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价值再定义(精)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商品价值(W )商品价值(W )= 不变资本价值(C )+ 可变资本价值(V )+ 剩余价值(m ) = 生产成本(K )+ 剩余价值(m )全部劳动耗费(实际耗费)=物化劳动耗费+活劳动耗费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商品的全部价值•商品的价值由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二、生产成本(K )1、含义(生产成本即资本的消耗)生产商品所耗费的预付资本价值就是生产成本(生产费用),即c+v ,用K 来表示。

2、假象生产成本这一范畴,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本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在生产成本这一范畴下,剩余价值被看作商品价值在生产成本以上的余额,即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3、意义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成本有着以下实际意义: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a.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利或亏本的标志b.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若销售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则盈利;反之,则亏损。

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c.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的只是资本的耗费C+V ,剩余价值m 是无偿获得的,是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增殖,因此不计入生产成本。

➢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P )1、如何转化事实上,剩余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可变资本带来•由于资本家关心的只是资本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C )的产物是,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此时剩余价值来源表达式由C+(V+m )变成(C+V )+m•若P 代表利润,商品价值的公式W=K+P•2、二者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都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二者数量上相同。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2022年5月21日20:35(2)区别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在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形态下,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都被掩➢盖了3、利润率(P')(1)定义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

价值5层次

价值5层次

价值五层次1、范式价值(通过范式,哲学,思考的创新,带来的新价值,新增长空间,方式)2、结构价值(通过对结构设计,规律的驾驭,对集团运作模式的应用)3、运营价值(通过管理,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带来的价值)4、负向价值(通过挖掘效率,控制时间,压缩成本,合并流程等手段从运作过程中挤压出的价值)5、风险价值(通过风险经营,风险的合理管理和处理,获得的价值)把集团价值分为五个层次价值1、范式价值最高价值是,就通过你的新的思路,新的哲学设计,所缔造的价值,叫范式价值。

2、结构价值即企业形成的资本运作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组合,产融结合。

那么从母公司来看的话,子公司有三种,一种是正向价值经营者,就是起手定江山,投资定江山的这类企业。

技术,选型,产品的市场定位,定江山的这类企业,是正向价值,只要做一个较高屋建瓴的决策,他就可以赚钱,这时候,母公司可以多参与,因为这是母公司的高度决定的。

3、经营价值资源配置,能力管理,成功要素你得要拥有,必须管到位,但不要忘了,这些都是大路货,很多企业都拥有经营这个价值的能力,但这是经营的基础,不能缺。

4、负向价值像富士康他们挣的是负向价值,把跑冒滴漏全部逼出来,正常人管不住跑冒滴漏,所有能够把跑冒滴漏管出来的企业,在这一道工序上可以挣大钱。

正常企业没法经营,因为他是艰苦的过剩竞争当中活下来的企业,他管理的特点是,从跑冒滴漏当中挣钱。

他没有任何壁垒,像塔山狙击战一样,当坡度没有,平地狙击,全靠你的艰苦付出,你的流程合不合理,你的监控到不到位,你的绩效评价准不准确,你的个人评价到不到位,你的审计严不严密,流程高不高效。

这种负向价值经营是国有企业最不擅长的,是民营企业最擅长的,为什么?全是靠你人狠不狠,狼性文化到不到位,对人下不下得了狠手,还有你是不是担负社会责任,你越担负社会责任,越不能乱开人,你不能乱开人,内部就形不成一个狼性的激励能力,内部的压强,压强太弱,形不成一个压力空间。

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

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

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1. 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再生产业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环再生产业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本文将探讨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

2. 循环再生产业的定义与特点循环再生产业是指通过将废弃物重新加工、回收和再利用,形成新产品或再生资源的产业。

其核心理念是“废弃物即资源”,通过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循环再生产业具有以下特点:•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再生产业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减少废弃物的堆积和焚烧,循环再生产业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

•节约能源:循环再生产业可以避免新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3. 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机制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资源价值的提升废弃物在经过回收和再利用之后,可以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再生资源。

例如,废纸经过回收再利用可以生产再生纸张,废旧金属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生产新的金属制品。

循环再生产业通过提升废弃物的价值,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环境价值的实现循环再生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可以避免将大量的废弃物填埋或焚烧,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循环再生产业通过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社会创造了环境价值。

3.3 经济价值的生成循环再生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产业创造了就业机会,提供了新的产业增长点。

同时,通过减少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循环再生产业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了经济价值。

4. 循环再生产业的实现机制循环再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机制的支持:4.1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机制循环再生产业的核心是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机制。

再制造产业:概念、问题与发展对策

再制造产业:概念、问题与发展对策

一、再制造产业概念:一个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解释再制造(remanufacture)是前沿学科,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

1983年罗伯特(Robert)等人从技术规范上对再制造过程定义:在工厂里,通过一系列工业过程,将已报废的产品拆卸,不能使用的零部件通过再制造技术修复,使得修复处理后的零部件的性能与寿命期望值达到或高于原零部件的性能与寿命。

徐滨士院士的定义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设备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笔者拟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出发,对再制造做出自己的定义。

在循环经济模式中,再循环、再使用和再回收具有特定含义,而再制造不能被这三个概念所涵盖。

(1)再循环(或称为资源化)是指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负产品(如煤渣、CO2等)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并将无法利用的负产品输送给专门处理企业(即还原企业),由还原企业进行综合回收、分拣和加工。

而再制造使用的是报废产品中的可用零部件(即“毛坯”),而不是副产品。

(2)再使用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生产和流通中的负产品,作为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这一含义和再循环相似。

另一含义是指延长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达到重复使用的效果,即提高正产品的资源使用效率,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本来用意。

与此相比,再制造是在产品的寿命周期之外,即在报废之后继续循环使用设备的某一部分,或者经过高科技处理之后使用设备的整体。

(3)再回收是指仅利用废旧产品的原材料价值,并且破坏废旧产品的物理形态的一种资源再使用方式(不是独立原则),如对废旧汽车中钢铁、塑料、玻璃等材料的回收。

这意味着废旧产品的其他价值,主要包括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人力资源和设备工具的损耗,都无法得到再使用。

与此相比,再制造不需破坏报废产品,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废旧产品中的能源、人力资源和设备工具价值,因此再制造在保持产品质量不输于原产品的同时还具有节能和节材作用。

行业价值链分析——解析产业链与附加值分布

行业价值链分析——解析产业链与附加值分布

行业价值链分析——解析产业链与附加值分布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和销售,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是指在某个行业内,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生产企业、再到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价值流动关系。

产业链的构成及附加值的分布情况对于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探讨产业链的构成和附加值的分布情况。

产业链的构成产业链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原材料供应商: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原材料和基础设施,例如农业、矿业和能源供应商等。

2.生产企业: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包括加工制造企业和技术研发企业等。

3.经销商:负责将产品从生产企业转运到消费者手中,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和物流企业等。

4.消费者:最终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组织。

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责任和角色。

原材料供应商为整个产业链提供稳定的供应,生产企业将原材料转化为具有附加值的产品,经销商则负责销售和分发产品,最终实现产品的最终消费。

附加值的分布情况附加值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由于各个环节的付出和关联,使得产品的终价高于其原材料成本的差额。

