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以至于衡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不仅在于工程技术问题解决得如何,更重要的是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否受到充分的认识和较完善的解决。

水利水电工程一方面实现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也相应的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如施工期大面积的开挖导致地形地貌的变化、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的形成;工程施工建设造成空气和噪声污染、大量机械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等。

又如工程运行过程中水库库区水流速度减缓,降低河流自净化能力;污染物沉降、水温水质的变化等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种群的生存繁衍;同时库区水位抬升致使景观文物淹没,影响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水库下游河道水文水环境的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种群的生存等。

凡此种种,这些不利影响有暂时的和长期的,有明显的和隐性的,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也有可逆和不可逆的。

因此在环境影响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等特点。

另外,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

在我国根据法律法规程序和水利行业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成为一项强制性制度。

其意义就是要在分析评估待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环境保护措施,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消除或将不利影响降低至最低限度,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相融合、相协调,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服务的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组建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国际标准化制定的ISO14000体系标准,也被我国等同采用。

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水电工程建设也越来越普遍。

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一些具体阐述。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优势1、水利水电工程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国家的水资源安全。

2、水利水电工程可以为社会提供可再生能源,具有温室气体减排的功能,对于保护环境也有重大意义。

3、水利水电工程可以增长区域的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湖泊消失:水利水电工程在建造时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往往需要填湖造地,导致湖泊面积减小或消失,部分湿地也会被开垦为农田,湖泊或湿地的消失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水体污染和水流干旱: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可能会引起水流的变化,对周边的水生态环境形成负面影响。

如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导致水体污染,引起人们的饮用水问题,尤其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污水排放难免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并且移民的搬迁同样会扰乱水生态环境平衡,打破现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土壤肥力下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占用,抽水灌溉的频繁使用导致土壤盐碱化和物质贫瘠。

同时因为土地占用,无法归还自然和继续耕作的土地,农业生产受到不良影响。

自然地形改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自然地形造成一定破坏,改变地形特征,可能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会产生影响。

2、如何规划和落实生态补偿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国家为了决策更为科学,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是保障生态环境持续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

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需要制定“先建后补,先补后用”的原则。

也就是先建设好水利水电工程,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再利用建成后的资源。

例如,兴建三峡水利枢纽、长江中下游其他水库时,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生态保护和回归,保证周边的环境保护和湿地的保护,同时在建设工程中,严格控制了污水的排放等标准。

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元阳华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环评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一二年十一月1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结论1、蛮巩河水电站项目是红河州能源局以红能源电力[2021]12号文立项项目。

电站位于元阳县小新街乡芦山寨东北方向,距小新街乡芦山寨1.61km,蛮巩河中下游河段,蛮巩河流域规划为二级水电开发方案,蛮巩河水电站为流域水电规划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蛮巩河一级水电站还未立项。

蛮巩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600KW,设计净水头为380.0m,设计引用流量为4.2m3/s;工程枢纽建筑物由1个拦河坝组成,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7.0m。

属Ⅳ等小(1)型水电工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

工程施工期2021年11月~2021年6月,总工期20个月;工程总投资6722.82万元,其中土建投资2645.89万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本项目不在国家产业政策限值和淘汰类中,与国家产业政策不冲突。

对照国务院发布《水利产业政策》,蛮巩河水电站项目符合国务院发布《水利产业政策》。

3、根据红河州发改委已批复的《元阳县蛮巩河流域水电规划报告》,蛮巩河水电站工程属《元阳县蛮巩河流域水电规划报告》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即蛮巩河二级水电站。

对照《工可》本工程设计规模、厂址、水电站装机,坝址和项目组成与规划相同;因此,本工程符合元阳县蛮巩河流域水电规划。

此外,根据《云南省红河(元江)干流梯级综合规划报告》,蛮巩河流域位于南沙梯级电站下游,马堵山梯级的上游区域,规划的蛮巩河二级电站厂房海拔高程为220m,正常尾水位220m;直接关系到的马堵山电站的正常蓄水位217.5m。

