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民间故事

合集下载

侗族民间故事——(带插图)找歌的传说

侗族民间故事——(带插图)找歌的传说

找歌的传说从前,侗家没有踩歌堂,过节时没有歌唱,也没有舞跳,日子过得象煮菜没有放盐一样淡。

后来,有人提议:凑点钱请人到天上讨些歌来唱吧!大家赞同,很快把钱凑齐了,就公推热心替众人办事的金必去讨歌。

金必不分昼夜,长途跋涉,走了很久,才来到天上。

金必见天门紧闭着,就在门外喊了一声:“开门!”哪料里面没有动静,天门还是紧闭的。

金必又不喊了一声“开门”,顿时天门前尘土飞场,但门仍然紧闭不开。

金必又用力气喊了一声“开门”,天门才吱吱呀呀动了。

看守天门的雷母娘娘慢腾腾地走出来问道:“谁在门外大喊大叫?”金必答道:“是我,从地上来的。

”“来做什么?”“来讨歌的。

”金必话音刚落,天门打开了。

雷母娘娘说:“你自己到歌堂去年吧!”金必走到歌堂,看见许多仙女正在唱歌跳舞。

金必看呀看呀,越看越爱看,一连看了七天。

天上一日,地上一月。

地上的人等了七个月还不见金必回来,又派相金、相银和古赛三人上天寻找金必。

天上的歌舞种类很多,各种歌都悦耳动听,金必样样都想学,一下子怎么学得完呢?正在这时,相金、相银和古赛来了。

金必好喜欢,就带他们一起去讨歌。

他们问仙女,仙女说:“你们去找歌师吧!”他们去找歌师,歌师说:“我不能作主,你们去问天上管事的老人吧!”他们找到了天上的老人。

一帮老人正在鼓楼里围着火塘抽烟。

金必上前,恭恭敬敬地说:“我们是从地上到这里来讨歌,请给我们一些歌吧!”老人嘁嘁嚓嚓商量了一番,一个白胡子老人开口了:“地上的年轻人,给你们一些耶歌吧!但是,你们要付三百两银子给我们修鼓楼。

”金必满心喜欢,四个人商量一下,说:“好,就给三百两银子。

不过歌,你们要给最好听的,要多给一些。

”老人说:“只要你们拿得动,尽管拿好了。

”他们把银子给老人,用两根粗杠子把歌抬走了。

歌是用藤条绑在木杠上的。

他们走出喜鼓楼不久,藤条松了,歌从杠子上掉了下来,撒满一地。

他们赶忙歇脚,把歌捡起来,又用包头巾把歌牢牢绑紧,继续赶路。

他们走过曲曲折折的巷道,走到天门外高高的石阶时,突然卷来一阵狂风,包头巾被风刮跑了,歌也被吹得无影无踪了。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从前有一个善良的农夫,在村子里颇受大家的尊敬。

他名叫李明,有一个贤惠勤劳的妻子和一个懂事听话的儿子。

李明一家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每天清晨,李明都会起床去田地里劳作,他不仅种植谷物蔬菜,还养了一些家禽。

他的妻子则负责照顾家务,照料好家人的起居生活。

李明虽然家境清贫,但他非常乐于助人。

每当村里有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村里的老人常常称赞他是个饱经苦难的好人,而年轻人则向他学习正直勇敢的品质。

有一天,李明听说村里有一个老妇人家里着火了,她失去了家里的所有财产和生活用品。

听到这个消息,李明立即决定去帮助老妇人重建家园。

他与妻子商量,决定将家里多余的粮食、家具和一些金银首饰捐献给老妇人。

他们将这些物资装在了一辆牛车上,一起送到了老妇人的家里。

老妇人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

她感激地说:“李明,你是个真正的好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善良和慷慨。

你的恩情我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做你的贤内助。

”李明听后不禁笑了起来,他说:“老娘子,我只是尽自己所能帮助你,你的感激已经足够了。

你不必为此做出什么回报。

”老妇人却坚决地说:“李明,你不能拒绝我的请求。

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我愿意与你共度余生,照顾你和你的家人。

”李明深深受感动,他知道老妇人是真心诚意的,于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李明和老妇人很快结婚了,他们在一起生活得非常幸福。

李明的儿子小光也很支持父亲的决定。

他对老妇人非常尊敬,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

小光曾经问过父亲为什么要娶老妇人,李明耐心地告诉他:善良和慷慨是我们家族的传统,帮助他人就是帮助了自己。

娶老妇人是我对她善行的回报,也是对善行的肯定。

听到父亲的解释,小光印象深刻。

从那以后,他也下定决心要向父亲学习,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李明一家在村子里宣扬着善良和慷慨的美德,他们的事迹被邻居们传为佳话。

村子里的人们也纷纷效仿李明一家的善行,互相帮助,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是一种真实的力量,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够带给他人幸福和温暖。

侗族起源神话传说

侗族起源神话传说

侗族起源神话传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百听不厌的神化故事和传说,侗族人当然也不例外,侗族人民的故事就更多了。

话说侗族人除了与其他民族一样有共同的始祖外,还有自己的再生始祖。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侗族起源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侗族起源神话传说篇一:侗族风雨桥的传说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

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

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

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

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

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

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

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

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

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还是找不到培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

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

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

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

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

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

众人胆战心惊。

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

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

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

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

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

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

关于侗族的民间故事

关于侗族的民间故事

关于侗族的民间故事侗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他更是一个乐观浪漫的民族。

那你知道关于侗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侗族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侗族的民间故事:长发妹陡高山腰有一道长长的瀑布,像一个女人躺在悬崖上把她的又长又白的头发垂下山来一样。