附加值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各个环节在产业链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收益。

1.原材料供应环节:该环节主要通过提供原材料和基础设施为产业链创造价值。

然而,由于原材料供应商往往处于产业链的初级环节,其创建的附加值较低,大部分价值被下游环节所占据。

2.生产环节:生产企业通过加工和制造原材料,使得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生产环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3.经销环节:经销商通过销售和分发产品,将产品引入市场,并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由于经销商往往具有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等资源,其在产业链中获取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4.消费环节:消费环节是产业链的最终环节,消费者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为整个产业链创造价值。

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直接影响产业链上游环节的生产和销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概念及公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概念及公式

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单位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产品总额总资本/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商品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W=C+V+M新价值/工人劳动创造新价值=可变资本(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V+M或商品价值-不变资本,(C+V+M)-C全部预付资本G=C+V剩余价值=新价值-可变资本V+M)-V,M=W-(C+V)=VM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M/V利润率=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P’=M/(C+V)利润P=(C+V)P‘利润量=剩余价值量P=M工作日=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日价值/工人每小时创造新价值=劳动日-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V/M剩余劳动时间=每个工人每天创造剩余价值/工人每小时创造新价值=劳动日-必要劳动时间=M‘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概念与公式一、对资本的分类:(根据划分依据、目的内容对象不同加以区分)1.根据是否履行职能作用所有权资本(非职能资本):借贷资本、股份资本、土地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均只获得平均利润)产业资本:根据循环中职能作用的不同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其中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统称流通资本。

生产资本比流通资本重要。

生产资本:根据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一经投入,逐步收回。

流动资本:一经投入,全部收回。

○1借贷资本、股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均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结:○2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的获利水平通常等于平均利润;○3借贷资本、股份资本的获利水平通常低于平均利润;○4土地所有者获得的是超过平均利润以外的超额利润。

2.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找剩余价值的源泉)3.根据资本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分为:股份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二、价值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1)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围绕价值波动;(2)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3)在垄断条件下,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1(1)(2)(3)均为违背价值规律;○2价格变动均要以价值为基础;○3整个社会的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一致;○4改变的只是价格表现形式。

产业结构(1)

产业结构(1)
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 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 (1)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 (2)个人消费结构 • (3)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 (4)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1)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 一般地说,人口愈多,消费需求的绝对量就愈 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人口的增加将会 降低一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阻碍该国产业 结构的高度化;
技术集约化过程
• 工业的发展过程在其重心由轻工业向重 工业转移,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装配工 业转移的同时,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而言, 还经历了由劳动力集约型向资本集约型 进而向技术集约型工业转移的过程,这 就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集约化过程
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
• 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 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 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 国际投资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 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 钱纳里一泰勒分类法 --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 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 业和后期产业
• 按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法 --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 中对要素的需求种类和需求依赖度的不同,将国民经 济各产业划分为劳动集约型产业、资本集约型产业和 技术集约型产业
农轻重分类法
• “农” :大农业,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 “轻”:轻工业,轻工业的产出主要是消费资料
• 总的来说,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 的阶段相对应,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 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工业化过程
前工业 化时期 工业化 初期
工业化 中期
工业化 后期 后工业 化阶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占主导地 有一定发展 位

系统关联、产业融合与资源再生产业价值链重构

系统关联、产业融合与资源再生产业价值链重构
● 经济 与管 理
系统关联、 产业融合与资源再生产业价值链重构
杨 雪 锋
( 浙江财经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8 )

要:资源再生产 业作为循环经济 的重要 内容 , 是物质循 与价值循环 的统 一:物质循环 因市场需求
驱 动形成 系统关联 ;价 值循环 因再 生资源 ( 产品) 价 值实现形成价值关联 。 资源再 生产 业因其 自身不完善需

境 保 护 产 业 一起 被 国务 院 列 为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
资 源再 生 产 业 作 为新 兴 产 业 , 在市场发育、 产 业
关联 、 技 术 创 新 等方 面还 不 够成 熟 , 支 撑 产业 发 展 的经 济要 素 和社 会 资 源缺 乏有 效 整合 , 产业 价 值链 的相关 作 业 环节 衔 接松 散 , 亟需 对其 进 行重
基金 项 目: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基于价值链 重构与市场博 弈的资源再生产价值实现机制研
究” ( 项 目编 号:1 0 Y J C 6 3 0 3 4 1 ) 、 浙江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机制 、 路径 与模 式 研究: 以浙江为例 ” ( 项 目编号 :L Y1 2 G 0 3 0 2 1 ) 的 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F 2 0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4 4 0 3 ( 2 0 1 3 ) o 1 - 0 1 0 6 - 0 8 收稿 日期 :2 0 1 2 - - 0 7 — 1 0

杨忠直 ( 2 0 0 6) 曾对 该 产 业 的 系统 结 构 作 过 较 深 入 的 分析 ,限于研 究 目的 , 本 文 主要 从 经 济 运行层面 , 根 据 价 值链 环 节 加 以描述 , 把 该 产 业 划 分为 核心 活动 、 辅 助活 动和 关联 活动 三类 。

企业价值再造的主要途径与内在逻辑

企业价值再造的主要途径与内在逻辑

企业价值再造的主要途径与内在逻辑一、企业价值再造概念为什么要提出“企业价值再造”这个话题或词语?这不仅源于笔者所在团队对创业本质和对成功创业模式的理解,也源于对企业的存在意义、对成功企业发展模式的理解。

笔者团队一直坚信“创业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再造”。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创业都是由新的创业者组织资源,通过穿透产业链、重组价值链等,打破既定的产业格局与市场结构的过程。

它能否取得商业成功,完全取决于是否能够创造一种价值,进而赢得市场青睐。

实际上,这个创业的过程就是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而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它是否为市场或客户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

更进一步说,一个企业做多大、跳多高、跑多快、走多远,取决于它价值再造的模式、结构与能力。

二、企业价值再造内容纵观国内外企业发展,任何一个企业价值再造的模式,或者价值再造途径,往往脱离不了经济学意义上创新的主要维度,有的企业由此走向创业成功,有的企业由此实现高速增长,有的企业由此做强做大。

具体而言,包括如下。

1.新产品主要指创造某种新产品或对某一新或老产品的功能进行创新,并以此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其中,全新产品创新是指产品用途及其原理有显著的变化,而改进产品创新往往是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的功能属性进行拓展。

往往有如下几种具体形式:一是形成全新产品,要么是同类产品的第1款,要么创造了全新的市场;二是构成新产品线,通过全新的产品线赚取全产品线、全产品生命周期的钱;三是产品重新定位,要么是重新定位于一个新客户群体或市场,要么是应用于一个不同的领域,主要适于老产品在新领域的应用;四是产品的改良改进,重在功能、性能、价值等方面的提升,本质上是新老产品品种的替代;五是产品质优价廉化,在性能和效用上没有改变,但性价比提高了。

2.新技术主要指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一系列技术活动,并以此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这种新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

服务产业是否创造价值

服务产业是否创造价值

论服务产业是否创造价值国际商学院经济学10706 孙珍珍对于服务业是否创造价值这一问题,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服务业它也能创造价值,有的则认为服务业根本就没有产生价值。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劳动价值论是针对物质形态的商品生产而言的。

