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课件
纳西东巴文-介绍课件
纳西东巴文的起源
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
由原始图画文字演化而来,初期为图画象形文字,后逐渐发展成用细笔书写的 拼音文字。
与甲骨文和金文的关系
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与甲骨文和金文有一定的相似性。
纳西东巴文的发展与演变
01
早期的东巴文
主要用于记录纳西族原始宗教的经典,被用于祭祀、丧葬等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02作的。纳西东巴文的宗教文献
01
02
03
经书
纳西东巴教的经书是用纳 西东巴文写成的,包括 《崇搬图》、《祭天经》 等。
仪式手册
纳西东巴教的仪式手册是 用纳西东巴文编写的,详 细介绍了各种祭祀仪式的 程序和注意事项。
占卜书
纳西东巴教的占卜书是用 纳西东巴文写成的,包括 《卜辞》、《解卦》等。
04
纳西东巴文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
文字的读音与发音
读音规则
纳西东巴文的读音规则较为简单,一般来说,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但也有一些 特殊的音变现象。
发音特点
纳西东巴文的发音清晰响亮,富有节奏感,特别是元音的发音饱满有力,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纳西东巴文的声调变化也较为丰富,能够表达不同的语义 。
03
纳西东巴文的文献与作品
纳西东巴文的文献类型
纳西东巴文的文学作品
01
02
03
04
史诗
纳西族的史诗《创世纪》、《 鲁般鲁饶》等是用纳西东巴文
记录的。
叙事诗
纳西族的叙事诗,如《猴子战 蛇妖》、《青蛙骑白马》等, 也是用纳西东巴文创作的。
诗歌
纳西族的诗歌,如抒情诗、讽 刺诗等,也是用纳西东巴文写
成的。
小说
认识少数民族——纳西族 历史发展(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5世纪后期(南朝齐、梁之际),麽些酋长泥 月乌率众驱走原来定居于今宁蒗永宁的吐蕃势 力,而世代生息繁衍于此。
纳西族妇女
秦汉唐宋时期
唐代,根据《蛮书》所载,东至今四 川省西川地区,南至大理州宾川,西 至澜沧江边的维西一带,北至铁桥上 下的德钦、中甸一带,都有纳西人分 布。
02
汉时期,定笮一带“摩 沙夷”之地盛产盐、铁 和漆,引发东汉朝廷派 官兵争夺定笮盐铁之利 的战争。《木氏宦谱》 中对东汉及蜀汉时摩沙 夷在盐源的活动已有简
略记载。
03
至东汉时,纳西先民与 东汉王朝直接建立了政
治关系。
纳西族文化
秦汉唐宋时期
74年(永平十七年),川西南白狼夷向东汉王 朝奉贡、献诗三章,称为《白狼王歌》, 其 中有文字与现代纳西语相同或相近,说明白狼 夷可能是纳西先民,清末民初汉文史籍和民间 传说中多说古白狼国即在今四川巴塘。
1872年(同治十一年), 回民起义失败。据《丽 江府志》记载:“丽邑子 弟毁于王事者统计六千数 百人,百姓死者十之二 三。”这是丽江历史上
的“乱世十八年”。
民国时期
1915年(民国四年)12月25日,“反袁护国战争” 在云南打响,丽江纳西族积极参加护国运动,向护 国军输送了3420名青年,为反对复辟帝制奋战疆 场,很多纳西战士血染沙场。
1941年(民国三十年),为了支持长久抗战,丽江纳西族人 民没有任何现代工程机械的条件下,用人力修成了丽江附近 的白沙机场。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为了中印“驼峰航线”的顺利通 行,美军“飞虎队”在丽江设立“航空指挥站”,纳西族人 民积极参加修建电台、修建房屋和其他军事工程,支持了盟 军抗日斗争。
纳西艺术-东巴文化和图腾ppt课件
8
巴格图之说
讲女神盘兹莎美给人类的使者白蝙蝠天下所有的经书,但白蝙蝠途中不按照女神 的吩咐而私自揭开经箱想看个究竟,结果白风黑风吹起,将经书吹落四方,只有 一部上好的经书被龙王署美纳布收起而放在一个大蛙含时巴美嘴里。白蝙蝠重新 求告女神,女神点化他只能去到黄金大蛙含时巴美所栖身的地方请“史索督知” 三兄弟帮忙获取经书,于是这三兄弟应其请求而带上弓箭,射死大蛙含时巴美, “只见它的头颅朝南,尾朝北。将身死时,接连发出5次哀鸣之声,一一变成5 种‘津吾’(与藏语的‘元素’一词发音相近,指五行元素——引者按)。从此, 在居纳若罗神山上,在增含鲁美神石下,由黄金大蛙发出的5次鸣叫声幻化为5 种津吾的谱曲便永存于世(戈阿干注:‘译丛本’译为金色的神蛙,在将要断气 时,从口里说出5个字:木、火、铁、水、土,五行就此而出。 ‘石印本’原文译为‘叫了五声就产生木金水火土五行’。
3
4
关于青蛙图腾之说
• 在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中还讲述了一只金
黄色的巨蛙的故事。在东巴经《自然神的
来历》中说:“五方五地的自然神都出自
金黄色的巨蛙的卵中。”在另一本东巴经
《白蝙蝠取占卜经》中说:“由于金黄色
的巨蛙吞食了白蝙蝠从天上取来的占卜经
书,被上天的神射手将其射死,从而形成
了“巴格图”(类似八卦图,是用于占卜
和推算方位、五行、九宫、天干地支等
的)。
5
6
从《巴格图》和《十二生肖的来历》等经书 上看,纳西族早就对四方四隅(类似汉族的八卦) 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确定了二十八宿的方位和 用阴阳“精畏”(“五行”)配合十二生肖推算六 十花甲的方法;创制了以月亮圆缺定月,每月三 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共三百六十天的历法,并 用十二属相来记日、记月和记年。民间还从对天 象及生物活动观察,摸出一套关于风、雨、花、 雪,以及布谷鸟、野鸭、大雁、白鹤等的活动规 律,来分别季节的特征,不误农时地进行农事活 动。
纳西族——东方女儿国 ppt课件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认为母为尊,女为贵,母亲是摩梭人生活
中的轴心和靠山,摩梭人离不开母亲,离不开以母亲为主的家 屋,女性在母系家屋中享有尊贵的地位;
摩梭人至今都保存着古老的“共耕分食”的形式。这种生产劳 动过程给男女青年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机会,爱情也就在这种土 壤中产生了。
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 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
