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原理。
知识目标包括:1. 了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杠杆、轮轴、滑轮等;2. 掌握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原理,如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等。
技能目标包括:1. 能够分析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原理;2. 能够运用机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杠杆、轮轴、滑轮等;2. 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原理: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首先,介绍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实例讲解各个部分的原理和作用;其次,讲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原理,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等概念;最后,通过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主要包括: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动原理;2. 讨论法:分组讨论机械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3. 实验法:进行力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等概念;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机械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纪律性,占总分30%;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分30%;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成果,占总分40%。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学会使用常用机械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3)了解机械传动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愿望;(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设备设施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1)机器与机械的概念;(2)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1)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识别与使用;(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3)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械传动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作用及传动原理;2. 演示法:展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设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整体结构;3. 演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看并动手操作;4. 讲解机械传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5. 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参数和选型依据;(3)熟悉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机械设计概述1. 机械设计的意义和任务2. 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3. 机械设计师的要求和素质第2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1. 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2. 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3.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校核第3课时: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1. 机械系统的自由度和平衡条件2. 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分析3.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第4课时: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1. 机械系统的动力源和动力传递2. 机械系统的负载分析和计算3. 机械系统的动力性能优化第5课时: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 机械设计案例介绍2.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设计案例总结和启示三、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辅助材料:PPT课件、教学图样、设计软件教程3. 实验设备:机械设计实验台、测量工具、模拟实验器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产品,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讲解:结合PPT课件和教材,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2个)
_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6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3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0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3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32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5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34。
机械基础教案(模板)
05
06
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和制作成果。
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实验报告
学生需按照实验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 记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各小组需将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包括设计方案、制作过程、功能演示和成果评 价等。展示形式可以是PPT、视频或实物等。同时,学生需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 和成果展示材料。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机械工程 领域的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与结构
机械工程基本概念
介绍机械工程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发 展历史等。
经验设计
根据同类产品已有的设计经验,结合实际情 况进行改进和优化。
试验设计
通过试验手段探索设计方案,验证设计理论 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优化设计原理及应用
优化设计原理
数学规划方法
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目标函数的 极值,得到最优设计方案。
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和方法,建立优化数学 模型,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到最优解。
机构运动学分析
机构运动学概述
机构运动学是研究机构运动规律的学 科,主要研究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 速度等运动参数。
机构位置分析
通过机构的几何关系,确定机构中各 构件的相对位置。常用方法有解析法 和图解法。
机构速度分析
研究机构中各点的速度以及构件间的 相对速度。通过速度瞬心法、速度多 边形等方法进行分析。
多目标优化方法
智能优化算法
针对多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寻求综合最 优方案。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章节一:机械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机械的分类,机械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2. 分析机械的主要特点;3. 介绍机械的分类;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的应用。
章节二:常用机械传动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蜗轮传动。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演示皮带传动的过程;3. 讲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4. 分析蜗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章节三:机械零件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功能和选材。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机械零件的功能,机械零件的选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2. 分析机械零件的功能;3. 介绍机械零件的选材;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零件的应用。
章节四:机械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的方法,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 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3. 分析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章节五:机械制造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机械制造的方法,机械制造的工艺。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2. 演示机械制造的方法;3. 介绍机械制造的工艺;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制造的应用。
章节六:机械强度计算教学目标:学习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轴、齿轮、联轴器等零件的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2. 引导学生练习计算轴的强度;3. 教授齿轮强度计算的方法;4. 演示联轴器强度计算的案例。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
2. 熟悉机械的运作原理,了解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
3. 掌握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提高机械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2. 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3. 机械的运作原理4. 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5. 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参数计算、运作原理等理论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2. 教学课件3. 实物模型或图片4. 实验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引导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知识。
