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后感:越赶越忙,越忙越穷的逻辑
《稀缺》读后感范文
《稀缺》读后感
《稀缺》读后感范文
本书是一名经济学家和一名心理学家共同编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稀缺为何会导致贫穷,如何摆脱贫穷。
什么是稀缺
稀缺不是客观物质的稀缺,而是一种让人产生紧迫感的稀缺心态。
短时间他会激励我们,让我们高产出工作,但长期来说,他是危害的,会把一个人拖向贫穷,进入一个匮乏的恶性循环
稀缺的危害
导致管窥效应:就是只注意明显的事情,忽略了最重要的。
比如遇难的80%的.消防员都死在去火场的路上,因为他们忽略了系安全带。
导致借用:选择透支未来,但又还不上债,只能新债抵旧债。
比如裸贷的女大学生,毁了自己一辈子,或跳楼的人。
导致没有空余:权衡的思维过程太多,没有时间来调节自己。
比如网购时会左挑右选,为了10元的小利用上半小时甚至更多。
导致带宽不足:带宽说的是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等。
比如在考试前灌输一些负面消息,考试的成绩往往就很差。
防止稀缺
省下时间,不要想着自己缺什么;再穷也拿出一部分去理财,或学习;设置提醒自己的事情,不要把最重要的忘记了。
本书介绍完毕,我的观点,本书介绍了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的时间都花在怎么不穷上,但是做出的事情让自己更穷。
如果没有很强的资本可以慢慢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空下来,或者不要为了挣钱透支自己的身体等。
本书没有说怎么让我们变富有,只是不要让穷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关键词解读:《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
贫穷与忙碌的》
这是一本从心理层面解读贫穷与忙碌的书。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如何摆脱贫穷与忙碌。
关键词解读:
稀缺:贫穷是物质的稀缺;忙碌是时间的稀缺;孤独是人际关系的稀缺。
管窥:稀缺造就了管窥心态,我们越缺钱,就越会把眼光放在钱上,导致我们忽略了更多有益的,极大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判断力;当然,稀缺也会让我们更专注,当时间紧迫的时候,我们的效率更高,1元钱,穷人花得会更有价值。
带宽负担:稀缺让我们更专注于稀缺的事物,占据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重要的是占据了我们大脑思维的空间,俘获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变得更愚笨。
余闲:物质的充裕、时间的充裕让我们避免权衡思维,避免造成带宽负担,拥有更高的自主支配权。
没有余闲会让我们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稀缺陷阱、恶性循环。
稀缺,所以借用,因为借用,所以造成管窥短视而无力规划。
余闲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根本,也是解决贫穷与忙碌的根本。
当突发事件到来时,充裕的物质不会让我们捉襟见肘;充裕的时间让一切计划照常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困难。
所以贫穷:物质的匮乏,将我们拉入“管子”之中,造成管窥心态,管窥造成带宽负担,
削弱了我的视野、思维能力、判断力。
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不得不借用。
借贷加剧了我们的负担,借用时间,会使我们的计划一拖再拖,一再延迟。
总结: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便迎刃而解。
读《稀缺》有感:稀缺心态,防不胜防5篇
读《稀缺》有感:稀缺心态,防不胜防5篇第一篇:读《稀缺》有感:稀缺心态,防不胜防稀缺心态,防不胜防——读《稀缺》有感原创:善于思考的静气一本书能改变一个人,以前我不大相信。
但是《稀缺》它做到了,它打碎了我思维的藩篱,让我有了丝丝的洞见,能够看透隐藏在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稀缺。
我们总是想要的更多,而实际拥有的却很少,稀缺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
正如书的副标题“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稀缺主要体现在时间和金钱上(当然,还有社交稀缺、安全稀缺、尊重稀缺等)。
不管是哪种稀缺,不管是否识别出哪种稀缺,人们越在意的时候,往往就陷入了稀缺。
购物时,很多人不自觉地会凑单免运费或参加满减活动。
周围很多月入好几万的高级白领一样不能幸免,如果只花费很少的精力和时间倒也算了,但大多数时间会花费人们巨大的注意力带宽(带宽就是心智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性价比实在太低。
记得,有次单位给每个人500元的买书额度,买完后凭发票报销,算是一种福利。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很高兴,于是纷纷抽空就在网上选起了书。
都想充分利用福利,又不想随随便便买点书敷衍自己,于是搜索各类图书排行榜,读介绍看评论,就是想寻找自己喜欢的书。
好不容易选好书,发现有些书不参加网站活动,不能吃亏的心态又引导继续找书。
终于把书找的差不多了,还要兼顾不能突破总金额的限制,于是在接近500元附近进行各种组合,只求福利最大化。
终于下完单了,很多人不知不觉忙乎了好几天,长时间盯着屏幕,都出现了腰酸背痛,两眼酸疼,反而手上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拖延了。
如果没有金钱稀缺的影响,凑单免运费或参加满减活动就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在乎是否有必要买。
免运费或满减活动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因为产生了金钱稀缺,可以让人乐此不疲而不自知。
延伸出去看,很多人喜欢薅羊毛,什么打卡、什么签到等等。
