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合集下载

《厘米的认识》观课有感

《厘米的认识》观课有感

《厘米的认识》观课有感观看了聊城市王静欣老师《厘米的认识》一课,让我感受颇多,作为和我们一样的教师王老师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和思考的地方,听她的课感觉优美而舒适,老师表情亲切自然,孩子们如沐春风探索,在老师的指引下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下面我就谈一下观看了这节课后给我的启发:一. 王老师的课具有语言魅力,作为一名教师,王老师语言严谨简练,并且具有亲和力,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

王老师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个眼神都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

语言轻柔,很具有亲和力,为孩子们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想到自己的课堂,鼓励也是经常用的,但是有时候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时,一切表扬烟消云散,声音与表情马上大逆转,而王老师一节课始终亲切自然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在学生认识尺子的过程中,王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了解尺子的秘密。

在进行厘米的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用具体的实物一根小棒认识一厘米的长度,再用手势笔划,估一估一厘米的长度,然后在直尺上认识从0到1就是一厘米,从1到2也是一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都是一厘米;让学生自己找到1厘米,总结出“每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并让学生进行了感受,能用手比划出一厘米的长度,还让1厘米的概念渗透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强化了学生对于1厘米的认识,最后通过认识1厘米,继而去认识了2厘米,从0-2,或1-3,或2-4,或8-10等多种方法认识2厘米,再认识3厘米的长度等等。

并让学生归纳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是几厘米,找出最简便的方法,即从起点0开始,末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在认识完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后,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对测量的方法做了总结。

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逐步渗透,用多种方法学习了知识。

三.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老师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认识厘米教研活动总结(3篇)

认识厘米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

厘米作为常用的长度单位,对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进行长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厘米的认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开展了“认识厘米”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厘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使其在教学中能够准确、生动地讲解厘米。

2. 培养学生对厘米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长度单位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究“认识厘米”的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方案。

2. 课堂展示:各年级教师分别进行“认识厘米”的课堂教学展示,课后进行评课、反思。

3. 教学研讨:围绕“认识厘米”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师们展开研讨,分享教学经验。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厘米的应用。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阶段,教师们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认识厘米”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通过讨论,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案:(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厘米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环节,各年级教师分别进行了“认识厘米”的教学展示。

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反思。

(1)一年级教师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

(2)二年级教师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三年级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厘米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教学研讨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针对“认识厘米”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了深入研讨。

简评数学课《厘米的认识》

简评数学课《厘米的认识》

简评数学课《厘米的认识》聆听了一年级王老师的数学课,收获挺多的,设计精心,用心,教师很有激情感染学生,随是低年级但是课堂很有序,课堂很有节奏,师生和谐合作,学生学得很快乐,很投入。

为我们上了一节生活数学课、活动数学课,师生、生生互动充分的数学课,一节卓有成效的专注力高效能生本课。

下面简单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优点:1、教学环节自然,探究过程循序渐进,引导及时,有效。

情境创设新颖有趣:师很感染力讲阿福的新衣的故事,引发衣服小了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浓厚的求知欲望。

由学生的思考、交流想办法引入直尺的学习,自主发现、全班交流,引导认识刻度、刻度线和厘米;体验1厘米活动较充分,让学生想一想,比划、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认识厘米;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由1厘米的充分体验(借助牛奶管直观比量体验,引导自己比量、想一想建立内化1厘米长度认知。

自然引入几厘米的认识从直尺上找。

2、练习的设计针对性强,有层次性。

其中量一量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如蟋蟀的跳远成绩练习故事化情景有趣。

对于测量的方法,指导因势利导很及时有效。

3、教法灵活有效,教学语言亲和力强,注重激励评价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学习气氛高涨、师生、生生互动充分。

4、教学过程注重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了数学的有用性;个人认为值得探讨的地方:关于几厘米认识的方法从直尺上引导充分发现时,应指出在测量时从0刻度开始,那么在测量时学生的错误可能会更少些。

另外,低年级数学课上,教师的语速有些快,可能有些学习困难学生会更不上,这点还需注意。

总之,王老师的数学课在教学环节的流畅、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效性,“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的很有效果。