3. 讲解机械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机械参数。
4. 分析各种机械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实际应用。
5. 讲解机械的维护保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维护保养机械。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程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课后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参数计算、运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机械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和维护保养方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对机械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实地了解机械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3. 机械设计的数学基础:介绍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
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及其应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4.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机械设计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4. 实践设备:提供必要的实践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设计软件:安装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供学生学习和使用。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3.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机械设计概述(2课时)章节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4课时)章节三:机械设计的数学基础(6课时)章节四:机械设计实例分析(6课时)章节五:机械设计软件应用(4课时)章节六:机械零件设计(6课时)章节七:机械系统设计(4课时)章节八:机械设计优化(2课时)章节九: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4课时)章节十:总结与复习(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
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机械的分类: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精度、可靠性等。
机械的基本参数:尺寸、形状、位置等。
常用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力、能量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机械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选型原则。
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零件的分类:固定零件、传动零件、执行零件、控制零件等。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齿轮、轴承、联轴器、弹簧等。
机械零件的功能和选型原则: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
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配合尺寸、配合类型和配合精度。
运动传递方式: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常用机械零件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和选型原则。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机械传动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与目标《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的知识有机融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和设计方法,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和设计计算方法,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了解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正确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能够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和进行机构运动分析。
能够根据工作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通用机械零件,具备查阅相关标准和手册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大部分。
1、机械原理部分机构的结构分析:介绍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和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平面连杆机构:包括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特点、运动分析和设计。
凸轮机构:讲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从动件运动规律和设计方法。
齿轮机构:阐述齿轮机构的类型、特点、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和啮合特性,以及齿轮的参数计算和设计。
轮系:介绍轮系的类型、传动比计算和应用。
2、机械零件部分连接:包括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等的类型、特点和设计计算。
传动:涵盖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设计。
轴:讲解轴的类型、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轴承:介绍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选择和计算。
《机械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传动、机械工程材料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机械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机械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理解常见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熟悉常用机械零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4)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
2、能力目标(1)能够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分析和计算。
(2)具备初步的机械零件设计能力。
(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械传动和机械零件。
(4)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质量意识。
(3)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1、机械概述(1)机械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2)机械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机械传动(1)带传动:类型、特点、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
(2)链传动:特点、结构和应用。
(3)齿轮传动:类型、特点、参数计算和设计。
(4)蜗杆传动:特点、传动比计算和应用。
3、机械零件(1)轴:类型、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2)轴承:类型、特点和选用。
(3)联轴器和离合器:工作原理和选用。
4、机械工程材料(1)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牌号。
(2)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5、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简单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
(2)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优化。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及类型、机械传动的常见形式等基础知识。
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结构的分析能力,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机械零件和运动副。
提高学生对机械传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传动系统设计。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的组成及运动副的类型。
常见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应用。
2、教学难点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复杂机械结构的理解和综合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机械结构和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的机械问题展开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机械的运动和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机械设备,如自行车、汽车发动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基础。
2、知识讲解(约 40 分钟)(1)机械的组成讲解机械的定义,介绍机械通常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并分别举例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运动副的概念及类型解释运动副的定义,详细介绍低副(转动副、移动副)和高副(滚动副、凸轮副)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机械传动的常见形式分别讲解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常见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对比它们的优缺点。
(4)常用机械零件介绍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类型和选用原则,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3. 熟悉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1.1 机械设计的定义1.2 机械设计的内容和类型1.3 机械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 机械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2.1 设计准备2.1.1 收集资料和了解需求2.1.2 确定设计原则和目标2.2 方案设计2.2.1 选择机械结构形式和材料2.2.2 确定运动和动力方案2.3 详细设计2.3.1 尺寸计算和选择2.3.2 强度计算和校核2.3.3 设计图表和说明书2.4 设计评审和修改3. 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3.1 设计原则3.1.1 结构合理性3.1.2 运动平稳性3.1.3 强度和刚度3.2 计算方法3.2.1 力学分析3.2.2 参数计算3.2.3 安全系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主要步骤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设计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践,培养实际设计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机械设计中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教材2. 教案:详细记录教学内容和步骤3.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4. 案例:收集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5. 设计软件:准备相关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机械设计方法的掌握。
