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https://img.taocdn.com/s3/m/a502fbe05acfa1c7aa00cce9.png)
编者说明一、《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书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
本书为《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卷,收编的内容截止2010年底。
二、全书分为15个部分,即: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制度、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
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
三、资料来源:(一)本资料主要来自年度卫生统计报表,一部分来自抽样调查。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统计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摘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各国卫生状况数据摘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
四、统计口径:(一)除行政区划外,书中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二)卫生部三次修订了《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适当调整了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统计口径,导致1996、2002、2007年卫生机构和人员数变动较大。
(三)从2010卷起,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和诊疗人次分别计入卫生机构总数、卫生人员总数、总诊疗人次数中(村卫生室不再单独统计)。
各年数据已按此口径调整。
五、统计分组:(一)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主办单位:以医疗机构登记注册为依据,分为政府办、社会办和私人办。
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https://img.taocdn.com/s3/m/dcfb90a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49.png)
疾病名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1病毒性肝炎1372344艾滋病92242肺结核953275肺结核28403梅毒395182狂犬病1879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237930病毒性肝炎8305淋病97954流行性出血热1196猩红热63878梅毒757布鲁氏菌病38151甲型H1N1流感758艾滋病20450乙脑639伤寒和副伤寒11798新生儿破伤风5210流行性出血热10779疟疾3011麻疹9943流脑2512甲型H1N1流感9360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2413血吸虫病4483麻疹1014疟疾4088钩端螺旋体病515百日咳2517炭疽316狂犬病1917百日咳217乙脑1625血吸虫病218新生儿破伤风785鼠疫119钩端螺旋体病396淋病120炭疽309脊髓灰质炎121流脑228猩红热122登革热12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23霍乱24伤寒和副伤寒124脊髓灰质炎20霍乱25鼠疫1布鲁氏菌病2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登革热2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8白喉白喉注:空格系无报告发病或死亡病例。
9-1-1 2011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顺位发病死亡疾病名称疾病名称发病率(1/10万)死亡率(1/10万)病死率(%)1病毒性肝炎102.34艾滋病0.69鼠疫100.002肺结核71.09新生儿破伤风0.0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00.003梅毒29.47肺结核0.21狂犬病98.02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7.74狂犬病0.14艾滋病45.115淋病7.31病毒性肝炎0.06流脑10.966猩红热 4.76流行性出血热0.01新生儿破伤风 6.627新生儿破伤风0.05梅毒0.01脊髓灰质炎 5.008布鲁氏菌病 2.85甲型H1N1流感0.01流行性乙型脑炎 3.889艾滋病 1.53流行性乙型脑炎0.00钩端螺旋体病 1.2610伤寒和副伤寒0.88疟疾0.00流行性出血热 1.1011流行性出血热0.80流脑0.00炭疽0.9712麻疹0.7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0.00甲型H1N1流感0.8013甲型H1N1流感0.70麻疹0.00疟疾0.7314血吸虫病0.33钩端螺旋体病0.00病毒性肝炎0.3415疟疾0.30炭疽0.00肺结核0.3016百日咳0.19百日咳0.00麻疹0.1017狂犬病0.14血吸虫病0.00百日咳0.0818流行性乙型脑炎0.12鼠疫0.00血吸虫病0.0419钩端螺旋体病0.03淋病0.00梅毒0.0220炭疽0.02脊髓灰质炎0.00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0.0121流脑0.02猩红热0.00伤寒和副伤寒0.0122登革热0.0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0.00猩红热0.0023霍乱0.00伤寒和副伤寒0.00淋病0.0024脊髓灰质炎0.00霍乱霍乱25鼠疫0.00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2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0.00登革热登革热2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28白喉白 喉白喉注: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单位为‰。
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https://img.taocdn.com/s3/m/d2c4adcbb14e852458fb5730.png)
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编者说明一、《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书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
本书为《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卷,收编的内容截止2010年底。
二、全书分为15个部分,即: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制度、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
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
三、资料来源:(一)本资料主要来自年度卫生统计报表,一部分来自抽样调查。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统计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摘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各国卫生状况数据摘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
四、统计口径:(一)除行政区划外,书中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二)卫生部三次修订了《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适当调整了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统计口径,导致1996、2002、2007年卫生机构和人员数变动较大。
(三)从2010卷起,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和诊疗人次分别计入卫生机构总数、卫生人员总数、总诊疗人次数中(村卫生室不再单独统计)。
各年数据已按此口径调整。
五、统计分组:(一)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0-2011年天津地区医院业务收入影响因素
![2010-2011年天津地区医院业务收入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5b67c06844769eae009ed75.png)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业务收入是医院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高低的反映[1,2,3]。
天津以199张以内病床医院为多数,以一级医院为多数,医院均有发展潜力,运营良好,但应加强外部资金运用、资源利用、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4]。
本文就2010-2011年天津地区医院业务收入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为深化医院改革、优化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以提高医院综合经营管理。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文数据来源《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5]、《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6],数据采用excel 处理[7]。
见表1、2。
1.2方法以2010年为基期、2011年为报告期,建立指数体系。
根据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的原则,各因素的排序应使相邻两变量的乘积具有独立意义[1,2,3,8,9]。
1.2.1门诊收入=门诊人次×每门诊人次费用———————————————————————作者简介:李敏(1970-),女,广西贵港人,中级馆员,硕士,主要研究卫生管理和工会理论研究。
2010-2011年天津地区医院业务收入影响因素分析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spital Business Income in Tianjin Region during 2010-2011李敏LI Min(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201508)(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Shanghai 201508,China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业务收入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2010-2011年天津地区医院门诊、住院收入变动建立因素指数体系,应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医院业务收入。
结果:2011年较2010年,天津地区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由门诊人次、日均费用和出院人次增加所致。
结论:天津综合医疗服务体系构建较好,有效控制药费,但应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
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860e5689cc22bcd126ff0cef.png)
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4-20 10:59:1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11年,各级卫生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以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努力完成各项医改任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4389个,比上年增加17462个。
其中:医院2197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800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926个。
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10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629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91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3542个,民营医院8437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39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81个),二级医院6468个,一级医院5636个,未定级医院8476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3136个,100-199张医院3426个,200-499张医院3402个,500-799张医院115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857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860个,乡镇卫生院37295个,诊所和医务室175069个,村卫生室662894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671个,比上年增加106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9个、县(区、县级市)级2796个。