一般,羊毛的出现主要为了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和增强用户粘性,多半会设置累计多少多少天,奖励加倍什么的。
稀缺读后感_1
稀缺读后感稀缺读后感1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定义了稀缺并描述了陷入贫穷和忙碌的原因,书的最后几章还给出我们解决的方法。
穷人总是陷入贫穷,忙碌的人总是没有时间,都是因为金钱或者时间的稀缺,而稀缺会导致人们进入“管窥”心态,带宽占用增多,认知和执行能力下降,这样会使穷人越来越穷,忙碌的人越来越忙,形成恶性循环。
稀缺会带来带宽负担,而带宽负担会导致认知和执行能力下降。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其中有些例子我也有亲身体验。
在我们做需要动脑子的工作时,需要带宽资源,当肚子饿了时也会占用部分带宽,有时候思考的时候正好肚子饿了,就很难进行专心的思考,即使硬着头皮思考,也会比不饿的时候持续的思考时间短。
当我们缺钱或者缺时间的时候,会占用我们的带宽资源,总的带宽资源不变,因而可使用的带宽就会减少,进而影响我们的认知和执行能力。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作者用一个医院住院病床举例的。
一个床位紧张的医院,平时急诊数也很多,急诊总是占用计划中的床位,医院总是处于床位不够用的状态。
而提出空出一个床位的方案后,留出余闲,可以专门应对急诊的情况,这样大大提高了医院的住院效率。
稀缺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后,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利用我们的理性思维去应对稀缺。
作者提出的方案中有几个印象深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第一,留一些余闲。
如果把时间排的太近,一个事情紧接着另一个事情,中间没有空余时间,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将会使整体的计划打乱。
比如路上堵车,第一个会议不能按时参加,延长会议时间,而第一个和第二个会议中间又没有余闲时间,导致第二个会议也受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平时做计划或者工作的时候要留有一些空余时间,不需要把事情安排的太紧,人也需要放松下,有松有驰,任何事情都不要要求太“满”,这样才能有个好的状态。
第二,少占用带宽资源。
平时会有体会,在心里有什么事情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做其他的事情会心不在焉,不能全力以赴,专心致志,这就是因为我们部分带宽资源被没有解决的事情占用了。
《稀缺》读后感
《稀缺》读后感《稀缺》读后感《稀缺》读后感1《稀缺》这本书可以说是行为经济学与心理学跨学科研究的经典。
该书的主要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是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中的著名人物。
在这本书中,塞德希尔不仅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稀缺”对于个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的影响,同时也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为什么“稀缺心态”会导致个人众多的“低效、无能、非理性”的盲目视角和短视行为。
首先我们要知道,“稀缺”的概念其实是一种经济学的理解,代表客观资源相对由于主观欲望的有限性,归根结底是当今整个经济学所研究和破解的问题,而塞德西尔将它拓展到了心理学的层次即拥有的少于需要的一种主观感受。
比如我们急着要完成的一件事却苦于时间不够;或者需要支付一笔必须的开销却手头紧张,都是所谓稀缺的表现。
它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高兴或者“压力山大”,而是因为它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我们很容易被“稀缺”心态干扰注意力和专注力以至于很难完成应该投入精力去解决的重要的事。
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到了我们每个人心智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是稀缺会让我们的执行力减弱,从而导致心智的容量被占满,因此产生的借用行为又再次导致了更大的稀缺。
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它产生的管窥负担,会让我们带着短视的眼光做人做事,也会让我们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这样一来,向前看的能力就有可能会因管窥负担而丧失。
由此可见,管窥心态会限制一个人的视野,进而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理性行为。
这是管窥所引发的后果,它让我们只能局部地、暂时性地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在当下尽己所能解决,但这样的做法会给未来带来新的问题。
这些生活中种种的稀缺陷阱,都是源于我们将可预期事件当作突如其来的事件处理,从而不断加重了我们的负担。
所以,如何才能尽可能地摆脱稀缺并合理的享受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阶级固化”这个词第一次在大脑中挥之不去是从大二时看了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开始,当时就一直在想这个社会莫非真如其中所描述的那样,每个阶级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维度空间,而生活于高维度空间的人永远掌控着低维度空间的人的生存命运,除非敢于打破固化的阶级屏障一步步向更高的阶级爬升,否则只能固守自身所处阶级,而甘当他人获取财富与自由的垫脚石。
每每思之,总觉得残酷至极!心想我辈命运自当由自己掌控,岂能由他人操纵,虽满腔义愤,但随着对社会的体会加深,又往往生出许多无力之感。
