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发展演变
钟表介绍
![钟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3e414d580eb6294dd886cf9.png)
17 of
24
EXAMPLE
斯沃琪图形设计师系列包含了五款截然不同却又异 样精彩的作品。繁复的旧书图案重组样式与黑白两 色的冲突对比,演绎出了一种现代主义的补缀手工 风格,杂乱而有序,随性却细致。
18 of 24
EXAMPLE
•这款钟表通过圆环内部的凸出式设计来代替指针指示时间,配合着在 点位置标注的(盲人用)点子法设计,你就 这款钟表通过圆环内部的凸出式设计来代替指针指示时间,配合着在12点位置标注的 盲人用)点子法设计, 点位置标注的(
在此,创新、毫不吝惜地使用贵重材质和坚 持手工制作几乎是钟表业内竞争公开的秘密。
10 of
24
DESIGN
怀表虽然普及率较高, 不过对于手表设计师 来讲,怀表不是他们 施展才华,用尽心机 的对象。因为怀表是 给自己看的,而手表 则不然,它不仅给自 己看,还能像首饰那 样给别人看;所以手 表的造型设计,非同 小可。 在法语里,手表最初的意义就是首饰表或者 是“带有计时功能的腕饰”,反正两者兼而 有之。当时的人思想僵化保守很少有人敢做 “出格”的事,纯粹的手表是否能让人接受, 100年前还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可以通过凸出位置与12点间的距离来判断时间。同时,内部的透明凸起则起到了一个“闹钟”的作用, 可以通过凸出位置与 点间的距离来判断时间。同时,内部的透明凸起则起到了一个“闹钟”的作用,你同样可以 点间的距离来判断时间 根据它与“指针”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起床还有多长时间。这款产品并不只为盲人设计, 根据它与“指针”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起床还有多长时间。这款产品并不只为盲人设计,普通人也可以在枕头下面放一 个这样的闹钟:半夜醒来,不用开灯,只要摸一下就知道大概的时间了。 个这样的闹钟:半夜醒来,不用开灯,只要摸一下就知道大概的时间了。
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
![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b8e952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e.png)
我国钟表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钟表的发展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者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者立柱就叫做“表”。
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
圭表-第一种计时的工具后来,人们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
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浮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和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春秋时代已经使用圭表测量连续两次日影最长和最短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并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
日晷也是圭表的一种但是,由于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者夜间就失去效用,为这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漏壶这是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漏壶按计时分为两种:一种是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受水型漏壶。
在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埃及、巴比伦等,都使用过漏壶。
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因此就发明了沙漏。
沙漏是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
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普通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个小时。
浑天仪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
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
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
水运仪象台整座仪器高约12米,宽约7米,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造。
其中浑仪等为铜制。
全台共分三隔。
下隔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等。
钟表的历史演变
![钟表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193d6f6524de518964b7d58.png)
钟表的历史演变我们知道,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
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
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
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一、早期的天文计时器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二、独立运转的机械钟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
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 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 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
时钟的演变的几个过程
![时钟的演变的几个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95c8e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c.png)
时钟的演变的几个过程时钟的演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化。
从最早的太阳时钟到现代的电子钟表,时钟的制作和精度不断提高,并逐渐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太阳时钟、水时钟、沙漏、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时钟的演变过程。
太阳时钟是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它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
