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件
语文教学设计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 要求和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 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语 文教学设计,就要研究学生,准确地把 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达到较为理想 的教学效果。所谓研究学生,是指设计 者要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
语文教学属于母语学习范畴,学生对汉语的理 解和运用的能力不是“零”,尤其中学生,经 过6年的小学语文的学习(如是高中生,已经 上了9年语文课),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 力和一定的背景知识,设计者不能无视学生的 这种“已知”的存在,而应当在了解学生“已 知”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还要预先考虑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的走向会 是怎样的,学生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等等 问题。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经验、好恶去考虑, 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重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 内容。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学习 一些相关的重要内容:设计、教学设计 与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的功能; 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语文教学设计的 要求。在此基础上,再主要学习和掌握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教学设计与语文教学设 计
“设计”一词广泛应用于众多领 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设计 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 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 图样等。”国外有学者认为,“设 计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 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一般认为, 设计是指在活动之前,根据一定的 目的要求,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一 种安排或策划。
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与艺 术性的辨证统一。所谓科学性,就是要 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原理为指 导,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 规律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的安排和方法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 内涵。所谓艺术性,就是要求语文教学 设计要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有利于 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解决他们 学习中的问题,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和 情感的需求,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中学语文组教研计划(精选14篇)
中学语文组教研方案〔精选14篇〕篇1:中学语文组教研方案一、指导思想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作为理论指导,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和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中心,突出“抓课改深化,争创特色;抓老师开展,争出成绩;抓教学评价,提升质量”的目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全面进步语文教育质量,加强语文老师队伍建立。
二、主要工作〔一〕加强学习,促进老师学会自我反思,努力进步老师的理论程度和教学素养。
1、以新课程培训、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进步老师的课程意识和研究程度。
重点学习研究课堂文化、课程文化建立内容,从更深层次来认识课改的意义,追寻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努力促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继续做好对语文老师理论学习的组织和指导,采取多种学习方式,使老师得到开展。
3、新课程标准的施行要落实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要通过精致巧妙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时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长期积累和提升。
〔二〕实在进步老师施行课程的程度,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1、努力探究课程改革与进步教育质量的结合点,打破“四个方式”〔教研方式、评价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二个开展”〔老师开展、学生开展〕。
全体老师要充分体会“新课标”的四大特点:参与性、互动性、互助性、体验性。
2、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不断提升的主阵地。
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自主阅读、自我体验和感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充分的时机和时间;为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提升和开展构建一个恰当的平台。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充满魅力,不仅有情趣,更要有品位,不仅有利益,更要有文化的内涵,要有情感的熏陶,有美的欣赏,要让学生长期受益,终生难忘。
〔三〕、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搞好常规教研工作1、工作中方案加强教研的多向交流,加大教研的参与面,例如对于一样的教材请不同的老师讲述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组织老师进展讨论,从而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意识等方面。
中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传承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使命。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对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把握语文课程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推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本研究将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4. 丰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本研究将拓展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视野,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2)核心素养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时代性。
2. 中学语文核心素养体系构建(1)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以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意识等方面。
(2)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3)审美情趣:包括文学素养、艺术鉴赏、审美体验等方面。
(4)文化意识:包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等方面。
3.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1)教学目标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选择:根据核心素养要求,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3)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开研究,通过对其概述、要素、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语文教学艺术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和影响。
文章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读者提供研究的依据和重要性。
在详细讨论了语文教学艺术的要素和基本原则,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教学。
通过实践案例的展示,呈现了语文教学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结论部分分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深入探讨语文教学艺术的作用和意义提供了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教学要素、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实践案例、影响、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学科,关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
有必要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研究背景中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语文课堂中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教态不活泼、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系统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1.2 研究意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中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基础扎实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中学语文备课策略探讨中学语文课程的备课一般分为:研究教材、走近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和设计教学计划这四个层次,也被称为“三备一教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独立。
但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备课在这四个层次上是有所不同的。