服务业确实是不直接产生价值的。

而服务业的价值,在于使得物质生产能够更有效率。

我们都知道,运输可以使得生产资料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理发使得劳动者能够以更好的心情去劳动,诸如此类。

换言之,真正的价值来自于物质生产,非物质的服务,目的是为了支撑制造业。

正如马克思的理论,交易本身并不增值,仅仅是使得生活、生产资料可以得到更有效的配置。

如果没有生产环节,你再怎么交易来交易去,价值也是无法增加的。

现在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物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有通过交易才能实现其价值。

换言之,真正的价值来自于物质生产,非物质的服务,目的是为了支撑制造业。

所以很多人认为服务行业根本不会创造价值,它只是得到生产商品的剩余价值的一点再分配。

但是服务行业会对经济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商品的价值尽快转化为货币资本,加快生产的循环,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归根到底还是促进商品的货币化。

那服务业到底创不创造价值呢?我们来看这样几个例子:银行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他把社会上的财富集中,在根据客户的需求重新分配财富的使用权,这其实变相的产生了价值。

比如你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但是你有做竹筐的手艺。

这个时候你可以跟银行贷款买来竹篾,然后做成竹筐出售。

那么你生产出了竹筐,产生了价值。

但是如果没有银行借钱给你,你的手艺不会转变成价值。

所以有人就认为服务业是通过两种方式产生价值,一种是社会资源有目的性的再分配,另一种就是发掘出以前未被人发现和利用的社会资源从而产生价值。

生产创造价值,价值来源于劳动,交换流通只是服务的一个环节,交换是为了更合理的资源配置,但是交换本身是否创造了价值?还是说,交换本身不创造价值,但是可以使得生产更有效率?这两种解释,我认为还是后者更加令人信服。

企业创新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企业创新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企业创新管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企业创新管理学习,聆听了知名教授们所做的关于创新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其内心震撼,且受益匪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企业创新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创新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篇1潘诚老师在同学们暴雨般的掌声中走出了课室,目送着老师的离开,很多同学都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有的甚至还在自言自语:潘老师讲了两天,声音一直都是那么响亮,一点都不疲倦,真是难得!而我却在想:老师们这么用心地为我们授课,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老师的一片苦心,要认真听课,尽量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中国企业一路高歌三十年,在收获成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全新挑战,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运营应该有怎样的思维?在中国特色的社会环境里企业战略应该有怎样的创新?变革转型的后危机时代,企业生存如何实现基业常青?比问题本身更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主动变革、突破瓶颈、实现重生,已成为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潘诚老师结合20年企业研究实践心得,用两天的时间,向我们深度解析了企业运营的内在规律,理性反思中国企业成长历程,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剖析当前企业面临困局,系统探讨了中国企业变革创新之道,从战略到执行,为企业对“成长的麻烦”提供了实战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后危机时代,企业运营应该有怎样的思维?第一、未来综合竞争力的重点在于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就是价值观念、管理模式、知识创造等等,素质决定未来、能力决定成败。

企业经营将由“机会导向”转为“能力导向”;从“规模至上”转为“效益至上”;从“稳态经营”走向“转折经营”;从“企业价值”延升向“社会价值”。

第二、就是标杆学习,标杆学习首先要寻找标杆,再界定差距,跟最好的比我在哪;与行业的世界最高与平均水平接轨对标或者与类似企业经营的他业借鉴;找出企业能力的时空标准,知道最好的,做到平均的。

然后实行变革创新,最后是最佳实践。

第三、就是差异优势,要明白我们的使命宗旨、终极追求是什么?我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再制造产业概念及要点

再制造产业概念及要点

再制造产业、概念
再制造产业概念:制造产业是将原材料生产加工成为产品的一种生产活动的统称,再制造产业则是指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将废旧产品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种产业。

它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废旧产品性能提升为目标的一种产业。

是将产品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

门槛:第一,必须考量再制造产品的经济性,产品本身应不低廉。

第二,考量再制造产品的可行性,包含技术门槛、产业门槛,再制造的对象应是可以标准化或具有互换性的产品,且技术或市场具有足够的支撑,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三,考虑再制造对象的条件,应是耐用产品,剩余的附加值较高,且高于再制造费用。

总结:发展再制造考虑两点,第一,单个产品的价值(本身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太低,应实现较高利润;第二,技术上能实现,且能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

瓶颈:
再制造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部分政策还阻碍了发展。

法律制度不健全,尚无明确的再制造知识产权保护法,再制造行业管理办法,质量标准规范,再制造企业的资格认证体系。

再制造市场监管缺失,如市场准入制度、再制造产品的认证、产品信息备案,对再制造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审批或备案制度。

无规范的
再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再制造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能力。

意义: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弃物,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

再论国潮兴起对黄金珠宝产业的价值和意义

再论国潮兴起对黄金珠宝产业的价值和意义

58 I .l!K\\ K L II、圆桌对话再论国潮兴起对黄金珠宝产业的价值和意义文/陈汉义陈汉义: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理事东方瑞聰品牌创新平台 创始人深圳东方瑞璐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董事长《中国黄金珠宝》杂志圆桌对话栏目撰稿人 《小棉袄的陪伴》原创IP文化品牌创始人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中国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出色表现,让14亿中 国人更加爱国,在生活充满了幸福感的同时,深信复兴中华文明不再是梦想,是可以达成的清晰目标。

今天的中国,在经济上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的新生力量,实现世界强国的梦想,我们就差一个文化影响力的距离,树立文化自信已经在 路上,而文化影响力的最佳实现方式,就是输出基于中华文化基因的优质商品 和服务,在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之中,让中华优秀文化根植于每一个消费者的 脑海里。

昨天我们是积极拥抱西方文化,而今天我们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同时,吸收西方先进文化,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国潮兴起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国潮商品的悄然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不是广告营销和明星代言推 动的周期性产品潮流,而是由国力和国运所主导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用市场 新动能已不足以对国潮兴起进行定义,举国上下,树立文化自信,买新国货,用新国货,所呈现的浩荡之势正在影响很多中国人。

国潮兴起是市场的新动能,更是文化复兴大势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具 体表现。

有了新国货形成的消费潮流,文化自信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个 抽象的名词,它正在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和消费,快速走进千家万户,积极影响 着每一个中国人精神思想和文化认知。

国潮是社会性的,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对消费观念有着持续的影 响,影响范围从“90后”“00后”开始,逐渐扩大到所有的消费人群,最终 所呈现的是全社会追国潮、爱国货的消费时尚。

“90后”“00后”是完整享 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巨大红利的一代年轻人,他们有着天然的民族自豪感,是国 潮商品消费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国潮兴起的功臣,他们的爱国情怀一点不比父 母差,甚至于高于父辈。

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和实现机制

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和实现机制

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和实现机制循环再生产业是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度正外部性和弱市场竞争性,明晰其价值贡献边际、确立外部收益内部化是产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其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十分必要。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从价值链视角进行分析的研究文献众多,但是从产业层面分析其价值形成及实现尚不多见。