最早的太阳时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那时人们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垂直柱和阴影的方法来确定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用更复杂的结构来构建太阳时钟,如希腊人发明的日晷和罗马水时钟。
水时钟是古代人们计时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水的流动特性。
最早的水时钟被认为是由古巴比伦人发明的,它们将水注入一个可以漏水的容器中,根据水流的速度来测量时间。
后来,古希腊和古罗马时钟制造者对水时钟进行了改进,并将其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中。
水时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机械计时装置之一,为后来的机械钟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沙漏是一种使用沙子流动来计时的装置,它起源于古代埃及。
沙漏由两个连通的玻璃或木制容器组成,中间有一个细小的通道,沙子从上面的容器流入到下面的容器,从而测量时间。
沙漏的精确性相对较低,但它在航海和烹饪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
沙漏的使用时间延续到中世纪,直到机械钟表的诞生。
机械钟表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时钟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是在14世纪的欧洲,最初使用的是机械装置和众多重锤来驱动钟表的运转。
机械钟表的制造需要高度精确的工艺和技术,因此在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钟表师傅的专业技术和知识。
17世纪,克里斯蒂安·赫伯特发明了摆轮钟,这是一种基于摆动的机械钟表制造技术。
摆轮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钟表的制造方法,并成为后来精确度更高的机械钟表的基础。
电子钟表的出现标志着时钟技术的新时代。
20世纪,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钟表得以实现。
最早的电子钟表使用的是晶体管和电池作为时钟的驱动装置。
20世纪70年代,石英钟的发明使得电子钟表的准确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1d59fac76c66137ee0619cc.png)
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
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
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
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
钟表的发展史
![钟表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c2b13beb4daa58da0114a9c.png)
三维结构图
东汉张衡制造漏 水转浑天仪,用 漏壶滴水推动浑 象均匀地旋转, 一天刚好转一周, 这是最早出现的 机械钟。
浑天仪
北宋元祜三年 (1088)苏颂和 韩公廉等创制 水运仪象台, 已运用了擒纵 机构。可称为 钟表的鼻祖, 擒纵器可发出 滴滴答答的声 音,每天仅有 一秒误差。
水运仪象台
1283年在英 格兰的修道 院出现史上 首座以砝码 带动的机械 钟。
钟表之国——瑞士
四、各种各样的现代钟表
这款手表并不是腕表, 而是一种计时器。这 个项目由工程师、产 品设计师和视力障碍 者携手打造。这款手 表受美军士兵布拉德 利·施耐德的遭遇(他在 阿富汗服役期间失明) 启发设计,不仅能让 用户看到时间,还能 通过其触觉表面感受 到时间。
一款没有数字和指针的手表,时间会以可读字体显示出来。正方形 表盘包括一个由110个字母组成的均匀网格,一旦用户按了按钮, 腕表上的字母就会亮起来,然后拼出具体的时间,如“现在是7点 半。”
手表内置提前警告潮汐到来的技术。它会提供有关全球270个海滩 的信息,另外还有倒计时定时器和波浪计数器,当然还具有防水功 能。这款手表可是每一位冲浪者理想中的必备用品。
由于没有表针或其他正常手表的常见元件,这款表只能通过内置 LED灯告诉用户时间。对于那些寻求将配件当作手表使用的人来说, 这款手表绝对符合他们的要求。
20世纪初,由于战争不断 爆发,死伤不断,护士为 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 在胸前,这时,人们已经 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 方便、准确、耐用。
袋表
三、从袋表向腕表过渡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 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于是,腕表产生了。 当时参战的士兵需要准确的掌握时间,才能确保作战顺利, 而袋表放在口袋里,作战时看时间不方便,有些士兵就将袋 表的两端拴上带子,捆在手上。一个修手表的工匠看见后, 就发明了现在的腕表。
时钟的历史演变过程
![时钟的历史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033c1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0.png)
时钟的历史演变过程一、古代的日晷和水钟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和追踪时间的流逝。
最早的时间测量工具之一是日晷。
日晷利用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时间,通过观察太阳的影子在刻度上的移动来测量时间的流逝。
然而,日晷只能在白天使用,而且在阴天或夜晚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水钟。
水钟利用水的流动来测量时间。
它们通过将水注入一个容器中,然后让水从一个小孔中流出,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水钟的优点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使用,但是由于水的流动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准确度有限。
二、机械时钟的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机械装置来测量时间。
最早的机械时钟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
这些时钟使用了一系列的齿轮和摆锤来保持时间的稳定性。
机械时钟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测量时间,并且可以在室内使用。
在欧洲,机械时钟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在14世纪,人们发明了重锤驱动的时钟,这种时钟使用了更大的摆锤和更长的摆杆,使得时钟的准确度更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时钟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更多的齿轮和机械装置,使得时钟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发条时钟和挂钟的兴起在17世纪,发条时钟的发明标志着时钟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发条时钟使用了发条和齿轮来提供动力,取代了以前需要重锤的机械时钟。
这使得时钟更加精确,并且可以制造更小巧的时钟。
与此同时,挂钟也开始流行起来。
