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说课稿

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作者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个方面表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文中多个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大禹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切感悟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为此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宠爱,较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这一课,我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读好每一自然段,初步感知大禹是我国古代的英雄人物;第二课时:精读课文,读中感悟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初步练习背诵全文。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说教法:

整体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紧抓两句话:一是“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以“大禹为什么要下决心治水”导读第一自然段;以“从哪里看出他决心很大”来导读二、三自然段。二是“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通过“大家为什么非常感激大禹”进行课文一头一尾两部分内容的对比,回顾前文。通过“大家是怎样感激大禹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样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议、辩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发掘了课文中四处想象的训练点,借助插图、洪水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最后,我采用借助板书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从字词入手,回顾上节课内容。

1.先用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

2.出示多音字组词,没、倒。

3.口头扩词:治、通、伟

4.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上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一个复习,因为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课教学不可忽视的重点。)

第二部分,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1.读课题,问: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到文中找答案。引出第一小节。

2.用课件出示,指名读。引导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这是第一次想象。结合回答理解“滔滔”、“无家可归”。

3.播放洪水泛滥的视频,问: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呢?接着再读第一小节,使学生有更深的感悟。

(这样的设计,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轻松交谈,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多媒体创设了逼真的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投入新课的学习。)4.介绍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第三部分,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我是这样设计的1.抓住第一句话: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提出问题:读读2、3小节,找一找,你从哪里看出他决心很大。和同桌交流交流,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2在学生回答时出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解决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理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是理解“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说明了治理洪水工程的浩大,并用朗读加强感受。

三是设疑:为什么要“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引导学生认识到他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理洪水的。

四是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

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进行了第三次想象,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象大禹在家门前的情形和心理活动。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串数字:13 3 1 10 。告诉学生:这四个数字连在一起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②出示填空题,指名学生讲讲这个故事。

③和学生一起算一笔账,一年365天,13 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在回答后,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出儿子的心情。

④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答后再读课文。

⑤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说?再指名读课文。

(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

第四部分:总结延伸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非常感激”。

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的景象,再次与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们为什么会非常感激大禹。

2启发学生说说,老百姓是怎样感激大禹的呢?这是第四次想象。问:他们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这样,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中。)

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四次想象都是有联系的,也是与我抓的关键句子紧密结合的。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三次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四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四次想象一脉相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第五部分:积累与拓展

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引导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试背,鼓励学生尽快背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