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完整版初中化学最全的知识点及化学方程式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最全的知识点及化学方程式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指由一种类型的原子构成的单一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2.原子结构:原子是一种微粒子结构,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还有中性的中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张记录了元素化学性质和结构的表格,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
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使用符号和数字来描述反应式和生成物。
左侧是反应物,右侧是生成物,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原子氧化态发生改变,被氧化的物质释放出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吸收电子。
三、物质的性质1.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单位通常为克每毫升或克每立方厘米。
2.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3.溶解性: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四、化学反应1.单一置换反应:单一置换反应指一种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中的一个结构被另一个结构取代了。
2.双置换反应:双置换反应指两种不同物质相互交换化学结构或离子。
3.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指酸和碱在一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指燃料和氧气在一起反应释放出能量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五、常见化学实验1.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一种测定酸或碱浓度的方法,通过添加酸或碱来中和样品中的酸或碱。
2.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当直流电通过时,电解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气体。
3.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一起反应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六、化学常识1.氧气:氧气是一种透明无色气体,为大气中最常见的元素。
呼吸过程需要氧气支持。
(完整word)《化学实验》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正式版
《化学实验》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导学案使用时间:【考纲要求】1.能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2。
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知识梳理】一、物质的检验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3.常见气体的检验:(1)可燃性气体的检验。
(2)酸性气体的检验。
(3)碱性气体的检验(NH3)。
(4)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注意】(1)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SO2、Cl2、O3、NO2等,其中SO2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不能褪色,Cl2、O3、NO2最终可使石蕊试液褪色。
(2)在中学化学中,氨气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盐的酸根一般是强酸根,如AgCl、BaSO4等。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和提纯:(1)混合物的分离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一定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将它们分成各组分的纯净物。
(2)混合物的提纯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一定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2.常用的几种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1)蒸发——分离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一贴: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萃取和分液.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_______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并分液。
②分液:分离两种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Ⅰ.萃取剂须具备的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得多·萃取剂与原溶剂_________ ·萃取剂与溶质___________ Ⅱ。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_________,上层液体从_________(4)蒸馏(或分馏)—-分离沸点不同,且相互混溶的两种(或几种)液体(5)升华——分离_______与_______的固体混合物。
(完整word版)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1)非金属单质:(2)金属单质(3)常见的氧化物(4)常见的酸(5)常见的盐(6)常见的碱(7)常见的有机物(8)常见化肥(9)常见沉淀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 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1)金刚石、石墨:C(2)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4、常见物质的颜色(1)固体物质颜色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B 、黄色固体:硫粉(S)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D、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完整word版)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目标本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指导,学生将能够:1. 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进行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4. 分析和解释化学实验结果。
教学大纲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1.1 化学实验的定义和意义1.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3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第二章: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2.1 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介绍2.2 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章: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3.1 酸碱中和实验3.2 气体收集实验3.3 沉淀反应实验3.4 燃烧反应实验3.5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第四章:分析和解释化学实验结果4.1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4.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教学方法本教学大纲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形式,教授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演示化学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的操作要点;3.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掌握实验技巧;4. 讨论和解析:在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评估方式学生的研究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2. 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措施的掌握情况;3.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研究的表现。
参考资料1. 《化学实验指导书》2. 《化学实验技术手册》3. 《化学实验安全手册》以上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概要,详细内容请参考实际文档。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笔记
