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误分析理论认为,学生的语言偏误反映了学生 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规则进 行判断与整理的结果,它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语 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错误反映学习过程
50. 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 者 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 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误的原因。错误可 能暗含着关于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信息。这就好像是医生看病一样。对于 医生来说,患者的疼痛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能够告诉他更多的信息。
创造性的过程,刺激-反应无法解释语言学习和 语言运用的全部。
创造性
⑴日常运用语言具有创新性。
⑵语言运用不受外界刺激的控制 。 ⑶日常的语言运用连贯、得体。
四、科德的偏误分析观
彼德·科德(S.Pit Corder,1918~1990)是英国应 用语言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科德是偏误分析最 早的倡导源自文库。
⑶从本质上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和儿童习得母语 时出现的错误没有什么区别。
⑷错误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语法和目的语语法之间的差 别。对错误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大纲 (built-in syllabus) 。
学习者偏误的重要作用
①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及达到的阶段。 ②研究者可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目的语的。 ③学习者可以验证他们对第二语言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
3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4 科德的偏误分析观
一、“偏误”及偏误分析的性质定义
所谓“偏误”(error)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某词 汇、发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语项时出现的语误,对比标准 目的语,表现出学习错误或不完善的特征(faulty or incomplete learning),偏误与偏误之间是成系统、有规律 地联系着的。
错误
系统性 (systematic)
“老虎”说成“老五”
表现问题
“我衣服洗、 我饭吃、
我把婚结”。
能力问题
科德偏误分析观内容
⑴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使用一种 特定的语言,科德称之为“特异方言” (idiosyncratic dialect),又称“过渡方言”。
⑵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异方言处在变化过程中,具有不 稳定性。特异方言代表了学习者的“过渡能力” (transitional competence)。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 程中所出现的偏误进行观察、分析和分类,从而了解学习者本身 的语言习得障碍,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它涉及来自 母语干扰的语际分析,来自目的语干扰的语内分析、交际中的社 会语言环境、心理及认知策略,以及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
偏误分析属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的有 机组成部分。“中介语”,就是介于学生本族语和目 的语之间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 的语言系统。
根据Corder(1967,1971),偏误可分为三类:
分类 添加标题
偏误(errors) 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形式。 错误(mistakes) 不符合语境的语言形式。
差误(slips 或lapses)
口误或笔误。
失误与偏误的区分
失误(mistakes)
偏误(errors)
口误、笔 误
偶然性 (occasional)
1967年,科德(Corder )发表了《学习者语言 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tion of Learner Errors) 一文 ,在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 “偏误分析”理论,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分析 偏误产生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科德提出,应该区分“失 误”(mistake)和“偏误”(error)。
本节课内容
第六章 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课堂学习内容:
一、偏误分析的背景 二、科德的偏误分析观 三、偏误分析的步骤 四、偏误分类
五、偏误范围和区域 六、偏误分析评价 七、小结
对 强式说 比 分 析 弱式说
预测错误 解释错误
偏误分析
1 “偏误”及偏误分析的性质定 义
2 偏误分析的产生背景
16
此外,科德并不怎么认可偏误或“偏离”(deviant) 等词,科德选择的术语是“特异性”(idiosyncracy)。
不过,特异性也好,偏误也好,都是与目的语对比的结 果,指的都是与目的语相异的形式,它俩实质上并没有太大 的不同。学者们后来使用更多的术语,仍然是“偏误”。
在偏误分析中,偏误也不仅仅指系统的错误,而是指 所有的错误,包括“表现错误”(performance error)。 在下文的讨论中,我们把“偏误”和“错误”看成是可替换 术语。
——Johnson,2002: 59
二、偏误分析的产生背景
主因是对比分析仅仅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 统进行对比,忽视了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
偏误分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 70年代后期,因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开始 衰落。
直到70年代,Corder发表了一系列偏误分析的 文章后,偏误分析才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公认 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J].语言文字应用,1992,(01). [4]罗晓杰.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 外语学刊,2003,(02). [5]朱焕芝.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J].湖北大学学报,2010,(10) [6]乔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2009,(06)
三、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基础 理论
对比分析
语言学 结构主义
心理学
行为主义 迁移理论
偏误分析
认知理论 普遍语法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 即学习者不断从目的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 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和修正,逐渐像目的语靠近 并建构目的语的规则体系。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区别于动 物的主要标志,语言运用是一个由规则支配的、