在她们这里,不存在“第三者”,也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的封建规矩,更不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男
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天下男子到 处有,东方“女儿国”的女子任我求。
石器时代晚期,近亲间婚姻关系的混乱导致了婴儿成活率低、 畸形儿和低能儿过多的恐怖现象。原始人对男女关系有了更严 格的界定。母权的逐步确立,引起了婚姻形式的改变。不同部
族间通婚了。种族外婚制,使我们的品种越来越优良,生产
力飞速提高。
人类开始形成对偶婚制。在欧洲大陆的部落里,当一个青年男 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劫得或拐得一个姑娘的时候﹐这个姑娘便 被认为是那个青年男子的妻子。反之,要是被劫的女子背夫潜 逃,被另一個男子捕获,她就成为后者的妻子,前者就丧失了 他的夫权。男女关系,第一次形成了排他性﹐群婚消亡了。
人类的婚姻家庭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从群婚到血缘家庭到, 从对偶婚到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在全人类都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 的今天,在泸沽湖却仍然保留着古代早期对偶婚特点的“阿肖” 婚姻形态。
走婚是泸沽湖摩梭人维持性关系 实现种族延续的特殊方式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制度
“走婚”男女,男不娶女不嫁
终身住在母亲家里,家庭内每一个成员都来自同一根(母 系血缘)
石器时代早期。蒙昧中的人类除了狩猎和逃命之外,在部 落内部还盛行毫无节制的性关系——每个女子属于每个男子﹐ 同样﹐每个男子也属于每个女子。这就是最早的血缘群婚。
图解56个民族——纳西族
图解56个民族——纳西族纳西族,有人口278009 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散布于维西、中甸、德钦、宁蒗、永胜等县。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由于同音异写,汉文史籍曾以“摩沙”、“磨些”、“么些”、“摩梭”称之。
“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纳西族。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纳西族主要使用汉语文。
至于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
另有一种音节文字叫“哥巴文”,使用范围很小,写成的经书也不多。
纳西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端,平均海拔2 7 0 0 米。
这里群山耸峙,江河交错。
丽江北部的玉龙雪山和中甸东南部的哈巴雪山,终年玉积琼堆,宛若腾空而起的玉龙。
玉龙山区植物群落多样,素以“植物仓库”著称,并以“花的世界”闻名,仅杜鹃花就有4 0 多个品种。
金沙江上游自北向南流泻,至石鼓镇为山势所阻,于是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接着江流急转东北奔腾而去,在玉龙和哈巴两座雪山中间形成了著名的“虎跳涧”大峡谷,是世界上难觅的探险旅游胜地。
纳西族地区的气候差别较大,可分寒、温、亚热三种类型,宜农宜林宜牧。
珍贵的雪茶和丽江马一直名扬全国。
玉龙雪山蓝月谷恍如仙境的玉龙雪山虎跳峡雪茶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一座“无围之城”,以坦荡的胸怀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向外延伸,并与如网的小巷相连接,宛若一座巨大的迷宫。
街道全用石头铺成,由于长年累月的踩踏和风雨洗涤,被磨得十分光滑。
刮风不起尘沙,雨天没有泥泞。
具有宋、明建筑风格的屋宇,星罗棋布,鳞次栉比。
源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河水,到了城头双石桥后,分数股穿街过巷、环城流淌。
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院中有奇花。
由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设计匠心独运,吸引着无数学者来这里采风。
走进纳西族 课件
纳西族的服饰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寒冬 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 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 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 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 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 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 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近几十 年来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1.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 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2.宁蒗纳西族妇 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 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羊皮带用棉布 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 只有在节日才系。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 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3.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 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洋为中用(打一 高俪凌 楼路辉 黄 茜 罗 苑 冯 燕