当地的人叫这瀑布做白发水。

这里流传着一个长发妹的故事哩!很早以前,陡高山附近是没有水的。

这里人们吃用的水和田地里用的水都要靠天落雨;若天不落雨就得到七里外的小河里去挑水。

这里的水像油一样宝贵。

陡高山附近的村庄有个姑娘,她的头发青黝黝的由头顶拖到脚后跟。

她平日把头发盘在头顶上,头顶上盘不完就绕在颈上、肩上。

大家叫这姑娘做长发妹。

长发妹家里只有一个疯瘫的妈妈,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整个家只靠长发妹一个人养猪来维持生活。

长发妹每天把头发盘在头上颈上,到七里外的小河里挑水,又到陡高山扯猪菜回来喂猪。

她忙天忙地的。

有一天,长发妹背起竹篮到陡高山上去扯猪菜。

她爬上了山腰,爬过一个大悬崖,看见一个萝卜菜长在大石壁上,叶子翠翠绿绿的,非常可爱。

她想:这个萝卜扯回家去煮来吃,一定香甜可口。

她双手把萝卜菜用劲一拔,拔出一个圆圆的洞眼,从洞眼里流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来。

一会子,“刷”的一声,萝卜从她手里飞了出来;再“卜”的一声,萝卜仍旧塞在石壁上洞眼里,水流不出来了。

长发妹口里很渴,想喝水。

她又把萝卜拔出来,洞眼里流出泉水。

她用嘴凑近洞眼,饱饱的喝了几口水。

这水清凉甜蜜,像雪梨汁一样。

她的嘴刚离开石洞眼,“刷”的一声,萝卜从她手里飞了出来;再“卜”的一声,萝卜仍旧塞在石壁上洞眼里,水流不出来了。

长发妹在悬崖上呆呆地望着。

忽然,一阵大风刮来,把长发妹刮到一个山洞里。

山洞里石墩上坐着一个满身黄毛的人。

他对长发妹恶声恶气地说:“我这个山泉的秘密给你发现了,你可不能告诉别人。

你若告诉别人,别人也来这里取水,我就杀死你。

我是山神,你记着!”一阵大风刮来,把长发妹刮到山脚底。

中国侗族民间故事

中国侗族民间故事

中国侗族民间故事在侗族,有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

那你知道中国侗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国侗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相传新晃侗族自治县林冲乡唐家村进湾去的刘家坡小河边有一座大山,名叫老师坡(老师:古时候的风水先生,不是现在的人民教师)。

这里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哩。

刘家坡半坡上住着一寨刘姓人家,我老家也在这里,从小常听寨子里的老人们讲起老师坡的来历。

老师坡位于刘家坡的斜对面,这里是一处悬崖,有几十丈高,旁边有一条小道可以通到崖顶,崖顶上是一丘水稻田,悬崖的正下方的位置有一个一人高的山洞,洞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这条河直通前面的大山源头和山外舞水河,据说这个洞那个时候叫邪家洞(邪家:邪魔的称呼),邪家就住在这里,洞里黑乎乎的不知道通向什么地方,没有人敢进到这个洞中。

那个时候寨子里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也还算红红火火,可是寨子里的人们隔三差五就会发现自己家里不是少这样,就是掉那样!人们也感到非常奇怪,但是又不知道从何找起。

有一天,寨子里有一个妇女赶着两只鸭子到小河边的田里劳作,就放两只鸭子到小河上游里觅食,可是这两只鸭子眼看顺流直下,进入到这个邪家洞里。

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不是很好,家里有鸭子可以下蛋补贴家用,眼看鸭子进到洞里不出来,妇女急了,也不管村里老人告诫过说这里是禁地,就直接进洞去找鸭子,黑灯瞎火的她一路走进洞,在洞里左拐右突,可是就只听见鸭子声音在前面不远处,就是寻不见鸭子的踪影。

她在洞里走了两公里左右,突然发现前面好像有亮光,妇女转过一个湾,前面豁然开朗,金光闪闪,洞里有石床、石椅、石锅石碗筷,在洞里的另一个角落妇女还发现了村里丢的一些东西:火筒棒(火筒棒:侗族人用竹子做的吹火用的工具)、灰筛(灰筛:侗族人做灰碱粑用来筛火木灰的一种工具)、米口袋等等,一对夫妇正在吃粑(粑:侗族过年过节的一种食物),看见妇女进来并邀请妇女一起吃,妇女问他们村里丢的东西怎么会在他们这里,夫妇说是从村里借来做粑过年的,等过完年就还回去,还要拿粑向村里人道谢哩。

侗族民间故事

侗族民间故事

侗族民间故事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那你知道侗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侗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侗族民间故事:老师坡与老师洞相传新晃侗族自治县林冲乡唐家村进湾去的刘家坡小河边有一座大山,名叫老师坡(老师:古时候的风水先生,不是现在的人民教师)。

这里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哩。

刘家坡半坡上住着一寨刘姓人家,我老家也在这里,从小常听寨子里的老人们讲起老师坡的来历。

老师坡位于刘家坡的斜对面,这里是一处悬崖,有几十丈高,旁边有一条小道可以通到崖顶,崖顶上是一丘水稻田,悬崖的正下方的位置有一个一人高的山洞,洞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这条河直通前面的大山源头和山外舞水河,据说这个洞那个时候叫邪家洞(邪家:邪魔的称呼),邪家就住在这里,洞里黑乎乎的不知道通向什么地方,没有人敢进到这个洞中。

那个时候寨子里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也还算红红火火,可是寨子里的人们隔三差五就会发现自己家里不是少这样,就是掉那样!人们也感到非常奇怪,但是又不知道从何找起。

有一天,寨子里有一个妇女赶着两只鸭子到小河边的田里劳作,就放两只鸭子到小河上游里觅食,可是这两只鸭子眼看顺流直下,进入到这个邪家洞里。

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不是很好,家里有鸭子可以下蛋补贴家用,眼看鸭子进到洞里不出来,妇女急了,也不管村里老人告诫过说这里是禁地,就直接进洞去找鸭子,黑灯瞎火的她一路走进洞,在洞里左拐右突,可是就只听见鸭子声音在前面不远处,就是寻不见鸭子的踪影。

