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 思考题答案
![发展心理学 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42f7addccda38376baff4.png)
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的界定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现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言的发展3.发展心理学中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所研究的年龄特征应该包括哪些问题?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包括:(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2)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所以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4.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被认为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将普莱尔视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理由?从写作目的和内容上看,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就是以儿童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出现的。
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儿童心理》内容最为系统全面从影响上来看,《儿童心理》影响深远,给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5.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6.霍尔提出了复演说,认为应该把个体心理发展看做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
7.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8.洛克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而提出了(白板)说第二章理论1.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实质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机体与环境的平衡2.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主要指语言以前的时期,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的关系。
前运算思维阶段:表象或形象思维萌芽,频繁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超越具体实物或具体经验,根据假设来进行的逻辑推演思维。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239407b258f5f61fb73666f6.png)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儿童心理》为标志。
这本书的作者是( )。
A.荣格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2.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所研究的个体的年龄阶段是( )。
A.O-18岁 B.0—6岁 C.3—7岁 D.3、1l岁3.儿童心理学形成的时期是( )。
A.19世纪之前 B.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 )图式中分段进行( )。
A.横断研究;纵向研究 B.双生子研究;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横断研究 D.纵向研究;双生子研究5.世界上第一部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
A.古德伊洛弗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6.有研究者对140名被试持续研究了12年,发现人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这个研究属于( )。
A.横断研究 D.双生于研究 C. 纵向研究 D.聚合交叉研究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 )。
A. 形成的准备时期 B.形成时期C.分化和发展时期 D.演变和发展时期8.最早对成年心理开展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 B.霍尔 C. 荣格 D. 何林渥斯9.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 C.荣格 D. 何林渥斯10.最早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C. 荣格 D.何林渥斯11.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引起儿童的某种行为以观察在这种条件下儿童行为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淡法 D.临床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西南大学[0018]《发展心理学》网上作业及答案
![西南大学[0018]《发展心理学》网上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4f6a57767f5acfa1c7cd76.png)
西南大学[0018]《发展心理学》网上作业及答案1、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1. A. 六年级2.三年级3.四年级4.五年级2、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1. D. 小学阶段2.高中阶段3.初中阶段4.大学阶段3、埃里克森认为主要任务时获得勤奋感的时期是1. E. 幼儿期2.婴儿期3.少年期4.童年期4、复演说的提出者是1. F. 弗洛伊德2.皮亚杰3.霍尔4.维果斯基5、埃里克森认为成年初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1.亲密感2.主动感3.信任感4.同一感6、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指的是()1.亲社会行为2.依恋3.性别认同4.积极强化7、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是()1.同化2.顺应3.习惯化4.认同8、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和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属于()1.同化2.顺应3.习惯化4.认同9、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属于()1.同化2.顺应3.习惯化4.认同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1.三年级2.四年级3.五年级4.六年级11、游戏是()的主导活动1.婴儿期2.幼儿期3.小学时期4.中学时期1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1.普莱尔2.冯特3.霍尔4.何林沃斯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1.华生2.斯金纳3.班杜拉4.巴甫洛夫14、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1.大脑皮质增加2.大脑单侧化3.脑电的变化4.脑重的增加15、霍尔关于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代表性理论是()1.精力过剩说2.性欲阶段说3.内化说4.复演说16、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是()1.陈鹤琴2.陆志韦3.朱智贤4.黄翼1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1. 1~1.5岁2. 1.5~2岁3. 2~2.5岁4. 2~3岁18、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1.二元论阶段2.相对论阶段3.约定论阶段4.多元论阶段19、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1.学前期2.小学时期3.青春期4.青年期20、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出现()1.反射2.社会性微笑3.依恋4.同伴交往21、由于小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解不够和思维水平不高,常常导致()1.机械记忆2.意义记忆3.有意记忆4.语词记忆22、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作者是()1.何林沃斯2.普莱尔3.霍尔4.荣格23、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1.柯尔伯格2.维果斯基3.皮亚杰4.弗洛伊德24、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而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的是()1.达尔文2.福禄贝尔3.卢梭4.鲁利亚25、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的形成1.条件反射2.动作发展3.依恋4.注意26、高中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1.直觉行动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经验型逻辑思维4.抽象逻辑思维27、设计出“三座山测验”的是心理学家()1.荣格2.皮亚杰3.班杜拉4.勒温28、“视崖”是用来研究婴儿()发展的装置1.方位知觉2.左右知觉3.时间知觉4.深度知觉29、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1.大脑皮质增加2.大脑单侧化3.脑重的增加4.脑电的变化30、提出“语言获得机制”这一概念的是()1.斯金纳2.皮亚杰3.弗洛伊德4.乔姆斯基31、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 )1.维果斯基2.班杜拉3.列昂节夫4.华生32、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的是心理学家()1.弗洛伊德2.皮亚杰3.斯金纳4.斯腾33、吉布森发明的“视崖”装置用来研究婴儿的1.颜色知觉2.大小知觉3.方位知觉4.深度知觉34、班杜拉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是1. B. 强化2. C. 选择性模仿3.认知4.语言获得装置35、霍尔用“疾风怒涛”形容的是1.儿童期2.老年期3.成年期4.青少年期多项选择题36、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的发展1.前言语2.独白言语3.电报语4.连贯言语37、婴儿的反射活动有()1.踏步发射2.游泳反射3.抓握反射4.吸吮反射38、艾斯沃斯认为婴儿的依恋类型主要有()1.安全型2.迟缓型3.回避型4.反抗型39、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有()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2.研究方式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特点3.