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十讲共127页文档
西方美学史概要
![西方美学史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7e7ace3cb307e87101f696d1.png)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序论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 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
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
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
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
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
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一、希腊文化概况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
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
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
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
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
《西方美学史》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0e7bd40e4431b90d6c85c784.png)
一、文艺与社会
构成葛兰西美学理论基础的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把文艺看成意识形态的组 成部分,二是强调文艺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重要特点。葛 兰西十分重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文艺与政治的联系,这是由他 对文艺本质的基本看法所决定的。他认为,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作者应该生活于现实世界,体验它的各种彼此矛盾的要求,而不可表达 仅仅从书本上讨得的情感 ”,作者应当“展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社会最先 进的部分的命运,揭示蕴含于现今世态习俗的历史的发展”。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
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即便在西方,马克思 主义也引发了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因而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 虽然由于时代的演替和多元,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展现出完 整的统一面貌。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则还是得到了或多或少 的继承和弘扬。
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审美特性论
从学理角度来看,单单将现实主 义定位在把握本质这一点上还是 不够的,因为其他意识形式如科 学等同样以此为目标。就文学艺 术对现实本质的把握来看,有个 审美的问题,也就是说,那是审 美的反映,是以审美方式展开的。
主观性
首先,审美是指其间有主观性因素。卢卡奇在其《审美特性》一书中反复 强调,艺术反映论“根本不会贬低主观性的作用和意义,更不用说去否定 主观性。相反地人们可以放心地确信,正是辩证唯物主义,与任何极端的 主观主义现代理论相比,能够更为具体地把握主观性 ”。艺术使人真正回 到了人自身,它是按人自身的逻辑展开的。这具体表现为理想。正是由于 艺术有这种主观性因素,它才具有反物化的功能。卢卡奇说:“真正的艺 术按其本质说来内在地含有反拜物化的倾向。”“反拜物化”是指物回到 它本身的自在存在,也就是合自己目的的存在。艺术是对现实的审美反映, 之所以说审美,就是因为其间有着鲜明的主观性因素,有着合自身目的的 因素。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c309b5d058fb770bf68a553e.png)
A.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根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如此统治宇宙一切现象。
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1、〔研究音乐〕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音乐的根本原如此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如此,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