挂钟是一种可以挂在墙上或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时钟。
它们通常使用摆锤来保持时间的稳定,并且可以通过调整摆锤的长度来调节时钟的速度。
挂钟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家中更方便地观察时间。
四、电子时钟和原子钟的革新20世纪,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时钟形式。
电子时钟使用电子元件来测量和显示时间,取代了传统的机械装置。
电子时钟的优点是准确度高、体积小、使用方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时钟。
而在科学领域,原子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时间测量的准确性。
钟表发展史PPT课件
![钟表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436d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c.png)
05
现代钟表
技术与设计的融合
精密制造技术
现代钟表制造中,精密加工和微 机械技术的应用使得钟表更加精
准和复杂。
创新材料
新型材料如陶瓷、碳纤维和钛的应 用,不仅使钟表更轻便、耐用,还 带来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智能化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钟表融 入了多种功能,如计时、计步、心 率监测等,满足了多元化需求。
04
工业革命时期的钟表
机械化生产
手工制作向机械化生 产的转变,提高了生 产效率,降低了生产 成本。
工厂制度的兴起,使 得钟表生产成为大规 模的工业生产活动。
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 使得钟表零部件的制 造精度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
擒纵调速器的发明和应用,提 高了钟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钟表机芯的改进,使得钟表的 功能更加多样化,如闹钟、秒 表、计时器等功能的出现。
钟表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市场竞争
全球钟表市场竞争激烈,品牌间 竞争日趋白热化。
消费者需求变化
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化和科技 化的追求,促使钟表品牌不断创
新。
互联网销售
互联网的普及为钟表品牌提供了 新的销售渠道,拓展了市场空间。
钟表与时尚的结合
设计师合作
钟表品牌与时尚设计师的合作,将钟表设计带入 新的潮流领域。
钟表外观的多样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钟表的 外观设计也日趋多样化, 出现了各种形状和风格的 钟表。
钟表制作大师
亨利·德·图鲁兹
01
法国钟表大师,被誉为“现代钟表之父”,其作品对后世影响
深远。
雅各布·德·拉·吉奥基耶
0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钟表大师,其作品以精湛的工艺和复杂
度著称。
钟表的发明与演变
![钟表的发明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ceae25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6.png)
钟表的发明与演变人类对于时间的认知,由来已久。
从最原始的以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作为时刻的判断,到后来以阴阳五行为依据的日历,再到现在的精准计时,时间的感知方式在不断演化。
而钟表的发明,则是其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一、钟表的发明钟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最早的钟表是一种利用日影变化进行计时的仪器,叫做日晷。
日晷的原理是依赖于太阳在天空中运行,因为太阳的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日晷可以通过测量太阳影子的长度和位置来确定当前时刻。
但是日晷只能够在白天进行计时,而且精度并不高,当天气阴云密布时,还容易受到天气条件影响。
到了公元前3世纪初,古希腊发明了一种机械式的计时器,叫做水钟。
水钟的原理是利用重力和液体流动,在一定量的时间内流入或流出固定量的水,用水的容量来测量时间。
水钟在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它的缺陷是不够精准,还比较笨重。
随着时间和技术的推移,人们开始利用机械和钟摆来进行计时。
摆钟是一种利用重力与摆动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回到同一位置的现象,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摆钟的准确度比过去的计时器大大提高,但是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震动和摆动的影响。
最终,钟表的发明成为了时代的需求。
在17世纪,随着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钟表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
汉斯·克里斯蒂安·汉森发明了重力牙轮机构,这是许多带自行上弦结构的高级钟表的重要构件,而汉恩·员价则发明了游丝摆。
这些发明为机械钟表的强大性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现代钟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钟表的演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钟表也在不断的变革中发展壮大。
在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钟表作为计时工具和奢侈品价格逐渐下降,开始普及到一般的人群之中。
在19世纪末期,石英和时钟的搭配开始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钟表品牌开发出了具有精度和耐用性、经济和合适的石英钟表,推广量也相应大幅增长。
而在20世纪末期,计算机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子计时技术的逐步成熟,在此基础上,电子钟表应运而生,并不断受到人们的推崇。
钟表的发展和演变
![钟表的发展和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ed5be4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b.png)
钟表的发展和演变
钟表是一种能够报时的仪器。
从它的发展史来看,钟表的发展历程,既有进步,也有挫折。
原始时代,人们发明了日晷。
这是一种用来确定时刻的仪器。
古人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于是就把它作为时间的标准。
当然,日晷也有缺点,那就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太阳运行的方向。
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现了水钟。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水钟最早的记载是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写道:“夜半有
水钟……时则有声”。
这是对当时水钟报时的记载,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也能说明水钟出现得很早了。
