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合集下载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导入:《明朝那些事儿》: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八八)、朱国瑞、兴宗。

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历史上的一位平民皇帝。

他建立明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下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看看他给当时和后人留下了什么?新课讲授一、明朝建立:1638年,明太祖朱元璋,都城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或者说元朝为何会灭亡?(政治腐败,灾害频繁,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直接原因: “开河”“变钞”(2)根本原因: 元朝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题外话:朱重八家族的名字: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朱重八(17岁)悲惨家事儿: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朱重八转运了:17岁当和尚,25岁时,寺庙遭焚毁;他走投无路,参加抗元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运气,朱元璋在义军中脱颖而出。

本来的朱元璋不叫朱元璋,叫做朱重八。

也可以叫朱八八。

而朱元璋这个名字就是在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时取的新名字,这个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杀元朝的璋,把自己比如成诛灭元朝的利器。

大家看看课本第88页的明太祖像,虽然这个朱元璋相貌奇丑,弯月脸,上下突。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6.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 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分权于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厂卫特务机构
D
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解决藩王问题
B
8.科举考试开始采取“八股文” 的形式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思想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范围: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内命题 要求: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 己 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称为“八股文”。 危害: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专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 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吏、户、礼、兵、刑、工
(3)材料中所说的机构变化有什么作用?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 (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B
2.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 ( ) A.1365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
C
9.我国的宰相制度开始和结束的 时间是( ) A.秦——明 B.秦——清 C.汉——明 D.汉——清
A
B.北京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
围是( D ) A.诗赋 C.前四史 B.三通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D.内阁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 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 修建的( )
B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1、靖难之役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ppt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ppt

3、改革科举:八股取士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 十余人也。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 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明朝的建立
二、明 太 祖 加 强 君 权 的 措 施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思考: (1)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2)三司的职责是什么?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①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三司 分散了 地方官 的权力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材料一:“不用交 手,胡惟庸已经明白自己 上错了擂台,他跟朱元璋 皇帝 根本不是一个公斤级的选 手。” ——《明朝那些事儿》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1421年迁都北京
目的: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继续削藩
目的:消除藩王对中央的威胁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目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明代的北京 城有三重,最里 面的宫城,又叫 紫禁城,今称故 宫,是给皇帝居 住的地方,高达 而庄严。外面是 皇城,皇城外是 京城。北京城布 局严整,建筑壮 丽,也充分显示 出皇权的至高无 上。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课 题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知识与技能
识记明朝建立概况。
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巩固政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迁都等基本事实。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对比﹑讨论﹑总结等方法,全面引导学生归纳并总结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及其影响,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
时间:1368 都城:某某 建立者:朱元璋
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地方与中央
思想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教师(回顾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这单元将进入初一中国古代史最后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我国封建社会分为5个阶段。
学生:回答。教师:没错,自秦朝设置宰相以来,与皇权的矛盾就一直存在。并且胡惟庸和蓝玉结为亲家,一个是文官之首,一个是武官之首,两个一联合权利大大威胁到皇权,这是朱元璋所不允许的,他借机撤销了中书省,废除了延续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原来丞相统辖的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但是宰相废除之后,朱元璋就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要处理国事400多件,处理奏章200多件,怎么办呢?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5.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A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 D、执行削藩政策
六、教学效果追忆:
二、讲授新课: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自由阅读卡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 麓,方圆40余里。陵区四周环山,中为平原,陵前还有小河曲折蜿延;十 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 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定陵地下宫殿
万历皇帝金冠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陵墓。始建于1584年,建成于 1590年。陵园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1955年国务院决定发掘明定陵,1956年5月 发掘工作开始。从地下宫殿中出土的文物共2780件,其中一级品60件。这些殉葬 物中,有嘉靖年间烧制的青花云龙纹大瓷缸和朱翊钧生前用的青花瓷碗,有皇帝 的金冠与皇后的凤冠。金冠是用极细的金丝编制而成;凤冠上有宝石100多块,珍 珠5000多颗。殉葬物中还有名贵的丝织品,包括神宗的龙袍和孝靖皇后的百子衣, 都用金线绣成。
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 的出了一身冷汗。 通过故事思考朱元璋是通过什么措施知道 宋濂请客这个事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 么?特点是什么?
②锦衣卫特务机构: ①职能:对臣民监视、侦查。 ②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约束。
明十三陵神道
明长陵(明成祖朱棣陵寝)
明孝陵和朱元璋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 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江苏南 京市东郊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其 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神道, 二 是陵寝主体建筑。2003年,明孝陵和 北京明十三陵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收录到《世界遗产名录》中。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3.(2010·南京学业考试)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 制统治有关的是( C ) 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执行削藩政策 D.设立军机处
4.(2010·湘潭中考)“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
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 B )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家人已 饿死)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 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 40岁时做皇帝, 建立大明 王朝
明朝的建立
时 间:
1368年初

