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D.Hume)试图用联想(association)和习惯(habit)的机制来解释心理活动。正是在这种理论下,桑代克在19世纪末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联想和习惯融合进自己的理论体系,把联想主义(association),改变成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即最早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从而从根本上推翻了自由意志和理性力量对行为的主导作用。他的这种学说来源于他著名的迷箱实验。
尽管桑代克意识到人类学习的形式与动物学习有所不同,但他一直试图解释普遍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这就预示了他必然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他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众多学习率,其中主要有:
1、准备率(law of readiness):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换言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作好准备有关。在桑代克体系中,动机被看作是一种在特定时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准备方式。
2、效果率(law of effect):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效果率既包括正强化率,也包括负强化律,但是后来桑代克抛弃了惩罚律。在这项实现中,桑代克还发现了“效果扩散”(spread of effect)的现象,即:奖励不仅增加了受奖反应的重复率,还增加了邻近反应的重复律。这种奖励的效果呈一种梯度,即:离受奖反应越远,受其影响越小。
3、练习率(law of exercise):由使用律(law of use)和失用律(law of disuse)构成。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即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即失用律)。换言之,所谓练习律,是指反映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但是这条学习率并不是普遍适用,一般来说,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练习律就被消融于效果律中去了。
桑代克还提出了一些从属的附律,或称为学习的原则:
1、多重反应(multiple responses)律:学习者对同一刺激情境可能会作出多种多样的反应。
2、定势(set)律:或称“态度”(attitude)或“顺应”(adjustment)的原则。桑代克在实验中发现,动物可能会以某种特定的态度对待某种外部情境,这取决于它的年龄、饥饿状态、精力状况或瞌睡程度等。
3、选择性反应(selective response)律:有机体在学习时往往会有选择地对刺激情境中的某些要素作出反应,而对其它要素不予理会。
4、同化(assimilation)律:或称为“类推”(analogy)的原则。当有机体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往是与他(它)在以往类似情境中习得的反应相类似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迁移的原理,后来的一些行为主义者把它称为刺激泛化。桑代克由此提出“共同要素论”:如果两种学习情境基本相同,就会产生类似的反应;迁移是否发生,取决于两种情境之间是否存在共同要素。
5、联想性转化(associative shifting)律:有机体已习得的对一组刺激的反应,可以逐渐转换成对一组新的刺激的反应。桑代克把条件作用看作是联想性转换的一种形式。
桑代克揭示了动物的试误学习过程,用刺激-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想,从而奠定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他的准备律和效果律,从本质上说似乎为传统哲学上的享乐主义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桑代克学习理论的最大弱点是过于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方法比较粗糙简单,经不起他人的检验(尤其是关于效果扩散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