马堵山电站现已建成并蓄水发电,本工程在设计阶段已考虑尾水与马堵山电站水库蓄水位之间的厉害关系。

因此,元阳县蛮巩河二级水电站工程与红河干流南沙梯级电站和马堵山梯级电站的规划不相冲突,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当前,中国水利水电项目正面对着巨大的自然环境挑战,且项目开展时容易危害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化。

所以,本篇着重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危害。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引言经济社会建设与提高的需要,水利水电建设规模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范围迅速扩张的今天,随着人类生态环保意识日渐提高,对水利水电工程所产生的各种消极影响和对自然环境的损害问题,已引发了人类的高度重视。

怎样平衡好水利水电工程范围和生态环保意识,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之一。

一、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危害1.1水利水电对气候的影响首先,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会影响河道的高度、体积,水的气温、含盐量、泥沙含量等都会因此产生变化,尤其是随着流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敏感生态对环境的变化也会体现为不适应,甚至干扰正常的人类生活。

第二,水利水电工程也会影响降水的区域分配,比如中国南方区域的夏季温度较陆地低,因此水利水电过程中会导致降雨量较低,而冬季则恰恰相反。

1.2水利水电对水体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也可以发挥防汛排涝的功能,所以,当建设投用后,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将可以存储下汛期的大水,当出现旱灾后,可以通过排泄,对下游地区旱灾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如果没有洪峰值,水利水电的建设也有可能采取拦截方式,从而导致整个流域的水流量下降,短期内的效果就是干旱。

而河口淤泥、海水倒灌等都会是持续出现的不良现象,也会给环境造成一些的负面作用,例如工程建成后河流速度的下降,就会导致地下水体上的悬浮液很易于沉淀,久而久之,就可能会造成整个河道的水泥砂浆沉积。

1.3水利水电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将对水生生物健康发展与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首先,由于水利水电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水产动植物的原生栖息条件,以及各个时期的迁徙通道,还可能引起一些名贵鱼种的消亡。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利水电工程会改变水域的生态系统。

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会引起河流的拦截、调节和抽取水流的变化,导致河道的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变缓以及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流淤积和水流蚀刻,从而改变了河流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大坝建设会阻碍河流的水流,导致上游的湿地缺水、鱼类迁徙困难等生态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水电站建设会破坏河流的水生态环境,包括鱼类、水生植物以及底栖生物等所生存所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

大坝的建设和水流的改变会影响鱼类的迁徙和生存环境,造成大量鱼类死亡或迁徙受阻,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

在水库养殖中,水电站的建设会导致鱼类密度的变化,影响鱼类的生态平衡。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质和水土保持产生影响。

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会产生大量的泥沙和废水,并排入河流,对水质产生污染。

水库的形成会形成新的湖泊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环境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含量增加,易发生富营养化,导致水生生物养分过剩和水中氧气供应不足等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地质开挖、填埋和爆破等活动,容易导致地貌破坏、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环境问题,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水利水电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水库的建设会引起周围地区的地质构造的改变,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干燥,给周边的陆地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压力。

水库蓄水和调水的过程会造成下游的水土流失和湿地干旱,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生态保护措施,合理规划和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以实现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消除水灾或利用水资源发电的工程、水利设施建设、水电站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生态环境,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

施工时要尽量避免不良影响,创新良好影响,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本文从水域、水域、生物、土地、气象等多个方面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引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大体上看,会改变水域、水文特征,从细节上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多种影响,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积极探索解决负面影响的措施,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国策,是有效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影响陆地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后,不仅会影响水文地质,还会对陆生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为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包括周边土壤的挖掘、运输、切断水流,都会影响下游发生的灌溉和周边陆生植物的供水供应。

如果长期不能正常供水,生态环境链就会断裂,后续施工结束也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生态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保护水文环境和陆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生产生活水的处理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往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植被破坏、动物迁移、动物迁移过程中食物或水的缺乏而死亡。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更加关注,人和生态环境需要相互并存,所以我们在施工中要尽量减少施工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1.2对水质的影响水利水电公司减缓本流域内河流的流速,因此水汽的交换率降低,污染物的移动扩散能力也降低。