终究身处其中,且如今自身的能力尚且超脱不了自己的野心,思想仍未能摆脱所处环境的束缚,又怎么不静下心来细思解决之道呢?“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乏。
”开篇的这一句话直击我的心窝,这不禁让我思考我们常常说自己很穷很忙碌,或许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的心智的匮乏呢?由于“稀缺心态”的作怪,我们一方面对于当前所要完成的事情格外的关注,这给我们带来了“专注红利”;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太过于专注,我们容易陷入“管窥”,即关注一件事的同时又容易忽略其他事,这降低了我们的“带宽”,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因此变得低下,智商也随之拉低。
(这里对于认知能力要简单说一下,其本身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一个人经验的积累和专业能力的增强而逐渐提高,所以我们不能自我设限。
要认识到思想水平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的,也即IQ是可以提高的',并非完全由基因所决定,因此我们要敢于打破“宿命论”。
)因为“稀缺”,我们做事谨慎,不断的权衡利弊,用“权衡式思维”精打细算的生活。
我们错误的以为自己精明能干,能将所具有的每一分资源用的恰到好处,殊不知却陷入了“短视”和“杂耍”的管窥心态中不能自拔。
我们不停的“借用”,拆东墙以补西墙,没有长远的战略意识和眼光,总以未来的利益为牺牲代价,不断的透支着未来。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述评《稀缺》书评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述评《稀缺》书评
近年来,一直在寻找一本用心理学去诠释经济学或者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书籍,以此来转变干部的作风、推动经济的发展。
机缘巧合下经朋友推荐,美国两大名校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合著的《稀缺》一书走进了我的视野,用了一周时间拜读并细细品味,书
中分析的稀缺是贫穷和忙碌的根源性因素,不仅让我在经济学知识层面得到提高,更引起了我的心理共鸣,对实际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每个人都会遭遇稀缺,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会认为,贫困是由于金钱的稀缺,忙碌是由于时间的稀缺,但读完书后你会发现,我们从前的认知可能会发生改变,甚至被颠覆。
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正像作者所说的资源稀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稀缺心态”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方式,导致我们有“管窥”之见,这往往会让我们只专注于应对紧急事务,忽视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情,虽一时初见成效,但从长远看却损失重大。
联系到实际,主要表现在推动工作时专注于紧急任务,顾此失彼;局限于眼前工作,目光短浅;满足于完成任务,安于现状。
建议大家用心读读这本书,以其精髓指导我们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只顾眼前思维,更多地为长远考虑,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开展工作,让“稀缺心态”烟消云散,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迈得更实更快。
《稀缺》读后感
《稀缺》读后感•相关推荐《稀缺》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稀缺》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稀缺》读后感1这本书讲的是人们缺少的东西是如何变本加厉的变得更加缺少的深层次原因,稀缺的东西会变得更加稀缺的内在逻辑。
了解了这个逻辑,就了解了为什么有的人一直都很忙,有的人一直都很穷,这是因为稀缺思维导致新的稀缺。
当然,知道了不一定你就能改变你什么,只是多了一种可能性而已。
要改变稀缺,要改变稀缺心态,要增加自己的带宽。
有了足够的带宽,才能更高效的处理事情。
所谓带宽,就是你的注意力的总量,你能操心的事情,总是有限的。
所谓三心二意,到底是提高效率了,还是降低效率了呢?你解决的问题数量虽然多了,但是质量却会下降,很多问题需要返工,实际上花费的时间却更多了。
缺失时间的人,他总会处理最紧急的事情,会用加班的办法来解决时间缺少,但是这样做,会导致效率下降,这样会导致新的问题,还会导致他处理其他的事情的事情减少,比如说,你用晚上的时间用来加班,那你晚上陪孩子游戏的时间就被占用了,那么,这两个事情目前看来似乎是工作比较重要,但长远来看,哪个重要呢?这其实是得不偿失,你只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眼前,以后的事情,顾不上考虑了。
那么,就是意味着,你解决问题的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你借用了将来的时间,你的时间会越来越稀缺。
贫穷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总有眼前的烦心事要处理,却忘了更重要的很久以后的事情。
你眼前的看起来明智的判断,长远来看,正是你陷入贫穷陷阱的原因。
其实,我觉得,知道了这个道理也不会对我们有太大的影响,所谓规律,就是客观的现象,我们很难改变的,我们很难去改变我们的思维规律,这也许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吧,让我们保留着改变现状的希望,继续保留现状。
《稀缺》读后感2看完赛德希尔·穆莱纳森的《稀缺》一书,让我有种如梦初醒、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生活中常常陷入的困境找到了根源性的原因,也对应着相应的解决方法。
《稀缺》读后感:越赶越忙,越忙越穷逻辑
