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态学期末复习资料(打★为考过) 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物圈(Biosphere):地球上全部⽣物和⼀切适合于⽣物栖息的场所。

它包括岩⽯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圈(hydrosphere)和⼤⽓圈(atmosphere)的下层。

2.⽣态学(Ecology):研究⽣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Hackel,1869)。

研究⽣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马世骏,1980)。

⼆、问答题1.简述⽣态学的发展过程。

答:(1)⽣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物环境相互关系的朴素整体观点为特点;(2)⽣态学的建⽴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欧洲科学家探索活动再度迭起,崇尚科学和科学实验,⼀些科学理论相继形成;(3)⽣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这⼀时期是⽣态学理论的形成、⽣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到定量描述,⽣态学实验,⽅法发展的辉煌时期,形成了著名的四⼤学派;(4)现代⽣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今):①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的⽅向发展、⽣态学的研究层次已包括了分⼦、基因、个体直到⽣物圈;②研究⼿段的更新:⾃计电⼦仪、同位素⽰踪、稳定性同位素、⽣态建模、系统论引⼊⽣态学;③研究范围的扩展:符合⼈类活动对⽣态过程的影响以纯⾃然现象研究扩展到⾃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简答题)2.列出国内外各5位著名⽣态学家,并概括其在⽣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答:Odum, Tansley, Clements, 苏卡乔夫,孙儒泳等★3.现代⽣态学的发展趋势。

(论述题)答:(1)⽣态系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2)系统理论在⽣态学中得到了⼴泛运⽤;(3)从描述性科学⾛向实验科学;(4)研究对象继续向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发展,由传统的个体、种群、群落向更宏观和更微观的⽅向发展,⽣态系统⽣态学、景观⽣态学、全球⽣态学和分⼦⽣态学的出现是现代⽣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5)⼀些新兴的⽣态学分⽀如进化⽣态学、⾏为⽣态学、化学⽣态学等相继出现;(6)应⽤⽣态学迅速发展。

(完整word版)(整理)生态学期末复习

(完整word版)(整理)生态学期末复习

生态学期末复习绪论1。

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

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基本原则:整体有序原则、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最小因子原则、环境资源有限性原则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a。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b.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c.生态福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d。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e。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f。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

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g。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

5m以内的气候。

h.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i.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j。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k。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学复习材料

生态学复习材料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考试题型:一单选10个(20分)二名词解释5个(都是英文的,要求先翻译成中文,然后解释,20分)三简答4个(40分)四论述一个(20分)第一章绪论(P1-28)1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的概念: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P112环境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寂静的春天》P123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P16第二章生物与环境(P30-70)1物种(Species)的概念: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

P322协同进化概念(coevoluti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P333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及4个层次。

P35概念: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7点)。

P37(1) 物种生物量(2) 物种属性(3) 物种库(种质库)(4) 输入环境的总能量(能量-多样性假说)(5) 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 生物地化循环(7) 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稳定性关系)5 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5点)P40(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的作用。

(2)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3)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

(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

(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6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P47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及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指动物有机体与其他动植物之间的互惠或敌对关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情的总和。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宇宙环境(或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也可以被看做环境因子中对上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作用):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所以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2、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例如,光合作用时,光照是主导因子,温度和二氧化碳为次要因子。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为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用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造成的。

生态学复习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总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关键字】资料生态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争论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 :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 :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影响其生存、生长、生殖或集中时,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缺乏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叫生态幅。

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菠菜、小麦等。

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等。

中日照植物: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如甘蔗只在12.5 小时的光照下才开花。

仅少数热带植物属于这一类型。

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如蒲公英、四季豆、黄瓜、番茄及番薯等。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在农林业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如品种培育,引种驯化,园艺上冻害(freeze injury):冰点以下低温使生物体内形成冰晶,蛋白质失活变性。

冷害(chilling injury):温度在冰点以上,但低于喜温生物对温度的耐受下限而使生物受害或死亡发育阈温度:生物都有一个发育的起点温度,即生物开头生长发育的温度有效积温植物和某些外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即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种群:同一时期内占有确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拢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是争论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名词解释。

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空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2、种群:在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并且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

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侵入,使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

7、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种群,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8、生物量:在某一特定的的调查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dB/dt=NP-H-D9、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1、温室效应: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1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生态学期末试题

生态学期末试题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名解:1.Liebig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2.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为生态幅,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3.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或其他个体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

5.生物群落的排序:就是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6.高斯假说: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即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

这一假说称为高斯假说,又称为竞争排斥原理。

7.他感作用:他感作用指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对别种生物发生影响的现象。

又称异种抑制作用或异株克生。

这种作用在种内也有此现象。

8.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种群数越多,称为岛屿效应。

9.演替:就是在地表上同一地段连续出现各种不同生物群落的时间过程,达到和当地气候条件协调和平衡的群落就是演替终点。

10.群落交错区与镶嵌性: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两个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或两个草木群落之间也都存在交错区。

