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经济的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法兰克福机场非航业务研究

法兰克福机场非航业务研究摘要:法兰克福机场作为德国最大的国际机场,其非航业务也具备极高的潜力发展空间。
本研究通过对法兰克福机场非航业务的调研分析,探讨了该机场现有的非航业务情况,分析了非航业务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非航业务的建议。
第一部分:介绍1.1背景1.2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法兰克福机场非航业务的调研和分析,了解该机场目前的非航业务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发展非航业务的建议。
第二部分:调研分析2.1法兰克福机场非航业务概况2.2法兰克福机场非航业务收入情况2.3法兰克福机场非航业务竞争环境第三部分:发展趋势和机遇3.1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出行需求和购物消费都在增加。
这为法兰克福机场的非航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商务中心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需要临时办公场所和会议设施。
3.2机遇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独特的消费体验,法兰克福机场可以吸引更多的旅客和商务客户。
与此同时,机场的国际化属性也使其成为国际品牌和零售商的优选合作伙伴。
第四部分:建议4.1提高非航业务的服务质量为了吸引更多的旅客和商务客户,法兰克福机场需要提高非航业务的服务质量。
这包括培训员工,提升服务态度和技能,并且不断改进设施和设备。
4.2创新业务模式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法兰克福机场可以在非航业务领域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例如,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推出特色商品或定制化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4.3拓展合作伙伴关系结论通过对法兰克福机场非航业务的调研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非航业务在该机场的收入中占比逐渐增加,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进一步发展非航业务,机场应提高服务质量,创新业务模式,拓展合作伙伴关系。
这将有助于提升机场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机场管理集团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战略——以h国际机场为例

THE WHOLE WORLD环 球区域治理机场管理集团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战略——以H国际机场为例广西大学商学院 卓蔚璇近几年,随着经济稳步发展和国家对航空运输业逐步放宽政策,空运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我国各大机场都开始意识到机场经营发展趋势由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或跨地区全方位合作转变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探索机场多种经营的新途径。
大力发展非航空服务业,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产业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
根据机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外的管理经验更为先进。
在衡量机场的发展水平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非航空性收入。
在此基础上,世界机场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增加非航空性业务的投入。
通过这种方式,提升相关领域的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国外机场经过持续发展,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其账面收益处于亏空状态,但非航空业务的出现,却增加了机场盈利的渠道和途径。
因此,非航空性业务的拓展,是世界机场发展的整体趋势。
与此同时,也是规模效益与多元化经营实现的基础。
不仅如此,机场经济中心是由飞机起降形成的。
而起降频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机场的经济状况。
基于这一点,机场在制定收费标准时,通常会利用低价策略,来增加飞机起降次数。
通过这种方式,使非航空性业务得到拓展。
在此过程中,该领域的业务效益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盈利。
发展非航空性收入,有利于企业发挥优势,将资源合理配置。
机场管理集团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拥有精密导航仪器、进近指挥系统等,还拥有许多现代化设备和各种技术以及管理和技术人才,但资源和需求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简单来说,设备控制,人才利用率低,都会阻碍企业拓展非航空性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需要由多元化经营体现出来。
在安全完成运输服务活动的前提下,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发展非航空性收入,有利于满足旅客全方位需求。
机场面对21世纪旅行者的需求,将突破传统意义上机场是为航空公司和旅客提供必要的航行和旅行服务。
法兰克福机场非航业务研究

公司战略:2015年日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法兰克福机场集团概况:2009集团各成员机场航空量
法兰克福机场集团旗下(控股与参股)机场中,控股运营5家机场,分 别是法兰克福机场、土耳其安塔利亚机场、秘鲁利马机场、保加利亚布尔 加斯机场、瓦尔纳机场。
法兰克福 安塔利亚 利马 布尔加斯 瓦尔纳 德里 西安 汉诺威市 开罗 集团总计
2.3
地服收入
620.8
外部经营活动与服务收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05.2
零售与地产创造集团50%的利润
集团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5.529亿 € 集团收入:19.7亿€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零售&地产业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零售&地产:业态结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零售&地产:业务收入与利润
零售&地产收入达到3.6亿欧元,其EBITDA利润达到2.8亿欧元, EBITDA利润率达到77%。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零售&地产:2009年各业务收入
地产收入最高,占零售地产总收入的42%,其次是零售收入,占比达到 38%,远远超出停车收入。
入使用 379个航点,149家航空公司
463111
50.93:其中中转旅客比例达到52%
184
14500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法兰克福机场概况:投资(业态)组合
法兰克福机场股份公司业态中,航空与地服成为收益的主要来源 ,零售&地产、外部活动&服务处于第二梯队。
航空
零售&地产
地服
外部活动&服务
强购买力旅客:
· 2009年共5900万名旅客,其中 · 48%O&D旅客购买力高于德国一般水平 · 52%中转旅客购买力极高,比如来自美 国、中国、俄国或者中东的旅客。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策略研究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策略研究摘要:非航空性收入是机场营业收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非航空性业务收入能够有效的提升机场经营效益,有助于机场的快速发展。
