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建筑_日本建筑师六角鬼丈教授设计作品析

合集下载

浅析建筑的“五感”设计

浅析建筑的“五感”设计

浅析建筑的“五感”设计论文摘要:目前建筑设计以视觉设计为主导,忽视了其他感觉对于建筑的体验和感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已不满足于视觉的感受,而是更加关注多感官的感觉和体验。

本文通过分析“五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与作用,系统阐释了建筑空间“五感”的设计手法与运用。

作为建筑设计师应该积极将“五感”设计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探寻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五感;建筑设计;感官体验1引言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曾说过,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受器官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 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

在人体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

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

人们从出生开始,就通过视觉、听力、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全方位感知周围的世界。

我们需要看见外部事物,听见外界的声音,闻到外面的气味,品尝食物的味道,触摸真实的世界。

我们认识事物并且做出判断,都是通过“五感”进行综合判断并做出决定。

如果缺失了一种感官,对外界的感知就不全面,就难以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当今,建筑设计往往只关注人的视觉感受,而忽略了其他感觉对于建筑的感知和体验。

由此导致建筑空间设计过于单一化,仅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而忽略了人们的感官、心理和精神感受,使建筑成为一座冰冷的驱壳。

但事实上,在经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已不仅满足于视觉的感受,而是更加希望能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个层面感受到建筑带给自己的愉悦和感受。

正如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所说,人的感官是对世界大胆开放的,他们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器官,观察人如何感觉物体将给予设计新的方向。

因此,从人的“五感”体验出发进行建筑设计,将“五感”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应该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2 “五感”的涵义及作用关系2.1 “五感”及“五感”设计“五感”是人发挥眼、耳、鼻、舌、身五种生理感官功能,自发形成的对事物和环境的视觉感、听觉感、嗅觉感、味觉感、触觉感,这五种感觉是人感知世界的普遍方式。

日本的建筑真是创意无限!52座最神奇现代建筑大盘点!

日本的建筑真是创意无限!52座最神奇现代建筑大盘点!

日本的建筑真是创意无限!52座最神奇现代建筑大盘点!撇开政治不谈,日本在近代的发展确实令世界瞩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仍然能保留很多传统文化,不论是服务理念,产品品质还是创新上确实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建筑上,日式风格独成一派,各种创意设计真是令人大开眼见,不少世界知名的设计师更是把日本的建筑设计带入到了国际顶级的水准,前几天刀哥我带朋友去日本濑户内海艺术祭就见识到了很多惊人的神奇建筑,令人惊叹不已,今天,我们就先为大家收集一些非常有趣的日本新奇建筑,带大家感受一下创新的力量。

等有时间我在为大家介绍一下前几天在日本的见闻。

1.围绕着大树建造的幼儿园以古树为中心建立的幼儿园,保护树木的同时又娱乐了小朋友,寓教于乐。

2.露天的凹槽幼儿园幼儿园天井的地面略微低,可以收集雨水,成为孩子们天然嬉水的地方。

3.东京涩谷的Ebisu East画廊画廊的设计如同大楼外墙的水泥脱落,露出玻璃内墙,十分具有现代感。

4.日本设计师为2名退休女士设计的独一无二森林小屋建立在森林中的白色小屋似乎与世隔绝,室内则采用了简约的水泥元素,突出了几分高冷。

5.东京的紧凑房子设计师利用紧凑房子的外墙形状巧妙地设计出了一个车位。

6.川口的巢鸭信用金库12个向外突出的立方体,每个都栽种了绿植,构成小型花园。

7.大阪的难波公园难波公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园,其层层仄仄,是一座看起来如同空中花园一样的完美建筑。

8.东京的花园公寓楼当花园和房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绿色生态由此展开。

9.日本福冈的Acros大楼剔透的冥想室玻璃房伫立在大面积的绿色梯田中央,乍一看,仿若在水泥世界切道口子,填进一个绿色国度。

10.广岛的缎带教堂这栋建筑物就像是被一条白色的缎带由上而下包围着,看来似乎有些许地凌乱,但却充满意义,象征两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相遇、结合,并在此生一同度过。

