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员工管理策略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做好人文关怀的策略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做好人文关怀的策略思考文/罗 松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最具价值的财富。
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
在企业发展中,注重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关注员工满足感,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赖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并使员工积极投身事业发展,以此形成企业与员工互动的良性循环。
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如何更为有效地实施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浅谈策略思考。
新时代下企业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眼下,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人文关怀,比如,改善办公环境、丰富文化活动、安排心理疏导等。
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更加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更强调自主决策和自我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人文关怀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文关怀差异化措施还有待完善。
调查显示,企业不同年龄段的员工群体有着比较明显的认知差异。
有的群体看重的是工作收入和待遇,而一些青年员工则更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轻松愉快的工作,更看重“尊重需求”“精神需求”等。
面对员工不同需求,企业结合员工需求匹配、实施差异化人文关怀的方式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人文关怀的双向互动还有待加强。
目前,不少企业人文关怀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单向传输,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企业与员工之间没有更好地形成良性互动,员工对企业有一定距离感,这不利于企业和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
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同步施策有待加强。
当前,一些企业仍存在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不同步的现象。
在人文关怀中,企业除了应给予员工必要的物质关怀外,还应在精神层面上给予关心关怀,比如在生命尊严、价值满足、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予关心关怀,真正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时代下企业做好人文关怀的策略人文关怀落脚点在“人”。
如何更好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更好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支持部门之一,人力资源管理一直都是企业的重要工作。
对企业而言,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支高效且稳定的团队。
所以,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些核心原则。
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如何更好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以期能够帮助广大企业的管理者更好地把握这个方向。
1. 策略思考: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任何一家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都要守住一些战略和原则。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也应该考虑采取战略思考的角度来看待人力资源的作用,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实现人力资源优化的目标。
以企业发展为例,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有可能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整体水平和素质对于企业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2. 确定岗位需求:招聘和培训是人力资源的基石1)招聘人才招聘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开始招聘前就要基于岗位要求和业务需求制定有效的招聘计划。
在掌握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畅度等因素的预估后,即可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为后续招聘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培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除了要通过招聘吸纳优秀人才,还要为员工提供必要及时的培训。
只要分类鉴别、明确需求,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并通过目的明确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这样会对企业文化和积极人才之间的承接做好铺垫。
有效的培训方案可以大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也可以增强人力资源团队的实力。
3. 管理层和员工的关系: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今后进展的良好动力。
如果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不够和谐,那么,公司的发展必定会遇到困难。
虽然说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但是,良好的企业氛围却是可以随时都能能够整顿塑造的。
企业管理者在平时可以通过多角度入手,例如透过多种管理渠道,包括建立公司内部论坛、创立企业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在寓教于乐的情况下,向员工和外界来源传递和谐的企业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并持续为企业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于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关于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组织形式,旨在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在当今社会中,加强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协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本文将从凝聚共同体意识、实施共同发展策略和促进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途径等方面对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进行思考。
首先,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需要凝聚共同体意识。
共同体意识是构建共同体的基础,它包括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等方面。
企业需要通过提升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来加强共同体意识的凝聚。
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员工培训、提供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满意度,从而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积极塑造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互信和合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只有在共同体意识的支持下,企业与职工才能形成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其次,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需要实施共同发展策略。
共同发展是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它要求企业和职工同步发展、互利共赢。
企业应该根据职工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晋升机制,帮助职工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
同时,企业也应该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关注职工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满意度,使职工能够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