她在洞里走了两公里左右,突然发现前面好像有亮光,妇女转过一个湾,前面豁然开朗,金光闪闪,洞里有石床、石椅、石锅石碗筷,在洞里的另一个角落妇女还发现了村里丢的一些东西:火筒棒(火筒棒:侗族人用竹子做的吹火用的工具)、灰筛(灰筛:侗族人做灰碱粑用来筛火木灰的一种工具)、米口袋等等,一对夫妇正在吃粑(粑:侗族过年过节的一种食物),看见妇女进来并邀请妇女一起吃,妇女问他们村里丢的东西怎么会在他们这里,夫妇说是从村里借来做粑过年的,等过完年就还回去,还要拿粑向村里人道谢哩。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在侗族民间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侗族小村庄,里面住着一个家庭。

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和他们的小儿子。

这个家庭非常贫困,但他们一直秉持着善良、真诚和乐观的信念,过着简朴而快乐的生活。

父亲是个勤劳的农民,每天都起早贪黑地耕种着田地,为了能给家人带来更多的粮食。

母亲则是个勤俭持家的妇女,她精心照料着家中的一切生活细节。

小儿子,则是他们家庭的希望,他聪明好学,不仅在学校里表现优异,还经常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尽管生活艰难,但这个家庭无怨无悔地过着日子。

他们也经常把自己的一部分粮食和衣物捐给那些更贫困的人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他们相信善良的人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即使自己没有很多,也要尽力帮助别人。

有一天,村庄附近突然来了一场极大的水灾,许多村民的房屋都被洪水冲垮了。

这个家庭也受到了灾害的影响,他们的房屋也被洪水淹没了。

面对巨大的困难,许多村民变得焦躁和绝望,但父亲和母亲却依然保持着乐观,他们告诉小儿子不要害怕,我们会重建新的家园。

于是,父亲和母亲带着小儿子开始修建新的房子。

他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地使用木材、石头和土块建造起一座新的房屋。

尽管条件不完备,但他们却用满腔的热情和努力将这座房子建造得坚固而美观。

修建完房子后,这个家庭带着满心的喜悦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他们依然保持着善良、真诚和乐观的品质,时不时地帮助附近需要帮助的人们。

他们相信,只要心怀善良,就会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善良人家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纷纷前来参观这个家庭,学习他们的精神。

这个家庭成为了村庄的楷模,人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智慧。

善良人家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真诚是无价之宝。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保持善良的心,即使生活再艰难,一定能够找到光明的希望。

真诚的善良不仅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还会传递给周围的人,影响和改变整个社会。

侗族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他们尊重自然、崇尚善良和真诚的传统文化观念。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从前有一户善良的侗族人家,家庭很温馨,家中有一对老人,还有一个年幼的男孩。

这户人家家境虽然不富裕,但是家里总有米有菜,常常给邻里分与之,自己吃的却很清淡。

老人们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善良,又要顽强,勤劳,多做好事,才能得到大自然的回报。

某一年春天,他们的村子遭遇了灾难,一场洪水把整个村子淹没了。

村里房屋全毁,村民们纷纷痛哭流涕,不知道该如何重建家园。

这户人家不失时机地展现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拉着村里的居民,修葺房屋,恢复栅栏,清理治河道。

他们的善良之心被大家所看在,爱心和勇气很好地展现出来了。

时间一晃而过,新村依旧如一。

本来温馨又和谐的家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就在这一年,老夫人患了绝症,面对这种情况,一家人万分的担忧和痛苦。

这时,他们的小儿子决定前往附近的镇子去买药,照顾老人。

他左顾右看,找到了一个店家,但他突然发觉自己携带的银子还不够买药。

店家见到了这个孩子的好心般,担心他们家里的情况,也曾经给他在此买过东西,一直很感激他们的善良。

所以,店家想要帮这个孩子垫上药费,店家很知道这个孩子是个好人,不会欠人家东西的。

于是,店家不假思索地对他说:“这药你可以拿去,等你家里能够凑齐钱再来把贷款还给我。

”小儿子非常感激这个店家,下定决心回家一定务实工作,慢慢地赚起足够的钱,再来把钱还给这个店家。

他承诺会像他们家的老人一样有毅力,勤勉,克服每一个困难。

再过几天,这户人家的老夫人恢复健康了,他们的小儿子欣喜地回到家中,兴冲冲地把药交给了母亲,并告诉了全家顺顺利利地买下药去。

老夫妇和孩子们感激地回应了店家的帮助和祝福。

从此,这户善良的凡夫俗子成为了他们村中东区的楷模,他们的行为被兄弟姐妹所宣扬,人人都羡慕他们的善良、慷慨和充满正义。

人们说,住在善良的家庭里,就像生活在一座加倍光照的城堡里,我们时时刻刻都被那充满正义和爱的光芒所包围。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在中国的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秀丽,人们民风淳朴。

这里生活着勤劳善良的侗族人民,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

在这个侗族村落里,有一户非常善良的人家。

这户人家的父母名叫阿梅和阿明,他们有一个儿子名叫小明。

小明从小就非常懂事,孝顺父母,努力学习,是村里人人称赞的好孩子。

有一年,村子里发生了一场干旱,田地里的庄稼都枯萎了,人们都很焦虑。

阿梅和阿明一家也开始为了生计而发愁。

小明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担忧。

他决定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父母度过这个难关。

小明想起了村子里的老大爷,听说他曾经种出了一种神奇的药草,可以帮助庄稼快速生长。

于是,小明决定前去找老大爷,问他拿到这种药草。

老大爷听完小明的请求后,表示他很愿意帮助这个孝顺的孩子。

他告诉小明这种药草只生长在深山深处,虽然危险,但只要有这种草,就可以解决村子里的干旱问题。

于是,小明便背上行囊,独自踏上艰难的寻草之旅。

他走过了茂密的丛林,翻过了险峻的山峰,走过了崎岖的小道。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耐心。