因此,这种过渡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

有的变化突然。

群落的边缘有的是持久性的,有的在不断变化。

11.Allen规律: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却有变小的趋势12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spacial heterogeneity)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

13.MacArthur平衡说: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生态学期末复习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生态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生态学的期末复习题,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1. 什么是生态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全球生态系统等。

2.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几个例子。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以及它们与水、土壤、气候等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等都是生态系统的例子。

3.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位和资源,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当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减少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威胁,容易发生环境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

4. 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线性模型,它显示了食物的传递路径。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更全面地描述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调节着能量和物质在生物之间的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5. 请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地位。

它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食物来源、生境选择和生殖方式等。

例如,老虎的生态位是顶级食肉动物,它们以其他动物为食,同时控制了食物链中下游物种的数量。

6. 什么是生态足迹?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指标。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版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版

单选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计算题、资料分析题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2.赫克尔(Haeckel)(1866)强调有机体与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生态学”一词经武汉大学张挺教授介绍到我国。

4.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俊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研究对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6.生态学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7.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食物、其他生物。

8.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作用与反作用。

作用: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9.生态因子分类:(1)按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2)按有无生命的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3)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4)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变动因子。

10.生态因子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和间接作用1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和辩证的。

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又反作用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

○1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影响生物生育力和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某些生态因子能够限制生物的分布区域。

例如热带动植物不能在北半球的北方生长。

生物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对待环境的作用,它也可以从自身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积极地利用某些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以适应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变化,将其限制作用减小。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表现在改变了生态因子的状况。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23年修改整理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23年修改整理

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72004) 一、名词解释:1. 生态因子2. 限制因子3. 基础生态位4.阿伦(Allen)规律5. 趋异适应6. 生活型7. 主导因子8.种群增长类型9. 生态位10. 生活史对策11. 邻接效应12. 遗传漂变13. 密度14. 重要值15. 优势种16. 先锋植物17. 构件生物18. 存活曲线19. 集合种群20. 复合种群21. 群落最小面积22. 逆行演替23.群落交错区24. 中度干扰理论25. 物质循环26. 生态平衡27. 林德曼效率28. 流通率29. 氨化作用30. 生态承载力二、简答题1.20 世纪,生态学界浮现了四大闻名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2.什么是耐受性定律?3.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哪些?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5.种群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6.比较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的异同。

7.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8.阐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9.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10.种间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写出Lotka-V olterra 的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意义。

11.描述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时期的特征。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13.空间异质性是怎样阻碍群落结构的?14.简述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一般特点及其异同。

15.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6.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17.陆地上呈大面积分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要紧有哪几类?18.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浮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温带从东到西依次浮现哪些植被?19.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0.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1.试说明阻碍植被分布的要紧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22.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23.为什么生态恢复时要考虑群落的演替因素?三、论述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下层3.环境:指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4.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5.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6.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7.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每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单体受精卵发育成一个结构单位,这一结构单位在形成更多的构件和分支结构8.集合种群:是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9.生态入侵: 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11.生物群落: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形态和营养)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12.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高抗干扰能力变化剧烈13.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作用的物种优势层的优势种14.生物多样性: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15.群落的演替: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16、植被型: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17、群系: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体18、群丛: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体19.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集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其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及大气圈下层20.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生产有机物的量GP=NP+RPS=C-FU-R 次级生产量=摄入量-未同化量-呼吸损耗量21.显域地境和地带性植被:具有壤质土或黏质土非盐渍化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地显域地镜上的植被22.隐域地境和非地带性植被:地区性因素作用下斑块土壤隐域地镜上的植被23.生物地化循环:元素的各种化合物在地域系统各圈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使物质总量不变二、填空题(本题共35空,每空1分,共35分)1.以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问题凸显为分隔点,将生态学分为理论生态学和现代生态学两个发展阶段,其中,经典生态学(理论)生态学研究对象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向微观延伸到分子生态学、向宏观扩展到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圈,现代生态学有四个发展特点:研究层次由微观到宏观发展、研究手段更新、应用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国际性凸显。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1.微气候(Microclimate)P6:又称小气候,是小环境中的气候,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2.适合度(Fitness)P10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量化特征,是分析估计生物所具有的各种特征的适应性,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继续往后代传递的能力的指标。

适合度(W)=基因型个体生育力(m)*基因型个体存活率(l)3.适应性(Adaptation):一个生物拥有的任何有助于生存和繁衍的可遗传特性就是适应性。

4.内稳态(Homeostasis)P13:生物体通过控制内环境,在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中保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被称为内稳态。