已设立卫生监督机构302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84个、县(区、县级市)级2538个。
(二)床位数。
201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6.0万张,其中:医院370.5万张(占71.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3.4万张(占23.9%)。
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37.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1.8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4.1万张。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全版免费)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全版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fcbd59ca5fbfc77da269b164.png)
一、卫生机构1-1-1 卫生机构数1-1-2 2009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1-1-3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数1-2-1 2009年医疗机构数1-2-2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1-2-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1-3-1 2009年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等级情况1-3-2 2009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4-1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数1-4-2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医院数1-4-3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乡镇卫生院数1-4-4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1-5 村卫生室数二、卫生人员2-1-1 卫生人员数2-1-2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2-1-3 2009年卫生人员数(按市县/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分)2-1-4 2005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5 2009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6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2-1-7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2-1-8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2-2-1 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2-2-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2-3 2009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3 2009年医疗机构人员数2-4-1 2005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2 2009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3 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构成(%)2-4-4 医师执业类别构成(%)2-5-1 2009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2-5-2 2005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5-3 2009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1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2-6-2 2005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3 2009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7-1 2009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2-7-2 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7-3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1 2009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2-8-2 2005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3 2009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1 2009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2-9-2 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3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0-1 2009年各地区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数2-10-2 2009年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1-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2-11-2 2009年村卫生室人员数2-11-3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12-1 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12-2 医学专业毕业人数12-3 医学专业研究生数三、卫生设施3-1-1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3-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3-1-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3-1-4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3-1-5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床位数及构成3-1-6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床位数3-2 2009年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3-3-1 2009年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3-3-2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四、卫生经费4-1-1 卫生总费用4-1-2 政府卫生支出4-1-3 卫生事业费4-1-4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4-2-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4-2-2 2009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2-3 2009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4-3-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4-3-2 2009年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3-3 2009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3-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4-1 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4-2 2009年五级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5-1 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5-2 2009年各地区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6-1 2009年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4-6-2 2009年五级医院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五、医疗服务5-1-1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万人次)5-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门急诊人次及构成5-2-1 医院诊疗人次数5-2-2 2009年各地区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门急诊人次数(万人次)5-2-5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及构成5-3-1 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万人)5-3-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2 2009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出院人数及构成5-4-1 医院入院人数5-4-2 2009年各地区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出院人数5-5-1 2009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6-1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5-6-2 2009年各地区医院床位利用情况5-7-1 2009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8-1 2009年各地区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8-2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9-1 2009年各地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 5-9-2 综合医院工作效率5-10-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2 2009年城市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3 2009年县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1-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合计)5-11-2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男)5-11-3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女)5-12-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5-12-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比例5-13-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4-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5-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6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经常就诊单位及原因构成(%)5-17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住户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和时间构成(%) 