2、〔研究雕塑、建筑〕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如此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3、〔研究天文学〕他们还把这一原如此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4、〔人与艺术〕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如此统辖,当人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对立的斗争〕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如此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开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 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开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外表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根底,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根底。
4.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美即效用:有用如此美,无用如此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5c89818571fe910ef12df8ec.png)
《西方美学史》文述综献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
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
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
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
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
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
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
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的。
在古希腊,关于美与艺术的观念背后,诸神与理论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
到了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总体而言,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第三章 中世纪美学 (《西方美学史》PPT)
![第三章 中世纪美学 (《西方美学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88501d84868762cbaed582.png)
《论俗语》
“
所谓俗语,就是孩提在起初解语之时,从周围的人们听惯而 且熟习的那种语言,简而言之,俗语乃是我们不凭任何规律 从模仿乳母而学来的那种语言。从俗语又产生第二种语言, 罗马人称之为文言(grammtica)。这种第二语言,希腊人以 及其他民族也有,但不是一切民族都有。然而,只有少数人 能够运用这种语言,因为我们必须费许多时间勤学苦练才能 学到它。况且,在这两种语言中,俗语更为可贵,因为它是 人类最初使用的,而且全世界都使用它,虽则俗语分为多种 语素,在发音和词汇方面各不相同。俗语之所以更为可贵, 是因为对我们更可贵的语言。
善与美的差别
“但是它们在逻辑上有所不同,因为 善专同欲念联系(善是一切事物所欲 求的),所以它同目的有关(欲望是 朝向某个事物的运动)。另一方面, 美则同认知功能联系,因为美的事物 也是看上去使人愉快的事物。所以美 是由适当的比例所组成,因为感觉在 比例适当的事物中得到愉悦。”
与美的同一性最主要的是它们都立足于形式,故而都是 一种可直接把握的对象和价值。在形式的基础上,美与 善在同欲念的关系,进而同目的的关系,以及同认知的 关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同一性。由此观之,阿 奎那对美在于比例形式的强调,以及于认知过程中同时 产生快感的强调,其意义就非同一般。
第二节 但丁
一、俗语和拉丁语 二、诗为寓意说
概述
“中世纪”是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发明的称呼,用来 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直到15世纪文艺复 兴运动拉开帷幕这一段时期的欧洲历史。庞大的罗马帝 国瓦解之后,欧洲陷入封建割据状态,基督教成为统治 意识形态,现代国家是在中世纪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逐步形成的。基督教文化推崇精神生活,对物质的 美和快感持敌视态度,致使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和 艺术传统戛然而止。
《西方美学史》课件 康德美学
![《西方美学史》课件 康德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784f3a4693daef5ff73d9e.png)
