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比较《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摘要】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性情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二人不同的性格。薛宝钗抱拙守愚,贤淑谦厚,随分从时,端庄仪表中裹着封建卫道士的灵魂;林黛玉寄人篱下,仍不改其禀性,伶俐孤傲,光芒毕露。两种不同的性格导致了她们不同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林黛玉:光芒毕露;薛宝钗:抱拙守愚
《红楼梦》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塑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以不同的性格类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类型,代表了两种文化价值取向。
一
林黛玉,是作者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经验,加以调动,完成的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她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优秀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薛宝钗,是一个历久不衰、光景常新、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不断唤起人们的审美经验,仿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后,她才是最经得起历史风雨,永远焕发艳丽光彩的人物。
两人性格完全不同,一个钟灵毓秀,冷傲清高、光芒毕露,是悲剧时代的叛逆女性;一个知书达礼、随分从时、抱拙守愚,是铜臭花香间的封建淑女。
林黛玉是作者融传统文化中诗与画的笔意创造出来的,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大观园中所有女儿中第一个要从诗中觅得出生存力量的姑娘。诗,是一片奇妙的天地,投入其怀抱,黛玉会忘记一切宠辱烦忧。优秀的古诗,将她塑造得发散出“美人香草”的韵味。她是大观园里真正的诗人,敏锐、智慧、有性灵,把诗当作正经事去做,努力向内发展,成为性格中一部分至要素质,生活中赖以寄情的唯一安慰。
薛宝钗形象端丽、华贵,出身于书香世家,且拥有巨万之富,从封建时代女孩子的启蒙教科书《女四书》、《烈女传》读起,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博收广才,做学问扎实有功底。是唯一得到贾政青睐的人。她受传统文化熏陶颇深,最终目的是想以“贤孝才德”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慈善之职。这是封建时代女子最高级的出路之一。与林黛玉的钟灵毓秀形成鲜明对比,奠定了她在园子里受人尊敬肯赞的地位。
林黛玉寄人篱下,但又试图冲破命运束缚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她忧郁、多疑、孤傲的性格。私有社会在人与人之间造成的种种界线及其他许多精神上的障碍,并未在她心里清除。其多疑、小性是那个罪恶社会造成的,透过此表象,我们窥知到隐藏在人物内心的巨大伤痛。她固守秉性,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不怕得罪任何人,不经任何修饰。其灵心慧舌,造成了尖酸刻薄的普遍印象。环境错综复杂,少女单纯至极,处世自然艰难。
宝钗从实守分,安贫若素,大可安邦定国,小可相夫教子,端庄仪表内裹着封建卫道士的灵魂。从小留心家计,比别的女孩儿多一
份运筹谋划、理财治家的本领。在德育上,有着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美德。读书经历,是她道德观形成的过程。童年时便杂学旁收,随着文化教养的日益提高,其道德水平上升到一个知识分子所达到的哲学高度。
二