5-18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构成(%)六、农村与社区卫生6-1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医院工作情况6-2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所、站)工作情况6-3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工作情况6-4 乡镇卫生院机构、床位、人员数6-5 2009年乡镇卫生院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6-1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6-2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人员数6-8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9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情况6-10 2009年各地区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6-11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机构、人员、诊疗人次数七、妇幼保健7-1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7-2 监测地区孕产妇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7-3 儿童保健情况7-4-1 孕产妇保健情况7-4-2 2009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7-5 妇女病查治情况7-6-1 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6-2 2009年各地区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7-1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合计)7-7-2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男)7-7-3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女)7-8 2009年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服务情况八、人民健康水平8-1-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8-1-2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8-2-1 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2-2 年龄别男女期望寿命8-2-3 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3-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4-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5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疾病严重程度8-6-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7-1 城市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2 农村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3 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8-8-1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8-8-2 城乡居民膳食结构(%)8-8-3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九、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9-1-1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9-1-2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排序 9-1-3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9-1-4 2009年各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9-2 1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9-3-1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9-3-2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治疗率(%)9-4-1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合计)9-4-2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9-4-3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女)9-4-4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9-4-5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农村)9-5-1 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9-5-2 2009年血吸虫病查灭螺情况9-6-1 2009年克山病防治情况9-6-2 2009年大骨节病防治情况9-6-3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4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5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6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7 2009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9-7-1 农村改水情况9-7-2 2009年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9-7-3 各地区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9-7-4 农村改厕情况十、居民病伤死亡原因10-1-2 1995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1 199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3 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4 200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5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6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2-1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2-2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2-3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3-1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3-2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3-3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4-1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4-2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4-3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5-1 199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2 1995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3 200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4 2009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0-6-1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6-2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6-3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十一、卫生监督11-1 2009年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情况11-2-1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2-2 2009年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2-3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3-1 2009年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情况11-3-2 2009年饮用水卫生(涉水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3-3 2009年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3-4 2009年涉水产品抽样监测情况11-3-5 2009年饮用水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4-1 2009年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4-2 2009年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5-1 2009年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5-2 2009年职业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5-3 2009年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被监督单位情况11-6-1 2009年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6-2 2009年放射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7 2009年采供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8 2009年医疗卫生监督处罚案件11-9 2009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处罚案件(件)十二、医疗保障制度1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2 2009年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3 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12-4 生育保险情况12-5 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情况十三、人口指标13-1 人口数及构成13-2 人口基本情况13-3 各地区总人口(万人)13-4 各地区市县人口及城乡人口13-5 各年龄段人口数13-6 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13-7 各地区性比例、人口密度与抚养比13-8 入学率、升学率及每十万人口在校学生数13-9 各地区文盲人口和文盲率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附录1-1-1 全国行政区划(2009年底)附录1-1-2 城乡基层组织情况附录1-2-1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支附录1-2-2 2009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 附录1-3 价格指数(上年=100)附录1-4 就业和工资情况附录1-5 农村居民贫困状况附录1-6-1 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6-2 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7 城市设施水平附录二、世界各国卫生状况附录2-1 健康状况附录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附录2-3 卫生服务覆盖附录2-4 环境危险因素附录2-5 卫生资源附录2-6 卫生经费附录2~7 人口与社会经济。
卫生部发布《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
![卫生部发布《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https://img.taocdn.com/s3/m/4bbf961d964bcf84b9d57bf2.png)
卫生部发布《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2012-02-10 09:24 来源健康报2011年是我国医改实施第3个年头。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显示,2011年,医院医疗服务量增速呈下滑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差别悬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和病人就医流向不合理状况无明显改善,仍主要流向城市大医院。