缺点:
崇高与美没有统一;两种崇高没有统一 先天与后天的矛盾;自然与社会的矛盾。
天才与艺术
不同于自然
艺术
理性为基础的自由的创造;本能基础上的自然的产 物(蜜蜂)
具有目的(包含人的理性设计)
不同于科学:能与知
知不等于能:鞋子。
不同于手工艺:自由与雇佣
自由的艺术与雇佣的艺术
人们的心意能力具有一种共同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基础,这 是共通感的根据。
审美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合目的性
美是那没概念而被认作一个必然愉悦的对象的东西。
美的分析的总结
揭示出了矛盾
是否依赖概念
关于美的本质
区分了真善美
感性经验的理性基础
美非客观性质,而是有主观基础的
普遍人性论与美的社会性
共通感;各民族审美上的巨大差异
力学的崇高
力学的崇高:
自然界中巨大的威力(强力)。但不对我们成为支配力。 描述
心理:
恐惧与安全感
悬崖、黑云、火山、飓风、汪洋大海、瀑布
抵抗力:勇气、自我尊严
胜过自然的优越性;唤起了我们的力量
战争与和平
正义战争具有崇高性;危险,勇敢 和平:商业精神、自私自利、怯懦
宗教与迷信
宗教:敬畏与谦恭,与崇高的意志一致 迷信:恐惧、邀宠、谄媚
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 的唯一来源
重感性认识 认识方法
归纳、分析
真理的标准
验证
唯理论
知识来源
生而有之的天赋观念和天赋 知识,或存在着虽非生而有 之但决不依赖任何经验的先 天概念、范畴和先天知识。
重理性认识
认识方法
演绎、综合
真理的标准
自明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主要问题
西方美学史课件
![西方美学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41a7c54028915f804dc287.png)
(三)伊壁鸠鲁派
1、伊壁鸠鲁认为,只有给我们带来快 乐的事物才是美的。 2、卢克莱修的美学具有反神学的唯物 主义特征,另一个特征就是感觉主义。 3、艺术起源于模仿和需要。
(四)怀疑派
怀疑派哲学的基本特色是否定知识的可能性
(五)折中主义
1、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 的颜色。 2、对美作了多方面的分类 3、提出了美感的内在感觉说,内在感觉即判 断力。
3、艺术模仿论的新发展
(1)艺术与技艺的区分 他最早把一般技艺称作实用的艺术,而把我们今天所讲的艺术称作模仿或 模仿的艺术。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这是他整个美学体系的基础。 (2)艺术与人生 艺术和人生有密切的关系,艺术模仿的对象主要不是自然而是人生,他把 艺术模仿社会生活提到了首位。 (3)史与诗 把诗(艺术)和历史加以比较。“诗人的职责不再描写已发生的事。而在 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二者的 区别在于一个叙述已发生的事,一个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是他全部美 学思想的精华。 这实际上提出了最早的典型理论。是对美学史的一个 重大贡献。对于艺术真实的见解很深刻、辩证。列举三种模仿方式,照事物 本来的样子、照人们所想的样子,和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第三种最 好。 (4)艺术的根源 模仿能力从哪里来?天性或本能。 (5)艺术的审美作用 艺术能给人知识,也能给人快感。
五、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的美学
(一)历史文化背景 (二)斯多葛派 1、基本主张是:审美价值完全从属于道德价值,一切与道 德无关的美都是毫无价值的。 2、此派的美学所注意的另一个中心,是关于自然和艺术的 关系问题。首先肯定了世界的美,其次认为自然高于艺术, 对称、适度、比例是美的基础与本质。 3、给“得体”这个概念加上审美意义,是对美学史的一大 贡献。
西方美学史十讲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西方美学史十讲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a5dfb176c66137ef061911.png)
己所能找到的材料,进行评价。
2010年3月
13
亚:你知道什么东西是美的? 苏:我知道许多东西都是美的。 亚:这些美的东西彼此相似吗? 苏:不尽然,有些简直毫无相似之处。 亚:一个与美的东西不相似的东西怎么能美的? 苏:因为一个美的赛跑者和一个美的摔交者不相似。就防御来说, 是美的矛和就速度力量来说是美的标枪也不相似。 亚:那么,粪筐能说是美的吗? 苏:当然,一面金盾却是丑的,如果粪筐适用而金盾不适用。 亚:你是否说,同一事物同时既是美的又是丑的? 苏:当然,而且,同一事物也可以同时既是美的又是恶的,例如对 饥饿的人说是好,对发烧的人却是坏的……
– 音乐与灵魂净化:肉体是灵魂的牢笼,对音 乐的欣赏和对天文等学科的研究可以帮助净 化灵魂。
– 艺术与比例:最美的艺术总是符合一定数的 比例。
2010年3月
10
2010年3月
11
• 毕达格拉斯美学思想评价:
– 对西方美学史的影响。 – 朴素辩证法的运用。 – 最早的宇宙美学观。 – 对其和谐美学思想的评价。
2
绪论(一)
• 关于“西方美学史”
– “西方”的概念—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 概念
– 美学史——美学观念史?美学思想史?美学研究 史?美学学科史?美学家史?艺术史?
