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8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8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2、通过动手实验,了解近视眼以及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培养眼保健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种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以下问题: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像。

3、凸透镜的厚薄影响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的厚度,焦距,对光线的会聚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图片(配乐: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欣赏我们伟大祖国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提问: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呢?通过作者的生平,鼓励学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富有意义。

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

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

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三、切入主题(一)出示眼睛的构造图和模型(二)请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内容(三)请同学之间交流,展示照相机和人眼球的对比图片。

体验:请同学们先近距离看自己的手指纹,然后马上眺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怎样调节的。

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新)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4节《眼睛和眼镜》参考课件2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新)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4节《眼睛和眼镜》参考课件2教学讲义ppt课件
1) What discourages me most is that ... 2) I have no idea how to ....... 3) I can't follow what ...... 4) I was told that ...... (provide / offer help for ......) 5) I'm eager / anxious to ...... 3. 预约: I have no lessons on ... or ... (available有空的 可会见的/ convenient) 4. 联系方式: call sb at ... / e-mail sb .../ send an e-mail to sb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新)第 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4节《眼
睛和眼镜》参考课件2
新知探究
一、眼球的结构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物体在它上面成像。
二、眼睛的调节
正 常 的 眼 睛
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 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For Reference参考
1. 本人简介 :
1) I'm Li Hua , a Chinese student ...... (take summer courses in your university) (定语从句 / 非谓语作后置定语)
2) I just came here last month and ...... (adapt to ... / have difficulties with ...... 2. 求助内容:reasonable imagination 合理的发挥: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猜想:
·近视眼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晶状体太厚,可能需要借助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远视眼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晶状体太薄,可能需要借助凸透镜来进行矫正。
设计(1):
(晶状体) (视网膜)
近视、远视的成因?
哪种形状的晶状体分别符合 近视和远视的 特征?
设计(1):
近视、远视成像的位置?
对于不同厚度 物体分别成像 在什么位置?
1、被调查人的称呼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否老花:

3、老花眼镜的度数:左 右 。(假如爷爷奶奶不知道则继续下一项)
4、 经过你的测量,爷爷(奶奶)老花镜的度数是:左 右 。
5.简单叙述,你是用了什么方法?选了那些器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帮你爷 爷(奶奶)测量出他们 的老花眼镜的度数的。
的“晶状体”,
记录: 次数
1 2 3
凸透镜
厚 薄 更厚
成像位置
“视网膜”的位置 “视网膜”的后方 “视网膜”的前方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蜡烛应移至的位置
适当位置
更远离凸透镜的位置 (看清远物,看不清近物) 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 (看清近物,看不清远物)
结论: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方;
视网膜
1. 睫状体的作用:
睫状体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1. 睫状体的作用:睫Fra bibliotek体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1. 睫状体的作用:
睫状体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1. 睫状体的作用:
睫状体 角膜 晶状体
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 变其折光能力
视网膜
2. 人眼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6.4眼睛和眼镜教案(附当堂检测题及备课参考资料)(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4眼睛和眼镜教案(附当堂检测题及备课参考资料)(新版)北师大版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眼睛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新课导入:介绍眼睛的构造,让学生了解眼球各部分的作用;
3.实验环节: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4.应用拓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眼睛和眼镜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眼睛和眼镜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眼睛的保护和正确使用眼镜的重要性;
6.当堂检测: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通过观察眼睛模型、实验等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生能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5.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包含本节课的主要学习问题和实验操作指导。学习任务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眼睛和眼镜》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眼睛和眼镜》优质教学课件

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总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 反思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功, 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今后 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 吧!
第六章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复习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
凸透镜的焦距与它的形状有什么联系?
凸透镜的表面越凸,它的折射本领越大,焦距就越短
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
一、眼睛
睫状体 角膜 晶状体
瞳孔
共同作用相当于 凸透镜
玻璃体 视网膜
相当于光屏
视神经
探究新知
人眼看远处的物体时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 体变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 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 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谢谢聆听
探究新知
人眼看近处的物体时
当睫状体收缩时, 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 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 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 处的物体。
远点 近点 明视距离
二、近视眼




探究新知
为什么读写时要保持眼睛和书本25cm的距离?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 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25cm,这 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探究新知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 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 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 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 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 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 清近处的物体。
三、远视眼