本文聚焦于循环再生产业价值活动的微观机制和市场过程,试图构建其市场实现机制。

一、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形成1、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来源对循环再生产业的价值分析是建立在生态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即基于3R1H四原则的生态经济价值补偿和价值创造。

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一个需要投入的经济活动,还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主要的收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的废弃物治理和排污成本。

这种效益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以不同的规模和形式表现出来。

在层次,通过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新业务的价值增值,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输入端的减量化,即减少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形成生产成本的节约。

这种节约可以通过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流程再造等方法实现;二是过程控制,对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能量的梯次利用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这种节约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产品服务化等新型管理方式来实现;三是输出端的废物再利用,实现资源价值增值。

它实际上包括减少废物排放带来的环境成本的节约和资源再利用带来的生产成本的节约;四是末端治理的无害化产生环境管理收益。

这种收益通过引进污染治理技术或开发污染治理新技术带来环境成本的节约以及新技术的专利收入。

在间关系层次上,通过产业或产业共生,形成价值链条甚至是价值络,不但可以得到上述活动的内部经济,还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包括来自系统集成的价值剩余以及络合作剩余。

产业共生形成的之间合作互利,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产业聚集形成区域内资源配置合理和高效利用,节约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过程的资源损耗。

[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辨析关键词:价格价值辨析摘要: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值决定价格。

然而运用这一理论解释某些经济现象时遇到了困难,分析发现,价格首先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然而交换价值并不等同于价值,因此价格也并非完全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同时,提出“交换价值=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的公式和“负价值”的概念。

一、概念的提出辨析价格和价值关系之前,先来解决概念问题,价格(Price)在现代社会的日常应用之中,价格一般指进行交易时,买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付款。

经济学角度来说,价格泛指买卖双方就买卖商品的订立的兑换比率,举例说:假如买卖过程中,商品甲换得两个单位的商品乙,一单位的商品甲的价格便为两单位的商品乙,而一单位的商品乙的价格则为半单位的商品甲。

由于现代社会以金钱交换为主流的买卖方式,买卖双方其中一方会以金钱付款,因此商品的价格便可以以金钱作为单位,不同商品的价格亦因单位相同而能够比较。

留意一件商品的价格,与其用途或传统观念的“价值”并无必然的直接关系。

在经济学角度来说,一件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供应及需求,商品甲即使在用途上较商品乙少,但亦能因为其供应量与需求比例小,而较商品乙有更高的价格。

价格本质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并不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精)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精)

以发行股票的方式,将许多单个资本集中起来 进行股份联合经营的资本 (2)股票 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定期领取股息的凭证 (3)股息 股票持有者定期从股份公司领取的收入 (4)股票价格 预期股息 股票买卖的价格= 利息率
三、资本主义地租
1、什么是资本主义地租 农业工人创造的,由租地农业资本家交 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P以上的那部 分超额P 2、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 (1)级差地租 *定义 农业工人的劳动在条件较好的土地上具 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P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m/x...消费 M m –m/x...积累
△C
△v
(1) Ⅰ(v+m)> Ⅱ c 追加生产资料成为可能 (2) Ⅱ(c+m- m/x )>Ⅰ (v+m/x ) 追加消费资料成为可能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实现条件 Ⅰ(v+△v+ m/x )= Ⅱ (C+△C) 两大部类间的平衡 (2)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Ⅰ(c+v+m)=Ⅰ (c+△c)+ Ⅱ (c+△c)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Ⅱ (c+v+m)=Ⅰ (v+△v+m/x )+ Ⅱ (v+△v+m/x ) 消费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动态平衡
1、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2、第三产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
不定项选择: 1、产业资本在资本循环中采取 的职能形式有
A、不变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生产资本 E、固定资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生产资本构成对预付资本总 周转的影响是

《21世纪商业评论》2010年文章索引

《21世纪商业评论》2010年文章索引

议 程 一 据 数
功 夫在 账 外 / 外人 才从何 而来 ? … …5 2 海 —2
议程一 小趋势
松散 的新 员工 … …4 2 一_ 2
从 “ 筛子 ” 到 “ 圈子 ” … …5 2 — 6
创新 的 “ 文本 ” … …4 超 ~2
“ 土新 兴 市场 ” 的前世 今 生 … …5 — 本 2
战略 的蹊 径 … …6 2 — “ 不合 作 ” 的力 量 … …7 2 ~ 21 0 0年 的 转 变 … …8 2
议 程 一 瞻 思 维 前
让 旧技 术优 雅后 撤 … …4 2 — 4
议 程 一 常 识 非
前方 一 线 ,高 管慎 人 … …5 2 — 8
反 抗 焦虑 … …9- -2
无影 灯 下 的 国 关争 夺 战 / 股 东的 退 场设 计 /中国公 司治 理 的 大
“ 国 美效 应 ”/国美 “ 后 罗生 门”
“ 道 ”/ “ 邪 测量 ” 市 场 洞察 力 “ 非数 字化 ” 生存 … …1 3 1 8
快速 启 动 “ 美 团 队 ”/ 是 自己 资 产 的 最佳 所有 者 吗 ? / 完 你 跨
跨 国 巨头 门 口的 “ 蛮 人 ” … …7 3 野 6 双 边创 新 / 让 G 自我 颠覆 /来 自 兴 市场 的 极客 谁 E 新
中国 企业 的 “ 色革 命 ” … …8 3 颜 — 8
赢得 “ 慕 ”/ “ 慕 女 人 ”是 什 么样 的? / 生 “ 类 ”/双 爱 爱 催 异
市场 /员工 大脑 里 的秘 密 … …4 7 — 。
战争 已经 结束 战争 刚刚开始 /帝国春 秋 /以颠覆 为业 / 创新
终 结 了吗 ?
别 让 明 星 员 工 陨 落 / 成 本 , 亦创 新 / 的企 业 愿 意承 担 多 少 低 你 风 险 ? / 投 资 的 正循 环 … …5 I T

科技产业的投资价值分析

科技产业的投资价值分析

科技产业的投资价值分析在当下,科技行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这个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给投资者带来不少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投资方式,而是选择了投资科技产业。

在这个行业里,有很多拥有强大技术、前景广阔、发展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势的公司,成为了投资者的热点。

而对它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也是很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方面分析科技产业的投资价值。

一、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投资科技产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份额是指一个公司、一种产品或者一个地区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总销售额的比例。

市场份额越大,本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越强,公司的经营也越有保障。

市场份额的增加对于科技产业的公司而言意义重大。

因为在收入、利润、销售额等方面有了更大的优势,还能够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同时,市场份额的增加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增加资本的流入。

二、技术创新科技产业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不同的科技产业公司也存在技术水平的高低问题。

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通常会具备更强的生产力,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竞争并获得更高的收入。

因此,评估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也是科技产业投资的重要标准。

了解公司的技术实力和未来的技术趋势,能够帮助你找到一个可能成为行业领导者的公司并进行投资。

三、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科技产业评估企业价值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财务指标不仅仅是收入和利润等数据,而还包括这些数据与市值和竞争公司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财务指标:1. 净利润率:这个指标是一个公司在销售收入中获得的净利润,可以反映公司的运营质量。