只有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企业与职工才能实现利益共享,形成命运共同体。
最后,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
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提高信息透明度,让职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增强共同体意识。
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员工代表制度,引入员工参与决策,让职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职工签订长期稳定的劳动合同,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
通过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够得以建立和巩固。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两金压降工作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两金压降工作管理的思考国有建筑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培育的行业。
在中国,国有建筑企业拥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外的建筑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建筑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其中,两金压降工作管理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两金压降的背景和意义两金指的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两项资金制度:国有建筑企业的国有金(职工福利待遇)和国有金(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两金压降的背景在于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家对国有建筑企业的支持力度减弱,加大了企业降本增效的压力。
同时,公众也对国有企业过高的职工福利和收益依赖表达了质疑。
因此,进行两金压降工作管理,减少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两金压降的可行性和方法促使两金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二是解决国企职工的待遇不均的问题;三是国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实施两金压降,在操作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例如,以国有金为例,可以通过减少国有企业的负债率,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利润率。
同时,可以通过市场化、多元化发展的方式,降低企业对国有金的依赖程度,增加经营收入来源。
对于国有金的压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一是加大基本养老金的补贴力度,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二是减少津贴、福利、奖金等福利支出;三是通过职工社保制度改革,增加个人社会保险负担,减轻企业负担。
三、两金压降的管理思考在进行两金压降工作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避免单纯的数字压降,而忽视了企业发展、职工福利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压降目标和时间表。
要考虑企业的负债情况、利润水平、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压降指标。
其次,要开展员工教育和沟通,增强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两金压降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须充分尊重员工的权益,加强信息透明度,让员工对压降工作有清晰的认识。
多元化人才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多元化人才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从最初的物质需求到今天的精神需求,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如何管理好这些多元化的人才,是很多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难题。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多元化人才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管理多元化人才的挑战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管理多元化的人才。
目前,企业内部的员工分布非常广泛,包括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能力、经验、国籍和语言水平的员工。
经营团队需要处理各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和期望,关注员工日益复杂的要求,而这些复杂要求若不妥当处理,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例如,在一家公司中,由于用人的误区,管理层招聘了很多同性别、同背景、同教育水平的员工,导致团队变得过于单一,缺乏竞争力,同时也影响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楼价。
此外,多元化员工之间存在差异性,组织对其进行管理时存在许多的困难。
在工作环境和文化上存在差异,员工的交流和合作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高员工离职率,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生产力和利润。
二、实践多元化人才管理策略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实现多元化人才管理的策略,解决多元化人才管理的挑战。
这里我们提供几种多元化人才管理的实践策略,帮助企业做好相关管理。
1.搭建多元化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创建一个多元化管理体系,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能沟通交流并获得支持,从而建立一个共享知识的平台。
此外,应鼓励团队成员分享其独特的身份和经验,从而加强团队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 鼓励多元化文化企业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参与文化教育活动,员工更能够了解不同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另外,组织可以鼓励特殊的文化活动,以帮助员工沟通交流,促进多元化文化。
3.鼓励多元化领导力企业应该建立一支多元化管理团队,从而在管理与决策方面,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多元化观点。
多元化管理团队应该证明自己作为全球化企业的有价值的管理资源。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本文首先对激励机制进行了说明,引出探讨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其次对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则给出了一些有利于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
希望本文能够为国有企业员工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帮助和建议。
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创造利益的主要动力在于员工对企业工作的积极程度,因此,激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责、以企业的发展为根本的职业价值观成为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各种,但对于员工管理的始终是不彻底的,这导致员工激励中出现各种问题,解决员工激励问题是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经营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1、激励机制概述1、1 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是源于心理学的激励理论。
