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件重量计算

合集下载

锻件重量计算公式安装

锻件重量计算公式安装

锻件重量计算公式安装锻件是一种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进行锻造成型的金属制品。

在工业生产中,锻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对于锻件的重量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

在进行锻件重量计算时,首先需要了解锻件的基本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锻件形状包括圆柱形、方柱形、圆盘形等,而尺寸则包括直径、高度、厚度等。

在进行重量计算时,可以根据锻件的形状和尺寸,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对于圆柱形锻件,其重量计算公式为:重量(kg)= π×(直径/2)×(直径/2)×高度×密度。

其中,π为圆周率,直径为锻件的直径,高度为锻件的高度,密度为材料的密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圆柱形锻件的重量。

对于方柱形锻件,其重量计算公式为:重量(kg)= 长×宽×厚×密度。

其中,长为方柱形锻件的长度,宽为方柱形锻件的宽度,厚为方柱形锻件的厚度,密度为材料的密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方柱形锻件的重量。

对于圆盘形锻件,其重量计算公式为:重量(kg)= π×(直径/2)×(直径/2)×厚度×密度。

其中,π为圆周率,直径为圆盘形锻件的直径,厚度为圆盘形锻件的厚度,密度为材料的密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圆盘形锻件的重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见形状外,还有一些特殊形状的锻件,其重量计算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锻件重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来进行重量计算。

通过输入锻件的形状和尺寸,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锻件的重量,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锻件重量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比如锻件表面的处理、加工余量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锻件的重量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重量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不规则锻件的重量计算是锻造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成本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的公式,并给出一些建议,以指导锻件制造过程中的重量计算工作。

首先,不规则锻件的重量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基于几何形状的公式,另一种是基于材料密度的公式。

基于几何形状的公式主要适用于简单形状的不规则锻件,通常可以通过测量锻件的尺寸并应用相应的数学公式来计算其重量。

例如,对于一个长方体形状的不规则锻件,可以使用公式:重量 = 长度× 宽度× 高度× 密度来计算其重量。

而对于球形、锥形等较为复杂的不规则锻件,则需要根据其几何参数和公式进行计算。

基于材料密度的公式更加适用于不规则锻件的计算,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这种方法需要确定锻件所使用的材料密度,并将其乘以锻件的体积来计算重量。

不同材料的密度不同,因此在使用基于材料密度的公式时需要确保选用正确的材料密度数值。

在进行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精确测量:准确的尺寸测量是进行重量计算的基础。

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对锻件的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材料选择:在进行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时,需要明确选择所用材料的密度。

确保选用与实际材料相匹配的密度数值,以获得准确的重量计算结果。

3. 基础知识:在进行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包括不规则几何形状的计算方法和材料的密度数值等。

只有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进行准确的重量计算。

不规则锻件重量的准确计算对于锻造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的公式和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操作,可以提高锻件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本文对于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的实践工作能够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

锻造工艺规范

锻造工艺规范

锻造工艺规范1 工艺文件1.1 工艺文件的设计与编制 1.1.1 锻造工艺卡的设计锻造工艺的设计原则是以工厂标准、技术协议、订货合同和图纸技术要求为依据,力求工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工艺图和卡片必须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1.1.2 锻件毛坯取样图的设计当锻件在冷加工进行毛坯取样时,应按工厂标准、技术协议、订货合同和图纸技术要求设计锻件毛坯取样图。

1.2 工艺评审重点产品的试制件和关键件的专用工艺,由专业和产品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工艺评审,并保存记录。

2 锻件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 2.1 总则2.1.1 本标准为编制锻件工艺时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尺寸公差、附加余块的依据。

2.1.2 本标准适用于液压机上自由锻造的锻件,有专用模具的锻件的余量和公差由工艺编制人员另行确定。

2.1.3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及合金结构钢,冷、热作模具钢,冷、热轧工作辊、支承辊的锻件,特殊材料的锻件余量和公差由工艺编制人员另行确定。

