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
(市级)数学活动:人教九上第22章《二次函数》教学设计(郑楠楠-三门峡实验中学)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数学活动《二次函数---数学活动》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三门峡市实验中学郑楠楠辅导教师:三门峡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杨丽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进一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建立二次函数模型,以及通过点所满足的关系式来判断点所在的曲线形状,从而达到了对本章知识的深化。
活动1通过对一列两个两位数的积的最大值进行大胆的猜一猜,想一想,证一证。
主要是通过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式,并通过配方法求出其最值。
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建模思想。
活动2判断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通过猜一猜,画一画,想一想,证一证经历数学中的猜想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在活动中通过几何画板的展示,简单明了的展示出通过点M的运动,得到相应的点P,从点的运动角度得到点P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活动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A和PM的数量关系,再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PA、PM的长度,从而得出点P所满足的函数关系式,从而判断出点P所在的曲线为一条抛物线。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能够掌握从数学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关系式,通过理解实际问题,并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熟练运用二次函数及性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能够熟练运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出函数的最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动手实践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描点画图形成曲线的过程,并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作为一个活动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本章知识的基础上再来探究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也能够用一般式,顶点式等不同的方法来求函数解析式等内容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二次函数知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研究,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有:1. 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以及对代数式的意义掌握的不够扎实,缺乏数学与实际意义的联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中学九年级数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重点应该是什么?在这个学习阶段,教案该怎样设计,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一1. 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结构如下: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主语+am / is / are (not)+过去分词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as / were +过去分词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主语+have / has +been +过去分词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ill +be +过去分词过去将来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ould / should + be +过去分词过去进行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as / were + being +过去分词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主语+had + been +过去分词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2. 被动语态的用法(1)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是谁,不用by+动作执行者短语。
Football is played widely all over the world.全世界都广泛地踢足球。
(2)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The bank was robbed yesterday afternoon.昨天下午这家银行遭到抢劫。
(3)作客观说明时,常采用一种被动语态句型。
It is reported that about twenty children have died of flu in the USA.据报道美国大约二十名儿童死于流感。
3. 主动语态的句子变为被动语态的步骤(1)把原句中的宾语变为主语(2)动词改为被动形式,即be+过去分词(3)原来的主语,如果需要的话,放在by后面;如果没必要,可省略。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篇二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常规课堂管理入手,严格规范课前准备,立足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后反思,定位规律探究。
做到:1.备好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做到五备,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十三章 旋转 数学活动
d.猜想:把点P(x,y)绕原点分别顺时针旋转
90°,180°,270°,360°后的对应点的坐
标依次是 _(_y_,__-_x_),__(_-x_,__-_y_)_,__(-_y_,__x_),__(_x_,__y_) ___.
活动2
把点P(x, y)绕原点分别顺时针旋转90°, 180°,270°,360°,点P的对应点的坐标 分别是什么?将结果填入下表.
旋转的角度 90° 180° 270° 360°
对应点的坐标
a.把点P(5,0)绕原点分别顺时针旋转90°, 180°, 270°, 360°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依次是__(_0_,__-_5_),__(_-5_,__0_)_,___ __(_0_,__5_),__(_5_,__0_)__.
A′的坐标是( )A
A.(-4,3)
B.(-3,4)
Cபைடு நூலகம்(3,-4) D.(4,-3)
2.如图,已知△ABC的顶点坐标 分别是A(-1,-1),B(-4,-3),C(4,-1). (1)作出△ABC关于原点O中心对 称的图形;
(2)将△ABC绕原点O按顺时针方 向旋转90°后得到△A1B1C1,画出 △A1B1C1,并写出点A1的坐标.
• R·九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 ——旋转与坐标
新课导入
我们能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 也能用坐标表示中心对称,那么能不能用坐标表 示旋转变换呢?
这节课我们探索用坐标表示旋转角为90°的 旋转变换.