2.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一家公司能够自行筹集的资本量,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3. PE比率:PE比率是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率,用于判断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公司的健康程度、持续的增长及其财务态势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判断依据。

生态产品概念再定义及其内涵辨析

生态产品概念再定义及其内涵辨析

Vol.34,No.3Mar.,2021第 34 卷 第 3 期2021 年 3 月环 境 科 学 研 究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生态产品概念再定义及其内涵辨析张林波1,虞慧怡2**,郝超志3,王 昊2,罗仁娟4收稿日期:2020-09-11 修订日期:2020-11-09作者简介:张林波(1969-),男,山东日照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资源资产核算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cn .*责任作者,虞慧怡( 1987-)女,山东聊城人,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经济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cn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No.2019-ZD-8-04)Supported by Consulting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 No.2019-ZD-8-04)1.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山东青岛266237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3.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2374.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准确界定生态产品概念定义及其内涵是深入开展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该研究深入剖析了生态产品现有概念定义存在的问题,从我国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念的战略意图入手,在指明生产者的基础上,将生态产品定义为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和人类社会生产共同作用提供给人类社会使用和消费的终端产品或服务,包括保障人居环境、维系生态安全、提供物质原料和精神文化服务等人类福祉或惠益,是与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并列的、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活必需品,分为公共性生态产品、准公共生态产品和经营性生态产品三类.阐明了生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产品、非生态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关系,明 确了生态产品不仅反映了自然生态与人类之间的供给消费关系,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供给消费关系.建议组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开展中长期联合攻关,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通过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抢占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学术制高点.关键词:生态产品;生态系统服务;自然资源;经济产品中图分类号:X196文章编号:1001-6929(2021)03-0655-06文献标志码:A DOI : 10. 13198/j. issn. 1001-6929. 2020. 11. 19Re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Ecosystem ProductZHANG Linbo 1 , YL Huiyi 2* , HAO Chaozhi 3, WANG Hao 2, LLO Renjuan 41. Qingdao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Shandong Lniversity , Qingdao 266237, China2. 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Eco-Process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3.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Shandong Lniversity , Qingdao 266237, China4.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 Yunnan Normal Lniversity ,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 Accurately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for in-depth theoreticalresearch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This study critical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original concept. We follow the strategic intention of our country to put forward realizing the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The ecosystem product is defined as a terminal product or service providedto the human society for use and consumption b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ecosystem biological production and human society production onthe basis of specifying the producer. This includes a guarante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security, provision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al services, and other human welfare or benefits. Ecosystem product is a daily necessity that meets therequirements of human beings for a better life alongsid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ndustrial product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 public ecosystem products, quasi-public ecosystem products, and business ecosystem products. In addition, it reveals the inherent relations and boundaries between ecosystem product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products, and illustrates that ecosystem products not only represent the supply and consumption nexus between the natural ecosystem and humans, butalso reflect a simi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researchers i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should put medium- and long-term joint efforts to solve the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value of ecosystem products, and seize the academic commanding heights of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economics research through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s 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656环境科学研究第34卷Keywords:ecosystem product;ecosystem service;natural resources;我国2010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发〔2010〕46号)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了生态产品概念,将生态产品与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并列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可消费的产品.此时生态产品概念的提出仅仅是为我国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基础,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土空间优化问题[1].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理念逐步演变成贯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主线,成为“绿水青山”在实践中的代名词和可操作的抓手,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各个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实践抓手,显示出了强大的实践生命力和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我国关于生态产品概念内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也仅有少量学者将生态系统服务中有形的物质产品定义为生态系统服务产品,以区别于无形的生态系统服务[2].对生态产品的认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含义基本相近;广义上的生态产品还包括通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降耗减排等途径生产的生态农产品、生态工业品等生态标签产品[3-4].现有的生态产品分类不一,有的将生态产品分为二类[1,3,5-6],如根据是否具有物质形态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产品[3],或根据其生产消费特点分为公共性和经营性生态产品[1];有的将生态产品分为三类[7-8],如参照MA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方法将生态产品分为有形产品、支持调节服务、美学景观服务三类[8];还有的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运行机制特点,将生态产品分为全国性、区域或流域性、社区性公共生态产品和“私人”生态产品[4];或因产品表现形式不同认为生态产品包括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生态服务产品和自然生态产品四类⑼•总体上看,目前学术界对于生态产品概念内涵以及分类的认识仍不统一,混淆了生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自然资源资产等概念的关系,缺少对可以在市场中交易的准公共生态产品的认识,制约了对生态产品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已有生态产品概念研究大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展开,没有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理解阐释生态产品的定义内涵,还远不能满足国家要将生态环境转变成为可以交换消费的生态产品,以发展经济的方式解决外部economic products不经济性问题[1]这一宏大战略命题需要.清晰界定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是研究生态产品的基本点和理论前提.生态产品类型繁多、属性特征差异巨大,对人类福祉贡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时,有些生态产品已经充分融入到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与一、二、三次产业存在交叉重合,是造成学术界对生态产品的认识理解难以统一的根本原因.张林波等[1]将生态产品定义为“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生产和与人类共同作用为人类福祉提供的最终产品或服务”,这是目前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定义.2020年生态环境部推荐《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指南》和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认可并采用了该定义,但该定义对生态产品概念的战略意图和现有概念的分析依然不够深入,生态产品的内涵和分类尚需进一步完善•该研究紧密围绕“两山”理论落地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准确把握国家提出生态产品概念的战略意图,深入剖析生态产品现有概念需要改进之处,基于人类消费和市场交易的视角提出生态产品的定义内涵与外延,并从生态产品生产过程中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产品的价值源泉及其所包含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消费关系,生态产品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服务等相关概念的关系等方面,探讨该研究生态产品概念定义的特点,以期为深入研究生态产品价值理论及其实现机制提供经济学基础.1基于人类消费和市场交易视角的生态产品再定义1.1生态产品现有概念定义的优缺点分析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中,生态产品被定义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该定义是我国在政府文件中首次对生态产品概念进行科学规范的定义,通过列举的方式界定了生态产品是具有生态功能特点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10].该定义基于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成果[11],以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为主,但又不囿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一些局限认识,从人类的需求角度出发,将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等人居环境纳入到生态产品的范围,是对生态系统服务认识的巨大进步和提高.