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上海黄浦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附答案)_2014011714011921_891
黄浦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历史试卷2014.1.8下午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第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下列与此相关,阐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 B.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C.三大宗教均起源于非洲 D.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2.下列图片与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集体执政 B.直接民主,陶片放逐C.人民主权,抽签选举 D.公推直选,轮番而治3. 某历史学家认为:“□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从小亚细亚的一块附庸领地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对有关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应该指的是:A.罗马帝国 B.蒙古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4.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分封制的破坏 B.已经进入战国时期C.郡县制的出现 D.出现了大一统局面5.某同学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最早应该出现在哪位君主在位时期: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6.《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
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诗经》 B.《春秋》 C.《礼记》 D.《四书集注》7.右图是某次展览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新课标II)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Ⅰ卷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答案】C【KS5U解析】考察周代的中心地区。
所谓“雅言”是指古代通行的标准语,这里即指周代的官方语言。
周代的通知中心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故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陕西。
故应选C。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KS5U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秦朝与西晋法律的差别说明在西晋的时候,养子视同亲子,同样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说明这一时期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进一步强化。
故应选D。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KS5U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货币。
北宋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材料“以便贸易”说明这种货币具有交易凭证的作用。
故应选A。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KS5U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重要的表现。
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宠信与否。
故应选B。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2014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
2014新课标全国I文综·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原创)江西省樟树二中历史教师敖小强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A项错误,君主专制从思想上看始于战国韩非子,从制度上看始于秦朝,而当时的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更谈不上宗教权威;C项错误,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就有,与皇权至上不够成因果关系;D项需联系西周的宗法制度去判断,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西周以后的整个中国长期存在,从秦朝到清朝,宗法制度突出表现在皇位的继承上仍是主要沿用嫡长子世袭,故与题干不相符,排除。
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项为B。
此外,还可借助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统治者的文化行为实质是为维护其政治统治服务的,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B。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A项表述太绝对,是错误的,如本题中尽管皇帝灭佛,但佛教在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消亡;B项不符合史实——汉武帝始,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并延续整个传统中国,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最大;佛教在魏南北朝时期就盛行,社会基础并不薄弱,故D项排除。
通过排除法,可知正确选项为C。
此外,还可联系教材知识点“三教合一”,即儒、道、佛三种思想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儒学虽然面临挑战,但最终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宋明得以成熟,从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可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C。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本题审题很关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认识”,可明显排除A、B两项,A 项是战国时的孟子的人性观,B项为战国时荀子的人性观;这说明它们都是古已有之的对人性的认识,不是“新的认识”。
2014上海虹口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附答案)讲解
虹口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题2014.1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一古代法典规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这一规定出自于A 《十二铜表法》B 《公民法》C 《汉穆拉比法典》D 周公礼乐制度2.右边图例保存不善已有模糊,据你判断该图可能反映的是A 希波战争形势图B 丝绸之路沿线图C 佛教传播路线路D 西葡殖民东来图3.“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
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
”这种文字是A 因宗教不断发展需要圣书体B 因国家社会发展而出现甲骨文C 因生产力进步发明楔形文字D 因大河农业发展发明印章文字4.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
因为国王的死并不是最终的结局。
因此埃及人A 建造金字塔B 建立法老集权体制C 利用纸草书写文字D 上下埃及实现统一5.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
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 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6.“这种先把市民权赋予易管理的城市,再推广到全国的做法是罗马帝国别出心裁的扩张策略,他颠覆了征服者被同化的传统模式。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罗马征服者同化了被征服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公民法的形成使罗马人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B 万民法的推行使罗马人走向大规模对外扩张之路C 公民法伴随着罗马人的扩张而不断对外传播D 万民法的实施是巩固罗马人扩张的政治需要7.“礼乐崩溃,举止失范,现实社会深深刺痛了他,他……周游列国,四处游说,未能找到一位能实施他的等级秩序的政治理想的君主。
2014高考真题·(上海卷 历史)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上海卷)1.【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之中,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均为专制国家,只有臣民的概念而没有公民的概念,公民这一概念是与城邦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城邦林立的古希腊有公民的概念。
故选C。
2.【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宗教兴起于印度,主要传播的路径为向中国、东南亚方向传播,由此判断为佛教。