陕西省作为西北的重要省份,发展迅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也随着机场的发展显著增加,但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因此研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策略对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进一步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介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现状及特点,采用了SWOT分析法分析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优劣势、威胁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改进措施,旨在进一步发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并对国内其他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模式;创新策略1 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单纯依靠旅客和货物运输的航空性业务已经不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机场的可持续发展,机场商业零售、餐饮、物业租赁、广告、医疗、餐食等非航空业的收入经过逐渐发展,其本身所含有的利润空间大、形式多变的特点,包括发展快的优势,逐渐成为机场的主要业务,由于机场所处城市的经济水平、地理位置、风俗习惯,机场的客户群体、经营模式等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针对某一城市的机场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制定出合适的经营策略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主要从非航空性业务入手,研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具体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情况,及其主要业务经营管理方式,使用了SWOT分析法分析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非航空性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四象限的主要体现,之后,找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具体业务经营管理实施层面经营策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策略的改进措施。
1.2研究意义在理论方面,本文主要是研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经营现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存在问题及相对应的经营策略,旨在通过详细的分析找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合适的非航空性业务经营策略,丰富了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相关研究。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工作心得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工作心得随着全球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场作为航空交通的重要枢纽也在日益壮大。
在机场的运营中,非航空性业务日益成为机场运营商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而这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商业策略和管理手段的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以及机场经营管理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问题。
一、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在机场运营中,非航空性业务指的是除航空公司业务之外的一切商业活动,例如商业租赁、停车、购物、餐饮、娱乐等等。
这些业务的发展可以带来很多收益,特别是在航空公司业务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非航空性业务能够为运营商带来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首先,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需要考虑机场的定位和市场需求。
机场是一个广泛的地理区域,与许多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在开展非航空性业务前,机场运营商必须考虑机场周边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量身定制非航空性业务。
其次,机场经营管理需要广泛的业务合作与联合经营管理。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机场运营商、商家和终端客户的共同合作。
运营商需要与商家协作开发出适合市场的非航空性业务,与此同时,机场运营商还需要和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出相互受益的联合经营模式。
最后,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和商业水平。
机场服务商必须保证服务区的整体质量,并与商业合作伙伴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机场运营商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加人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商业策略。
二、管理思考机场经营管理是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机场管理者需要拥有一个强大的决策框架和实现体系。
以下是我个人总结出的几个重要的管理思考:1、加强机场的市场调查和监测机场经营管理者需要及时监测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分析市场的趋势和需求。
对于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管理和发展,运营商需要在市场调查和监测方面下大力气,以便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并据此调整商业策略。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工作心得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重要性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机场的收益 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业务多元化与专业化
机场通过开展多元化的非航空性业务可以提高整体收益,同时也可以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 求。不同的非航空性业务具有不同的市场和运营特点,专业化经营可以提升机场的服务水 平和竞争力。
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
拓展业务范围
为了满足旅客多样化的需求,机场可以拓展非航空性业务范 围,例如增加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和服务。同时, 还可以考虑与周边地区合作,打造综合旅游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品质
服务品质是衡量非航空性业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机场需要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包括提高员工服务态度、加强设施维护 、优化旅客流程等,以提升旅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满足旅客需求
旅客在机场等待航班的过程中,需要各种休闲娱乐和购物等服务。 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可以满足旅客的需求,提高旅客的满意度。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机场作为区域交通枢纽,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 和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的经济活力。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机场都在积极发展非航空性业务,以提高机场的收入和竞争力。例如,一些大型国际机场在商业零 售、餐饮、休闲娱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究目的和意义
•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通过研究, 我们希望能够为机场管理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 广大旅客和满足航空运输市场的需求。同时,本研究还将对提升机场整体竞争力、促进航空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 的影响。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之举。
■机场搞副业,搞房地产比不上开发商,搞农场比不上农场经营者,搞养殖比不上专业户,到头来盈利者寥寥无几。
■对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的经营实施“外包”,由若干个专业化公司成为经营者,机场成为“收租子”的管理者。
■“外包”这一形式适用于大中型机场和航班较多的支线机场。
非航空性业务经营具有前景好、效益高、风险低等特点,是机场企业除主业生产以外的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认识的不足、机制的守旧和经营的粗放,目前中国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被世人称为是“一块有待于进行深度开发的处女地”。
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上对非航空性业务的深度开发进行思考,无疑是时下机场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课题。
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重要性开发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之举,其重要性是由其自身固有的一些特点决定的。
一是依托性强,前景好。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是指机场依托客货运输生产发展起来的经营性业务。