北师大版8下物理6.4眼睛和眼镜教案

北师大版8下物理6.4眼睛和眼镜教案
北师大版8下物理 6.4眼睛和眼镜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北师大版8下物理《6.4眼睛和眼镜》
2. 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 授课时间:第15周,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
4. 教学时数:45分钟或1课时
本节课将围绕眼睛的视物原理和眼镜矫正视力的方法进行讲解,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如何科学地保护眼睛。同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眼镜的度数与视力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针对互动环节,我认为可以进一步丰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眼科医生和患者的角色,从而加深对视力检查和眼镜配镜过程的理解。同时,引入更多创新教学方法,如虚拟现实(VR)眼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能力拓展方面,我将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此外,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他们关注视力保护,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眼睛结构、透镜成像原理等,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运用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手段,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 创设情境:展示一组视力检查表,让学生模拟进行视力检查,感受视力正常与异常的差异。
- 设计有趣的视觉谜语或小故事,如“为什么猫头鹰晚上能看清东西?”引导学生在趣味中思考物理原理。
- 创意排版,将板书内容以流程图、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① 重点知识点:
- 眼睛视物原理
- 近视、远视成因
- 眼镜矫正视力的方法
② 关键词: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第3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第3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滚动放映一组与眼睛有关的一组图片和视频,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幅带眼镜的卡通画面上: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认识到眼睛是人体中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等,但在我们周围许多人的眼睛出现了问题:汇报上一节课布置的近视率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近视已是我们同学们中存在的很普遍的视力问题。

你想知道有关近视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确定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问题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上节课已布置让学生查阅有关眼睛的资料:放投影片,课本图眼球的结构,让不同的小组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然后其他小组补充:师生总结: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

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小组交流:有关眼睛的结构各小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如下: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解答: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B
• 3、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 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近视眼;乙
B远视眼;乙
C近视眼;丙C
D.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 为了看清该学生,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下列说D法正确的是( )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①眼睛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 ②近视眼成因及矫正(凹) ③远视眼成因及矫正(凸)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A.高老师是近视眼 B.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C.高老师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过厚 D.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 5、某人戴的眼镜如图4所示,则( )(多选) BC
• 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跟 • 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 • C.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 D.潜望镜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 1. 将二极管放到合适的位置,调节 水透镜(晶状体)的厚度,直到光 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 2.移动二极管,调节水透镜(晶状 体)的厚度,并观察水透镜厚度的 变化(变薄还是变厚),使光屏 (视网膜)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2、眼睛的成像原理
正常的眼睛调节
实验一: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实验要求:
1.制造出一个近视眼
谜语 人的头上有扇窗 这扇小窗能照相 你若保护不好它 玻璃戴在窗户上

第六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和光路,其中能到达近视眼改正目的的是( D )
A
B
C
D
11.下列预防近视眼的各种做法中正确的( ABCD )
A.不能长时间凝视近处的物体 B.不得不长时间看近处物体时应抽空向远处眺望一阵 C.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较长时间看近处物体 D.不在光线明暗不稳的环境中读书写字.
12.为什么边走路边看书对眼镜有害?
先天缺陷、不注意用眼卫生或年龄的增长:
强光照射
沉迷网络
暗光读书
躺卧读书
导致眼睛晶状体扁平,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
向上太短,从近处射来的光只能会聚在视网膜后面,不能会聚
在视网膜上,所以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叫远视眼。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 清近处的物体。)
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三、远视眼 2、改正远视的方法
“老年花似雾中看。”意思是“身体衰迈,老眼昏蒙, 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人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 自然界中那些美好的景象,怎样才能还给诗人一双明亮的眼睛 呢?。
一、眼睛 1、眼球的结构
瞳孔
玻璃体 视网膜
角膜
晶状体
视神经
2、眼睛的成像机理
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 凸透镜和一个屏幕。其中角 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相当于 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 机中的底片。
最新最全北师大版初中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新课教学课件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睫状体收缩 晶状体变凸, 折光能力变强, 像成在视网膜上.
睫状体放松 晶状体变扁平, 折光能力变弱, 像成在视网膜上.
二.近视眼
实验探究二: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温馨提示:固定光屏与水透镜位置不变!
1.模拟正常眼:将光屏和光源放在水透镜两侧,固定 水透镜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和光源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 现清晰的像。
三.远视眼
1、成因:
能看清远物,看不清近物
2、矫正:
晶状体太平 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折光能力太弱, 成像于视网膜后。
配戴_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走路看书
关爱健康视力,缔造精彩生活
不躺着看书
不在强光下看书
读写姿势要正确
要休息远眺几分钟
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配戴凹透镜。
3.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配戴凸透镜。
练一练
A、B 1.下面四幅图中,______是正常人眼的示意图,______是远视眼的示意图,______是近视眼的示意图。远
视眼要戴______镜,它是____透镜;近视眼要戴______镜,它是____透镜。
D
A
老花