最早的激励理论重视利益对员工的影响作用,认为使用经济利益来激励员工是十分有效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益激励被认为“失效”,美国管理学教授提出基于人际关系理论的激励原则,即将人的社会性作为激励的作用点,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1、2 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激励能够使企业的凝聚力更强,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之后,企业员工的职业价值观会体现出十分一致的发展趋势,职业价值观的一致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凝聚力的增强;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实力快速增长,企业员工在激励机制的促进下能够努力工作,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利益形成的更快,有利于企业资本积累;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文化快速建立起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之一,而激励机制的作用正是使企业所有员工的职业态度达到统一,统一的职业态度会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更强,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1、3 研究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在我国,对企业管理加以重视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内,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还缺乏经验,不仅管理理念落后,在管理方法上也存在缺陷,单纯认为靠企业制度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去约束和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是不切实际的,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使用激励手段,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转变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手段、更新管理理念的途径,在企业管理中使用激励理论,将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区属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及思考
区属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及思考作者:***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31期摘要:当前区县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人员管理机制陈旧、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质量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为例,通过对全区区属国有企业现状调查,针对不同性质企业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做大做强区县国有企业、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企业管理;存在问题;意见建议一、基本情况经统计,西安市高陵区区属国有企业34户,主要分为停产企业、民生企业、改制企业、新组建企业等四类。
其中,停产类18户、民生类5户、改制类5户、新组建类6户。
国有企业净资产、人员及土地情况如表1所示。
二、存在问题(一)停产企业状况高陵区停产18户(见表2),主要为工业和物资行业。
其中,僵尸企业12户。
该类企业均为80、90年代县属集体企业,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机器设备老化和陈旧,产品科技含量低下,加之管理水平较低及技术人才的外流等原因,导致企业的经营停滞不前,部分企业已经停产关闭,职工下岗失业,流向社会,无收入。
2000年后,该类企业基本由区财政拨付经费维持基本人员养老。
初步统计,停产企业资产总额 10721.68 万元,负债总额10880.69 万元,净资产为 -113.69 万元。
共有在册人数1465人,参保人数1035人,参保率70.65%;其中,在岗人数639人,参保人数448人,参保率70.11%;离退休人数829人,参保人数587人,参保率70.81%。
停产国有企业共有土地120211.9m2(其中居民用地28275.16m2,剩余91936.74m2,约138亩)。
1.存在问题一是人浮于事,部分员工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二是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致使物资周转慢、库存大、占用资金多,经济效益差,导致物资企业基本处于停产关门状态。
新时代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的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的思考中国特⾊管理智慧产业集成商★前⾔★推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增强市场主体活⼒,发展壮⼤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在更⾼层次、更宽领域、更⼤范围中持续深化。
确保国有企业改⾰顶层设计、政策⽂件和⽅案举措真正落地,离不开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绵绵⽤⼒。
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国有企业改⾰发展的理念与设想、⽬标与要求、策略与⽅法,尤其需要根植在初⼼使命、点滴细节、管理实践之中,进⽽不断绘就砥砺前⾏、基业长青、追求卓越的⽣动图景。
⼀、新时代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的主要挑战⽭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
改⾰开放四⼗年来的国有企业改⾰,极⼤地推动了⽣产⼒与⽣产关系在微观主体层⾯的相适与相⽣,创造了举世瞩⽬的企业成长奇迹。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顺⽽不忘逆。
进⼊新时代的国有企业,仍然需要坚持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以⼑刃向内和⾃我⾰命为动⼒,以迎接挑战和适应变⾰为要求,特别是在⾯对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扰影响增⼤、困难压⼒集中凸显的现实背景下,提升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艺术性,不断开拓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的新境界新局⾯。
新时代国有企业管理提升存在的问题与不⾜,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是集团整体效应不强。
企业集团是独⽴法⼈企业的联合体,具有单⼀法⼈企业所⽆法⽐拟的优势与功能。
国有企业通过⾃⾝发展的内涵式积累,以及通过并购重组的外延式成长,⼤都呈现出资产规模体量⼤、涉⾜产业门类多、地域布局分布⼴、经营半径辐射宽等特点。
特别是较多通过⾏政式、拼盘式重组整合⽽成的企业集团,如何在1+1=2的基础上,获得1+1>2的集团效应,并⾮⼀⽇之功。
避免和克服⼤⽽不强、集⽽不团、缺乏合⼒,是国有企业不可忽视的⾸要管理课题。
⼆是资源分散协同不够。
有的国有企业不同⼦公司之间业务或市场相同、接近或⾼度重合,相互间⽆序竞争、各⾃为政、内部损耗,缺乏专业化的整合与差异化的定位。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箪的思考“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提高政府国有资产治理水平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改革攻坚期。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总量不断增大、种类愈加繁多,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已经成为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迫切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一)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不仅关注单位的固定资产,而且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各种不同性质的国有资产纳入科学管理的范围。
在明确管理职责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并重视保护好合法的产权。
这样不但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且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二)有力保障单位履行职能,促进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依法合理配置资产、有效使用资产、规范处置资产,使行政事业单位保持正常运转,从而单位履行职能、促进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有效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科学配置国有资产2021年财政部预算里明确“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当前各级政府都在为人民坚持过紧日子,实现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还要做到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配置支出在各级财政总支出中的占比较大。
通过科学配置国有资产、优先通过调剂方式配置资产、规范资产使用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浪费,从而降低单位的运行成本,使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科学的资产管理理念首先体现在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为了满足单位履行职能、促进事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使得一些单位管理主动性不足、意愿不强。
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浅析