2.1.4 粗加工余量、热处理及机械加工卡头、理化检验试料等特殊要求的留量不包括在本标准之内。

2.1.5 锻件的弯曲、相对位移(同轴度、位置度)、圆度、棱、圆角等形状位置公差都应在余量43范围内(即应保证最少有41的机械加工余量)。

2.1.6 余量与公差的配置如下图:D :零件尺寸 C :锻件公称尺寸(基本尺寸) C ′:锻件最大尺寸 C ″:锻件最小尺寸 а:锻件名义机械加工余量δ′:下偏差(负公差) δ″:上偏差(正公差)2.1.7 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形状的锻件及尺寸超出本规范的锻件,其余量和公差由工艺编制人员参照本规范确定。

2.1.8 在确定锻件余量时,必须兼顾零件的局部尺寸与整体尺寸的关系,局部应照顾整体,以减少加工余量。

2.1.9 易焊钢种和留有粗加工余量在粗加工后允许存在可以加工掉的局部黑皮的锻件,其锻造余量应比本标准表中规定值减少10~20%(按复杂程度)。

对易产生裂纹又不易焊补钢种(如9Cr2Mo 、32Cr2MnMo 、60CrMnMo )等锻件的余量不应比表中规定值减少。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我们需要知道不规则锻件的几何形状参数,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测量或者从产品图纸中获取。

有了这些参数,我们就可以开始计算不规则锻件的重量了。

常见的不规则锻件形状包括圆柱形、长方体形、锥形等。

针对不同形状的不规则锻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其重量。

对于圆柱形的不规则锻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其重量:重量= π * 半径的平方 * 高度 * 密度其中,π是圆周率,半径是圆柱底部的半径,高度是圆柱的高度,密度是材料的密度。

通过测量或者从图纸中获取这些参数,我们就可以得到圆柱形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对于长方体形的不规则锻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其重量:重量 = 长度 * 宽度 * 高度 * 密度其中,长度是长方体的长度,宽度是长方体的宽度,高度是长方体的高度,密度是材料的密度。

同样地,通过测量或者从图纸中获取这些参数,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体形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对于锥形的不规则锻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其重量:重量= π * 半径的平方 * 高度 * 密度 / 3其中,π是圆周率,半径是锥形底部的半径,高度是锥形的高度,密度是材料的密度。

同样地,通过测量或者从图纸中获取这些参数,我们就可以得到锥形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不规则锻件形状,还有其他形状的不规则锻件。

对于这些不规则形状的锻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几何形状,然后分别计算每个几何形状的重量,最后将它们加起来得到整个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在计算不规则锻件重量时,还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一般情况下,长度的单位使用米或者毫米,重量的单位使用千克或者克。

如果参数的单位不一致,需要进行换算。

通过一些简单的公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通过测量或者从图纸中获取不规则锻件的几何参数,然后根据不同形状的不规则锻件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最后将各个几何形状的重量相加,就可以得到整个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一、总则1.1锻件的技术条件是锻件质量的检验依据。

锻件的主要技术条件一般都标在锻件工艺卡片上,而对于工艺卡上没有注明的、技术协议书上或合同上没有规定的技术问题,在检验锻件时应该执行锻件通用技术条件中的相应规定。

1.2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在模锻锤、模锻压力机、螺旋压力机或平锻机等锻压设备上进行成批、大批生产成形的钢质热模锻件(以下简称锻件)。

二、锻件的外观质量和交货重量2.1内外拔模角及其数值:锻件在冷缩时,趋向离开模壁内部分为外拔模角,用α表示。

反之为外拔模角,用β表示。

如图所示。

为了便于制造模具时采用标准刀具,拔模角应选用:0°15'、0°30'、1°00'、1°30'、3°00'、5°00'、7°00'、10°00'、12°00'、15°00'。