11.不同寻常的滑楼梯房子如果你的房子里有一个能通上下楼的滑楼梯,那恐怕不止是小朋友的乐园了!12.银座中银舱体大楼银座中银舱体大楼是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巨型积木状建筑,像由很多方形的集装箱垒起来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隈研吾五感建筑作品名称

隈研吾五感建筑作品名称

隈研吾五感建筑作品名称
隈研吾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空间的创新利用而闻名。

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
1. 21_21 DESIGN SIGHT 这是位于东京的一个设计美术馆,由隈研吾设计,展示了各种设计和艺术作品。

2. 木屋这是一座位于日本山梨县的住宅,由隈研吾设计,以其简约、自然的风格而著称。

3. 札幌市北区文化交流中心这是一座位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文化交流中心,由隈研吾设计,以其独特的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设计而备受关注。

这些作品展示了隈研吾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影响力。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隈研吾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为特色,这
种手法在建筑界被称为“隐蔽美学”。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艺术品,它们融合了建筑、艺术和自然,给人们带来了独特
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常常采用消隐的手法,即将建筑物
隐藏在自然环境中,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消隐”的效果。

这种手法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增强建筑物与自然环
境的融合度,使建筑物更加自然、和谐。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常常采用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形式美和空间美。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采
用大量的玻璃和钢材,使建筑物看起来轻盈、透明,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人文关怀,他的建筑作品
常常将人的需求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

他的建
筑作品还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简洁的设计风格、人文关怀和可
持续发展为特色,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了独
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我国现代城市高密度住宅小区的空中院落

我国现代城市高密度住宅小区的空中院落
我 国现 代 城 市 高 密 度 住 宅 小 区 的 空 中院 落
曹 赢 丹
摘 要 :现 代 城 市 高 密 度 住 宅 小 区 适 当分 隔且 相 对 安 全 的 空 间 ,一 个 自我 宁 静 的 活动 天
人合一 ”的理念充分体 现。 由此 反映 了人与 自然的相近 、相
筑形 式 ,创造建筑空 间 ,满足 物质和精神 的需求。具 有东方
特 色 的庭 院 空 间 ,将 自然 风 景 引入 建 筑 之 中 ,使 人 更 亲 近 自 然 , 满足 了 生 理 和 心 理 的 需 要 。 古 人 云 “ 可 食 无 肉 ,不 宁 可 居 无 竹 ” ,此 “ ” 不 单 指 竹 子 ,是 泛 指 园 林 及 庭 院 生 竹
布局 围合成 院落 ,不 仅区分 了功 能空间 ,提 供 了良好的采光
魂 ,是一段 活动的通道 ,也是一篇运 动的风景 i物 质存在于
二 . 在 我 国 院 落 由来 已久
色彩 、味道 、芳 香、触摸 、声音 、感觉所 触及的和 感觉 所反
自已考的商代庭 院遗址距 今已有3 0 多年。随 着人类社 00 会 的发展 ,人们 不再满足遮风 避雨 的原 始建筑 ,开始 思考建
亲。
地 ,院 落带 来归属 感,成为 家的重要活动休 闲交流 中心。
关 键 词 :人 与 自然 现代 城 市 院 落 空 中院 落
三.现代城市住宅小 区
中国要想在世 界屹立不倒 ,其 自身的发展、壮大是必 要
一 .
源 起
的。中国在赶超世 界发达 国家的路上 ,需要不断调整 自身结
要。
幸运 ,参 与 了其 中的建设 ,从 中学到 了很 多 ,有些 自己的看
法 ,在此谈些体会 。

坚守·传承·创新——日本建筑师眼中的建筑观

坚守·传承·创新——日本建筑师眼中的建筑观

坚守传承创新——日本建筑师眼中的建筑观
张磊
【期刊名称】《上海艺术家》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2013普利兹克奖又见日本建筑师。

伊东丰雄获得奖后.中国建筑界有些失落怎么又是日本?与寂寥的王澍相比,6名获奖者足以让日本建筑界熠熠生辉。

那么.中日建筑差距在何处?中国建筑师最需要向日本学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上海佐藤尊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佐藤尊浩先生。