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浅析近年来,国有企业大力开展管理提升、“压减”工作、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等企业借理水平提升活动,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强化管理创新,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企业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管理能力、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加快,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有企业迫切需要立足自身、苦练管理内功,才能在日益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有金业管理工作中形式主义问题总体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改观,但 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比较突出,成 效还有待提升。
1.金业战略与管理工具方法脱节。
近几年来,国家从各个方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大的方面来说,公 司制改革、产权管理、治理结构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从小的方面来看,国有企业持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对标管理、管理诊断、精益改善等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也促进了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
但从部分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大”和“小”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企业战略和管理工具方法的中间环节,如企业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管控体系、文化制度等没有同步进行改□南宁李钊文革,企业宏观、中观、微观各项制度机制不匹配,最终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也使各种企业管理工具方法成为了摆设。
2.企业管理与实际工作脱节。
很多企业轰轰烈烈开展各种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但却忽视了企业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科学管理的文化、管理的知识没有普及,员工的思想和积极性没有动员的情况下拍脑袋上马,运动式推进,结果就是各个业务部门对企业管理的措施理解不到位,管理工作无法满足实际业务需要,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被束之高阁,弃而不用,即使是上级强行推迸,也是应付了之,反而增加业务部门的工作,引起业务部门的不满。
3.企业管理工作不成体系。
当前国有企业行政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修改版]
当前国有企业行政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行政服务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是在现阶段国有企业行政服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发展。
因此文章就对现阶段国有企业行政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提升对策,以供参考。
在现阶段国家为各行各业发展营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但是市场内部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对于企业的实力、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行政服务作为企业日常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积极创新和优化行政服务管理工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提供更好的行政服务,才能够加快自身发展速度,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之中,行政服务部门需要为各个部门以及员工提供相关服务管理工作,其综合性非常强,肩负着串联整个企业的重要责任,如果行政服务能力较差,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因此在现阶段研究提升国有企业行政服务能力的对策,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国有企业行政服务概述(一)企业行政服务的概念及其意义在国有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内部组成部门非常多,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有序运行,需要围绕行政服务来做好对各相关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和管理,协调和处理好各种投诉和要求,从而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因此,在国有企业发展中,需要结合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卫生环境、国家政策等,不断创新和优化行政服务工作,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行政服务的实现方式在现阶段国企行政服务工作中,围绕行政服务工作的要求和特点,不断对其创新,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来进行体现:首先,根据具体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和工作计划,确保工作目的的实现,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其次,对行政服务中的各责任主体进行清楚划分,协调好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管理互助,在企业内部营造起一个畅通综合的行政服务渠道。
关于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责任。
国有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效率低下、资产流失、员工福利不均等,这些问题亟待采取改革措施来加以解决。
近年来,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展开,但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建议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对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国有企业要实行股权激励制度。
传统上,国有企业的员工薪酬往往是固定的,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创造力和责任心不强。
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
通过给予员工股权或股权期权的方式,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长和利润,让员工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从而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国有企业要实行市场化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在过去长期以来受制于计划经济的体制,往往是按照政府指令来进行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缺少市场竞争机制。
这样一来,很难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性,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为了让国有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建立起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让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灵活调整生产经营,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国有企业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国有企业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腐败问题,业务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企业效益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强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以确保企业运行的规范有序和效益最大化。
国有企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目前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在结构组成和素质水平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团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来促进改革的顺利推进。
国有企业管理建议书
国有企业管理建议书国有企业管理建议书 以下为⼤家分享的是国有企业管理建议书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1】国有企业管理建议书 1国有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相⽐较⽽⾔,国企的发展环境较为宽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员⼯进⾏考核已经形成了⼀种固定的模式,绩效管理思想在国有企业中还没有形成⼀种惯性,因此导致单位员⼯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者也缺乏相应的考核以及管理意识,绩效考核往往流于形式。