因此,如果水质受到污染,水资源本身的净化能力就会下降,污染的影响也会增大。

流速的减少也容易造成水中的重金属沉降,造成本水域内的重金属污染。

1.3水资源建设对水资源的影响水库的水流速度受蓄水调节作用的影响,河水的流通性下降,河流不顺畅,水中氧气含量和矿物质含量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污染物无法扩散,加剧了水域恶化,污染了周围的农田和地下水资源。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缩简本)目录1 工程概况1.1流域概况1.2工程地理位置1.3工程任务、规模1.4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工程施工规划1.6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2 工程分析2.1相关符合性分析2.2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分析2.3工程活动及影响源强分析2.4工程分析结论3 工程区环境现状3.1区域环境质量3.2环境敏感点3.3主要环境问题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4.1水环境影响分析4.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4.3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4.4对湿地生态影响分析4.5对工程河段及下游水域景观的影响4.6对水土流失的影响4.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4.8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5 环境保护措施5.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5.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5.3声环境保护措施5.4生活垃圾处理措施5.5运行期水环境保护措施5.6用水保障措施5.7湿地生态保护措施5.8鱼类保护措施5.9水土保持措施5.10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6 结论与建议6.1评价结论6.2建议1 工程概况1.1 流域概况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果洛山东南麓,分东、西两源,东源为足木足河,西源为绰斯甲河,以东源为主源。

东西两源于双江口汇合后,向南流经金川、丹巴、泸定、于石棉折向东流,再经汉源、峨边、太平、沙湾等城镇,在草鞋渡纳青衣江后,于乐山城南流入岷江。

干流全长1062km,四川境内河长852km。

干流天然落差4175m,其中四川境内2788m。

流域面积77400km2,其中四川境内70821km2,约占全流域面积的91.5%。

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泸定以上为上游,集雨面积占全流域的76.1%,泸定至铜街子为中游,集雨面积占全流域的22.6%,铜街子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集雨面积占全流域的1.3%。

大渡河干流在铜街子以上,河流行进在高山峡谷之间,河道弯曲,坡陡,流急。

铜街子以下河宽逐渐增大。

特别是沙湾至乐山段,长约35km,河谷开阔,水流散乱;汊濠纵横,洲岛遍布,是典型的多汊滩险河道。

文成县九溪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文成县九溪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浙江省文成县九溪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二○一一年十月1、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①工程名称:文成县九溪水电站工程。

②建设地点:工程位于飞云江中游,文成县金垟乡驮羊尾村上游约80m处,该区河道宽阔,位于溪口村下游1.35km处,距文成县城约12km。

③建设性质:新建。

④工程任务:以发电为主。

⑤工程规模:九溪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691.4km2,正常蓄水位33.5m,相应库容334.25万m3,电站装机容量2×0.8万kw,经计算设计年平均发电量4010万kwh,设计年利用小时2506h,估算总投资16749万元,单位千瓦投资1.047元,单位电能投资4.177元/kwh。

工程总投资为16749.14万元。

⑥工程占地:本工程总占地116.72hm2。

其中水库淹没区总面积104.75hm2,工程永久占地面积2.73hm2,工程临时占地面积9.24hm2。

(2)工程分析工程为非污染生态型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施工噪声、爆破噪声、施工扬尘、固废等的影响;工程施工活动将可能对附近野生动物产生干扰,施工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排放使周围环境质量变化,同时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中含有SS,影响河流透明度,将对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生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工程库区淹没、永久性征地、施工临时用地将造成工程区域沿线植被损失。

水库建设后,由现状的山溪河流形态改变为湖库形态,坝址上游的工业、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排放将可能对水库水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库水域增加导致植被损失、植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因水域面积扩大引起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种类和分布的变化;拦河建坝对飞云江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的阻隔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升,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整体发展的主要方向。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在工程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定会有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因此,在当前背景需求下,需要水利水电工程必须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视,维护我国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文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如何有效防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治理思路和途径探究,为水利水电工程实施和开展过程中生态治理防护技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防护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对地区水文的影响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或者在河段修建拦河坝的蓄水工程建设完成开始蓄水后,大坝将原有的河道分为上游和下游河道。