城:
应天(今南京)
开国皇帝:
朱元璋(明太祖)
在我国历史上,像朱
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 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 等。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 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 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 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雏 形
正式形成
发 展
僵化
唐太宗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明清 武则天 八股取士 唐玄宗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 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 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 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 他只好出家到寺庙当和尚。
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
投奔起义军,作战勇敢, 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 首领,南征北战,建立了 明朝。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
16岁之前,放牛娃
17岁时,出家当和尚(为了糊口,
如设锦衣卫监视和镇压人民等。所以,我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锦衣卫
廷杖
[南京皇城午朝门] (即午门,是传达圣旨的地方,也是对大臣施 “廷杖”的地方,原有城楼已毁。)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 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 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 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 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开阔视 野
课外延伸
游览明十三陵你会发现明十三陵,没 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 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想一想, 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 棣的陵墓那么宏伟?
课堂练习: ( )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明 长 城(八达岭)
重点总结:
地方 1.行政机构 中央 废行省 设三司 废丞相 设六部
明朝强化君权
2.厂卫特务 机构
明太祖 锦衣卫 明成祖 东厂
3.八股取士 4.削藩 迁都北京
瞻前顾后、思索探究
你能说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 相制度是哪位皇帝设立的?又是哪位皇 帝统治时期被废除的?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所未 有过的?说明了什么?
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 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 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 义。 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 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 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皇帝 中央
内 阁 吏 部 地方 布 政 司 户 部
(六部) 礼 部
兵 部
锦 衣 卫 刑 部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主备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识记明朝建立概况,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巩固政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迁都北京等基本事实。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通过读书指导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活动。

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包括利用视频软件,对所需视频进行剪切编辑,网络平台搜索材料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教学过程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2‘8‘15‘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朝代?朝代更替经过建立-巩固-灭亡,今天要了解明朝是中国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和政权巩固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3、视频元朝的灭亡明朝建立,朱元璋图像,明朝时怎样建立的呢?二、新授(一)自主学习1、出示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88页第一自然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并能简单复述明朝的建立情况。

2、提问:朱元璋和他的继承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其统治?出示任务(二):阅读课本88-91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二部分,分别归纳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课件展示)(二)合作学习1、提问:明太祖为什么要在政治、思想、军事方面采取以上措施呢?出示要求: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根据学案材料,小组合作,分别就每条措施加以分析,并回学生举例学过的朝代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学生观看视频,之后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任务(一)明朝建立部分。

学生复述出明朝的建立情况。

积极回答问题:学生自学教材,结合学案分别概括出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七下历史第15课讲解的是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些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的坑儒还厉害!”请回答:(1) 材料中顾炎武描述秦始皇的所为是什么?答:焚书坑儒(2)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八股取士的看法。

答: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和范围,并规定应考者不的得发表个人见解。

因此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只埋头攻读经书。

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然未中进士。

后来有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彀,是使劲张弓。

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

比喻受人笼络、由人控制)材料二明朝考中举人的很多人,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回答:同时对科举制度的评价,为什么人们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取士褒扬,而对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贬斥?为什么人们对明朝科举取士极力诋毁?答:明清两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八股文)和范围(四书五经),并规定应考者不能有个人见解。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 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 个儿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 1370年受封燕王,封地在北平(今北 京),曾屡次受命参加北方军事活动, 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 中旳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 不但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 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逝世后, 继位旳建文帝朱允炆实施削藩,朱棣 于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1423年攻 入南京,夺取了皇位。第二年改元永
中国古代帝王曾经采用过哪些措施来 加强思想专制?
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施八股取士。
“说凤阳, 道凤阳,凤阳是 个好地方,自从 有了朱皇帝,十 年倒有九年荒。”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朝建立后来,为了巩固自己旳统 治,朱元璋把自己旳子孙分封到各地 做藩王,同步还授予他们军政大权, 这么就造成了各地藩王势力旳日益膨 胀。朱元璋逝世之后,继位旳建文帝 开始着手实施削藩政策,最终造成了 燕王朱棣旳起兵。
导入新课
明太祖加强君权旳措施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要点
明太祖加强中央君权旳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旳措施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朝旳建立
时 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朱元璋
都 城:南京(1368—1421) 北京(1421—1644)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 帝,太祖,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人)。 幼年曾为地主放牛,后入皇觉寺做了和尚。 1351年,红巾军起义暴发,第二年朱元璋投 奔了濠州起义军郭子兴旳部队,今后屡次立 下战功,被郭子兴视为心腹。郭子兴死后, 朱元璋就领导了这支起义部队,在扫灭各地 割据势力以及元朝在中原旳残余势力之后, 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 立明朝。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 北 京 宫 城 图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 后,改名为天安门。
小结: 明行中书省
按察司
皇 帝
群臣
都司
皇族
厂卫特务机构
人民
中 央
削 藩
废丞相
吏 户
礼 兵