犹太教兴起于西亚地区,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教兴起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均与地图所示地区不符。
故选B。
3.【答案】A 【解析】因为是传说,所以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排除B选项;传说也有一定的根据并非完全凭空想象,排除C选项;题干所给材料主要侧重于农业而不是炎帝是否存在,排除D选项。
4.【答案】B 【解析】柏拉图在雅典学院讲课,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图中反映不出,排除A选项;从图中人物的服饰可以看出不是教会事务,排除C选项;读图无法看出《荷马史诗》这一信息,排除D选项。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师生之间的等级关系,符合欧洲中世纪的特点。
故选B。
5.【答案】C 【解析】儒学成为官学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这一时期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由此儒学成为官学。
故选C。
6.【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马球的盛行,这与从西域地区广泛传入中国大量的马匹有关,A项正确。
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财富,但无法直接带来马匹,排除B选项;与南海诸国的交流也无此联系,排除C选项;唐代尚无海禁政策,排除D选项。
7.【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可知受到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而秦、西汉、唐均为统一的汉族王朝,加上“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可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少数民族政权。
故选D。
8.【答案】B 【解析】从题干可知,王安石要解决“生产少”的问题。
A选项中保甲法与生产无关,排除;C选项中的将兵法与军事相关,排除;D选项中的科举新法与生产无关,排除;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均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故选B。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201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与2015年备考建议
解析: 本 题 主 要 考 查 考 生 对 历 史 知 识 的 了 解 情 况 。 西 汉 董 仲舒 兼 采 阴 阳 五
行 学说 , 糅合改造 , 形 成新 的儒 学体 系。他系统 提 出“ 天人 感应 ” 、 “ 君权 神授 ” 、 “ 大一统” 等学说 , 建议“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 被汉武 帝采纳 , 使儒 学成为统 治
均属古希腊 时期 , 应排除 ; 中世 纪 的欧洲教 会实行 教 阶制度 , 等级 森严 , 不可 能
出现 主教 与教 士 讨 论 教会 事务 的场 景 , 据 此 排 除 C; 中世 纪 的大 学 比较 重 视 神 学
教育, 教师也多享有神职人员待遇 。正确答案为 B 。
5 . 儒 学 成 为 官 学 是 由哪 位 思 想 家 的 主 张 直 接 促 成 的 A. 孔 子 B . 孟 子 C . 董 仲 舒 D . 朱 熹 ( )
者 极 力推 崇 的官 方 意 识 形 态 。正 确 答 案 为 C 。 6 . 唐 朝 贵 族 的体 育 活 动广 泛 多样 , 马 球 运 动 尤 为 盛 行 。 下 列 与 此 现 象 有 关 的 史 实 是 ( )
A . 丝 绸 之 路 的繁 盛 使 西 域 的风 物 传 入 中 国 B .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带 来 了国 家 财 富 的 增 长 C . 朝 贡 贸 易 加 强 了与 南 洋 诸 国的 交 流
A. 柏 拉 图在 雅 典 学 园讲 课 B . 中世 纪 大 学教 师 在授 课 C . 主 教 与 教 士 讨 论 教 会 事 务 D. 民 间 艺人 吟诵 《 荷 马 史 诗》
(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 查考 生提取 图片 材料 信息 和
2014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历史分类汇编:J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纯word版解析
J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5.J1[2014·浙江卷] 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15.A[解析] 本题以清末官员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中“内开未尽之地宝……首在利民……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等信息,可知该官员认为修铁路可以达到“求富”“自强”的目的,符合洋务派的主张,故本题选择A项。
B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的思想;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不符合题意。
6.J1[2014·天津卷]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6.D[解析] 本题以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从题干中“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平弧三角”“64种化学物质”等信息,再联系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即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
故D项正确。
37.C2、E1、J1、I1、I2、N2[2014·北京卷] (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新课标I,详解)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课标历史)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4. B[解析] 本题以古代帝王祭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祭天与宗教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天”是最高的神,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是“天”的“子民”,官员和民众效仿此做法而祭拜自己的祖先,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祭天活动是政治统治的一个方式,排除D项。
2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5.C[解析] 本题以唐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和儒学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材料显示唐高祖因认为自己是老子后裔,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大规模“灭佛”是削夺寺院劳动力与财富。
在此过程中,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
故答案为C项。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6.D[解析] 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理学思想的内涵,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与天理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
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第 1 页 共 16 页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 ”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A属于道家思想;B材料中没有提及;C属于儒家思想。均不符合题意。
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
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均田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晋门阀制度)
精编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新课标I及解析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课标历史)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了宗法制度24 B [解析] 本题以古代帝王祭天为切入点,考查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祭天与宗教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天‛是最高的神,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是‚天‛的‚子民‛,官员和民众效仿此做法而祭拜自己的祖先,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的关系,排除项;材料中祭天活动是政治统治的一个方式,排除D项。