终于,他找到了这种神奇的药草,顺利地带回了村子。

大家都非常高兴,在小明和他的父母一家的共同努力下,这种药草果然奇迹般地让田地里的庄稼快速生长。

村子里的干旱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小明的勇敢和善良感动了大家,村里的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孝顺又善良的好孩子。

小明也因为这次的经历,更加懂得了努力、付出和奉献的意义。

不久之后,小明的父母也受到村子里其他人的邀请,去其它的村庄帮助其它人家解决他们的困难。

这是小明心中最大的愿望,他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到更多的人。

在这个侗族民间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善良、努力和奉献的力量。

小明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这种美好的品质,成为村里的楷模。

这个故事也在侗族人民中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传说。

在侗族的传统文化中,这样的故事是很常见的。

人们通过这些故事来传递美德和价值观,教育后人努力、善良、奉献,为社会作出贡献。

侗族起源神话传说

侗族起源神话传说

侗族起源神话传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百听不厌的神化故事和传说,侗族人当然也不例外,侗族人民的故事就更多了。

话说侗族人除了与其他民族一样有共同的始祖外,还有自己的再生始祖。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侗族起源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侗族起源神话传说篇一:侗族风雨桥的传说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

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

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

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

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

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

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

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

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

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

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

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

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

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

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

众人胆战心惊。

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

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

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

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

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

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

【民间故事】姜映芳的传说(侗族)

【民间故事】姜映芳的传说(侗族)

【民间故事】姜映芳的传说(侗族)姜映芳是侗族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侗族民间传说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

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并且被视为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侗族人民生活在一个叫做“深山”的地方,那里环境恶劣,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山上没有水源,人们只能下山到坡底的河里取水。

每天人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取水,生活变得异常困难。

姜映芳是那个时代的一位普通的侗族青年,他看到了人们辛苦的生活,决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他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他发现山脚下有一条蓝色的小蛇,每天都会来到河边喝水,而小蛇身边会有一尾金鱼游来游去。

姜映芳灵机一动,他决定跟随小蛇的踪迹,看看它到底要去哪里。

于是,他开始每天跟着小蛇的脚印,一直走到河的上游。

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座被大石头堵住的山泉,原来这座山泉是被邪恶的妖怪封印住的。

姜映芳施展出了自己的武艺,成功击败妖怪,解开了封印。

山泉重新流淌起来,水源从山脚下涌出来,形成了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溪。

姜映芳大喜过望,他带着自己的发现回到了深山,告诉了同胞们这个好消息。

人们听说后非常激动,纷纷赶去山脚下的小溪取水。

姜映芳也开始向人们传授自己的武艺和知识,让他们能够保护好这个水源,并且通过勤劳的努力,逐渐改善生活条件,摆脱贫困。

姜映芳的事迹很快传遍了侗族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他充满敬仰和感激。

他被尊为侗族的英雄,民间传说中的虎头花圣。

他的故事也被传唱了许多年,世代相传。

如今,姜映芳的故事依然在侗族的民间广为流传。

人们通过讲述和传唱姜映芳的事迹,来弘扬侗族的文化和精神。

姜映芳的传说成为了侗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象征。

姜映芳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更是侗族文化的瑰宝。

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整个族群的命运。

姜映芳用他的智慧和勇敢,带给了侗族人民希望和力量。

姜映芳的传说既是一部民间故事,也是一份宝贵的遗产。

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侗族的历史和文化,更激励着人们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信念。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善良人家从前,在一个安静而祥和的侗族村庄里,有一家非常善良的人家。

这家人姓谭,父亲谭正平是村里的长者,妻子谭雪娇勤劳贤良,两个儿子谭石和谭山更是聪明伶俐。

在那个年代,这个村庄里有一个陋习:一年四季,每逢大吉之日或者亲友的生日,人们会放鞭炮庆祝。

可是,这些鞭炮对于村里的小动物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它们会被炸声吓得四处乱窜,有时甚至会受伤或失去生命。

谭家人是非常爱护动物的,每次放鞭炮的时候,他们都会为村里的小动物们感到担心。

于是,谭正平和谭雪娇决定做些事情来帮助它们。

一天,正值村里的中秋佳节,人们准备放鞭炮庆祝。

谭家人也提前准备好了礼物和食物,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他们决定将这些礼物留给小动物们。

当晚,当鞭炮声响起的时候,小动物们都开始惊恐地四处逃窜。

但不久,它们走进村庄深处,发现了一片璀璨的灯光。

这时,谭家人正在为它们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

小动物们纷纷走进灯光所在的地方,它们看到了被照亮的食物,包括水果、坚果、蔬菜和饼干。

它们感到非常惊喜和感激。

一个小松鼠先上前,谨慎地试吃了一口果子,发现味道鲜美非常,立刻召集伙伴们一起分享这份大餐。

松鼠、兔子、青蛙和鸟儿们围坐在一起,尽情享受这难得的美食。

谭家人看到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满足和喜悦,他们希望这个小小的举动能够让村里的小动物们感到安心和快乐。

从此以后,每逢村里放鞭炮的时候,谭家人都会准备一桌食物给小动物们,让它们不再受到惊吓和伤害。

而这个善良的举动也得到了村里其他人的赞扬和效仿。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民们慢慢地明白了谭家人的意图,开始关爱和保护小动物。

