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1章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学概述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学概述

一、资源的稀缺性
1.资源的概念:经济学往往把资源概括为人们
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 被表述为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家才能等经济资 源。
2.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 土地、矿藏、水、生物、海洋、 气候、 环境 社会资源 劳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莲4)藕产教量材减P少4“:⊿思Y考=1与15讨-4论631=.3-3”48(万吨)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示例
实训 1
1. 实训目的
熟练掌握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理

能运用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理论
1
2. 分实析训现内实容问与题
要 求详见教材P17 练习题 六、
2
2
3. 答案
3
第2题
第2题 答案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教学目的 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导入案例1—1: 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 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
水,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城 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 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 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 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 城市年缺水量将达200亿立方米。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 在进入21世纪时都将面临水危机。
2)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
1
2
3
4
定义
条件
是 指 具 资源本身
有 多 种 用 途 要有多种用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1章)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1章)

1.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3.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伪,因此,实证分
析具有客观性,即实证的命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所以实证 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经济如何运行。即实证分析只说明经济现象是什么,而不做任何主 观评价。
1.3.2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
Page 2
1.1.1 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物质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之间关系的一门 学问,是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 会科学。
根据经济学理论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经济学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块。前者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后者研究资源 利用问题。
[学习目标] 掌握稀缺性、选择的概念; 了解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 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清楚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第1章 经济学导论
Page 1
1.1经济学概述
1.1.1 经济学的概念 1.1.2 经济学的起源及发展 1.1.3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 问题。由于人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因而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 是规范分析不具有客观性,不同的分析者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1.3.3规范分析与ຫໍສະໝຸດ 证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在于:第一,有无价值判断。 第二,二者要解决的问
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研究对象不同 2.解决的问题不同 3.研究方法不同 4.基本假设不同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引言: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个体、组织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以及如何分配资源的问题。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又系统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部分:经济学的概述1. 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工具。

2. 经济体系与经济制度- 不同经济体系的比较和特点。

- 主要经济制度的分类与特点。

3. 基本经济问题- 研究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

- 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1. 个体行为与市场- 边际效应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 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2. 生产和成本理论-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的概念。

-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计算和比较。

3. 市场结构和竞争-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 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影响。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手段。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1.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

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 经济增长理论和影响因素。

3.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方法和政策应对。

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和影响。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5. 货币与货币市场- 货币与货币的功能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相关原理和工具。

结语:经济学基础是每个经济学学习者的入门课程。

通过本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大纲能为经济学基础教学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框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更高级领域和应用。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3.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3.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3.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供需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和类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等。

2. 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3.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本构成。

2. 分析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

3.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市场和竞争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市场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市场竞争的认识。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3. 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偏好、预算约束等。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价格、收入、品味等。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第1章经济学概述(6学时)课题1.1 什么是经济学(2学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前提2.掌握经济学、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3.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模型4.计算机会成本5.运用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节约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学、经济资源、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难点: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1.2经济体制(2学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2.掌握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等基本概念3.掌握市场运行模型、价格机制4.能画出具体情况下的市场运行图5.能区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6.提升竞争意识、节约意识、大局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市场运行模型、价格机制难点: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1.3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学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2.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与学习方法3.提升大局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2.学习经济学的方法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复习与测试资料六、教学进程第二章供求与价格理论(12学时)课题2.1 需求理论(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需求的概念2.掌握需求定理3.掌握需求函数及其影响因素4.正确区分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5.能运用需求理论解释、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竞争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需求定理3.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难点)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六、教学进程课题2.2 供给理论(2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供给的概念2.掌握供给定理3.掌握供给函数及影响因素4.正确区分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5.能运用供给理论解释、分析现实问题6.提升竞争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供给定理3.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难点)三、课型理论课四、教学方法目的: 建立库房管理制度,保证物料在储存期安全储存。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数量总效用边际效用
1234550
88
121
150
175
50
38
33
29
25
一名消费者吃面包的效用如下:
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程序1.3.2
(1)明确问题
(2)制定假设
(3)构造模型
(4)推断预言
(5)检验评价。