上游河道的流速变缓,主蓄水区域的水深变大,水体自净功能减弱,水体的水温、水层密度、溶解氧等都会发生变化。

大坝上游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拦蓄了非汛期河道的基流,在这种情况下,下游河道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断流干涸,使河道周围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地下水位下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因河流流量减少,大大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

以发电为主的水利水电工程,在电力系统调节峰谷中发挥作用,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对下游河道水位变化影响也较大,对河道的航运水位、灌溉引水水位和养鱼水位等均有较大影响;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1.2对地区地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在周边掘取大量土石,修建大型的水利枢纽如大坝、输水洞、溢洪道、电站等,势必引起施工区域和周边地质结构的变化。

建成后大量蓄水是逐步的、阶段性的,随着蓄水水位的升高,蓄水量的不断增加,会引发该区域的发生地震、塌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

一是极易诱发地震。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评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通过对项目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准确评估项目对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本报告将综合考虑工程建设、运营和退役三个阶段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环境管理建议。

1. 项目背景和概述本节将介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规模、地理位置、设计目标和技术特点等,并对项目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进行简要分析。

2. 环境基线调查在项目实施前,我们进行了水电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基线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状况、自然生态系统、水文气象状况、环境敏感区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3. 环境影响评估在本节中,我们将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运营和退役阶段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具体包括水库蓄水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水文气象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等。

4. 环境管理措施本节将提出合理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生态恢复措施、水资源管理措施和社会经济补偿措施等。

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的环境管理,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监测计划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环境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我们将制定详细的环境监测计划。

该计划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实时监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调控措施。

6. 环境风险评估本节将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减少环境事故对项目和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结论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土地利用、水资源、大气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解决措施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解决措施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解决措施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例如水库建设可能会引起河流堵塞,破坏洪水冲刷平衡,导致下游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大量水资源,可能会导致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进而影响到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生态系统破坏:水库建设可能导致河流断流,改变河道水流速度和水体温度,破坏河流生态系统。

水库蓄水后,堆积了大量有机物,会在发酵过程中消耗水库中的氧气,导致水库水体中氧气含量降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2. 洪水泛滥:水库的建设可能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增加洪水泛滥的风险。

一旦发生大规模洪水,可能会导致河岸的农田和居民区被淹没,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3. 水资源短缺: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可能导致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建设水电站,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的竞争,影响到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措施1. 科学规划和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合理选择建设地点和用水规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后,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向受影响的生态系统提供相应的补偿,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可以在建设水库的同时进行河床疏浚和水生动物保护,并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重建。

3. 加强监管和环境保护: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确保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环境评估制度和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和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4. 研发环保技术: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水电工程的依赖;利用水电工程建设提供的机会,推动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 环境保护部 环境影响评价司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 环境保护部 环境影响评价司
金川水电站环评工作始于 2007 年,同年 7 月在环评单位网站和《阿坝日报》 上进行了环评信息首次公示。同步开展了水温、下泄生态流量、水生生态、陆生 生态、环境现状监测等专题工作。2010 年 12 月,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 对金川环评报告进行了技术咨询,会后环评单位根据咨询意见进行了修改。2012 年以来,环评单位根据《大渡河流域干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第
料加工厂;机械修配厂;综合加工厂;机械停 设备,堆放施工机械。
放场;仓库;施工风水电供应系统
左右岸生活营地区
提供施工生产生活所需
工程开挖料、得胜村砂砾料场、石家沟块石料 提供施工骨料
场、得胜梯土料场
5 个弃渣场、3 个倒运场
堆放施工倒运料和施工弃渣
左右岸场内道路,永久桥梁 1 座,临时桥梁 连通施工生产生活区,满足
2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4
2.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14 2.2 环境现状 ..................................................... 15
根据审批的双江口水电站施工前期准备项目环评和水保报告书,前期准备项
目主要为施工与 S211 省道连接工程。后因 2008 年“5.12”地震后地方交通建设
及双江口水电站自身筹建的需要,陆续开工下游永久大桥和上游临时桥等项目。
2010 年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大中型水利水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18