越赶越忙,越忙越穷的逻辑——读《稀缺》有感李志清人常说:一分耕作,一分收获。
按理,只需持之以恒去耕作,生活仿佛就该美满幸福?可现实却并不是这样,许多日理万机的人,生活总被一个个突发事件追着跑,每天就好像向空中抛接多球的杂耍者,虽看上去技艺高明,但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沿。
1,为何会越忙越穷我们习惯以为:贫困是源自懒散,繁忙是因为无能。
可现实却常出现,勤劳其实不可以阻挡贫困,聪明也没法驱逐繁忙的事实。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穷人没法翻转的贫困?又是什么让繁忙的人会永无休止在忙碌?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合着的《稀缺》专心理学实证研究,从头解读了经济学的中心观点“资源稀缺”,他们发现,贫困和繁忙并不是不过简单缺乏金钱或时间,而根深蒂固的贫困心态才是造就贫困的本源。
穷,极也。
——《说文》贫困,就是资源极度贫乏。
实质上讲,极度缺钱和极度缺时间的人都属穷人。
按理,给穷人合适资源,贫困就该水到渠成。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即便给了缺钱的人一笔钱、让繁忙者安闲出一段时间,他们也没法轻易变得富裕或高效。
因为,在长久性的资源稀缺中,穷人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也就是对局部事件过分专注,固然这种“专注”早期也会产生“专注盈余”,即短期内会获取更高的效率。
但从长久来看,正是这种“全神贯注”却让人长久堕入到“衡量式思想”,以致“心智带宽”变窄,“稀缺”俘获大脑,因此阻挡了人的认知能力和履行控制力的发挥,最后让人变得更为笨拙和低效。
2,更多耕作却无更多回报有两个学生每周都有固定的作业需要达成,菲力克每天依据进度达成当日的作业,固然辛苦,但每周都能冷静达成任务;奥斯卡每天用于作业的时间比菲力克还多,但总觉时间不够,常心慌意乱,每周的作业都是在仓促中进行,还常常迟交。
事实上,奥斯卡与菲力克的智力相当且功课的强度同样,奥斯卡并无选修更多课程。
不一样的是,奥斯卡每天达成的是头一天欠下的作业,菲力克写作业时,记忆中的内容相当清楚,因为他刚才听完课。
稀缺读书心得
稀缺读书心得•相关推荐稀缺读书心得(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稀缺读书心得(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稀缺读书心得1这两天一直在看《稀缺》这本书,整本书看完觉得还是挺震撼的。
表面写的是一种稀缺心态,实际上说的是贫穷的思维模式。
当然,这里的贫穷模式不单单是金钱上的贫穷,也包含了时间上的贫穷,也就是陷入了瞎忙的状态。
上一次有相同类似的阅读体验还要回到大学时代,有两本书,一本是《影响力》,另一本则是《无价》。
碰巧的是,这三本书都是由小红帽湛庐文化出版的。
贯穿于整本书的线索:1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名为稀缺的心态,或者说是稀缺的思维模式。
当我们的大脑被这种思维模式长期占据之后,它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行为。
到这里,我们应该要清楚一个概念,何为“稀缺”?书里给了一个答案:拥有<需要。
当我们拥有的少于需要的,那么稀缺心态就会不自觉,不加意识地作用于大脑。
2 有了稀缺心态,就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专注红利”,另一种则是“管窥”。
专注红利是说当处在稀缺心态下,我们会保持专注,着眼于最紧迫并且是重要的事,能够高效的完成这些事,而管窥是指当我们全身心的专注某一件紧迫且重要的事时,会把那些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暂时搁置起来,甚至是完全忽略。
前者是利,后者是弊。
短期来看,利是要大于弊,而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弊则大于利。
3 如何避免这种稀缺心态?靠的是自我控制和外部监督。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大量的实验以及案例,透过这些案例可以了解到稀缺心态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大脑,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决策。
我们总是看到了“管子”里的事,而看不到“管子”外的事,如果经常看到这些管子里事‘就会忽略到管子外的事。
比如穷人,他们由于收入比较少,所以在买东西时会更加在意价格,喜欢性价比,喜欢比价。
稀缺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笔记
最近开始阅读《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记录其中一些有意思的话。
引言-资源稀缺并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稀缺是一种心态。
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1创意大爆发,是建立在成年累月的经验和辛劳的基础上的。
2稀缺,会迫使人做出选择。
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
3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
4专注于某项事物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5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
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成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6所有人,一旦深陷贫穷,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