2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儒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强化训练D.佛教的社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薄弱25.[解析] 本题以唐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和儒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生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材料显示唐高祖因认为自己是老子后裔,规定道教第一、儒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唐武宗大规模‚灭佛‛是削夺寺院劳动力与财富。
在此过程中,只有儒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强化训练。
故答案为项。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性是先秦以一直讨论的问题。
强化训练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家主张‚存天,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6.D [解析] 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思想的内涵,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宋明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认为人性与天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
2014上海普陀区高考历史一模试题(附答案)综述
普陀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和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2.右图反映世界古代五大区域的文明,其中,最早建立统一国家并实行中央集权的是在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黄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3.《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4.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古代希腊和中国都有众多的“小国”。
相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古代希腊的“小国”具有的特点包括①建立之初就以小国寡民和自治为特征②僭主专制统治未能真正建立和发展③各国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基本一致④其公民往往积极参与公共政治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老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6.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
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B.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8.从右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开始废除井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 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类汇编K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Word版含解析
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9.[2014·重庆卷]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
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9.B[解析] 本题以邓小平的观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钢铁、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的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所以正确答案为B 项。
9.[2014·天津卷]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9.B[解析] 本题以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透过现象分析原因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许多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
故B项正确。
17.[2014·安徽卷]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A本题以农民日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故选A。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天津卷)解析版1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大权的情况下,作用能够相信的人掌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故答案为C。
根据所学知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故A、B项的说法错误。
既然是君主专制,在古代中国,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故D的说法错误。
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的“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的信息表明了神农、尧等对农业的重视,而儒家非常尊崇神农、尧、舜之道,而《诗》《书》又是儒家的经典,从而说明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201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与2015年备考建议
201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与2015年备考建议
杨志才;赵茂生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卷),期】2014(0)11
【总页数】22页(P75-96)
【作者】杨志才;赵茂生
【作者单位】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2.2013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上)
3.2013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下)
4.2012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5.2012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高考新课标I卷 历史试题详解word版
2014年高考新课标I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源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知识点:必修I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关键词:“子民”,以民为子之意。
A.C.选项虽然内容与材料有联系,但逻辑不符史实,故排除;D 选项不符合秦汉以后的时代特征。
材料主旨在强调统治者利用子从父的人伦秩序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
25.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A【解析】本题不学也能做,学了更好做。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①2013年高考题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讲“性本善”。
②凡是主张以德治国的也都主张性本善,但现实中每个人并非都表现为善,所以主张性本善者必主张习相远,并主张通过后天努力发扬善心,程朱理学的方式是“格物致知”,陆王心学的方式是“致良知”。
27.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D项与材料无涉;B项虽有关,但表述不正确;A.C.两项都有关,结合28题同一知识点不应紧挨着重考,故选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和顺差地位,白银流入中国。
2014年高考真题上海卷(历史)解析版 (附答案)
上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薄中登记。
”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A.古代埃及B. 古代印度C. 古代希腊D. 古代中国【答案】C考察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是奴隶主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是君与臣的关系,无所谓的公民一说。
雅典是奴隶制民主国家,实行的是奴隶制民主,依法治国,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
故题干材料所描述的现象符合古代希腊的情况,雅典是古希腊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故应选C。
2.下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A. 犹太教B. 佛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B考察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
