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一章 概 述一、 传感器的作用是:传感器是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 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三、 传感器的组成:被测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电量输出四、 传感器的分类:按被测量对象分类(内部系统状态的内部信息传感器{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导演变化}、外部环境状态的外部信息传感器{接触式[触觉、滑动觉、压觉]、非接触式[视觉、超声测距、激光测距);按工作机理分类(结构型{电容式、电感式}、物性型{霍尔式、压电式});按是否有能量转换分类(能量控制型[有源型]、能量转换型[无源型]);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开关型[二值型]{接触型[微动、行程、接触开关]、非接触式[光电、接近开关]}、模拟型{电阻型[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电压、电流型[热电偶、光电电池],电感、电容型[电感、电容式位置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脉冲或方波信号+计数器]、代码型[回转编码器、磁尺]})。
五、 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称为静态特性;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这一关系称为动态特性,这一特性取决于传感器本身及输入信号的形式。
可以分为接触式环节(以刚性接触形式传递信息)、模拟环节(多数是非刚性传递信息)、数字环节。
动态测量输入信号的形式通常采用正弦周期(在频域内)信号和阶跃信号(在时域内)。
六、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作基准与校准曲线比较%100max⨯∆=Y L L δ)、迟滞、重复性、灵敏度(K 0=△Y/△X=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k 1k 2···k n )和灵敏度误差(r s =△K 0/K 0×100%、稳定性、静态测量不确定性、其他性能参数: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质检年总结
传感器质检年总结引言本文档是对传感器质检工作在过去一年内的总结和回顾。
我们将回顾我们所使用的质检方法,评估其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提高质检工作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1. 质检方法我们在质检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物理测量、功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确保我们对传感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1.1 物理测量物理测量是我们质检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们通过测量传感器的尺寸、重量和外观等参数,来检查传感器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此外,我们还使用显微镜等设备对传感器的表面进行细致的检查,以确保没有明显的缺陷和损伤。
1.2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我们质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使用专门的测试设备来模拟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环境,并评估传感器的性能和精度。
通过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样和分析,我们可以判断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并且是否满足规格要求。
1.3 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是我们最后一个质检阶段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我们将传感器放入恶劣环境中,如高温、低温、湿度等,来评估传感器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通过长时间的测试和监控,我们可以确定传感器在各种条件下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
2. 质检结果分析在过去一年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质检工作,对大量的传感器进行了评估和测试。
根据我们的质检数据和结果,我们对传感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2.1 尺寸和外观大多数传感器在尺寸和外观方面符合规格要求。
只有少数传感器存在一些小的尺寸偏差和表面瑕疵。
这些问题对传感器的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我们仍然建议供应商进一步改进生产过程,以确保传感器的外观和尺寸的一致性。
2.2 功能性能在功能性能方面,绝大多数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精度。
然而,我们发现一些传感器在特定工作条件下存在较大的误差和漂移现象。
我们已经与供应商联系,并建议他们对传感器进行改进,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2.3 可靠性通过可靠性测试,我们发现大多数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心得实验5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心得实验5篇a;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学科,它需要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力学、机械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种物理量的变换原理、各种静态和动态物理量的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
下面就是带来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心得实验,希望能帮助大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心得实验1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
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
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心得实验2学了一学期的传感器,在最后期末的时候我们也参加了传感器这一学科的实训,收获还是颇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后,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们受益匪浅.做实验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这样,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我们开展了本次传感器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传感器性能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各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及数据分析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压电式传感器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 实验步骤:1. 将压电传感器安装在振动台上。
2. 连接低频振荡器,输入振动信号。
3. 通过示波器观察振动波形,分析传感器输出。
2. 光纤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光纤传感器动态位移性能。
- 实验步骤:1. 将光纤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振动台上。
2. 连接低频振荡器,输入振动信号。
3. 通过示波器观察振动波形,分析传感器输出。
3. 传感器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传感器,了解其设计原理和调试方法。
-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传感器电路。
2. 连接实验设备,进行电路调试。
3. 分析测试数据,评估传感器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压电式传感器能够有效地测量振动信号,输出波形与输入信号一致。