重庆市长寿区双滩子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重庆市长寿区双滩子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御临河为长江上游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竹县乌木乡境内的高峰寨,海拔845m。

流经大竹、邻水、长寿,于渝北区太洪岗注入长江。

流域面积3860.9Km2,主河道长218.2Km,平均坡降2.47‰。

双滩子水电站坝址位于长寿区原秤沱镇下游约900m 处。

坝址控制集雨面积为1827.2km2。

重庆市一次能源资源主要由煤炭、天然气和水能三种资源组成。

由于煤炭多为高硫煤,燃烧时对环境影响较为突出,作为二氧化硫和酸雨两控区,发展火电受到一定的制约;天然气资源重点保证生活用气和工业用气,由于价格因素,因此难以建成较大规模的天然气发电厂;重庆境内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大型电站基本开工或处于即将开工建设,中小型水电站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重庆市属缺电地区,每年约20%左右的电量需从贵州和四川购进,因此开发经济指标较好的中小型电站是解决重庆市电力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拟建项目双滩子水电站位于长寿区洪湖镇御临河双滩子段,长寿区位于重庆主城东北部,距重庆主城区60余公里,东南临涪陵,西南与渝北区、巴南区接壤,东北接垫江,西北靠四川邻水。

渝——涪、渝——万高速公路、渝——怀铁路皆从长寿区境内通过,交通方便。

洪湖镇位于长寿区远郊,与四川的邻水和渝北区的统景、黄印相邻。

拟建项目双滩子水电站属径引水式水力发电工程,主要由引水堤坝,引水口、压力管道和厂区建筑物组成。

装机容量32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1063万kWh,年利用小时3322h,保证出力668kW。

工程静态总投资3383.91万元,动态总投资3494.33万元,主体工程计划工期18个月。

电站建成后,对改善长寿区的供电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按照渝(长)预审[2006]6号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预审意见的要求,该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
(一)生态环境
环境因素中对生物的生长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如光照、温度、湿 度、氧气、岩石、土壤、食物以及其它生物等。
生态因子的总和称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因此生态环境的 各生态因子不是单纯的发挥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即生态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的影响具有 高度相关性和高度综合性。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时段
•施工期 大面积的开挖导致地形地貌的变化、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的形成;扬尘造成空气污染、机
械噪声污染、 工程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等的污染。
• 工程运行期 如河道修建水库,库区水流速度减缓,降低河流自净化能力;水温水质变化影响水生生物种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 (生态环境)案例:
三峡工程建库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和560种。虽然绝大部分 在其他区域广为分布,不至于造成物种的灭绝,但其中的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和 川明参必须妥为保护。 在三峡大坝首期蓄水成库后,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在相同的排污负荷条 件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水环境污染加重。同时水库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也增加了库区泥 沙的淤积,而水土流失又与上游森林植被的覆盖度降低、环境退化等现象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各因子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高度的综合性,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与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息息相关。
根据法律法规程序和水利行业相关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法律要求的强制 性制度必须予以实施。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1.总则1.1项目由来清干河流域地处鄂西山区,位于长江三峡南岸。

由于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兴建,清干河观音堂(175 m高程)以下河段将要被三峡水库回水淹没,剩下河段长36km,集水面积507km2,天然落差406m,水能理论蕴藏量3万余千瓦。

1993年原秭归县水电局会同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清干河流域进行了整体规划,编制了《湖北省秭归县清干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提出了沿干流修建升坪(两级两期工程)、黄岩、观音堂三级水电站的开发方案。

1993年湖北省水利厅对国家电力公司中南设计院编制的《湖北省秭归县清干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进行了批复。

在此基础上秭归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室于1998年9月编制了《湖北省秭归县清干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建议书》。

目前,规划开发的三级水电站的项目中升坪电站一期、二期、黄岩电站已建成投产。

2004年观音堂水电站作为最后付诸实施的项目便顺理成章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通过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程序并受湖北省秭归县水务局委托,湖北金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承担了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前期及设计工作。

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暂行规定》(1996)的要求,湖北金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下旬编制完成了《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属于第一类,即“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4年4月湖北省秭归县电力公司书面委托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评价研究所承担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评价研究所在接受委托后,随即组成项目组,在对现场进行踏勘和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湖北省环境保护局于2004年6月19日在秭归县主持召开了《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评审会议,并形成了专家评审意见。