多元统计技术的大量应用4.研究手段的综合化40、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1.社会历史因素2.职业3.身体健康水平4.遗传因素41、初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强烈与温和2.外露与含蓄3.波动与稳定4.自尊与自卑42、最具代表性的言语获得理论包括()1.强化说2.转换生成说3.认知学说4.模仿说43、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1.鲁利亚2.维果斯基3.列昂节夫4.达维多夫44、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包括()1.前道德阶段2.他律道德阶段3.自律道德阶段4.习俗道德阶段45、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遵循( )1.首尾原则2.近远原则3.粗细原则4.前后原则46、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有()1.描述2.解释3.控制4.预测47、初中生思维自我中心的主要表现有()1.假想的观众2.假设的舞台3.独特的自我4.自我的分化48、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1.成熟2.社会环境3.平衡4.物理因素4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1.感知运动阶段2.具体运算阶段3.前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主观题50、阐述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的内容参考答案: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82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82](https://img.taocdn.com/s3/m/74aa89d7453610661fd9f487.png)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1、具体形象性思维发生在()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少年期【答案】B2、()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A.吉尔福特B.卡特尔C.瑟斯通D.斯皮尔曼【答案】B3、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一些儿童也给自己买来的玩具娃娃洗澡,这是思维活动的()A.直观动作性B.抽象概括性C.具体形象性D.间接概括性【答案】C4、大脑皮层成熟的程序是()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额叶—颞叶—顶叶—枕叶C.枕叶—颞叶—顶叶—额叶D.枕叶—顶叶—颞叶—额叶【答案】C5、第二信号系统开始的时期是()A.乳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初期【答案】A6、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著名的研究成果有皮亚杰的()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C.情景测验法D.社会矩阵法【答案】A7、神经类型强、不平衡,气质类型属于()B.多血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D8、在研究儿童注意的发展,以速示器进行的实验中表明,小学生平均能看到的客体是()A.2—3个B.4—5个C.5—6个D.6—7个【答案】B9、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遗传B.教育C.内部矛盾D.成熟【答案】C10、婴儿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A.冲动性C.易变性D.感染性【答案】C11、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是11岁零3个月,其智力年龄为12岁零4个月,其IQ 应为()A.115B.112C.120D.110【答案】D12、书面言语的发展超过口头言语发展是从()A.二年级起B.三年级起C.四年级起D.五年级起【答案】C13、()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
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爱德华【答案】C14、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A.遗传素质B.环境教育C.年龄特征D.内部矛盾【答案】A15、在美国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也是推动美国儿童心理学发展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是()A.霍尔及其成熟势力说B.格塞尔及其复演说C.格塞尔及其成熟势力说D.霍尔及其复演说【答案】D16、E.奥苏贝尔A.艾里克森B.霍尔C.艾森克【答案】B17、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少年期【答案】B18、学龄初期建立人工性条件反射反而比学前期更困难,其原因是()A.兴奋作用B.兴奋与抑制作用C.第一信号系统抑制作用D.第二信号系统抑制作用【答案】D19、皮亚杰认为12—15岁儿童思维的发展处在()A.形式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答案】A20、巴甫洛夫关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研究揭示了()A.个体心理起源问题B.种系心理活动起源C.言语思维发展问题D.个性特征的生理基础【答案】C21、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A.新生儿时期B.乳儿期C.婴儿期D.幼儿时期【答案】B22、游戏活动是在学前儿童的()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A.想象B.动作C.实践D.表象【答案】A23、对儿童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利用了()A.有意识记B.意义识记C.机械识记D.无意识记【答案】D24、从学前时期开始形成了最初的()A.自我意识B.气质特征C.个性倾向D.抽象逻辑思维【答案】C25、书面言语的发展超过口头言语发展是从()A.二年级起B.三年级起C.四年级起D.五年级起【答案】C26、在美国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也是推动美国儿童心理学发展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是()A.霍尔及其成熟势力说B.格塞尔及其复演说C.格塞尔及其成熟势力说D.霍尔及其复演说【答案】D27、格赛尔创立了心理发展的()A.复演说B.成熟势力说C.认知学说D.构造主义学说【答案】B28、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思维的发展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29、莱文森通过描述成人生活来解释人格变化,他认为成人的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稳定期与转折期的区别在于()。
发展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发展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c7d24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c.png)
发展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过程的科学。
本试题库旨在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一、选择题1.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哪个方面?A. 心理疾病的治疗B. 心理发展过程C. 人格形成D. 社会行为答案解析: B. 发展心理学专注于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
2.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马斯洛答案解析: B. 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二、填空题3.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青春期面临的主要冲突是_________。
答案解析: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冲突是“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
4.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_________。
答案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三、简答题5.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能力特征。
6. 描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八个阶段。
答案解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包括八个阶段,从婴儿期的信任与不信任,到青少年期的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再到成年早期的亲密与孤独,以及中年和晚年的成就与停滞、自我完整与绝望等。
四、论述题7. 论述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答案解析: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需求,设计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以及评估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库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西南大学《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9fb0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0.png)