佐藤先生在东京大学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并在日本从事了8年的设计工作.之后他
移居美国,就读于宾西法尼亚大学并取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西萨·佩里
设计事务所工作了13年,又来到上海创建了自己的设计公司。

作为在日本、美国,上海都工作了很久的建筑师,他眼中的建筑是怎样的呢?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张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住宅设计看日本建筑师的传承性 [J], 殷实;徐燊
2.优雅与洗练——日本建筑师林雅子和她的建筑观 [J], 赵娜冬;黄为隽
3.由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看日本建筑师的思想传承 [J], 姜腾;刘踨;
4.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坚守——拂晓报社赓续红色基因的探索与实践 [J], 武华
峰;夏现法
5.走向建筑的退隐——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他的建筑观 [J], 王心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与建筑

自然与建筑

全红色元素
净化
死亡
重生
流动的光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基地面:45,570.0m2 占地面积:9,240.0m2 建筑面积:14,280.0m2
基地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斯堡郊外城市公园的一角,毗邻路易斯·康 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由5栋平行排列的“箱体”为基本 单位构成的形体,与路易斯·康金 贝斯美术馆相呼应
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 的立场 在Times之后,积极的都市的对话,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 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
住吉的长屋
这是安藤忠雄第一个作品,也是其成 名作 安藤用简洁的混凝土体块代替了那座 年久失修的木构建筑
建筑与自然
——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解读
安藤忠雄简介
代 表 作 品 1976年 1983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1991年 1994年 1995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2011年 2012年 住吉的长屋 六甲集合住宅 中山邸 六甲山教堂 水的教堂 光的教堂 水御堂 飞鸟博物馆 冥想之庭 日光博物馆 六甲集合住宅3 光明寺 沃思堡现代美术馆/兵库县立新美术馆 地中美术馆 东京涩谷区画册美术馆 亚洲大学艺术馆 上方落语协会会馆
夹在玻璃和混凝土之间的狭窄空间,既是使放置展 品的混凝土箱体的室内环境得以安定的过滤装置, 同时也以特性的高侧光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透过聚四氟乙烯膜洒向室内的柔和 屋顶采光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浅谈展示设计与人类“五感”体验

浅谈展示设计与人类“五感”体验

浅谈展示设计与人类“五感”体验作者:王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2期摘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五感”体验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美学。

五感设计概念广泛,几乎涵盖所有的设计领域。

在展示设计中融入人类“五感”体验,充分调动人类的“视”“听”“触”“味”“嗅”五种感官功能,让观者亲身体验展示设计的空间、造型、色彩、版面、采光照明、材质与道具,使观者获得更好的身体和心理感受,让展示过程对观者产生更大的思想、心理与行为影响,成为当下展示设计中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五感;展示设计;展示空间;体验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60-01一、当下展示设计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展示活动自远古时代就已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展示的物品或商品需要优越的环境和空间才能达到更好的展示或销售的效果,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近现代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商业活动和博物馆、展览馆等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多种新材料的开始生产和使用,给了展示设计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例如1851年的首届国际博览会,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水晶宫”,我们现在看来无非就是钢架结构和玻璃幕墙,但在当时却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建筑式样。

当然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样式仅仅是在材料的运用所体现的视觉冲击力方面。

日本著名建筑师六角鬼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空间是物质的媒介,物质存在于色彩、味道、芳香、触摸、声音、感觉所触及的和感觉所反射的原型之中”。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五种感官体验,这一点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体现的最为强烈。

例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佛教中也提到“六根”,其中的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即是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感官体验的最早诠释。

然而“五根”的理论较多的运用是在园林方面,在展示设计上运用的较少,有些片面的运用中国的符号元素片面的只表现“眼根”,也就是只是追求视觉的表现力,弱化甚至是忽视了对于其他感官体验的表现,这样的后果往往是表现力较弱,很难给观者产生强烈的心理作用,使观者过目不忘。

