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气固固定床反应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 − ε B ) S s 颗粒润湿比表面积:Se = Vs 有效截面积 床层空隙体积 ε B 水力半径:RH = = = 润湿周边 总的润湿面积 Se 而比当量直径:d s = 6 / SV ⇒
εB 2 ⋅ ds d e = 4 RH = ⋅ 3 (1 − ε B )
dp 1 u2 = λ ⋅ ⋅ ⋅ ρ g中得 将d e、um 代入式 − dl de 2 ⇒
5
非均相:反应属于扩散和化学动力学共同控制时, 则催化剂颗粒表面、内部、外部浓度不均一,传递 阻力或传递与动力学阻力不可忽略,应计及催化剂 的存在和计算宏观反应速率,称为“非均相”模型。 一般工业上的外扩散阻力可略而不计。 一维模型:只考虑反应器中沿气流方向上的浓度梯 度和温度梯度(即传递和反应效应)。 二维模型:除考虑反应器中沿气流方向上的浓度 差和温度差外,还考虑垂直于气流方向上的浓度 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反应器数学模型。 6
(二)反应器设计基本原则
反应器设计内容
♣ 化工设计:1)工艺操作条件;2)设备选型; 3)催化床及换热器的工艺尺寸 ♣ 机械设计:1)机械结构设计;2)强度校核
反应器设计基本条件
♣ 基础数据:1 )热力学数据(如平衡常数、热 效应等);2)基本物性数据(Cp、µ、λ、DAB等) ♣ 动力学数据:1)本征动力学;2)宏观动力学; 3)颗粒参数;4)传递参数
24
代入衡算式得:-dFA= (-RA)(1-εB)Atdl FA=FA0(1-xA) ; dFA=-FA0dxA=Atum0cA0 而 ⇒ -um0cA0dxA= (-RA)(1-εB)dl
dx A (− R A )(1 − ε B ) = 微分式: dl u m 0 c A0
Note: 0-表示反应器入口。(-RA)以催化剂体积记
6 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
工业反应过程涉及的基本问题
反应器内存在物质:反应介质、催 化剂、以及内部构件等 传递过程:总体流动、粒内传递和 化学反应—温度、浓度分布,气相 压降,转化率及催化剂用量 反应器性能(能力、效率、参数敏 感性等)—上述因素的综合,是无 数个催化剂个体与反应器内物料流 动和传递过程的综合,详细描述需 要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
将各式代入得:
dT 1 = dl umC p ρ g
h0 (−∆H )( − R A )(1 − ε B ) − 4 (T − Tw ) dt
边界条件:p=p0 , xA=0, T=T0 at L=0
26
(D)一维拟均相理想流动固定床反应器模型
质量方程: 热量方程:
dx A (− R A )(1 − ε B ) = dl u m 0 c A0
dT 1 = dl umC p ρ g h0 (−∆H )( − R A )(1 − ε B ) − 4 (T − Tw ) dt
2 ρ u 1 − ε B dP 150 g m 1 . 75 − = + 动量方程: dl R ε 3 d em B s
2 ρ u 150 1 − ε B g m dP 得Ergun 方程:− = + 1.75 ε 3 d dl Rem B s
如果流体通过床层时的温度变化不大,压降相对较小, 床层填充均匀,则方程解为
2 ρ u 1− ε B g m ∆P 150 1 . 75 − = + ε 3 d L R em B s 由此可见,床层空隙率的大小对流动和压降的影响极大
17
(3)计算床层压降