备教材在传统意义上分为研究教材、课程计划、教学方案、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范围,在信息技术参与的情况下,还添加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的部分。
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语文教材更有特色,内容也更加丰富,而且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网络资源,我们可以拥有很多新颖的语文素材和课外资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获取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而为学生扩展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学习《荷塘月色》,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通过收集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和相关文章如《哪里走》和《一封信》,进而分析《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增强其学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感受文章,进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篇文章。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学科的认知情况。
教师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性格特点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之前充分做好针对学生的准备工作,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的质量。
以前教师很难在一段时间内掌握学生的情况,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更好地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教学。
如学习《赤壁赋》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
让学生利用班级讨论组系统,将不会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以及没有解决的相关知识点都反映在讨论组里面,教师就可以据此对赤壁之战进行评价和定位。
其中赤壁之战可以有三大范围的定位:广义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夏季,由曹操发起,目的在于夺取荆州;标准的赤壁之战也是由曹操发起的,在建安十三年冬季,目的是东进江夏,标准的赤壁之战是大众普遍认可的定义;狭义的赤壁之战是指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冬季东进江夏,在赤壁和乌林与周瑜两次战斗失败,并返回了江陵的部分作战。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范文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师范方向的限选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新的语文教育理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
鉴于学员在专科阶段已系统学过《中学语文教学法》,本课程主要就1、掌握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经验和弊端。
2、了解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
3、理解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语文教学历史发展概要1、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经验和弊端2、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第二节语文教学观念的传承与发展1、语文教学目标观的传承与发展2、语文教学内容观的传承与发展3、语文教学方法观的传承与发展4、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发展观三、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经验和弊端。
2、难点: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对一些语文教学现象追本溯源,由对语文教学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通过教学案例的比较,认识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一、教学要求1、掌握语文学科的性质。
2、掌握语文学科的任务。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语文学科的性质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5、认识语文学科性质的重要意义第二节语文学科的任务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丰富语言的积累3、发展语文能力4、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三、重点、难点1、重点:语文学科的性质2、难点:语文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建议1、搜集有关语文学科性质问题讨论的文章,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2、具体分析讨论一篇语文课文教学应完成的任务。
第二章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一、教学要求1、理解语文学习特点,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设计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关雎》一诗中抒情的特色,以及体味美好、丰沛的情感。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关雎》一诗中情感传递的特色。
而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背诵二、引出今天讨论的话题《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我们今天就具体讨论一下《关雎》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这份爱之深情传递给我们的,使我们千载之下,犹然感动不已。
三、传递方式之一:起兴(一)学生在文中找到“起兴”的地方(二)分析过程1.分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如何传达情感的。
2.分析“参差荇菜,左右流(采、笔)之”是如何传达情感的,在“起兴”方面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何不同?四、解析传递情感的第二方式:反复吟咏(一)先请同学找一下反复吟咏的地方。
(二)具体分析1.请同学分析“参差荇菜,左右流(采、笔)之”表达情感上的特色。
2.“窈窕淑女”一共在诗中吟咏了四次,请同学分析其在表达情感上的特色。
五、解析传递情感的第三个特色:一个特殊的句子(—)通过与其他诗篇的比较,找到这个句子请同学再次浏览《静女》、《无衣》两首诗,通过比较,找出《关雎》一首诗在结构形式上最富特色的一个句子。
学生找出“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你是如何认识其特殊性的?六、总结全篇[教学反思]对此课的教学,主要有三点思考。
一、语文课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生命和情感的相互交融。
一堂课有多种上法,但有一点应该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在整个诵读、研讨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每个文字都有新鲜、丰盈、充沛的情感,都是站立着的。
二、评价一首诗的优劣有多种角度,一首诗好与不好,最根本的特征应该是看其是否传递了生命的感动,它应该是一个兴发感动的生命。
三、在整个诗歌教学中,鉴赏也是创作。
中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语文;教学策略;问题与对策一、引言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中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
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1. 教学内容多元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多个领域。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多样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如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体系多元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材内容,忽视了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导致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教学方法陈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 评价体系不合理当前中学语文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1. 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多元化,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传统文化著作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1. 引言语文是中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三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进行探讨。
2. 教材选择教材选择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要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还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相匹配。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内容丰富、有趣、生动的教材。
教材内容应该紧密围绕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对于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培养是有效的,但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不足。
因此,现代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参与、互动和合作。
例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 评估方式语文教学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传统的评估方式主要以考试形式来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但这种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现代的评估方式注重综合评估和个性评价,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潜力。
例如,综合评估可以结合口头表达、书面作文、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