西南大学《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9022)《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是()A 普通心理学B 教育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 咨询心理学2、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称为()A 个体化B 社会化C 生活化D 泛化3、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是()A 霍尔B 华生C 桑代克D 斯金纳4、《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的作者是()A 霍尔B 达尔文C 普莱尔D 桑代克5、儿童心理学的真正的创始人是()A 霍尔B 达尔文C 普莱尔6、《发展心理学概论》的作者是()A 霍尔B 达尔文C 普莱尔D 何林渥斯7、称得上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专著的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的传略C 发展心理学概论D 人类发展8、人格中原始的、本能的、且最难接近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是()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无我9、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工作原则遵循()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完美原则D 综合原则10、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工作原则遵循()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完美原则D 综合原则11、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工作原则遵循()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D 综合原则12、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恋父情结常发生在()A 0-1岁B 1-3岁C 3-6岁D 6-12岁13、相对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来说,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更强调()A 自然性B 性C 自我意识D 社会性14、埃里克森认为,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的阶段是()A 青年期B 成年早期C 成年中期D 老年期15、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并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的阶段是()A 青年期B 成年早期C 成年中期D 老年期16、持“心理的本质是行为”的观点是()A 构造主义学派B 行为主义学派C 精神分析学派D 人本主义学派17、伴随某行为的出现,立即给予一个刺激或增加刺激的强度,导致该行为发生频率降低直到不发生,称之为()A 积极强化B 消极强化C 泛化D 惩罚18、某人被判处死缓,在监狱里认真改造、有立功表现,后来给他降刑,他表现越来越好。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b02831866fb84ae45c8de9.png)
发展心理学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林崇德第二版2014.7.7整理 BY Gan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西南大学1906课程考试[9022]《发展心理学》答案
![西南大学1906课程考试[9022]《发展心理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57d6d90912a2161579291f.png)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2019年 6月课程名称【编号】:发展心理学【 9022】A卷大作业满分: 100分温馨提醒:任选其中 2 题做答,按照要求提交。
论述题(任选 2 题做答,每题 50 分)1.3 —6 岁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举例分析。
语音的发展特点:3— 6 岁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儿童语音逐渐定型。
1.发音的准确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幼儿发声母比发韵母困难,错误较多;3.语言环境是影响儿童正确发音的重要因素;3-6 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综合特点4.发生语音意识。
词汇发展的特点:1.词汇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词类范围不断扩大;3.词义理解的深化;4.不同词类词义的发展各有特点。
语法发展的特点:1.句型的发展: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2.语句结构的变化:从混沌一体到表达内容、词性、结构层次的逐渐分化;从松散到逐步严谨;由压缩、呆板逐渐扩展和灵活。
3.句子含词量的增加。
4.语法意识的出现。
2.依恋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其主要种类有:( 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反抗型依恋。
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3.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举例说明。
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中期),约从 14、15 岁开始到 17、 18 岁结束。
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均趋于成熟和稳定,这首先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水平上。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1)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4)进入高中阶段后,达到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水平的人次要比初中阶段多,掌握字词概念的数量也比初中多;同时,高中生还能较正确地对社会概念、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作出定义。
西南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复习答案(可编辑)
![西南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复习答案(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f278612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5.png)
第一章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 1982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正式成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的成员A 条件刺激B 无条件刺激C 本能D 强化7 读书看报属于 A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人格过程8 前几天重庆阴雨绵绵小明觉得非常郁闷随着天气放晴小明也变得活跃起来小明的心理变化反映了C 的不稳定性A 性格B 气质C 心理状态D 心理过程9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A 华生B 桑代克C 冯特D 弗洛伊德10 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表明 CA 两个因素负相关B 两个因素不相关C 两个因素正相关D 两个因素伪相关11 在一位研究者设计的智力对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AA 智力B 中学生C 物理问题D 物理成绩12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类心理现象属于 BA 认知过程B 心理特征C 情感过程D 心理状态13 爱之愈切知之愈深反映了CA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B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C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D 心理对环境的能动性14 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调查问卷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A 感觉知觉和记忆B 感知记忆和思维C 接收贮存和运用D 感知加工和反应20 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CA 安全需要B 匮乏性需要C 归属与爱的需要D 情感需要21 要比较两种教材的优劣较好的办法是 AA 实验研究B 调查研究C 观察研究D 个案研究22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主要表现了 A 对心理发展的影响A 遗传B 生活环境C 饮食D 后天因素23 总体来说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的最可能比例为 BA 15~30B 35~50C 55~70D 70~9024 宰相教子的故事较好地体现了 B 对心理发展的影响A 遗传B 家庭C 内因D 文化25 孤儿院和弃儿往往有更多的心理问题这折射出 B 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A 遗传B 家庭环境C 主观努力D 自然环境26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是AA 灵魂论B 梦的解析C 生理心理学原理D 性学三论27 把学生看成较大的白鼠的流派是 CA 人本主义学派B 精神分析学派C 行为主义学派D 认知学派28 个案研究一般要求研究人员选择单个的典型性的且能够代表研究对象总体的个案因此 CA 个案应当是单一的个体不可以是团体B 个案一般是随机抽样的C 个案一般是有意抽样的D 个案与其他个体是独立的29 心理现象是内在的看不到也摸不着由此可见人心叵测我们无法对其进行研究对此观点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CA 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否定了心理学研究的可行性B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看到了心理学研究面对的困难C 这个观点的合理之处是它看到了心理现象存在形式的特殊性D 这个观点的不合理之处是它否定了心理现象的客观性30梦的解析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 B 最早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介绍A 周公B 弗洛伊德C 弗格森D 布罗伊尔二多项选择题1 什么是人的心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B 人脑产生心理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C从动态与稳态的角度划分心理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D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2 在1550~1880年间巴赫家族出现了大约60名音乐家这一事例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 AB 对心理发展有影响A 遗传B 家庭环境C 社会氛围D 学校教育3 下面那种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ABCA 消极性格如偏心神经质等的教师可能使学生自暴自弃不求上进B 皮革马力翁效应C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D 非正式团体4马斯洛通过对杰斐逊爱因斯坦和罗斯福等成功人士的文献分析或访谈发现自我实现者具有ABCD 的特征A 内心生活思想行为自然率真B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C 具有批判精神不容易被社会诱惑D 富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5 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 ABC能力气质性格动机6 天昏昏兮人郁郁体现了BCD 对心理的影响A 先天因素B 外部因素C 环境因素D 后天因素7 冯特的心理学贡献在于 ABCDA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 