GAC嘉德艺术展?仲夏季探秘《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

GAC嘉德艺术展?仲夏季探秘《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

GAC嘉德艺术展•仲夏季探秘《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最大规模体验式展览《五感的建筑》即将于今夏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启幕,敬请期待。

人类在不同时期对建筑的诉求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宗教与皇权主导的文明形态中,建筑主要通过华丽、宏伟壮观彰显权力。

进入工业化时代,再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主导的现代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建筑本身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标准化的钢筋混凝土和造型夸张的建筑成为城市的制服和名片。

后疫情时代,人类对于未来建筑的诉求又会是什么?不同的建筑设计师在提出自己的理念,给出自己的答案。

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在此时提出了“五感的建筑”这一理念,即通过建筑调动人类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感官全面参与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好的慰藉人类的心灵。

“五感的建筑”这一建筑理念,即将在六月嘉德艺术中心举办的隈研吾迄今最大规模体验式建筑设计展中得以呈现。

本次展览由五个单元构成,分别为:模型、装置、多媒体、音乐和文献。

模型单元将由隈研吾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项目模型和材料装置构成,包括日本国立竞技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邓迪博物馆、虫冢、村上春树图书馆、马赛当代艺术中心等共四十二件作品,让观众能够近距离的观览隈研吾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思路,包括其对诸多独特材料的探索和应用。

日本新国立竞技场模型马赛当代艺术中心模型织部茶室模型装置单元由入口的大型隧道装置和展厅内部的茶室景观装置组成,观众深度参与作品其中,在了解隈研吾建筑结构视觉魅力的同时,感受其对光影充满诗意的营造与用运。

来到展览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将是一个三百多平米的,空间隧道式结构装置。

步入装置,观众将融入到以隈研吾与东京艺术大学团队创作的独立音乐为背景、灯光与香气环绕,充满时空错觉的诗意空间中。

而位于展厅内部的茶室景观装置,将处于一片园林造景的中心位置,不同宽度的竹条螺旋排列,这种设计是对条形码的演绎,同时亦显现着属于东方的独特气质。

史上最牛的日本六本木案例分析---希望给大家带来收获1

史上最牛的日本六本木案例分析---希望给大家带来收获1

表参道广场内部坡道的坡度与表参大道
绿藤蔓延的同润馆公 寓,超过半个世纪以 来,一直是原宿表参 道周边最具特色的代 表性建筑物。如何让
的实际坡度相同,也就是说顾客虽然
身在室内,却也能够自然地享受到彷 如漫步在表参道上的逛街乐趣。
大家珍贵的这份都市
记忆给继承延续下去、 如何让新的建筑物与 周围景 观调和、如何让汇集的店家
现已进驻台场地区的著名商业设施?富士电视台总部?三得利总部大楼?日航东京饭店?美丽殿太平洋饭店?维纳斯城堡?丰田汽车馆?大江户温泉中心?松下集团展示馆?东京国际展示场东京商业区银座银座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以高级购物商店闻名是东京其中一个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街
日本商业印象 商业区域概况 重点案例分享
表参道广场(OMOTESANDO HILLS)是由成功建造六本木Hills成名的的森集团所投资建设,
为展现融合了日本的「和」和「重生」等元素,创造出日本独特风格的建建筑,森集团延 请日本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著手设计 长达250公尺的表参道Hills
Tips: 近几年,日本建筑界和地产特別喜欢「丘(Hills)」这个概念, 即“建筑群”------在一大遍土地上实践建筑美学。六本木山丘ROPPONGI HILLS和表参道广场OMOTESANDO HILLS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表参道OMOTESANDO
表参道OMOTESANDO 表参道是东京的四个主要特色街头时装店的聚集地之一, 这里云集欧洲、日本等顶级 设计师的作品,流行元素含量很高,橱窗内的衣饰摆放非常有创意高,橱窗内的衣饰摆 放非常有创意,世界著名品牌的诸多旗舰店也设置在此处,可以说表参道是世界品牌 的亚洲展览中心。 表参道广场(OMOTESANDO HILLS)作为表参道的标志性建筑,2006年2月11日开募