近视

A
B
C
D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幻灯机、照相机、幻灯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己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实际过程,加深对成像原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勇于研究生活中新器件的物理原理,树立科学知识应用实际的意识。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_41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四、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_41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成像原理等内容,并在生物课上已经对眼球的结构、近视眼和良好用眼习惯有所介绍的基础上,继续从物理的角度学习眼睛是如何看物体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眼镜的度数等内容,是光学知识综合应用的一节课。

教材内容文字叙述简单、基础原理隐含其中,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具有较高的能力价值;眼睛是人体重要器官,教材将这个内容作为独立的一节学习内容安排,其目的是落实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眼睛和眼镜很熟悉,对生活中相关现象有感性认识,并有了一定的光学基础,但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角度分析问题及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与此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设计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物理知识在眼睛和眼镜上的应用,力求达到学生能自觉地、科学地保护自己的眼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和多媒体课件了解眼球的构造,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眼睛的成像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晶状体的焦距与其薄厚的关系”,从而理解人眼是如何调节晶状体形状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

提升用语言描述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以及利用实验结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成像特点。

了解眼镜度数与透镜焦距的关系。

4.通过实验经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诊断和矫正”的探究过程,养成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回顾了145项研究报告,覆盖全球210万人群。文章中指出,2000年全球近视患者为 14.06亿,2010年近19.5亿(占全球人口比例28.3%),同时研究预测2020年全球预计有26.2亿近视患 者,2050年全球近视人口将达一半(47.58亿),包括9.38亿的高度近视人口。
2015年6月5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国民健康视觉 报告》。研究估计,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 数在4.5亿左右。保守估计,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 高达1.1%左右。其中,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高达3000万。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发病率都超过70%,并逐 年增加,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 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 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成因
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或睫 状体疲劳过度,使调节能力降低,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 前方,到达视网膜时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从而看不清 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
3、近视眼的矫正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可以矫正近视眼,在眼睛前面 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先向四面发散,然后再 通过晶状体就会聚在视网膜上了。
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结构 成像 调节作用


照相机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Fra bibliotek瞳孔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倒立、缩小、实像
像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 焦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 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 改变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来改 焦距,使视网膜上成的像清晰。 变像距,使底片上成的像清晰。
想一想:
关于眼睛,同学们知道什么?
一、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睫状体 角膜 晶状体 瞳孔
虹膜
玻璃体 视网膜
眼球的结构
通往大脑的神经
(一)人眼看物原理:
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 视网膜 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比较)
都是u>2f f<v<2f(u>v)
护眼小常识
预防近视 “四不看” “三要” :
①不躺卧看书。 ②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③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④不走路看书。 ⑤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⑥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 远眺几分钟。 ⑦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课堂练习
1、以下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B
比较远视眼与近视眼
近视眼 远视眼
晶状体
太厚 太薄
折光能力
太强
像的位置
在视网膜前
太弱
在视网膜后
矫正方法
凹透镜 凸透镜
创新探究一:
通过晶状体的调节,眼睛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 点叫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2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 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25cm,叫做明视距离。看书上的字,测出你的明视距离,和其他同学比较一 下:正常眼、近视眼明视距离相同吗?有什么规律?
三、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
1、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 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远视眼的成因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的原因是晶状 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 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 个模糊的光斑.
3、远视眼的矫正
矫正远视眼,可以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 面放一个凸透镜作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就能使来自近处 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2、下图是一组眼睛模型,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用平行光照射每个模型。
a
b
c
1)图a是正常眼睛的模型,图b是____眼睛的模型,图c是_近_ 视 眼睛的模型。
2)要使光线达到b图视网膜,采取的方法是在凸透镜前加___
3)要使光线达到c图视网膜,采取的方法是在凸透镜前加___
1、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短; 2、不同近视眼的明视距离也不同; 3、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长。
四、眼镜的度数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 即
Φ=1/f
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说明: 凸透镜(远视镜)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近视镜)的度数是负数
2016年2月《Ophthalmology》刊登了华柏恩教授的遗作“近视和高度近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 行以及2000年至2050年的时间趋势”。
二、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不同厚度(焦距)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 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短: 透镜越薄,折光能力越弱,焦距越长。
二、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 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 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 凹透镜 凸透镜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①眼睛的结构及其成像原理 ②近视眼成因及矫正(凹) ③远视眼成因及矫正(凸)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眼睛的调节
(u>v)
v一定,u大,晶状体变扁 平,f变大
v一定,u小,晶状体变 凸,f变小
正常的明视距离是25cm
自学研究
1、眼睛
好像
晶_状_体、_ 角膜 相当于
_视_网_膜
相当于
照相机 镜头 胶片
2、眼睛通过___改变___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
的物体。
睫状体
晶状体
二、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