水利工程报告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利工程报告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水利工程报告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利工程报告: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水电站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报告主要包括水电站建设对水体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大气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水体生态系统影响评价1. 水电站建设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水电站建设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水体水质变化、水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在建设过程中,水电站的堰建设、水库蓄水以及流量控制等因素会导致水体的水动力学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演替过程。

2. 环境保护措施为减轻水电站建设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采取措施包括: - 减少堰的建设对水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通过维护适宜的水位和流量,保证水生物的栖息环境;- 采取适当的水库管理措施,控制水库蓄水和排水的频率和规模,以减少对水体的冲击;- 引入适宜的生物调控措施,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三、土地利用影响评价1. 水电站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水电站的建设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这会对土地利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包括土地资源的减少、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

2. 环境保护措施-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水电站与周边发展的空间关系,减少土地占用的面积;- 进行土地环境修复,对因建设而受到破坏的土地进行恢复和改良,提高土地的生态和农业利用能力;- 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土地利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水电站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水电站建设阶段主要对大气环境产生闲置土地毁坏、施工扬尘和机械设备排放等影响。

运营阶段则可能通过水库蓄水造成湿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2. 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严格的环保规范,要求施工方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机械设备排放;- 加强运营阶段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库蓄水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水利水电站改造环评报告书

水利水电站改造环评报告书

水利水电站改造环评报告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旧水利水电站的运营效率,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我公司计划对某水利水电站进行改造工程。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改造水利水电站来提高其发电效率、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水利水电站改造工程2. 工程地点:某省某市某县3. 原水利水电站年发电能力:XXX兆瓦4. 改造后预计发电能力:XXX兆瓦5. 改造工期:预计X年6. 投资总额:XXX万元三、环境影响评价1. 水文和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利水电站改造工程涉及水库蓄水和泄水的过程,对下游水文和水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将根据现行的环保政策与标准进行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确保新水利水电站的运行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并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利水电站改造工程将引入新的发电设备,可能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将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如选择高效的排放设备,对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加强对尾气排放的监测,以确保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标准。

3. 噪声和振动影响评价水利水电站改造工程可能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振动,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干扰。

为了减少噪声和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并采取隔音、减振等措施来降低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利水电站改造工程可能会对周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将进行土地调查和评估,合理规划设施布局,最大程度减少对土地的占用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5.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水利水电站改造工程将对周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提高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为当地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持;其次,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环境保护措施1. 水文和水生态保护措施a) 在工程建设前,进行水文调查和水生态评估,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确保下游水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健康。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是人类为了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和发电需求而兴建的重要工程。

然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也日益凸显起来。

本文将对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水体改变:水利水电工程通常需要对水源进行改变和利用,这会导致水体发生变化,包括水流速度、水位高度、水质等多方面的变化。

2. 自然地形改变:水利水电工程往往需在河流或山谷中建造水库、水电站等,这需要对河流和山谷进行疏浚、开挖、填方等工作,导致自然地形的改变。

3. 建设物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水力发电站、堤坝等建筑物的建设和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例如水生生态系统、鸟类、哺乳动物等生物。

在水库贮水期间,湖泊面积的扩大会影响附近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

4. 对水土流失和泥沙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水土资源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造成泥沙淤积,河道内的水体质量可能会受到污染,这会对水生植物、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水泥与砂石等的掩埋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对土壤生态造成损害。

比如,土石方工程可能会引起落石、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周边社区和环境安全产生威胁。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营对环境的影响1. 人工控制水流: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营需要人工控制水流,这将影响河川生态平衡。

例如,河水的排放和吸入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命周期改变,农田灌溉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使得水域生物的栖息地和饮用水减少。

此外,由于水库存水不同于河流自然流动,水库蓄水后,下游生态环境中,水草不再生长,水下生物数量减少,影响到下游水资源的水生态环境。

2. 绿化与环保措施:当水利水电工程已经建立以后,要通过环保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例如,可以采取生态补偿计划,通过森林植被的补偿,使水利水电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产生抵消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污水处理等措施来保证水质良好,起到保护环境和水生生物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则1.1 项目由来清干河流域地处鄂西山区,位于长江三峡南岸。