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C 探索出了一套心理学研究的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D 为世界各地的大学培养了心理学人才8 下列哪些家庭形式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ABCA 留守家庭B 单亲家庭C 离异家庭D 工人家庭9 以下这些数值可用于表示相关系数的是AD第二章题库单选题1从知识的来源可将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 CA 感性知识 B自然科学知识 C间接知识 D个人知识2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 B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弗洛依德 D冯特3要使学习的知识达到自动化主要通过 BA形成策略化 B反复练习 C多问为什么 D使用联想法4对如何游泳的记忆属于 DA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 D程序性记忆5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CA 过度学习B 记忆的恢复现象C 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 无前摄抑制的影响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D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7听到一声巨响转过头属于 A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前注意8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香蕉总是被看成黄色这是由于 D 所致A 知觉适应B 明度恒常性C 知觉的理解性D 颜色恒常性9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是知觉 A 的表现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A.组织构造策略 B.深入理解策略 C.高效练习策略 D.保持记忆策略11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BA.中间部分 B.开始和结尾部分 C.不一定 D.都一样12有人在学习解高次方程的思路时概括为四化换一元这是使用了 CA图表归纳法 B形象联想法 C简语归纳法 D符号纲要法13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A.组织构造策略 B.深入理解策略 C.高效练习策略 D.保持记忆策略14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DA.组织构造策略 B.深入理解策略 C.高效练习策略 D.保持记忆策略15记忆的容量为七加减二个项目的是 B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瞬时记忆 D程序性记忆16有人在记忆π值时记为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这是使用了 C A形象联想法 B歌谣归纳法 C谐音联想法 D简语归纳法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记忆属于 B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感觉记忆 D机械记忆18对一个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业余新手只有18由此可见 D 对组块有着很大的影响A加工深度B觉醒状态 C记忆内容D个体的知识经验19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B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20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C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1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22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的记忆为 A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23窥一斑而知全豹说明了知觉的 B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4有人记忆有关马克思出生和去世的时间18181883联想为马克思一爬一爬一爬爬上山这是使用了 DA.组织构造策略 B.深入理解策略 C.高效练习策略 D.保持记忆策略二多选题1从知识的功能出发可将知识分为BCEA社会科学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D公共知识 E策略性知识2知识传承系统的三个基本因素ACEA教师 B教具 C学生 D教具 E知识3有效的学习知识可按以下的目标实现条件ABCDEA概念化 B条件化 C结构化 D自动化 E策略化4.知觉的规律主要是在知觉的基本特性中表现出来的知觉的基本特性有ABCD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得恒常性 E知觉的起伏性5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A.系统结构图 B.流程图 C.模式或模型图D.网络关系图 E.双向图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对象的过程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互相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2知识获得要经过a介绍和复习b深入理解c提供练习阶段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知识获得中怎样合理使用学习策略15分答a介绍和复习复习保持记忆策略1分组织构造策略1分例子2分b深入理解阶段可使用深入理解策略1分自问理由法形象比喻法异同比较法感性经验积累法自我举例法例子2分c提供练习高效练习的策略1分提高练习密度减轻大脑负担增强目标意识提倡精讲多练例子2分根据答题情况灵活分配其余的5分第三章问题解决的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刺激情境是 BA环境B问题C心境D课堂气氛2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形成问题表征的思维过程是 B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3定势又称为 AA心向B功能固着C学习准备D技能4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题步骤的思维过程是C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5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物体的通常用途却看不到其新用途这一现象称为CA定势B迁移C功能固着D前摄抑制6从广义上看功能固着也是一种 BA迁移B定势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7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一方法称为 D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训练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8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DA爬山法B算法式C逆推法D启发式9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 B 策略A手段目的分析法B逆推法C计划法D联想法10儿童在用积木搭建房屋的游戏中所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C A计划法B逆推法C尝试错误法D手段目的分析法11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A记忆容量大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C知识容量大D动机强烈12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DA逆推法B联想法C计划法D手段目的分析法13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D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二判断题1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2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顿误式解决问题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3在对如何解决问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人们常采用尝试错误法√4动机强度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5评价解法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三填空题1问题即____与____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给定信息要达到的目标2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____从问题的____到达____的过程认知操作起始状态目标状态3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即________和____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4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四个阶段理解问题寻求方案尝试方案评价方案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摒弃无关因素找出问题的关键明确问题的主要矛盾的阶段是____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的阶段是____ 