高鸿业经济学基础第二版第1章

高鸿业经济学基础第二版第1章

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对象来划分:
微观经济学
•考察对象为单个经济单位 •运用个量分析方法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分析资源配置问题 •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
•考察对象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运用总量分析方法 •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 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克拉克 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形成-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现在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激化 研究特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分立 代表人物:张伯伦-垄断竞争
罗宾逊-不完全竞争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希克斯-序数效用论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方法
一、把握基本理论主线
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供给与需求的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
二、把握基本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法
三、学会使用配套书籍
《经济学基础》高鸿业
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世纪中期-20世纪初
当代西方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现在
一、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早期阶段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研究重点:生产领域 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研究起点
•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的无限性
研究对象
•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 置和利用经济资源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ppt课件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ppt课件
资源利用
37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 伪,因此,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即实证的命题有正确和错误之 分,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所以实证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经济如 何运行。
回答“是什么”
“我们必须尽力树立一种客观和超然的态度,不管个人的好坏
23
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 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充分就业” 问题。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 低? “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3)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大炮与黄油的 矛盾”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很大。“通 货膨胀(紧缩)”问题。
(3)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迅速、全面地 获得各种市场信息。假设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各种信息 都充分了解。
32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
图1-2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注:图中的实线、虚线各表示需求关系和供给关系。
33
微观经济学考察的层次
• 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 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 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的利润。
制度。 (3)混合经济: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
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25
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的制度称为市场 经济。
政府作出大部分经济决策,处于统治集团最高层的那
些人逐层向下发布经济指令。称为计划经济。 “混合经济”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

经济学基础1第一章导言部分

经济学基础1第一章导言部分

产品市场、劳动市场、金融市场在市场机 制作用下能够迅速达到的均衡状态
经济学基础1第一章导言部分
第一章 导言
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主要理论 微观经济学 均衡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 分配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开放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
可能性 A
B C D E F
黄油(万吨) 0
1 2 3 4 5
大炮(万门) 15
14 12 9 5 0
经济学基础1第一章导言部分
生产可能性曲线( PPC ):
大炮 15 A B
CH
10 D
G
5
E
F
0
5
10
要点① 有效率的生产: ABCDEF 不能实现的生产: H 无效率的生产: G
要点② 交替选择关系: 在达到有效率的生 产时,多生产一单 位黄油,必然要减 少大炮的生产,反 15 之亦然。
竞争机制 价格机制
经济学基础1第一章导言部分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机制
竞争机制
作用: 保证价格机制和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 制的充分展开,并充分发挥其功能; 保证市场机制对企业活动的充分调整
价格机制
作用: 转递信息的功能 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 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经济学基础1第一章导言部分
问题: 混合经济被定义为:
(A)资源被分配、以便满足消费者和生产者的 需要
(B)资源被用来部分生产消费者产品,部分用 来生产资本品
(C)资源的分配部分靠市场,部分靠国家 (D)资源被用来生产产品和服务 (E)企业的支出决定资源的分配

经济学基础(冯瑞)电子教案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冯瑞)电子教案第一章
下面各项是流量还是存量?
1.2013年十一长假期间全国住房的交易量; 2.2013年7月31日某企业的库存量; 3.2012年上半年,我们的收入;
TThhaannkk YYoouu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经济学基本知识
Present By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吴欣颀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理解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 3、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1、把握“经济思维”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2、能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情景引入
假设周末你去某大型超市购物,这个超市一横排开有十 几个窗口,又假设你站在队列里只能看到自己附近的两三个 队列。那么当你需要结帐时,你是会先巡逻一番挑最短的队 列站,还是只从你所能看到的两列中挑较短的一列站呢?
(1)你姑妈经营五金店一年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2)如果你姑妈认为他一年可以卖出价值是54万元的商品,她应该 开这个店吗?解释原因
什么是经济学?
到这里,我们基本把经济学里的三个重要问题描述清楚了。 那就是,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稀缺)的,而我们的欲望是 无限的,在无限的欲望下,我们必须因此做出选择。因此,经济 学通常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它实际上就是指导人们如何有 效地去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
课堂练习
下列各项说法中属于实证分析还是规范分析? 1.税收太高; 2.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 3.政府应该提高利率,以防汇率下跌; 4.低利率会刺激投资;
二、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 经济学按研究对象来分,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前者主 要研究资源配置的问题,后者主要研究资源利用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考察 的则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情况,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 即微观分析注重的是“个体”,而宏观分析则是对“总体”的分析。

《经济学基础》(微观部分)授课提纲

《经济学基础》(微观部分)授课提纲

《经济学基础》(微观部分)授课提纲《经济学基础》(微观部分)授课提纲及课堂笔记学⽣姓名:班级:学号:注:正⾯是授课提纲,旨在引导⼤家听课学习;反⾯作为同学的课堂笔记,要求每次听课时在与右页内容的对应处记录:①上课⽇期及本⼈出勤情况②必要的⽂字记录和画图③问题与感想。

(记录的上述内容作为确定平时成绩的参考)第⼀章导论(学习教材中的第1章)第⼀节什么是经济学(见教材P3~P10)⼀、稀缺性(scarcity)是经济学产⽣的前提定义:“欲望超出了我们的资源”(见教材P3)。