切实的做到了教师专注,学生专心;正如王老师与学生们的励志语般:学习快乐、成功,师生幸福!。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厘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厘米的认识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在这次的观课评课活动中,我认真观看了李老师的《厘米的认识》一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总体评价根据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为此,李老师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采用多种手段:如提供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开展小组讨论。

在故事激趣导入环节,情境创设的很好,学生深深的沉醉在情境中,思考着学习着,顺其自然的过度到新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新知环节让学生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初步认识直尺。

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一厘米的实际大小,进而运用迁移让学生认识2厘米、3厘米……强调了测量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学的轻松高效。

(二)主要优点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认识厘米》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

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量一量等一系列的活动,认识了厘米,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观念,有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重点将在观察视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师生双边活动、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采用了创设故事情境,引入课题,利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联系实际生活法让学生学的轻松高效。

2、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很好的利用了这一课题生成资源,发动学生解决问题,师生一起把问题解决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建议在组织调控课堂教学的方式上,李老师还应该继续探索一些有效的策略。

这节课李老师利用了有趣的故事,生动的电脑演示等直观呈现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倘若能采用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更专注地学习,也许对于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会有更大的帮助。

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动脑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学的轻松高效。

不管是在导入环节还是学习新知,巩固练习都要好好的模仿这节课的模式和实际好好组织。

《认识厘米》听课反思2篇

《认识厘米》听课反思2篇

《认识厘米》听课反思2篇这几天有幸聆听了各地优秀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对《认识厘米》一课印象深刻。

听了曾这节课,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有很大帮助。

一、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对于厘米和用厘米量,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材料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在本课中,在教学认识1厘米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最后再找一找生活中长1厘米的物体。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更加丰富了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

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

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二、标准的数学语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数学的严谨性和必要性。

“1厘米”的认识详细解读后几厘米的认识就很快完成了。

还设计了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也是“1厘米”,并能反向思维如何找到“1厘米”。

面对低年级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答复后,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和总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点:1、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于厘米和用厘米量,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材料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在本课中,洪老师在教学认识1厘米这一环节时,先给学生一根1厘米的小棒,用食指和大拇指捏着,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抽出小棒,从具体到抽象,而是让学生动手,再找一找生活中长1厘米的物体,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

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2、标准的数学语言洪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数学的严谨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针对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将它作为难点,层层深入;“1厘米”的认识详细解读后几厘米的认识就很快完成了。

《认识厘米》观课报告

《认识厘米》观课报告

认识厘米观课背景本次观课的主题为“认识厘米”,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

在课堂中,老师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厘米的定义、用途以及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观课记录一、引入老师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以厘米为单位,测量教室的大小。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激发了他们对于厘米的好奇心。

二、讲解老师通过图示和实物示范,给学生讲解了厘米的定义和用途。

她提到,在生活中,很多日常用品的尺寸都是用厘米来表示的,如书架、桌子、床等。

并且,厘米也是测量身高、体重的基本单位之一。

三、互动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厘米卡片,并让学生分组,进行互动教学。

每个小组抽到卡片后,要完成厘米与米、分米的换算练习。

学生在组内积极讨论,并且展示出呈现出出色的合作精神,不断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加深了对于厘米的记忆和理解。

四、练习在加深对于厘米的理解之后,老师出示了几道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题目包括厘米与米、分米的换算、测量物品的长度等等,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总结最后,老师反复强调了厘米作为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常用这个单位,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

感想与收获通过这节课的观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厘米作为一种常用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这个单位来测量各种尺寸,如家具、衣服等。

通过这堂课,我了解了厘米的定义和用途,并通过互动的活动形式,掌握了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同时,在练习中,我得以真正地感受到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堂课对于我更好地认识厘米、提高应用厘米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厘米的认识

