 方 文 坛 。 现的 像树干 、塔 、蛇 、高 山等意 象 看作是 男 在 这 股 声 势 浩 大 的 西 方 文 学 思 潮 中 , 性生 殖 器的 象征 , 烈 的运 动 ,诸如 骑 马与 剧 弗洛 伊 德 的 精 神 分 析 批评 以其 独特 而 深 刻 飞 翔 ,都 被 看 作 是 性快 乐 的 体现 。 的 理 论 体 系 对 西 方 文 坛 产 生 _ 远 的 影 r长 20世 纪西 方 的主 要 作家 在 创 作 中或 多 响 ,在 分 析 、解 读 文 学 作 品 中 发挥 l十 分 或 少 无 不 受 到 弗 洛 伊德 理 论 的 影 响 ,这 是 『 独特 的 作 用 。 由于 历史 的 局 限 性 ,虽 然 该 不 争 的 事 实 。 文学 批 评 家 们 借 助 弗洛 伊 德 理 论 存 在 一 些 诸 如 泛 性 主 义 等 不 足 之 处 , 精 神 分 析 法 可 以 更 好地 挖掘 出 作 品里 的 象 但总 的 束说 , 它对 西 方 文 学 批 评 所 做 出 的 征 物 及 其 内 涵 ,有 助 于 透 彻地 理 解 作 品 。 巨大 贡献 是 毋 庸置 疑 的 。 例如 ,象征 主 义大 师 、美 国作家 欧 内斯 特 -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解读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解读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解读作者:毛婷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3期摘要: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了《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杜波依斯心理崩溃的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布兰奇神经官能症的根本原因,文章通过使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布兰奇内心世界的挣扎现实与幻想之间、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直折磨着布兰奇脆弱神经系统是导致她的悲剧的命运的主要根源。

丈夫的离去、家园的丧失以及她被揭发的秘密一直折磨着她脆弱的神经,使之选入了精神的窘境。

为了逃离蛮横残忍的现实,她不得不把躲藏在自己制造的幻梦之中,最终,精神崩溃。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本我;超我;矛盾[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3-0-01一、引言田纳西威廉斯说过,他的作品就是要表现那些敏感,脆弱,而又不想与现实妥协的人最终被毁灭的过程。

他本人被卡赞形容为一个没有皮肤的人,意思是说极其敏感,也如剧中的布兰奇,一只残破的蝴蝶。

《欲望号街车》讲述了一位没落的南方贵族淑女——布兰奇·杜波依斯悲剧的一生。

在丧失了美丽的家园贝尔立夫和自己名声之后,她乘坐欲望号街车来到了新奥尔良市的妹妹斯黛拉的家。

在这个嘈杂混乱的环境里,她遇见了妹夫斯坦利的朋友——米奇,然后开始约会。

布兰奇对于这个粗鲁的中产阶级妹夫斯坦利以及他们的小市民的生活环境十分不满,这也引起了斯坦利对于的厌烦。

在厌倦了布兰奇的虚伪以及高高在上的自豪感之后,他在布兰奇生日的当天残忍的揭开了布兰奇的尘封已久的放荡不羁的过往。

秘密的揭发终止了布兰奇和米奇的恋爱关系。

家园的丧失、亲人的离去、丈夫的背叛、婚姻的破碎等等,这些巨大的压抑涌进了她的潜意识。

秘密的揭发也成了她脆弱神经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把她压垮进入了精神崩溃的深渊。

二、从精神分析批评剖析作者威廉姆斯和布兰奇的联系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如同梦境的神经官能症一样,是作者内心无意识的外在表现。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的简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 理学家和文艺批评家。弗洛伊德出生于捷克的一个犹太商人 家庭。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院学习,1881年获该校医学 博士学位。此后长时期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他在长期对精神病人的诊治过程 中形成的。他首创了被称为“自由联想法”心理诊疗法,即 让患者躺在床上,鼓励患者随意地与医生交谈,不管谈话的 内容多么荒唐,多么令人难为情。佛洛伊德从大量的临床观 察中发现,引起精神病的原因大都是病人童年时代的创伤经 验,并且许多与性的问题有关。弗洛伊德高度重视他的这一 发现。自1897年起,弗洛伊德便开始了“自我分析”工作, 他花了大约两年多的时间研究自己的梦。1900年,弗洛伊德 主要的代表做《梦的解析》问世。该书大体上构造起了精神 分析学的理论框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已由单纯的医疗心理 学上升为一种心理学理论。