– 在你看来,“西方美学史”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 美学史应以当代的目光,与曾经的美学思想对话, 论及美的形而上的思考、历史上的审美趣味、艺 术研究等,中心问题是美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 值,即,人类为何》推荐阅读书目
• 鲍桑葵《美学史》
• 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历 史》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540bb50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7f.png)
西方美学史目录第一章古希腊时期的美学 (1)一、古希腊文明概况 (1)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2)三、赫拉克利特 (2)四、苏格拉底 (3)五.柏拉图 (3)六、亚里士多德 (4)第二章文艺复兴美学时期 (6)一、人文主义的美学思潮 (6)二、但丁 (6)三、薄伽丘 (7)四、文艺复兴时期探讨的问题 (8)第三章法国新古典主义美学和启蒙运动时期 (10)一、法国新古典主义美学产生的背景 (10)二、笛卡尔 (10)三、布瓦洛 (11)四、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 (12)五、伏尔泰 (12)六、卢梭 (13)七、狄德罗 (13)第四章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4)一、英国经验主义产生的背景 (14)二、经验主义哲学概述 (14)三、培根 (14)四、霍布斯 (15)五、夏夫兹博里 (15)六、哈奇生 (16)七、休谟 (17)八、伯克 (17)第五章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美学 (18)一、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 (18)二、鲍姆嘉通 (18)三、莱辛 (19)第六章德国古典美学 (21)一、意义 (21)二、康德 (21)三、歌德 (22)四、席勒 (23)五、黑格尔 (23)第一章古希腊时期的美学一、古希腊文明概况1.文化简介中国和古印度奠定了现在亚洲的文化基础,古埃及奠定了中东一带的文化基础,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古希腊、罗马式整个西方精神的发源地。
西方古文明艺术,最早的文明形态式美索不达米亚、埃及。
两种文明在地中海上相遇,形成了希腊文明,罗马在军事上征服了希腊,在文化中被希腊征服。
古希腊时间跨度从BC800到BC146,古希腊是一个地区概念而非国家概念古希腊地区气候温和、海湾众多,海上交通十分便利,这些优良条件使得其经济迅速发展。
在农业方面,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繁荣,农民开始使用铁农具。
在经济方面,出现了以物易物的商业行为和私有财产的分化,手工业也有所发展,奴隶的使用也日益广泛。
古希腊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希腊人的民族性格和崇尚个人自由独立,重视公平和正义的原则,鼓励人的创造和探索精神,向往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c187ef99a0116c175f0e4874.png)
绪论西方美学史概述与思想史发展第一节西方美学史:最难的“史”的写作一、西方美学史之“难”1.西方2.美学:(1)作为一种生活现象的审美(2)作为思想史的美学(3)作为学术史的美学3.美学史:(1)美学的难题带来美学史的难题(2)美学史教材(汉译)(3)重要美学名著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彭锋:《西方美学与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高建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杨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塔塔科维兹:《中世纪美学》,褚朔维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商务印书馆,1985。
吉尔伯特、库恩:《美学史》,夏乾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克罗齐:《美学史》,王文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彼得·基维:《美学指南》,彭锋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沃尔夫冈·伊瑟尔:《怎样做理论》,朱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汤森编:《美学经典选读》(英文影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亚理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64。
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作业:1.简要列举四种西方美学名著。
2.理解作为思想史的美学和作为学术史的美学。