由于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兴建,清干河观音堂(175 m 高程)以下河段将要被三峡水库回水淹没,剩下河段长36km ,集水面积507km 2,天然落差406m ,水能理论蕴藏量3 万余千瓦。

1993 年原秭归县水电局会同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清干河流域进行了整体规划,编制了《省秭归县清干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提出了沿干流修建升坪(两级两期工程)、黄岩、观音堂三级水电站的开发方案。

1993 年省水利厅对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编制的《省秭归县清干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进行了批复。

在此基础上秭归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室于1998 年9 月编制了《省秭归县清干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建议书》。

目前,规划开发的三级水电站的项目中升坪电站一期、二期、黄岩电站已建成投产。

2004 年观音堂水电站作为最后付诸实施的项目便顺理成章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通过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程序并受省秭归县水务局委托,金浪勘察设计(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承担了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前期及设计工作。

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暂行规定》(1996 )的要求,金浪勘察设计于2003 年6 月下旬编制完成了《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属于第一类,即“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4年4 月省秭归县电力公司书面委托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评价研究所承担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评价研究所在接受委托后,随即组成项目组, 在对现场进行踏勘和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省环境保护局于2004 年6 月19 日在秭归县主持召开了《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评审会议,并形成了专家评审意见。

依据评审意见和有关的工程研究资料及设计文件,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评价研究所于2004 年7 月编制完成了本《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环保局、秭归县环保局以及秭归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1.2 编制目的本评价在对拟建工程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工程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 把不利影响减低至最低限度,并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施工及营运期环境管理, 使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相融合、相协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1.3 编制依据1.3.1 有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 《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4) 《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污染法》(5) 《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6) 《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8) 《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9) 《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 号令(1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第14 号令(12) 《省环境保护条例》1.3.2 环评导则(1) HJ /T88-20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2) HJ /T19-199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3) 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4) HJ/T2.4-19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1.3.3 委托文件及技术资料(1) 《委托书》,秭归县水电公司。

(2) 《省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2004 年3 月。

(3) 《省秭归县青干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建议书》,原秭归县水利电力戡察设计室。

(4) 《省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 年7 月(5) 《秭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秭归县人民政府。

(6)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 年11 月。

1.3.4 批复文件(1) 《关于省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省水利厅,2004 年2 月。

(2)《秭归县环保局关于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执行标准的复函》,秭归县环保局1.4评价围与评价时段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围是: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区、施工区和坝下游区。

(1)水库淹没区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坝址至库尾长约10.7km 的河道以及河流两侧500m的围。

评价时段主要为水库蓄水期和工程运行期。

(2)移民安置区集中安置点梅家河、沙溪镇、茶店子镇和原乡原村就近后靠的移民安置点。

评价时段主要是施工期和蓄水期。

(3)施工区工程区的块石料场、坝址附近河床的砂卵石料场,包括引水隧洞和明渠施工工地、采料场、弃渣场、场外新增交通公路、施工人员办公生活区等,约1km 评价时段主要是施工期。

(4 )坝下游区坝址下游约5km的河段。

评价时段主要为蓄水期和运行期。

1.5米用标准该工程评价主要执行表1-1标准。

对目前暂无评价标准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价时,有公认阈值的,按公认阈值进行评价;对既无公认阈值又无参照标准的环境因子,拟相对于现状作影响分析。

表1-1 米用标准一览表1.6评价等级1.6.1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根据HJ/T19-199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中等级确定原则,生态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1.6.2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根据HJ/T2.3 —93中的有关分级判据,该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3级。

1.6.3大气环境评价等级根据HJ/T2.2 —93中有关分级判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从简。

1.6.4声环境评价等级根据HJ/T2.4 —1995中的有关分级判据,该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1.7评价重点(1 )工程分析(2)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4)污染防治及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1.8 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影响区域受保护的对象主要有:(1)生物资源主要保护对象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本地生物资源,采取生态补偿措施,使工程影响区的森林覆盖率不低于60% 。

