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与肾损伤分子1的相关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影剂肾病与肾损伤分子1的相关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介入及放射技术的发展,造影剂诱发的肾病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目前通常以肌酐升高为主要诊断造影剂肾病的方法,但是肌酐的变化与多个因素相关,其敏感性较差,患者出现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但是肌酐可能正常,因此,肾损伤分子1作为新的诊断造影剂肾病的生物学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敏感性及

特异性,为能更快更好的对造影剂肾病做出诊断。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肾损伤分子1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21-02

随着现代医学介入技术及影像医学的发展,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造影剂肾病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还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造影剂肾病通常是指由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在48小时至72小时之内出现的急性肾功能减弱。相对造影前,血清肌酐(scr)的基础值都有所增加,大约25%,或者是scr升高44.2μmol/l(0.5mg/ml),排除其他肾脏损害的因素。但是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报告不一,从0%到58%不等。因此需要更为敏感的指标来检测出现造影剂后肾功能的损伤。

1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

1.1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影剂会引起肾髓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由于短时间内的血管舒张以及肾血流有所增多,产生较久的肾血管收缩和肾血流量减少的现象[1],进而打破了肾髓质中的氧

平衡,从而使肾髓质出现缺血性损害。

1.2造影剂粘滞性副作用。造影剂均具有一定的粘滞性,而与低渗造影剂比较而言,等渗造影剂的粘滞性表现的更加突出,而此方面的特点也是导致血液粘滞性明显升高的原因之一,进而加大了血管的阻力同时也显著地减少了肾小球血管之血流量,最终引发肾损伤,另外,造影剂粘稠度的升高还会致使肾小管发生堵塞,此时肾脏的滤过功能会不同程度

受其影响。

1.3肾小管损伤。①对肾小管来说,使用造影剂有直接的毒害作用:造影剂通过诱导氧自由基释放增加,而氧自由基具有细胞毒作用,同时加剧组织缺血及组织自我损伤。造影剂还会降低肾脏自身具有的相关的保护性抗氧化酶活性,常见的有抗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并且,造影剂也会降低细胞所含的atp浓度,提升钙离子浓度,造成细胞膜通透性降低,造成细胞排列出现紊乱。②对肾小管来说,使用造影剂的间接损害作用:造影剂具有的高渗透性会导致草酸盐、尿酸盐、tamm-horsfall蛋白等排泄废物上升,造成肾小管出现阻塞,排泄不畅,进而加剧损伤。

2肾损伤分子

基于某些肾小管损伤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当前在实际的临床检测过程中会表现有各种问题。例如,尿n-乙酰-b-葡萄糖苷酶

(n-acety-lb-gluco saminidase,nag)等尽管可以体现出肾小管结构的损伤,不过尿液理化性质对其有着极大的影响;如b2-微球

蛋白等具有低分子量的尿蛋白可对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做出反映,但随昼夜的更替,蛋白的排泄节律又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通常在处于正常状态下的肾组织中,它的表达量极低。不过在位于受损的肾近曲小管部位,它呈高度表达并发现kim-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肾毒性物质引起的aki早期肾组织表达增加。是早期诊断造影剂肾损伤的较好的一种生物学指标。到目前位置,相关研究人员认为kim-1可能会参与肾组织损伤及其修复的过程,同时对损伤性粘附或许还具有一定对抗作用,但关于其具体的生物学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与肾损伤及其修复的具体过程:此过程包括了发生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一系列变化,比如丧失极性、去分化,甚至还有凋亡和坏死的情况,一旦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便会从基地膜中脱落出来并形成管型结构,而仅是发生了去分化的细胞则可逐渐向暴露的基底膜发生转移,继而再行增值、分化重新建立起具有急性和相关功能的上皮细胞组织[1]。另外,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也对kim-1的表达做出了一定阐释,包括溴脱氧尿苷细胞增殖的标记物在内的再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以及包括有弹性蛋白(去分化细胞的标记物)的上皮细胞,均提示上皮细胞与kim-1的表达存有密切关系,尤其在上皮细胞增值和去分化两方面更是如此。与此同时,kim-1也正是基于以上特点可对小管上皮组织恢复其完整的形态及功能发挥作用。释放胞外区对抗损伤性粘附:据有关报道,部分细胞株可以表达kim-1,通过将kim-1蛋白近膜区进行裂解,进而可

向培养基中释放出kim-1具有可溶性的相关成分,这些成分可在kim-1的胞外功能区发挥作用,它的ig区域可与模型kim-1分子产生竞争,进而与基底膜顶部的整合素结合并导致其活性丧失,可防止脱落细胞间及纤连蛋白间出现粘附的情况,最终可减少管型细胞的生成并降低肾小管发生阻塞的几率。释放的粘蛋白可在肾小管腔面聚积,并可利用干扰细胞间作用以及细胞间质产生的作用为新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构成一个具有抗粘附作用的保护层。以上结论均是在进行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的总结,而可溶性kim-1的相关生物学功能还需深入的研究。此外,将因ant所导致并患有急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患者进行尿液kim-1分析比较后发现,后两者的尿液中的kim-1即使患者出现蛋白尿,但是kim-1并没有发生改变。结合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可排除在患者在使用造影剂时同时可能有基础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或者狼

疮肾病所致的肾功能损伤,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kapoor a, kumar s, gulati s, et al . t he role of th eophyl line incont ras t-induced nep hropat hy: a cas e- cont rol st udy[j] . n ephrold ial t ransplant,2002,17(11):1936-19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