理解问题寻求方案6问题解决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两大类其中逆推法类比法等属于____策略启发式7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目的分析法的关键是____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8小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之后习惯于四八三十二这一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四等于三十二很多人都反应不出来这种现象是一种____现象的消极作用的表现定势9砖一般用于建筑中但人们有时想不到它在黑夜中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这说明____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四名词解释1问题问题是在事实的初始状态和想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障碍的情境2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3定势定势是一种反应的准备状态或指先前完成类似任务所形成的固定化的认知操作模式它使人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进行认知反应4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指仅仅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物体的定势5酝酿效应当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把它搁置一边几小时几天或者几星期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往往很快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6研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五简答题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呈现刺激的模式问题的表征酝酿效应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专家与新手的区别2试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差异性4简述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要策略有哪些1指导学生通过批判思维发现问题2指导学生通过求异思维发现问题3提出前瞻性的问题4提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5采用别人提出的问题5学科领域问题解决策略的三阶段模型是什么即要对解决学科领域的三阶段审题解决问题反思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训练一分析题意的思维策略1仔细读题审题2整体上把握问题三解答习题的思维策略1充分进行又向推理2发散性思维三反思总结的思维策略1思考自己是否已把握与习题有关的知识结构2回忆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找出其中的问题3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思路和更佳的解决方法六论述与分析题1设有3个传教士和3个野人同在河的左岸他们都要到对岸去河里只有一条船他们都会划船但每次渡船至多只能乘两人如果在任何一边河岸上野人的数量超过传教士野人就要吃掉传教士问怎样才能用船将3个传教士和3个野人从左岸都渡到右岸又不会发生传教士被吃的事件呢根据所学的问题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个著名的传教士和野人过河的问题利用手段目的分析法分为6步①两个野人先划船过河②一个野人划船返回左岸③再有两个野人划船到右岸④一个野人又划船返回左岸⑤两个传教士划船到左岸⑥一个传教士和一个野人划船返回左岸2有一几何题如下已知矩形ABCD求证两对角线相等即AD CB假如你是数学老师请用两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第一种方法逆推法第二种方法手段目的分析法需详细说明过程3举例论述问题解决中常用的策略和方法试误法爬山法手段-目标分析法逆推法类比法头脑风暴法每种策略至少要举出一个相应的例子第四章样题和标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并组织了一些不寻常的活动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这体现是 BA创造性教学 B有创造性的教学 C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D 以创造性为目标的教学2推陈出新和前所未有是A的两种表现形式A 新颖性B 适应性C 科学性D 发散性3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标志是 BA 聚合发散性B新颖适用性C 科学可行性D 流畅变通性4能及时把握住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指的是思维的哪种特性CA流畅性 B变通性 C敏感性 D独特性5智力激励法又叫AA头脑风暴法B六顶帽子思维法 C强制联想法 D类比联想法6孙膑到魏国求职这一典故中运用了什么策略思维BA批判思维 B逆向思维 C模糊思维 D发散思维7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可以体现思维的哪种特性AA流畅性 B变通性 C发散性 D独特性8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散项目的范围大或维度多说明思维的哪种特性强BA流畅性 B变通性 C发散性 D独特性9面临大量信息能提取出有用信息表现为一种低进高出的创造性思维指的是DA模糊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聚合思维10突出解放思想是会议基础体现的是智力激励法中的哪一原则AA自由思考原则 B禁止评判原则 C谋求数量原则 D结合改善原则11追求活跃气氛是发挥创造性保证体现的是智力激励法中的哪一原则C A自由思考原则 B谋求数量原则C禁止评判原则D结合改善原则12强调数量是获得最佳和高质量设想体现的是智力激励法中的哪一原则C A自由思考原则 B禁止评判原则 C谋求数量原则 D结合改善原则13 把思维指向某一固定点的收敛过程要求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某一问题体现是那种联想法BA查阅产品样本法 B焦点法 C 5W1H法 D 奥斯本设问法14头脑风暴法的时间一般在多长为宜BA10-30分钟 B20-60分钟C 60-120分钟 D 1-10分钟15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情况下彼此无关联的产品或想法强行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独特性想法的方法AA查阅产品样本法 B焦点法 C 5W1H法 D 奥斯本设问法16B认为某个领域的知识经验太多会使一个人囿于常规难以有所创造对于创造性而言并非知识越多越好A地基观 B张力观 C反向观 D U形观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1根据张庆林与斯滕伯格的定义下面哪些是符合创造性的BCDA 动物也具有该素质B 新颖独特C 可行性D 适用性2根据张庆林与斯滕伯格的观点 ACDA 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B 每个人的创造性都能充分展现出来C人的创造性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表现出来D 人的创造性离不开内外系统相互作用3 哪些家庭特点对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ABCDA 家庭历史 B家庭教养方式C父母对教育重视程度 D父母的行为特征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ABCDA准备期 B 酝酿期 C 豁朗期 D 验证期5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下面哪些可以作为其综合ABCDA 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分析思维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什么是创造性参考答案人类所特有的利用一定条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2思维的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3发散思维参考答案是指人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四辨析题创造性教学其实就是有创造性的教学错误 1分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以创造性教育的方式启发培养以及训练学生相应的创造性动机精神和思维1分有创造性的教学指教师设计并组织了不寻常的活动1分前者学生的角色是问题解决者教师是问题设计者寻找者教练或听众后者学生的角色是问题的接受者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2分五案例分析日本人与大庆油田日本人首先从中国画报刊登的铁人王进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断出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处因为相片上王进喜身穿大棉袄背景是遍地积雪接着他们又从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上推断出油田离铁路不远他们从《人民日报》的一篇报导中看到一段话这段话是说王进喜到了马家窑说了一声"好大的油海啊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据此日本人推断大庆油田的中心就在马家窑大庆油田什么时候产油了呢日本人判断1964年因为王进喜在这一年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果不出油王进喜是不会当选为人大代表的日本人还准确地推算出大庆油田油井的直径和大庆油田的产量依据是《人民日报》一幅钻塔的照片和《人民日报》刊登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把当时公布的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简单之至日本人推算出大庆的石油产量为3000万吨与大庆油田的实际年产量几乎完全一致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以上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参考答案思维的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6分思维的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6分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发现规律4分思维的间接概括性使人类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性和直接感知的局限性拓宽了人类的认识范围也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使更迅速更科学地认识世界成为可能4分六举例说明题结合自己的学科举例说明如何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说明由于每一个大类训练有多种具体训练方法因此例子可以多举在每一大类中每个例子1分两个或两个以上记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5分1思维的流畅性训练1分常用方法有用词流畅性训练联想流畅性训练观念流畅性训练和表达的流畅性训练1分例子每个例子1分最多不超过2分2思维变通性训练1分。
19年12月【西南大学】《[9022]《发展心理学》》大作业(参考答案)
![19年12月【西南大学】《[9022]《发展心理学》》大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9c7976fe4733687e21aab8.png)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2019年12月课程名称【编号】:发展心理学【9022】 B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论述题(至少选择2道题作答,每题50分)1.怎样判断人类心理已经形成?2.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维果茨基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有: (1)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社会起源说维果茨基将心理机能划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自然的直接的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
低级心理机能是消极适应自然的心理形式。
社会的、间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指随意注意、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和意志等。