(1)运用坐标探索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关系. (2)探索点绕原点旋转90°的倍数角度的坐标变化规律.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2)
数学活动课:探索费马点教学设计数学活动课:探索费马点【教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直角三角形和旋转知识根底之上,进一步学习利用旋转方法和勾股定理解决与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
以费马点有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能运用旋转方法和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费马点的文化背景,体验费马点的探索过程。
数学思考:在费马点的探索过程过程中,开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利用旋转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问题解决:1、通过探索费马点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开展形象思维。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1、通过对费马及费马点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数学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积极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掌握费马点的内容。
并能理解并证明费马点2、运用旋转和勾股定理解决与费马点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一、情境导入皮埃尔·德·费马〔Pierre de Fermat〕,法国律师和业余数学家。
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不比职业数学家差,他对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数论有很大的的奉献。
费马大定理是大家所熟悉的。
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
费马曾提出关于三角形的一个有趣问题:在三角形所在平面上,求一点,使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人们称这个点为“费马点〞.1.假设三角形3个内角均小于120°,那么3条距离连线正好三等分费马点所在的周角,即该点所对三角形三边的张角相等,均为120°。
所以三角形的费马点也称为三角形的等角中心.2.假设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等于120°,那么此钝角的顶点就是距离和最小的点.∠BPC = 120.00°∠APC = 120.00°∠APB = 120.00°PAB C二、知识探究活动一:画费马点1、三角形各个内角均小于120以△ABC的任意两边向外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D,△ACE,连接CD,BE交于点P,点P就是△ABC的费马点;即PA+PB+PC最小。
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渐提高视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觉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控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能,对学习数学爱好浓厚。
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爱好。
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就可以看出来,优秀率到达了15%,但及格率降落到 45%,特别是不及格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 50 分(总分为 120 分)以下。
二、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连续深入展开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动身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并根据实际情形,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掌控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运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知道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控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知道概率在生活中的运用。
进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视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运算。
本章重点是知道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知道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控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
九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5篇
九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5篇九班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对八班级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仔细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爱好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观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班级的数学学习。
二、指导思想:通过十几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逐步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第一章二次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事件的可能性、简单事件的概率、用频率估量概率、概率的简单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实验教学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实验教学计划1. 引言本实验教学计划旨在提供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课程的实验教学指导,通过引入实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计划将涵盖以下内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安排、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评估。
2. 实验目标本计划的实验目标如下:-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 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实验内容安排本计划将涵盖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1: 整数的加减法- 实验2: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实验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实验4: 定比例和变比例的问题- 实验5: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4. 实验方法本计划将采用以下实验方法:- 引导式实验:通过提供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
- 探究式实验:通过设计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 分组合作实验: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5. 实验材料本计划需要以下实验材料:- 教师准备的实验器材和模型- 学生实验记录本和写作工具6. 实验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实验研究效果,本计划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实验报告:学生将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思考。
- 实验讨论:学生将参与实验讨论,分享归纳实验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实验教学计划的概要内容,通过引入实验活动,我们期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希望本计划能够有效指导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数学活动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拉萨市第三中学 王明全一、 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会根据方程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方程。