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表现,包括设计思路、计算方法和创新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4. 机械设计的优化方法4.1 设计优化的概念4.2 设计优化的目标和类型4.3 设计优化的方法和步骤4.4 设计优化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5.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工程5.1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5.2 可靠性预测和分配5.3 可靠性分析与设计5.4 提高机械可靠性的方法七、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的经济性分析6.1 经济性评价指标6.2 成本分析与控制6.3 经济效益评估方法6.4 经济性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 机械设计的环保与安全7.1 环保设计的原则和内容7.2 安全设计的原则和内容7.3 环保与安全在机械设计中的融合7.4 环保与安全设计的案例分析八、教学内容8. 机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8.1 CAD技术的基本概念8.2 CAD软件的选择与应用8.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优势8.4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9. 机械设计的实验与验证9.1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9.2 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9.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9.4 实验结果对机械设计的影响十、教学内容10. 机械设计的创新发展趋势10.1 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10.2 创新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0.3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10.4 现代设计理念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评价:6.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优化方法、可靠性工程、经济性分析、环保与安全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兴趣和认识1.2 教学内容机械基础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的认识第二章:传动系统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传动方式: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培养学生对传动系统的兴趣和认识2.2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常见的传动方式: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传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动系统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动系统的功能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传动方式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的认识第三章:控制系统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兴趣和认识3.2 教学内容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机械控制、电子控制、计算机控制常见的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控制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控制系统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功能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控制方式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认识第四章:执行系统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执行元件:电机、气缸、传感器培养学生对执行系统的兴趣和认识4.2 教学内容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常见的执行元件:电机、气缸、传感器执行系统的设计和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执行元件引导学生思考执行系统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执行系统的功能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执行元件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执行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认识第五章:机械基础的应用实例5.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兴趣和认识5.2 教学内容机械基础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机床、机械基础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汽车、飞机机械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电、玩具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第六章:机械零件设计基础6.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兴趣和认识6.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强度、刚度、可靠性、经济性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载荷、材料、尺寸、形状机械零件的计算方法: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寿命计算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零件设计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7.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铸造、焊接、切削、装配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兴趣和认识7.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设计、加工、检验、装配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铸造、焊接、切削、装配机械制造工艺的优缺点和选择原则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7.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选择和应用的认识第八章: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8.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兴趣和认识8.2 教学内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预防性维护、计划性维护、完整性维护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日常检查、定期维护、故障排除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技术手段:润滑、紧固、调整、清洁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在实际机械运行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8.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第九章:机械自动化技术9.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培养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认识9.2 教学内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9.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能力第十章:机械创新设计10.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使学生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和认识10.2 教学内容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新颖性、实用性、可靠性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机械基础电子教案”这一主题展开,共包含十个章节。
机械基础教案设计
机械基础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原理、机械结构和机械运动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基础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将来学习更高级的机械工程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2.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原理。
3.了解机械结构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4.了解机械传动的原理及常见的传动形式。
5.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机械基础概述内容:介绍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定义和常见的机械分类,并举例说明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机械运动学内容: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原理。
方法: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复杂运动等。
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运动学原理。
3.机械结构内容:介绍机械结构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床、机构、连接件等,并讲解机械结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机械传动内容:介绍机械传动的原理及常见的传动形式。
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原理,包括动力传递、运动传递和能量传递等。
介绍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并指导学生进行传动计算和设计。
5.机械创新与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和设计能力。
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和改进机械产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机械竞赛和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方法1.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方面的评估。
2.小组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机械创新与设计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