2.2圆角半径内、外圆角半径及数值:锻件上的凸角圆角半径为外圆半径r,凹圆角半径为内圆角半径R。

为保证锻件凸角处的最小余量,则V1=余量+零件的倒角值。

为了便于制造模具所用刀具的标准化,圆角半径数值应选用:1.0mm、1.5mm、2.0mm、2.5mm、3.0mm、4.0mm、5.0mm、6.0mm、8.0mm、10.0mm、12.0mm、15.0mm……。

圆角半径大于15mm时,逢5递增。

2.3尺寸公差:锻件图未注明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深度公差、直线度、平面度、错模,可按GB/T12362-1990《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所列数值确定。

2.4表面缺陷深度:锻件的表面缺陷包括凹坑、麻点、碰伤、凹凸不平、折叠和裂纹等。

锻件的表面缺陷深度是指从锻件实际表面测量所得的局部凹陷或凸起的尺寸数值,该数值不计入锻件的实测尺寸。

(1)加工面的缺陷深度:若锻件的实际尺寸恰等于其基本尺寸,则缺陷之深度不得大于锻件的名义加工余量的一半。

若锻件的实际尺寸大于或小于其基本尺寸,则缺陷的深度不得大于锻件名义加工余量之半,加上或减去单边的实际偏差值。

关于锻件下料重量的计算方法

关于锻件下料重量的计算方法

关于锻件下料重量的计算方法
关于锻件下料重量的计算方法
一、合金钢锻件
一般合金钢产品零件都有机械性能要求,所以都需调质、热处理,以便满足其综合机械性能。

为了在调质前去除零件的锻造应力、细化晶粒及使金相组织均匀,以减小因锻造应力、组织应力造成的调质淬火变形,所以锻件先作正火+回火(或退火)处理,且在调质前锻件要先经粗机械加工(即粗加工)*。

锻造工艺员便依据粗加工图的尺寸及技术要求编制工艺及绘制锻件图,(一般锻件图由用户提供)。

此时在用户锻件图上再加放30㎜切向试片,供方留做切向性能测试用。

(用户的试棒,已在用户提供的锻件图上加放)。

用ZBJ32003(水压机)、GB/T 15826(锤)标准加放余量、公差,计算出锻件重量,再加上锻造共5%的加热火耗,(如果是用钢坯锻造,还需加二端料头损耗),即成下料重。

最后按合金钢锭约70%的利用率选用钢锭吨位。

二、碳素钢锻件
1、若零件有机械性能要求且由我方调质的,就同合金钢锻件一样处理。

(即按粗加图放量、留试棒、试片)。

2、若零件无机械性能要求,就根据产品零件图(即成品蓝图)加放公差、余量、然后加火耗(无试棒、试片)计算锻件重、下料重及钢锭吨位(75%利用率)。

3、若零件有性能要求,但不说明要粗加工的且不是我方调质的,
则不留试片,仅留试棒。

* 粗加工是使淬火层均匀,回火后组织、性能均匀,另外,无损探伤、自动机床加工等也需粗加后的表面平滑才能进行。

有限责任公司
200.年。

月。

日。

锻造设备锻造能力计算说明书

锻造设备锻造能力计算说明书

锻造设备锻造能力计算说明书根据《锻造手册》(第1卷,锻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编-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中锻造设备吨位选择的描述如下:坯料尺寸:小头Ф710mm,大头Ф820mm,长1780mm如以每锤锻压深度为10mm来计算其锻造功,根据体积,可以计算锻后的截面积为:S=V/H=463028mm2 (体积V=819559318mm3 )即直径D=802.04mm,式中参数如下:H0=1780mm H=1770mm D=820.04mm D0=820mm分别代入5-12式中有:W=бt V{ln1780/1770+1/9(820.04/1770-820/1770)}即求出W=бtx0.00563639бt为流动应力,曲线图中横坐标为应变速率。