2、方程求解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的引导,特殊到一般、字母表示数、整体代入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二、重点、难点:重点:会根据不同的方程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使解题过程简单合理。
难点:通过揭示各种解法的本质联系,渗透降次化归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回顾1、你还记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吗?2、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练一练1.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2y(y-3)= -4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它的二次项系数是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常数项是_____2、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二)复习提问: 我们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解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运用开平方法例题:(1) (2)()922=+x 0942=-x 2、运用因式分解法3、 运用配方法例题:(y+2)2=3(y+2)例题: 4、运用公式法例题:3x 2=4x+7()21A x y +=()250B x +=()238C x x +=()3862D x x +=+762=+x x概括四种解法的特点:1.开平方法:2. 因式分解法:3. 配方法:4.公式法:练习1:按括号中的要求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1+x)2=9(直接开平方法); (2)(2x+1)2= -3 (2x+1) (因式分解法)(3)x 2+4x=0(配方法); (4)3x 2+2x-1=0(公式法);练习2填空:① x 2-3x+1=0② 3x 2-1=0 ③ -3t 2+t=0 ④ x 2-4x=2 ⑤ 2x 2-x=0 ⑥ 5(m+2)2=8 ⑦ 3y 2-y-1=0⑧ 2x 2+4x-1=0 ⑨ (x-2)2=2(x-2)适合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适合运用因式分解法 适合运用公式法 适合运用配方法 练习二: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交流讨论:1 与同桌或邻桌同学比较,看谁的解法更简单。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
2x2 4x 1 0
练 2、不解方程,求方程两根的和 两根的积:
(1)3x2 6x 9 0
(2)5x2 x 10 0
练3、 (1)已知关于x的方程
x2 px q 0 的两个根是
1和2,求p和q的值;
(2)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 的两个根分别为4和-7。
值。
练5、不解方程,求一元二次方程
x2 2x 3 0两个根的①平方和;
②倒数和。
练6、已知方程2x2 4x 2m 0
的两个根的倒数和等于6,求m的 值
(3)设 x1, x2 是方程2x2 4x 3 0的
两个根,不解方程,求下列各式的
值。
① (x1 1)(x2 1)
②
x2 x1 x1 x2
22.3 .1实践与探索(三)
一、解下列方程,将得到的解填入下面的表 格中
(1)x2-2x=0; (2)x2+3x-4=0;
(3)x2-5x+6=0
二、尝试探索,发现规律
x2 px q 0 ( p, q p2 4q 0)
x1 x2 p x1x2 q
例 1、不解方程,求方程两根的和 两根的积:
①
x2 3x 1 0
②
x2 2x 1 0 2
解:① x1 x2 3 x1 x2 1
② x1 x2 2
x1
x2
1 2
练 1、不解方程,求方程两根的和 两根的积:
(1)x2 5x 2 0 (2)x2 8x 12 0
(3)x2 11x 4 0 (4)x2 3x 1 0
练4、已知方程 x2 kx 6 0 的
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 k
的值。
巩固练习 (1)下列方程两根的和与两根的 积各是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数学是一种精确的艺术,它要求我们严谨和准确地表达思想,从而减少误解和歧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或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或平移后的原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形纸学具准备:4张扇形张、方格纸、三角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电脑出示一组图案,请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案美吗?生:美。
师: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呢?生:通过旋转设计成的。
师: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图形旋转的知识,并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1、理解顺时针方向。
(1)师出示一个钟面模型。
(2)问: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能用手势比一比吗?(3)抽生比划时针转动的方向,全班一起跟着比手势。
(4)师:时针转动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
板书:顺时针方向(5)师: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
2、体会旋转900的过程,明确是绕哪个点进行旋转的。
(1)电脑出示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图a是怎样变化就得到了图b?生:图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就得到图b。
师:图a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多少度得到图b的?生:图a是以o点为中心旋转900得到图b的。
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图a到图b的变化过程?生:图a以o点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图b。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5篇数学是一座思维的巨塔,它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技巧,让我们成为深思熟虑的决策者。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等奖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的表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基本图形卡片、带有小方格的纸,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文稿、纸做小风车。
教学时间:20分钟教学过程:一、在游戏中导入新知教师手拿风车走向讲台。
问:同学们,认识它吗?玩过吗?在今天这个舞台上你敢玩吗?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玩法。
问:在你玩的过程中,这个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它又是怎样旋转的呢?2、看了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大家是不是也想玩一玩呀?那么就请同学们想办法让手中的东西、桌子上的东西、包中的东西旋转起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会玩?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1、刚才,老师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玩法,这位同学的玩法很独特,我们就请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他的玩法。
你能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它的旋转过程吗?(说清绕哪一点、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1、刚才大家都让自己手中的东西旋转了起来,玩的开心吗?下面我们换一个玩法。
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让一个基本图形旋转起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案呢?2、大屏幕呈现一些美丽的图案。
这些图案美不美?这里的每一个图案都是经过一个图形的旋转而得到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图形旋转的天地。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在实践中探索图形的旋转过程1、请大家继续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他们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为例来探讨一下。
为了方便大家清楚表述旋转的过程,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下他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