他们改变了放鞭炮的方式,不再盲目追求喧闹和热闹,而是以更为温和的方式庆祝节日。

渐渐地,这个安静而祥和的村庄成为了一个充满爱心和友善的地方。

小动物们也感受到了这份温暖,它们更加勇敢和活泼了。

长大后的谭石和谭山也继承了父母的爱心和善良。

他们经常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帮助流浪动物和弱势群体。

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去关心和保护动物,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很久很久以前,侗族山村中有一户善良的人家,他们一家三口生活虽然艰辛,但却过得幸福快乐。

这家人家的父亲叫做阿乐,年轻时是一名木匠,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买下了一座小山村,并建起了一栋小木屋。

母亲是一位善良慈祥的妇人,她是山村中的一名医生,经常帮助周围的村民治病救人。

他们的女儿小丽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女孩,对父母非常孝顺。

这一天,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附近的一家村子发生了山洪暴发,许多村民被困在了洪水中,情况十分紧急。

阿乐和妻子匆忙赶到了现场,见到了许多人在呼救。

看到这一幕,阿乐毫不犹豫地跳入洪水中,救出了数名被困的村民。

小丽看到了父亲的英勇行为,心里十分担忧,但她知道不能让父母一个人冒险救人,于是她也跳入了洪水中,和父亲一起救出了更多的村民。

虽然她年纪还小,但她的勇气却让在场的人们都为之感动。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救出了所有被困的村民,大家都感激不尽。

回到家中,虽然他们全身湿透,但他们却满心欣慰。

阿乐和妻子看着孩子,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感动。

他们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孩子。

不久之后,村子里又传来了一个消息,这次是一场旱灾,许多村民面临饥饿之苦。

阿乐一家三口商量着,决定捐出自己的存粮,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村民。

小丽看到父母的善良行为,也毫不犹豫地支持他们的决定。

他们将自己的存粮分发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家中的存粮越来越少,但他们的心却越来越宽广。

在他们帮助下,那些饥饿的村民逐渐渡过了难关,村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就这样,阿乐一家三口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们的善良行为在村子里传为佳话。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和爱心。

不知不觉间,小丽已经长大成人,她也成为了村子里的一名医生,继承了母亲的事业,帮助更多的人。

阿乐和妻子也因为慈善事业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善良的家庭,用他们的善良和爱心,温暖了整个村子。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善良和爱心是多么的宝贵。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
在一个偏僻的侗族村落中,有一户善良的人家,这个家庭只有一个老人和他的小孙女,两人过着贫困而简朴的生活。

老人是一个人厚道有爱心的好人,他常常教导孙女要善良、宽容、有爱心。

小孙女也
很懂事,经常自己去山上挑柴,捉鱼,帮老人分担家务。

一天,小孙女在路上捡到了一只小鸟,它的一只翅膀受伤了。

小孙女十分心疼,便将
它带回家,给它喂食。

几天后,小鸟的伤痊愈了,它便和小孙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小鸟在老人和小孙女的帮助下,逐渐学会了飞行,它飞到了村里,告诉大家这户善良
人家的好心。

大家听后十分感动,纷纷前来探访他们。

善良人家的院子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大家为他们带去了许多礼物和食物,甚至还
帮助他们修缮了房屋。

善良人家感激地接受了大家的帮助,并表示要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他们开始将自己
所拥有的一切,分享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论是物资还是精神,善良人家总是无私地奉献,他们所传递的爱心,使整个村庄充
满了温暖和希望。

在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中,我们可以看到善良、宽容和爱心的力量如何改变一
个家庭,甚至整个村庄。

这些善良的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爱传递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利益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懂得善良和宽容,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
与温暖,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侗族的民间故事

侗族的民间故事

侗族的民间故事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那你知道侗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侗族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侗族的民间故事:侗族林王节的传说我国许多地区都兴五月五日过端午节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然而也有例外,贵州景屏县的寨母一带的侗家,就是六月辰日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当地的一个侗族农民起义领袖林王。

寨母过节不仅包有一般大小的粽粑,还包有粗如大碗、两尺多长的大粽粑。

传说当年林王领兵打仗时,常以粽粑作干粮,所以将粽粑包得又长又大。

林王名叫林宽,出生于寨母地方,祖家原住黎平,其父林让参加过勉王起义,失败后受官兵迫害,便从黎平洪州一带顺着古州的朗洞,经青山界,过八受河搬到现在地住地。

当时,婆洞一带还没有人烟,以后才陆续搬到许多侗家。

由于这个寨子建得最早,被周围的寨子称为寨母。

林王是背爷崽(其父过世后才出生),家境贫苦,从小给财主做工,砍柴割草,放牛喂马,养鱼看田水,什么活都干过。

他长得高大魁梧,人品出众,力大无比,聪明能干,作起来一个顶几个,又爱帮助人,乡亲们都喜欢他。

传说林王给财主在山塘里养鱼,财主叫他割草喂鱼,他就把鱼赶上坡去吃草,吃饱了,又赶回塘里放。

因此他喂的鱼又肥又大。

他很爱马。

白天放马吃草,骑马练武,夜晚睡在马圈边,把马喂的又高又壮,后来成了他的战马。

现在寨母背后还留着他当年修得石马圈,已崩了两方,还存了两方,青石板上还留着马蹄印和他的草鞋印。

有一次林王给财主在山上放牛,见许多穷人没有饭吃,很不忍心,便敲死一头牛分给大家煮着吃。

别人担心他叫不了差,他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叫人把牛尾巴插在岩缝里,叫一个人藏在岩洞里等着,他立即跑去叫来了财主,说有一头牛卡在岩缝里出不来了。

财主急忙赶上山,一看果然只有牛尾巴露在岩缝外了。

财主便去扯牛尾巴,岩洞里的人学牛叫,越扯牛越叫。

结果牛尾巴断了,牛没有出来,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去了。

林王热心地位大家办好事。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户非常善良的家庭。

这家人姓杨,人称杨大家。

杨大家世代以来都非常勤劳,他们靠种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杨大家有一双非常聪明的儿女,一个叫杨傻傻,一个叫杨懒懒。