随着改⾰开放的不断深⼊发展,绩效管理在很多国有企业中都有相应的应⽤,但是由于绩效管理进⼊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加上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的影响,导致很多国有企业的员⼯以及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这项考核制度的认识还不够全⾯,并没有真正理解绩效管理的思想内涵,认为只是通过对员⼯的⼯作内容完成情况进⾏确定以及考核,并没有理解绩效管理的真正⽬的,绩效⼯资发放也仍存在着“⼤锅饭”的局⾯,绩效⼯资往往不能真正起到绩效激励和作为绩效管理的⼿段,从⽽在⼯作中不能真正践⾏绩效管理的相应制度。
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仅仅是⼀种管理模式,实效性还不强,管理者以及员⼯的思想存在的问题是导致绩效管理模式得不到发展的根本原因。
1.2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机制不完善 绩效管理过程中,各个层⾯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否顺畅,对于企业绩效考核的实施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企的机构组织设计往往存在⼀定程度的“多头领导”现象,企业内部各个层⾯之间的交流常有不顺畅,因此导致与绩效管理相关的各项信息的传递不够顺畅,员⼯不能及时领悟绩效管理的内涵,在参与绩效管理时存在⼀定的滞后现象。
1.3绩效管理的作⽤发挥不够明显 绩效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由于很多国有企业的性质⽐较特殊,⼤多带有⼀些⾏政模式的影⼦,因此现代化的绩效管理模式难以发挥有效的作⽤,很多时候绩效管理⼯作流于形式,使得员⼯在职务晋升、奖⾦分配⽅⾯不能与实际的绩效保持⼀致,因此导致员⼯在⼯作过程中不能获得⾜够的信任以及⽀持,对员⼯的⼯作积极性有很⼤的影响,进⽽影响到国有企业的战略⽬标的发展。
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运行进程逐渐加快,在国有企业经营期间,干部管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是提升国有企业工作效率的主要方式,因此加大对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在市场经济体系深入落实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需要摒弃以往传统理念,引进新型的工作模式,希望以此可以达到企业良好运行的目的。
文章重点论述了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包含的重点,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
干部管理工作是国有企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和国家政府机关管理方式相比较而言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
不过,在涉及到企业经营以及管理的时候,领导干部产生的作用并不是相同的,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干部有着属于企业的特征,在干部管理任用流程上也是一样的。
基于此,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全面掌握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包含的重点内容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做出很多贡献。
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干部工作能力的影响很大,因此,文章以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包含的重点内容为主,详细论述了该项工作具备的特征。
(一)整体协调难度高在现有的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企业一般是根据组织部门来考察干部管理工作,而组织部门仅仅能够考察组织工作中的相关内容,对于廉政以及经营等工作的考察,则是需要其他部门介入。
当企业干部受到任命有了职级之后,相关的薪资等级同样也会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这样一来,便增加了干部管理整体协调的难度。
同时,各部门可相互合作,促使有关工作良好开展。
(二)灵活性在企业管理期间,离不开完善管理制度的约束。
对于一些私营企业中的干部管理工作来讲,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一般是将能力高低当成主要的评判依据,可往往不重视自身的思想品德,而事业单位不同,事业单位比较关注人员素质。
刍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刍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国企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渐强烈。
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之下,传统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国企长远发展的需要。
为全面推动我国国企的进一步发展,相关企业应从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入手,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在本文中笔者以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为切入点,并主要就其改革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是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人力资源规划是针对企业员工设计相关的计划,从而实现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业务技能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引言人力资源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鼎力支持,是企业内部价值、活跃度最高的资源。
因此,企业需要着重探讨适宜人员的寻找,尽量突出内部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为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合理性,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性、前瞻性需求得到满足,应当合理规划利用人力资源,深入发掘其积极性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1.1保障企业有序运营发展人力资源规划本身属于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旨在通过企业员工流动管理、员工的培训考核以及专业水平结构的预测,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与协调。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为了储备人才,确保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员工上岗,通过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长远的战略规划,进而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获取对应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得以实现有序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1.2人力资源规划是总体发展的重心企业长远发展中的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组成,相比其他资源管理而言,理应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离不开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和熟练的员工,企业生产经营策略、员工构成、工作职责的调整需要结合企业的环境变化,如此也就着重体现了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通过准确合理地预测人力资源,就可以确保有岗位出现需求时能第一时间调派员工上岗,以此来保障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思考
4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思考张隽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河北石家庄摘要: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适应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
事业单位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国有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科学化的应对方案,才能提高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探究了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落实折旧摊销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做好政府会计制度培训工作等建议。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资源共享在事业单位内部,实物、无形资产占据总资产的比率较高,购置国有资产的资金数额也比较大。
而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因此,要想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财务管控的质量,实现单位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就需要从根源上满足事业单位的信息需求,真正解决蕴藏的财务风险问题。