绪论西方美学史概述与思想史发展第二节西方思想史的发展一、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二、西方思想史的发展1.本质论——认识论——语言论2.历史发展:古希腊——中世纪——启蒙运动(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现代哲学三、西方思想史的阶段特点1、古希腊(1)基本状况希腊哲学从探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开始。
第十二章 分析美学 (《西方美学史》PPT)
![第十二章 分析美学 (《西方美学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b6f6db852458fb770b56f2.png)
“生活形式”
依据沃尔海姆的理解,维特根斯坦所论的“生活形式”,主要是将语言与 习惯、经验与技术的复合体的联通,所以,想象一种语言就成为了想象一 种生活形式,语言的述说就是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这都是维特根斯坦的 著名结论。一方面,如果没有“生活形式”这种多种要素的复合体,语言 本身就无法得以运作,语言也没有所指(传统语言学理论也承认这一点); 但另一方面,如若没有语言的指称,那些“生活形式”所包含的诸要素也 无法得到确定(这是维特根斯坦创建语言哲学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如 沃尔海姆所见,维特根斯坦反对的是两种错误的语言观:第一种认为语言 本质上是由“名称”组成的,按照这种观点,语言作为整体是经验并依赖 于特定经验的;第二种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非能动的“记号”构成的,按 照这种观点,在经验之前语言就已经完满了。这两种语言观虽然都预设了 经验的存在,并认为经验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却将经验与语言相互分离开 来了。
第二节 沃 尔 海 姆
理查德·沃尔海姆(1923— 2003)是20世纪后半叶英 国最重要的美学家。做出这 样的论断,在英美学界恐怕 都不会出现任何反对的意见。 沃尔海姆的学术成就也充分 证明,英国同美国一样也是 分析美学研究的重要国度, 上世纪的后50年间,英国 分析美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 的确是贡献巨大的。
从狭义来看,分析美学史就是指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50年代后期 逐步达到高潮、步入60年代继续发展的欧美美学的这段历史所累积的成就。 但是,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整个20世纪,那么分析美学就会得到更宽泛的理 解。从20世纪50年代向前追溯,可以将维特根斯坦等诸家的美学纳入其中, 因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家里面对“分析美学”的影响至深至远;从50年代 向后推,原本并不属于狭义分析美学序列的英国分析美学家理查德·沃尔 海姆、美国分析哲学家古德曼(1906-1998)和阿瑟·丹托等就会被纳入 其中,他们真正将“后分析美学”(Post-analytic Aesthetics)推向了 高潮,70年代才真正是分析美学攀到高峰的时期,80年代至今的分析美学 尽管由于面临诸多挑战而衰微,但是它的历史仍在新世纪被新的美学家们 继续书写着。
《西方美学史》第二章 古罗马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二章 古罗马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365b00855270722192ef785.png)
屋大维雕像
罗马文明以初期的理性和节制蜚声,同样以后期 骄奢淫逸的堕落闻名。罗马文化的两个标记是洗 浴设施和斗兽场。它们是广大平民阶层的休闲、 社交和娱乐场所。
古罗马浴室
古罗马斗兽场
• 古罗马的文学和艺术是秉承希腊传统繁荣的。早在公元 前146年灭亡希腊以来,罗马便将希腊的神话、诗歌和戏 剧全部占为己有,不过是将希腊神祇换了罗马名字。以 至于罗马诗人贺拉斯会说,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又 用它的发达文化征服了罗马。与此同时,古罗马的文学 和艺术也显示出强烈的罗马国家意识,一方面讲究理性 和节制,追求崇高,一方面也少了古希腊艺术那一生动 活泼的灵韵和马克思所说的儿童式天真烂漫。
朗吉弩斯
朗吉弩斯是公元 3 世纪希腊 演说家和哲学家,古希腊 的一篇著名美学文献《论 崇高》,长久以来归在他 的名下。在《论崇高》 1674 年被法国新古典主义 批评家波瓦洛译成法语 , 广为传布之前,基本上隐 没无闻。波瓦洛法文译本 面世后,《论崇高》被认 为是新古典主义文体的圣 经。
《论崇高》
西塞罗
西塞罗(前 106 —前 43 )出生在 一个普通的骑士家庭,是古罗马 著名的演说家、修辞学家和政治 活动家。公元前63年他被选为执 政官,成为当时罗马最有影响的 人物之一,公元前43年因开罪 “后三巨头”之一的安东尼被处 死。西塞罗的散文是古罗马的珍 贵遗产,后被意大利人文主义者 彼特拉克推崇备至,奉为卓越拉 丁文的典范,成为文艺复兴的灵 感来源。西塞罗大量记述了古代 希腊文化中的奇闻轶事,后来又 多被他人转述,对后代影响极大。
“合式”——寓教于乐
贺拉斯的美学原则是“合式”。合式意味着尊重规则。《诗 艺》开篇就说,假如有画家决心要把马的脖子和人的脑袋拼 合起来,再给东拼西凑的四肢沾上花花绿绿的羽毛,于是乎 上半身是一个美女,下半身是一条黑乎乎的鱼尾巴,你能忍 住不捧腹大笑吗?贺拉斯告诉他的收信人,有些书胡说八道, 一如病人胡乱做梦,就很像这一幅奇形怪状的图画。贺拉斯 反对写诗随意虚构,他指出虚构的目的在于引人欢喜,因此 必须切近真实。这应当也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贺拉斯强 调的不是诗的哲学普遍性,而是诗于娱乐中体现出的教诲功 能,所谓既给人以快感,又对生活有所帮助,用贺拉斯本人 的话说,就是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论公元前 1世纪罗马共和国末期,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 段时期的美学思想。古罗马给欧洲留下了一千多年的拉丁语传统,但是罗马 疆域内用希腊语撰成的有关著述,也在我们的讨论视阈之内。