杨傻傻年纪小,但是聪明伶俐,他在田地里帮忙,学会了很多种植的知识,如何种植稻谷,如何栽种蔬菜等等。

每当他看到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村民们,他会主动给予他们帮助。

他总是主动带领大家一起干活,这样的小男孩惹得全村的人都喜欢他。

村里的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傻傻。

杨懒懒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懒散。

他总是喜欢睡懒觉,懒洋洋地不愿意干任何事情。

经常有风吹草动的时候,村民们都以为是他在偷懒,于是就会大声责备他一番。

可是,杨懒懒总是无动于衷,连回应的力气都没有。

有一天,杨大家遇到了一个困扰全村的问题。

今年的旱季非常严重,农田里的庄稼都快要枯死了。

村民们都非常焦急,为了救活农田里的庄稼,他们组织了一次紧急的集会。

可是,集会上的每个人都只是在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案。

杨傻傻看着村民们彼此指责,他觉得非常悲伤。

于是,他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不要争吵了,我有一个想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

”众人都好奇地看着杨傻傻,等待他的解决方案。

杨傻傻认真地说:“我想没雨的原因是因为天空上有一只大鸟挡住了雨云,我们只需要把那只鸟赶走,就能下雨了。

”众人都感到很困惑,他们觉得这个主意太过天真。

可是,杨傻傻坚信自己的主意,他决定亲自去赶走那只鸟。

当杨傻傻赶到山顶时,他看见一只巨大的鹰停在树上,他知道这就是那只挡住雨云的鸟。

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柴火堆,瞄准鸟巢扔了过去。

那只鸟惊慌失措地飞了起来,它展翅高飞,消失在了无边无际的天空中。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那只鸟飞走的雨滴从天空中洒落。

这一场暴雨把枯黄的庄稼浇灌成葱翠的颜色,整个村子瞬间充满了生机。

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他们纷纷道谢杨傻傻的智慧和勇气。

杨傻傻谦虚地说:“并不是我救了村子,而是大家齐心协力才创造了奇迹。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 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善良人家在深山里有一个侗族村落,村子里住着一家非常贫困但十分善良的人家,他们勤劳努力,一家人互相帮助,生活虽然艰苦,但一直过得很快乐。

每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他们总是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

有一次,严寒的冬天,村里的一位老奶奶腿脚不便,无法采摘满山的草药,该村的人们便轮流前往山上采集草药,为老奶奶煮药。

虽然他们自己也没什么草药,但是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穷困而不帮助别人。

就这样,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让老奶奶康复了。

善良人家的女儿小花聪明伶俐,虽然家境贫寒,但她没有放弃读书的机会。

每天晚上,她都会点燃一根油灯,坚持自学,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一天,一个在城里工作的富人前来村子,听说小花父母的情况,便主动将一笔学费奉献给小花,希望她能够挣扎,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花心怀感激,毅然决定到城里读书,富人也帮助她找到了一所学校,尽管路途遥远,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启程了。

在城里的学校里,小花表现出色,成为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还赢得了全校一等奖和一个奖学金。

她将奖学金留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希望他们也能够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花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村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她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村民发展农业,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她还成立了一家合作社,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村里的人们纷纷表示感激和敬佩,心里充满了对小花的赞美。

善良人家的故事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善良和努力的力量,也告诉我们,人们的善良和努力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侗族人民的勤奋和智慧,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善良人家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迈向成功。

我们也要学会关心他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善良之花在社会中不断开放。

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让我们明白了善良与努力为人们带来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侗族人民善良和勤劳的品质。

【民间故事】姜映芳的传说(侗族)

【民间故事】姜映芳的传说(侗族)

【民间故事】姜映芳的传说(侗族)姜映芳,是侗族民间故事中的一个传说人物。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姜映芳是一个非常聪明和善良的女孩。

姜映芳出生在侗族的小山村里,她的父母是村里的农民。

尽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姜映芳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她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和思考。

有一天,姜映芳在家外边的小溪边玩耍时,无意中发现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

她好奇地拿起石头,发现它是一块非常稀有珍贵的宝石。

姜映芳心想,如果能将这块宝石卖掉,就能帮助家里度过难关。

于是,姜映芳拿着宝石来到了村子里的一个富有的商人那里。

商人看到宝石后,非常惊喜,他拿出了很多贵重的东西,想和姜映芳交换宝石。

但是姜映芳看到这些东西,却觉得没有什么用处。

姜映芳告诉商人,她并不需要这些东西,她只想用宝石换一些种子和农具,帮助自己家乡的农民们。

商人听了,觉得姜映芳太傻太天真,但仍然答应了她的要求。

姜映芳回到村子,把换来的种子和农具分发给了村民们。

这些种子和农具使农民们的收成变得更好,村子里的人们非常感激姜映芳的帮助。

从那天开始,姜映芳成为了侗族民间英雄的传说。

很快,姜映芳的事迹传遍了附近的村庄和城镇。

人们纷纷前来拜访姜映芳,希望能够得到她的帮助和智慧。

姜映芳总是乐意帮助别人,她用她聪明的头脑和良好的教育知识,解决了许多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从那以后,姜映芳被人们尊称为“智慧女神”。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姜映芳的诞辰,当地的侗族人民都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纪念姜映芳的智慧和善良。

姜映芳的故事告诉人们,善良和智慧是最宝贵的财富。

姜映芳用自己聪明才智帮助了许多人,她的善行也影响了很多人。

这个故事不仅是侗族民间的传说,也是人们心中的一颗种子,激励着人们追求智慧和善良。

姜映芳的传说至今仍然在侗族的文化中传承着,每一代侗族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启迪。