5.耐受度(Tolerance):生物能够应对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一个物种大量个体所能够生存的最高和最低环境条件,称为该物种的耐受限度。

6.生态位(Niche)P134:一种生物在环境中所占有的位置,包括它所生存的生存条件、所利用的资源和它所发生的时间。

7.生态学(Ecology)P1:是研究有机体(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8.物质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是由物理和化学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非生物环境。

另参考非生物环境(abiotic environment)P209: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如C,N,CO2,O2,Ca,P,K),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质和腐殖质等)和气候或其它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

9.生物环境(biotic environment):指由其他生物所构成的环境因素,影响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环境。

10.种群(population)P66:是在一定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1.出生率(Natality)P70: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以新生子代数量占种群总量的百分比表示。

12.存活率(Survivorship)P75:存活率是死亡率的倒数。

对于一个特定种群,存活率的数据通常以存活曲线的形式来表示;存活曲线表示的是在每一个生活期存活个体所占的比率的对数值。

生态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生态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生态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分支学科划分标准: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按栖息地划分、按交叉的学科划分。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田间的)、实验的、理论的。

4.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5.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6.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生物气候。

7.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8.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

5.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

6.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7.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使间接的。

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8.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学期末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期末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20世纪20年代起,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人类开始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都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

第一章生态学概述尤其是60年代以后,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多方面的危机。

这些危机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学为基础。

因而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生态学的关注。

地球人意识到,人类只是地球生物圈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且只能与这个星球同命运、共存亡。

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不按生态学规律办事,只能带来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厄运。

很少有象生态学这样一门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在时空尺度,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人类要以生态学原则来调整人类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所以生态学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必需认真学习的科学。

目前,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从理论生态学向应用生态学扩展,并且渗透到地学、经济学及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各个部门。

一、生态学的定义不同学者对生态学有不同的定义:德国动物学家Haeckel(1866年)最早给生态学定义(Ecology):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澳大利亚生态学家Andrewartha(1954):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科学。

强调了对种群动态的研究。

美国生态学家Odum(1953,1959,1971,1983):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综合: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植物区系、植被特征与利用是巨大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上有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学派,主要有四大学派。

①英美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Clements和英Tansley,研究对象主要是美洲大陆的植被,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学说而著名。

【期末复习总结】生态学复习题

【期末复习总结】生态学复习题

0 绪论1、美国生态学家E. Odum提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他的《生态学基础》与以前的不同,它以生态系统为中心,对教学和研究有很大影响。

泰勒生态学奖。

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研究、实验研究、模型研究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72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会死亡。

如果这种营养物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103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14 生态幅(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

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12第二章能量环境生物对光照周期的适应:生物的昼夜节律、生物的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之为光周期现象。

19换毛与换羽的光周期现象:是动物的光周期现象的一种。

温带和寒带地区,大部分兽于春秋两季换毛,许多鸟每年换羽一次,少数种类换两次。

实验证明,鸟兽的换羽和换毛是受光周期调控的,它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于环境的温度变化。

20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根据动物热能的主要来源,把动物分为:外温动物:依赖外部热源,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内温动物: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如鸟兽 24休眠:是内温动物对冬季寒冷和食物资源减少的一种适应。

啮齿目、食虫目、异手目,高纬度温带地区。

冬眠状态:代谢率降低,体温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大;环境温度过低,威胁到生命的时候,随时醒觉。

北方小内温动物对寒冷适应的另一种生理表现为异温性。

时间异温性使动物产生日麻痹和季节性麻痹---冬眠和夏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种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谢尔福德耐性定理: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

利他行为指生物个体通过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

种间竞争: 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他感作用(allelopathy):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位(niche):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环境梯度)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基础生态位:物种能够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实际生态位: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由竞争和捕食造成)捕食(predation):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寄生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自疏现象:如果播种密度进一步提高,随着高密度播种下植株的连续生长,有些植株死亡,种群密度开始出现降低的现象。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群落演替自然群落中,一种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群落演替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使植物的生物量(包括个体数量和生长)增加;初級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植物群落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称为生产率(productivity rate),或生产力(productivity)。

生物量(biomass):是指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kg/m2)。

以鲜重(fresh weight,FW)或干重(dry weight,DW)表示。

现存量(standing crop):是指绿色植物初级生产量被植食动物取食及枯枝落叶掉落后所剩下的存活部分。

SC=GP-R-H-D H:草食动物消耗的生物量D:植物个体死亡的生物量.源:产生某些生物地化循环元素的过程。

以碳(carbon)的生地化循环为例,对大气而言,煤、石油等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植物行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称做源(source);汇:某些生物地化循环元素被固定的过程。