一、民族概况 二、纳西族婚俗 三、纳西族的服饰 四、纳西族的饮食
五、纳西族禁忌
六、课后作业
纳西族美丽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天,突然发大水,只有一个叫崇忍利恩的人劫后余生,与 天神知劳阿普的女儿衬红裹白一见钟情。衬红裹白带领崇忍利恩上了天堂,但 知劳阿普坚决反对这门婚事,而且想出了杀害崇忍利恩的主意。知劳阿普让崇 忍利恩脚过刀梯,让他在一昼夜砍伐完九十九片森林,一昼夜烧光所砍伐的树 木,一昼夜砍伐完九十九片森林的地上撒下种子 ,一昼夜再把撒下的种子如 数收回等。 但知劳阿普没有想到崇忍利恩是九位开天男神、七位辟地女神的族系,他 是连翻九十九座山不知道疲惫、连涉七十七条深谷而不需要歇息的族系后代, 任何人打不死也不会被征服。当知劳阿普所有伎俩都用完后,只好将女儿嫁给 崇忍利恩。于是,崇忍利恩夫妻二人来到地上过着耕牧的生活。不久,他们就 有了恩恒三兄弟。这三兄弟长大后,却不会说话。后来,经过祭拜天父天母后, 三兄弟才会说话,但他们的话语却各不相同。大哥说的是藏语,后来发展成如 今的藏族;老二说的是纳西语,并逐渐发展成纳西族;而老三则讲白语,而后 发展成为白族。传说虽然过于浪漫,但说明纳西族与白、藏等语言有着千丝万 缕的关系。
纳西族 讲义
纳西族你可能见过都市的繁华,却可能没有领略过丽江古城的娴静;你可能惊叹现代城市建筑的宏大,却可能没有体验过纳西族民居的精巧与典雅;你可能沉醉于嘉年华活动的狂欢,却不知道摩梭风情的奇异、东巴文化的魅力。
曾经也有一个外国人对他魂牵梦绕——洛克被称为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洛克是美籍奥地利人,在他38岁时来到丽江,并在这里度过了27年的时间。
刚到丽江时,他的工作是为美国农业部收集云南地区的植物和动物标本,但后来,他被神奇的纳西族文化所吸引,并把他在丽江的工作重心转向研究东巴文化。
直到50年才离开了丽江。
(幻灯片1)本节课要讲的纳西族。
(幻灯片2)纳西族史称“摩娑”、“磨些”等,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
1954年,以“纳西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2000年,据统计人口为30.88 万,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流域,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境内。
纳西“纳”,伟大或尊贵的意思;“西”,人或族的意思,合起来含义为伟大的民族,尊贵的民族。
由于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性,生活在泸沽湖一代的纳西人在新中国成立时仍处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家庭阶段,至今他们仍自称为“摩梭人”,但在学术界他们被认为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
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看视频,找到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幻灯片3——6)纳西族的文化多带东巴字样,东巴的意思,意为智者,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又由于他们掌握东巴文,能写经、诵经,能舞蹈、绘画、雕塑,懂得天文、地理、历法,所以成为纳西族古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东巴教即因东巴而得名。
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器乐,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幻灯片7)这种音乐流传于东巴口头,或零星保存于东巴经和东巴画中。
除了占卜经书以外,东巴经书都是要通过诵唱表现出来的。
东巴唱腔有五十种左右。
东巴音乐的主要功能是请神悦神,喊鬼安鬼,压鬼驱邪,娱人娱己。
完整版的课件纳西族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民居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 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三坊一照壁
三、民 俗 风 情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三、民 俗 风 情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四合1五天井摩梭人阿夏(注)走婚
“阿夏”婚是摩梭人婚姻制度,“阿夏”意为“亲密 的伴侣”。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被称 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三、民 俗 风 情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婚俗
三、民 俗 风 情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饮食
以玉米、大米和小麦为主食,喜喝青稞酒,喜喝浓茶,吃 酸辣、甜味食品。特色食品有丽江粑粑、鸡豆凉份、纳西铜火 锅、琵琶猪、三叠水席、宁蒗鱼。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1 基本概况 主要内容
3 民俗
基本概况 东巴文化 民俗风情
一、基 本 概 况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名称:纳西族 人口:约32.万5万 语言:纳西语 文字:东巴文、哥巴文 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 地域: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