《锻造手册》中对应变速率的描述如下:而不同变形程度下的应变力是不一样的,它们有如下关系:由下表流动应力曲线图知道бt=(б0.4)75Mpa x(Kб)0.61 (1150℃时的流动应力,变形率0.05,实际工作时在1180℃-1200℃)即求出最后功为W=75x10 6 x0.61x0.819559318x0.00563639=211335J=211.4KJ但式中是按应变速率小于1计算的,根据1-5-13式的描述,需要求出工件平均移动速度结合设备参数表可以看出其打击频率为55min即打击时间小于:60S/55=1.09单行程是小于0.55假设锤头自由落体运动,可计算出下落至工件高度h=2.2m(设备行程)-1.78m(工件高度)=0.4m,由h=0.5 gt2 即t=0.29s,即锤打击时间为:t1=0.55s-0.29s=0.26s落体的速度V t1=gt1=9.8x0.26=2.55m/s 即平均速度为:V=V t1/2=1.275/s。

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锻件重量计算公式锻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通常用于制造机械零件、汽车零件、航空航天零件等。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锻件的重量进行准确计算,以便确定原材料的用量和成本,并且保证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锻件重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锻件的重量计算公式一般是根据其形状和材料密度来确定的。

常见的锻件形状包括圆柱形、方柱形、圆盘形等,不同形状的锻件重量计算公式也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锻件重量计算公式:1. 圆柱形锻件重量计算公式:圆柱形锻件的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重量(kg)= π r^2 h ρ。

其中,r为锻件底部半径,h为锻件高度,ρ为材料密度。

2. 方柱形锻件重量计算公式:方柱形锻件的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重量(kg)= l w h ρ。

其中,l为锻件长度,w为锻件宽度,h为锻件高度,ρ为材料密度。

3. 圆盘形锻件重量计算公式:圆盘形锻件的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重量(kg)= π r^2 t ρ。

其中,r为锻件底部半径,t为锻件厚度,ρ为材料密度。

以上公式是常见的锻件重量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不同形状的锻件的重量。

二、锻件重量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锻件重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计算实例来进行说明。

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个圆柱形锻件的重量,该锻件的底部半径为10cm,高度为20cm,材料密度为7.85g/cm^3。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的圆柱形锻件重量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重量(kg)= π 10^2 20 7.85 / 1000 = 123.5kg。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该圆柱形锻件的重量为123.5kg。

三、锻件重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锻件重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锻件的形状,不同形状的锻件需要使用不同的重量计算公式,因此在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先确定锻件的形状。

2. 确定材料密度,材料密度是影响锻件重量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确定材料密度。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在工程领域中,不规则锻件是一种常见的零件形式,其形状复杂,不规则性较高。

在进行设计和制造时,需要准确计算不规则锻件的重量,以便进行材料选用和工艺安排。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一般基于体积法,即将不规则锻件看作一种立体形状,通过计算其体积来间接计算重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重量 = 密度× 体积其中,密度是指不规则锻件的材料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体积是指不规则锻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单位为立方米。

对于简单的几何形状,可以通过直接计算体积来得到重量。

例如,对于圆柱体形状的不规则锻件,其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体积= π × 半径平方× 高度其中,π为圆周率,半径为圆柱体的底面半径,高度为圆柱体的高度。

然而,对于更加复杂的不规则锻件形状,直接计算体积变得困难。

此时,可以通过离散体积法来近似计算体积。

离散体积法将复杂形状划分为多个小体积,然后将这些小体积的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

具体步骤如下:1. 将不规则锻件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几何体,如球体、圆柱体、锥体等;2. 计算每个小几何体的体积;3. 将所有小几何体的体积相加,得到总体积;4. 根据不规则锻件的材料密度,使用上述公式计算重量。

需要注意的是,离散体积法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结果的准确性与划分的小几何体数量和大小有关。

通常情况下,划分得越细致,计算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除了体积法外,还有一种常用的计算不规则锻件重量的方法是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模拟。