初三化学笔记(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二、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三、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六、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八、分解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化学竞赛辅导化学实验word
化学竞赛辅导-4化学实验初中化学竞赛辅导第四部分化学实验实验知识点提要1、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能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间接加热).用于计量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简.用于夹持的仪器:铁架台、试管夹.用于加热的仪器:酒精灯.用于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胶头滴像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集气瓶,用于分离少量物质的仪器:漏斗.用于搅拌和引流的仪器:玻璃棒.2.八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八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装置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过滤、蒸发、玻璃仪器的洗涤、溶液的配制等.复习时,应重点掌握每项操作的方法、涉及到的仪器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特别要注意对操作失败原因的分析.3.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常识⑴严格遵守实验室三不准原则;⑵注意药品的用量;⑶对可燃气体(H2、CO、CH4)的性质实验,一定要注意可燃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有毒气体(CO)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尾气应用适当的方法处理,以防污染空气.4.气体的制备(1)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两类:(2)气体的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及密度,选择用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或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进行收集.(说明:排空气集气法中的向上或向下不是指瓶口的取向,而是指空气从瓶中被排出的流向)(3)集气瓶的多种用途①集气瓶: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流向是。
长进短出。
比空气轻的气体气体流向为短进长出.若瓶中盛满水,则由短管进气排出水,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②量气瓶:定量收集量取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气体短进长出.③储气瓶:先排水集气后,使用气体时,用高位水(或接水龙头)将瓶内气体压出,水从长管进,气体从短管出.④洗气瓶:瓶内放适量液体试剂(约l/3)用于气体的干燥(除去水蒸气)、净化(吸收杂质)或性质实验(检验某气体存在或验证某气体性质),则应长进短出.(4)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不论是何种气体的制备,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防倒吸用排水集气法将气体集满后,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6)棉花团的作用用KMnO4分解制取O2时,应将棉花团置于大试管口处,以防止KMnO4粉末从导管口喷出。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冰融化成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固态变为液态,但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
2.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为7.86g/cm³。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块时就采用这种方法。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2. 物质的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使液体受热均匀。
三、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和其他气体及杂质(约占0.03%)组成。
•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如利用红磷燃烧的实验。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回忆: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是,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是由和组成的;分子的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碎,而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路子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不会破碎,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3.组成物质的根本成分--- 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响,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求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采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优异产品。
5.认识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拥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平和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资料,其特点是拥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6.叫物理变化,叫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实质差异是注;化学变化常陪同放热、发光等现象发生,但有放热、发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用然是化学变化。
7.叫物理性质,叫化学性质。
8.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差异。
9.科学研究方法:〔 1〕猜想或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4〕获取凭据〔5〕得出结论10.活动与研究:〔注意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差异〕〔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11.化学实验的根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取用“三〞原那么:①“三不原那么〞:不能够用手拿药品;不能够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那么: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若是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2mL ,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lmL ~③办理原那么:实验节气余的药品不能够放回原瓶;不要随意扔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15个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1.蜡烛燃烧实验目的: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及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下层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烧。
蜡烛燃烧的产物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水。
注意事项:为了检验二氧化碳的密度,放置上下两层蜡烛。
为了确定水的生成,可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2.红磷燃烧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上升至五分之一的地方。
实验结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注意事项:红磷要过量,燃耗时必须先关闭止水夹,结束后要等集气瓶冷却再打开止水夹。
进入瓶中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气密性不好或未冷却至室温。
3.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注意事项: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吸收产物二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4.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现象: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注意事项:铁丝只能在纯氧中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