揭示艺术品深层结构隐藏的潜意识动机 情结解释法是精神分析批评第二种最重要 的方法 象征分析法是精神分析批评第三种最重要 的方法 症候探究法是精神分析批评第四种最重要 的方法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 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 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 哼着眠歌。 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舞女的裙。层层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 的那边去了。叶子本 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 的流水,遮住了,不 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 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 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 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 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益鸟]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 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 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理论与应用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它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人类心理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应用,介绍其核心概念和治疗方法,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1. 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思维受到无意识力量的支配。

无意识是个人意识之下的深层心理,包含着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和情感等。

2. 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的一项基本技术,通过让患者自由发散地表达思维、情感和记忆等,揭示和探索潜在的心理冲突和解决方式。

3. 心理防御机制:个人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无意识冲突的侵害,会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转移等,来解决心理冲突和减轻焦虑。

4. 精神结构: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超我代表着道德规范和社会期望,自我则是两者之间的调节和平衡。

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1. 自由联想和解析:精神分析治疗的核心是通过自由联想和解析来揭示和了解患者无意识中的冲突和动机。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表达内容和技术分析来解释和解决潜在问题。

2. 梦境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识的表现,通过解析患者的梦境,可以揭示潜藏的心理冲突和欲望。

梦境被视为一种隐喻和象征的表达方式,进而指导治疗。

3. 自由联想剂量: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控制自由联想的频率和强度。

适度的自由联想可以帮助患者探索深层心理,但过度的情绪释放可能导致情感泛滥和心理创伤。

三、精神分析的应用领域1. 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深入了解个人的无意识冲突和需求,精神分析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我认知和改善个人关系。

2. 理论研究: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框架。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学批评( ychoanalyticcri ticism)作为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界最具有冲击力的一种理论思潮和文学批评界具有最广泛与持久影响的一种批评理论,便起始于弗洛伊德心理学,是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在文学批评上的运用。

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想和观点:第一,在文学艺术的性质上,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梦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从古至今不可穷尽的永恒话题,在人类刚刚学会用文字记载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对于梦的探究。

古人往往将梦视为神谕,是人之吉凶祸福的一种预兆,所以古代的方术之中也有释梦之说。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代表著作《梦的解析》,把释梦这一传统的方术纳入现代心理学的领域之中,赋予了梦以全新的心理学意义。

弗洛伊德的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梦是愿望的达成”的观点,并且围绕这一观点对梦的改装、梦的运作等做了深入的分析。

这一理论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怎样估价也不过分的,因为不仅梦本身乃是人的一种生命显现形式,是人之生活一种重要而又神秘的内容,而且弗洛伊德以此对文学与梦的关系作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界定: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

也就是说艺术的本质是满足无意识本能欲望的方式,艺术作品是为了满足无意识本能欲望而幻想的产物。

作家创作就是通过升华的活动,以能为社会所接受的形式伪装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将性能量转化为艺术文化能量,从而把被人厌恶的幻想通过艺术的表现方式转化为被人欣赏的对象,为人们提供发泄压抑情感的途径,使压抑的身心紧张状态得到舒缓。

因此,文学作品就和梦一样,只是无意识欲望巧妙伪装的结果,从而也可以用释梦的方法解析文学。

第二,在文学艺术创作论上,弗洛伊德主张创作动因产生于力必多的****冲动,创作活动是无意识的或自由联想的心理活动。

弗洛伊德强调精神分析的个体性和独立性,因此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和病理性分析时一样,将个体的无意识(****冲动和童年经验的混合体)作为文学作品产生的强大的,也是唯一的驱动力。

精神分析在文学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在文学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在文学中的应用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创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对人的心理进行探索,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潜意识中的心理结构和极端情感。

在文学中,精神分析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精神分析在文学中的应用。

一、描写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小说、散文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人物。

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的描写,作者可以塑造一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

然而,这些人物形象往往会深深地触动听者的心灵,甚至成为听者暗示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精神分析成为了描写人物的理想方法。

通过对人物的行为和性格进行精神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探寻人物内部的心理结构。

这些心理结构往往是人物行为的根源,是影响人物性格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了解了人物的心理结构,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人物。

二、探索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往往需要读者自己进行思考和解读。

而精神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深入探究文学作品中隐藏的信息,从而诠释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精神分析强调人类的内心世界,是一种解读人类心理的方法。

当我们将精神分析用于文学作品中,便可以通过对人物心理的了解、对意外事件的解析等等,进一步理解文学中的主题和意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领悟这个作品。

三、启发作者创作灵感精神分析的另一种应用是启发作者获得创作灵感。

作家在写作时,常常需要灵感的启示。

而精神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并启发作者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通过精神分析,作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心理,从而构建更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同时,精神分析还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掌握人物心理,在创作人物的行为和情感时更自如地运用自己的创意。

综上所述,精神分析在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描写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探索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启发作者创作灵感。

