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
最新语文中考《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集锦》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第8篇短文两篇陋室铭唐·刘禹锡知识梳理1. 古今异义惟吾德馨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芳香2.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①有仙则名原意 为 : 名 字 , 在 句 中 的 意 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苔痕上阶绿原 意 为 : 方 位 名 词 , 在 句 中 的 意 思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 . .. ....... . .. ..3. 其他重点实词(1)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 (3)惟吾德馨惟:____________ (4)草色入帘青(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4. 文言虚词入:____________鸿儒:__________鸿:____________白丁:__________调:____________素琴:__________丝:____________竹:____________乱:____________案牍:__________劳:____________形:____________2.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2)之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5. 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课下注释)(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课下注释)(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倒装句)6. 文意理解3◎内容理解类(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018海南)(2)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2017云南省卷)◎词句赏析类(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写作技巧类(4)作者在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4(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拓展探究类(6)《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统编课后习题)(7)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金题演练内容相关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
陋室铭中考题精编带答案(精心整理)
《陋室铭》中考题汇编(一)2008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7。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8。
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孔子云:“何陋之有?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三)2008年厦门市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引导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陋室铭中千古流传的佳句,下文是陋室铭的知识点整理与练习题,欢迎大家学习。
陋室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重点知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5、解释下列加线字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6、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8、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是_____朝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或者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_____的。
答案:1、刘禹锡,梦得,唐2、警诫自己,称述功德,韵二、字词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之乱耳()12、无案牍之劳形()答案:1、出名,有名2、灵验3、这4、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5、长到6、映入7、博学的人8、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9、调弄,这里指弹(琴)10、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11、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世俗的乐曲12、指官府文书三、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文中表明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内容理解1、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陋室铭中考题精编带答案(精心整理)甄选
陋室铭中考题精编带答案(精心整理)(优.选)《陋室铭》中考题汇编(一)2008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三)2008年厦门市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完整版)《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及参考答案,推荐文档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一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案牍.(dú)2、解释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词用作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名词用作动词)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名词用作形容词)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是动用法)不蔓不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名词用作动词)4、“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臵的标志,不译三、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3、《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
《陋室铭》复习要点及练习
《陋室铭》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2、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考点: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一题)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二题)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三、四、五题)4、课文的背诵默写(试卷第一大题古诗文默写)复习要点: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古代的一种文体(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他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比兴的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2、本文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
陋室特征:雅.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4、对于陋室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最新《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引导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陋室铭中千古流传的佳句,下文是陋室铭的知识点整理与练习题,欢迎大家学习。
陋室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重点知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案牍(dú)5、解释下列加线字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6、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8、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陋室铭中考试题及解析
陋室铭1、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矛盾?《陋室铭》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
作者先用新颖的,易为人们容易理解的比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入正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就是说,房子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却是高尚的。
“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
孔子以“君子”自居,作者以“品德好”自居。
诸葛亮、扬子云也都是品行高尚的人。
诸葛亮身居茅屋而知天下三分;扬子云在简陋的亭子里写出了《太玄经》。
在作者看来,君子连同他们居住过的“陋室”同样名闻于天下。
所以,只要德行高尚,虽身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就是“陋室”不“陋”的深刻内涵。
2、《陋室铭》为什么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主要是因为本文的艺术手法独特,作者的构思巧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刘郎才气。
首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主题。
“比”,就是用具体事物作比,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比喻;“兴”,手法上和“比”相同,但主要是前一句的出现为了引出后一句。
例如本文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出作者政治和文学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如开头几句排比,造成了一种磅礴的文势。
对偶句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节奏感强,如中间的六句对偶。
同时,本文押韵严格,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几个押韵字,一韵到底,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美感。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两全齐美的佳作,所以能传颂不衰,脍炙人口,成为千古赞誉的名篇,流传千古。
3、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4、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中考文言文试题—《陋室铭》(1)
中考文言文试题—《陋室铭》(1)[题目]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
2. 用“/”线给划线文字断句。
(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 有仙则名名:____② 惟吾德馨馨:____③ 谈笑有鸿儒鸿:____④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___4. 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5. 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6.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7. 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 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
答:____② 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题解]第1题。
考查文学常识。
答案: 刘禹锡第2题。
考查断句,实际上也是考查识记背诵。
答案: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第3题。
考查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答案: ①著名(出名) ②品德高尚③大④官府公文第4题。
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答案: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惟吾德馨第5题。
考查迁移能力和创见能力。
这道题开放性强。
“值得骄傲的地方”,可以是环境、房间布置、人物,还可以是情感等抽象的东西。
答案: 略。
评分标准规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第6题。
考查思考能力和创见能力。
只要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答就可以。
答案: 略。
评分标准规定:若有否定“惟吾德馨”的看法,言之成理的话,可酌给分。
第7题。
考查对骈句、对偶句的理解和运用。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考点整理古今异义:1.在:古义今义2.馨:古义今义3.调:古义今义4.形:古义今义5.鸿:古义今义6.丝、竹:古义今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苔痕上阶绿,4.草色入帘青,5.惟吾德馨,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一词多义:1.之: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2.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3.是:斯是陋室:当是时(《口技》4.名: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三、问题探究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文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芝兰之室”。
4.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5.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析。
四、文章中心《陋室铭》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古今异义:1.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2.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3.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4.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5.鸿:古义(大,渊博)今义(多指鸿雁,书信)6.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2.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3.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4.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5.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6.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三、问题探究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基础知识和练习)
陋室铭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无丝竹之礼耳丝竹:借代的修辞手法,指代音乐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
2、词类活用
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神异苔痕上阶绿上: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神3、重点虚词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四、概括内容.