7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1稀缺不仅提高了失误的成本,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机会去犯下错误、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2当我们为了解决眼线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3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
4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足够的带宽、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1冲动性存蓄
2解决稀缺问题要从富足入。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 心得体会篇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之后的又一部行为经济学重磅新作,《金融时报》20XX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
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
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
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心得体会第(1)篇行为经济学大作,从穷人越穷,忙人越忙的角度入手来解读稀缺,带宽,借用,管窥…下面是几点重要启示:1.稀缺曲线,不稀缺和太过关注稀缺都将导致效率低下。
不稀缺意味着没有专注红利,而太过关注则可能导致发挥失常,如:太过关注考试结果,反而对考试内容心不在焉;太过注重安静,反而睡不着觉…2.当做重大决策时,最好有足够的带宽(尤其不要在繁忙时),不然的话会太过注重现在而不是将来,无形中放大稀缺的利益。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精选读后感500字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精选读后感5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心得、读书体会、观后感、故事大全、名言警句、作文大全、演讲致辞、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stories, famous sayings, essays, speech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essay!《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精选读后感500字《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精选读后感500字虽然本书读起来有点辛苦,因为有很多新的名词,稀缺,管窥,借用等。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困和忙碌的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困和忙碌的为什么穷困之人一直捉襟见肘?为什么忙碌之人总是焦头烂额?如果你没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稀缺》这本书,你可能也会陷入贫困和忙碌的“围城”,这本书会让穷困之人振作,会让忙碌之人觉醒。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是美国人穆来纳森和沙菲尔合著的一本研究行为经济学的通俗读物,有趣的是两人在写此书的时候同样一再拖延,差一点夭折。
阅读国外的著作时,受限于翻译水平和文化背景,我们经常会缺少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但是,我们阅读一本书并不是去字斟句酌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而是要读懂、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1.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稀缺是一种永远无法被满足的感觉。
当它俘获我们的大脑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稀缺是一种专注与分心并存的心态。
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我们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
稀缺心态会让我们产生“专注红利”,提高办事效率,达到事半功倍。
但是,过度专注会使我们视野和思维变狭窄,形成“管窥效应”,导致忽视不稳定因素,甚至造成严重危害。
就像开车闯黄灯的时候,如果我们过度专注红绿灯的变化,就可能忽视了斑马线上突然出现的行人,很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2.过度透支会降低智商稀缺,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力和控制力。
过度专注于“稀缺之事”,会让我们变得分心、爱忘事、缺乏冲动控制能力,让我们看起来“智力下降”。
正如工作上焦头烂额的上家长们对孩子们发火时,会变得莫名其妙且不可理喻。
我们并不是始终如此,只因为“稀缺”导致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当稀缺成为负担时,我们会更关注当下,从而导致透支行为,然而今天的透支,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
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可能丧失高瞻远瞩、规划未来的能力。
所以,什么都不缺的人,可能有小部分会满腹心事;而所有经历着“稀缺”的人,每一位都会心事重重。
3.如何摆脱稀缺陷阱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是构建余闲。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容易被忽略的稀缺状态?当你拆东墙补西墙,不停地还贷款,最后发现自己还是在原地兜圈子,捉肘见襟的状况根本没有改变?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你已经陷入了“稀缺陷阱”。