卫生总费用增速回升《简报》显示,201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22224亿元,人均卫生费用估计达1623元,卫生总费用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估计达5.10%。
与2010年相比,卫生总费用增加2303亿元(未扣除物价影响),增长11.6%,人均卫生费用增加136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略有提高。
据了解,2010年我国卫生费用比2009年增长6.88%,不仅低于2009年的增长速度(21.42%),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5.15%降至2010年的4.9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资料,2008年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为265美元,在世界卫生组织193个成员国中排名115位;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位居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的150位。
统计表明,2010年医疗机构费用为14736.74亿元,公共卫生机构费用为1687.22亿元,分别占卫生总费用的70.85%和8.11%。
在医院费用中,城市医院、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费用分别占65.46%、20.24%、3.78%和10.23%,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占比重略有增加,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和病人就医流向的不合理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仍主要流向城市大医院。
乡镇卫生院服务量减少《简报》显示,201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预计达62.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3.7亿人次,增长6.3%;出院人数估计达1.49亿人,比上年增加782万人,增长5.5%。
2011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5197560602020740be1e9bb9.png)
2011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卫生局2012年4月26日目录一、卫生资源••••••••••••••••••••••••••••••••••• 1二、主要健康指标••••••••••••••••••••••••••••••• 5三、疾病防控••••••••••••••••••••••••••••••••••• 6四、卫生监督••••••••••••••••••••••••••••••••••• 7五、妇幼卫生••••••••••••••••••••••••••••••••••• 8六、精神卫生••••••••••••••••••••••••••••••••••• 9七、院前急救情况••••••••••••••••••••••••••••••• 10八、无偿献血及采供血情况••••••••••••••••••••••• 10九、医疗服务••••••••••••••••••••••••••••••••••• 10十、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5正文2011年是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近三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全市各级卫生部门加快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不断探索落实各项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促进首都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卫生资源(一)卫生机构总数2011年末,全市卫生机构数达9699家,不含在京部队武警医疗机构。
其中医疗机构9537家(含52家三级医疗机构、116家二级医疗机构以及597家一级医疗机构),其他卫生机构162家。
与2010年比较,卫生机构增加188家,医疗机构增加18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157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变动不大(见表1)。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06:1-1-2 2005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06:1-1-2 2005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https://img.taocdn.com/s3/m/2890760e551810a6f4248687.png)
71 110 108
6221 4768
7 27 150
63 139 1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040 4033 7714 7355 5325 1441
1913 2485 2970 3421 1642
196
1 18 167
4 24
96
1 17 135
6 44 124
2 35 103
5
1
26
58
32
32
16 122 104
56 1021 541 399 11034 16 801 1887 209 4897 11 922 168 79 5637
2 100 26 1472 16 2339
9 2001 16 953
2 1520 20 1786
0 100 181 199 1666 30 1442 2613 373 9125 165 2174 2345 446 6136 21 1980 635 107 5308 24 929 392 304 5572 14 1506 274 43 7871 98 1688 1533 149 10989
1-1-2 2005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
社区
卫生
合计
疗养院
服务
中心
医 院 综合 中医 中西医 民族
卫生院 街 道 乡 镇 (站)
医院 医院 结合 医院 专科
卫生院 卫生院
医院
医院
诊 所.
卫生所. 卫生所.
医务室.
护理站
门诊 部
卫生所. 医务室.
护理站
总 计 298997 18703 12982 2620 194 195 2682 274 41694 787 40907 17128 5895 20156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For time limit, some data of 2011 are not final.The adjusted data will be in "China Health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2". Ⅱ.The national data do not include that of Hong Kong &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aiwan Province. Ⅲ.The major data sources are obtained from annual statistical reports and sample survey. Appendix and the data of Hong Kong,,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Taiwan Province are collected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Ⅳ.Use of Symbols: "-" indicates no figure; "…" indicates that the data is not available; "#" indicates the major items of the total. Ⅴ.Indicator 1.Health Institution include Hospital, grass-roots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specialized public health Institution, other Institution. 2.Grass-roots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includ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 station, sub-district health center, village clin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clinic. 3.Specialized public health Institution include CDC,specialized disease prevention & treatment Institution,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MCH center, emergency center, center for blood collection & supply, center for health supervision, center for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4.Public Hospital include state-owned & collective-owned Hospital. 5.Non-public Hospital include Hospital domestic funded from joint, cooperative, private, others, funded from Hong Kong, Macao,Taiwan, foreign, exclude state-owned & collective-owned Hospital. 6.East include Beijing,Tianjin,Hebei, Liaoning, Shanghai, Jiangsu, Zhejiang,Fujian,Shandong,Guangdong & Hainan province(municipality); Middle include Shanxi, Jilin,Heilongjiang, Anhui,Jiangxi,Henan,Hubei, Hunan provinces; West include Inner Mongolia, Guangxi, Chongqing, Sichuan, Guizhou, Yunnan, Tibet, Shaanxi, Gansu, Qinghai, Ningxia & Xinjiang province(autonomous region/municipality). 7.Urban include municipalities & city at prefecture, rural include
说
明
一、2011 年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调整数见《中国卫生统计 年鉴·2012》 。 二、全国性统计指标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数据。 三、本资料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年报和抽样调查。香港、澳门 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及附录摘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卫 生统计》 。 四、“-”表示无数字;“…”表示数字不详;“#”表示其中项。 五、指标解释: 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 构、其他机构。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街道卫生 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 。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 构、健康教育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站) 、采供血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卫生部门主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 4.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办的医院。 5.民营医院指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医院, 包括联营、 股份合作、 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 6.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 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11 个省(市) ,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 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8 个省,西部地区包 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 12 个省(区、市) 。 7.城市包括直辖市和地级市辖区。农村包括县及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