姜映芳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人物,但她的智慧和善良将永远被人们所赞美和怀念。

贵州侗族民间故事

贵州侗族民间故事

贵州侗族民间故事贵州侗族是中话民族的一员,她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民风民俗。

那你知道贵州侗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贵州侗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官逼民反由于清政府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用“折征”的办法,尽情搜刮百姓。

所谓“折征”,即“如秋粮食,市价每石银一两,折钱二两,是加一倍也;复加以粮房票钱,催差杂费,又加一倍也”(见光绪《天柱县志;食货志》)。

这样的“折征”,农民要用三石米才能完纳一石米的皇粮国税。

为了完纳粮钱,不少人不得不去“挖出亲尸殉葬银器以输官者”(韩超:《苗变纪事》)。

在今天的天柱和其他侗族地区流传下来的歌谣就是当时的写照。

欠官家粮,欠财主债,断头谷,生死债,妻室儿女都得卖。

穷人欠下债,挖开祖坟揭开盖。

死人本无罪,金银首饰不准戴。

钱加三,谷加五,九斗八年三十石。

钱粮倍加倍,一石变三石。

地头蛇,了不得,打打利,滚滚利,利上利,一年九个对本利。

利呀利,富人得利,穷人断气。

第一腊八犹自可,第二腊八急如火。

一到年边三十夜,第三腊八无处躲。

清官清到底,要钱又要米; “不酷不贪”,一年三万。

清官下乡,鸡鸭遭殃;有吃有笑,没吃变鬼叫。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若要不反,钱粮皆免。

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不到黄河心不死,要到黄河心才甘。

聪明的姜牧童姜映芳是天柱笨溪人,小时候读过两天书,后来父母相继早亡,加之家下贫寒,生活没有着落,只好到天柱胡家坪一带帮人家看牛。

一天,姜映芳正放牛到草地上吃草。

有一个人讥讽地说:“人穷志不有,才跟牛屁股!”姜映芳顺口答道:“我牵牛,在前头;前头当大王,后头跟着走!”从那时,人们就称赞姜映芳说话风趣,天资聪明,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聪明的姜牧童。

”长大以后,又从他祖父姜启践那里学到一身好武艺,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侗家后生。

治服张二王清道光年间,天柱县邦洞上边赖洞地方有一个人叫张记,又叫张二王,或叫霸山王。

赖洞有条河,流经邦洞、天柱,注入清水江大河。

河上有座桥,叫赖洞桥。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

【民间故事】侗族民间故事:善良人家从前,有一对善良的夫妇,夫妻俩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他们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心中充满了爱和善良。

他们不但善待自己的亲人,也热情地帮助周围的邻居,乡亲们也都把他们视为好朋友。

一天,夫妻俩在山上采摘时,遇到了一只小狐狸,它的一只腿似乎受伤了,无法行动。

夫妻俩十分心疼这只小动物,便将它带回家,并照顾了它好几天,直到小狐狸痊愈了,并没有离开他们。

这只小狐狸渐渐成了他们的家庭成员,陪伴着夫妻二人,也成了乡亲们的宠物。

这让夫妻俩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不久,这对善良的夫妇得到了一份不起眼的礼物,一只小鸟。

这只小鸟因为无法飞翔,所以被其主人遗弃在了路边。

夫妻俩并没有想太多,便将它带回了家,并用心照顾。

他们每天为它精心准备食物,在听到它轻轻的啼声时,也感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夫妻俩的敬业精神和善良行为给了很多人力量和信仰,他们在乡亲们中间成为了一个传奇。

越来越多的人来拜访他们,希望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启示。

夫妻俩始终将善良和感恩之心放在首位,他们不仅准备了饮料和小吃来招待每一位前来拜访的乡亲,还会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位朋友带着她的大儿子来到他们家里拜访,这个小男孩非常的高,但也很瘦弱,由于太高,使得他成为了别人的嘲笑对象,这使他一度没有自信。

夫妻俩看到这个孩子的情况后,便立即安排了一个位置,招待他,并为他烹饪了温暖的食物,帮助他增强自信。

这个孩子很快就振作了起来,他的信心和勇气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这位夫妻二人的爱心和善良始终没有改变,他们的家庭成员也在一次次的相处中得到了更多积极的体验。

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爱和温馨,他们也得到了更多的生命能量。

在侗族的传统文化中,善良将得到一些神圣的回报,这在夫妻二人身上真实的具体实现了。

他们得到了乡亲们的爱戴和尊敬,也得到了全世界的感谢和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民间故事
一、侗族简介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居住。

侗族人口总数为287万人,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种方言。

原无文字,沿用汉文,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

侗族的箫、笛、芦笙是其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大歌2006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侗族民间故事
人们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更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艺术,它从来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表现,而是现实生活的凝聚和升华,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补充。

民间文学中许多神话,传说,故事等都表现了劳动者的这种艺术追求。

而侗族这一古老民族有自己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和崇拜的祖先,有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

(1)《老师洞与老师坡》
相传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林冲乡唐家村进湾去的刘家坡小河边有一座大山,名叫老师坡(老师:古时候的风水先生,不是现在的人民教师)。

刘家坡半坡上住着一户刘姓人家,听寨子里的老人们讲起老师坡的来历。

老师坡位于刘家坡的斜对面,这里是一处悬崖,有几十丈高,旁边有一条小道可以通到崖顶,崖顶上是一丘水稻田,悬崖的正下方的位置有一个一人高的山洞,洞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这条河直通前面的大山源头和山外舞水河,据说这个洞在那个时候叫邪家洞(邪家:邪魔的称呼),邪家就住在这里,洞里黑乎乎的不知道通向什么地方,没有人敢进到这个洞中。

那个时候寨子里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也还算红红火火,可是寨子里的人们隔三差五就会发现自己家里不是少这样,就是掉那样!人们也感到非常奇怪,但是又不知道从何找起。