到了公元4世纪,我国着名数学家祖冲之在《大明历》中记述:“时辰鸡叫则起……”
此后,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沙漏”。
沙漏也叫“漏壶”、“沙漏”、“漏刻”等,是古代的计时仪器。
它由一根长长的金属管(漏壶)和一根细木杆(沙漏棍)组成,人站在漏壶前面可以观察到时间变化的全过程。
这种计时仪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便于携带,深受人们喜爱。
—— 1 —1 —。
国内外钟表发展简史
![国内外钟表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53ed10185727a5e9856a61cd.png)
钟表的发展史在现今这个社会,时间的重要性已经是毋庸置疑。
那么钟表的发展也可谓是由来已久。
从古代到现代钟表的发展也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早在晚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开始(公元前20世纪)时,人类对天文学知识就感兴趣了。
其中,有些还能以令人信服的精度进行计日,指出一年的开始,预报日食和月食。
这样的石日历曾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建造过。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距英国索尔兹伯里城13公里的平原上的史前巨石建筑物,它以“悬挂的宝石”是在原始制度时代所取得的令人信服的科学和技术成就。
中世纪,日晷的科学已发展成为天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这个约为三千年的时期里,测量时间的方法和工具的发展史的划分,基本上与天文学发展史的时期划分相重合。
可以相应地分为以下发展阶段:1. 古代东方:包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以及古老东方的其他国家。
古中国的日晷后来演变成仰仪,传入朝鲜和日本。
他们所设计和制造的仰仪突出了日晷性质,并称为仰釜日晷。
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在日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古希腊更为发达的日晷的源泉。
2. 古希腊罗马:不仅包括古希腊,还有希腊化时代和亚历山大—罗马文化时期钟表的发展。
3. 中世纪:在中国、拜占庭、伊斯兰东方、印度和欧洲,天文学和日晷都得到了发展。
古代和中世纪的钟表发展是关于太阳钟、水钟、沙钟和火钟的历史。
之后,早期机械钟表的出现结束了这段历史。
中世纪,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占统治地位时,不需要象现在这样将时间分成微小的时段和精确地测量它们,人们按照太阳的自然运动来确定时间和安排生活。
较长的夏日和较短的冬日都同样被分为12小时,因此,出了二分点外,认为时间是不均匀的。
人们完成农活的秩序和节奏,是以缓慢流逝的自然过程来调节的。
这些过程是与植物的耕种、动物的离去、植物和动物产品的再加工相联系的,因此,那时是非常粗放地利用时间。
在文化中心城市,天文学得到了发展,因而开始需要比较精确地测量时间。
为了观察和研究太阳的年运动、月亮相位的变化、星的位置等,需要完善计时技术。
钟表在中国古代的起源与发展
![钟表在中国古代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d177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3.png)
钟表在中国古代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钟表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在古代,钟表是一种具有极高科技含量和观赏性的精密仪器,主要用于计时、掌控农时和军事指挥等用途。
本文将从古代钟表的起源、发展和传承等方面探讨智慧与艺术的交融。
一、起源:水时漏和天文仪器在中国古代,最早被用来计算时间的仪器是水时漏。
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早在商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具有刻度的水漏,利用水体流动的规律来计算时间。
而且这种简单的计时仪器在封建社会和官僚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钟表文化发展得越来越成熟。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和工匠们创造了许多精密的天文仪器,如日晷、漏壶、圭表等,这些仪器在古代的农业、商业和军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机械钟和巨型漏壶机械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钟表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据说,在唐代初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机械钟,它们能够自动报时、击鼓和舞动机关人,此后机械钟不断改进和发展,日臻完善。
在此期间,钟表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更为繁荣和多彩的文化现象。
许多城市和寺庙建造了巨型漏壶,漏壶的高度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每次流出一壶的时间都约为一小时,便于日常生活和精度计算。
三、传承:钟表文化的现代应用中国古代的钟表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不仅在于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更在于钟表文化的现代应用和创新。
现代的钟表不仅具备日常计时、报时和计算功能,还可以与数字技术、智能家居和互联网等结合,呈现出更为智慧和便捷的生活方式。
同时,钟表文化对于艺术和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许多钟表产品注重外观和品质,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成为身份象征和收藏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钟表文化代表着智慧、艺术和文化的交融,从古至今始终具有不同寻常的魅力和前景。
钟表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钟表文化不仅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钟表发展简史
![中国钟表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d2129d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b.png)
中国钟表发展简史中国钟表发展简史现代钟表大致经历了大型钟—小型钟—袋表—腕表的发展阶段,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绳索悬挂的报时钟,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提出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 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
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
紧接着的二战使腕表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也随之下降,使普通大众也可以拥有它。