文章描述了“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以及日常活动。
五、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活动,极力表达“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模拟练习:
1、注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有仙则名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4、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从你学过的诗文中写出一个和“无丝竹之乱耳”一样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分)
参考答案:
1、出名大没有装饰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①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
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4、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5、非丝非竹伛偻提携黄发垂髫。
陋室铭练习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陋室铭练习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陋室铭》的作者是()A. 刘禹锡B. 刘长卿C. 柳宗元D. 王维答案:A解析:《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对偶答案:D解析:这两句话句式整齐,词性相对,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3.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斯是陋室斯:这B. 惟吾德馨馨:香气C. 谈笑有鸿儒鸿:大D.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答案:B解析:“馨”在这里指品德高尚。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了陋室()A. 环境的清幽B. 陈设的简陋C. 主人的博学D. 来往的宾客答案:A解析:这两句主要描写了陋室环境的清幽。
5.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以山水起兴,引出陋室。
B.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C. 文中通过描写陋室环境和交往人物,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D. 文章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说明陋室不陋。
答案:D解析:文章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是为了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作者()A. 对官场生活的向往B. 对世俗生活的厌恶C. 消极避世的心态D. 自命清高的性格答案:B解析:此句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中纷扰和劳累的厌恶。
7. 下列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正确的是()A.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B. 没有丝线竹子扰乱耳朵,没有案件书牍使身体劳累。
C. 没有丝竹弹奏扰乱耳朵,没有文案书牍使身体劳累。
D. 没有丝弦竹管扰乱耳朵,没有文书公务使身体劳累。
答案:A解析:“丝竹”指奏乐的声音,“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8. 与“何陋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马之千里者D. 弗之怠答案:C解析:“何陋之有”和“马之千里者”都是宾语前置句。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陋室铭》知识与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一、理解背默题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7、《陋室铭》中,作者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引用了两个典故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词语解释题1、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2、斯是陋室:指示代词,此,这。
3、惟吾德馨: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往来无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
6、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8、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翻译句子题(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古文阅读中考试题及答案1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2)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
《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答案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门旁长满了青草。
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
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雅致。
3、俗话说:知其人必知其友,知其友亦知其人,由此我们可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并且德才兼备,超凡脱俗。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陋室铭》(知识梳理含答案)
《陋室铭》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
作者,字,洛阳人,代、、。
被称为“”,世称。
著有。
二、了解体裁。
本文体裁是“”,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与、、并称古代议论性四大文体。
三、内容概说。
《陋室铭》全文可以分为三层: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四、字音字形德馨( ) 苔痕( ) 鸿儒()案牍( ) 西蜀(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3、斯是陋室。
斯:4、惟吾德馨。
德馨:5、谈笑有鸿儒。
:鸿儒:6、往来无白丁。
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8、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9、何陋之有?何:(二)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名:有龙则灵。
灵:惟吾德馨。
馨:苔痕上阶绿。
上:草色入帘青。
青:无丝竹之乱耳。
乱:无案牍之劳形。
劳:(三)古今异义(1)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
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今义:)(5)可以调素琴。
调(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1)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2)名: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五)虚词用法。
1.之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2.是斯是陋室当是时六、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七、课文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谈笑中有学识渊博的人,交往中并无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弹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是耳朵受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学常识《陋室铭》作者,字梦得,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的(“用韵”或“不用韵”)。
二、文言实词1.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苔痕上.阶绿原意为:方位名词,上面,句中意为:2.其他重点实词(1)斯是陋室斯:(2)惟吾德馨惟:(3)谈笑有鸿儒鸿儒:鸿:(4)往来无白丁白丁:(5)可以调素琴调:(6)无丝竹之乱耳乱:(7)无案牍之劳形形:(8)何陋之有陋:3.一词多义(1)素①可以调素.琴②素.湍绿潭(2)入①草色入.帘青②高峰入.云③入.则无法家拂士(3)名①有仙则名.②名.之者谁③故虽有名.马④其名.为鲲三、文言虚词1.有仙则.名2.何.陋之有3.之(1)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四、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五、问题探究1.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举例分析。
2.《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六、阅读理解选择题陋室铭刘禹锡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⑨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C.可以调素.琴则素.湍绿潭D无案牍之劳.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B.斯是.陋室是.亦不可以已乎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3对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①②两句,简洁有力,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陋室铭》专项训练(含答案)
(1)斯是陋室( )(2)无文案之劳形( )
(3)不营产业( )(4)其妻患之( )
20.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当求之于上流C.欢笑而谓之曰D.学而时习之
2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C 16.【乙】17.柳公权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他不附和六学士阿谀谄媚文宗的“俭德”,义正辞严地指明君主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善纳诤谏,赏罚分明。杜甫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他居住在草堂,羁旅困穷,但却为人孝友忠信,流芳百世。
18.(1)出名身体环顾间或
(节选自陆游《渭南文集》)
[注]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请说明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
②无文案之劳形_____
③俯仰四顾_____
④间成心欲起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④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予:
25.请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26.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7.[甲][乙]两文都体现了“陋室不陋”,具体表现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扼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出名,着名大2.(1)这是简单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单了。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22.刘禹锡和王欢都安贫乐道,他们的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试题及答案《陋室铭》试题及答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
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
6、何陋之有?二、译下列句子。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斯是陋室,惟吾德。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孔子云:“何陋之有?”三、选择:1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四、回答下列问题1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1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1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1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16、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17、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参考答案:1、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这。
3、德:美好的品德,,香气。
4、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
5、案牍:案,文书,案卷。
牍,公文。
案牍是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6、何:什么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8、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9、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10、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1、C12、斯是陋室,唯吾德1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一、佳句默写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德馨_____ 调素琴______ 鸿儒_______ 案牍_____ 西蜀_______苔痕()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惟: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⑸无案牍之劳形(劳:形:)⑹谈笑有鸿儒(鸿:)⑺往来无白丁(白丁:)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素:金经:)⑼南阳诸葛庐(庐:)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下列各句不属于骈(pián)句(多用字数相同、意思相连的对句或排比句)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六、译句: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⑸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七、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答: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主旨句)。
和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答: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4.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②说说本文表过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道德情操?答:①②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答:7.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练习题一、佳句默写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德馨_____ 调素琴______ 鸿儒_______ 案牍_____ 西蜀_______苔痕()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惟: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⑸无案牍之劳形(劳:形:)⑹谈笑有鸿儒(鸿:)⑺往来无白丁(白丁:)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素:金经:)⑼南阳诸葛庐(庐:)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下列各句不属于骈(pián)句(多用字数相同、意思相连的对句或排比句)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六、译句: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⑸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七、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答: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主旨句)。
和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答: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
4.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②说说本文表过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道德情操?答:①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②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7.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意近即可)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9、①本文引用孔子的话的目是什么?②这话与题目是否矛盾?为什么?答:①引用孔子的话回应“惟吾德馨”,强调突出陋室不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作者安贫乐道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②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的“陋”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主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陋室铭》中考试题汇编1、解释下例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5、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示例:(1)反问句式,突出主旨(2)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3)把“陋”放在“有”前,强调陋室不陋6、“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
(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3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②期:③劳:④之:1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分)1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3分)十二、阅读下面文段。
按要求答题(共4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简要回答问题。
(1)(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12.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3分)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十四、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孔子曰∶“何陋之有?”9、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10、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5分)诸葛亮子云孔子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十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孔予云:“何陋之有?”[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1)无案牍之劳.形(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批注是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
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
请参考下面示例,在[乙]文三个画线句子中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批注。
(3分) :示例:[甲]文读书批注卡[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
(不少于两个)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陋室铭》练习题(参考答案)一、二略。
三、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形:形体⑹大⑺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⑻弹奏不加装饰的指佛经⑼简陋的小屋四、D五、D六略。
七、1.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
4.①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②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
5.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7、“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意近即可)8、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9、①引用孔子的话回应“惟吾德馨”,强调突出陋室不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作者安贫乐道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