历史与现实
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 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 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 权、等等。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 侦查,加强了君权 . 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 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 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
考试要求: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考试文体: 八股文 考试目的: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危害:
束缚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1、朱元璋认为,凡以应天为都的历朝,气数都不长。 作为他的儿子,朱棣显然理解这一点 。 2、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在军事防御上处于不利的地 理位置
片断二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 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 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 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魔爪,从 死人堆里爬出来,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然后 继续战斗。……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 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 帝国
片断三
礼 兵 部 部
刑 部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
答题要求:要代圣人立 言,只能根据指定的观 点答卷,不得发挥自己 的见解.
名人警句 。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八 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鲁迅:“八股原是愚笨的产 物”。
八股取士的危害: 抑制人们创造性思维,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孙中山曾经说过:“欧洲 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 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 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 制度。”这里的“中国的考 试制度”说的即是科举制。
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 厂卫特务机构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明成祖朱棣
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 打出“靖难”旗号, 起兵反对建文帝,史 称“靖难之役”。
后朱棣称帝,他 就是明成祖。
开放课堂:
1、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明成祖是如何继续加 强君权的?
燕王朱棣 .
经过:北平 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 ”旗号,
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结果:以燕王的胜利 告终。朱棣 称帝,就是 明成祖 .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421 年 明成祖迁都 北京,以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明成祖 改北平为 北京 )执行削藩 政策。
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东厂,由 宦官 统领
一、明朝的建立和元朝的灭亡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 加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还有哪些?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时间:1368年 都城: 应天(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习诊断】1、_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 _____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 ,蒙古国建立。

2、 1271年______(人物)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_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______,地方设立______ 。

我国_____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 。

【学习过程】 1、明朝的建立:时间____ 年;都城_____ ;开国皇帝_____ ,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______ ,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在中央,废除实行1500年的_____制度,撤销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理朝政;设______(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实行______ 制度。

3、____之役和迁都北京:为巩固统治,明太祖把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明太祖死后,即位的______下令削藩;北平的燕王_____ ,打出“______ ”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_______ 。

4、明成祖强化君权:_____称帝,他就是_____ ,____年,迁都____ ;他继续实行_____ 政策;增设特务机构_____ ,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_____特务机构的设置,是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表现。

【效果检测】【知者加速】 1、“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

” (1)以上是哪个皇帝所采取的措施?(2)“罢丞相不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废丞相后由哪几个机构来分理朝政?2、明太祖时,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就拿出一张画着宋濂请客的座位图。

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前必知承上启下】明朝的建立者是谁?你对他的身世经历了解吗?你知道明朝的都城先后在哪里吗?明朝为什么会迁都呢?【教学目标心中有数】1.记住明朝初期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

2.分析建文帝削藩和明成祖削藩的异同点【自主学习快乐体验】【阅读课本1思考相伴】自学要求:①全面阅读课本,包括大、小字和地图、图片、资料等;②边读边勾划重点(包括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或者是某一段话的主要内容);③边读边思考:阅读时,要找出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或原因、过程或内容、结果、意义或影响等,在相关内容的边上标记上名称。

阅读思考时,要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对疑难、困惑,在课本上用?标记出来或者写在[质疑问惑]栏中。

④边读边记忆。

【自学检测2整体感知】要求:1.自学检测完后。

对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小组讨论解决。

2.关注一下:自学提纲是如何编排、处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与课本相比有什么不同?体会老师的用意。

1、明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在哪里?你知道明朝的都城先后在哪里吗?明朝为什么会迁都呢?2、你知道明朝在地方上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的机构是什么吗?在中央又采取了哪些措施?3、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有哪些?目的是什么?4、你一定知道科举制度吧,明朝的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5、靖难之役的导火线、结果分别是什么?明成祖为加强君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质疑问惑3有问必答】燕王朱棣因为建文帝实行削藩而起兵,并最终夺得了皇位。