我国政府文件用“生态产品”代替学术领域已经得到广泛接受的第3期张林波等:生态产品概念再定义及其内涵辨析657“生态系统服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用词问题,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大的创新性战略措施[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生态产品概念的提出,其目的是为了合理控制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限于时代背景和当时认识,其定义在指导开展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核算评估、产业发展等方面尚存在完善空间,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具体而言,生态产品现有概念定义存在涵盖范围广泛、概念模糊、生产劳动属性界定不明、与自然资源边界界定不清等问题和不足,导致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产品和自然资源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和边界不清晰.1.1.1涵盖范围广泛、概念模糊生态产品现有概念定义的外延极为广泛,将生态产品界定为具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自然要素,而自然要素包含了地球上除人类社会之外的一切事物.为了能使定义的外延进一步缩小,生态产品现有概念定义通过增加“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等定语限定概念定义的外延,并试图通过举例的方式进一步补充界定和说明.但由于这些定语本身的内涵含义也并不清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范围过大、概念模糊的问题[12],这就造成了生态产品现有概念定义没有说清楚生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异同.1.1.2生产劳动属性界定不明生态产品现有概念定义对生态产品的生产劳动属性界定不明.“产品”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生产出来的物品”,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中也必然含有生产劳动过程,隐含着其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变成商品的意思.生态产品现有概念定义没有界定指出生态产品必须包含生物生产和人类劳动两种生产劳动形式,尤其是没有认识到生物生产是除人类劳动外可以产生价值的另外一种劳动形式.是否包含生物生产是生态产品区别于单纯由人类劳动生产的经济产品的标准和依据,容易混淆生态产品与经济产品之间的关系与异同,从而造成纯粹的人工景观旅游、海洋内河航运、风力水利发电等只包含人类生产劳动的纯经济产品也被误认为是生态产品,同时也制约了从价值理论角度深入探讨生态产品的价值源泉及其反映的社会关系.1.1.3与自然资源的边界界定不清生态产品现有概念定义以列举的方式将“宜人的气候”等自然资源存量列入生态产品范畴,混淆了具有流量特点的生态产品与自然资源存量之间的界线与关系.按这种逻辑推论,容易导致基因资源、阳光温度、海洋成分等自然资源存量可能会被误纳入到生态产品范畴之中.一方面这些自然要素的数量规模往往特别巨大且人类无法对其进行改变或控制,其数量质量只取决于其地理区位、自然本底条件等因素[13],无法体现出人类保护、恢复或破坏活动的影响与成效,如果将其纳入生态产品范畴将会掩盖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另一方面,这些自然要素存量不具备稀缺性或被人类控制的特点,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经济价值,从而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念相悖.1.2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与再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看,“产品”是作为商品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的物品.产品的生产目的是通过交换转变成为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产品进入交换阶段就成为商品.从我国提出生态产品概念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图出发,生态产品的概念定义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①生态产品中包含生产劳动.生态产品同其他产品一样也是被生产出来的物品,作为一种产品,生态产品内涵中也应该含有生产劳动过程.②生态产品的目的是用于市场交易,除了少量制造出来供自己使用外,产品都是提供给市场通过交换被人们使用和消费的商品,产品具备在市场中流通、交易而成为商品的可能和基础.③生态产品是以人类消费使用为目的有价值物品和服务.产品的核心是物品的有用性,且能够满足人们一定需求,生态产品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被人类使用和消费.根据以上对生态产品概念内涵的分析,在已有研究[1]的基础上,该研究对生态产品的定义与分类进行了完善与修改.将生态产品定义为“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和人类社会生产共同作用提供给人类社会使用和消费的终端产品或服务,包括保障人居环境、维系生态安全、提供物质原料和精神文化服务等人类福祉或惠益,是与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并列的、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活必需品”.1.3生态产品的分类该研究在原有二分法[1]的基础上,根据政府主导、政府与市场混合、市场路径等不同的价值实现模式或路径,将生态产品分为公共性、准公共性和经营性生态产品三类(见图1).公共性生态产品是狭义的生态产品概念,与国内外学术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中的调节服务含义相近,是指生态系统主要通过生物生产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产品,包括清新空气、洁净水源、安全土壤和清658环 境 科 学 研 究第34卷气源壤洋空水土海 新净全洁 清干安清I 排污权|I 取水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生态产品类型价值实现方式图1生态产品概念内涵与基本分类Fig.1 Concept and basic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洁海洋等人居环境产品,以及物种保育、气候变化调 节和生态系统减灾等维系生态安全的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特征的纯公共产品.公共性生态产品往往还具有协同生产性,很难将其生产过程界定到某一个地点或某一个要素,这决定了其产权是区域性或共同性的,而不能确定为某个人或团体组织,因此其难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经济价值.经营性生态产品是广义的生态产品概念,与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相近,是人类劳动 参与度最高的生态产品,包括农林产品、生物质能等 与第一产业紧密相关的物质原料产品,以及旅游休 憩、健康休养、文化产品等依托生态资源开展的精神文化服务.经营性生态产品是人类劳动参与度最高的生态产品,具有与传统农产品、旅游服务等经济产品完全相同的属性特点,可以通过生产流通与交换过程在市场交易中实现其价值,已经被列入国民经济分 类目录.准公共生态产品是在一定政策条件下满足产权明晰、市场稀缺、可精确定量3个条件,具备了一定程度竞争性或排他性而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交易的公共性生态产品,介于公共性生态产品和经营性生态 产品之间,主要包括可交易的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污染排放权益,取水权、用能权等资源开发权益,总量配 额和开发配额等资源配额指标.虽然污染排放和资 源开发是破坏占用生态产品的行为,但是通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降耗减排等途径所形成的污染排放权益和资源开发权益减少了对生态产品的占用和损耗, 从反方向看是扩大了生态产品的供给,因此,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减少环境负荷的公共性生态产品.由于这些生态权益存在明确的生产与消费的利益关系,在 政府管制产生稀缺性的条件下,交易主体之间就会形成市场交易需求,生态权益就转变为生态商品,因此准公共生态产品也可以看作是公共性生态产品通过在市场中实现交换价值的生态商品.2生态产品概念定义的特点与国内外已有生态产品的定义[4,14-18]相比,该研究对生态产品概念的定义具有3个鲜明的特点:①将生态产品定义局限于终端的生态系统服务,阐明了生 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和纯粹的经济产品之间的边 界关系;②明确了生态产品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阐明了生态产品与非生态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关系;③明确了生态产品含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阐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经济学理论 基础.2.1将生态产品定义局限于终端的生态系统服务该研究将生态产品定义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一部分,局限于生态系统服务中为人类福祉提供的终端产 品和服务,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产品.从构成上看,生态产品所涵盖的内容范围小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包含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所有环境条件和效用[19],既包括为 人类福祉提供的各种终端产品和服务,也包括生态系 统自身的维持功能和必须依赖其他功能和过程才会 对人类福祉有益的中间服务.生态产品只是生态系统服务中直接对人类社会有益、直接被人类社会消费 的服务和产品,不包含生态系统服务中的支持服务、第3期张林波等:生态产品概念再定义及其内涵辨析659间接过程和资源存量.另外,该研究对生态产品的定义是狭义的概念,不包括人类经济社会生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态工业产品等生态标签产品.农产品符合或满足该研究对生态产品定义的一切要素和条件,可以算作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生态产品.由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已经被列入第一产业,为减少歧义和重复计算,可以将农产品仍列入第一产业而不计入生态产品,该研究通过将生态产品与农产品并列,将农产品排除在生态产品之外.环境友好产品、生态工业产品等生态标签产品可以通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降耗减排等途径减少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其所减少的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资源消耗所生成的排放权、用能权和碳排放权可以从反方向被看作是一种减少环境污染负荷的生态产品,但生态标签产品本身并不是生态产品,而是纯粹的经济产品.2.2明确了生态产品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该研究生态产品定义将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也拓展纳入到了劳动范畴,提出生态产品是由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共同作用产生的,生态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生物生产和人类劳动中的任何一种.生态产品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必然包含了生物生产作用,这是将生态产品与纯粹的人类经济产品区分的重要标准,不包括生物生产而只由人类劳动产生的产品只能是纯粹的经济产品.但包含了生物生产的生态产品必然包含人类劳动,任何生态系统都离不开人类的保护、恢复、经营和管理,即使是最原始的、无人存在的自然生态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禁止、限制或放弃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保护恢复劳动.一些非生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特别容易与生态产品相混淆,该研究生态产品定义对生产者的界定为阐明生态产品与非生态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关系提供了划分标准和依据.自然资源可以分为生态资源和非生态自然资源[20],生态资源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历史积累形成的具有生物生产功能的存量,而不具有生物生产功能的自然资源是非生态资源[21].“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是生态产品的生产者或生产载体,生态产品是生态资源存量生产出的流量产品.1.1.2节中提到了纯粹的人工景观旅游、海洋内河航运、风力水利发电等非生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只包含了人类生产劳动,并不包含生物生产功能,而宜人的气候、海洋温度调节等非生态的自然资源存量则既不包含生物生产,也不包含人类劳动.因此,该研究生态产品定义将生物生产纳入劳动范畴,除了进一步将纯粹经济产品排除在生态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区分生态产品与非生态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依据.2.3明确了生态产品含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该研究生态产品定义对生产生态产品的两种生产劳动的界定,不仅赋予生态产品具有区别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关系,而且为生态产品价值来源及价值交换规律研究提供了经济学基础.生态系统服务将生态系统看作是服务的生产者,人类是服务的消费者,只反映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该研究生态产品定义不仅将生态系统看作是生产者,把人类也看作为生态产品的生产供给者,生态产品所包含的生物生产反映了生态产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劳动反映了生态产品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同时,该研究对生态产品中生产劳动的界定,解决了传统劳动价值论与生态产品价值之间矛盾的问题.按照传统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来源于生产劳动,人类的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22].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生态产品都被看作是没有凝结人类劳动的纯粹自然产物,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23].该研究认为生态产品也是有价值的,生态产品的价值来源于人类劳动和生物生产,一方面丰富了人类劳动的内涵和范围,不仅将人类劳动从原料获取、生产加工、交换流通等生产过程扩展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也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经营管理看作是生产劳动;另一方面,该研究生态产品定义将生物生产也纳入到劳动范畴,将生物生产看作是除人类劳动外可以产生价值的另外一种劳动形式.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开展第一性生产,并通过次级生产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物生产过程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产品[24].生物生产与人类生产劳动一样也是人类财富的源泉,生物生产也是价值的来源.因此,该研究认为生态产品的价值来源于人类生产和生物生产的共同作用,生态产品不仅反映了自然生态与人类之间的供给消费关系,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供给消费关系,为阐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经济学理论基础.3结论与展望a)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和人类社会生产共同作用提供给人类社会使用和消费的终端产品或服务,包括保障人居环境、维系生态安全、提供物质原料和精神文化服务等人类福祉或惠益,是与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并列的、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根据生物生产、人类生产参与的程度以及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价值再定义在照明市场里,独特的天花板文化屏蔽了来自海外巨头的激烈竞争,本土企业要真正赢得本土市场,还需要独特的模式支撑。