- 分析原因:压电式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2. 光纤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光纤式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量振动位移,输出波形与输入信号一致。
- 分析原因:光纤式传感器采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具有抗电磁干扰、高抗拉性能等特点。
3. 传感器设计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传感器电路能够正常工作,输出信号稳定。
- 分析原因:在电路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传感器性能、信号传输和抗干扰等因素。
五、实验结论1. 压电式传感器和光纤式传感器在振动测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传感器实验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了解,我们开展了传感器实验课程。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原理、设计、制作和测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掌握传感器的设计、制作和测试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学生对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传感器基本原理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
2. 传感器设计实验:根据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传感器。
3. 传感器测试实验:对制作的传感器进行测试,分析其性能指标。
4. 传感器应用实验:将传感器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过程1. 传感器基本原理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如光电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2. 传感器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压力传感器。
我们首先确定了传感器的结构,然后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元器件,最后进行了组装和调试。
3. 传感器测试实验:我们对制作的压力传感器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灵敏度、线性度、响应时间等。
通过实验,我们分析了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4. 传感器应用实验:我们将制作的压力传感器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解决了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感器基本原理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2. 传感器设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压力传感器,其灵敏度、线性度等性能指标符合预期。
3. 传感器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我们制作的压力传感器性能稳定,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收集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等信息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如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设备、汽车等。
以下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
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通过感知或测量物理量或化学量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输出。
-常见的物理量包括温度、压力、湿度、光照强度、流量等;化学量包括气体浓度、pH值等。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学、热学、光学、化学以及机械等不同的原理。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频率、电阻等形式。
2.传感器的分类-按照感知的物理量或化学量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按照测量原理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电感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
-按照输出信号类型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模拟输出传感器和数字输出传感器。
3.传感器的特性与参数-灵敏度:传感器响应物理量变化的能力,它决定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分辨率。
-精度:传感器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
-响应时间:传感器从感知到输出响应所需的时间。
-可靠性:传感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长时间稳定工作的能力。
-线性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物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温度影响: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性能的稳定性。
-零点漂移: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传感器输出信号发生的零点偏移。
-跨度漂移: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量程偏移。
-电磁兼容性:传感器在干扰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4.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工业生产:用于监测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环境监测:用于监测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等环境参数,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汽车行业: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温度、压力、氧气浓度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
-医疗设备:用于监测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辅助医疗诊断和治疗。
传感器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感器作为一种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装置,对于信息采集、处理和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实验,加深对传感器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参数。
3. 熟悉传感器在信息采集、处理和控制中的应用。
4.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压电式传感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振动的原理和方法。
- 实验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由惯性质量块和受压的压电片等组成。
工作时传感器感受与试件相同频率的振动,质量块便有正比于加速度的交变力作用在晶片上,由于压电效应,压电晶片上产生正比于运动加速度的表面电荷。
- 实验步骤:1. 将压电传感器装在振动台面上。
2. 将低频振荡器信号接入到台面三源板振动源的激励源插孔。
3. 将压电传感器输出两端插入到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两输入端,与传感器外壳相连的接线端接地,另一端接R1。
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o1,接R6。
将压电传感器实验模板电路输出端V02,接入低通滤波器输入端Vi,低通滤波器输出V0与示波器相连。
4. 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低频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观察示波器波形。
5. 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观察输出波形变化。
2.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位移的原理和方法。