其内容包括机场地面运输业务、宾馆餐饮业务、免税店商场业务、停车场业务、广告业务、旅游业务等。
这些业务既不同于航空主营业务的客货运输生产,又与航空客货生产紧密相连,是客货运输生产的继续和服务的延伸,对于航空客货运输生产有着完全的、直接的依托性和依赖性。
也就是说,只要机场的主业生产兴旺,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那么,紧紧依托和依赖于航空主业生产的非航空性业务必然发达。
自20xx年以来,我国民航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据国内专家预测,这一快速增长期将持续10年。
机场航空主业长期快速增长,必然直接带动其非航空性业务的长期快速增长。
因此,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之举。
二是成本性低,效益高。
机场本身就是带有地区垄断性的企业,作为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的经营,也势必带有某种难以打破的垄断色彩。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经营,与航空主业相比,具有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高的突出特点。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即指在机场经营管理范围之外的商业活动,包括零售、餐饮、酒店、商务会议、物流仓储等。
与传统的航空运输相比,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有以下几个优势:其次,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可以丰富旅客的体验,提升机场的服务质量。
传统的机场业务主要集中在登机出发和到达等核心流程上,很少对乘客的其他需求进行满足。
而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例如丰富的零售品牌、多样化的餐饮选择、便捷的商务设施等,提升旅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再次,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可以促进机场的地方经济发展。
机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地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就业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就业水平,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首先,机场非航空性业务需要根据机场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乘客需求来合理规划。
不同机场的市场背景和乘客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计划。
例如,旅游类机场可重点发展旅游纪念品零售、景区代理等业务;商务机场可重点发展商务会议、会展等业务。
其次,机场非航空性业务需要与航空运输业务协同发展。
航空运输业务作为机场的核心业务,非航空性业务应该以服务航空运输业务为前提,相互促进。
例如,在航空公司延误或取消航班时,机场可以提供免费的餐饮服务或额外的商务设施,以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和留存率。
再次,机场非航空性业务需要注重品质和服务水平。
相比于传统的商业活动,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在服务品质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应该注重店铺选址、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提升,使得乘客在机场的消费体验更加愉悦。
最后,机场非航空性业务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市场不再局限于本国范围。
机场可以通过开拓海外市场,引入国际品牌、提供多样化的国际化服务,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
总之,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是机场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
通过合理规划、与航空运输业务协同发展、注重品质与服务水平以及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努力,机场可以在非航空性业务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双赢。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工作心得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工作心得随着民航业的发展,机场建设的规模和数量逐渐扩大,机场非航空性业务也成为了机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我在参与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开发工作中,深刻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一、深入了解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已经成为机场获得利润的重要途径,并且已经逐渐成为机场立足市场的必要手段。
在非航业务方面,机场商业地产、停车场、物流中心等成为机场利润增长的重点。
此外,机场还可以通过提供会议接待、餐饮等服务来增加收入。
尤其是机场品牌形象的提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深入了解机场非航空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一个更为全局化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进行开发与创新。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完善项目管理理念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对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市场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作为参与项目的成员,我们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包括管理、行业知识、市场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掌握并且完善项目管理的理念,以健全的系统来保障项目质量。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透过市场调研,了解顾客需求和市场动态,从而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制定合理的方案和策略。
三、协调各方利益,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开发涉及到多方面资讯的协调管理,例如航空公司、机场、租户、政府等。
因此,一定要注重多方利益的协调,从而有效地避免激烈竞争和不当竞争行为,并实现各方盈利增长。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因为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趋势除了要赚钱外,还需承担社会责任。
对于倡导环保,落实安全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都需要重视。
四、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是一个日益发展的领域,市场环境和时代背景都在不断变化。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创新方面,除了提高服务品质和更新客户体验外,我们还应该在开拓新渠道、寻找新的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尝试。
转型升级中NN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策略的研究

转型升级中NN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策略的研究非航空性业务是指除航空主业外的其他业务,随着全球机场的商业化进程,世界上许多先进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已远远超过了航空主业的收入,成为了机场收入的主要来源。
大力发展非航空性业务是新常态下机场改革创新的方式,是将航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机场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已成为国内外机场共同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机场的未来。
NN机场自转场以来,一直面临着行业周期性亏损,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在航空主业经济增长有限的情况下,NN机场必须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创新非航空性业务成为了新的利益增长点的重要来源;其次,随着机场旅客结构的变化,旅客的需求层次不同,这就要求NN机场不能再只局限于运输这一单一的功能,必须大力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提高机场的功能性,将机场从单纯的驿站转变成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服务。