2 150 1 − ε B ρ g um - ∆p = 1 . 75 + R ε 3 d L em B s 2 150 1 − ε B G L 1 . 75 = + R ε 3 d ρ em B s g 2 − 150 1 0 . 44 6 . 2 × 4 = + 1.75 −3 × × ( 3 . 96 10 ) 2 . 46 0.443 1901
6.4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绝热型 换热型
20
21
22
重点:一维模型(拟均相)
(一)一维拟均相理想模型(PFR)过程: 基本假定: 流体在反应器内径向温度、浓度均一,但 沿轴向变化 同一横截面上的浓度、温度相同 流体在催化剂床层中的轴向流动呈平推流 模型需要方程: 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 动量衡算
混合粒子的平均直径:(各不同粒径的粒子直 径的加权平均)
xi 1 x1 x2 = + + = ∑ ⇒ dm = d m d1 d 2 di 1 ∑ (xi di )
12
(三)流体通过床层的压力降
气体流动通过催化剂床层的压力降通常采用厄根 (Ergun)方程计算:
2 u ρ 1− ε B g m ∆P 150 1 . 75 − = + ε 3 d L R em B s
总之,气-固催化反应器设计应考虑:动 力学、流动过程、传递过程和动量过程
7
6.3 流体在固定床内的流动特性
气体自上而下流过床层 催化剂床层内的流动是 通过颗粒之间的空隙 进行的,易达到湍流 ,但与圆管内的流动 状况不完全相同 基本单元:装有固体颗 粒的均匀直圆管
8
(一)床层空隙率εB
3
反应器设计基本原则 1、 设计基础点:根据工艺条件和工程实际, 用反应工程观点确定最佳工艺操作条件 2、催化床类型和结构要适宜:涉及制造、 检修和催化剂装卸等 3、反应器内件设置要合理:床层结构、内 管布置、流体分布、测温测压元件布置等 4、机械结构要可靠:如高温高压下的机械 强度和温差应力等
= 1.898 ×10 Pa
18
5
(四)固定床内径向传递
(A)径向传热 过程:包含两个串联传热过程(近似):床层内 传热和器壁与层流边界层之间的传热 型式:流体之间的对流、导热和辐射;颗粒之间 的热传导、辐射和颗粒内以及颗粒接触面处的 热传导等 简化:床层视为均一,传热情况以傅立叶定律描 述( λ er );床层外沿与器壁间的传热以牛顿冷 却定律描述(hw) (A)径向传质 与修正彼克列准数Per=dPum/Er有关 19
推导过程
l u2 化工原理:− ∆p = λ ⋅ ⋅ ⋅ ρ g de 2
⇒
dp 1 u2 − = λ ⋅ ⋅ ⋅ ρg dl de 2
dp / dl : 单位床层高上的压力强度变化;
ρ g:气相密度; u:流体实际流速(空隙流速)
常以空塔气速表示: um = u ⋅ ε B d e:当量床层直径(水力直径) 流通截面积 4ε B = de = 4 ⋅ 润湿周边 (1 − ε B ) SV
' 2 u dp mρg 1− ε B ' − =λ ⋅ ⋅ 3 dl ds εB
3 其中:λ = λ = f ( Rem ) 4
Rem − 修正雷诺准数
15
Biblioteka Baidue =
'
d e uρ g
µg
2 d sum ρ g 2 = ⋅ = ⋅ Rem 3 µ g (1 − ε B ) 3
'
150 λ 与Rem的经验关联式: λ = + 1.75 Rem
−1
3.40 0.60
4.60 0.25
6.90 0.15
解:( 1)求颗粒的平均直径
−1 xi 0.60 0.25 0.15 ds = ∑ = + + = 3.96mm 3.40 4.60 6.90 di (2)计算修正雷诺准数
Rem
d sG 3.96 ×10 −3 × 6.2 = = = 1901 − 5 µ g (1 − ε B ) 2.3 ×10 (1 − 0.44)
定义:单位体积催化剂床层内的空隙体积(没有 被催化剂占据的体积,不含催化剂颗粒内 的体积)
VP ρB 空隙体积 颗粒体积 = 1− = 1− = 1− εB = VB ρP 床层体积 床层体积
ρ B-床层堆积密度, ρ P-颗粒密度