有一天,寨子里有一个妇女赶着两只鸭子到小河边的田里劳作,就放两只鸭子到小河上游里觅食,可是这两只鸭子眼看顺流直下,进入到这个邪家洞里。

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不是很好,家里有鸭子可以下蛋补贴家用,眼看鸭子进到洞里不出来,妇女急了,也不管村里老人告诫过说这里是禁地,就直接进洞去找鸭子,黑灯瞎火的她一路走进洞,在洞里左拐右突,可是就只听见鸭子声音在前面不远处,就是寻不见鸭子的踪影。

她在洞里走了两公里左右,突然发现前面好像有亮光,妇女转过一个湾,前面豁然开朗,金光闪闪,洞里有石床、石椅、石锅石碗筷,在洞里的另一个角落妇女还发现了村里丢的一些东西:火筒棒(火筒棒:侗族人用竹子做的吹火用的工具)、灰筛(灰筛:侗族人做灰碱粑用来筛火木灰的一种工具)、米口袋等等,一对夫妇正在吃粑粑(粑:侗族过年过节的一种食物),看见妇女进来并邀请妇女一起吃,妇女问他们村里丢的东西怎么会在他们这里,夫妇说是从村里借来做粑粑过年的,等过完年就还回去,还要拿粑粑向村里人道谢呢。

妇女就坐下来和他们吃粑粑,吃饱后他们就拿了两个粑粑送妇女说是拿回去给小孩吃,妇女道谢就问他们有没有看见她的鸭子进来,夫妻两个都摇头不承认,妇女说:“明明看见鸭子进洞来,求求你们行行好我还要靠这对鸭子生蛋给我家娃娃补身体呢!”这时在不远处又听见几声鸭子在叫,妇女说:“你们还说鸭子不在你们这里,现在鸭子怎么会在这里叫?”夫妻两个听妇女这么说,也生气了:“你自己放鸭子不看好,跑到我们的洞府里来,又不是我们让它们进来的,是它们自己跑进来的,跑到我的洞府里来拉屎弄脏我的洞府不说,我们好心请你吃粑粑你现在还来向我们问罪,这里不欢迎你,你给我出去!”于是夫妻两个就施
个法术招来一只大蟒蛇一步步把妇女逼出洞外,妇女刚出洞,夫妻两个送给她的粑粑就变成了牛屎坨坨。

妇女很生气,就回村里了,回到村里妇女说了很多仿仿佛佛的话,到最后发展到不认识自己的公婆、丈夫和儿子!村里有经验的老人说:“她的魂魄恐怕是落在邪家手里了,要救回她就必须在附近请一位道行高深的道师来给她取魂魄!”于是家里人就出钱在附近请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道师,这位道师道行可是了得,他能看风水宝宅、能探穴找墓地、能请龙求雨。

他在寨子里开坛斗法,道师先派一个“跳童”进洞去捉妖取魂,“跳童”进洞半天什么也没抓到,道师没办法只好亲自上阵,他带着一群人从寨子里放着炮,敲锣打鼓来到洞口,只见他脚穿草鞋,双脚包裹着裹脚的布,右手持道鞭,左手拿师刀,胸前挂个水牛角,锣鼓喧天,牛角声声,在洞口又是念咒语,又是翻筋斗,闹腾一阵,最后道师说:“我现在要进洞取魂,我会脱下脚上的草鞋,等会你们会看见这双草鞋打起架来,你们在洞外不要只顾看两只草鞋打架而忘了敲锣打鼓。

道师进洞取魂去了,在外面的人过了一会果真看见两只草鞋打起架来,刚开始他们还没有忘记道师的嘱托,敲锣打鼓,可是后来两只草鞋越打越激烈,他们也就只顾笑去了,而忘记了敲锣打鼓,这时只听到悬崖上面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块大石板从悬崖上掉下来,不偏不正刚好把洞口堵死,眼看道师被大石板封在洞中,大家没办法,这个时候道师在里面用牛角顶住大石板,因为这个牛角是个法器,牛角在大石板上顶出碗口那么大个洞来。

道师就靠他的妻子每天从这个碗口大的洞给他送饭活下来,本来道师是可以出来的,他是想让他妻子帮忙,但是又怕妻子意志不坚定所以要考验一下她的意志,眼看妻子每天都在坚持给他送了半年的饭,道师知道妻子意志很坚定了,有一天,他看妻子每天给他送饭很幸苦,于是就解下脚上的一双裹脚布递给妻子说:“你拿着这双裹脚回家去放在锅子里,然后挑水烧大火煮这双裹脚,要煮七七四十九天,我就有办法脱离这个洞了!”
妻子听得很仔细,回家后就天天挑水煮这双裹脚,当煮到第四十八天下午的时候,妻子想:就这么一双裹脚,天天要我挑水煮,它能有那么神奇吗?就凭它也能救出我的丈夫,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妻子很好奇,于是就揭开锅盖看个究竟,当她揭开锅盖,里面哪里还有裹脚,一对龙躺在锅里,早就生了鳞甲、龙爪、龙冠,就是还没睁开双眼,她这么一揭开锅盖,本来快要成气候的两条龙,又变回了裹脚布,同样的一个法术使用了一次,就不能再使用第二次了。

这样她反而害死了自己的丈夫。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道行高深的道师,就把这座山命名为老师坡,他捉妖取魂的山洞就叫老师洞,现在那个山崖下还留下了当年那个老师用牛角桶在石壁上的窟窿。

只要遇到大旱人们都会到那个山洞门口去求雨,那是有求必应呢。

(2)《风雨桥的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

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

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

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

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

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

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

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

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

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

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

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

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

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

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

众人胆战心惊。

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

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

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

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

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

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

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

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

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

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

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

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

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

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

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

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

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

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

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

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

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我们各民族有声有色的民间传说,感受日常生活中鲜活的民生,我们将体会到生活的无穷乐趣,欣赏到民族的多姿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