从传统的照明产品提供商转型为照明解决方案提供者,雷士实现了价值链上的角色升级。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作者:王婷从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开始,电灯成为了人类照明的主要工具,这不但由此缔造了世界级企业GE,也由此撬动起一个庞大的为人类带来光明的照明产业。

不过与众多海外巨头先天占据先机,并由此形成持续优势壁垒的产业不同,照明产业的独特性还受制于特殊的“本土化要素”——不同区域市场里,由于建筑物结构和天花板高度所带来的差异,延缓了产业巨头全球化的步伐。

想象一下,在欧美高堂阔院的建筑风格下相得益彰的华贵吊灯,如果挂在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两居室中该显得多么地局促不安。

因此,照明产业的跨国巨头,它们的注意力则放在了自己更擅长的事情——光源的研发上,毕竟光源之于灯具,好比CUP之于电脑,它是灯具的“心”。

因此,独特的天花板文化屏蔽了来自海外巨头的激烈竞争,让中国企业在照明市场里凭借着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得以顺利地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这对于雷士来说,还不足够。

它们将对市场的理解推进了一步:不仅仅要为消费者需求制造相应型号或种类的灯具,而是应该指引消费者灯具应该在怎样的环境下使用,并由此为消费者开发出满足其需求的各种型号或种类的灯具。

他们在中国市场中定义和发掘“商业照明”这一细分市场,并且通过对渠道的开发、利用和盈利模式的修正,雷士从传统的照明产品提供商转型为照明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实现了价值链上的角色升级。

还原以客户为中心人类对光明的需求,不断推动着照明行业的发展。

目前,电光源仍然是世界照明系统的主体,自其发明以来已经历了130多年的发展,目前其品种已超过3000种,规格达到5万多种。

由于光源是让灯实现照明功能的主体,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主要照明企业都将研发的重点放在光源研发和创新上。

而随着节能环保趋势的日益增强,占领优质光源的研发先机,也成为很多照明企业占据行业高位的契机。

成立于1891年的飞利浦公司,最初就是一家从事碳灯丝光源生产的厂家,它的主要客户中,有一些早期的电力公司,他们在自己的能源供应合同里包含了光源的提供。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飞利浦已经成长为照明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一直主导着最优质光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

飞利浦先进的照明产品层出不穷,它不断重新定义着什么是更好的照明产品。

而飞利浦的盈利模式,更多是通过不断研发更优质的光源等产品,通过逐步推广(先在发达国家,再推广至发展中国家等)的方式实现持续收益,然后再将收益用于支持长期而耗资巨大的优质光源的研发。

但这种盈利模式,由于对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少有其它企业也能模仿,并轻易撼动飞利浦的地位。

1998年,雷士创立时,中国照明行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史。

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企业和广东中山古镇的照明企业先后引发了两次照明革命,前者模仿国外的灯具款式,引发了中国照明行业的产品生产浪潮,激发了一大批照明灯具市场出现,后者后来居上,在产品质量上进一步提升。

但总体来说,中国照明企业的产品在光源方面创新很少,产品多集中于灯具创新上,品牌也大多缺乏竞争力,主要占据国内中低端市场。

1999年以前,中国灯具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时代,照明企业的日子也过得相当滋润。

浙江温州灯具大世界、中山古镇灯饰市场等灯具集散地,生产企业一般都是坐等顾客上门,即使是在这样一种被动等待的状态下,灯具企业也不愁销路,来自全国的经销商会远道而来找货,行业整体增长速度超过20%。

同时,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水平也很高,中国照明企业主要通过模仿国外技术或抄袭其灯具款式,产品从生产到最终到消费者手中,利润空间巨大。

在这样一种行业背景下,雷士成立时,无论是占据高端核心市场的海外知名的光源品牌,还是本土凭来样加工就能生活得不错的本土加工企业,它们都使用着一种传统的纯自然的方式来对照明产品进行分类,从光源的技术分类、光源的功率分类到灯具的样式分类等,诸多让行业习以为常的分类方式,其实不过是从制造商的思维来武断地理解分类客户的使用情况,其实无论是圆形的灯还是方形的灯,40瓦的还是60瓦的,吊灯还是射灯,这些看起来详细具体的分类指标,都不能直观地解释,客户应该在什么环境下用到这些灯。