我国于2019年1月1日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使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账务活动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优化了事业单位资产的记录计量、核算清查、报废处置模式,推动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事业单位需要细化财务核算体系,还要充分了解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地配置,重视国有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一、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旧的制度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国有资产管理的需求,这是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背景。
由于账目无法准确地将政府资产反映出来,也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所以出台了政府会计制度。
在政府会计制度落实之后,逐步规范化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核算。
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度中蕴含的新内容,对会计核算方式提出了统一的标准与要求,并确保国有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考(5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考(5篇)第一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分析摘要:人力资源的外包有助于企业实现人才的“最佳库存量”,有效降低企业人事资源管理成本和企业经营风险,然而伴随着人事资源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的降低而来的外包风险却居高不下,充分认识并尽力降低外包风险就成为外包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风险防范1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的风险1.1外包服务商选择风险目前黄冈市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数目众多,仅黄州区就有20余家,但是这些机构的企业规模、服务水平、信用情况、所提供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差距较大,信息的不透明导致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外包服务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难以厘清外包主体和外包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外包商为了取得外包合同,可能在业务范围、专业程度、软硬件条件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是给企业承诺无法实现的低成本等,为外包企业日后人力资源的使用与管理埋下隐患。
黄冈市的企业多属人力资源密集型中小企业,受规模、成本、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包企业难以对外包服务商全面考察其资信情况、经营发展状况、经营业绩、社会声誉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难以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知识缺乏深入了解,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沟通交流不充分,外包前很难筛选与判断,外包后欠缺适应外包业务管理能力和监控能力等,企业也就无法衡量外包业务是否值得。
1.2不协调合作风险企业与外包商合作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对外包商的有效激励与监督机制,难以寻求“激励外包商”与“监督外包商”之间的适度平衡。
要么对外包商缺乏监管,外包商获得过大的决策权,不能达到人力资源外包的预期目标,影响企业整体战略决策的部署,造成外包业务的失控;要么缺乏激励,致使外包商在合作过程中缺乏动力、“偷工减料”,达不到企业外包目的,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决策中处于被动。
1.3安全性风险目前,我国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外包行业的运作过程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体系,尤其在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新开发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对策与思考
新开发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对策与思考新开发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发展国有企业是新开发区实现经济增长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新开发区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制定对策和思考方案来推动其壮大。
新开发区国有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良好声誉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要通过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培育和宣传企业文化等方式,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新开发区国有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国有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建立完善的科研体系,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新开发区国有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和队伍建设。
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国有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员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国有企业要加强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只有培养和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国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四,新开发区国有企业应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和合作。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和认可。
国有企业要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和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国有企业还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
新开发区国有企业应加强监管和内控建设。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加强监管和内控建设,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企业各项业务及财务状况的监控和控制。
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对外部市场和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战略和策略,应对外部风险和变化。
关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的思考◎李玉生理科学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新形势下人才对事业单位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加之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全体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此,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式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的运用的呼声持续高涨。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压力较大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面临着较大压力,一方面工作人员应开创思路、与时俱进,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但也不能采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常用的单纯按照业绩来考核管理的做法,同时还得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制度框架的许可范围内积极创新、不拘一格。
随着岗位职责的明确、任职条件趋于规范化,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原则上应考取资格证书,由于一些人员的专业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凭借自己在长期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来开展这项工作,一旦要面对考试进行资格认定时,就存在较大压力。