3.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考核。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精选机械基础教材,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教案一:机械基础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和意义,认识机械基础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解释机械基础的内容与范围。
教学内容:1. 机械基础的定义:机械基础是指机械工程学科中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是机械专业学习的重要起点。
2. 机械基础的意义:机械基础是培养学生机械工程素养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机械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
3. 机械基础的内容与范围:a. 机械制图:了解机械零件与装配件的制图方法和规范。
b. 机械材料与热处理:学习不同机械材料的特性与应用,以及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c. 机械传动:介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和设备,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等。
d. 机械加工与检测:学习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机械零件的精度检测方法。
e. 工程图学:学习图形投影原理、视图绘制、尺寸标注等。
f. 机械测量与控制: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测量仪器和控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图片展示不同机械零件和装配件,引发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兴趣,思考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机械基础的定义、意义以及内容与范围,引导学生对机械基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实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机械零件或装配件,分析其制图、材料、传动、加工、检测等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与实际应用的关联。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交流各自对机械基础的理解和认识,并归纳总结各自所学的机械基础内容。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要点,并强调机械基础对学习机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进一步了解机械基础的内容和应用。
评价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和质量。
2. 学生对机械基础的认识理解是否准确。
3. 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机械的兴趣,介绍了机械基础的概念和意义,并展示了机械基础的内容与范围。
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机械基础的理解和认识。
最新最全《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完整版)
行业前沿动态分享
老师可以介绍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研 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包括新材料、新 工艺、新机构等方面的进展和应用。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 的热点问题和争议,包括设计伦理、 知识产权、环保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考 。
老师可以分享机械设计领域的行业趋 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化、绿 色化、个性化等方面的趋势和挑战。
根据被连接件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选 择合适的过渡配合类型,如间隙配合、过 渡配合等,确保连接的精度和稳定性。
配合表面粗糙度要求
配合件材料选择
根据配合的性质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配合 表面粗糙度要求,以确保连接的精度和稳 定性。
根据使用环境和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材 料,如钢、铸铁、铝合金等,以确保连接 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轴系零部件定义
轴系零部件是组成机械传动系统的重 要部分,包括轴、轴承、联轴器、离 合器、制动器等。
功能特点
轴系零部件在机械传动中起到支撑、 定位和传递扭矩的作用,其性能直接 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运行平稳性、精 度和寿命。
2024/1/26
20
轴系零部件结构类型选择依据
2024/1/26
载荷性质 转速高低 工作环境 安装与调整
轴承校核方法及注意事项
01
静载荷校核
根据轴承所受静载荷的大小和性质,校核轴承的静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
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轴承,应重新选择或采取加强措施。
02
动载荷校核
根据轴承所受动载荷的大小和性质,校核轴承的动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
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轴承,应重新选择或采取加强措施。
2024/1/26
03
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校核
03
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强度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机械基础教学设计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科目:机械基础设计人:郝相忠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一、分析学习内容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
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
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确定学习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我把它的探究过程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论(一)教学内容1、引言2、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机器的组成、特征及相关基本概念2、熟悉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方法和一般步骤3、了解内容:课程内容、地位、作用和任务第二章平面机构(一)教学内容1、平面机构的组成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4、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5、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6、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7、多杆机构简介(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自由度、约束、运动副和机构;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和几个基本概念(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极位夹角θ、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2、熟悉内容: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3、了解内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解析法和实验法第三章凸轮机构(一)教学内容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常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3、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4、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5、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选择;按给定从动件规律设计凸轮轮廓(图解法);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2、熟悉内容: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3、了解内容:按给定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凸轮轮廓(解析法)第四章间歇运动机构(一)教学内容1、棘轮机构2、槽轮机构*3、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机构简介(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2、了解内容: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机构第五章带传动和链传动(一)教学内容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2、V带和V带轮3、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4、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利5、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6、带传动的张紧和维护(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带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带传动参数的选择和计算;2、熟悉内容: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带的结构和规格,带轮的结构,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带传动的打滑、弹性滑动、滑动率、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带传动张紧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判断》教学设计
一、教材教学简析
《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判断》是李世维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机械基础》第七章第五节中的内容,也是四川省对口升学高考所要求的知识点。
该书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锥齿轮传动以及轮系及其传动比的计算等内容。
有了这些知识,对这堂课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铺垫作用。
但对于较难知识点,仍需要借助实体模型或者动画图片来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及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学习、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内、外啮合齿轮转动方向的判断;锥齿轮啮合方向的判断;蜗轮蜗杆啮合方向的判断;以及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方向的判断
可借助模型或教学动画图片分析轮系的转动方向,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
学生复习齿轮传动(直齿内外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等知识
教师准备相应的模型(内外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课件及动画图片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启发提问法、仿真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复习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1、我们学习了哪些传动方式?