当时市场对于照明产品的细分十分模糊,大致根据使用场所分为家居照明和工程照明等类别,家居照明又可分为户外照明、室内照明等。

其实,客户的真实需求不是一件产品,而是产品背后能够实现的功能。

这一从产品(Goods)到好处(Good)的思维转换,是反映了企业是否真正能够从以产品为中心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真正具有基于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产品的能力。

正是在这种渠道销售模式粗放、市场细分不完善的情况下,雷士首次将“商业照明”从工程照明类别中细分出来。

而这一市场对服务要求高、利润高,生产难度高,但也构建了竞争壁垒。

定义产品的使用环境起初,雷士更多是提供产品,并主动告诉客户,这样的产品应该在什么环境下使用。

这样看起来,多此一举的做法,挑战了行业的传统神经:作为照明产品的制造商,难道还要干涉消费者如何使用不成?特别是原本成长于来料加工的丰沃市场里的很多企业并从未认真考虑过,一盏灯会有什么明确用途,究竟是应该装在客厅还是应该装在走廊。

它们既不习惯“规定”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没有能力为产品的恰当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随着雷士开展商业照明服务越来越深入,它也发现,对于客户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一款产品,不仅仅在于光源的优质,反而更多时候,在于灯如何与建筑物完美地结合,如何与环境达到和谐的统一,甚至最终达到见光而不见灯的效果。

这就需要将研究的重点从电源转向灯具和电器。

雷士于是开始尝试提供明确灯的用途的简单服务,告诉客户产品合适的使用范围。

这样不仅有利于消费者避免漂移,迅速判断和决策,也让雷士进入产业中更专业更高端的市场空间。

实际上,一款在考虑了环境要求下个性化定制的灯具或电源,有助于光源释放最佳的效果,达到环保的要求,而不是相反。

光源产品由于可以全球格式统一(220伏和110伏),跨国照明巨头作为全球优质的光源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可以大规模推广光源产品,但是灯具却需要因地制宜、千差万别,所以,通过灯具作为光源的外壳,决定了光源的适应范围和作用效果。

这就让雷士这样的本土企业,不但不会与海外巨头们形成市场碰撞,而且还能通过它对使用环境的深刻理解,在彼此合作间扩大了整体的照明市场份额,同时也提升了光源厂商的销售。

随着更加专注于商业照明领域,雷士开始不断搜索各种商业场所中光的使用环境,理解需求的差异,从而确定最适合的产品。

很多时候,由于对需求的清晰描述,准确地界定了产品的使用环境,这样让消费者更直接地选购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也许不用经过复杂的研发,就能够在市场的直观与速达的背景下让雷士获得很好的效益。

例如,雷士将传统的较粗的T8节能灯制作成更细的T4、T5节能灯,改造创新出有轮廓效果的灯。

雷士规定在装修时,必须将这种灯管镶嵌在天花板的槽中,达到看不见灯管,只看到美丽的轮廓,但灯亮后可以通过二次反光,灯光通过照在天花板反射到地面的效果。

现在,雷士这种T4、T5灯管一年的销售额达到3亿-4亿元。

经验的积累让雷士对市场有了更深的理解力,它们渐渐开始通过定义不同环境下照明用灯的类型,逐渐建立自己的市场领先地位,增加自己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雷士曾研发出一款用于勾勒大楼轮廓的洗墙灯,它定义这样的灯必须具备几个标准:第一,灯具外罩要改成有机透明的塑料;第二,灯具造型是弯的,方便安装。

油站灯也是一例,这是雷士专门为在加油站使用所开发的特殊灯具。

加油站使用环境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注意安全,灯具开关不能带有任何火星;第二,是要从很高的地方投射灯光下来,光罩效果要充分考量;第三,要安装方便。

因此,雷士设计的油站灯,一方面采用全密封设计,保证安全,另一方面,灯照效果要以光亮度、照度、聚焦为指标,达到在一定高度内不会使路面昏黄不清,同时,在安装上,雷士的油站灯还采用了一个“易安装”概念,产品如同被扣上高架,更加方便了使用者——电工的安装。

虽然从概念提出到实现需求的过程并不容易,但一旦雷士定义了一个特定环境的灯具概念,就等于建立了一个标准。

如此积少成多,雷士在商业照明领域的专业性更强。

雷士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也从原来的制造商,向前推进了一步,逐步成为“照明解决方案提供商”。

如今,雷士的客户伙伴,已经从原先单一的服装连锁店、商场等,延伸到更为广阔的领域,雷士不仅屡次承接国家大型基建项目订单,而且通过成功完成这些订单,在商业照明产品解决方案的定制化方面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雷士已经具有了1.4万多种不同的照明产品,任何所有照明环境下需要的灯,雷士都有能力提供或开发。

经验构筑的能力门槛,让后进者难以轻易的复制和超越。

顾问式销售的独特渠道传统的照明产品很多集中于灯具大市场销售,产品密密匝匝毫无生机地堆放在一起,一些经销商门店则摆着各种牌子的灯具产品,各种品牌之间很少差异化,有的照明产品甚至放在五金店销售。

实际上,照明产品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商品,其中光源类产品可视为快速消费品,电子灯具则属于耐用工业品,传统的销售方式,不仅不能为顾客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更不利于品牌建设。

当时雷士就考虑是否能将家电行业的品牌专卖模式移植到照明行业中来,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雷士于2000年在沈阳率先创办了照明行业的第一家品牌专卖店。

对雷士来说,专卖店主要承载两种不同类型的目标消费群体,第一种是终端直接消费群,可能是奔品牌而来,一般用的场所是家庭,或者是一些小工程,很小的工程中什么地方应该安装那种类型的灯,基本是比较清晰的,客户到店以后可以咨询雷士的导购员、安装人员、技术人员,通过店里的专业导购员的介绍,很小的工程和家庭客户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而另外一种类型是大型客户,可能设计师会让客户使用雷士的产品,但是施工方需要到雷士的专卖店去进行考察、比价,或采购。

另外,专卖店还有一个职能就是向专业消费者展示产品,提升他们的消费体验,同时也能实现他们一站式购买的需求。

从1999年开始,雷士根据销量、影响力大小,给予专卖店一定形式的现金补贴,并负责装修,让其免费开张(一般一家专卖店投资1万-2万元),迅速在全国建立起一批专卖店,雷士品牌专卖店到2003年就达到了300多家,2004年则达到600多家。

雷士的品牌影响力迅速扩散开来,但专卖店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

一方面,专卖店模式的门槛并不高,很容易被模仿,而且经销商的逐利性决定了其忠诚度较低。

加之,当时众多的专卖店直接向雷士下订单,订单非常散,无法大批量生产,生产和服务的灵活性都大大受到挑战。

为此,雷士照明再一次进行渠道变革,决定在原有的总部与专卖店的渠道之间增加一个层级——建立起省级运营中心,主要承担两大职能:物流配送和专卖店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