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大专业知识的学习力度,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满足不断发展的岗位需要,更好地为全体员工服务。
(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的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作人员继续教育、终身发展、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薪酬津贴发放、年度考核等模块的工作,每一项工作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既需要工作人员吃透文件精神,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情况来具体对待,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原因,一些考核机制亟需变革,以往的考核办法并不能完全使用不断变法的岗位需求,比如,针对特殊岗位极端技术人员的特定贡献,如何开展绩效奖励,就是一项挑战,需要在改革、摸索中完善,通过绩效奖励来肯定优秀人员的岗位成果。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程度需进一步提升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都朝着规范化、正规化、公开化方向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同时,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机制也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公开,提升全体员工对这项工作的满意度与认可度。
对海关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未来海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培训与发展
加强培训:未来海关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水 平。
个性化发展: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 ,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对未来海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未来海关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信息化发 展的需要。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晋升制度等方式,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果
1 2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海关业务发展和人员素质现状,制定科学合 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 时间等。
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包括专业教师 、业务骨干等,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积极性和创造力。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
02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
也能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03
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如内部岗位调整、晋升机
பைடு நூலகம்
会等,以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
03
海关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招聘与选拔
制定招聘计划
根据海关业务需求和组织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 人力资源招聘计划。
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或者培训方式单一,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无法 满足工作需要。
绩效评价标准不明确与执行不力
绩效评价标准不明确
海关系统在绩效评价方面的标准不够 明确,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绩效评价执行不力
由于绩效评价标准不明确,或者评价 过程存在主观因素,导致绩效评价结 果不够客观公正,影响了员工的工作 积极性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员工管理策略思考一、“90后”员工的群体特征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同时存在新生代、中年代和老年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每个时代的成长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价值观念自然也不同,时代将会在每代人的价值观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其本质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或者说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根据美国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Inglehar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生存条件改变,社会将经历代际价值观转变的过程,不同年代的人的优先价值观将发生改变。
[2]改革开放以来,每隔10年左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出现明显的台阶跃升,“90后”自然成为了新的时代群体,成为新生代的常用概念。
[3]与60后、70后和80后相比,“90后”自小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成长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高度增长期,家庭环境优越,物质生活富足,经济压力较小;成长过程处于国内外日益一体化,经济、政治、文化日益融合的时期,接触国内和国外、过去和现代的各种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前卫新潮,不拘泥于老观念、老思想,对于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潮流接受速度快;同时,在上学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接受的是现代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看问题、想事情具有世界的眼光。
(一)个人意识较强。
个人意识是人类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没有个人意识,剩余产品出现后才为个人意识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或“集体意识”相对应,指考虑问题或者是解决问题先从“个人”入手,注重于个人意识的彰显,在集体主义面前服从意识较弱,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之时,自愿放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动力也不强。
“90后”作为一个群体,与80后、70后和60后相比,群体的个人意识相对较强。
根据对”90后”大学生的问卷调研结果,大多数的““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个人发展空间,把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放在最后值。
[4]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家庭结构使然。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90后”基本生活于“独生子女”家庭,自小便是家庭的核心和焦点,部分“90后”更是生长于“421”的家庭结构中,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小以“自我”为中心,在“爱”的传递中,经常处于“单向”状态,以“接受”家庭成员的爱为主,很少或者基本没有“输出”自己的爱。
二是社会环境使然。
受国外“个人主义”思想影响,“90后”一代也在国外思想的冲击下产生了较强的“个人意识”,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在考虑问题或处理问题时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是与70后还是与80后相比,“集体主义”意识均较弱,自觉融入集体、追求集体价值、打造集体合力的意愿和能力均不强。
三是成长环境使然。
“90后”成长的家庭环境更加开放包容,受传统“长幼有序”思想观念的影响较小,父母一代和祖父母一代基本没有了“家长制”作风,年轻人甚至是小孩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也有了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和机会;同时,社会环境的包容性也日益增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事务不再强制要求“千篇一律”,允许有个人意识,鼓励个人实现自身价值。
(二)创新意识较强。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指的是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追求新颖;用新思维思考问题,追求独特;用新观念武装自己,追求个性。
