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题精选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古诗词赏析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古诗词赏析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古诗词赏析练习题及讲解题目一:阅读李白的《静夜思》,回答以下问题:1. 诗中“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象征着什么?2.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请分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1. “明月光”在诗中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明亮的月光如同诗人心中对家的渴望,清晰而强烈。
2. 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夜晚的寂寞和无助。
3. “举头望明月”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仰望天空,看到明亮的月亮时,心中涌起的对家的思念。
而“低头思故乡”则描绘了诗人低下头来,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无限回忆和思念,这两句诗形成了一种从外向内,由表及里的意境转换,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题目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以下问题:1. 诗中“国破山河在”一句,如何理解?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 请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的意象。
答案:1. “国破山河在”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国家遭受战乱,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山河依旧,但国家的命运却已改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2. 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忧民,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切感受。
3. “感时花溅泪”通过花的泪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哀伤;“恨别鸟惊心”则通过鸟的惊心,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楚。
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题目三: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回答以下问题:1. 诗中“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请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 这首诗的韵律特点是什么?答案:1. “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味着诗人希望亲朋好友能够长久地生活下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9篇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9篇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答案】(一)1、C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3.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指出它是哪种字体()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答案】B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答案】(1)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2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丰乐亭游春①(其一)(4分)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古诗词赏析题 古诗文鉴赏题

古诗词赏析题古诗文鉴赏题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古诗词赏析题我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赏析题!春节古诗词鉴赏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江外除夜【唐】曹松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唐】成彦雄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有怀【唐】杜审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唐】方干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唐】李世民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含答案).doc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H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瞑”,创设岀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牛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一一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屮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Z美。
氏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Z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Z 艰苦,敌军Z强悍,边地Z荒凉,都于此七字屮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Z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

精选精练课外古诗词鉴赏100首(含答案)1.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小题1】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②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小题2】“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
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
答题时结合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
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
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其作者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
结合词的内容,“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
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
③些小:指官职卑微。
④吾曹:我们。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1)本题考查诗句在诗中的作用.诗句意思: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答案:(1)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2)“一枝一叶总关情”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写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紧紧联系在一起.本诗寄予了诗人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译文: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解析】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则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解答此题,理解词创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阅历,熟知全词表达的情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答.3.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古诗鉴赏题一、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答案与解析]8.CD9.(1)动静结合。
“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 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呢?(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古有临别赠柳的习俗,一个原因是 柳”谐音“ ____ ”字。
此诗描写的对象是:怎样理解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 这首诗用 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 象描绘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20篇(有答案)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一、《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三、《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色彩:白毛、绿水、红掌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
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
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古诗鉴赏精选五十题

古诗鉴赏精选五十题洪培欣整理1、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⑵题。
(7分)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①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②,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①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②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
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⑴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 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 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⑵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
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1)D (3分)(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2)①扩大词句的内涵。
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两点4分,一点2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干的虚衔。
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托物言志。
(答“托物抒怀”“绘声绘色”“由形到声”也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每答对一问得2分)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酒泉子纳兰性德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①消,犹未睡,早鸦啼。
古诗词赏析练习题(最新整理)

古诗词赏析练习题(绝句)★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又寄升庵黄峨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
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的滇南之处。
自是:应该是。
(1)信是自己写的,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的妙处?(4分)(2)“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一.(8分)(1)(4分)诗人与丈夫分别既久,年复一年,了无归期,其间鸿雁频传,却久候佳讯不至(1分);一个“懒”字,既刻画了寄信人慵懒不爽的精神状态,又反映了长期思夫望夫的痛楚(2分),并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的基调,可谓一石三鸟,足见诗人择词炼字的功夫(1分)(2)(4分)表现了诗人久盼夫归而不得的痛苦、矛盾的心境(1分)。
第三句承上而转以轻松的口吻,似乎在说:对方不能回来既成事实,“自是”无法可想,就地索性听任自然吧(1分)。
然而表面的豁达毕竟掩盖不了内心的真情,末句将这种深情推向了极致(1分):自己和丈夫“日边”暌隔,心曲难诉,特请杜鹃致意,而那阵阵“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正暗示着女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呼唤。
(1分)★二.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题墨葡萄诗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
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
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二.(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
初一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目集锦