5. 结论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教材选择上,要注重内容丰富、有趣、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学生参与、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评估方式上,要注重综合评估和个性评价,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潜力。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仍然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中学语文教研活动集锦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我校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文将对这些活动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二、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1)主题: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活动内容: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教师们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2)主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活动内容: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同时,组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案例分析,分享阅读教学经验。
2. 教学论文撰写与交流(1)主题: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撰写培训活动内容:邀请专家对论文撰写技巧进行讲解,帮助教师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
教师们积极参与,撰写教学论文,提高自身教学研究能力。
(2)主题: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交流活动活动内容: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论文交流,分享教学心得。
通过交流,教师们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教学水平。
3. 教学课题研究(1)主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活动内容:教师们围绕阅读教学策略,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主题: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教师们针对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研究,总结出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1)主题: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活动内容:教师们共同开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资源库包括课件、教案、教学视频等,方便教师查阅和使用。
(2)主题: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应用研讨活动内容:教师们围绕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研讨,分享教学资源的使用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2. 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研6篇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研6篇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研6篇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研,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研篇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质量,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活。
学情分析全年级共1100多人,14个教学班,1-4班为实验班,5-6班为阳光班,6-14为普通班,中考位置分在58、5分以上,只有20多人,在46、4分以上占700多人,相当一部分在46、4分以下,甚至还有少量的在41、4分以下,大部分学生底子不厚,学生学习习惯不很好,语文教学任务艰巨。
目标任务1、规范现代汉语文字、词语的使用,规范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应用。
2、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中外文章、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在感受与思考、想像与联想、个性与创新等方面发展能力。
4、在口语方面,训练学生大胆开口,引导学生说话文明得体。
措施方法1、先备课,后上课,追求灵活多变的教法,创造生龙活虎的课堂。
2、分析学生,研究教法,听课,评课,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
3、坚持业务学习,积极参加校本研究,完成上级安排的活动。
4、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适当配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法分析1、相信主体而不夸大主体。
2、严谨自律,为人师表,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3、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4、重视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
步骤安排1、9、10月份完成第五、一、二单元教学,11、12月完成第三、四、六单元教学,1月复习。
2、每单元完成相应的《作业本》练习和活页练习,完成读本上的自读指导。
每单元完成相应的作文训练,作文评讲一次。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简答题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简答题1、影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因素有哪些?(12分)答:影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因素有:一、教师方面的原因1、教师缺乏应有的素质,不能正确认识到教育的深远意义,从事教育工作随意马虎甚至想当然。
这当然是极少数的.2、课前准备不够,以致课堂的目标无效或教学的内容无效。
无法明确或不想搞清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意义,交差了事,临时看看教材、教参便匆匆上课.也包括自以为是老教师的意识问题。
3、针对性不强,方法无效甚至课堂的语言无效。
也就是说目标过于随意、教学游离目标及缺乏必要的学法指导,甚至教师的语言废话多、不精炼。
所讲内容与教学目标无关太多.在教学中又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1、由于教学内容或教师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因而参与不广或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教师的语言啰嗦无序,招致学生的反感。
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少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意识,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加之学习基础差,课堂上表现随便马虎,不爱动脑,甚至做小动作影响全班或周围同学的求知欲望。
3、极个别学生因自身的学习成绩差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较多的时间内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捣乱影响全班的学习。
三、来自外界的因素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无法预防或克服的问题,如家长走进教室寻找子女、停电等情况。
或教师带着不良情绪上课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实际上一节课的真正有效率取决于学生的真正学习行为与45分钟课时的比例.比例越高则证明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越明显.因而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延长我们的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结合具体文本,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12分)•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他们每一种说法、想法都是自己个性意志的体现。
在这些多元感悟中,每个孩子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不同,想象的事物也不尽相同.如果老师不视具体情况,都去一一纠正,将学生的所想所感统一到一种画面中,不仅太呆板,同时也挫伤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资料全
(一)1903—1952年,语文课程改革方兴未艾
1.语文单独设科,“国文”名称出现。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此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产生“癸卯学制”,语文也随之开始正式单独设科。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语文学科,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中国文字等名称。其后蔡元培、梁启超等人提议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文”。蔡元培等人1902年创办爱国学社,梁启超1906年前后创办长沙女子学堂,就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文”,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中学校令实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
(二)1953—2002,语文教学改革与语文课程改革时有侧重
1.“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195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实习中听了一次语文教学观摩课,教学内容是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说《红领巾》,教法是当时盛行的讲述法,不满7页的一篇课文,用了4个小时尚未教完,估计还需2小时。每课时教师的讲述都在40分钟以上,学生的活动不足5分钟。参加听课的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教授针对这种情况作了发言。指出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过高的积极性, 1
2、阅读教学经验。第一,熟读,精思,博览。第二,点评法。
3、写作教学经验。第一,注重基本功训练。第二,多读多写多改。第三,作文从模仿开始。第四,先放后收。
(三)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
1、脱离语言实际。
2、脱离应用实际。
3、忽视文学教育。
4、忽视知识教育。
二、了解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