(2)移民安置区保护梅家河、沙溪镇、茶店子镇等移民安置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不降低113 名移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包括人均收入、居住条件、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等);防止安置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破坏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3)人群健康主要保护对象是库周居民、工程移民、施工人员等。

主要针对与工程建设和运行有关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及地方病进行评价。

(4)水环境质量保持坝址至水库回水末端河段的现有水环境功能,工程兴建后不降低库区及坝下游的地表水质量功能,并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川类标准。

(5 )大气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区、场外交通运输道路附近空气质量,以防道路扬尘污染空气,使施工区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

(6)水土流失争取工程完工后,施工弃渣表土耕作层利用率达到90% 以上,植被恢复率达到80% 以上,施工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80% 以上。

2. 工程概况2.1 流域(河段)规划概况青干河流域水力资源的开发自60 年代末开始,首先在干流上兴建了青干河电站,并重点开发支流锣鼓洞河。

70 年代末,省水力资源普查时在骨干支流上做过一些选点工作,在水力资源普查成果表中列布了一些梯级电站。

70 年代末原秭归县水电局对青干河上游归坪河做过一库五级的梯级开发方案。

由于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兴建,青干河观音堂(175 m 高程)以下河段将要被三峡水库回水淹没,剩下河段长36km ,集水面积509km 2,天然落差406m ,水能理论蕴藏量3 万余千瓦。

鉴于此,1993 年原秭归县水电局会同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对青干河流域进行了整体规划。

经过论证,最后确定在青干河主干上修建四站两库的梯级开发方案,由上至下分别是:升坪水库坝后电站(升坪一级电站)、升坪二级电站、黄岩电站和观音堂水库坝后电站。

在此基础上,秭归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室于1998 年提出了《青干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建议书》,仍然推荐四站两库梯级开发方案,由上至下分别是:升坪水库坝后电站(升坪一级电站)、升坪二级电站、黄岩电站和观音堂水库坝后电站。

据该规划,升坪水库二期正常蓄水位为495.0〜470.0m,坝后尾水位为443.6m ;升坪二级电站前池水位为442.15〜441.05m ,尾水位为337.30m ;黄岩电站渠首取水位高程为337.30m ,下游尾水位为240.08m ;观音堂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40.00m ,初期拟定水库建于下坝址(观音堂),相应下游正常尾水位为176.00m 。

目前,升坪一、二级电站(两站总装机11.25MW )均已建成投入运行,黄岩电站(装机3 X 2500kW )也将建成投产。

升坪一级电站是本流域目前唯一的可调节混合式电站。

坝址以上承雨面积117km 2,多年平均流量3.17m 3/s。

大坝为浆砌石坝,最大坝高70.5m,总库容2740 X 104m3,调蓄库容1766 X 104m3,库容系数0.175,为年调节水库。

该站装机3 X 1250kW,设计发电流量10.35m 3/s。

升坪二级电站接升坪一级电站尾水发电,装机 3 X 2500kW。

黄岩电站直接引用升坪二级电站尾水,同时承接区间19km 2的产水发电。

青干河全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6.85万千瓦。

一九九一年,秭归县水电设计室对青干河干流至归坪河的河道的高程和各电站的间距进行了实测,高程系统一律由营水文站引出。

实测成果表见表2-1,从表2-1可以算出,从观音堂至升坪1线的河道坡降为12.62 %。

,升坪桥以上为34.28 %。

,规划充分利用水力资料,在布置各梯级电站时,尽量做到首尾衔接。

表2-1 青干河各电站间距、高程实测成果表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是青干河水电开发规划中有待实施的最后一级水电站,其建设地点适合,地形、地质条件适宜,工程建设规模适中,所需建设工期很短,综合经济指标较优。

该工程也是近期秭归县水电开发可利用的唯一中小型工程项目。

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修建,将起到提供调峰容量、改善系统电能质量和稳定电网运行的作用,并能利用汛期丰富水量低价向当地工业厂矿供电,支持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秭归县工业体系建设,极缓解秭归县电力需求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