这时候,你就像在玩儿杂耍,从一个紧急任务转移到另一个紧急任务,可总是差一步赶不上。
相信你在学校或公司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手头有好多事情要做,但时间完全不够用。
当截止日期临近,你开始变得越来越焦虑,疯狂地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任务,而不是按顺序一件件完成。
由于时间加速流走,原先并不紧急的任务也变得紧迫,稀缺让你心慌意乱,不知道该从哪件事情做起。
更要命的是,你总是落后一步,这也会增加稀缺。
当你错过了最后期限,或者延迟完成了某个项目,新的项目就会开始得更晚。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项目一个接着一个的推迟,你会很快失控。
稀缺会带来什么?正面:专注红利。
一旦稀缺心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往往可以产生一种积极成果,比如,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充分利用给定的时间高效完成既定任务或目标,作者把这种现象叫做“专注红利”。
就如现在的我,离发文截至时间只有2.5小时,同时在22:30还有一次英语课时,所以我仅有一个小时完成这篇读后感,尽管现在家里孩子一片吵吵闹闹,公婆絮絮叨叨,但于此时此刻的我而言似乎都毫无影响,我依然可以继续专注地完成我的发文。
负面:管窥负担。
还拿现在的我举例,当我过度专注于当前截止日期,我可能根本听不到女儿在说什么,例如她要求我讲个故事,又或者她遇到困难需要我帮忙解决,而我因此时此刻专注于我的截止日期,可能完全听不到她的诉求,轻则忽略了与女儿的亲密时光影响亲子关系,重则她磕到碰到,我可能都忽略了。
负面:减少“带宽”,也就是减少我们心智的容量,让我们变得更笨,更冲动。
到底什么是“带宽”呢?“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是对我们能力的衡量,包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等。
从智商到高考成绩,从冲动控制到成功节食,都跟带宽有关。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读书分享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
一旦时间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
《食神》中黯然销魂饭
• 一位专家级任务花费了数年实际那潜心积累了精湛的厨艺,而其最引以为傲的作品,却是 在最紧迫的时间和高度的压力下创造出来的。
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2
Two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通过外力将人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小小的改 变,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就能 缓解稀缺带来的不良后果。当带宽有限的时 ,让“疏忽”等同于“默认”就是一个不错 的方法。稀缺会产生带宽负担,因此节约利 用带宽是对稀缺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对 稀缺,要在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开始行动。更 重要的如果这一天你特别忙,就会不假思索地直接投入工作。你不会退后一步,思量一下整天的安排;你不会清楚 与会人员都有哪些,会议会讲什么内容。这不仅仅是由时间紧迫所引起的。你可能会有一点时间投入工作, 但心思却全都放在了那些需要你完成的事务上,以至于你的视野开始变得模糊。你已经没有能力
3
Three
稀缺陷阱
稀缺陷阱就如同“杂耍”,太多的“最后关头 ”让人们持续从一项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要 任务。这是管窥所引发的后果。我们可以在当下 尽己所能,但这样的做法给未来带来新问题。稀 缺陷阱源于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作突如其来的事 件处理。陷入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 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 制。改变心态,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稀缺实验室
SCARCITY /专注红利/
设想你正在准备几天后就要在会议上做报告了。会议之前的这几天,你埋头苦干,但是 很多想法却总是摇摆不定。事实上,报告的大方向你可能已经确定好了,但如何让将诸多思 想组织起来却令你十分苦恼。眼看开会的日子一天天逼近,你再也没有磨蹭的时间了。你会 拒绝一切让你分心的事情,例如同事邮件、社交网络、烦心事等,你满心想着也是尚未完成 的报告,专注带来的是让你在紧迫的截止时间和高度的压力下完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缺》读后感:越赶越忙,越忙越穷的逻辑越赶越忙,越忙越穷的逻辑——读《稀缺》有感李志清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按理,只要锲而不舍去耕耘,生活似乎就该美满幸福?可现实却并非如此,不少日理万机的人,生活总被一个个突发事件追着跑,每天就如同向空中抛接多球的杂耍者,虽看上去技艺高超,但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1,为什么会越忙越穷我们习惯认为:贫穷是源自懒惰,忙碌是因为无能。
可现实却常出现,勤奋并不能阻止贫困,精明也无法驱赶忙碌的事实。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穷人无法翻转的贫穷?又是什么让忙碌的人会永无休止在忙碌?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合着的《稀缺》用心理学实证研究,重新解读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源稀缺”,他们发现,贫穷和忙碌并非只是简单缺少金钱或时间,而根深蒂固的贫穷心态才是造就贫困的根源。