因此,精神分析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此外,精神分析也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症候分析—华语电影《催眠大师》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与鉴赏)

症候分析—华语电影《催眠大师》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文学批评与鉴赏)

“症候”分析—华语电影《催眠大师》中的弗洛伊德式悬疑王子炫学号:20201402110050摘要:华语电影《催眠大师》是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于2014年发行的一部剧情悬疑片。

影片中运用催眠的方式引导故事发展,最后帮助人们找到真实自我。

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特征之一——“症候”分析解析男女主角的心理,关注细节,从而对这部影片进行更好的解读。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法、“症候”分析、华语电影《催眠大师》精神分析批评法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精神分析学。

其四个重要基石是无意识的理论、性本能的理论、梦的理论、文化的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尤其在文学艺术等广袤领域。

尼尔森这样说,“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运动对社会科学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的影响,已经达到如此深刻的程度,以至于可以把社会科学的发展划分为前弗洛伊德和后弗洛伊德两个时期【1】。

”华语电影《催眠大师》中的诸多情节就颇具弗洛伊德式的悬疑,具备“症候”分析这一特征。

“症候”分析是精神分析批评法的特征之一。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由于受到理性和意识的压制和监视,不能通过正常的语符系统和交流渠道呈现或传达自身,不得不采用各种伪装、变体、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这些方式在文学中便常表现为各种症候:省略、歪曲、空白、朦胧、回避、夸张、悖逆、失常等【2】。

在我看来,即无意识的受压制性导致了症候的出现,是无意识逃避意识察觉的方式和手段。

如在名著《哈姆莱特》中的俄狄浦斯情节,就是以一个“含糊”点所折射出的症候。

《催眠大师》主要叙述了两个心理学高材生徐瑞林(徐峥饰)与顾洁(莫文蔚饰),在一次治疗过程中相互催眠,探进对方梦境,最终为徐瑞林化解心理问题的故事。

在影片中,有两个突出的细节就体现了这种“症候”分析。

其一是徐瑞林与方教授一同上车,徐瑞林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些许不经意的迟疑后,便突然建议下车去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

其二是顾洁在催眠过程中所扮演的人物任小妍,这个人物自称自己能看见鬼,并列举了自己见鬼的例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o show by examples how readers may apply this mode of interpretation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literature
Limitations
• Aesthetic inadequacy • It can afford many profound clues toward solving a work’s thematic and symbolic mysteries, but it can seldom account for the beautiful symmetry of a well-wrought poem or of a fictional masterpiece.
libido and literature
• 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被称为:“力比多” (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力比多是一种本能, 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弗洛伊德认 为,文学艺术的发生既非源于人类模仿的天性,也不是出自 人们表现情感的愿望,而是源于人“欲望”的升华。他把 对性的渴望的内驱力称为力比多,用于解释一切精神活动 的能量来源 • 人的愿望除了权力,财富,名誉,野心等等之外,主要是要求得 到发泄和释放的对性的愿望。而艺术家不同,他可以以他 特有的禀赋,把压抑的感情升华为艺术作品。不仅使压抑 得以控制,使不道德得以掩饰,而且以其审美品格给人们带 来愉悦和享受,因此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家基本上是性 格内向者,与精神病患者相去不远,他承受着本能欲望异乎 寻常的逼迫”,艺术家和白日梦者的不同在于艺术家能够 赋予其本能欲望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形式,以所谓艺术美 之形式掩饰其不合道德伦理之内容,于是力比多作为人的 终极动力,也被弗aries of Freudian theory
• • • • • • • Child psychology Different stages: Oral stage Anal stage Phallic stage Latency stage Genital stage Oedipus complex derives from the body’s unconscious rivalry with his father for the love of his mother
Three premises
• That the most of the individual’s mental processes are unconscious • All human behavior is motivated ultimately by what we could call sexuality • Because of the powerful social taboos attached to certain sexual impulses, many of our desires and memories are repressed.
Several corollaries of Freudian theory
• Three psychic zones: the id, the ego and the superego
Several corollaries of Freudian theory
• Perhaps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to many persons, the most offensive) facet of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is its tendency to interpret imagery in terms of sexuality
Abus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 There are 3 abuses of the approach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 These abuses have given rise to a widespread mistrust of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as a tool for critical analysis.
Freud’s psychological method on Chinese poem
•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Comments of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 The most controversial, most abused, and least appreciated by many readers.
• It can be fascinating and rewarding.
Purpose
• To account briefly for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criticism
• To outline the psychological theory most commonly used as an interpretive tool by modern critics
Freud’s theory
• Iceberg theory • He demonstrated that, like the iceberg, the human mind is structured so that its great weight and density lie beneath the surface (below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