如CO2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成为生物量,成为碳汇。

(Sink)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 ethics) 是考虑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生态哲学分支种群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极其相近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的自然生物类群。

群落净生产力: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生物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并影响当地生物生存的过程。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内稳态: 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能够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指示生物:一些生物对环境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了解环境现状和变化,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物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生活史(life history)概念: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是物种的生长、分化、生殖、休眠和迁移等各种过程的总体格局。

扩散(dispersal)是指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中。

生物放大作用:某些物质当他们沿食物链移动时,既不被呼吸消耗,又不容易被排泄,而是浓集在有机体的组织中,这一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植物对低温的适应?植物对低温的生理适应低温环境的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植物对低温的形态适应表现在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有鳞片,器官的表面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常呈匍匐、垫状或莲座状;植物对低温的“行为”适应通过休眠来增加抗寒能力。

动物对低温的适应之一动物对低温的适应?形态结构适应之一:(1)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2)阿伦规律(Allen):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3)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增加毛或羽毛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加皮下脂肪的厚度,从而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

动物对低温的适应之二:动物的行为适应休眠(抗寒)和迁徙(避寒)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1,砂土的砂粒含量在50%以上,土壤疏松、保水保肥性差、通气透水性强。

2,粘土的组成颗粒以细粘土为主,质地粘重,保水保肥能力较强,通气透水性差。

3,壤土质地较均匀,粗粉粒含量高,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较好,抗旱能力强,适宜生物生长捕食的生态意义?对猎物种群的数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生态意义保持种群规模平衡:种群规模增大捕食者淘汰多余个体,例如鹿种群的稳定促进种群健康:患病个体被捕杀以后,消除了病原体,减少传染。

促进优胜劣汰:体弱的个体被捕食,淘汰了劣质基因使优质基因得以进一步延续,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 ethics) 是考虑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生态哲学分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之一:内在价值指的是自然环境本身既有的价值,且这种价值是独立和平等的,不能被其他生物或物体所凌驾。

但传统道德思想很主观地赋予人类具有最高的内在价值。

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之二:使用价值指的是自然环境是否对其它物体具有利用的价值,特指对人类而言的利用价值。

例如森林和土地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因此它们就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手段或工具(means),所以具有使用价值。

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 school)与个体论学派(individualistic school)?机体论学派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和种群那样,被称为机体论学派。

主要观点:群落象一个有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可以解释成一个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

植物群落是植被分类的基本单位。

植物群落在许多方面是表现为整体性的,应作为整体来研究。

有明确的边界个体论学派(individualistic school)群落不是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一个区段群落是由不同种群个体组成,不具有机体性质,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群落物种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集体和组织器官的关系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或亲缘上的联系光从哪几个方面影响植物和动物?光照度: 阳地植物、阴地植物、中性植物光质:蛋白质、糖类的合成光周期: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日中性植物光周期对动物的影响:迁徙、换毛、繁殖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因素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因素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因素5:人类的活动放火烧山,滥砍滥伐,可能改变演替的方向和进程全球生态问题? 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破坏酸雨思考题总体上,动植物从哪些方面适应极端温度?生物从哪几个方面适应水因子?解释“五色土”的含义? 从土壤形成所需的时间,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云南地区主要受哪些季风或环流影响?与当前的干旱问题是否有关?50年以前,阔叶林分布至大理洱海边,“大跃进时代”毁林后,通过飞播和自然恢复,云南松成主要森林树种,这对苍山地区林火的发生有何影响?历史上,我国植物生态学属于哪一学派?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判断这么课程主要属于生态学的哪个分支,主要形成于生态学的哪个发展时期?高纬度地区的物种和低纬度地区的物种,哪个生态幅更大?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是趋同适应?为何洱海水草分布深度的变化,可以大致了解洱海水质的变化?如何简单地判断短日照植物和长日照植物?人类种群大小通过那些方式得到调节?种植密度持续提高,对产量有何影响?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和自疏现象发生的原因?种群与群落的区别?群落的特征?Raunkiaer生活型与中国植被系统生活型系统的联系和区别?苍山火烧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什么类型的演替?根据单元顶级演替理论,在热带地区种植大面积的温带植物,形成群落,演替结果如何?根据多元顶级群落理论,处于相同的气候条件,在盐碱地和酸性土壤上发育的顶级群落是否相同?群落分类和排序的理论基础分别是群落性质的哪个学派?根据生态系统中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规律,分析素食传统的积极意义?什么因素影响分解过程?我国北方针叶林和南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有何不同?从凋落物的化学组成和环境的改变,理解为何大理苍山的原始阔叶林被云南松林替代以后,火灾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在遏制全球温室效应中,海洋、土壤、植被等碳库和人类活动,哪些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人类需要自然的”温室效应“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