这种方法需要将不规则锻件的实际形状输入到软件中,然后通过软件计算得到重量。

这种方法相对准确,可以考虑到不规则锻件的各种细节和复杂性,但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和具备相关技术的工程师进行操作。

不规则锻件重量的计算公式是基于体积法的。

对于简单的几何形状,可以直接计算体积并代入公式计算重量;对于复杂的几何形状,可以使用离散体积法进行近似计算,或者使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锻造算料公式

锻造算料公式

锻造算料公式锻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它可以改变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达到所需的性能。

在锻造过程中,材料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保证锻件质量和生产效率,必须合理地计算锻造材料的用量。

本文将介绍锻造算料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锻造损耗率的确定锻造损耗率是指锻造过程中材料的损耗量与原材料重量之比。

它是影响锻造材料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锻造损耗率的大小取决于锻造材料的性质、锻造工艺、锻造设备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一般来说,锻造损耗率大约在5%~20%之间。

锻造损耗率的确定需要进行实验或根据经验数据进行估算。

对于同一种材料,不同的锻造工艺和设备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损耗率。

因此,在计算锻造材料用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损耗率。

二、锻造计算公式在锻造过程中,一般采用重量法计算材料用量。

即根据锻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计算出所需的原材料重量,再乘以锻造损耗率,得到实际需要采购的材料重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锻造计算公式。

1. 钢锻件的重量计算公式钢锻件的重量计算公式为:W=0.00785×π×d×l×(1+K)其中,W为锻件重量(kg),d为锻件最大截面直径(mm),l为锻件长度(mm),K为锻造损耗率。

2. 铝合金锻件的重量计算公式铝合金锻件的重量计算公式为:W=0.0027×π×d×l×(1+K)其中,W为锻件重量(kg),d为锻件最大截面直径(mm),l为锻件长度(mm),K为锻造损耗率。

3. 铜锻件的重量计算公式铜锻件的重量计算公式为:W=0.0089×π×d×l×(1+K)其中,W为锻件重量(kg),d为锻件最大截面直径(mm),l为锻件长度(mm),K为锻造损耗率。

以上三种公式是常用的锻造计算公式,它们适用于不同种类的锻件。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锻造材料的性质和锻造工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锻件毛坯重量计算方法

锻件毛坯重量计算方法

1、锻件毛坯重量为:G毛坯= G锻件+ G烧损2、G锻件计算方法为:(1):对于矩形锻件:G锻件= 7.85×A×B×C(碳钢和低合金钢)G锻件= 7.93×A×B×C(不锈钢)A、B、C为矩形锻件毛坯外形尺寸(长、宽、高)。

(2):对于圆饼形锻件:G锻件= 6.17×D2×H(碳钢和低合金钢)G锻件= 6.23×D2×H(不锈钢)D为圆饼形锻件毛坯外径;H为圆饼形锻件毛坯高度。

(3):对于圆环形锻件:G锻件= 6.17×D2×H-6.17×d2×H +1.6φ2 H (碳钢和低合金钢)G锻件= 6.23×D2×H-6.23×d2×H +1.6φ2 H (不锈钢)D为圆环形锻件毛坯外径;d为圆环形锻件毛坯内径;H为圆环形锻件毛坯高度;φ为冲孔用冲头外径;1.6φ2 H为芯料重量。

(4):对于不冲孔法兰形锻件:G锻件= 6.17×D2×C + 6.17×(N/2+A/2)2×(H-C) (碳钢和低合金钢)G锻件=6.23×D2×C + 6.23×(N/2+A/2)2×(H-C) (不锈钢)D为法兰锻件毛坯外径;C为法兰锻件毛坯厚度;H为法兰锻件毛坯总高度;A 为法兰锻件毛坯焊端外径;N为法兰锻件毛坯颈部外径。