2.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五四”时期的国语运动和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对国语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现代文第一次进入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构建研究框架、选择适当研究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以及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构建研究框架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需要首先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构建研究框架。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教学目标:明确研究的具体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2. 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学生群体和教学内容,例如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等。
3. 研究内容:明确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和重点,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等。
(二)选择适当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关键环节,合理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研究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不同教学策略、教材的效果差异,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探究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
3.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文献资料,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探究语文教学的规律和趋势。
4. 实地观察:到教学实践场所进行观察,记录课堂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反应,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
(三)搜集研究资料在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时,搜集研究资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资料:1. 教材和教辅资料:详细阅读教材和教辅资料,提取有用的信息,了解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
2. 学生作品和答卷:收集学生的作文、阅读笔记等作品,分析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问题所在。
3. 教学录像和教案:录制自己的课堂和研究对象的课堂,从中获取教学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4.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感受和看法,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
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形式(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学语文教研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积极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的形式。
二、教研活动形式1. 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中学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具体形式如下:(1)校内观摩:学校组织教师观摩校内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听课、评课、反思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校外观摩: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级的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经验。
2. 教学研讨教学研讨是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的一种形式。
具体形式如下:(1)课题研讨:针对某一教学课题,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2)教学案例研讨: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学公开课教学公开课是教师展示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具体形式如下:(1)校内公开课: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校内公开课,邀请其他教师听课、评课,共同提高。
(2)校外公开课:教师参加市、县级的教学公开课比赛,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
4.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具体形式如下:(1)个人反思: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集体反思: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反思,共同提高。
5.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具体形式如下:(1)课题研究:教师针对某一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寻求解决方案。
(2)教学策略研究:教师针对某一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学交流教学交流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方式。
具体形式如下:(1)经验交流: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2)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语文教研课题方案(3篇)
第1篇一、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二、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效果不佳等。
因此,有必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课题研究目标1. 确立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2. 探索适合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 构建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1.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情况,包括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效果等。
- 分析中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研究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
- 分析核心素养对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型、合作学习型等。
- 设计适合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问题引导教学等。
4.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研究构建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效果等方面。
5.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尝试运用所探索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观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化。
- 收集和分析实践数据,总结经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五、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成果。
中学语文教研交流(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为了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各地中学语文教研活动日益活跃。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研交流的重要性、方式及成果,以期为我国中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学语文教研交流的重要性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中学语文教研交流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 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教研交流,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成长教研交流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通过教研交流,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中学语文教研交流的方式1. 校内教研活动(1)集体备课:教师共同研讨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
(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3)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2. 校际教研活动(1)联合教研:不同学校教师共同研讨教材、教学设计等,促进资源共享。
(2)送教下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教学示范,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3)学术交流: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3. 网络教研(1)教育论坛:教师在线交流教学心得、经验,分享教学资源。
(2)网络课程:教师通过在线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四、中学语文教研交流的成果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通过教研交流,不断学习、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 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共同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
3. 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成长。