这些高级心理机能具有一系列根本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共同特征:这些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就它们的反映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说在各种机能中由于有思维的参与从而使它们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从个体发展看,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2)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机制:符号工具中介说维果茨基认为,人类有两种工具: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
物质工具和语言符号等精神工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
而能够从本质上改变低级心理机能,促进高级心理机能的“心理工具”则应该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起着中介作用的心理工具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可以在作用于外部物质改变的同时作用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
(3)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过程:内化说内化是指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将外部的人类经验不断转化为自我头脑中内部活动的过程。
维果茨基指出所有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都是作为外部活动的形式,而后内化为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部活动。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一)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早就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9022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9022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b3834b4daa58da0114aa6.png)
9022发展心理学
1、(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环境、教育决定的?这在心理学争论已久,在
教育界及人们心目中也有不同看法。
朱智贤从50年代末开始,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
首先,他承认先天因素再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因素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与教育则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
朱智贤认为,这个内部矛盾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心理发展如何,向哪儿发展?朱智贤认为,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从学习到心理发展,人类心理要经过一系列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是:(1)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重要一环。
(2)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四个方面包括:(1)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2)生理因素的发展;(3)动作和活动的发展;(4)言语的发展。
【9022】2017西大发展心理学试卷答案
![【9022】2017西大发展心理学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e48dc933d4b14e85246882.png)
【9022】2017西大发展心理学试卷答案一、朱智贤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朱智贤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中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人的心理发展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环境、教育决定的?这在心理学界争论已久,在教育界及人们心目中也有不同看法。
朱智贤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
首先,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因素还是生理成熟,它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它们提供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
环境与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朱智贤不仅提出这个论点,而且还坚持开展这方面的实验研究。
笔者对双生子的智力、性格的心理学研究,正是在朱智贤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结果完全证实了朱智贤的理论观点。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起作用。
朱智贤认为,这个内部矛盾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有关内部矛盾的具体提法,国内外心理学界众说纷纭,国内就有十几种之多。
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心理学家都同意朱智贤的提法,这是因为他提出的内部矛盾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初步解决了需要理论、个体意识倾向理论、心理结构(原有水平)理论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心理是如何发展的?向哪儿发展?朱智贤认为,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从学习到心理发展,人类心理要经过一系列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他还提出了一种表达方式: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中,如何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这涉及教育要求的难度问题。
《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a3d1e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8.png)
《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发展心理学2. 正强化3. 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4. 复演说5. 负强化6. 学习障碍7. 图式8. 溶血症9. 抓握反射10. 应答性行为11. 观察学习12. 多动症二、填空题1. 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大肌肉到小肌肉。
2. ()认为,游戏是儿童释放焦虑、补偿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的手段。
3. 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和()三个水平。
4.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主要包括()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的年龄特征。
5. 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儿童心理的著作是普莱尔于()年发表的()一书。
6. 艾里克森认为,7-12岁也就是学龄期儿童所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和()。
7.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的思想,一个是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问题。
8. 婴儿刚出生时脑重是成人的(),36个月时脑重已大约是成人的(),可见整个婴儿期是人一生中脑发育最快,最重要的时期。
9. 托马斯-切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和()三种类型。
10. 美国心理学家()最早提出要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将儿童心理学发展成毕生发展心理学,并于1930年出版了()一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1. 弗洛依德根据力比多的发展,将个体的心理分为5个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期,潜伏期和()。
12. 胎儿生长的阶段包括()阶段,()阶段和胎儿阶段。
13. 班杜拉认为,强化是行为产生的原因,但他强调,强化既包括直接强化,也包括()强化和()强化。
14. 婴儿真正的言语发生的时间大约在()月与()月之间。
15.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段,()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16. 发展心理学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必须结合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二是()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思考题
![发展心理学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b1cf4969eae009581becc9.png)
1、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要解决哪些理论与实际问题?答: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3、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4、探究不同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你是如何理解行为主义发展观的?答:行为主义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旨就是主张心理发展只是量的不断增加的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
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体现出阶段性,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惟一条件,强调客观与实证,把重点从对意识的过多关注转向行为研究,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有助于促进对儿童行为发展进程的了解,到后期也注意到人、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主张儿童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
3、依据相互作用论的观点,同化与顺应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机制。