若不考虑壁效应,装填有均匀颗粒的床层, 其空隙率与颗粒大小无关
9
边壁效应(沿壁效应):靠近壁面处的空隙率 比其它部位大 为减少壁效应的影响,要求 床层直径至少要大于颗 粒直径的8倍以上
10
(二)颗粒定型尺寸
定型尺寸:最能代表颗粒性质的尺寸为颗粒的当 量直径。对于非球形颗粒,可将其折 合成球形颗粒,以当量直径表示。方 法有三,体积、外表面积、比表面积
等体积当量直径: ( 非球形颗粒折合成同体积 的球形颗粒应当具有的直径)
球形体积:VS =
π
6
d3 ⇒
6VS π
1
6.1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按催化剂流动状态分:固定床、流化床 按移热(供热)方式分:绝热式、连续换热式和 多段换热式(原料气冷激和非原料气冷激) 按反应器结构分:单段绝热式、多段绝热式、列 管式和自热式
6.2 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一)反应器设计基本类型 设计型—新反应器设计 校核型—给定反应器,校核是否满足生产质 量或生产能力的要求 2
23
(A)动量衡算方程(Ergun方程)
2 1 − ε B ρ g um dP 150 − = + 1.75 3 dl Rem ε B d s
(B)物料衡算方程
右图:对关键组分A进行物料衡算 Fin-Fout=Fr+Fb Fin=FA Fout=FA+dFA Fr =(-RA)(1-εB)dVR =(-RA)(1-εB)Atdl Fb=0(定常态下)
若(-RA)以催化剂质量记,则微分式为
dx A (− R A ) ρ B = dl u m 0 c A0
对照平推流反应器模型 两者相同
x A出 dx VR A = C A0 ∫ 0 (− rA ) V0
25
(C)热量衡算方程
输入热量-输出热量+反应热效应=与外界的热交换+积累 输入:GCpT G质量流量, Cp恒压热容 输出:GCp(T+dT) 反应热效应:(-RA)(1-εB)(-ΔH)Atdl 热交换: h0(T-Tr)πdtdl dt反应器直径 积累:0 h0:气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换热系数,Tr:环境温度
16
床层压降计算实例,例6-1:在内径为50mm的管内
装有4m高的催化剂层,催化剂的粒度分布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为球体,空隙率εB=0.44。在反应条件下的气体密 度 ρ g=2.46kg/m3 ,粘度 µ g=2.3×10-5kg/(m⋅s) ,气体的质量 流速G=6.2kg/(m2⋅s)。求床层压降。 粒度 ds/mm 质量分率 w
1
3
= dV
11
等外表面积当量直径: ( 非球形颗粒折合成相 同外表面积的球形颗粒应当具有的直径)
球形外表面积: S S = πd ⇒
2
SS π
1
2
= da
等比表面积当量直径: ( 非球形颗粒折合成相 同比表面积的球形颗粒应当具有的直径)
S S πd 2 6 VS 6 SV = = = ⇒ dS = =6 球形比表面积: 3 V S πd d SV SS 6
式中:Rem : 修正的雷诺数,Rem = um:平均流速(空塔气速 ) d s : 颗粒当量直径
µ g (1 − ε B )
d s um ρ g
L:床层高度
ρ g : 气体密度
13
ε B:床层空隙率
可用来计算床层压力分布; 如果压降不大,在床层各处物性变化不大,可 视为常数,压降将呈线性分布(大多数情况)
4
(三)反应器设计数学模型
均相反应器设计:PFR和CSTR(一维) 非均相反应器数学模型分类
♣ 根据动力学分:拟均相、非均相 ♣ 根据考虑的空间维数分: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
拟均相:反应属于化学动力学控制,催化剂颗粒表 面、内部、外部浓度均一,传递阻力可忽略,计算 过程与均相一样,称为“拟均相”模型——不单独 考虑催化剂的存在,仅计及一个反应源项即可。