穷,极也。
——《说文》贫穷,就是资源极度匮乏。
本质上讲,极度缺钱和极度缺时间的人都属穷人。
按理,给穷人适当资源,贫穷就该迎刃而解。
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给了缺钱的人一笔钱、让忙碌者空闲出一段时间,他们也无法轻易变得富足或高效。
因为,在长期性的资源稀缺中,穷人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也就是对局部事件过度专注,虽然这种“专注”初期也会产生“专注红利”,即短期内会获得更高的效率。
但从长远来看,正是这种“专心致志”却让人长期陷入到“权衡式思维”,致使“心智带宽”变窄,“稀缺”俘获大脑,因而阻止了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的发挥,最终让人变得更加愚笨和低效。
2,更多耕耘却无更多回报有两个学生每周都有固定的作业需要完成,菲力克每天按照进度完成当天的作业,虽然辛苦,但每周都能从容完成任务;奥斯卡每天用于作业的时间比菲力克还多,但总觉时间不够,常心烦意乱,每周的作业都是在匆忙中进行,还经常迟交。
事实上,奥斯卡与菲力克的智力相当且功课的强度相同,奥斯卡并没有选修更多课程。
不同的是,奥斯卡每天完成的是头一天欠下的作业,菲力克写作业时,记忆中的内容相当清晰,因为他刚刚听完课。
而奥斯卡却首先要把当天的内容与昨天的课程进行区隔,然后费力去回忆昨天的内容,尽管他更加努力,但只因落后一步却导致步步维艰。
虽然,这只是书中一个象征性的案例,但现实中却不乏因“借用”而导致正常节奏混乱,最终让人不能自拔的实例。
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但凡“借用”都要付息,若长期负债,由于利滚利的叠加效应,常常会让人陷入到无效忙碌的怪圈。
3,穷人成了资本的猎杀目标生活中的悲剧通常都是由一项欠账开始的。
一个紧急事务的时间占用,一项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借贷,都可能是让人陷入到万劫不复境地的导火索。
桑德拉曾是年轻有为的女子,大学时因主持一档电台节目成为当地名人。
因丈夫工作的突然变故,家庭出现了财务危机,于是她申请了工薪日贷款,这个贷款的理念非常简单:先通过贷款拿到现金,发薪水时再偿还贷款并支付手续费。
现实生活中,谁都可能会遭遇资金周转不宁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缺乏弹性的穷人。
于是一些包装为穷人排忧解难的金融产品就应运而生。
然而,也许是资本罪恶的本性所致,通常这类产品最终都成为猎杀穷人的工具。
桑德拉贷款时,工薪日贷款顾问对她说:“你可以接着贷款。
”桑德拉想到她还没有支付电费账单,便说:“你说的没错,我的确有这个需求。
”于是,桑德拉就这样拉起了一条贷款链条,由于太轻易就“解脱”了困境,因此她忽略了问题的根本。
桑德拉的资金困难并没有因借贷得到好转,反而变得更加糟糕,因为她还需要支付手续费、利息等额外的费用。
随后,她签下的贷款数额变得越来越大。
几个月后所支付的手续费翻了几十倍,有的月份,她甚至连手续费都支付不起。
在窘迫忙乱之中应对失据,只好以这项贷款去偿还那项贷款,最终以欠下一笔不菲的退缴税而宣告破产。
据统计,美国工薪日贷款的分支机构比全美麦当劳和星巴克加起来的数量还多,而工薪日贷款的收入75%来自于延期偿付,也就是说,这些产品是通过鼓励人们的违约而获利的。
有些金融产品,无论它多么具有“助人为乐”的形象,但由于本质并不是为排忧解难而设计,所以,这类“服务”通常都充当了贫富阶级固化的助推器。
这样的话题会让人陷入到对资本罪恶的声讨之中。
尽管为保障社会安定,这样的声讨也有必要。
但抱怨和愤懑的情绪,却只会让人忽视问题的根本,而忘记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4,习惯性焦虑和愤怒无论是个人或企业,今天的现状都是昨天应对的结果。
然而,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主,却常常把责任归罪于经营环境的恶化;而生活窘困的人,也往往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对社会不公的抱怨之中。
虽然,倡导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但绝对公平的社会是没有的。
也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会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减少或不复存在,但穷富阶层的阶级对立却永难消除。
新中国曾通过革命让阶级进行了一次强制性互换。
可几十年过去后,“地富反坏右”的后人又转弯抹角重新掌握了大量的财富;而多数“贫下中农”的后代却以农民工、下岗人员等身份,仍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俗话说: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
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当然与先天的资源有关。
骑毛驴的人要与驾汽车的人在马路上赛跑,当然毫无胜算可言。
但是,任何看似劣势的物种,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所也都会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其实,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技术革命为当今社会阶层的互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凯文凯利说:今天,就是创业的最佳时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会比当前更有机遇、更加开放、更低的壁垒……也许未来的人也会羡慕:哦,要是活在那个时候该多好!在这个最好又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比拼的关键是创新,而创新通常在“余闲”的状态下不断试错而产生。
问题是,稀缺常让人陷入到习惯性的焦虑和习惯性愤怒的状态,而这种不良情绪的不断积蓄会大量占用人的心智带宽,让人的“余闲”越发不足。