- 实验原理:电涡流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传感器靠近被测物体时,在物体表面产生涡流,通过检测涡流的变化来测量物体的位移。
- 实验步骤:1. 将电涡流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平台上。
2. 调整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距离,观察示波器波形变化。
3. 改变被测物体的位移,观察示波器波形变化。
3. 光纤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光纤传感器动态位移性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对被测量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信息转换成可识别的信号输出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一般为根据被测量的变化,通过内部的敏感元件产生相应的信号输出。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2. 传感器的特性。
传感器的特性包括灵敏度、线性度、分辨率、稳定性等。
这些特性直接影响着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对其特性进行评估和测试。
3. 传感器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
通过传感器的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和安全保障。
三、实验内容。
1. 温度传感器的实验。
通过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不同温度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分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和灵敏度。
2. 光敏传感器的实验。
利用光敏传感器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强进行测量,并观察其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了解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气体传感器的实验。
使用气体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气体进行检测,并记录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析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不同传感器在不同条件下的输出信号变化规律,了解了传感器的特性和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同时,也发现了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五、实验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意识到了传感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总结学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那可真是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呢!这门课刚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被丢进了一个充满各种新奇小玩意儿的魔法世界。
传感器这个东西呀,真的超级有趣。
它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侦探,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默默搜集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比如说温度传感器吧,它就像是一个对温度超级敏感的小精灵,不管温度是高了还是低了,它都能准确地察觉到,然后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就像我们人一样,如果觉得冷了或者热了,就会有反应,温度传感器就是这样给周围的设备或者系统传达温度的“冷热感受”呢。
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传感器有好多不同的类型。
有压力传感器,这个就像是一个压力的小管家。
当有压力作用在它身上的时候,它就会像个小喇叭一样,告诉大家压力的大小。
想象一下,就像我们在给气球打气的时候,如果气球里有个压力传感器,它就能时刻告诉我们气球里面的压力情况,防止气球被打爆。
还有光电传感器,这个可就像是一个对光有着独特感知能力的小眼睛。
光线亮了或者暗了,它都能第一时间知道,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就好比我们的眼睛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会自动调节一样,光电传感器也能根据光线的变化在各种设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呢。
检测技术这部分也特别有意思。
它就像是给传感器这个小侦探配上了一套超级厉害的分析工具。
通过检测技术,我们能够把传感器搜集到的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
比如说,当我们用传感器去检测一个物体的某项特性的时候,检测技术就能准确地告诉我们这个特性到底是多少,是不是在正常的范围内。
这就像我们去医院做体检一样,各种检测仪器就是传感器,而医生根据这些仪器检测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就像是检测技术在发挥作用。
这门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它里面就有很多传感器来检测我们的操作,像重力传感器能知道我们手机是竖着拿还是横着拿,然后自动调整屏幕的方向;到汽车里面,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保障着汽车的安全行驶,像速度传感器能时刻告诉我们汽车行驶的速度,还有一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周围车辆的距离,防止发生碰撞。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中各种参数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输出的设备。
检测技术则是利用传感器对环境中各种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测的技术。
以下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重点知识点总结: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与之成正比的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中常用的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磁电效应、光电效应等。
2.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参数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如光传感器、声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传感器的特性:传感器的特性包括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线性度、响应时间等。
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随被测量变化的程度;稳定性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在长时间内的稳定程度;线性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与被测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检测到信号输出的时间。
4.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调节: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常常需要经过放大、滤波、校准和线性化处理后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放大可以增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幅度;滤波可以去除传感器输出信号中的噪声;校准可以修正传感器输出的非线性特性;线性化可以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量参数之间建立线性关系。
5.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分布在空间中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这种网络可以实现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