二、东 巴 文 化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东巴教
“四合五天井” 节日:三朵节、棒棒会 禁忌:头客礼,尊长爱幼,女尊
语言文字:汉字白读 聚居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信仰:本主崇拜,佛教盛行 服饰:“风花雪月”,崇尚白色 婚俗:一夫一妻制, 背婚 饮食:三道茶、砂锅鱼、 乳扇、雕梅等。 民居:“三房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节日:三月街、绕三灵 禁忌:踩生,尊长爱幼,男尊
东巴文
东巴文又叫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 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 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12.第十二章纳西族
三,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纳西族具有热情,知书达礼, 纳西族具有热情,知书达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 德.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骑马到村前 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 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纳西族重 信用讲义气, 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 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 礼仪而产生的过 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 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 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 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 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 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 如在木楞房里, 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 如在木楞房里, 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 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 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 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 格故鲁" 是老人的优先位子. 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
二,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婚丧,
在纳西族地区, 在纳西族地区,你不必因为一句随口而出的邀 请便贸然参加婚宴,也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 请便贸然参加婚宴,也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而 过吊丧的机会.因为对纳西族来说, 错 过吊丧的机会.因为对纳西族来说,灾难和悲 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基础, 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基础,甚至 可以消除平时的积怨.反之, 可以消除平时的积怨.反之,如果你只知在喜庆 时道喜, 慰问,将被视作是为人差. 时道喜,不知在悲痛时 慰问,将被视作是为人差. 办红,白喜事, 办红,白喜事,礼品种类和数量要根据血亲的远 近和交情的深浅而定.办事当天, 近和交情的深浅而定.办事当天,一般较亲密的 亲友在公开场合要送米, 酒和适量的钱. 亲友在公开场合要送米,麦,糖,酒和适量的钱. 这些礼品统称为" 人情" 这些礼品统称为" 人情",由两位专人当场清点记 称为"挂人情" 当日结算后当面交给主人. 录,称为"挂人情",当日结算后当面交给主人. 更亲近的亲友则在内部场合赠送衣物,家具等. 更亲近的亲友则在内部场合赠送衣物,家具等.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纳西族
老人
男子
由于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 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纳 西族男子的传统穿戴也大致分两种:一种见于丽江 一带,一种见于中甸三坝一带。丽江纳西族男子蓄 短发,戴毡帽或缠包头。毡帽中有一种一半卷边、 名为喜鹊窝帽的,十分潇洒和别具一格。上身内穿 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毡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 色或蓝色长裤,腰束带,穿布鞋、皮鞋。中甸三坝 一带的纳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裤,衣为右衽或对襟、 长袖外套,衣长到腹部,缠红布包头。各地的纳西 族男子服饰都比较简洁,色调明快,显得纯朴自然。