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

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

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设计元素建筑当今日本建筑师领军人物——隈研吾,其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并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正如他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长城下的公社.竹屋”,及其代表作三得利美术馆、莲屋、“水/玻璃”等。

这些作品并非只是一个个静态的呈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隈研吾对于建筑的深层思考与其建筑理念的嬗变——已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url隈研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进行建筑设计,这对他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转变。

他说,中国拥有数目惊人的多元状态。

在这里,不仅多元文化、历史以及传统并存,自然环境的多元化也同样让人惊奇。

中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和力量,想要超越自身的多元性,这种力量在日本是没有的。

可以说,隈研吾在中国的建筑项目不但丰富了自身的建筑实践和理论,也为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url[url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

[url竹屋内部高柳町社区中心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带有茅草的屋顶显示出传统的轮廓,它也成为圆形村落景色的象征性符号,村落中很多传统风格的房屋已经消失了。

这个“雅致柔和”的建筑的用材是当地制造者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和纸(日式纸)。

双层和纸代替了玻璃和铝板。

所有内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都覆以和纸。

和纸以魔芋胶和柿漆做过防水处理,籍此发挥“脆弱材质”的潜力。

[url[url[url那须历史探访馆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大师作品分析-4X4住宅

大师作品分析-4X4住宅
Epilogue

4X4住宅分析
项目名称:4 x 4 住宅 完成时间:2003年 项目地点:日本神户 业主:混凝土承包商
基地:位于濑户内海与一条道路之间 4MX4M
平面图
公用区
卫生间
浴室
一层平面图
卧房
二层平面图
书房
三层平面图
起(居厨室、餐)
四层平面图
轴测图
剖立面图
亚克力板天窗 落水管
二 主要作品
小筱宅,1976
兵库县芦屋市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二 相关作品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 1983
(兵库县神户市)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
二 相关作品
生平经历
Ando’s life

相关作品
Works

相关理论
Theories

作品分析
Analysis of 4X4 House

结语
Epilogue

二 相关作品
1978-1985 六甲集合住宅一期 1985-1989 六甲集合住宅二期 1995年普利策奖 1990-1991 现代美术馆,建筑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 1990-1991 JR京都车站改建,日本京都 1992 奈良市民会堂,日本奈良 1994-1995 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英国伦敦 1995 韩国国立博物馆,韩国 1996 罗马教区教会,意大利 1997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 一等奖
空间与4X4住宅
Space & 4X4 House

建筑大师隈研吾

建筑大师隈研吾
返回目录

隈研吾所处年代
新陈代谢派把梦想化为现实,进入到人们日常俗世生活中, 却反而消除了自身的先锋性,在1970年代中期便逐渐销声匿迹。 在新陈代谢兴盛的同时,矶崎新引领了日本建筑新浪潮。 1978年末,在纽约举办了“日本建筑新浪潮”巡回展,以矶崎 新为展览主力,其他参加的建筑师有:安藤忠雄、六角鬼丈、长 谷川逸子等。此时,公共建筑投资少,日本社会与建筑师关注的 眼光都投向了住宅建筑。 1980年代末,伴随土地价格高涨,各领域经济活动异常活 跃,固定投资过度膨胀,产生“泡沫经济”。无论是业主还是建 筑师,追求的都是如何比周围建筑更醒目、更奢华。 世纪交替初,出现“SUPER FLAT”一词, SUPER FLAT的建筑师们更关注建筑表层设计,追求材料的丰富表现和 巧妙精致的建造来构筑表层,更愿意把建筑看做二维而非三维。 减而述之,隈研吾所处的时代是日本建筑业由废至兴的阶段, 他自身的成长伴随着大环境的成长。
返回目录