5.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现象: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方程式为。
注意事项:二氧化锰加快反应速率,收集氧气的方法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方程式为。
注意事项:实验装置为固体加热型。
2.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氯酸钾分解制氧气使用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反应方程式为:2KClO3 → 2KCl + 3O2↑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试管口向右下方倾斜,防止过热炸裂试管并塞入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试管。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word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word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4.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质:由单一类型的粒子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粒子组成,其组成和性质可能随比例变化。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物质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涉及化学变化的物质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 氧气(O2):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H2):可燃,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 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形成碳酸。
2. 酸碱盐- 酸:具有氢离子(H+)的溶液,具有酸性。
- 碱:具有氢氧根离子(OH-)的溶液,具有碱性。
- 盐:由阳离子(金属离子)和阴离子(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 非金属:通常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易碎。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5.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表现为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表现为温度降低。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常用器材: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天平、PH试纸等。
- 使用方法:熟悉各种器材的用途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学习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L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 ----------------------- —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 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一一该原子—卜原子的穿际质量〔千克)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磷原予买际质量Jtj 1/12(千克)(单位为1 ”,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 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 原子的结构: -质子(+)「原子核I 中子(0) 原子 I 中子(0)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一)-、 /得e 才得e 、原子、离子的关系:阴离子= 二原子 ------------------ 务阳离子失e 失e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 工核外电子数18、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女口: A + B = AB ②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女口: AB = A + B③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女口: A + BC = AC + B④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女口: AB + CD = AD + CB19、 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 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哑02 2H 2O + 02 f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如:0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为题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学科。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点,下面总结归纳了一些重点内容。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不同的原子或分子组合形成不同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变化。
二、常见物质的学习1. 元素: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常见的元素有氧、氢、碳、金、铁等。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分离。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性质与其组成元素不同。
三、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变化过程。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3. 平衡反应:在一些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保持不变,称为平衡反应。
四、酸碱与盐1. 酸和碱:酸是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OH-离子的物质,当酸和碱混合时会发生中和反应。
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用来检测物质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3. 盐: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得到的化合物,盐可以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五、常见气体的学习1.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人类和动物进行呼吸的必需气体。
2.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以通过燃烧和呼吸产生。
3. 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用于制备化肥和清洁剂。
六、化学实验和实验室安全1. 实验操作:学习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如取样、称量、搅拌、加热等。
2. 实验室安全:在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实验室安全规范,戴上实验眼镜、穿实验服、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物质。
5.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6.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7.变化与性质的语言区分:一般描述物质性质时有“可、易、能、会,可以,不能,不会,不易,难,不可”等字,而且性质表示结论,变化表示过程。
8.常考的物理变化:气液固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状态改变,灯泡发光,蒸汽锅炉的爆炸,石油分馏,车胎爆炸等化学变化:燃烧,食物变质,生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瓦斯爆炸,硬水软化等二.组成与结构1分子⑴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⑵分子与物质的关系: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⑶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⑷基本特征:1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4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2.原子⑴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⑵原子与物质的关系: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⑶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⑷基本特征:1原子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2原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4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必背手册