最后,随着高铁等其他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来自周边机场的竞争压力,为了提高机场的市场竞争力,在不乐观的环境下占据市场的主动性,关键的一点就是提升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创新非航空性业务,打造多元化的“体验型机场”,以此来满足旅客多层次的需求,提升旅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因此,深入研究NN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策略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许多优秀机场早已着手非航空性业务的转型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作为刚步入千万级机场的NN机场,要想做出更出色的成绩,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重视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形成线上线下的购物方式,以体验为目的,以旅客多元化需求为前提,加速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的转型升级,丰富经营模式,扩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机场商业圈,实现干线机场向国际枢纽机场升级转变。
NN 机场作为新兴国际机场,近年业务取得长足进展。
但从候机楼商业、广告业务、航空配餐业务、旅客地面运输业务、VIP贵宾业务、停车场业务经营等方面看,NN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经营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机场在经营模式上,主要是以自主经营为主,特许经营为辅,经营模式单一;机场营销方法落后;机场的商业规划不合理,定位不明确;机场在商品品牌的选择上定位不高,没有形成优势的品牌效应,缺乏吸引力;机场在开发设计的服务品牌上缺乏本土文化特色;打造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力度不够,周边配套设施缺乏,未形成航空特色产业链等。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

详细描述
通过与周边产业进行协同合作,如酒店、旅游、物流 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同 时,通过跨界融合,将非航空性业务与其他产业进行 有机结合,如文化、娱乐、体育等,创新业务模式, 提高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吸引力和附加值。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重要责 任,可以提升品牌形象、适应环保要求、实现长期发 展。
发展前景与挑战
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机场客流量 持续增长,为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 空间。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 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面临的挑战
在发展过程中,机场非航空性业务也面临着一些挑 战,如市场竞争激烈、服务质量要求高、法律法规 不完善等。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和创新,提高业务 质量和效益。
分类
根据业务性质和特点,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可分为以 下几类:商业零售类、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广告 类以及其他服务类。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重要性
提升机场竞争力
非航空性业务不仅能为机场带 来新的收入来源,还能提升机 场的整体竞争力,使其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满足旅客需求
非航空性业务能够满足旅客在机场 内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旅客的满意 度和忠诚度。
运营模式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运营模式可以采取自营、合作经营、特许经营等多样化方式。在选择运营模式时 ,应考虑业务的性质、市场需求、投资回报等因素。
质量管理与实践
质量管理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质量管理应关注客 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完善的 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服务水平的一致性 和稳定性。同时,要关注员工培训和激 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素养 。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第一篇: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之举。
■机场搞副业,搞房地产比不上开发商,搞农场比不上农场经营者,搞养殖比不上专业户,到头来盈利者寥寥无几。
■对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的经营实施“外包”,由若干个专业化公司成为经营者,机场成为“收租子”的管理者。
■“外包”这一形式适用于大中型机场和航班较多的支线机场。
非航空性业务经营具有前景好、效益高、风险低等特点,是机场企业除主业生产以外的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认识的不足、机制的守旧和经营的粗放,目前中国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被世人称为是“一块有待于进行深度开发的处女地”。
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上对非航空性业务的深度开发进行思考,无疑是时下机场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课题。
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重要性开发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之举,其重要性是由其自身固有的一些特点决定的。
一是依托性强,前景好。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是指机场依托客货运输生产发展起来的经营性业务。
其内容包括机场地面运输业务、宾馆餐饮业务、免税店商场业务、停车场业务、广告业务、旅游业务等。
这些业务既不同于航空主营业务的客货运输生产,又与航空客货生产紧密相连,是客货运输生产的继续和服务的延伸,对于航空客货运输生产有着完全的、直接的依托性和依赖性。
也就是说,只要机场的主业生产兴旺,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那么,紧紧依托和依赖于航空主业生产的非航空性业务必然发达。
自2004年以来,我国民航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据国内专家预测,这一快速增长期将持续10年。
机场航空主业长期快速增长,必然直接带动其非航空性业务的长期快速增长。
因此,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之举。
二是成本性低,效益高。
机场本身就是带有地区垄断性的企业,作为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的经营,也势必带有某种难以打破的垄断色彩。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商务往来和商务需求变得更加密切和迫切,所以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航空运输作为最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变得尤为重要。
伴随着乘飞机出行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各个国家地区都开始扩大机场的运输范围和业务服务范围,逐渐将机场建立成新模式下的商业贸易区,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机场属地化改革以后,各个机场大力发展非航空性业务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本文就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非航空业务发展现状进行讨论与分析,尽可能地发现其在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对我国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广州白云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现状分析;发展对策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non-aviation Business in Guangzhou Baiyun International AirportSumma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al economy, the business exchanges and business needs between various regions become more close and urgent, so the role of the whol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ecomes more important.As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fficien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air transport has become extremely crucial in recent years.With more and more people traveling by air,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begin to expand the transport scope and business service scope of the airport,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the airport into a commercial and trade zone under the new model,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regions.After the reform of airport localization in China, the goal of vigorously developing non-aviation business in each airpor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ear.