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三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三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特点,初步把握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预习方案
(一)基本任务
知识积累
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2、历史上的曹操形象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的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认识曹操,更好地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述志令》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
曹操形象的不同内涵:文学、民间、历史上的不同形象
A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文学的领袖
曹操在文学上又很高造诣。他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在诗歌方面,吸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他又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又获得了升级。他的诗歌现存二十余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他的诗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作品有《曹操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诗风:刚健古直气韵雄浑慷慨悲凉
3、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真正理解《归园田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都是对他十分不利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人生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是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课文是第一首。《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二)挑战任务
《涉江采芙蓉》
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短歌行》
1、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人才?
2、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曹公自己?
《归园田居》
简析诗歌的内容结构。
三自主学习方案
(一)方法导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入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二)重点指津
《涉江采芙蓉》
1、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2、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品读五、六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用自己的话完成)
《短歌行》
概括诗中诗人情绪起伏、变化的过程。
《归园田居》
“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三)难点解读
《涉江采芙蓉》
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短歌行》
找出与“忧”有关的句子,理解作者“忧”什么?大家从原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说明。
《归园田居》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描绘采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四)思维点击
1、《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