(5):对于冲孔法兰形锻件:G锻件= 6.17×D2×C + 6.17×(N/2+A/2)2×(H-C) -6.17×d2×H +1.6φ2 H (碳钢和低合金钢)G锻件= 6.23×D2×C + 6.23×(N/2+A/2)2×(H-C) -6.23×d2×H +1.6φ2 H (不锈钢)D为法兰锻件毛坯外径;d为法兰锻件毛坯内径; C为法兰锻件毛坯厚度;H为法兰锻件毛坯总高度;A为法兰锻件毛坯焊端外径;N为法兰锻件毛坯颈部外径。

锻件余量和材料消耗计算基本原则

锻件余量和材料消耗计算基本原则

锻件余量设计和材料消耗计算基本原则锻件余量设计和材料消耗计算基本原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滚动轴承(包括轮毂单元、凸缘等)套圈所有热锻锻件的设计基本方法,锻件重量、飞边重量、料芯重量、火耗重量、下料重量、材料消耗重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滚动轴承(包括轮毂单元、凸缘等)套圈所有热锻锻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361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GB/T 12362 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CSBTS TC98.25 滚动轴承套圈锻件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锻件重量:锻件毛坯的实际重量飞边重量:锻造过程中外轮廓分模面处多余的材料料芯重量:锻造过程中内孔多余的材料火耗重量:锻件在锻打过程中的热损耗下料重量(切料重量):锻打一件锻件所需要的钢坯重量材料消耗定额:锻打一件锻件所需要的钢材消耗总重量4 锻件设计基本原则4.1 锻件余量设计基本原则4.1.1 法兰盘/单元外圈/轴承座/凸缘等锻件余量设计基本原则径向余量2.2mm,外径公差+1.0mm,内径公差-1.0mm;当直径超过φ100mm时,径向余量2.5 mm,外径公差+1.2mm,内径公差-1.2mm。

(注:在保证法兰盘两端厚度C1、C2最小壁厚不小于5mm的前提下)法兰大外径D径向余量2.5mm,外径公差+1.2mm。

轴向余量2.5mm, 两端轴向余量每端各2mm,一般外轮廓公差+1.0mm,内轮廓公差-1.0mm。

法兰内孔深度一般为h1小于等于10mm,h2小于等于18mm,具体可视产品情况而定。

料芯厚度:单元外圈料芯厚度一般按8mm设计。

图一4.1.2 挡环余量设计基本原则径向余量2.5mm。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

不规则锻件重量计算公式在机械制造领域中,不规则锻件是一种常见的零部件。

由于形状的复杂性和几何尺寸的不规则性,计算其重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然而,通过一些公式和方法,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我们需要确定不规则锻件的形状。

不规则锻件可以分为各种形状,如圆柱形、锥形、球形等。

在计算重量之前,我们需要测量不规则锻件的几何尺寸。

这些尺寸包括直径、高度、底面半径等。

通过这些尺寸,我们可以计算出不规则锻件的体积。

计算不规则锻件的体积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数学公式。

例如,对于圆柱形的不规则锻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其体积:V = π * r^2 * h其中,V代表不规则锻件的体积,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 3.14,r 代表底面的半径,h代表不规则锻件的高度。

通过测量底面半径和高度,我们可以将这些值代入公式,计算出不规则锻件的体积。

对于其他形状的不规则锻件,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数学公式来计算其体积。

例如,对于锥形的不规则锻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其体积:V = (1/3) * π * r^2 * h其中,V代表不规则锻件的体积,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 3.14,r 代表底面的半径,h代表不规则锻件的高度。

通过测量底面半径和高度,我们可以将这些值代入公式,计算出不规则锻件的体积。

一旦我们计算出不规则锻件的体积,就可以根据材料的密度来计算其重量。

不同材料的密度是不同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获得不同材料的密度值。

将不规则锻件的体积乘以材料的密度,我们就可以得到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例如,不规则锻件的体积为V,材料的密度为ρ,不规则锻件的重量W可以计算为:W = V * ρ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不规则锻件的体积和材料的密度,计算出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适用于简单的不规则锻件形状。