你是如何理解的?试举例说明。
答:同化是指将环境刺激纳入到机体已有的格式,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格式量的变化,当机体的格式不能同化客体,须建立新的格式或调整原有格式,引起格式质的变化以适应环境就是顺应。
例如打游戏,刚刚进去游戏的世界是0级的角色,然后打了一个怪物,得到了经验,学会了如何打怪,就升高了一级,然后再以这个经验打两个怪物再升一级,在第一次打怪的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方法有错误,打了半天才打死怪物,然后在第二次打怪的时候就改正自己的打法,很快就打死了怪物,第一次打怪的就是同化,第二次打怪的就是顺应。
4、“最近发展区”观点对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有怎样的启示?答:“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表现)和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是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他的最近发展区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年龄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教学的可能性是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其中含义是指一是教育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二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思考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思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48a6274b73f242336c5f41.png)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年龄特征 P10发展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展开的(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发展心理学要通过实验研究,从大量的个别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某一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典型趋势、本质趋势。
(2)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所以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一般以横向联系为主要线索加以研究,研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也允许从纵向角度探索某种心理现象在生命全程中的发展趋向。
2、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范围 P3发展心理学正是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3、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P12-16(1)、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其代表作是《儿童心理》(2)、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形成期;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演变和新增时期。
(3)、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霍林沃思最早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全貌发展,出版的《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1935年,古迪纳夫出版《发展心理学》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佛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P36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是佛洛依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他主张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性本能并强调入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7d9b5d050876323012125b.png)
发展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从出生到衰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现象B解释心理发展规律C揭示心理发展规律D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2.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
A从出生到幼儿期B从幼儿期到童年期C从童年期到青春期D从青春期到青年期3.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年。
A1879 B1882 C1876 D18914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
A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B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生物变化规律所制约C个人的心理发展决定于生理成熟D心理发展是跨文化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5.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叫()。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6.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人类婴儿的关键期表现在()。
A感受系统范围内B运动系统C感知活动水平D神经系统8.皮亚杰认为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
A声音B味道C动作D哭泣9.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
A兴趣B微笑C依恋D哭泣10童年期儿童游戏属于()。
A互动游戏B实物游戏C象征性游戏D规则游戏11.()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A婴儿末期B幼儿期C小学低年级D小学中年级12.幼儿体验高自尊与以后生活中()有关。
A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B压抑或焦虑等不良情绪C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D缺乏人际交往能力13.青春发育期的主要特点是()。
A身心稳定发展B心理发展无显著变化C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D心里迅速发展并直达成熟14.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A幼儿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更年期15.关于晶态智力的正确表述是()。
A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B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C更能反映人的聪明程度D是识别图形关系等的基础能力16.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22)《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是()A 普通心理学B 教育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 咨询心理学2、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称为()A 个体化B 社会化C 生活化D 泛化3、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是()A 霍尔B 华生C 桑代克D 斯金纳4、《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的作者是()A 霍尔B 达尔文C 普莱尔D 桑代克5、儿童心理学的真正的创始人是()A 霍尔B 达尔文C 普莱尔D 桑代克6、《发展心理学概论》的作者是()A 霍尔B 达尔文C 普莱尔D 何林渥斯7、称得上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专著的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的传略C 发展心理学概论D 人类发展8、人格中原始的、本能的、且最难接近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是()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无我9、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工作原则遵循()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完美原则D 综合原则10、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工作原则遵循()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完美原则D 综合原则11、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工作原则遵循()A 快乐原则B 现实原则C 完美原则D 综合原则12、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恋父情结常发生在()A 0-1岁B 1-3岁C 3-6岁D 6-12岁13、相对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来说,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更强调()A 自然性B 性C 自我意识D 社会性14、埃里克森认为,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的阶段是()A 青年期B 成年早期C 成年中期D 老年期15、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并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的阶段是()A 青年期B 成年早期C 成年中期D 老年期16、持“心理的本质是行为”的观点是()A 构造主义学派B 行为主义学派C 精神分析学派D 人本主义学派17、伴随某行为的出现,立即给予一个刺激或增加刺激的强度,导致该行为发生频率降低直到不发生,称之为()A 积极强化B 消极强化C 泛化D 惩罚18、某人被判处死缓,在监狱里认真改造、有立功表现,后来给他降刑,他表现越来越好。
这个过程隐含的行为塑造原理有()A 积极强化B 消极强化C 泛化D 惩罚19、小学生老是叫别人绰号,不管他怎么叫,被叫的同学都不理他,后来他不叫了。