5,因为专注所以管窥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种标榜自身竞争力的广告语。
的确,在喧嚣浮躁的当今社会,专注力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
可《稀缺》的作者却把专注导出:因为专注,所以管窥,因为管窥,所以贫穷。
的逻辑。
他们认为专注带来的好处,只不过是一种“专注红利”,从长远看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们似乎是借用了一句中国成语“管中窥豹”来诠释过度专注的害处。
在稀缺状态,人的注意力会过度专注稀缺的东西。
在现实中,人越是在意的东西,越是骨子里缺少或曾经缺少的东西。
贫穷或无法忘记的贫穷记忆,会无时不刻激发穷人不顾一切去挣钱。
然而,眼里只专注着金钱的人,其实很难正真摆脱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讲,穷得只剩下金钱的人,仍然还是穷人。
管窥,就是过度的专注点屏蔽了其他重要的信息,稀缺让人总是处在一种挣扎的状态,一切努力都只是在应对眼前问题所作出的被动、本能的反应。
这种状态会让人忽视真相,即使真相显而易见也无暇顾及,人犹如在迷宫样的环境瞎折腾。
倘若能跳出迷宫用更高的视野看问题,其实有时看似极其复杂难解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例如一道有趣的考试题:《荷兰的山脉》如果仅就题目去作快速本能反应,结果恐怕要么是无法下笔;要么就是堆砌一些空洞的词汇作无效应答。
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亲临过荷兰的山脉。
其实脑筋急转弯会发现,这并不是一道语文题而是地理题。
因为,荷兰是一个低洼的国家,有一半的土地在海平面之下根本就没有山脉。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荷兰境内没有山脉。
真相往往就在显而易见但又视而不见的地方。
人们在被动、本能应对稀缺的时候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稀缺,人一旦陷入到像一个无法停止表演的杂耍者的状态,生活坍塌,将是必然的结局。
6,挣脱稀缺的泥潭一本书只发现问当然不够,所以,《稀缺》的第三部分就是为解决问题而设置。
虽然,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去包容穷人的过错的这些篇幅,对个人或组织并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毕竟穷人没有机会参与到政策制定之中。
但是,关于以建立“余闲”机制来抵御稀缺造成的危害的建议,还是很有启示作用的。
余闲,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
这个浅显的道理,初看对穷人来说似乎是一句废话。
因为,当初桑德拉的财务若有闲余,她就没必要去借工薪日贷;如果繁忙之人有时间去系统思考问题,也就不必日夜加班。
然而,从稀缺走向富足的关键,恰恰是要在本已稀缺的状态下制造“余闲”。
圣约翰医疗中心是一家提供急诊的服务机构,手术永远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当出现需要紧急医治的患者时,医院不得不将原来早已安排的手术往后推。
这样,员工经常在毫无准备的状态加班,效率低下,事故频出,待做的手术积压更加重了床位的紧张。
手术量超越了手术室的接纳能力,圣约翰医疗中心,显然已掉进了稀缺陷阱而无法自拔。
正是这种落后于时间的状态,让医院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应付各种“突发”的事件。
员工怨声载道,医院的口碑急剧下滑,医院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面临崩盘的危险。
医院必须寻求改变,于是从美国医疗卫生改善协会请来了一位顾问,顾问没有带着医院每日压力所致的管窥心态看问题,而是换了一种眼光对整个事情全面分析后,他给出一个让医院惊讶的解决方案:留一间手术室待用。
在本已捉襟见肘的医院负责人看了,这个方案就好比火上浇油,认为简直就是疯了的方案。
但是,这个建议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表面看,医院缺乏的是手术室,但深层次分析,医院其实真正缺乏的是应对计划外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
手术室的稀缺,并非真的是医院缺乏做手术的空间,而是因为其没有能力用现有的手术室来处理突发的急诊手术。
这种情况与负债累累的穷人一样,因为穷人如果能安稳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金钱,生活还是能够过得更好一些的。
但事实是,他们的大部分钱都用于了还债。
在圣约翰医疗中心的案例中,问题不是手术室数量的绝对匮乏,而是当突发的急诊出现时,一系列的忙乱应对造成了手术室的效率低下,从而更加重了资源的稀缺。
医院很多人认为,因突发的急诊无法预测,所以将一间手术室空出来应对突发事件,是对空间的浪费。
其实,这就像那些将穷人或繁忙之人一举击溃的突发事件一样。
“预期外”手术出现的规律是稳定的。
将一间手术室劈出作为计划外手术专用,这样,其他所有手术室都能按计划进行。
而计划外的事情因此不会波及整个医院的正常节奏,因少了毫无征兆的加班,没有无休止的拖延,医院的效率自然会提高。
经过改革后,圣约翰医疗中心的手术接诊率立刻上升了5.1%,每天下午3点之后进行的手术下降了45%,医院收入增长。
随后两年,医院的手术接诊量分别上涨了7%和11%。
任何一个持续正常运作的系统,都是以余闲的存在为前提。
余闲其实就是系统的弹性。
可是,由于过度追求阶段性指标,当今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工的系统,都或多或少造成了系统弹性的衰弱。
余闲,用单向度指标衡量通常就等于浪费,这就像一个渴望有健美身材的人身上的脂肪,是想方设法要去除的东西,尽管这点赘肉在特殊状态可以救命,但这种特殊状态的概率太小或太不确定,常常被当作是影响效率的冗余而去除。
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旨在提升组织盈利能力的“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绩效考核的办法尽量去除组织暂不能盈利的冗余,短期的确能有效激发组织活力,能创造更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