朱棣称帝后,为什么还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呢?他的目的是什么?【抓住重点4巩固互查】【合作探究质疑讲析】【充分思考1热烈讨论】活动要求:1.根据老师的提示,对问题先进行充分思考,并把个人思考的收获简要写下来,不明白的同桌讨论,乃至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时,各组长主持,其他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观点,进行辩论;同时,每个同学要把小组讨论的结果抓住要点、抓紧时间写下来。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咸阳之郊……”
清代徐大椿有讥刺士人的《道情》说:“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二、学习目标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靖难之役;
3.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1.元朝是如何灭亡的?明朝建立于何时?定都在哪?
2.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地方、中央分别实行了哪些措施?
3.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设置的特务机构是什么?采用什么方式选拨官员?
4.简单了解靖难之役。
5.明成祖为加强君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负面评价:①形式主义严重,文体过于僵硬,限制了内容的发挥,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②缺乏实用的价值,八股文远离现实,只能作为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别无它用,所以一经赶下历史舞台,就失去了它的立身之所,不像诗赋,当不再被用作考试工具时,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以至于当今犹未衰竭。
③读书人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即明成祖。
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
3.设东厂。由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权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五、当堂训练,拓展提高

1.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探究一
说一说明朝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什么不同。明朝这种制
度是谁创立的? [提示]明朝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故事知效果】 材料二 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 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421 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 (1)改北平为北京,于________ 对北方的控制。 削藩 政策。 (2)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________ 东厂 ,由皇帝亲信的________ 宦官 统领, (3)增设特务机构________
厂卫特务 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___________ 机构的设置,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明成祖修纂《永乐大典》 明成祖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倡导修纂了《永乐大典》。即位之初的永乐元年,他便 下令编纂一部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质量最好的大型图书。 参加修纂的有全国的各种一流人才。由学术大师姚广孝为总裁,包括名儒、名士、 名医、名僧等,共计2169人,参与修纂。在修纂过程中,明成祖经常检查、督促。 经过4年奋战,到1407年,编修工程终于竣工。全书共22877卷,计11095册。收 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图书8000余种,种类包罗万象,计有经、史、子、 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戏剧、小说、技艺等项。明成祖命名其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________, 行中书省 三司 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__,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 丞相 央,废除________,撤销中书省,由 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 *明朝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 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①阅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探究
*明朝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1. 政治: ②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内阁 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④执行削藩政策 ⑤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控制
八股取士 2. 思想文化:
【知识梳理】1368年初,明太祖 朱元璋 称帝,建立明朝。为了加 强 中央集权 ,他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 设直属中央的 三司 ;在中央,废 除 丞相 。设立特务机 锦衣卫 构 , 隶属 皇帝 直接指挥。创设 八股取士 制度,科举考 试限制在 四书五经 范围内,答卷文体称 为“ 八股文 ”。 明成祖 朱棣 继续加强君权:迁都北京。 增设特务机构 东厂 。

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精品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

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精品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

唐太宗、武则天、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 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 1. 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命题范围: 2.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答题观点: 3. 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文体要求: 4、请你写出一些与这一制度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等。 请你写出一些与这一制度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等。
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
片段2.“宋濂请客” 片段 宋濂请客”——恐怖的特务机构之锦衣卫 宋濂请客 恐怖的特务机构之锦衣卫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 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 你没有骗我! 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 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 迁都北京 ②. 削藩 ③. 设立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 表现。 表现。
交流收获积淀历史 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 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 能说出明朝不同于前朝的措施吗? 能说出明朝不同于前朝的措施吗?
感悟反思走出历史
明朝君权 君权的加强 第十五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片段1.“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 片段1.“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 1.“胡惟庸案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 与朱元璋发生“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 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 改革行政机构。 改革行政机构。 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 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鄂伦春旗甘河中学 张淑芹
自主阅读P88,调查出明朝建立之前的社会环境。
❖名字:朱元璋 ❖籍贯:安徽凤阳 ❖出身:贫苦农民 ❖职业:和尚--军人--皇帝
❖ 时间:1368年 ❖ 人物:朱元璋(明太祖) ❖ 都城:南京 ❖ 影响: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课 皇上,微臣老宅的井里涌出醴 ( lǐ )泉,这是一个祥瑞之兆啊,微臣
考中做官后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八股取士
明朝的科举考 试标准化,规 范化,是一种 选拔人才的好
办法
明朝的科举制 度束缚了人们 的思想,扼杀 人们的聪明才 智,危害极大。
你的看法呢?
我们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A、体现了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
B、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 智;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反映了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和没落,是我 国明清时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拓 来人,大胆胡惟庸意图谋反,马上派兵
展 把他给围了,抓起来杀了!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废除行中书省 ❖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 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 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 处死。
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 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中央
殿 左丞相——(六中书省部)——右丞相
阁 大 学
吏户礼 兵刑 工 部部部 部部 部