厘米的认识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文章摘要:《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在我观课的六个视频中最让我赞赏的是许国华老师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在《认识厘米》这节课,许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在我观课的六个视频中最让我赞赏的是许老师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在《认识厘米》这节课,许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厘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一、导入自然合理教学的开始以动画的形式导入,在看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的问题的所在,知道了每个人的一拃都不是一样长的,所以阿福的新才不合适.在这时许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做才能让阿福穿上满意的新衣服呢?”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最后一致认为要用尺子给阿福量,阿福就能穿上满意的新衣服.许老师抓住时机又问:你认识尺子吗?从而引出对尺子的学习.通过对尺子的学习进而认识了“厘米”这个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水到渠成.二、教学环环相扣许老师从教孩子认识尺子的构造,感受“1厘米”乃至几厘米有多长,到如何测量“1厘米”或几厘米长的物体.都能让学生的认识一步步加深,但没有让学生感觉到困难.然后通过课件,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测量线段的长度,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本节课孩子学得认真、学得高兴、理解的透彻.许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数学的严谨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针对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将它作为难点,层层深入;“1厘米”的认识详细解读后几厘米的认识就很快完成了.还设计了,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是也“1厘米”,并能反向思维如何找到“1厘米”.三、练习紧随其后练习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巩固,许老师通过形式不一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能及时加以吸收和应用.每一处的练习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上一个新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所以学生在做起来一点都察觉不到困难的存在.四、课件恰到好处课件的作用是为了辅助教学而用的,许老师通过对课件的合理设计和熟练的操作,使课件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许老师在一开始用课件展示了阿富的新衣这一故事引入课题,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用又展示了尺子的构造,使学生认识了尺子,从而加深了对“1厘米”的认识,最后通过测量小提示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许老师在教学《厘米的认识》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二、“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天经地义;教师引领课堂是为了成就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消费主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厘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

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厘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厘米》教案一、说教材《认识厘米》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节课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

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和一年级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我通过以下教法和学法指导引导孩子学习。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本节课作为“空间与图形”模块学生接触长度单位概念和进行测量的重要开端,我通过操作演示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指导观察法认识直尺、建立一厘米长度的.表象。

进而通过指导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己认为表达的清晰,别人认为听得清楚,达到高效的沟通目的。

三、说学法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识厘米5篇

认识厘米5篇

认识厘米5篇第一篇:认识厘米《认识厘米》观课报告通过观摩王老师的《认识厘米》这节课,我感觉受益匪浅。

整堂课环节清皙,一目了然。

这堂课王老师旨在通过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听完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王老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也快乐,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 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中、王老师注重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从一个古代量体裁衣《阿福的新衣》的故事开始、引入新课的学习,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尺寸相同,而衣服做小的矛盾冲突下使学生认识到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也使学生对本节课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王老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认识1厘米的。

在学生认识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时,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老师再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 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4-5、6-7、8-9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

紧接着,王老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方块,告诉学生,这个小方块的边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掐”小方块,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

接着王老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方块,再让学生观察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

《认识厘米》听课随想

《认识厘米》听课随想

《认识厘米》听课随想
《认识厘米》听课随想
《认识厘米》是二年级的一节概念教学课,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韩老师为突出这一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认识1厘米,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知。

韩老师在课中直接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看1厘米、用食指和拇指比划1厘米,找身边的1厘米,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

为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提供了直观感知。

2、找尺子上的1厘米
韩老师通过介绍,让学生知道这就是1厘米。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字是从从0开始的,0表示起点;尺子上还藏着字母cm,表示厘米;从0到1,1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接着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刻度几到刻度几也是1厘米?学生找到“刻度2到刻度3”、“刻度9到刻度10”、“刻度13到刻度14”等,引导学生从直尺上不同的地方找1厘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练习设计综合性较强
; 建议:
1厘米有多长,韩老师一开始:课件出示不完整的尺子,进而来介绍1厘米。

能否先出示1厘米的小棒,告诉学生1厘米就是这么长,让学生明确1厘米有多长后,再去找尺上的1厘米。

让学生有具体直观上升到抽象、表象。

学生每个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
;总之,教师应努力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观察数学现象,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概念,逐步建立表象,加强体验,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本节课,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童话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首优美的乐曲,那情境的创设就如是悠扬的和弦。

我利用讲童话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量:为什么徒弟按照师傅所说的3拃给阿福做的衣服却小了呢?……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主动思量探索,使其体味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参预学习过程,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1、抓住重点,认识“1 厘米”。

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并寻觅自己尺子上的秘密: cm、数字、刻度线;通过让学生在寻觅尺子秘密的过程中,对cm 产生好奇心,在明白其意思的过程中引出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1 厘米是多长?”在学生想了解 1 厘米是多长的时候,我并没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 1 厘米有多长?学生通过观察直尺,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 厘米”,并且知道从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就是 1 厘米。