相对于⼈类的⽆穷欲望⽽⾔,任何有限的物质都表现为不⾜,这种不⾜被称为“稀缺性”。

理解:相对的⼀⾯:相对于⼈的⽆穷欲望⽽⾔;绝对的⼀⾯:⽆条件地存在。

⼆、稀缺性的存在使选择(choice)成为必然正因为稀缺性的存在,⼈们就⾯临选择,选择的含义是:决定⽤有限的资源去满⾜⽆限欲望中的哪些欲望。

由此,经济学⼜被称为关于“选择”的科学。

1、⼈类社会⾯临的三⼤基本选择:⽣产什么、怎样⽣产、为谁⽣产。

其核⼼是资源的优化配臵。

2、“选择”的⼿段即经济运⾏的机制:市场经济、指令性经济、混合经济。

三、体现“选择”问题的两个重要概念1、⽣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定义:在时间、资源和技术⽔平既定的前提下,⼀个经济主体所能⽣产的最⼤产量的各种组合。

(见教材P4图1.1)理解:⽣产可能性曲线体现了各种机会的集合与效率;其整体外移体现出经济的增长(见教材P8图1.5)。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定义:“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在若⼲可供选择的⽅案中,所放弃的、能带来最⼤好处的⽅案是被选择⽅案的机会成本。

理解:机会成本是作经济决策的⼯具。

⽤于⼀切领域,如⽣产、消费及⽣活中。

它不仅是⼀个概念,更是⼀种思想⽅法。

归纳: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科──它要说明,⾯对稀缺性的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变化。

经济学基础第1次课第1章

经济学基础第1次课第1章

26
26
如何花钱才有效率?
第一种: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既讲节约,又讲效果。
第二种: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 只讲节约,不讲效果。
第三种:花人家的钱办自己的事, 只讲效果,不讲节约。
第四种: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 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

编辑课件
27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3个儿子。大儿子、二 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突然 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 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 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 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 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 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被让儿子当上洛克 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 你的女儿找个对象。’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 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 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洛克菲勒于是同意了。又过了几天, 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 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先生摇头说:‘不可能,这里 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 上?’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 婿,可以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于是这个穷小子就成为 洛克菲勒的女婿加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编辑课件
11
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是有两个人同时中了 118万元大奖,其中一个将中奖的钱给双方每个兄弟 姐妹5万,剩余买了一套房子,然后继续过着打工的 生活;另一对夫妇用中奖的钱开了一个超市,给每 个兄弟姐妹馈赠5万元的股份,结果没几年工夫,超 市资产过千万,兄弟姐妹们都腰缠万贯。由此可见, 馈赠也是一门学问,相同的馈赠,只是改变了一下 方式,结果便不一样。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金钱观 不同,折射出投资能力的高下;换一种思维方式, 便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一、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经济学产生初步的认识。

2. 教学内容:a.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b. 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c.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d.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经济学家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学生讨论c. 案例分析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著名经济学家的主要贡献。

二、第二章:供需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供需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市场均衡,能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需求分析:需求的概念、需求曲线、需求弹性b. 供给分析:供给的概念、供给曲线、供给弹性c. 市场均衡: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d. 市场变动: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实验:模拟市场交易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供需变动的实际案例,运用供需理论进行解释。

三、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特点,掌握边际效用理论、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等。

2. 教学内容:a. 消费者行为: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b. 生产者行为:生产要素、生产可能性、生产要素组合c.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d. 成本效益分析: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运用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4.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行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实例。

四、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掌握竞争策略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a.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市场均衡b. 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价格歧视c. 寡头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竞争策略d. 完全垄断市场:市场特点、企业行为、公共政策3. 教学活动:a. 课堂讲解b. 图形演示c.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竞争策略4. 课后作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竞争案例,运用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理论。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有:1、商品自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

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互补关系,或称互补商品;二是替代关系,或称替代商品。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四、需求函数、需求表与需求曲线(15分钟)经济学将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现介绍以下几种:1、需求函数Q=f(P)2、需求表3、需求曲线五、需求定理(10分钟)需求定理也被称为需求法则或需求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商品价格越低则需求量越大,反之,需求量越小。

但有特殊情况,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如古董、身份象征性的奢侈品,经济学上称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

1845年爱尔兰发生大灾荒时,马铃薯的价格上升却导致需求量增加。

(英国统计学家吉芬研究成果)六、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重点、难点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影响需求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影响需求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这种移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需求的变动三、小结讨论、思考、作业题:见习题集课后反馈:3、供给曲线:用来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