地方
(三行 省司 )
布政司—民政 都司—军政 按察司—刑狱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
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
的什么菜?”宋濂一 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
❖ 2.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B)
❖ A.朱温,1368年 B.朱元璋,1368年 ❖ C.朱棣,1421年 D.朱熹,1421年
3、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
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B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 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理解这段材料的意思,并从科举考试的 变化和八股取士的目的两方面分析八股取士 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
八股文对文化的毁灭,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八股文对人才的败坏,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 儒还厉害!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加 强 君 权 的 措 施 :
❖名字:朱棣(明成祖) ❖籍贯:安徽凤阳 ❖出身:帝皇之家 ❖职业:皇子--藩王--皇帝
朱元璋死后,接力棒传到了建文帝的手里,为 巩固其统治实行削藩,惹恼其叔朱棣。朱棣以 “靖难”为旗号灭掉侄子,登上王位,并召见群 臣宣布新的巩固君权的措施。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迁都北京 ❖ 削藩 ❖ 增设东厂
“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
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
汗。
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亲
通过故事思考朱元璋是通过军什,么兼措管对施臣知民道的宋监濂视、
请客这个事的?该机构的主要侦职查责。是由皇什帝么直?接特指点挥,
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
特务机构。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行政 机构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明太祖 建文帝 明成祖
加 强 君 权
② 设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 构,监视臣民。
③ 八股取士
巩固 统一
蕴含 危机
④ 削藩
⑤ 迁都北京
❖ 1.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D)
❖ ①废除丞相 ②迁都北京 ③执行削藩政 策 ④设立东厂
❖ A.①③ B.②④ ❖ C.③④ D.②③④
外 不敢把这个奇观自己收藏,特地禀报皇 拓 上,请皇上到老臣家中观赏。
准奏
展 (朱元璋正在去胡家的路上。) 皇上,不能去胡家!
(朱元璋感到不对劲,立即返回,登上
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 墙道都藏有士兵。)

胡惟庸zxxkw 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
外 要是朕今天去了,还不被你给关了?! 我这朱氏江山还不就要改成姓胡了?!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可泥交而苟合乎?
改过乃能入德,过而惮改,则恶长而善微矣,故有过必勇于自治,岂 可畏难而苟安乎? 此皆学问之道所当自尽,而威重之质所由以成者。君子其亦知所务哉
圣人论学,内外相须,而其功不可缺;终始相因,而其序不可乱,可 谓密矣。
“八股取士”五个“只”
目的:只为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范围: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 要求:只准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文体: 只能是八股文。 考生:只顾埋头读书,不讲实际学问,
明成祖 (朱棣)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 3、增设东厂
加强君权的作用:
(1)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 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2)另一方面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某同学在学完本课后,认为可用三个 数字概括本课: 3 1 5
“3”个皇帝为了“1”个目的做了“5”件事情
你能解读这些数字历史吗?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想一想:如果你是明朝 时期的考生,你会怎样 准备科举考试?
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
盖质非威重,所学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尽,亦岂能有成哉?
费昔圣宏人之《意若君曰:子君子不以重自修则为学不,而威必以,威重学为而先。不
若言动之间,浮薄轻佻,既不足于厚重;
固则应,酬之主际,忠粗率信慢易,,无亦不友见其不威严如。 己者,过 则勿惮改》 虽曰学以明善,吾知其若存若亡,未必服膺而勿失也;
+
锦衣卫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进一步强化君权 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 化的一种表现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八股取士
思想文化
明太祖 2、改革行政机构,中央废除
(朱元璋)
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 理朝政;地方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3、设立锦衣卫
建文帝 削藩
政治
虽曰学以复初,吾知其随得随失,未必力行以求至也。
(论语·学而) 盖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有其质者斯可以从事于学矣。
学之道奈何? 惟诚乃善之基也。存诸心者,必忠信是主,不矫伪而无物焉;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惟伪乃恶之门也,发于事者,必忠信是主,不欺诈而无实焉。
取友所以辅仁,友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矣,故所友必求其有益,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