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众所周知,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整体,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以及自我尊重需要)得到适当满足时,才会持续不断努力,具有对自我实现的较高追求。
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虽各有差异,但他们有着一种共同的心理需要,即尊重的需要,这一需要不仅贯穿在他的学习、生活以及一生发展当中,也是他各种需要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需要。只有当这一需要得到满足时,小学生才会有更高的追求。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自我评价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随之强烈起来。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表现强烈,渴求老师、同学的关心和认可,从而学会关心,学会自我调控,学会团结协作。如果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学习的主动参与时,就会使他们在学习上感到需求的无望,而失去尊重的心理,形成心理上的压抑感,导致厌学,形成学习障碍,导致学习心理的扭曲,导致缺乏学习行为上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在探索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重视从学生心理需求入手,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注重创造各种外部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努力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学习等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领域。
学生一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教学中渡过,因而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心理优化的主要阵地。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兴趣、愿望、自信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需求。教师的导入要新颖、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要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而学会学习方法,又要给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他们自我探讨,再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学会自我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通过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如在讲解《秉笔直书》一课时,教学新课文开始,首先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大家知道太史在古代是干什么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于五个太史的一个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愿望。
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想学习,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大地的话》的开课,先安排了从整体入手,了解内容,安排质疑后,教师这样导入:大地是万物的母亲,她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有着博大的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大地母亲的话。学生被教师的语言带进课文将要描述的情境之中,很快有兴趣的读起课文来。
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启发性提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设计《春潮》的教学时,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体现出春潮的力量来的?学生们通过读书、讨论,谈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还加进了自己想象,说的很美,很神奇。接着教师再度提问:是什么给了春潮如此不可抗拒的力量?对于这种环环引导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教学目标只有带有明显的公开性和操作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自主地把握学习方向。
学习《春潮》时,激发兴趣后,明确这节课的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语句体会春天的不可抗拒。从而,将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应达到的要求,以及需注意的地方,清清楚楚地提示给学生。
对于课文《语言的魅力》的教学目标,其中继续学习分清主次概括段意的方法这一目标,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我在授课时进行了更改。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通过学习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帮助盲老人的故事,体会语言的魅力。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这样,既淡化了分段、概括段意的训练,又明确了本课的重点就是体会语言的魅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目标明确了,学生就能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自觉控制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方面去,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目标,有序导学,学生依据目标,有序学习。这样教与学避免了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创设自学机会
课堂上,努力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知识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启发学生学会积极主动驾驭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创造的一种心理体验。
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学习。施教之功,巧在授法。指导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的关键所在。
如“自读型”的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为:整体感知课文――自我阅读批注――小组议读交流――全班析读检查――师生归纳总结。
在自读过程中,让学生有多样的学习形式。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建立以个人自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交往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如《语言的魅力》,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整体感知课文。自读全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而后,采用边读边画诗人帮助盲老人的句子,默读思考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交流,找出答案,谈出自己的理解。接着,师生析读检查,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自由读体会、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指名读、评读等形式练习,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是理解的难点,我运用情境教学来突破。因为情境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它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品质、智能及个性的和谐发展。“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春天到了,自然让人想到万紫千红的春天美景,我适时的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眼里的春天。通过交流,在孩子们眼前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并利用“看见”与“看不见”的心理反差,体会盲老人的处境,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美好事物,而盲老人却什么也看不见,把学生带入教材描述的情景之中。从而理解到路人纷纷解囊相助的原因是人们对他产生了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