可以根据上表绘制出一条供给曲线。

见下图与需求曲线的坐标图相同,在表示供给曲线的坐标图中,也是用纵轴表示价格(P),用横轴表示数量(Q)。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当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时,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当供给曲线是一条曲线时,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供给曲线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为正。

它是市场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的几何表示。

五、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即商品价格低,供给量小;反之,则供给量大。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每学期学分: 4 学分每学期学时: 64 学时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全校性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理解:生产要素定价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掌握:价格决定理论、效用最大化原理、生产与成本理论、利润最大化原理、四类生产的厂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通货膨胀、失业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

三、教学内容导论1学时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经济学的分类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4 学时第一节需求一、需求与需求函数二、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第二节供给一、供给与供给函数二、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第三节市场均衡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二、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第四节需求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二、需求收入弹性三、需求交叉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4学时第一节效用与边际效用1.基本概念2.边际效用递减曲线与需求曲线3.消费者剩余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一、无差异曲线二、预算线三、消费者均衡第三章生产与成本4学时第一节短期生产函数一、企业的本质二、生产函数的定义三、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四、生产三阶段五、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第二节长期生产函数1.等产量线2.等成本线3.投入的最优组合第三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规模收益的含义2.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3.范围经济第四节成本的定义及分类1.成本的性质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3.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沉没成本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第五节短期成本函数1.概念2.曲线形状第六节长期成本函数1.含义曲线形态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4学时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二、市场需求与厂商需求三、厂商收益四、短期均衡五、长期均衡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二、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三、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四、短期均衡五、长期均衡六、价格歧视七、政府的价格管制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二、厂商需求曲线三、短期均衡四、长期均衡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上及厂商行为一、寡头垄断的特征二、相互勾结三、各种市场类型的比较第五章分配理论4学时第一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要素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二、工资的决定三、利息的决定四、利润的决定五、地租的决定第二节社会收入分配一、洛伦斯曲线二、基尼系数三、矫治对策第六章国民收人的核算及决定的简单模型4学时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三、名义GDP与实际GDP四、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第二节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总需求的构成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三、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五、乘数理论第七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一LM模型8学时第一节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一、IS曲线的含义及形状二、IS曲线的移动第二节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一、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二、LM曲线的含义及形状三、LM曲线的移动第三节两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一、均衡国民收入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第八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8学时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的形态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二、短期总供给曲线三、长期总供给曲线第三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二、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三、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8学时第一节失业理论一、失业的计量与类型二、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三、总需求与失业四、失业的社会代价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衡量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三、通货膨胀的效应四、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早期菲利浦斯曲线二、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8学时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二、经济增长的源泉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定义与阶段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三、经济周期的成因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8学时第一节财政政策一、自动稳定器二、权衡性财政政策三、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一、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二、货币政策工具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三节两种政策的组合与效果一、两种政策组合的方式二、两种政策的效果四、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闭卷考核占60%、平时考核占40%(其中出勤25%、作业25%、同学互评占25%,平时提问考核25%)。

经济学基础第1章

经济学基础第1章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1.2420.11.2400:2500:25:4400:25:44Nov-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12时25分44秒 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 率。20.11.24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12时25分44秒 20.11.24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2420.11.2400:25:4400:25:44November 24,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1月24 日上午1 2时25 分20.11. 2420.1 1.24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1月24日星期 二上午12时25分44秒00:25:4420.11.24
▪ (2)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视为机会成本。机 会成本并不是指任意的一种用途的收益,而是指 所有放弃的用途中能带来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 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 1.1.2 经济学的定义
▪ 迄今为止,对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界 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都接受的说法。 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 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资源 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和劳务,并将其分配 给不同的人的学科。即经济学是研究如何 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的需 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学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0:25:4400:25:4400:2511/24/2020 12:25:44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2400:25:4400:25Nov-2024-Nov-20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它探讨了个体、企业和国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在大学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和企业)的行为和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供求关系:学生将学习到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和数量的基本机制。

他们将了解到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市场均衡。

2.消费者行为:学生将学习到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做出购买决策。

他们将学习到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的概念,并学会如何通过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做出最优消费决策。

3.生产者行为:学生将学习到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来最大化利润。

他们将学习到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概念,并了解到企业如何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做出决策。

4.市场结构:学生将学习到市场竞争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他们将了解到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和决策制定。

在宏观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国民收入和生产: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度量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水平。

他们将了解到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和意义。

2.经济增长:学生将学习到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他们将了解到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经济增长对生活水平的影响。

3.通货膨胀和失业:学生将学习到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他们将了解到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类型。