6.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工业自动化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含量等;在医疗健康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的心率、体温、血压等;在交通运输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车辆的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温度、压力、流量等。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知识点一、电阻式传感器1) 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将被测量转化为传感器电阻值的变化,并加上测量电路。
2) 主要的种类:电位器式、应变式、热电阻、热敏电阻 ● 应变电阻式传感器1) 应变:在外部作用力下发生形变的现象。
2) 应变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化为电阻值的变化a. 组成: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b. 主要测量对象: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
c. 原理:作用力使弹性元件形变发生应变或位移应变敏感元件电阻值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变成电压等点的输出。
3) 电阻值:ALR ρ=(电阻率、长度、截面积)。
4)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εσE =(被测试件的应力=被测试件的材料弹性模量*轴向应变)5) 应力与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面积)(力)(应力)A F =σ应注意的问题:a. R3=R4;b. R1与R2应有相同的温度系数、线膨胀系数、应变灵敏度、初值;c. 补偿片的材料一样,个参数相同;d. 工作环境一样;二、电感式传感器1) 电感式传感器的原理:将输入物理量的变化转化为线圈自感系数L 或互感系数M的变化。
2) 种类:变磁阻式、变压器式、电涡流式。
3) 主要测量物理量:位移、振动、压力、流量、比重。
●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1) 原理:衔铁移动导致气隙变化导致电感量变化,从而得知位移量的大小方向。
2) 自感系数公式:)(2002气隙厚度(截面积)(磁导率)δμA L N=。
3) 种类:变气隙厚度、变气隙面积4)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取决于工作使得当前厚度。
5) 测量电路:交流电桥、变压器式交变电桥、谐振式测量电桥。
P56 6)应用:变气隙厚度电感式压力传感器(位移导致气隙变化导致自感系数变化导致电流变化)● 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1) 原理:把非电量的变化转化为互感量的变化。
2) 种类:变隙式、变面积式、螺线管式。
3) 测量电路:差动整流电路、相敏捡波电路。
● 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1) 电涡流效应: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磁通变化,产生电动势,电动势将在导体表面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共5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共5篇)第一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一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传感器p11.传感器的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确定元件及其基本转换电路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③基本转换电路则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p12.传感器的分类p1①按被测量对象分类②按工作机理分类③按被测物理量分类④按工作原理分类⑤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⑥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p2三、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p4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p4①高精度、低成本②高灵敏度③工作可靠④稳定性好⑤抗干扰能力强⑥动态特性良好⑦结构简单、小巧,使用维护方便,通用性强p4第二节: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p5第三节:1.测量范围及量程p62.灵敏度p63.线性度p74.重复性p75.稳定性:稳定性即在相同条件、相当长时间内,其输入/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能力p76.精确度p77.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反映了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量的响应特性p88.环境参数p8第四节: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p91.传感器的静态标定p92.传感器的动态标定p10第五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开发新型传感器p112.传感检测技术的智能化p113.复合传感器:复合传感器是同时检测几种物理量具有复合检测功能的传感器p124.研究生物感官,开发仿生传感器p12第二章第一节:参量型位移传感器p131.电阻式位移传感器p132.电阻应应变式位移传感器p15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p154.电感式位移传感器p20第二节:发电型位移传感器—压电位移传感器p25第三节:大位移传感器p261.磁栅式位移传感器p262.光栅式位移传感器p273.感应同步器p294.激光式位移传感器p31第三章力、扭矩和压力传感器p34第一节:测力传感器p341.电阻应变式测力传感器p342.压电式力传感器p41①压电效应p41②压电晶体及材料③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前置放大器p423.压磁式力传感器p44①效应p44②工作原理p45③结构p45第二节:扭矩传感器p461.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p462.压磁式扭矩仪p483.电容式扭矩测量仪p494.光电式扭矩测量仪p495.钢弦式扭矩传感器p50 第三节:压力传感器p501.液柱式压力转换原理p502.活塞式压力转换原理p513.弹性式压力传感元件p514.电量式压力计p53①电容式压力传感器p53②应变式压力传感器p53③压阻式压力传感器p54④电感式压力传感器⑤涡流式压力传感器p55⑥霍尔式压力传感器p55⑦压电式压力传感器p55第四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p57第一节:速度传感器p571.直流测速发电机p572.交流测速发电机p583.线振动速度传感器p594.变磁通式速度传感器p605.霍尔式和电涡流式转速传感器p616.陀螺式角速度传感器p627.流速风速传感器p64第二节:加速度传感器p661.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p672.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p693.磁致伸缩式振动加速度传感器p734.力平衡式伺服加速度传感器p735.单片微型平衡式伺服加速度传感器p756.惯性倾角加速度传感器p76第五章视觉、触觉传感器p77第一节:视觉传感器p771.光电式摄像机原理p77固体半导体摄像机原理p783.激光式视觉传感器原理p784.红外图像传感器原理p78第二节:人工视觉p801.人工视觉系统的硬件构成p802.物体识别p81第三节:触觉传感器p851.接触觉传感器p862.压觉传感器p873.滑动觉传感器p88第六章第一节:热电偶式传感器p901.基本原理p902.热电偶组成、分类及其特点p91第二节:电阻式温度传感器p931.金属热电阻温度传感器p932.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p94第三节: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p951.全辐射温度传感器p952.高度式温度传感器p963.比色温度传感器p97第四节:半导体温度传感器p98第七章气敏、温度、水份传感器p100第一节:气敏传感器p1001.气敏元件工作机理p1002.常用气敏元件的种类p101①烧结型气敏元件p101②薄膜型气敏元件p101③厚膜气敏元件p1023.气敏元件的几种应用实例p102第二节:温度传感器p1051.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p1062.氯化锂湿敏元件p1063.半导体陶瓷湿敏元件p1074.热敏电阻式湿敏元件p1085.高分子膜湿敏元件p1096.金属氧化物陶瓷湿敏元件p1117.结露传感器p112第三节:水份传感器p1131.水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p1132.直流电阻式水份计的结构原理p114 第八章传感检测系统的构成p116第一节:传感检测系统的组成p116第二节:电桥p1171.电桥工作原理p1172.