然后利用反问的形式“惟独从零到一是一厘米”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再让学生认一认,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 1 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 1 厘米的长度。

最后让他们总结出:“尺子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米”的规律;然后设计了从四到几是一厘米,同学们都说到五,我又接着问不能说五,调动起学生思量的兴趣,最后得出从四到五和从四到三都是一厘米,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同学们在明白 1 厘米后,再让学生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出 1 厘米,建立起长度的表象。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厘米的认识课例 研究报告

厘米的认识课例 研究报告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厘米的认识”课例研究报告威海市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丁荣荣【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我校数学团队以《厘米的认识》为载体开展了“把握起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主题研讨活动,就“如何把握起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在循环的磨课中,大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观点的提炼。

对“把握起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实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正文】一、背景和主题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好奇地观察,积极地探究,尽情地想象,他们求知的欲望就会生成,智慧的浪花就会迸发。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爱玩爱动是他们的特点,课堂中专注力不足,学习缺乏持久性。

依据学生这种学习特点,在教学中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但动起来的热闹的课堂并不一定是好的课堂,要让学生在动中思、在玩中悟,使学生既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力又得到有效提高。

基于以上想法我们确立了“把握起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主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 教案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 教案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教案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厘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长度概念,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等方面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长度单位换算、测量方法及厘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厘米的作用,建立长度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厘米,掌握测量方法。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厘米尺,若干个测量对象。

3.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购物时测量商品长度、制作蛋糕时测量食材等。

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引言长度单位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认识厘米不仅是学习长度单位的起点,也是培养他们测量和估算能力的重要一步。

本节课旨在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概念,掌握使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厘米的认识:介绍厘米的定义,通过实物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包括读取刻度和测量方法。

长度的测量与比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测量物体长度,并能进行比较。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使用实物和图片,直观展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实践:让学生使用刻度尺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测量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厘米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2. 讲解厘米概念使用直尺模型,向学生展示1厘米的长度,并让学生用手感受。

3. 学习使用刻度尺演示如何正确读取刻度尺上的刻度,并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4. 实际操作练习分发刻度尺给学生,让他们测量课桌上的文具等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5. 长度比较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统一性。

6. 总结与回顾总结厘米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五、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操作:在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时,观察他们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检查测量结果:检查学生的测量记录,评估他们的测量准确性。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厘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但仍有少数学生在读数时存在误差。

学生参与度:学生对使用刻度尺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厘米的认识观课背景本次观课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的,课题为“认识厘米”。

本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活中熟悉的日常物品为出发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厘米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1.首先老师出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日常用品,如书、纸张、笔等,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讨论这些物品的大小、长、宽、高等特征。

2.然后老师向学生介绍了长度单位——毫米和厘米。

并告诉学生毫米是比较小的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小的物品;而厘米是较大的单位,常用于测量中等大小的物品。

3.接着,老师又用实际物品演示了什么是厘米,并通过多个例子进行了解释。

比如,将一个标准的厘米尺放到黑板上并示范如何使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感受和认识厘米。

4.最后,老师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了测量长度的技能。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以小组为单位体验厘米尺的使用,并用厘米尺对多个物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大小。

故事与思考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如何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厘米和如何使用厘米尺进行测量。

对于这一点老师做了很大的努力,如通过多个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物品长度和大小的概念。

同时,老师还积极地借鉴和运用了多个教学法,在课堂中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如在第二步环节中,以毫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展开了知识点的讲解;在第三步环节中通过多个实际物品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厘米尺的使用;在最后一步,利用小组合作以及物品测量的方法,更好地使知识点落到了孩子的实际操作中,并促进了他们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结论通过本次观课,我们了解到了厘米单位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测量技能,并且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本节课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并联合小组分享合作,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都非常专注,这离不开老师的用心和教育水平。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在这次观课议课活动中,我们组观摩了李宝霞老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团队老师进行了分工观课,形成了各自的观课报告。

陈明娟老师从有效的提问这一维度出发纵观整节课,老师的提问合理、有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本节课: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目标达成度高。