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
返回目录

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
返回目录
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
「竹屋」设计有两个主要考量重点,一是与土地结合,二是精度调整。就 与土地结合的部分,在堪察了基地周遭环境后,隈研吾尝试将长城特有的「就 地构筑」方式运用到此设计中,他保留了坡地凹凸不平的地面,小心翼翼的将 分段的细长平面依地面高低置放上去,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体。隈研吾认为, 与土地结合是好建筑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所谓的结合并不是将基地整平后再让 建筑孤立其中,而是有美国建筑大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的作品 那般「从土地上长出来」的感觉。 其次是精度调整,根据隈研吾的看法,精度调整是「建筑方法」的一个核 心问题;座落在都市里和在山里头的建筑面对的是不同精度的环境。山里头, 层层叠叠的山峦,不规则蔓延的树丛,自然扭转的枝干,崎岖不平的小径,这 是属于低精度的大自然环境。而在都市里,宽广笔直的道路,耸入云霄的摩天 大楼,闪闪发亮的精品橱窗,这些都属于高精度的人造环境。

北京优秀新建筑初探

北京优秀新建筑初探
1 2
口 中国
2 、 北京 优秀 新建 筑概 况
2 . 1 建筑 分布
优 秀新建筑的分 布在一定 程 度上 体现 了各 区 的特点 和发展
状况 。从 图 1可以看出 , 朝 阳区的优 秀作 品有 2 9项 最为集 中 , 其

办公类 商业 综合体 居住 文教

交通 体 育 其 他
景下 , 我们将 目光锁定 在首 都北 京 , 尽可 能 的收集这 个城 市 中来 自世界 各地建筑师 的优 秀作 品 , 以建筑 地 图为线索 , 对建 筑分 布、 建造 年代 、 建筑 类型进 行 了归纳 整理 , 并 就居 住建 筑 、 办公 楼 、 商 业建筑 、 文化建筑 等不 同建 筑类 型 , 对欧美 与 日本建 筑师 的设 计
综合体类项 目以欧洲、 日 本等国外建筑师的作品居多, 欧洲 掌握北京 市优秀新 建筑 的分 布情况 、 建 筑 的基础 数据 , 初 步确 定 筑师, 交通 、 体 育类 建筑 的设 计。可 见不 同 收录的建 筑名单 ; 然后 分组对 各 区的单 体建 筑进 行实地 调 研 , 拍 建 筑师还主要参 与了文 教 、
在 以塔 、 板楼居 多的住 宅区中较为罕见 。绿化被 引入到起 伏 的屋
园其他
顶上 , 既降低 了能耗 , 也将 整个小 区 的景观 意 向与周边 环境 融 为

海淀区 朝阳区 西城区东城 区
丰台区 近郊
体。
图 1 北京市各区建筑数量分布图
位 于东北二环的 当代 MO MA( 见图 5 ) , 则代表 了国外 建筑 师
见图 3 ) 。 照和记 录 ; 整理建筑 照片和文字资料 , 制作分 区建 筑地 图; 最后 进 国家的建筑 师在建筑类型上也有所侧重 ( 行建筑设计 手法 的比较 分析 。本 次调 研共 收 录建 筑作 品 7 5项 , 其 中国内建筑师作 品 2 9项 , 国外建筑师作 品 4 6项。