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 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 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 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 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 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 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 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 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 客
服饰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
奇葩。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 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 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 。 “披星戴月”的纳西人:传统服饰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女子
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纳西
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 子。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 帽子。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 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长,穿时将袖 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用 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从腰 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绣花鞋。在领、 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
认识少数民族——纳西族(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语分化为以丽江坝 维西、永胜等市县。 芒康县的盐井等地也使用
区为代表的西部方 此外,鹤庆、剑川、 西部方言。东部方言主要
言和宁蒗永宁为代 兰坪、德钦、宁蒗 通行于宁蒗、盐源、木里、
表的东部方言。 永宁坝皮匠村和四
盐边等县。
13
语言
两个方言间虽然语音、语法 基本一致,词汇相同率约在 70%,但互相交流有一定困 难。洱源纳西族在家庭内部 仍使用纳西语,由于长期和 当地的白、汉族交错杂居, 通常使用汉语和白语作为交 际语言
17
文学
纳西族的民间歌谣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 调”,是相对于短小歌谣而言的一个概念, 特指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口传叙事长诗。其代 表作有《游悲》(殉情之歌)、《猎歌》、 《赶马》、《伐筝》、《鱼水相会》、 《蜂花相会》、《雪析相会》等。在表现形 式上,是入乐入调的演唱,每类作品都有相 对固定的曲调。
4
名称
居住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人自称“纳罕” (或译为“纳汗”);此外,还有少数自称为“玛丽玛沙” (居住在维西县)、“路路”(又音译为“鲁鲁”,居 住在丽江塔城、鲁甸等地)。上述自称中,以纳西、纳 日、纳罕、纳恒几种称谓居多,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 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 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纳”一词有 “大”、“宏伟”、“浩大”、“黑”、“黑森森”、 “黑压压”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为 “人”。
15
文学
16
文学
代表作如神话史诗《创世记》、《黑白之 战》、《哈斯之战》、《俄都奴杀猛鬼》、 《许瓦增古盗火》、《祭天古歌》等,反映 了纳西族顽强坚韧、崇勇尚武、认同心重、 凝聚力强的民族精神。《鲁般鲁饶》、《初 布游布》等作品,以浪漫瑰丽而凄婉的笔调 讲述了纳西族青年男女重感情、讲信义、不 惜以死殉情的动人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纳西族风土人情
(一)服饰
• 女士服饰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 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 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 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 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羊皮披肩 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 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 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 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 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 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 纳西族后的产物。
3、东巴会