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on-aviation business in Guangzhou Baiyun International Airport,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n-aviation business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aviation business in airports in China.Key words:Guangzhou Baiyun Airport; non-aviation busines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跨区域的业务往来变得更加频繁。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工作心得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市场风险
评估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非航空 性业务竞争的激烈程度,制定 灵活的市场策略和合作策略。
技术风险
评估技术支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投入研发和升级系统以确保业 务的稳定运营。
财务风险
评估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 ,确保资金的及时投入和非航空性 业务的盈利性。
工作成果与亮点
05
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次工作,旨在为机场非航 空性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 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机场的可持
续发展做出贡献。
业务现状分析
02
行业趋势分析
政策环境分析
对国家及地方政策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政策对非航空性业务发展 的影响。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对非航空性业务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 分析。
产品与服务创新
总结词
创新为王,体验为先
详细描述
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注重创新和体验。针对客户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如机场购物、餐 饮、休闲娱乐等。同时,关注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增强机场 非航空性业务的吸引力,提高客户黏性和忠诚度。
营销策略与渠道建设
总结词
多渠道营销,广拓市场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 务的思考工作心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业务现状分析 • 业务发展策略 • 实施方案与时间表 • 工作成果与亮点 • 未来展望与建议
引言
01
工作背景介绍
当前,随着全球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逐渐 成为各大机场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如何发展好机场 非航空性业务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VS
详细描述
制定多渠道的营销策略,包括线上和线下 渠道。利用社交媒体、广告、宣传册等手 段,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与 旅游机构、酒店等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推广机场非航空性业务。通过多元 化的渠道建设,拓展市场覆盖面,提高业 务的市场份额。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特别是在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的各项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伴随着贸易量的增加,人口流动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使得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民航运输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迎来了机遇和挑战。
过去,由于人们普遍生活水平较低、收入较少,乘坐飞机成为一种奢侈和值得炫耀的事情,但随着国民经济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乘坐飞机出行已经不足为奇。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高铁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给民航运输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民航运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受到国际航油价格、地区关系、空域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机场的航空性业务发展空间有限,而且航空性业务的定价通常受政府管控,浮动空间不大,因此,要想通过提高航空性业务收入来改善机场的整体经济效益并不现实。
而作为机场经营收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航空性业务因其灵活性高、利润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正逐渐成为提高机场整体收益、提升经营服务质量、增加客货运吞吐量的重要途径。
如何利用和发展好非航空性业务,以促进航空性业务量和机场整体收益的增长,已成为机场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作为东北地区主要的干线机场,承载着重要的客运、货运任务,自2005年通航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规划面积、经营模式、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其发展情况较比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的大型枢纽机场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上,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经营收益,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意在通过全面研究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运营情况及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现状,对照国内外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型枢纽机场在经营非航空性业务方面的成功经验,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机遇,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战略,以提高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水平,并通过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带动航空性业务的发展,进而全面提升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行业地位和经营收益,提高旅客满意度和国际知名度。
对机场非航业务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机场非航业务发展战略的思考一、《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对机场非航业务规定2009年,民航总局正式颁布并于当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对涉及到机场非航空性经营性项目,如零售、餐饮、航空地面服务等,所采取的特许经营权方式进行了专营性规定。