初中化学必背手册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实验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实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实验室安全知识
1. 实验室危险品的标志和处理方法
2.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
3. 化学品的储存和管理
4. 化学废物的处理
二、常用仪器与设备
1. 常用天平的使用与校准
2.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与操作
3. 常用实验室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三、常见化学实验与实验方法
1. 常见酸碱实验方法
2. 蒸馏法、结晶法、过滤法等实验方法的操作
3. 化学反应实验及其现象、条件与方程式
4. 常见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
5. 常见离子反应实验
四、化学实验中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1. 化学实验中的常用单位与换算
2.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测量与记录
3.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五、化学实验中的常用技术
1. pH值的测定与调整
2. 气体的收集与纯化
3. 溶液的制备与稀释
4. 晶体的结晶与纯化
5. 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六、实验中常见试剂与溶液
1. 常见试剂的重量、浓度与稀释
2. 常见溶液的配制与浓度计算
3. 化学反应中常用的试剂与溶液
七、实验化学中的常见现象与规律
1. 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现象与规律
2.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特性分析
3. 化学原理在实验中的应用
八、实验报告与实验设计
1.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格式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九、化学实验与生活
1. 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
2. 化学实验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
3. 化学实验的安全与环保意识
以上是初中实验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氧气相关实验(讲义及答案word版)
一、知识点睛氧气相关实验(讲义)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进入装置内的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药品选用条件①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反应;②燃烧后生成物所占的空间体积可忽略不计。
a.生成物若为固态或液态,装置中可盛放水;b.生成物若为气态,装置中需要盛放能够吸收该气体的溶液,如 SO2、CO2 均能被吸收。
(2)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装置气密性良好;③弹簧夹需夹紧胶皮管;④点燃红磷后需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3)实验误差分析当装置内的压强变化不只因为氧气被消耗,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时,会产生实验误差。
①装置内外压强差减小,测定结果。
a.装置;b.红磷量;c.反应后没等装置就打开弹簧夹。
②装置内外压强差增大,测定结果。
a.弹簧夹没有; b.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伸入集气瓶中过慢或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4)刻度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刻度器上的活塞移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12. 物质燃烧(1)木炭、硫粉、红磷、铁丝等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物质燃烧时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作用。
①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a.;b.。
②集气瓶中加细沙的作用3.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不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加热并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常温下制取氧气:。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氧气的检验、验满关键点:带火星的木条所放的位置。
(4)催化剂相关实验探究①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二、精讲精练1. 如图甲、乙两个集气瓶的燃烧匙中分别装有足量红磷和木炭,两个集气瓶中原来均集满了氧气,弹簧夹夹紧。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一:实验仪器1.试管识别由玻璃制成,有平口,卷口,具支等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规格的试管。
用途①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②有时也用于收集少量气体。
③用作简易气体发生器。
④作洗气瓶。
注意事项①加热前外壁无水滴,最大盛液量小于试管容积的1/3。
②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 试管夹识别由木头制成用途用于夹持试管加热注意事项①使用试管夹时,应手握长柄,用大拇指对短柄施加压力,控制试管夹的夹紧或松开,夹住试管后,拇指应离开短柄。
②加热时不要烧坏试管夹。
③试管应从低部套入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④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手不应放在试管口的下方。
3.玻璃棒识别由玻璃制成。
用途①搅拌溶液,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或加快溶解,或加快反应速率。
②使固体或溶液混合均匀。
③溶解,过滤时用作引流。
④用于蘸取少量溶液,检验溶液的性质。
注意事项每次实验后必须洗净玻璃棒,防止玷污试剂。
4.酒精灯识别由灯帽,灯壶和灯芯管组成。
用途用作热源。
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外焰温度最高,一般用外焰加热,温度可达600度。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3。
②点燃时用火柴,严禁对接点火,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
③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
⑤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⑥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灭。
5.胶头滴管识别由乳胶头和滴管构成,分为单独使用的和与滴瓶配套使用的。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①液体不要吸入胶帽里,以免药液腐蚀胶帽。
②用过后应立即清洗,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与滴瓶配套使用的不用洗)。
③滴加时不得伸入容器内,不得与反应容器接触。
④取用或滴加液体时要保证竖直上下和水平左右移动。
⑤使用滴管滴加时,滴管尖端悬空放在容器口的上方。
⑥取液后,橡胶乳头保持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
⑦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它地方。
6.烧杯识别由玻璃制成。
有高型和低型之分,容量常有50—2000ml大小不同规格的烧杯。
用途①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②物质的溶解。
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之受热均匀。
②加热时外壁无水滴。
③配制溶液时。
所盛溶液为容积1/2为最佳。
7.量筒识别有5—2000ml大小不同的多种规格的量筒。
用途量度液体的体积(精度不高,精确到0.1ml)。
注意事项①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②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损坏量筒。
③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⑤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与已知体积相等或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