(1 − ε B ) S s 颗粒润湿比表面积:Se = Vs 有效截面积 床层空隙体积 ε B 水力半径:RH = = = 润湿周边 总的润湿面积 Se 而比当量直径:d s = 6 / SV ⇒
εB 2 ⋅ ds d e = 4 RH = ⋅ 3 (1 − ε B )
dp 1 u2 = λ ⋅ ⋅ ⋅ ρ g中得 将d e、um 代入式 − dl de 2 ⇒
5
非均相:反应属于扩散和化学动力学共同控制时, 则催化剂颗粒表面、内部、外部浓度不均一,传递 阻力或传递与动力学阻力不可忽略,应计及催化剂 的存在和计算宏观反应速率,称为“非均相”模型。 一般工业上的外扩散阻力可略而不计。 一维模型:只考虑反应器中沿气流方向上的浓度梯 度和温度梯度(即传递和反应效应)。 二维模型:除考虑反应器中沿气流方向上的浓度 差和温度差外,还考虑垂直于气流方向上的浓度 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反应器数学模型。 6
(二)反应器设计基本原则
反应器设计内容
♣ 化工设计:1)工艺操作条件;2)设备选型; 3)催化床及换热器的工艺尺寸 ♣ 机械设计:1)机械结构设计;2)强度校核
反应器设计基本条件
♣ 基础数据:1 )热力学数据(如平衡常数、热 效应等);2)基本物性数据(Cp、µ、λ、DAB等) ♣ 动力学数据:1)本征动力学;2)宏观动力学; 3)颗粒参数;4)传递参数
24
代入衡算式得:-dFA= (-RA)(1-εB)Atdl FA=FA0(1-xA) ; dFA=-FA0dxA=Atum0cA0 而 ⇒ -um0cA0dxA= (-RA)(1-εB)dl
dx A (− R A )(1 − ε B ) = 微分式: dl u m 0 c A0
Note: 0-表示反应器入口。(-RA)以催化剂体积记
6 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
工业反应过程涉及的基本问题
反应器内存在物质:反应介质、催 化剂、以及内部构件等 传递过程:总体流动、粒内传递和 化学反应—温度、浓度分布,气相 压降,转化率及催化剂用量 反应器性能(能力、效率、参数敏 感性等)—上述因素的综合,是无 数个催化剂个体与反应器内物料流 动和传递过程的综合,详细描述需 要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
将各式代入得:
dT 1 = dl umC p ρ g
h0 (−∆H )( − R A )(1 − ε B ) − 4 (T − Tw ) dt
边界条件:p=p0 , xA=0, T=T0 at L=0
26
(D)一维拟均相理想流动固定床反应器模型
质量方程: 热量方程:
dx A (− R A )(1 − ε B ) = dl u m 0 c A0
dT 1 = dl umC p ρ g h0 (−∆H )( − R A )(1 − ε B ) − 4 (T − Tw ) dt
2 ρ u 1 − ε B dP 150 g m 1 . 75 − = + 动量方程: dl R ε 3 d em B s
2 ρ u 150 1 − ε B g m dP 得Ergun 方程:− = + 1.75 ε 3 d dl Rem B s
如果流体通过床层时的温度变化不大,压降相对较小, 床层填充均匀,则方程解为
2 ρ u 1− ε B g m ∆P 150 1 . 75 − = + ε 3 d L R em B s 由此可见,床层空隙率的大小对流动和压降的影响极大
17
(3)计算床层压降
2 150 1 − ε B ρ g um - ∆p = 1 . 75 + R ε 3 d L em B s 2 150 1 − ε B G L 1 . 75 = + R ε 3 d ρ em B s g 2 − 150 1 0 . 44 6 . 2 × 4 = + 1.75 −3 × × ( 3 . 96 10 ) 2 . 46 0.443 1901
