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苏轼《定风波》:真正“归去”的旷达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本文从赏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入手,在其寓生活哲理于日常情景中追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心态,进而探讨苏轼面对贬谪困境时的人生态度:将人生、社会的风风雨雨都消解在泰然中,是历练后安之若素的达观与豪情。
关键词:苏轼;《定风波》;真正归去;旷达情怀
谢灵运曾赞曹植之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倘若他在几百年后结交苏轼,必定又是另一番评述。正如元好问所说:“自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笔者也认为,苏轼是中国古代最有魅力的文豪。最难得的是,尽管苏轼一生遭逢巉岩险阻,无论在辉煌时期或低谷阶段,他都能保持恬淡的心境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旷达而洒脱。在他的诗作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描写其旷达情怀的名作,现对这首诗进行简要分析。
一、《定风波》写作背景及内容简介
(一)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故作《湖州谢上表》以谢恩。但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称其在谢恩表中讥刺朝政,并指控苏轼写诗文指斥皇帝、讽刺新法,要求处置苏轼。元丰三年,苏轼终被判贬谪黄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1082年的某一天,因生活贫困的东坡先生,去看友人向官府替他要来的几十亩荒地,在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皆狼狈,唯有他信步于急雨之中,啸歌于天地之间,泰然自若地行走在曲折、泥泞的路途上,尽显名士的风骨与气度。既而诗情顿起,给世人留下这一次出行、一场风雨、一点感悟。
(二)内容简介
这首词的原文如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通过在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小事,于平常中见深意,表现出了其旷达乐观的情怀,寄寓了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作者先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原因,然后具体写了雨中的感受。词的上阙着眼于雨中,下阙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苏轼笑看风雨的旷达情怀,意境深邃,内蕴丰富,不仅诠释了作者的人生信念,而且展现了作者的精神追求。
二、细品《定风波》:无风无雨的旷达情怀
词上片第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其中,“穿林打叶”没有正面写雨,而是从侧面描写雨滴击打树叶发出的声响。作者用一个“打”字,描绘出雨势之凶猛、急切和雨之震慑人心的浩大声势。作者用强烈的字眼来描摹这场骤雨,开篇可谓突兀而起。而在这个同行者皆显狼狈的窘境中,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从“莫听”二字便可一窥东坡的性情。按照常理,即景之作应先写景,苏轼却没有写“穿林打叶”的雨声,而在前面加上“莫听”二字,“穿林打叶”是客观存在的既定事实,而“莫听”则有无所谓、外物不足以萦怀之意,是作者的主观倾向。从这句话中,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个坦然面对肆虐风雨的潇洒诗人形象。“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句的延伸。既然风雨已经袭来,何不安之若素,姑且在风雨中吟诗放歌、徐徐前行,尽情领略大自然的赐予?显然,苏轼式这样做了。缓步徐行的同时,且吟且啸,动作舒展、形态悠然。在这句话中,“何妨”一词颇有一点俏皮之感,更添作者挑战风雨的色彩。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其中,“竹杖芒鞋”恰与上文的“吟啸徐行”相得益彰。此处藏匿着这样一个矛盾:“竹杖芒鞋”虽然比较轻巧、轻便,但在雨中用它行路
反而拖泥带水,远不如骑马来得方便利索,又怎会胜过马呢?这其中的道理就在一个“轻”字。此处的“轻”与上句的“徐行”相对,作“轻快”解,也可作“心情轻松”之意。一般情况下,在抛开俗世的烦恼后能得到放松。因此,“竹杖芒鞋轻胜马”不仅是作者的率真之言,而且是其历经宦海风波后词人最强烈的人生体会。“竹杖”“芒鞋”是苏轼用来表达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同时,这句通过“竹杖芒鞋”与“马”的对比,描写了两种生活方式的比较:奔走官场不如远走江湖,因为身心无所羁绊,反觉一身轻松。“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词从字面上看是说:“怕什么呢?自己的一生就是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行走过来的,对此我早就处之泰然。”“谁怕”即“怕谁”,与前文的“莫听”“何妨”相呼应,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坦荡的胸怀和镇定自持的心态。由此也自然引出“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的“一蓑”不仅是遇雨时身上所披的蓑衣,而且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狂风暴雨的困境中,也要坦然面对、从容度过。一个“任”字突出了词人的形象,即他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苏东坡,是看破世间潮起潮落、履险如夷、追求真切平淡的苏东坡。
词的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几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雨后清新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