对于更复杂的不规则锻件,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数学方法来计算其体积和重量。

通过一些公式和方法,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不规则锻件的重量。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第十章锻压生产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第十章锻压生产

第一节 金属的锻造性能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概述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对于单晶体是由于金属原子某晶面两侧受切应力
作用产生相对滑移,或晶体的部分晶格相对于某晶面沿一定方向发生切变, 即滑移理论和孪生理论。
二、热锻、冷锻、温锻、等温锻
从金属学的观点划分锻压加工的界限为再结晶温度。 1.热锻 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锻造工艺称为热锻。在变形过程中 冷变形强化和再结晶同时存在,属于动态再结晶。 2.冷锻 在室温下进行的锻造工艺称为冷锻。冷锻可以避免金属加热出现 的缺陷,获得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并能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但冷 锻变形抗力大,需用较大吨位的设备,多次变形时需增加再结晶退火和其 它辅助工序。目前冷锻主要局限于低碳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薄件及小 件加工。 3.温锻 在高于室温和低于再结晶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锻造工艺称为温锻。 与热锻相比,坯料氧化脱碳少,有利于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与冷 锻相比,变形抗力减小、塑性增加,一般不需要预先退火、表面处理和工 序间退火。温锻适用于变形抗力大、冷变形强化敏感的高碳钢、中高合金 钢、轴承钢、不锈钢等。 4.等温锻 在锻造全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不变的锻造方法称为等温锻。
避免锥形、楔形结构
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
3、应避免圆柱面与圆柱面、圆柱面与棱柱面相交; 避免圆柱面与圆柱面、圆柱面与棱柱面相交
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 4、零件上不允许有加强筋;
三、自由锻零件结构工艺性 5、对横截面尺寸相差很大或形状复杂的零件,应尽可能分别对其进 行锻造,然后用螺纹连接。
如下图:螺纹连接
(四)高合金钢的锻后冷却 由于高合金钢的导热性差,塑性低,终锻温度较高,如果冷却速度
快,会因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使锻件出现裂纹。因此,终锻后应尽快采取 工艺措施保证锻件缓慢冷却。

关于锻件下料重量的计算方法

关于锻件下料重量的计算方法

关于锻件下料重量的计算方法
一、合金钢锻件
一般合金钢产品零件都有机械性能要求,所以都需调质、热处理,以便满足其综合机械性能。

为了在调质前去除零件的锻造应力、细化晶粒及使金相组织均匀,以减小因锻造应力、组织应力造成的调质淬火变形,所以锻件先作正火+回火(或退火)处理,且在调质前锻件要先经粗机械加工(即粗加工)*。

锻造工艺员便依据粗加工图的尺寸及技术要求编制工艺及绘制锻件图,(一般锻件图由用户提供)。

此时在用户锻件图上再加放30㎜切向试片,供方留做切向性能测试用。

(用户的试棒,已在用户提供的锻件图上加放)。

用ZBJ32003(水压机)、GB/T 15826(锤)标准加放余量、公差,计算出锻件重量,再加上锻造共5%的加热火耗,(如果是用钢坯锻造,还需加二端料头损耗),即成下料重。

最后按合金钢锭约70%的利用率选用钢锭吨位。

二、碳素钢锻件
1、若零件有机械性能要求且由我方调质的,就同合金钢锻件一样处理。

(即按粗加图放量、留试棒、试片)。

2、若零件无机械性能要求,就根据产品零件图(即成品蓝图)加放公差、余量、然后加火耗(无试棒、试片)计算锻件重、下料重及钢锭吨位(75%利用率)。

3、若零件有性能要求,但不说明要粗加工的且不是我方调质的,
则不留试片,仅留试棒。

* 粗加工是使淬火层均匀,回火后组织、性能均匀,另外,无损探伤、自动机床加工等也需粗加后的表面平滑才能进行。

有限责任公司
200.年。

月。

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