错误反映学习过程
50. 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 者 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 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误的原因。错误可 能暗含着关于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信息。这就好像是医生看病一样。对于 医生来说,患者的疼痛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能够告诉他更多的信息。
创造性的过程,刺激-反应无法解释语言学习和 语言运用的全部。
创造性
⑴日常运用语言具有创新性。
⑵语言运用不受外界刺激的控制 。 ⑶日常的语言运用连贯、得体。
四、科德的偏误分析观
彼德·科德(S.Pit Corder,1918~1990)是英国应 用语言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科德是偏误分析最 早的倡导源自文库。
⑶从本质上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和儿童习得母语 时出现的错误没有什么区别。
⑷错误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语法和目的语语法之间的差 别。对错误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大纲 (built-in syllabus) 。
学习者偏误的重要作用
①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及达到的阶段。 ②研究者可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目的语的。 ③学习者可以验证他们对第二语言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
3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4 科德的偏误分析观
一、“偏误”及偏误分析的性质定义
所谓“偏误”(error)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某词 汇、发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语项时出现的语误,对比标准 目的语,表现出学习错误或不完善的特征(faulty or incomplete learning),偏误与偏误之间是成系统、有规律 地联系着的。
错误
系统性 (systematic)
“老虎”说成“老五”
表现问题
“我衣服洗、 我饭吃、
我把婚结”。
能力问题
科德偏误分析观内容
⑴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使用一种 特定的语言,科德称之为“特异方言” (idiosyncratic dialect),又称“过渡方言”。
⑵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异方言处在变化过程中,具有不 稳定性。特异方言代表了学习者的“过渡能力” (transitional competence)。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 程中所出现的偏误进行观察、分析和分类,从而了解学习者本身 的语言习得障碍,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它涉及来自 母语干扰的语际分析,来自目的语干扰的语内分析、交际中的社 会语言环境、心理及认知策略,以及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
偏误分析属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的有 机组成部分。“中介语”,就是介于学生本族语和目 的语之间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 的语言系统。
根据Corder(1967,1971),偏误可分为三类:
分类 添加标题
偏误(errors) 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形式。 错误(mistakes) 不符合语境的语言形式。
差误(slips 或lapses)
口误或笔误。
失误与偏误的区分
失误(mistakes)
偏误(errors)
口误、笔 误
偶然性 (occasional)
1967年,科德(Corder )发表了《学习者语言 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tion of Learner Errors) 一文 ,在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 “偏误分析”理论,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分析 偏误产生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科德提出,应该区分“失 误”(mistake)和“偏误”(error)。
本节课内容
第六章 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课堂学习内容:
一、偏误分析的背景 二、科德的偏误分析观 三、偏误分析的步骤 四、偏误分类
五、偏误范围和区域 六、偏误分析评价 七、小结
对 强式说 比 分 析 弱式说
预测错误 解释错误
偏误分析
1 “偏误”及偏误分析的性质定 义
2 偏误分析的产生背景
16
此外,科德并不怎么认可偏误或“偏离”(deviant) 等词,科德选择的术语是“特异性”(idiosyncracy)。
不过,特异性也好,偏误也好,都是与目的语对比的结 果,指的都是与目的语相异的形式,它俩实质上并没有太大 的不同。学者们后来使用更多的术语,仍然是“偏误”。
在偏误分析中,偏误也不仅仅指系统的错误,而是指 所有的错误,包括“表现错误”(performance error)。 在下文的讨论中,我们把“偏误”和“错误”看成是可替换 术语。
——Johnson,2002: 59
二、偏误分析的产生背景
主因是对比分析仅仅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 统进行对比,忽视了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
偏误分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 70年代后期,因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开始 衰落。
直到70年代,Corder发表了一系列偏误分析的 文章后,偏误分析才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公认 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J].语言文字应用,1992,(01). [4]罗晓杰.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 外语学刊,2003,(02). [5]朱焕芝.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J].湖北大学学报,2010,(10) [6]乔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2009,(06)
三、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基础 理论
对比分析
语言学 结构主义
心理学
行为主义 迁移理论
偏误分析
认知理论 普遍语法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 即学习者不断从目的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 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和修正,逐渐像目的语靠近 并建构目的语的规则体系。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区别于动 物的主要标志,语言运用是一个由规则支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