每年农历3月5日,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云集中部东巴 圣地--丽江玉水寨,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场面 盛大。 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点燃香 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 并且诵经,做法事。东巴会也是各地东巴"比武",展示各 自才华、技艺的机会。各地的东巴一个接一个按自已的风 格诵东巴经,跳东巴舞。尔后,相互交流经验,切磋学习。 他们都热爱自已的民族,热爱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民 族责任感使他们走到一起,为传承古老的纳西文化,并发 扬广大而共同努力。
成员:
一、基本概况 二、纳西族风土人情 三、发展及现状 四、问题及现状 五、社工介入
名称:纳西族
2010年普查数据 总:326295 男:162635 女:163660 语言:纳西语 文字:东巴文、哥巴文 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 地域: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地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州
纳西语 东巴文、哥巴文 东巴文(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 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 使用的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 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 藏。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 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东巴文被称之 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 石”。 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
4、另有“春节”“火把节” “ 七月骡马交易会”等
三 朵 节
三、发展及现状
• 1、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现包括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 的纳西族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8.5%。丽江主要以 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为支柱型产业,纳西族人也围绕着旅 游行业从事工作。 (比如从事纳西族手工艺品的制作与售卖,开办纳西式酒 吧或旅馆,一部分纳西人还会从事酒吧驻唱等,表演纳 西仪式等) • 2、畜牧业是纳西族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户都 普遍饲养牛、马、骡、猪、羊等,山区农户的畜牧业比 重大,各户都有羊群。骡马主要作为商品在“七月骡马 会”上出售,“丽江马”以“质小而体健,上高山,履 危径,虽数十里不知湍汗”而蜚声海内,被誉为云南三 宝之一。不少男子从事马帮业,马帮是各民族进行商品 交换的主要运输工具。
三 坊 一 照 壁
(三)传统节日
1、三朵节 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中国云南的纳西族有一别具风 格的祭祀性节日,叫“三朵节”,也叫“三多节”,这是 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 “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 神”的盛大节日。“三朵”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和最高保 护神,传说是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 常常显圣,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唐代建祠祭祀,深受纳 西人信奉。人们也认为“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 这位天神被人们认为就是“阿溥三朵”,并当作本民族最 大最具权威的神来拜祭。
• 2、东 巴 教 活 动内 容 日 趋 减 少。 传 统 东 巴 教有一百 多 种占 卜 种 类 和 近 百 种祭 祀 仪 式,但 现 在 由 于 很 多地 方 没 有 东 巴 祭司或 现 有的 东 巴 祭 司 无经 书,无 能力 做许 多 传 统仪式。东 巴 教的 仪式活 动 内 容 日 趋 减少。现 在所 做 的这 些 仪式的 程 式也是 十分 简化的。 • 3、东 巴 教 经 典 法器 民 间 几 乎绝 亡。 东 巴 教 与 其 它 民 族 宗教相 比 较,最 大 的一个 区 别 点,就是 东 巴 教的 活 动离 不 开上 千 册 ( 种 ) 的 东 巴 经 典籍 这 些 年来,受 到 商 品经 济 浪潮的 冲击,一 些 生 意人 私自 购 买 和倒 卖东 巴 经 书 画 嶂、法器,民 间的 东 巴 经 书大 量失 散,不 仅 给 东 巴 教 的 活 动 带来 了 影响,而且 也是 民 族 文 化的 重 大 损 失。
人口:
纳西族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古羌人后裔,自 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已迁徙至大渡河、雅砻 江流域,以游牧、畜牧为主。 1949年7月1日,丽江和平解放。1961年成 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 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6月,“三江并 流”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同年9月,纳西族 东巴古籍被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四、问题及现状
(一)生活习俗问题及现状