【一】.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兰芽”“子规”点明春天的季节。
眼前景物幽雅洁净,赏心悦目,充满春的生机。
B.“休将白发唱黄鸡”,意即不要因为有了白发就徒自悲伤,感叹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C.这首词先写眼前美景,诱发人热爱生活的情怀,再以反诘激起议论,抒写人生哲理。
D.作者借用“溪水西流”比喻人生定能“再少”,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自强不息、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合称“小李杜”。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墨梅王冕之羊若含玉创作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示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自命不凡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冬风吹雁雪纷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阴暗.白日曛,即太阳暗淡无光.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谁人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合?(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勉励同伙乐不雅豪放,积极朝上进步.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坦荡,一扫缱绻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程中.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应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应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力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虽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品味.)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风景.②便拟归:就打算归去.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归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洗澡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气,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辽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山河丽,春风花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刻画了春天的气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合的情态?(答案:1、“迟日”、“山河”、“春风”、““花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述,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忙碌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浪里.【注释】①渔者:打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示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接洽《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比较,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厚味,船上渔平易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比较,反应了渔平易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劝戒.2、这首诗表示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着重客,君去必经年.【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1、这首诗表示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华,平易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华、热闹的气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八、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述(30字左右)(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但写出了枫叶之繁茂,并且表示了思妇望君的迫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九、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解】雪:指梨花.1、除了以“雪”比方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述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标?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答复),这反应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雪白以及闹热.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慨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离指谁?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单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扼要赏析.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示了作者什么心情?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俏丽.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俏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木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有人认为“木樨”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扼要说明.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示力?为什么?1、答:木樨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示了更丰硕的美的联想,因而“木樨”有点题之妙.2、答:“落”字更有表示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请联合全诗扼要剖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答:柳条、藤蔓、黄莺.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候特点的词语.1、答:淡白、深青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韶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情感.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1、答:院内院外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述自然景物?试扼要剖析其表达效果.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断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故乡来的人问讯;表示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抵触而焦炙的庞杂心情.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述夜雪的?1、答:触觉、视觉、听觉2、从诗歌描述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答:孤寂凄冷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心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示了怎样的情景?1、答:表示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依靠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依靠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春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示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示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联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成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注释】①和韵:唱和他人诗词,仍采取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答:高直、陡险的特点.2、诗人借描述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幻想?答:要做一个坚毅刚烈不阿的人,人生要立功立业.。
古诗词赏析题

古诗词赏析题夏意苏舜钦别院①深深夏席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②席:竹席。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
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古诗词赏析题夏意苏舜钦别院①深深夏席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②席:竹席。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
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2.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语文古诗词鉴赏经典题和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共9分)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黄庭坚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帝阁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
[注]①帝阁:指天帝宫门或守门人,又指帝都宫门。
②舛差:指差误、差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氏与作者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体现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
B.“帝阁悠邈”“虎穴深沈”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沉郁顿挫的风格。
C.“江花”寄寓了杜甫的百年忠义,由此可以推测出杜诗中曾经使用江花的意象。
D.盖郎中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一丝不苟地学习杜诗,作者对此深表赞赏。
答案:D.“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无中生有。
诗中并未提到仕途前程相关的信息。
2.作者对于学习杜诗有哪些见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要学习杜诗传承古代诗歌(“国风”)的优秀传统,保持纯正的诗风。
②要学习杜诗的现实主义笔法和其中的忠义精神。
③要深入研究杜诗的不同版本,校正错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共9分)赠阙下裴舍人[唐]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①柳色雨中深。
阳和②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③。
[注] ①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②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③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
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联描写皇宫苑囿殿阁春天的景色,色彩秾丽,气氛活跃,令人神往。
B.“穷途恨”,点出诗人的处境,尾联“十年犹未遇”进一步补足这一内容。
C.“长怀捧日心”,是说诗人长久怀抱炽热之心,表达对光明前程无限向往。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பைடு நூலகம்?(2分)
答案: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2009德州市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分)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①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2分)
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
(每题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①诗人被云淡风轻、春花烂漫的春日景色所感染(能写出春日景色得1分,简单描述得2分)。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1分),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1分)。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4.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2分)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婺江(双溪)八咏楼15.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2009浙江省丽水市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5~22小题。
7.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8.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答:▲
17."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18.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009年浙江省温州市
《除夜①作》(唐)高适
8、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2分)。8、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2分)
2009娄底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0、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11、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2009年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2009年无锡市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7.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分)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分)
答: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1分)、似有似无(1分)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15.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答"热爱"也可)
2009湖南省邵阳市诗词鉴赏
答: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
答:
7.(1)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感情异常深厚,也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2)明写天寒,暗写心寒。
2009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25题。
(一)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7.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2009年浙江省嘉兴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5-22题。
(一)(4分)
晓过鸳湖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②岸欲干。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的草。③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15.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2分)
2009山东济宁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11题。
(一)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
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2.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26.这首诗写法上由入,抒发了作者之情。(2分)
27.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2分)
15.(共2分,各1分)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16 . (共2分)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009浙江省绍兴市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5、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16、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5、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16、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一)(4分)
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5.诗中(1)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2)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分)
16."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
15.(1)斜阳(2)半日(2分,每空1分)16."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2分,意对即可)
(2010·浙江省杭州市,23,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答案】(1)枝叶繁茂,新叶脆嫩;含苞未放(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做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26.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不得和亲人团聚的相思27.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2009永州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山东东营20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24题。
(一)(4分)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2009浙江义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⑴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⑵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