腕表的年代到来了!中国的钟表历史由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组成。
三千多年前,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
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
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础上借鉴改进发明了“水运浑天仪”。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
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
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钟表发展史ppt课件
![钟表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35b37687c24028915fc3f8.png)
发
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
展
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 天。漏
仪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转
历
浑
.
程钟 表 的 发 展 历
1350年,意大利的丹 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 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 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 。
.
程钟 表 的 发 展 历
1500~1510年,德国的 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 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 构的小型机械钟
.
程钟 表 的 发 展 历
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 明了重力摆;
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 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 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 机构
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 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
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 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 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
.
程钟 表 的 发 展 历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 擒纵机构。
1 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 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 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 基础。
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 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 身。
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 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
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 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
程钟 表 的 发 展 历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 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 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 表、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石英钟 表的日差已小于 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 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钟表发展史
![钟表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99865174431b90d6c85c78c.png)
钟表的发展史一、摘要二、钟表的发展历程三、钟表的种类四、手表五大运转结构介绍五、总结六、钟表图片一、摘要时间在不断的流逝,当他从指尖流走的那一刻你可曾感到过他的存在呢?当人们想要抓住时间的时候,他们开始寻找、创造可以表示时间的仪器。
就这样时间的印迹—钟表出现了。
开始它只是一种工具,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已经蜕变成为一种装饰品、一种身份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明了怀表、手表,并对它们作出了精确的定义。
钟表是钟和表的统称。
钟和表都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
钟和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
按国际惯例,机心直径超过50毫米、厚度超过12毫米的为钟;直径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怀表;直径37毫米以下为手表;直径不大于20毫米或机心面积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称为女表。
手表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小、最坚固、最精密的机械之一。
现代钟表的原动力有机械力和电力两种。
机械钟表是一种用重锤或弹簧的释放能量为动力,推动一系列齿轮运转,借擒纵调速器调节轮系转速,以指针指示时刻和计量时间的计时器。
二、钟表的发展历程在古代和中世纪,日晷的科学已发展成为天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这个约为三千年的时期里,测量时间的方法和工具的发展史的划分,基本上与天文学发展史的时期划分相重合。
可以相应地分为以下发展阶段:1. 古代东方:包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以及古老东方的其他国家。
古中国的日晷后来演变成仰仪,传入朝鲜和日本。
他们所设计和制造的仰仪突出了日晷性质,并称为仰釜日晷。
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在日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古希腊更为发达的日晷的源泉。
2.古希腊罗马:不仅包括古希腊,还有希腊化时代和亚历山大—罗马文化时期钟表的发展。
3. 中世纪:在中国、拜占庭、伊斯兰东方、印度和欧洲,天文学和日晷都得到了发展。
以后,早期机械钟表的出现结束了这段历史。
早期的机械钟常常用水钟作原动力。