“五感”激发为中心的展陈设计策略——以日本感觉博物馆为例

“五感”激发为中心的展陈设计策略——以日本感觉博物馆为例
Circle"(图3)是一种可以让体验者踩踏的巨大轮式
感觉博物馆规模不大,为一层建筑,内部的 参观流线由西北向东南布置(图2),功能空间
上分为"对话区(Dialogue Zone) ” "独白区
(Monologue Zone)"以及连接这两个区的"过
度空间”共同构成。“对话区”是供体验者直接与展 示装置物进行接触的场所,布展着重于对身体感觉的 各种刺激,与参与者的互动交流,是“外向型”的认 知体验;“独白区”的布展着重于对精神感觉的再认 识,塑造遵从内心感悟体验的冥想空间,是“内向 型”的认知体验。
在建筑的核心部位有一个椭圆形广场,环形的围
图3 福井祐二(Yuji Fukui)设计的Circle* n Circle
④ 此为作者补译。感觉博物馆导览原文中只有英文,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日文。 ⑤ 同④。
中国博物馆丨2020年第1期丨画
装置。设计者将其称作“Rube Goldberg” ©式的装
置。从巨大的视觉效果上看,它仿佛来自中世纪。当 体验者爬上3米宽的车轮,躺下并开始踩动踏板,巨 大的车轮便开始在固定的圆形轨道上滚动,当手拉动 杠杆,操纵装置上连接的粉笔便能够在相邻的环状墙 壁上绘制出随机动态的粉笔线涂鸦。如此往复循环, 墙壁上便绘满了高低错落的“循环圈”。
(二) 创作性乐器(Creative Musical Instruments)
由多田広巳(Tada Hiromi)设计的“创作性乐 器"(图4)位于Circle'n Circle车轮旁边。一个巨大
的桌面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如鼓、锣、风管和 其他随身用品。游客可以尝试击打它们来发出各种声 音,一边玩一边进行创意演奏。与此同时,会有五彩 斑斓的色彩投影到乐器区。孩子们的操作,很快会让 这些具有吸引力的器物发出各种混杂喧闹的声音。这 个空间中,时而会呈现有韵律的乐音,时而是喧闹的 嘈杂声,在这里可以感知到声音的轮廓,增进人与人 之间的交往,尤其是进行亲子活动的好去处。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PPT课件
1954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获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硕士学位1985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客座研究员丹下健三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2008任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教授2009任东京大学建筑学科教授大家好我总是试图捕捉建筑物周边的环境氛围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
.
1
隈研吾 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
.
4
按传统做建筑,首先要“三通一平”,“七通一平”, 但“竹屋”建在一条山沟上,“如果平整土地,会破 坏原有的自然平衡,反而容易引起山体滑坡”。隈研 吾充分地利用地形,“竹屋”的下一层在山沟的底下, 上一层在山沟的上面,外表用当地的竹子包围。
.
“竹屋” 2002年
5
碧绿幽静的山野 中,如果没有一 幢竹子搭建的小 楼,便失了一些 灵气。竹屋似乎 为了弥补这个缺 憾而应声而出, 但又好像是先有 了竹屋,其他的 别墅都是来作配 角的。
隈研吾认为,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竹 子都会想到中国。
.6Βιβλιοθήκη 梼原木桥博物馆 2010年
梼原是日本一个以林木业为主的小镇,隈研吾希望做一个具有 雕塑感的建筑,以此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他利用当地的大量 木材,造出了一座木桥美术馆,它在山谷中横跨而出,与小镇、 山谷、树林形成了和谐的关系。
丹下健三
.
隈研吾 2
“我总是试图捕捉建筑物周 边的环境氛围。设计前,我 们首先会发掘当地人们的生 活方式,以及他们使用的材 料。当我们体会到当地的环 境氛围,就会思考如何让建 筑与环境相互融合。”
“谦逊对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建筑中的某个细节过于强 烈、抢眼,势必会破坏整体环境的和谐。同时,我也希望我的 建筑作品能够以谦逊的姿态矗立于它所在的环境。我认为,我 的建筑具有一种自然的属性,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更深刻地感受 与大自然的亲密。”

宫城县岩出山町感觉博物馆

宫城县岩出山町感觉博物馆

宫城县岩出山町感觉博物馆
六角鬼丈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这是由从身、心两方面去刺激入的五感,以诱发人们原有的感性和想像
力为条件构成。

编制构成设施的具体“剧本”,邀请艺术家协助开发,整体用制作电影的手法去组织。

感觉博物馆作为一项福利事业,以捕捉“艺术与治病相联系”,让区域整体形成一个温暖富裕的网络为目的。

【总页数】3页(P104-106)
【作者】六角鬼丈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65
【相关文献】
1.岩出山町立中学,宫城县玉造郡,日本 [J], 张音玄
2.优雅场所:宫城县岩出山町热河川公园 [J], 六角鬼丈
3.当代日本农村社会中的“长子”与“家”继承——宫城县仙台秋保町马场村的田野调查 [J], 李晶;红英
4.“村落自治”中的国家——日本宫城县仙台秋保町马场村的田野调查 [J], 李晶;红英
5.“正月仪式”与村落延续——基于日本宫城县仙台秋保町马场村的田野调查 [J], 李晶;红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