《条例》第三十八条指出:“机场范围内的零售、餐饮、航空地面服务等经营性业务采取有偿转让经营权的方式经营的,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与取得经营权的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服务标准、收费水平、安全规范和责任等事项。
对于采取有偿转让经营权的方式经营的业务,机场管理机构及其关联企业不得参与经营。
”对非航空性业务进行特许经营权管理是国外成熟机场运营商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机场行业未来改革的方向。
本次颁布的《条例》明确规定了机场非航空性业务采取有偿转让的特许经营权方式的业务,机场管理机构不得参与经营,有利于特许经营权经营方式的推广,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相关业务的市场经营环境,加速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改革,提高整体盈利效率。
2005年民航总局批准了首都机场、上海机场、深圳机场和厦门机场进行特许经营权试点,效果比较好的是首都机场,但其他机场仍在逐步推进之中,但整体效果尚不明显,上海机场仍然在对候机楼商铺进行特许经营的尝试,结果不确定,深圳机场2008年对机场广告自营模式进行有益探索,引入专业广告商进行运营,但2009年初受整体宏观经济影响,广告经营模式发生一定变化,公司目前决定采取自营加分包的模式,公司未来将继续进行有益的探索,厦门机场尚无太大动静。
白云机场目前基本是大一统的运营模式,2007 年以来的内部资源整合效果尚不明显,未来有较大潜力。
表:机场类商业模式比较香港机场浦东机场首都机场白云机场厦门机场深圳机场航空地面辅助实行特许经营上市公司提供大部分由机场提供,小部分实行特许经营上市公司提供大部分由上市公司提供,小部分集团提供大部分由上市公司提供,小部分外包特许经营,由三家独立航空餐饮公司提供一部分由集团公司下属航空配餐公司经营,另一部分由航空公司下属配餐公司提供部分实行特许经营,部分由机场提供一部分由上市公司下属航空配餐公司经营,另一部分由航空公司下属配餐公司提供由集团和航空公司提供,上市公司不参与集团和航空公司提供,上市公司不参与商业餐实行特许经营主要采取租金保底加营业额分成方式,其中固定租金部分占80%左右,业绩分成占20%左右部分实行特许经营,部分采取租金方式部分自营,部分采取租金方式租金保底加营业额分成租金保底加营业额分成实行特许经营由公司持股51%的机场广告公司以及合营公司德高动量(50%)经营实行特许经营户内由公司持股75%白云国际广告有限公司经营,户外广告尚未获得政府许可由公司持股60%的福建航空港广告有限公司经营,小部分自营由机场控股95%的机场广告公司经营,2008年改革引进专业广告公司,2009 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采取自营加分包经营相结合方式。
L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MBA毕业论文提纲)

L国际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战略研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宏观背景1.1.2 微观背景1.1.3 研究问题1.2 研究意义1.2.1 理论意义1.2.2 实践意义1.3 研究设计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思路1.3.3 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 战略和战略相关研究综述2.1.1 战略定义及内涵2.1.2 多元化战略发展研究2.1.3 多元化战略研究述评2.2 非航空性业务研究综述2.2.1 非航空性业务定义和内涵2.2.2 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研究2.2.3 非航空性业务研究述评2.3 机场集团相关战略研究综述2.3.1 机场(集团)发展战略研究2.3.2 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研究2.3.3 机场(集团)非航空性业务研究述评第三章 L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外部战略环境分析3.1 宏观环境分析3.1.1 政策环境分析3.1.2 经济环境分析3.1.3 社会环境分析3.1.4 技术环境分析3.2 行业环境分析3.2.1 潜在进入者分析3.2.2 替代威胁分析3.2.3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3.2.4 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3.2.5 行业竞争分析小结3.3 外部环境分析总结第四章 L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内部环境分析4.1 资源分析4.1.1 有形资源分析4.1.2 无形资源分析4.1.3 人力资源4.2 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分析4.2.1 基础能力分析4.2.2 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分析4.3 内部环境分析总结第五章 L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战略的设计和选择 5.1 总体设计思路5.1.1 战略定位5.1.2 总体目标5.2 战略选择5.2.1 战略选项匹配5.2.2 战略选项5.2.3 战略选项QSPM选择5.2.4 战略方案的选择5.3 相关多元化业务方案5.3.1 方案分析5.3.2 总体思路5.3.3 战略内容第六章 L机场非航空业务发展战略实施建议与保障 6.1 战略实施建议6.1.1 具体实施步骤6.1.2 战略实施重点6.2 战略保障6.2.1 组织协调保障6.2.2 创新能力保障6.2.3 政策资金保障6.2.4 人力资源保障6.3 战略控制6.3.1 平衡记分卡框架6.3.2 战略地图6.3.3 应急方案第七章研究结论及展望7.1 研究结论7.1.1 研究回顾7.1.2 主要结论7.2 不足和展望7.2.1 研究局限7.2.2 未来展望。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

满足高端旅客需求
高端旅客对非航空性业务的需求更为强烈,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可 以满足高端旅客的需求,提高机场在高价值市场的竞争力。
提升机场整体经济效益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非航空性业务可以为机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机场的 整体经济效益,为机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降低机场运营成本
通过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可以降低机场的运营成本,提高机 场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为机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起源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起源可以 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机场开 始提供一些基本的地面服务,
如货物装卸、旅客接待等。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场逐渐扩 展其非航空性业务,包括商业 零售、餐饮、广告等,以满足 旅客的需求和增加机场的收入
。
现状
现代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已经 变得非常重要,成为机场收入 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为旅 客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体验。
趋势分析
未来,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 体验的提升。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 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也将更加注重线上和移动端的 发展,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服务。此外,随 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机场非航空性业务也将更加注 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定 义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指的是与机场的飞 机运输业务不直接相关的业务,包括 但不限于机场内的餐饮、零售、休闲 设施等。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 重要性
随着民航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机 场非航空性业务在整个机场收入中的 占比逐渐增加,成为机场收益的重要 来源。
本文研究结论
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改造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

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思考汇报人:日期:•引言•国内外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现状目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类型及特点•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面临的挑战•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策略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背景与目的随着航空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机场运营成本的不断上升,机场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以维持其运营和发展。