2、齿轮传动的类型有哪些?
3、轮系的概念、分类、及传动比如何计算?
4、教材P-147 例题7-2中都有哪些类型的传动?
学生主体活动:
1、学生共同回答问题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教师主体活动:
1、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
2、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鼓励、对回答不
正确的同学提出要求。
(二)导入新课(由学过的知识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复习提问引出教材P-147 例题7-2中,我们通过轮系传动比的公式计算出了重物移动的速度,但是其运动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呢?是向上还是向下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例题7-2中,分别由哪些啮合传动构成呢?他们各自的旋转方向又是如何的呢?
学生主体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2、学生共同回答问题
教师主体活动:
1、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分析
(三)新课讲授(展示实物、播放动画,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播放几个动画图片,展示实体模型。
并让学生思考:直齿内外啮合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的旋转方向是怎么样的?
1、一对锥齿轮啮合时,其转动方向的判断
(1)播放动画(图片)、展示模型,并请学生思考锥齿轮啮合时方向的判断。
(2)教师总结:同时指向或背离啮合点。
(3)例题:已知n1的转向如图,求n2的转向
(4)练习:已知你n1的转向如图,求n2的转向
2、一对外啮合齿轮,其转动方向的判断
(1)播放动画(图片)、展示模型,并请学生思考外啮合齿轮啮合时方向的判断
(2)教师总结: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的转向相反。
(3)例题:已知你n1的转向如图,求n2的转向
(4)练习:已知n1的转向如图,求n3的转向
3、一对内啮合齿轮,其转动方向的判断
(1)播放动画(图片)、展示模型,并请学生思考内啮合齿轮啮合时方向的判断
(2)教师总结:一对内啮合圆柱齿轮的转向相同。
(3)例题:已知n1的转向如图,求n2的转向
(4)练习:已知你n1的转向如图,求n2的转向
4、蜗轮蜗杆,其转动方向的判断
(1)播放动画(图片)、展示模型,并请学生思考蜗轮蜗杆啮合时方向的判断
(2)教师总结:首先判断蜗杆的旋向(判断螺纹左右旋的方法)。
判断蜗轮的转向时,根据左右手判断,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
四指沿蜗杆转动
的方向弯曲,大指目所指的反方向即为蜗轮转动的方向。
(3)例题:已知蜗轮蜗杆传动且蜗杆为主动件转向如图,试判断蜗轮n2的转向。
(4)练习:
(a )、已知蜗轮蜗杆传动且蜗轮为主动件转向如图,试判断蜗杆的转向。
(b )、已知蜗轮蜗杆传动且蜗杆蜗轮转向如图,试判断蜗杆的旋向(左旋或
右旋)
5、 定轴轮系的组成无外乎就是这几种情况。
定轮系传动方向的判断就是这几
种情况的“叠加”。
试判断教材P-147 例题7-2的重物移动的方向
练习:如下图所示的定轮系,各齿轮齿数如图所示,齿轮Z1的转向如图所示。
试求:传动比i 15、i 17及轮5、轮7的旋转方向。
(四)小结
(1)一对锥齿轮啮合时,其转动方向的判断
(2)一对外啮合齿轮时,其转动方向的判断
(3)一对内啮合齿轮时,其转动方向的判断
(4)蜗轮蜗杆,其转动方向的判断
(5)定轴轮系旋转方向的判断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P-71 第六单元练习题
学生主体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概括总结问题
2、部分学生上台画出转动方向
教师主体活动:
1、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动画(图片)、展示模型
3、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概括或纠正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定轴轮系方向的判断方法,掌握了对口升学高考所要求的
知识点,同时也能对生活中如减速器的转动方向进行正确的判断。
通过由复习提问、实际例题、模型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现探索问题。
本课中,学生对蜗杆旋向的判断仍有欠缺,需进一步学习。
学习本课之后对下一节内容《减速器的应用、类型、结构》。
也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