4.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需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教研方面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教研方面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教研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材内容陈旧:一些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估:一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缺乏教学资源:一些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5.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更新教材内容:教材的编写者需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注重时代性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学校需要增加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教具等,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5.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的选拔和管理,确保教师具备胜任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与完善。
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与完善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中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语言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相适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材的选择应该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既要有启发性的文本,又要有具有观赏性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时代导向,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三、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该注重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注重综合评价,突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既要注重定量评价,又要注重定性评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的与完善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学语文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足等。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理论,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践意义: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 社会意义: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方面: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对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方面: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足;阅读习惯不好,缺乏阅读方法。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创设阅读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丰富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4)注重阅读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成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3. 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适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形成适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案例分析)
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学习中,有关如何开展作文教学、如何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问题被同学们屡屡提及,而这个问题恰恰也是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加难点的内容。
这里将根据作文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策略,结合两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作文必须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学生得有话想说,还得有话会说。
而作文教学的困难恰恰是:一到作文,学生没话说,或者有话不会说。
从对教材第五章后的案例《都是课代表惹的祸》研究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要点:
第一,作文首先得“有话要说”;
第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
第三,学习写作的规律是:模仿—创造。
我们讨论过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般采用的策略有:
(一)采用情境教学,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二)通过阅读来启迪智慧,激发写作热情
(三)在阅读和作文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关键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具体的作文训练活动中恰当的、有效地运用这些规律和策略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诗歌《哭亡女苏菲》的仿写
1 .诗歌《哭亡女苏菲》朗读教学课
2004 年12 月底,山东枣庄八中孙晋诺老师所主持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立项的“十、五”课题“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召开结题会。
作为课题汇报的内容之一——孙老师上了一节诗歌教学课,课题为《哭亡女苏菲》(教材为自选)。
开会的前一天,孙老师上了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读,并要求选择最使自己感动的诗节,以“答亲爱的父亲”为题写答诗。
结题会上的汇报课是第二课时——朗读并理解这首诗。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的突出特点是饱含丰富的感情。
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同样需要营造浓浓的感情氛围;学生只有融入诗境,才能真正懂得诗。
在这节课上,孙老师以指导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中;以对朗读的表达恰当与否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以写、读“答诗”,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苏菲的感情。
这就使学生完全融入在诗歌里。
学生一首首精彩动人的“答诗”就印证了这一点。
听了这一课,使人感觉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感情的洗礼,最突出的是强烈的父女之间的爱。
原作只写了父爱,而学生的“答诗”,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诠释,则充分表达了女儿的爱,从而大大拓展和丰富了原作的内容。
这种父女之间的爱,既表现为分在两个世界的撕心裂肺的思念,表现为父亲的无法弥补的自责与愧疚,又表现为女儿对父亲细致入微的体谅和理解,以及规劝和鼓励。
这种真的善的美的丰富的情感活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课堂里每一个人的心田。
这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享受。
而这种在阅读课教学中开展的仿写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涌现了一大批文情并茂的佳作。
范文3 赵笑怡姓名自解
本人姓赵,百家姓中天下第一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普通姓【“普通”用词不妥。
】,但再加上后面“笑、怡”二字却又不免变得与众不同。
我的名字很特别,认为天下并无第二号,因此有些得意——与众不同吗!又显出我极富个性。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自己的名字,念出来有些“土”,仔细斟酌又不好听,曾经一通乱翻字典,想给自己改名,却又怎么也不觉有这个好。
【以上文字拉杂颠倒,以下文字精彩纷呈。
】
第一,“笑”字意为“乐”,“乐”即表高兴之意。
“怡”也是喜悦之意,如此一来,“赵”即天下第一家,再加上双倍的喜悦之情,那我这一生就是天下第一的欢乐喽!可见父母对我的期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不是最高要求,一生活得快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第二,用英文字母把三个字的开头字母缩写,就为“ZXY ”,再按外国人的习惯——姓放在名后,于是就为“XYZ ”,成了代数学中常见的三个未知数!从浅来看,可表现出我对数学极富天分。
从深挖掘,则表现出我一生极富神秘色彩,将来肯定不是个凡人。
由我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父母对我深厚的爱与期望,我一定不负所望,朝着我的“姓名目标”努力,打造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在姓名自解中洋溢着乐观与自信:“天下第一欢乐”,“极富数学天分”,“极富神秘色彩”,“肯定不是凡人”……真诚的自白,美好的憧憬,绿色的情怀。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固然不是人生的“最高要求”,但它毕竟是“活得快活”与“打造自己不平凡的一生”的重要前提!】
范文4 杨霖赫姓名自解
“杨”不论如何也算大姓, 总不能“杨一”,“杨二”地叫下去,所以便在“杨”后面加了些别的字,就成了名字。
——这就是我曾经对名字的理解。
据说【把“据说”改为“后来我才听说”,以便与首段“曾经”一语照应。
】我下生时,前来拜访的亲友很多,给我起了不少名字:杨闯——闯闯荡荡;杨爽——爽爽快快;杨梅——当场否决……但最后,爸爸还是翻了字典,起了一个绕口的名字——杨霖赫。
杨,是姓,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又有“杨家将”做祖上,是不能改的。
霖,“雨”+ “林”,
希望我长大后不至于遭受贫寒之苦,就像“林”一样,每天都有雨滋润。
赫,有两重意思。
“赫”可以解为“显赫”,父母希望我会众人皆知;“赫”又可以做“鹤”。
因为两个弟妹都属鸡,故我父母望我“鹤立鸡群”,独占熬头。
因为有了父母的爱,我就【把“就”改为“才”,方能在文脉上与前文呼应。
】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短短三百字,写得一波三折。
第一折:由对名字的“误解”,转到“理解”;第二折:由“杨闯”、“杨爽”、“杨梅”转到“杨霖赫”;第三折:由“霖”之“免受贫寒”转到“赫”之“众人皆知”与“鹤立鸡群”。
最后用一个“爱”字紧紧束住,有波澜而不枝蔓,情意深而主题明。
】
这样的作文教学,紧密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同时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而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通过对范文的评点,恳切而不露声色地进行了写作指导,这种指导非常具体和中肯,有的放矢,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思想认识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