宝钗的“会做人”,她的虚伪,里面隐藏着丑恶的阶级实质。金钏儿一事,她称颂王夫人是“慈善人”,说金钏儿或许是“失了脚”也未可知。多赏几两银子,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好一个主仆之情!她的剥削阶级的本来面目,只不过不像薛蟠表现得那么凶恶,而是隐藏在“温婉贤淑”的大家风度后面罢了。
她抓住王夫人发送金钏儿一时需葬哀的小难点,及时以两套新衣相送,从王夫人心里买到了贤愚的美名。宝玉挨打后及时送去丸药,减轻其肌肤之痛,实惠地收到公子的好感。就连十分警惕的黛玉也被抓住病中倍感孤零的机会,送去几两燕窝,在安慰开导的言谈中,换取了对方一颗赤诚的心。她很早留心家计,学得世故人情,不仅常常展示齐家之才,更时时注意维护和宣扬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所作所为已在封建主义思想的熏炙下,深入到血液和灵魂中。然而黛玉,真挚淳厚,并非不懂处世但天性率真,不攻心计。她永远不安心将尊严建立在别人的力量上,这真正是其不朽的人格魅力!她的心灵没有被阶级尘屑所淹没,其灵智和感情,只能幽禁在生活铁栅的一角,寂寞地燃烧。
“质本洁来还洁去”,就是死,也不同流合污,多么可贵而不凡
的气质!在荣国府,什么样的物质生活不能满足?但其可贵之处在于她始终感到不足和空虚,这是一种精神的饥渴!在封建社会制度及礼教重压下,她不倦地寻找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爱神悄悄地靠拢过来,她发现与她一见如故的贾宝玉,正在倾听和品味着她的诗中韵味。她向一个封建阶级的逆子,呈上一个少女最珍贵的献礼-----爱情。除了爱情,还有什么更能够让她得到安慰和满足呢?然而,又有什么比爱更能带给她不幸和痛苦呢?她的智慧、纯正、善感注定她比宝钗经历更高尚更丰富的痛苦。
三
黛玉的爱情记录册上,没有任何糜烂、污秽的字眼儿,非秦钟、智能式的悦于容貌,亦非小红、贾芸式意惹情牵中夹杂一些利害关系。是“上邪”精神的化身。她和宝玉的爱情纯洁得像一道清泉!在爱情发展过程中,她常感到一种威胁,即“金玉姻缘”,宝钗品貌俱全,人缘好,长住贾府。对此,她深感压抑,甚至有些偏狭,惹得宝玉心急如焚,她才吐露隐秘:“我为的是我的心”她对宝玉爱得至深至挚!
罪恶的婚姻包办制度,成为她在现实中无法逾越的障碍。封建家长不可能成为自由婚姻的保护者和支持者。晴雯之死,是封建势力行将吞噬黛玉的信号。封建势力在她毫无准备的时候,给了她沉重的一击。傻大姐说出事情真相时,她的全身像在天边的空茫里飘落、下沉、消失。
她如何能抗拒掌握着生死予夺的黑暗力量?除非死!作者以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怀、苍凉心境,不剩一兵一卒的惨凄、天崩地倾的凄
惶来写这段血泪文字。“她微微一笑,把眼又闭上了”,“黛玉微微一笑,也不尽言”,一生只以眼泪洗面的林姑娘,这两次微笑真是神来之笔!
作者将项羽惊天地泣鬼神的笑,这种视死如归、激昂慷慨、光明磊落、极凄极惨的笑,及其中的情绪、神采、内容都移到潇湘馆中来。经大喜大悲后对生活完全绝望的冷静的笑,唯求速死而坚定无比的笑!
而世俗的功利主义使宝钗表现得缺少感性,显得很“冷”,她重实利而不落鄙俗。初进荣国府,就使宝、黛间在“两小无猜”的纯真关系中发展起来的爱情,立刻敏感地紧张起来,而她“浑然不觉”。初见宝玉,并未像黛玉那样立刻在心里产生特殊感觉,更没有燃起爱情的火焰。她对宝玉发生爱,一是因为她是青春期的少女,不可避免的会有“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再是宝玉是荣国府的继承人,人品、才智都不差,是大观园里唯一能够找到的爱情对象。她总远着宝玉的心理状态,与她去探访因失言而流露出来的爱情并不矛盾,反是极合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这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封建主义的思想与反封建的生活要求在相冲突而又通过别种原因勉强统一起来的爱情。当她感到有失去爱情的危险时,特别是封建家长看中某少女有为宝玉谋婚的迹象时,忍不住嫉妒。得知她立即与宝玉成婚的消息时,有可能预感到做了宝二奶奶后并不会很有福气的,贾府的衰败迹象,加之宝玉深爱黛玉,她不能不意识到这将是一场不如意的婚姻。但纵然如此,她不曾做出任何“非礼”表现,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