李钦召老师从当堂达标这一维度出发纵观整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1、一开始让学生复习旧知识,通过旧知识激发学生疑问,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等方法,解决疑问,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李荣阔老师从板书流程板书设计这一维度出发观整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宝霞老师的板书,有以下优点:1. 书写规范、准确,示范性强;2. 词语准确,有启发性,内容表达用词恰当,线条清晰;3. 层次分明,有条理性,枝蔓有序,主次清晰:4. 突出重点,详略得当:5. 布局合理,有计划:6. 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刘炳习老师从学生活动这一维度出发观整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经历。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张炳俊老师从课堂导入课堂这一维度出发观整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这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先创设情境:通过观看故事,引出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课从创设现实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以学生感兴趣的flash动画情境直观展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张炳英老师从课堂评价这一维度出发观整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李老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课堂评价。

除了对学生一些口头肯定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分,以及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课题探究中的表现评分。

李老师的课堂评价语丰富,课堂评价语重激励,课堂评价语扬个性,课堂评价语求开放,激励性评价为主。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5篇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5篇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5篇第一篇:《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厘米的认识》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使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本节课活动,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我是从教学环节维度进行观课的,本节课有四个环节包括故事引入、认识厘米、巩固应用和课堂总结。

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设计合理。

下面就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第一,注重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发现问题,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厘米的知识。

第二,注重动手实践,掌握知识。

本节课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从1厘米的小棒入手,让学生在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摆一摆,量一量的动作思维下发展到抽象思维,借助于小棒、手指宽等实物感知,强化思维表象,从而形成正确的1厘米的概念。

然后运用迁移,让学生在尺子上认识1厘米、认识几厘米,并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第三,注重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能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

此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注重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教师为了巩固新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对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在练习中设计了“老师一拃有多长”和“学生一拃有多长”、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情景串与问题串的构建,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热情高,全身心投入到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

李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英寸和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英寸和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英寸和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
简介
本次观课活动主题为《英寸和厘米的认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英制和公制的长度单位,并学会在两种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活动内容
1. 活动开始时,老师通过展示英寸和厘米的实际测量工具,引发学生对长度的思考和好奇心。

2. 老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英制和公制长度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3. 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互动讨论,探讨英制和公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4. 老师通过一系列示例和练题,引导学生们进行单位转换的实践操作,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

5. 活动结束时,学生们进行了简单的测验,检测研究效果,同时也对观课活动进行了评价和反馈。

研究收获
通过本次观课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对英制和公制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了在英制和公制之间进行单位转换的方法。

同时,学生们也发现了英制和公制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优缺点,并思考了如何灵活运用这两种单位进行实际计量。

总结
本次观课活动以互动讨论和实践操作为主要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对英制和公制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活动使学生们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观课报告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厘米的认识》观课报告在这次的观课评课活动中,我认真观看了李老师的《厘米的认识》一课,李老师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确立了教为学服务的观念,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感受、交流、体验、探究知识的活动中,我是从教学环节维度进行观课的,这节课有四个环节包括故事引入、认识厘米、巩固应用和课堂总结。

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设计合理。

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第一,注重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发现问题,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厘米的知识。

第二,注重动手实践,掌握知识。

本节课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从1厘米的小棒入手,让学生在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摆一摆,量一量的动作思维下发展到抽象思维,借助于小棒、手指宽等实物感知,强化思维表象,从而形成正确的1厘米的概念。

然后运用迁移,让学生在尺子上认识1厘米、认识几厘米,并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第三,注重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能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

此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人
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注重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教师为了巩固新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对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在练习中设计了“老师一拃有多长”和“学生一拃有多长”、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情景串与问题串的构建,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热情高,全身心投入到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

李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使本节课更完善,更好地提升,达到更好地预期效果,我的建议如下:
1.教学的整个环节能够环环相扣,教师再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就更好了,比如说举例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时,学生说大豆,米粒,蚂蚁等物体时教师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学生都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用手指也能比划出来,可以让其他学生来判断,让他们亲身体验并以判断。

2.每个环节都过渡得很好,语言准确。

但教师掌握的时间不太好,在研究两个数字之间是几厘米时,浪费的时间有点多,导致教师没时间处理教学设计中“巩固应用”的练习。

如果时间在紧凑些,本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动脑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学的轻松高效。

不管是在导入环节还是学习新知,巩固练习都要好好的模仿这节课的模式和实际好好组织。

借研修的东风,重新树立
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