6.4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绝热型 换热型
20
21
22
重点:一维模型(拟均相)
(一)一维拟均相理想模型(PFR)过程: 基本假定: 流体在反应器内径向温度、浓度均一,但 沿轴向变化 同一横截面上的浓度、温度相同 流体在催化剂床层中的轴向流动呈平推流 模型需要方程: 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 动量衡算
混合粒子的平均直径:(各不同粒径的粒子直 径的加权平均)
xi 1 x1 x2 = + + = ∑ ⇒ dm = d m d1 d 2 di 1 ∑ (xi di )
12
(三)流体通过床层的压力降
气体流动通过催化剂床层的压力降通常采用厄根 (Ergun)方程计算:
2 u ρ 1− ε B g m ∆P 150 1 . 75 − = + ε 3 d L R em B s
总之,气-固催化反应器设计应考虑:动 力学、流动过程、传递过程和动量过程
7
6.3 流体在固定床内的流动特性
气体自上而下流过床层 催化剂床层内的流动是 通过颗粒之间的空隙 进行的,易达到湍流 ,但与圆管内的流动 状况不完全相同 基本单元:装有固体颗 粒的均匀直圆管
8
(一)床层空隙率εB
3
反应器设计基本原则 1、 设计基础点:根据工艺条件和工程实际, 用反应工程观点确定最佳工艺操作条件 2、催化床类型和结构要适宜:涉及制造、 检修和催化剂装卸等 3、反应器内件设置要合理:床层结构、内 管布置、流体分布、测温测压元件布置等 4、机械结构要可靠:如高温高压下的机械 强度和温差应力等
= 1.898 ×10 Pa
18
5
(四)固定床内径向传递
(A)径向传热 过程:包含两个串联传热过程(近似):床层内 传热和器壁与层流边界层之间的传热 型式:流体之间的对流、导热和辐射;颗粒之间 的热传导、辐射和颗粒内以及颗粒接触面处的 热传导等 简化:床层视为均一,传热情况以傅立叶定律描 述( λ er );床层外沿与器壁间的传热以牛顿冷 却定律描述(hw) (A)径向传质 与修正彼克列准数Per=dPum/Er有关 19
推导过程
l u2 化工原理:− ∆p = λ ⋅ ⋅ ⋅ ρ g de 2
⇒
dp 1 u2 − = λ ⋅ ⋅ ⋅ ρg dl de 2
dp / dl : 单位床层高上的压力强度变化;
ρ g:气相密度; u:流体实际流速(空隙流速)
常以空塔气速表示: um = u ⋅ ε B d e:当量床层直径(水力直径) 流通截面积 4ε B = de = 4 ⋅ 润湿周边 (1 − ε B ) SV
' 2 u dp mρg 1− ε B ' − =λ ⋅ ⋅ 3 dl ds εB
3 其中:λ = λ = f ( Rem ) 4
Rem − 修正雷诺准数
15
Biblioteka Baidue =
'
d e uρ g
µg
2 d sum ρ g 2 = ⋅ = ⋅ Rem 3 µ g (1 − ε B ) 3
'
150 λ 与Rem的经验关联式: λ = + 1.75 Rem
−1
3.40 0.60
4.60 0.25
6.90 0.15
解:( 1)求颗粒的平均直径
−1 xi 0.60 0.25 0.15 ds = ∑ = + + = 3.96mm 3.40 4.60 6.90 di (2)计算修正雷诺准数
Rem
d sG 3.96 ×10 −3 × 6.2 = = = 1901 − 5 µ g (1 − ε B ) 2.3 ×10 (1 − 0.44)
定义:单位体积催化剂床层内的空隙体积(没有 被催化剂占据的体积,不含催化剂颗粒内 的体积)
VP ρB 空隙体积 颗粒体积 = 1− = 1− = 1− εB = VB ρP 床层体积 床层体积
ρ B-床层堆积密度, ρ P-颗粒密度
若不考虑壁效应,装填有均匀颗粒的床层, 其空隙率与颗粒大小无关
9
边壁效应(沿壁效应):靠近壁面处的空隙率 比其它部位大 为减少壁效应的影响,要求 床层直径至少要大于颗 粒直径的8倍以上