1、饮食及服饰 (1)纳西人有着自己当地的饮食特色,很多云南小 吃驰名中外,但是普通的纳西人的饮食,与其他地方 相比是很接近的,日常菜式与汉族人相比有着很大的 相似。 (2)一般的纳西人很少穿传统的服饰,穿的都的现 代的新潮衣服,在丽江古城转悠了几圈,看到身穿传 统服饰的纳西人并不多。一些传统的民俗服饰,只是 摆在商店里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五、社工介入对策
1、社会工作者首先进入融入当地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了 解风俗禁忌,学习部分语言,分析文化变迁的同时建立 起良好的关系以便服务。 2、教育及宣传:对于年轻人,聘请传承人讲解文化,开 办课程等,对于未来的文化传承人要资助专门培训 3、社会工作者连接资源帮助当地居民恢复以往的生活状 况。 4、社工作为倡导者角色: 通过政策性建议及倡导当地政 府提高对保护和发展纳西族文化的认识,不要过分追求 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损失长远的发展。
(三)信仰
• 东巴教、藏传佛教
• 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 多种信仰的民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
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 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他们掌握东巴文,能写经、诵经,能舞蹈、绘画、雕塑, 懂得天文、地理、历法,所以成为纳西族古文化的重要传 承者。东巴教即因东巴而得名。
(二)东巴教问题及现状
• 1、东巴教祭司面临着断代的危 险。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全民族信仰的宗教。东巴祭司 是东巴教及其文化的传承人,也是东巴教及其社会文化活动 的主持人。在古代纳西族社会里,他们在纳西族群众中有较 高 的威 望,被视之为纳西族社会里的文化人和智者,东巴教 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东巴的主持 和参 与。每个纳西族村 里都有几个东巴先生,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与一般纳西族 群众无异,结 婚 成 家,养 儿 育 女。他 们 以 父 传 子,或 祖 传 孙,或 拜 师 学 习 的 方式,承传 纳西 族 的东 巴 教及其 文 化。 现在 的这 些 东 巴,多 分 散在全 县 各 地,少 有 往 来,东 巴 教知 识 文化的 学 习 和 交流 也 比 较 困 难。很 多地 方 ,死 了一 个东 巴,就 再 无 其 他 传 承 者。东 巴 教祭 司面 临着断 代 绝 传的危险。
• 东巴,意为智者,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又由于
• 东巴经:是东巴教徒用象形文字东巴文写成的经书,按
其性质属于民族古文献,由东巴祭司来抄写和唱诵,故称 东巴经。流传下来的东巴经约2万册,依内容分类,有 1000余种。东巴经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族古代哲学思想、 宗教民俗、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民族关系、文学艺术、 语言文字诸方面的珍贵资料。因此,东已经又被称为纳西 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四)禁忌
1、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 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2、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3、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 火塘中的火。 4、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5、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6、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7、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 忌进别人家的门。
(二)纳西族房屋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三坊一
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 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是传统的纳西文化象征。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 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有点样徽州的 三合院,而纳西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在结构上,一般正 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 ; 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 成,常以花草美化。
2、家居: (1)以往:丽江古城的建筑保留着古风,它们更 多地显现在普普通通的民宅中。古城民居天井面积大, 形成清幽恬静,宽敞舒张的民居庭院。东巴文化里认 为“人与自然是兄弟”,受东巴文化敬畏自然的影响, 纳西人家家庭院都重绿化和养花,庭院满目锦绣,春 意融融。纳西人家宅院的大门上往往镶有两个圆而大 的铁环,许多门外的空地上种植着由刺玫瑰、野蔷薇 或其他植物编织成的树篱。门窗,墙壁,铺地等一般 都采用很多象征意义的装饰图案。在一般家庭里,都 挂有很多东巴象形文字,挂有各式东巴文化制品。 (2)现在:而他们的家居家具同时也是充满着现代 文明的气息,冰箱,电视,沙发,电脑,洗浴工具等 等,都体现着现代文明对纳西人家具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