这是()A 消极强化B 泛化C 消退D 积极强化20、观察学习中同样有强化属于()A 消极强化B 积极强化C 直接强化D 间接强化21、维果斯基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叫作()A 社会文化-历史学说B 操作反应学说C 观察学习D 刺激反应学说22、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A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B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C 性心理的发展与成熟D 强化的结果23、中国可以称得上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的是()A 陈鹤琴B 朱智贤C 孔子D 孟子24、小孩子可能把同妈妈年龄相仿的女性叫作妈妈。
这是()A 同化B 强化C 顺应D 消退2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必需遵循以事实为依据,这是其原则中的()A 矛盾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D 层次性原则26、问卷研究法中,问卷是重要的工具。
问卷的核心是()A 标题B 问题C 指导语D 结构27、目前有研究胎儿具有了视觉反应能力是在()A 胎儿1个月B 胎儿2、3个月C 胎儿4、5个月D 初生后1个月内28、个体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的时间一般是()A 婴儿1、2个月B 婴儿3、4个月C 婴儿5、6个月D 婴儿7、8个月29、儿童开始以自己身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一般是在()A 3岁B 4岁C 5岁D 6岁30、儿童能完全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一般是在()A 3岁B 4岁C 5岁D 6岁31、皮亚杰认为2一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A 感知运动阶段B 具体运算阶段C 前运算阶段D 形式运动阶段32、婴儿出现真正意义的社会性微笑是在()A 3个月开始B 4个月开始C 5个月开始D 6个月开始33、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创始人是()A 卡特尔B 奥尔波特C 荣格D 埃里克森34、托马斯、切斯等认为,容易型婴儿占到()A 35%B 40%C 10%D 15%35、托马斯、切斯等认为,困难婴儿占到()A 35%B 40%C 10%D 15%36、托马斯、切斯等认为,迟缓型婴儿占到()A 35%B 40%C 10%D 15%37、托马斯、切斯等认为,中间型(交叉型)婴儿占到()A 35%B 40%C 10%D 15%38、儿童自我评价的转折年龄是()A 2岁B 3岁C 3.5-4岁D 6岁39、儿童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在()A 3岁B 4岁C 5岁D 6岁40、儿童自我控制力发展的转折年龄是()A 3-4岁B 4-5岁C 5-6岁D 6-7岁41、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 普莱尔B 何林渥斯C 华生D 荣格42、弗洛伊德认为,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越重要的是()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意识43、发展心理研究最基本的目的是()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44、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是发展心理研究功能中的()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45、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是发展心理研究功能中的()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46、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是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这是发展心理研究的()功能。
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47、一般初生婴儿的脑重是成人脑重的()A 1/2B 1/3C 1/4D 1/548、婴儿出现“电报句”阶段一般发生在()A 0-1岁B 1-1.5 岁C 1.5-2岁D 2-2.5岁49、婴儿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的时间大致是()A 1岁B 2.5岁C 3岁D 3.5岁50、个体一生发展中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儿童期D 青春期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学科内容的两个主要部分是()A 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B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C 儿童心理研究方法基础D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E 条件反射发展的年龄特征2、人类心理的特点主要有()A 工具性B 意识性C 交往性D 社会性E 语言功能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的主要争论问题有()A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问题B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问题C 心理发展的顺序问题D 心理发展的起源问题E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问题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两个部分是()A 意识B 无意识C 知觉D 注意E 自我意识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A 本我B 意识C 自我D 无意识E 超我6、下面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有()A 华生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埃里克森E 班杜拉7、下面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有()A 华生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埃里克森E 班杜拉8、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有()(注意顺序)A 注意过程B 思维过程C 保持过程D 动作复现过程E 动机过程9、“维列鲁”学派指的是()A 列宁B 维果斯基C 布鲁纳D 列昂节夫E 鲁利亚10、属于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的是()A 图式B 顺应C 同化D 强化E 平衡1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有()A 描述B 探索C 解释D 预测E 控制1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 矛盾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D 层次性原则E 系统性原则13、言语过程包括()A 言语感知B 言语理解C 言语思维D 言语符号E 言语表达14、关于儿童言语发展持环境论的有()A 先天语言能力说B 模仿说C 强化说D 社会交往说E 自然成熟说15、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点有()A 表象性思维B 相对具体性C 不可逆性D 自我中心性E 刻板性16、老年人常常容易产生的情绪情感有()A 孤独感B 冷落感C 疑虑感D 忧郁感E 老朽感17、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A 中心特质B 次要特质C 表面性特质D 基本特质E 根源性特质18、托马斯、切斯等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A 胆汁质B 容易型C 多血质D 困难型E 迟缓型19、布雷泽尔顿将婴儿的气质分为()A 一般型B 困难型C 活泼型D 容易型E 安静型20、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构成包括()A 自我意识B 本我C 自我D 超我E 性本能21、超我包括()A 意识B 良心C 无意识D 自我理想E 现实2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是10-11岁B 词汇量增长的关键年龄是3-4岁C 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是4岁D 小学儿童思维深刻性发展的转折点是三、四年级E 小学五年级是思维独创性发展的转折点三、名词解释1、社会化2、积极强化(正强化)3、消极强化(负强化)4、观察学习5、最近发展区6、同化7、顺应8、图式9、纵向研究10、横断研究11、观察法12、访谈法13、问卷法14、测验法15、实验法16、语言17、言语知觉18、侵犯行为19、亲社会行为20、性别认同21、性别角色认同22、性别角色偏爱23、儿童的同伴关系24、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25、具体形象性的思维四、简答题1、心理发展基本原理的争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3、华生心理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4、维果斯基认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5、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尤其指思维)的发展阶段。
6、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表现。
7、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8、比较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各自的优缺点。
9、问卷研究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0、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11、青春期的心理危机表现。
12、幼儿的有意注意特点。
13、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14、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15、成年期记忆的发展特点。
16、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17、婴儿常见的依恋有哪些种类?18、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征。
19、传统的气质类型分类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有哪些?20、小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21、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22、初中生反抗心理表现。
23、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
24、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25、常用的控制侵犯行为的方法。
26、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2、结合实际阐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3、阐述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4、举例说明一份完整的心理发展研究报告的结构。
5、举例分析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