10
(二)颗粒定型尺寸
定型尺寸:最能代表颗粒性质的尺寸为颗粒的当 量直径。对于非球形颗粒,可将其折 合成球形颗粒,以当量直径表示。方 法有三,体积、外表面积、比表面积
等体积当量直径: ( 非球形颗粒折合成同体积 的球形颗粒应当具有的直径)
球形体积:VS =
π
6
d3 ⇒
6VS π
1
6.1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按催化剂流动状态分:固定床、流化床 按移热(供热)方式分:绝热式、连续换热式和 多段换热式(原料气冷激和非原料气冷激) 按反应器结构分:单段绝热式、多段绝热式、列 管式和自热式
6.2 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一)反应器设计基本类型 设计型—新反应器设计 校核型—给定反应器,校核是否满足生产质 量或生产能力的要求 2
23
(A)动量衡算方程(Ergun方程)
2 1 − ε B ρ g um dP 150 − = + 1.75 3 dl Rem ε B d s
(B)物料衡算方程
右图:对关键组分A进行物料衡算 Fin-Fout=Fr+Fb Fin=FA Fout=FA+dFA Fr =(-RA)(1-εB)dVR =(-RA)(1-εB)Atdl Fb=0(定常态下)
若(-RA)以催化剂质量记,则微分式为
dx A (− R A ) ρ B = dl u m 0 c A0
对照平推流反应器模型 两者相同
x A出 dx VR A = C A0 ∫ 0 (− rA ) V0
25
(C)热量衡算方程
输入热量-输出热量+反应热效应=与外界的热交换+积累 输入:GCpT G质量流量, Cp恒压热容 输出:GCp(T+dT) 反应热效应:(-RA)(1-εB)(-ΔH)Atdl 热交换: h0(T-Tr)πdtdl dt反应器直径 积累:0 h0:气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换热系数,Tr:环境温度
16
床层压降计算实例,例6-1:在内径为50mm的管内
装有4m高的催化剂层,催化剂的粒度分布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为球体,空隙率εB=0.44。在反应条件下的气体密 度 ρ g=2.46kg/m3 ,粘度 µ g=2.3×10-5kg/(m⋅s) ,气体的质量 流速G=6.2kg/(m2⋅s)。求床层压降。 粒度 ds/mm 质量分率 w
1
3
= dV
11
等外表面积当量直径: ( 非球形颗粒折合成相 同外表面积的球形颗粒应当具有的直径)
球形外表面积: S S = πd ⇒
2
SS π
1
2
= da
等比表面积当量直径: ( 非球形颗粒折合成相 同比表面积的球形颗粒应当具有的直径)
S S πd 2 6 VS 6 SV = = = ⇒ dS = =6 球形比表面积: 3 V S πd d SV SS 6
式中:Rem : 修正的雷诺数,Rem = um:平均流速(空塔气速 ) d s : 颗粒当量直径
µ g (1 − ε B )
d s um ρ g
L:床层高度
ρ g : 气体密度
13
ε B:床层空隙率
可用来计算床层压力分布; 如果压降不大,在床层各处物性变化不大,可 视为常数,压降将呈线性分布(大多数情况)
4
(三)反应器设计数学模型
均相反应器设计:PFR和CSTR(一维) 非均相反应器数学模型分类
♣ 根据动力学分:拟均相、非均相 ♣ 根据考虑的空间维数分: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
拟均相:反应属于化学动力学控制,催化剂颗粒表 面、内部、外部浓度均一,传递阻力可忽略,计算 过程与均相一样,称为“拟均相”模型——不单独 考虑催化剂的存在,仅计及一个反应源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