现代西方美学简史讲解
![现代西方美学简史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1bc5c02b90d6c85ec3ac6e5.png)
现代西方美学史1.克罗齐2.柯林伍德3.桑塔耶纳4.弗洛依德5.荣格6.杜威7.贝尔8.卡西尔9.苏珊•朗格10.阿恩海姆11.维特根斯坦12.英伽登13.海德格尔第一章贝尼季托•克罗齐(Croce •Benedetto )一、克罗齐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二、直觉的基本特征三、直觉表现与美和艺术四、审美的事实与物理的事实五、审美活动与实践活动六、美学与语言学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直觉主义美学家,表现说创始人。
(1866年——1952年)代表作有《心灵哲学》等。
第一节克罗齐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一、思想渊源A、19世纪末格林始创的新黑格尔主义。
首先,特别强调心灵、精神对于物质世界的决定作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注重理性思辩。
第三,对形而上学批判。
最后是比较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B、康德的影响。
美学理论中对于直觉、形式、心灵的审美综合作用等问题的强调。
C、还受维柯、桑柯蒂斯影响。
二. 哲学体系基点是“心灵”概念。
“现实是心灵的统一”,把心灵看作是世界万物的基础和本原。
基本内容就是对人的心灵活动展开具体分析。
心灵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认识又分为直觉和概念,实践又于分为经济和道德。
实质在于在前的东西先于在后的东西,在前的东西不依赖于在后的东西独立存在,在后的东西却包含着在前的东西。
因而必然要依赖于在前的东西。
然后进一步探讨心灵活动各种形式的独特性质,建立体系。
认识高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概念依赖于直觉(直觉主义认识论),道德从属于经济(功利主义道德观)。
形而上学的二分法确立了精神对物质的最终决定作用。
四度是心灵活动的系统。
直觉——美丑……………美学概念——真伪经济——利害……………经济学道德——善恶……………伦理学三美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的联结点中心环节就是直觉。
美学就是关于直觉的理论。
确立了美学的地位及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总体上讲,克罗齐的哲学缺乏逻辑必然性。
第二节直觉的基本特征直觉=表现=艺术=美一、直觉可离理性知识而独立。
西方美学史-邓晓芒
![西方美学史-邓晓芒](https://img.taocdn.com/s3/m/7227013d915f804d2b16c1fe.png)
西方美学史什么是美学:美学是外来概念,西方近代十八世纪(1750年)鲍姆加通提出来;原来的意思是感性学,拉丁文意思感性。
鲍姆加通说对感性本身加以认识,而不是感性的对象,也就是美感,美和艺术。
日本译成美学,因为是感性中的美感。
美是一种感受,无法学,只可以归到心理学范畴;aesthetica(感性学-感性、感觉)asthetisch(感性形容词审美)美学史:思想史的一方面,艺术不涉及美;优美、壮美、崇高是美的方面;但艺术可以不涉及美,“涉及感动”。
黑格尔认为客观的美不存在,一切美是由人的感觉得出(哲学结构与哲学史相符,美学史也一样,不同层次的思想吸收到自己的观念里形成自己的思想)。
美感和审美意识,但不仅在心理学;停留在经验,美感很飘忽,所以形成不了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提升不足以把握美感的规律性,需要经过哲学提升的审美意识。
西方美学史:妙、味、意向中国美学思想是王国维概括说的意境。
境界(境界说)、意境(意境说)、妙悟都是主观的或主观的体验,或者主客和一,物我同一,不是单纯主体主体性审美活动的反映;在一个极精微的里面看广大,看宇宙。
天人合一,意在言外。
西方是客观的概念,也就是对象。
静观、逻辑概念的定义,美的性质、规律加以考察,或者心理学的规律加以考察,限定各种要素,建立体系。
审美范畴与经验的一致;观千剑而识器。
一个美学家提出一个美学概念、范畴,进行理论上的理解不能脱离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包括对文学艺术的感受力。
如果你既搞不了哲学,又搞不了文学,那么你就去搞美学。
美学不能空谈概念,要与时代特色、文化土壤结合;理解历史的逻辑关系,不断完善,而不只是美感的欣赏。
反思快乐在什么内心上的层次。
美学修养:突破个人感性的局限性,打开更加广阔的快乐之门,通过欣赏所有人类感到过快乐的对象,能够对凡是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与全人类曾经具有过的审美感受发生沟通和共鸣。
这就是美学修养,不是个人爱好。
一、古希腊罗马客观美学1、文化土壤希腊祖先是游牧民族,后来来到希腊,发现非常适合贸易于是就定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