依据所学可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其向外传播主要有两个方向:相北,经中亚地区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犹太教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也产生于这一地区;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故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3.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B.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答案】A考察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考古发现的遗物、遗迹可信度最高,其次是历代所著的史书,第三是文学著作、历史传说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以作为旁证,但不能作为证据单独应用。
故应选A。
4.右图反映的情景式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答案】D考察古希腊的文化。
2014上海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4上海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高考即将来到我们的面前,考生朋友们多年刻苦学习的成果就要到了检验的时候了。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为大家提供上海2014年高考真题和答案,希望考生和家长能够留意本站的更新,如果没有看到您所需要的题目和答案,请按crtl+F5进行刷新即可。小编在此也祝愿广大考生能够考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年上海高考各科目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4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图片版
文字版
答案
下载
2014上海高考数学(文)试题
图片版
文字版
答案
下载
2014上海高考数学(理)试题
图片版
文字版
答案
下载
2014上海高考文综试题
图片版
文字版
答案
下载
2014上海高考理综试题
图片版
文字版
答案
下载
2014上海高考英语试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片版
文字版
答案
下载
--高考频道
2014年上海高考分数线查询
一本
二本
三本
专科
艺术
美术
体育
2014年上海高考成绩查询信息
成绩查询时间
成绩查询系统
2014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信息
志愿填报时间
志愿填报系统
志愿填报指南
2014年上海高考录取查询信息
录取查询时间
录取查询系统
2014年上海市历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婆罗门是人世的住在,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
”这一说法出现在A 古代埃及B 古代印度C 古代美洲D 古代两河流域2.“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统一适应了古罗马A 贵族的需求B 疆域的扩大C 文化的繁荣D 基督教的兴起3.三大世界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A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D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4.某一教育机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神学”、“哲学”、“医学”、“法学”等,这一教育机构是A雅典学院B西汉大学C中世纪巴黎大学D京师同文馆5.下列图片反映中世纪城市经济活动的是ABC D6.下列材料中能印证商朝历史是信史的是A 《封神演义》B 殷墟甲骨卜辞C 剧本《妇好》D 《吕著中国通史》7.制定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是A 黄帝B 禹C 商纣王D 周公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发生在A 春秋战国B 秦朝C 西汉D 东汉9.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者是A 北魏孝文帝改革B 松赞干布C 忽必烈D 努尔哈赤10.如果要了解唐史,可以选择下列哪一本书进行阅读?A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B 《绚烂的世界帝国》C 《分裂动荡的年代》D 《疾驰的草原帝国》11.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 西周封邦建国制B 汉初郡国并行制C 唐朝三省六部制D 宋朝文官体制12.欧洲人对中国文献大规模的翻译和介绍始于A 12~13世纪B 14~15世纪C 16~17世纪D18~19世纪13.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薄中登记。
”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A.古代埃及B. 古代印度C. 古代希腊D. 古代中国【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是奴隶主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是君与臣的关系,无所谓的公民一说。
雅典是奴隶制民主国家,实行的是奴隶制民主,依法治国,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
故题干材料所描述的现象符合古代希腊的情况,雅典是古希腊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故应选C。
2.下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A. 犹太教B. 佛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B【解析】考察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
依据所学可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其向外传播主要有两个方向:相北,经中亚地区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犹太教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也产生于这一地区;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故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3.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B.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答案】A【解析】考察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
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考古发现的遗物、遗迹可信度最高,其次是历代所著的史书,第三是文学著作、历史传说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以作为旁证,但不能作为证据单独应用。
故应选A。
4.右图反映的情景式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答案】D【解析】考察古希腊的文化。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英雄史诗。
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诗人荷马整理而成。
题干中的图片体现了《荷马史诗》这一特点。
故应选D。
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西汉时候,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公元前136年,又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从此,教育被儒家所垄断。
汉武帝还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也建立了各级学校,形成地方教育系统。
这些学校中都教授儒学,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
故应选C。
6. 唐朝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
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洗浴的风物传入中国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国家财富的增长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交流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答案】A【解析】考察唐朝时的中外交往。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唐时中外之间社会风俗的交流。
B项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朝贡贸易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亦不合题意;海禁政策是明末以来实行的政策,故D项错误。
故应选A。
7.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
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
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朝B. 西汉C. 唐朝D. 北齐【答案】D【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鲜卑族”。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北方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一些鲜卑族的习惯也为汉族所学习。