“90后”作为一个群体,在家长的悉心栽培、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自幼受到的约束较少,而且不迷信权威,因而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不墨守陈规,思考问题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寻求解决对策,这与“90后”擅于张扬个性、表达个人观点有着密切关系。
“90后”创新意识较强,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家长鼓励的结果。
“90后”的家长大多是“60后”,而60后一代的成长过程均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个人价值追求以“集体至上”为主,社会环境以“统一一致”为主,压抑个性,讲究服从,将单位当成家,一生从事一个职业,忠诚度较高,基本是个“社会人”,因此“90后”教育孩子大多以自己的经历为反面样本,鼓励孩子创新,支持孩子标新立异,从而导致“90后”整体创新意识较强。
二是“90后”具备创新的条件。
创新是与保守相对应的,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推陈出新,“90后”创新意识较强与从小家长、教师不向他们强加自己的观点且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表达个人想法有关,与“90后”成长时期社会包容性日益增强有关;同时,创新意味着风险,“90后”创新意识较强与其家庭环境相对较好,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也有一定关系,“90后”成长时期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物质财富丰富的时期,传统的“重积累轻消费”发展模式让位于“刺激消费”或者“消费主义”的发展模式,家庭支出急剧增加,因而“90后”的抗风险能力也相应提高。
(三)视野比较开阔。
视野是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出发点或者空间范围,这与人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等因素有关,即所谓“站得高看得远”。
“90后”作为一个群体视野比较开阔,原因主要如下:一是“90后”成长的年代是一个文化日益多样性的年代。
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时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可谓长期不变,稳定与传承主导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从90年代开始,在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冲击下,“90后”一代可谓从小便浸染在各种思潮的混合冲击之下,不仅思想日益解放,而且思想日益多样化,“90后”从小看到的、学到的不再是单一的是非对错,而是各种综合的、对立的、混合的思想观念。
二是“90后”成长的年代是“信息爆炸”的年代,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日益兴起,数据的采集、保存、传输和发布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约束,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可获得性都急剧增强,这与60后、70后和80后的成长年代有本质的区别,信息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品,“信息公平”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群之间的“信息鸿沟”日益缩小,因此,“90后”成长的年代是“不缺信息”的,信息采集更加全面,信息存储更是大规模,信息传输更加便利,信息获取更加公平。
三是“90后”成长的年代是“互联网年代”,从小便接触电脑、手机、网络甚至是各种自媒体,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信息获取工具也日益先进,因此,“90后”成长的年代是“不缺渠道的”,从孩提时代开始,“90后”便开始使用各种现代的信息工具,掌握使用能力较强,知道从何种渠道可以查到何种信息,对信息的掌握运用能力急剧增强。
四是“90后”自身获取信息的主观能动性较强。
“90后”从小就生活在信息多样化的时代,对不同的信息接受能力较强,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均能互联网等现代工具轻松获得,从而使得“90后”眼界更为开阔、爱好更为广泛。
(四)职业素质不强。
职业素质具体包括职业能力、职业态度、职业承受度、职业兴趣等,是一个员工整个职业生涯的综合素质表现。
“90后”作为一个群体,职业素质相对不强,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职业稳定性较差,频繁跳槽是“90后”职业生涯的显著特点,工作对于“90后”而言既不是维持生存的必须工具,也不是成就事业的必须选择,仅仅是兴趣爱好的一种实现方式甚至是消磨时光的不得已选择,因此,一旦工作不顺或者遇到麻烦,便轻易选择辞职换工作;据智联招聘网调查显示,“90后”有跳槽意愿的比例达到67%,复旦大学调查显示,进入职场的第一批“90后”离职率高达30.5%。
二是职业承受力不强,即所谓“智商高、情商低”,工作对于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既包括相对简单的“程序性工作”,也包括挑战性较强的“意外性工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工作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困难或者风险挑战,“90后”由于从小生活环境优越,没有经历过挫折困苦,相对比较任性,工作中一旦遇到风险或者遇到挑战性太强的工作,容易退缩、推脱、逃避,甚至是辞职,抗风险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较差。
三是对工作要求较高。
对于“90后”而言,工作不再是生存所必须的,对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工资敏感度下降,对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福利待遇、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兴趣、工作地点、出差强度的敏感度日益增强。
四是工作忠诚度下降。
先前“视厂如家”“爱厂如家”的老观念在“90后”身上基本消失了,工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工作视为一切,当工作与生活相冲突之时,被放弃的往往是工作。
二、国有企业与“90后”的内在冲突国有企业是指企业资本所有权、控制权归国家所有,经营活动受国家意志和利益所左右的企业。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经历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个时期。
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大多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或者是“第二政府”存在,承担了过多的公益性职能和部分的行政性职能,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缺乏自主决策权,人浮于事和大锅饭问题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既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又要承担公益性责任,包括扶贫、捐助、救济等各种社会责任,还包括实施国家意志,主动放弃利润丰厚的领域或进入无利可图的领域。
因此,国有企业是一个利益混合体,与民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均不相同,在个人面前集体为重,在集体面前国家为重,同时在利益面前公益为重。
因此,国有企业与“90后”之间在价值追求方面存在多种内在的冲突,国有企业在上几代人中造就的强大吸引力并没有在“90后”身上延续[5]。
(一)价值观念冲突。
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不仅具有经济职能,还具有政治职能,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抓手,因此在国有企业的价值观念中依然保持着较重的“集体观念至上”或者“国家观念至上”的意识,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或者是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国有企业显然会选择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的观念深深烙印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在计划经济年代,政企不分现象严重,国有企业没有自主决策权,一定程度上没有自身利益,完全服从于国家,服从于各级政府。
同时,国有企业的员工以企为家,终身从事一个职业,甚至终身在一个企业工作,企业办社会现象严重,企业不仅从事生产经营,还办幼儿园、理发店、医院等各种社会福利设施,可以说,传统的国有企业是与政府、员工融为一体的。
与此相反,“90后”作为“新生代”或者“新新生代”,如上所述,均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出生成长,部分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长大,天生没有竞争对手,上下等级观念也较弱。
据研究,““90后””大学生总体的职业价值观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自主性增强、个体性突出,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二是功利性强、社会价值淡漠。
[6](二)绩效分配冲突。
长期以来受“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绩效分配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上,长期坚持“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原则。
在工资核定方面,以级别、工龄等外在因素为主,工资也是随着级别、工龄的变动而不定期地调整,与员工的工作绩效、业务能力、个人素质、社会认可等因素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