因此,发展非航空性业务成为了机场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发展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提高机场的收益和竞争力,以应对航空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指的是除了航空运输服务之外,机场所提供的所有其他服务和设施。
这些服务和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零售、餐饮、广告、停车场、租赁等。
定义发展非航空性业务不仅可以增加机场的收益,还可以提高机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旅客和航空公司选择该机场。
同时,非航空性业务也可以为旅客提供更便捷、丰富的服务,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重要性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概念02国内外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现状零售、餐饮业务国内大型机场普遍开设免税店、品牌店、特色餐饮等,满足旅客购物、休闲需求。
广告业务利用机场内外广告牌、LED显示屏等媒介,发布各类广告,实现广告收入。
停车场业务大型机场建设多层停车场,提供停车服务,收取停车费。
贵宾服务提供贵宾休息室、专人办理登机手续等增值服务,满足高端旅客需求。
多元化收入来源科技创新应用文化旅游融合绿色可持续发展01020304国际机场通过商业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品牌商户,丰富商业业态,提高非航收入。
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旅客体验,如无人商店、自助支付等,提高服务效率。
开发机场周边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参观游览。
关注节能环保,推广绿色出行方式,提高机场可持续发展水平。
国内机场以零售、餐饮等传统业务为主,国际机场则更注重创新业务拓展。
业务类型差异收入结构差异服务水平差异国内机场非航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国际机场非航收入占比普遍较高。
国际机场在服务设施、科技创新等方面更具优势,国内机场在提升服务水平方面仍有空间。
机场非航业务发展调研报告

一、机场的商业运营收入来源租金收入主要来自于出租宾馆、餐饮店、零售店等的场地给机场直接用户,如航空公司、地面代理公司或间接用户。
除了租金收入外,机场收入还主要来自于特许经营费。
特许经营收入主要是由各种服务提供商为了获得在机场土地上提供服务的权利而上交的费用。
如果机场自己参与经营所有的商业设施,机场的商业收入就包括租金收入和经营收入。
能产生特许经营收入的商业活动或服务大体包括以下几种:免税商店;完税商店;餐饮设施;其他旅客服务;休闲娱乐设施;停车场;广告。
机场除特许经营模式以外,同时还存在其他经营方式。
机场自己对一部分零售直接负责并具有控制权。
机场参与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零售方面,当然也包括餐饮和停车场经营。
机场商业开发带来巨额非航空收入在需求多样化和机场盈利增长要求的共同趋动下,全球主要机场已经由单纯的“机场”转变为人流物流集聚、商业休闲功能齐备的“航空城”。
非航空业务替代航空性业务,成为枢纽机场盈利的主要来源。
首先,非航空收入占比不断提高。
以香港机场为例。
1999/2000财年至2005/2006财年,香港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递增5%,而机场收费年均递增仅为2.5%,机场收费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由45.7%下降到2005/2006财年的37.9%,下降了7.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05/2006财年由特许经营、商业、地产等带来的非航收入占比已达到62.1%。
再看德国法兰克福机场:2004-2006年机场收入构成相对稳定,以各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来看,航空业务约33%,非航空业务为67%,其中商贸物业约为18%,地面服务约为29%,其他延伸服务约为20%。
事实上,从全球其他主要机场看,非航空收入占比提高的趋势同样明显。
其次,与航空性业务相比,非航空业务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
全球主要机场普遍将商业、餐饮、广告,以及机场禁区内的辅助服务等业务交由具有较强品牌实力的专业机构经营,机场则通过“保底+收入分成”等模式收取特许经营费、专营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体验经济因其差异性、互动性、持久性等特点,便于满足消费者需求,适应当代经济发展潮流,成为各个领域热议的话题。
本文围绕体验经济发展趋势与理念,研究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创新发展策略,分析了体验经济的释义、特征和优越性,阐述了基于体验经济的非航空性业务的特征,从航站楼外观及内部环境、零售、餐饮、休闲娱乐服务、广告等方面明确了发展策略。
旨在通过借鉴体验经济的优势,创新发展非航空性业务,进一步刺激消费,增加机场盈利。
关键词:体验经济;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策略;广义虚拟经济中图分类号:u8;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 (2016) 02-0005-xx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on-aviation business based on experience economy xu yuefeng1 hu rong1 chen lin1 su zhou2(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1.college of civil aviation;2.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nanjing 210016, china)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民航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运输量已位列全球第二。
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各机场之间的竞争。
由于机场航空性业务收入弹性小、管制多,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收入俨然成为机场竞争的核心。
发展水平较高的机场,其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较大:法兰克福机场在2007年非航空性业务的收入占比就达到70%[1],上海浦东机场2013年的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占比也高达45.67%[2]。
在当前各机场普遍重视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的环境下,如何紧跟市场需求、提升消费体验,成为发展非航空性业务的制胜关键。
现今,机场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基本需求转变为更高层次的获取舒适、愉悦的旅程体验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需求的改变促使“体验经济”应运而生。
结合机场发展趋势,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应当与时俱进,开创基于消费体验的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的新模式,为机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先机,当前,不少学者开展了将体验经济思想融入非航空性业务发展的研究。
文献[3]首次提出在提高非航空性业务方面需要建立“以旅客需求”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文献[4]在分析baa和adp机场管理公司的非航空性业务成功经验时,提出要重视非航空性业务,确定顾客即“上帝”的理念;文献[5-6]指出机场应以旅客体验为出发点,加快非航空性资源虚拟价值创新,并构建了与机场非航空性资源价值开发密切相关的冲量过程模型。
文献[7-8]根据机场雇员、访客、商务及休闲旅客的不同需求,分析了以体验为导向的机场商业零售规划理念;还有不少学者结合机场服务流程、资源布局等开展了案例研究[9-11],等等。
纵观当前研究文献,基于体验经济的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有如下内容值得进一步深化:一是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不高;二是实践措施的针对性不强。
因此,本文针对上述研究不足,从机场全局发展的视角,将体验性经济和非航空性业务紧密结合,阐述航站楼外观设计、航站楼内部环境、零售商业、餐饮商业、休闲娱乐服务、广告等面的体验性发展策略,以期对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体验性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二、体验经济的概述(一)体验经济的释义“体验经济”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已出现,直到1999年《experience economy》一书的出版,“体验经济”才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该书将体验经济定义为:是一种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而产生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最新的经济发展浪潮,它超越了传统简单的买卖形式,使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12]。