⑥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⑦量筒没有0刻度。
8.集气瓶识别由玻璃制成。
集气瓶的上口平面磨沙,内侧不磨沙。
用途①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②用作某些反应的容器(氧气的性质实验)。
注意事项①集满气体待用时,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盖上玻璃片,瓶口向上,反之则向下。
②集气瓶不能加热。
③进行某些实验时,瓶底还应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以免高温固体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9.托盘天平识别由天平和砝码组成。
用途粗略称量固体药品及其他物质的质量(精确到0.1克)。
使用方法①称量前把天平放平稳,游码放在刻度尺零处,调节左右两端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称量前,先检查两只托盘是否洁净。
③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码);添加砝码时不能用手拿取,应用镊子夹取;以先大后小的顺序添加砝码,最后调节游码。
④称量固体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大小相同的同种纸片,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还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⑤不能称量热的药品,应待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⑥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由小到大放回砝码盒内,把游码移回零处,托盘放天平的同一侧。
10.漏斗识别分为长管漏斗和短管漏斗。
用途用作过漏器(配上滤纸分离固,液混合物),或用作小口径容器加液(如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等。
注意事项①滤纸应紧贴漏斗的内壁,用蒸馏水润湿使之不留气泡,以免影响过滤的速度。
②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边缘(约5毫米)。
③分离物的液面要低于漏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的内壁流过。
④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的内壁,这时易形成液柱具有抽吸作用,加快过滤,且防止液滴飞溅。
⑤倾入液体时,烧杯嘴紧靠在玻璃棒上沿玻璃棒引流入漏斗。
⑥玻璃棒的一端紧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戳破滤纸。
⑦不能受高热。
⑧造成过滤速度慢的原因有:滤纸与漏斗内壁有空隙;漏斗口被堵塞。
造成多次过滤乃浑浊的原因可能有:容器不干净;滤纸被戳破;滤液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11.长颈漏斗识别由玻璃制成。
用途用于加液,常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
注意事项①不能直接用火加热。
②装配气体发生器时,漏斗的长颈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气体逸出(液封)。
12.分液漏斗识别由玻璃制成,比长颈漏斗多个开关和塞子。
用途在化学反应中,用它来组装反应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注意事项使用时先检漏,必要时在活塞和盖子处涂一层凡士林。
13.蒸发皿识别瓷质器皿。
用途用作蒸发,浓缩溶液或干炒固体。
注意事项①与三脚架或附铁圈的铁架台配套使用。
②可直接加热。
③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发至干。
④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⑤不能骤冷或高温受热,以防爆裂。
14.温度计识别温度计常用的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用途用于测量温度。
(精确到0.10C)注意事项①应选择合适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
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能与容器内壁相接触。
③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以免温度计破损。
15.水槽识别由玻璃制成用途用作贮水的容器,它常与集气瓶配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温度过高的热水。
16.锥形瓶识别由玻璃制成,分为有塞与无塞两种。
用途①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
②蒸馏时馏出物的承受器。
③可以加热液体物质。
④常用于滴淀操作,便于液体振荡,而不溅出。
⑤可作防止溶液大量蒸发的反应容器。
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
②盛液体不可太多,以利于振荡。
17.洗气瓶识别广口瓶,玻璃导管和带双孔的塞子用途用作除去气体中杂质的一种仪器。
液体吸收剂要求只吸收杂质气体,而被提纯的气体既不与吸收剂反应,也不溶于吸收剂中。
注意事项①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要求选用合适的液体吸收剂,所装吸收剂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2。
②洗气前要检查气密性。
③洗气气流方向是: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18.石棉网识别由石棉和铁丝制成用途烧杯,烧瓶等仪器加热,使之受热均匀。
注意事项使用时不要跟水接触,否则石棉容易脱落,铁丝会生锈。
19.燃烧匙识别铜质或铁质用途盛放与气体反应的物质,做物质可燃性的实验,以及检验燃烧产物的性质。
注意事项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放阴凉干燥处。
20.药匙识别牛角或塑料制成,两端有大小不同的勺。
用途取用粉状或细粒状物质。
注意事项①根据试剂的取用量,选用大小合适的一端。
②使用后应及时洗干净,放阴凉干燥处。
③有时也可以用纸槽替换。
21.坩埚钳识别由铜质,铁质或不锈钢制成。
用途取用坩埚等高温物体。
注意事项放置时钳头向上平放在干燥的桌上或抽屉里,防止钳头被污染。
22.研钵识别由钵体和杵组成,大都是瓷质。
用途研磨硬度比较大的固体或搅拌反应物。
注意事项①大块或晶块固体应粉碎后再放研钵中。
②研磨时不可以用杵敲击,应使杵在钵内缓慢而又稍加力转动。
③钵体不可以加热。
23.试管刷识别铁丝和猪鬃或龙丝绞合而成。
用途清洗各种玻璃仪器。
注意事项①刷洗各种容器时不能用力过猛。
②刷子顶端的刷毛如果损坏,铁丝外露,就不能再用。
24.铁架台铁夹铁圈识别由铁制成,一般与铁夹或铁圈配套使用。
用途用来固定其它仪器。
注意事项夹持玻璃仪器要松紧适度,以不会转动下滑为准。
25. 细口瓶与广口瓶(滴瓶)识别由无色或棕色两种玻璃制成。
用途分装各种试剂,广口瓶主要放固体药品,细口瓶(滴瓶)放液体药品。
盛放碱性物质的瓶子要改用橡皮塞或塑料塞。
棕色瓶用于盛放需避光保存的试剂(见光易分解)。
注意事项①不能盛放强碱性试剂。
②不能加热。
③取用试剂时瓶塞要倒放在桌上。
26. 干燥管识别由玻璃制成。
用途用于干燥气体。
注意事项①内放固体干燥剂,在中间凸出处两端放少量棉花或玻璃丝,防止气体经过带走固体粉末。
②气体从大口进小口出。
27.烧瓶识别由玻璃制成,分为圆底烧瓶和平底烧瓶。
用途用作反应物较多,加热时间较长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垫石棉网。
②液体加入量不宜超过容量的1/2。
③平底烧瓶不宜加热太长时间。
④瓶内的液体过少加热时易破裂。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⑴药品的取用原则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②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③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节约原则:一般要求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用量说明,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不允许用不洁净器具取用试剂。
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⑵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镊子。
药匙的两端为大小两匙,取药品多时用大匙,少时用小匙。
镊子则用于夹取块状固体药品。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③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入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⑶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液体药品,可用移液管,胶头滴管等器具取用,亦可用倾倒法。
使用倾倒法取试剂入试管时,标签朝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把试剂瓶口紧靠容器口,让药品缓缓地注入容器内。
倒完液体,立即盖好原瓶塞。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体积数(俯大仰小)。
③使用滴管取液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再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
取出滴管,把它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不可接触容器内壁,以免玷污滴管,造成试剂的污染)。
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挤胶头,使试剂滴下。
2.仪器的连接⑴橡皮管,塞子,玻璃导管等的连接,关键掌握两个字——润,转。
即管口或塞用水稍润湿,插入过程中应(向同一方向)转动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