4.货币和货币政策:学生将学习到货币的作用和货币政策的目标。

他们将了解到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六
市场
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 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用谁和生产什么; 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企 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着它们的决策。 经济学家Adam Smith在其1776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著名的结果:家庭 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它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 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价格。
经济学十大原理
进阶训练
E1.13 社会保障制度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如果一个社会 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吗,他(或她)所领到的 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1)提供社会保障如何影响人们在 工作时的储蓄激励?(2)收入提高时津贴减少如何影响65岁 以上的人的工作激励?
经济学十大原理
进阶训练 E1.14 联邦政府修改的1996年反贫困计划法案对许多福利领取 者做了只能领取两年津贴的限制。(1)这些变动如何影响对工 作的激励?(2)这些变动如何反映了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 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七
政府
平等:即使“看不见的手”带来了有效率的产出,它也不能消 除经济福利上的巨大不平等。根据某种政治哲学,这种不平等 要求政府进行干预。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构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E1.9 以下哪种东西产生外部性的能力最小?a.香烟;b.音响设 备;c.防止疾病的疫苗;d.教育;e.食物。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七
政府 E1.10 以下哪一种情况描述了最大的市场势力?a.一个农民对 谷物价格的影响;b.沃尔沃对汽车价格的影响;c.微软对台式电 脑操作系统价格的影响;d.一个大学生对大学学费的影响。
1.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六
市场 Adam Smith的观点有一个重要的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 求状况自发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对组成经济的 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进行协调的能力。 E1.8 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七
政府
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之一是: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 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 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property rights)的制度, 以便个人可以占有和控制稀缺资源。 我们需要政府的另一原因是:“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 不是无所不能的。
权衡取舍 E1.1 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大权衡取舍的例子。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二
机会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 所放弃的东西。 E1.2 你计划用星期六的时间去做兼职,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星期六在图书馆 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请解释。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rational people)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出决策。 E1.3 你的汽车需要修理。你已经为修理变速器花了500美元, 但它仍然不能正常运行。你能以2000美元的价格按现状出售你 的汽车。如果你的汽车可以修理好,你可以卖2500美元。再花 300美元保证可以修好你的汽车。你应该修理你的汽车吗?为 什么?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 经 济 学 ( economics ) 研 究 社 会 如 何 管 理 自 己 的 稀 缺 (scarcity[‘skεəsəti])资源。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一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1)政府把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0美元。一些工人在更高 的工资水平上找到了工作,他们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工人无 法找到任何工作,因为很少有企业想在这种工资水平上雇用生 产率低的工人。 (2)政府宣布大麻和可卡因非法,毒品的价格上升,产生更多 的犯罪团伙以及这些团伙之间的争斗。由于毒品的高价格,街 头毒品的消费量会减少。 (3)政府禁止捕杀狼。狼的数量增加,羊群和牛群的数量减少。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八
人均收入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 (productivity)的差别,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 劳务数量的差别。 E1.11 如果我们更多地储蓄,并用储蓄构建更多的物质资本, 生产率就会提高,而且,将提高我们未来的生活水平。未来增 长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谢谢!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七
政府
效率: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这个术语来指市 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的原因 是外部性(externality[,ekstə:'næləti]),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 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经典例子是污染。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原 因是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它是指单个人(或一小群人) 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在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势力的情 况下,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九
物价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在大多数 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十
通货膨胀和失业
虽然在长期中,物价水平高主要是货币量增加的结果,但大多 数经济学家承认,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 舍。 E1.12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殖民地政府无法筹集到足够 的税收来为战争融资,为了弥补这个差额,殖民地政府决定更 多地印发货币。印发货币弥补支出有时被称为“通货膨胀税”。 你认为当增发货币时,谁被“征税”了,为什么?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E1.4 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 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 销售人员报告所,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 额减少为300万美元。如果完成正想开发还要花费100万美元, 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的最高 花费应该是多少?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 原理六 原理七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五
贸易
E1.6 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好,但你打扫房间比你的室友快。如果 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的工作,你承担全部大扫的工作,那么 你所要花费的实践是多了还是少了? E1.7 假设一个国家生产农产品较具优势(有更肥沃的土地), 而另一个国家生产制成品较具优势(有更好的教育体制和更多 工程师)。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它较具优势的东西并进行贸易, 总产量比每个国家都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 什么?
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 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E1.5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政府可以用公共政策改变激励, 从而改变行为。但是,有时公共政策也会产生未预期到的结果 而引起意外后果。对于以下的每种公共政策,试着指出哪些是 有意的结果,而哪些是意外的结果(在有意的结果下表示波浪 线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