换一个角度看,若将体验经济看作一个经济时代,它则与服务经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相对应,并具有其独特的性质[13]。
特别的,与服务经济相比,体验经济的经济功能主要是提供消费者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而服务经济的经济功能是进行服务的传递;体验经济提供物的属性是难忘的、个性化的,而服务经济提供物的属性则是无形的、定制的;体验经济由展示者作为卖方,突出消费者的感受,而服务经济由提供者作为卖方,突出的是利益。
体验经济之所以成为体验经济,是因为它跳脱了共性的生产,开始进行个性的生产,以实现消费者的精神体验为最终目标,成为更加人性化的经济。
(二)体验经济的特点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相比较,体验经济具有显著的特点:不规模经济、差异性、互动性和持久性等[14]。
第一,体验经济具有不规模经济的特点。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关键属性是标准化生产,服务经济的关键属性是定制化。
体验经济则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个性化的关键属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必须走向不规模经济的道路。
第二,体验经济具有差异性。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强调的是商品的无差别、标准化生产。
由于消费者需求各异,从服务经济开始,逐渐向定制化服务过渡。
而体验经济主要为每一个顾客提供难忘的、独特的经历,其差异性特征尤为明显。
第三,体验经济具有互动性。
农业、工业经济都是单方面的批量生产、出售然后获取利润,不具有互动性。
虽然服务经济会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但消费者并没有直接干预,互动性不强。
体验经济则是买方在卖方提供的平台上自己决策和实施,并留下难忘的回忆。
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双方积极互动,由此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体验经济具有延展性、持久性。
农业、工业经济都是满足消费者即时的需求,提供的是生产后库存的某一种商品,服务经济是按照顾客需求进行服务的传递。
而体验经济主要是为消费者创造一种精神感受,在消费结束一段时间后,消费者仍能留有美好的回忆,故体验经济具有延展性、持久性。
总的来说,和商品、服务相比较,体验有其独特之处,如表1。
体验经济的上述显著特点,使得体验经济成为最能代表现代经济发展潮流的发展模式之一。
三、基于体验经济的非航空性业务的特征将体验经济与非航空性业务结合后,非航空性业务发展将会呈现出新的特点。
只有把握好发展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实现非航空性业务的长足发展。
(一)非航空性业务范围概述机场业务可分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
航空性业务指货物和旅客运输、飞机起降、维修、地面保障、客桥、停场等,主要收费对象是航空公司。
非航空性业务是除了航空性业务以外的,为消费者(包括乘机人、接机人、机场员工等)提供的各种商业服务的收入,主要包括各种租赁收入、停车场收入、航站楼零售商业和餐饮收入、广告收入、休闲娱乐收入等[15]。
本文为了便于讨论非航空性业务的共性,重点论述航站楼内的非航空性业务,主要包括:航站楼外观、航站楼内部环境、零售商业、餐饮商业、休闲娱乐服务、广告等方面。
非航空性业务在机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较之航空性业务,具有盈利高、弹性大、风险小等特点。
整体发展较好的机场,其非航空性业务占比都达到60%左右[16],如新加坡樟宜机场、香港国际机场、韩国仁川机场等。
而国内的机场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最为成功的北京首都、上海浦东机场等比例也仅在50%上下,如何有效发展非航空性业务已经成为增强机场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二)基于体验经济的非航空性业务特征现今,大部分国内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发展模式较单一,识别度不高,机场商业布局平庸,难以给旅客留下一种美好的体验。
国外非航空性业务经营较成功的机场,优先考虑旅客需求,结合特色化的机场布局及无微不至的服务,为旅客提供良好的旅程体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刺激旅客消费,实现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增长。
因此,在体验经济时代,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关注点。
从消费者的价值目标来看,更加关注接受产品的过程。
在机场,消费者关注的不仅是得到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更关心的是怎样得到商品以及得到服务后,消费者自身的感受。
机场在商品销售时,应从单一的销售模式,转变为半自助销售或者展示销售模式,消费者积极参与销售过程,增强消费体验。
从消费者的主动性来看,更加倾向于主动接受产品。
消费者思想从原先“我可以得到什么”转变为“我想要得到什么”,关注点变为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否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和实现。
机场在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时候,需要逐渐地从单方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转变成消费者和机场互动的双向的过程,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改进服务,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从消费者的消费产品来看,更加关注文化产品的消费。
在机场消费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单纯的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转变为对具有本土风情的文化产品的青睐。
机场在开展非航空性业务时,应从无特色的机场销售,走向和本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主题式销售,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刺激消费。
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更加关注精神需求。
消费者在机场除了出行、食宿需求,更加倾向于能够引起自己的共鸣,让自己感觉舒适、融入其中,情感得到满足的高层次需求。
因此,对于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而言,需要从原来的发展模式单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慢慢向服务定制化、人性化,产品多样化发展。
四、基于体验经济的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策略将体验经济融入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的目的就是将体验这种经济的产出类型,设计成旅客在机场可以消费的一部分,或者成为机场提供的非航空性业务的隐形增值部分,从而提升旅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刺激消费。
(一)航站楼外观设计发展策略航站楼外观设计会给旅客先入为主的印象,一个富有新意和特色的航站楼外观设计能够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回忆。
1.设计特色。
航站楼主体的外观设计可以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合适的外观设计不仅可以与周边环境浑然相成,而且可以给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城市的明信片。
例如,位于珠江口东岸的深圳宝安机场,机场外形状似“小飞鱼”,与浩瀚大海相映成趣;武当山在建的航站楼外观设计如“行云流水”,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2.文化内涵。
将航站楼设计成文化的载体,为机场来往的旅客展示出一种新的理念和诉求,让旅客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收获耐人寻味的体验。
例如,芬兰的赫尔辛基万塔机场,外形设计大方、整洁,向来往旅客彰显出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主义简约风格;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机场外观设计成帐篷建筑群,还有用来接待朝觐者的专用航站楼,体现出浓郁的宗教信仰色彩。
(二)航站楼内部环境发展策略1.设计主题。
航站楼的内部环境应当与外部设计的主题相呼应,特别是国际机场,可以将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元素融入航站楼内部环境,给旅客以视觉上的体验,提高机场的代表性和辨识度。
例如,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内部设计充满了中国元素,从文化景观到装饰品,再到航站楼以红、黄为主的整体色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