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又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故应选D。
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儿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布了A.募兵法和保甲法B. 青苗法和农田水利C. 将兵法和均衡法D. 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答案】B【解析】考察王安石变法。
为解决北宋积贫的局面,王安石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等。
募兵法、保甲法、将兵法属于强兵之法;科举新法属于取士之法。
故可排除A、C、D,故应选B。
9.将粘土上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
印完一版,单字可以卸下以备再用。
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A.《史通》B. 《农政全书》C. 《农书》D. 《梦溪笔谈》【答案】D【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题干所描述的是北宋毕昇所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而北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知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由这部著作记载下来的。
故应选D。
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A.江浙行省B. 宣政院C. 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答案】D【解析】考察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时候,为加强对台湾、澎湖地区的管辖,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琉球和澎湖,琉球即今天的台湾。
宣政院是对西藏的管辖;江浙行省是对江浙地区管辖的地方制度;中书省是当时最高的中央行政机构。
故应选D。
11.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出应填上A.日本派出遣唐使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答案】D【解析】考察中外文化交流。
从时间轴的“?”前后内容、时间上可知,此处应为明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内容。
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
A是在唐代;B是近代的事件;C是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的。
故应选D。
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 《庄子》C. 《韩非子》D. 《道德经》【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从题干的内容来看,应是儒家思想家的主张。
《孟子》儒家的著作;《庄子》和《道德经》是道家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的著作。
故应选A。
13.据《史记·太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庭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史马迁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 具有史料考证意识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解析】考察司马迁与《史记》。
材料“到各处实地探访”说明A错误,B项符合题意;司马迁因秉笔直书而遭“宫刑”,故D项错误,应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
故应选B。
14. 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
这里的“抗议”是A.抗议《圣经的权威》B. 抗议国王的权威C. 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 抗议贵族的权威【答案】C【解析】考察西欧的宗教改革。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经济上拥有大量土地,占有大量财富;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上垄断教育,其影响无所不在。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掀起了反对教皇和教会至上的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故应选C。
15.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
下列选项中,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C.欧洲中世纪被称作“黑暗的时代”,也被视为“田园牧歌的时代”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答案】D【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
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到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
经过广大史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大量考古发现的研究,使人们对夏商周三代的起讫年代有了明确的认识,确定这三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实实在在的存在。
这一成果使夏商周从“传说”时代,一跃转变为有据可查的真实历史时代,即“信史时代”。
故应选D。
16.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
以上思想体现在A.《十二铜表法》B. 《汉谟拉比法典》C. 《民国民法典》D. 《钦定宪法大纲》【答案】C【解析】考察中外法律文件。
题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反对封建特权”。
《十二铜表法》、《汉谟拉比法典》是奴隶制性质的法律;《钦定宪法大纲》是封建性质的法律。
《民国民法典》是近代中国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
故应选C。
17.“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者是A.林肯B. 明治天皇C. 威廉一世D. 亚历山大二世【答案】D【解析】考察俄国1861年改革。
题干反映的是1861年俄国改革的情况,当时的俄国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
故应选D。
1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出自A.《政府论》B. 《共产党宣言》C. 《乌托邦》D. 《共同纲领》【解析】考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依据材料可知,代替的是“资产阶级旧社会”,故此话应出自反映无产阶级利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文件。
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D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它是一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文件,不合题意。
A、C明显错误。
故应选B。
19.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后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A.宁波B. 广州C. 上海D. 福州【答案】C【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
从图中的数值变化趋势及年代可知应是上海,因五口通商后,上海逐渐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故税收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化。
故应选C。
20.“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
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A.开元盛世B. 戊戌变法C. 康乾盛世D. 清末新政【答案】C【解析】考察东西方的差别。
依据所学可知,“万能蒸汽机”是瓦特1785年制成的,当时中国应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乾隆皇帝于1795年退位。
开元盛世是唐代玄宗年间:713年——741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清末新政是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的改革。
故应选C。
2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
”“他”是A.列宁B. 拿破仑C. 彼得一世D.斯大林【答案】A【解析】考察历史人物——列宁。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流放”、“彼得堡”、“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
而“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应是指俄国十月革命。
故应选A。
2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时务报》B. 《国闻报》C. 《申报》D. 《民报》【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