开始时,机械钟还不能代替太阳钟、水钟、沙钟和火钟,因为在当时这些钟的艺术性、方便性和简单性仍有实用价值,而机械钟制造的数量又是非常有限的。
时钟外形发展历程简述
![时钟外形发展历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d04de0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3.png)
时钟外形发展历程简述时钟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时间测量工具,其外形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日晷、水时钟到现代的电子数字时钟,时钟的外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设计。
最早的时间测量工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
那时的人们使用的是阳光照射在斜坡上的日晷来测量时间,人们根据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来推算时间的长短。
这种时钟的外形十分简单,只有一个斜坡和一个指针,但它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时间的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出现了水时钟。
水时钟是利用水流的量来测量时间,它的外形通常是一个装满水的罐子和一个在水中浮动的指示物。
水通过一个小孔流入罐子,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可确定时间的长短。
水时钟是一种精确度相对较高的时钟,但需要定期添加水才能正常运行。
中世纪时期,机械时钟出现了。
它们的外形通常是一个机械装置,通过齿轮和重物驱动指针的运动。
机械时钟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时间,成为教堂和城市钟楼中的标志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钟表在外形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19世纪末,石英钟的出现使钟表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石英钟内部的石英晶体震荡发出固定频率的电信号,驱动指针的运动。
石英钟的外形通常是一个圆形或方形的表盘,上面有刻度和指针,更加方便人们读取时间。
20世纪的50年代,数字时钟开始进入市场,标志着时钟外形的又一次革新。
数字时钟使用LED或LCD显示屏显示时间,取代了传统的指针,使时间的读取更加直观和方便。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时钟也逐渐普及,并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电子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对时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的时钟外形多样,既有传统的悬挂式钟表,也有放置在桌面上的台钟,还有嵌入在建筑物或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屏。
时钟的外形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多功能性。
总的来说,时钟的外形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时间测量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
钟表发展历史故事
![钟表发展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f210e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0.png)
钟表发展历史故事钟表发展历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故事,涵盖了数个世纪和众多文化的贡献。
以下是钟表发展历史的一些关键时刻和故事:1.水钟和日晷:在早期,人们使用水钟和日晷来测量时间。
水钟基于水的流动,而日晷则利用太阳的影子。
这些都是古代文明中用于时间测量的初步尝试。
2.机械钟的出现:在中世纪,机械钟的概念逐渐出现。
最早的机械钟之一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意大利。
这些钟通常通过重锤或钟摆的运动来测量时间。
3.摆钟的发明:17世纪,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明了摆钟,这一发明显著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
摆钟的引入使得钟表的时间测量更为准确和稳定。
4.发条驱动的钟表:18世纪,发条驱动的钟表开始流行。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钟表更为便携,人们可以佩戴手表,而不再依赖于固定的钟台。
5.石英钟的发明:20世纪中叶,石英钟的发明引领了钟表技术的新时代。
石英晶体的振动频率极高,使得石英钟的精确度大幅提高,成为当时最准确的钟表。
6.数字时代的电子钟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钟表进入市场。
1969年,瑞士公司斯瓦奇推出了第一只数字显示的电子手表。
这标志着钟表进入了数字时代。
7.智能手表的崛起:当代,智能手表通过融合计算机技术和传统钟表设计,成为钟表领域的新趋势。
智能手表不仅可以显示时间,还具备各种功能,如健康监测、通讯、导航等。
钟表的发展历史充满了创新和技术进步,从简单的水钟和日晷到现代的智能手表,每一步都代表了人类对时间测量和技术发展的不懈追求。
这个漫长而精彩的历史也反映了人类对时间的重视和对精确度的追求。
如果你有其他关于钟表发展历史或其他主题的问题,我将很乐意为你提供帮助。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3691310312b3169a551a40b.png)
钟表的发展历史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
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
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
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
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
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
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
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
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
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世纪后半叶,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袋表,作为装饰品。
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表的发展演变
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
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
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