电桥的分类与应用p1183.电桥的工作特性指标p1204.电桥调零p122第三节:调制与解调p1221.调制p1232.解调p124第四节:滤波器p1261.无源滤波器p1262.有源滤波器p1293.数字滤波p136第五节:数/模和模/数的转换p1371.数/模转换原理p1372.数/模转换器芯片介绍p1383.数/模转换器的技术指标p1394.模/数转换原理p1405.模/数转换器芯片介绍p1426.模/数转换器的技术指标p143第六节:传感器与模/数转换器的连接通道p1431.放大与滤波环节p1432.多路模拟开关环节p1453.采样保持环节p1464.模/数转换环节p148第七节:传感检测信号的细分与辨向原理p1491.四倍细分原理p1492.辨向原理p1513.细分、辨向常用电路p152第八节:传感检测系统中的抗干扰问题p1531.干扰与噪声p1532.抑制干扰的方法p1543.典型噪声干扰的抑制p156第九节:传感检测系统中的微机接口p1561.接口的基本方式p1572.A/D转换器与CPU连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p1573.数据转换接口的典型结构p1584.A/D转换器与CPU的接口示例p1595.传感检测系统的显示器及其接口p163第十节:传感器信号的温度补偿及线性化的计算机处理p1681.温度补偿的处理方法p1682.线性化处理方法p1683.线性化与温度补偿实例p170第九章信号分析及其在测试中的应用p173第一节:信号的分类p1731.确定性信号p1732.非确定性信号p1733.模拟信号与离散信号p174第二节:信号的幅值描述p1741.信号的均值u p1742.信号的方差p1753.信号的均方值p1754.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p(x)p175第三节:信号的相关描述p176第四节:信号的频域描述p1781.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傅里叶级数p1782.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傅里叶变换p1823.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p1834.非确定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184第五节:信号分析在振动测试中的应用p1881.振动的类型p1882.振动的激励方式p1893.激振器p190第十章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p200第一节:传感器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p2001.零位和极限位置的检测p2002.位移量的检测p2013.速度加速度的检测p2014.外部信息传感器在电弧焊机器人中的应用p201第二节:传感器在CNC机床与加工中心的应用p2031.传感器在位置反馈系统中的应用p2032.传感器在速度反馈系统中应用p203第三节:传感器在三坐标测量机中的应用p204第四节:传感器在汽车机电一体化中应用p208第五节:传感器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p218第二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光电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制造的。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学习总结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学习总结
传感器是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的一种检测装置。
而测试技术是指人们借助仪器、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被测对象进行定性认识或者定量认识的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了测量转换的基本电路,包括电桥、信号放大电路、信号滤波电路以及信号转换电路,并重点学习了电桥的基本知识。
电桥部分内容包括直流电桥、交流电桥、电桥平衡的调节以及使用方法。
传感器种类繁多,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可按被测物理量划分、按工作原理划分、按转换能量方式划分、按传感器工作机理划分以及按输出信号划分。
本课程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传感器:
1、电路参量式传感器;2电动势式传感器;3、光电传感器;4、辐射式传感器;5、智能传感器;
6、机器人传感器;
其中电路参量式传感器包括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以及电感式传感器,电动势式传感器包括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以及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包括光纤传感器、光电式编码器、光栅式传感器、激光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以及CMOS图像传感器;辐射式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以及核辐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包括微型传感器、模糊传感器以及网络传感器;机器人传感器技术我们主要学习了机器人视觉传感技术、机器人触觉传感技术、机器人嗅觉传感技术、机器人味觉传感技术以及机器人听觉传感技术。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虚拟仪器的相关知识以及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相关典型应用。
通过《传感器技术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们对传感器及测试技术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种正确使用传感器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某种物理量或化学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设备。
检测技术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检测某种物理量或化学成分的技术。
传感器的种类有很多种,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磁力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将相应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例如智能手机、电脑、自动化设备等。
检测技术则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检测物理量或化学成分。
例如,通过光电子器件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浓度、通过电化学方法检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通过红外线技术检测地表温度等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更加精确的检测和监测,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控制、环保、安全监测等领域。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传感器是一种能够监测、感知和测量物理量或化学量的装置,它可以将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输给测量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农业等,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展开论述,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以及相关的测量技术。
一、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效应或化学原理,通过与被测对象相互作用,感知并测量被测量的物理量或化学量。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常见的几种原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压力、温度、湿度、光敏等。
1. 电阻传感器电阻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值的变化来检测被测物理量的变化。
例如,温度传感器中常用的热敏电阻,它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 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是利用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被测物理量的变化。
例如,湿度传感器中常用的电容湿度传感器,它的电容值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3. 电感传感器电感传感器是利用电感的变化来检测被测物理量的变化。
例如,位移传感器中常用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发生变化时,电感值会发生变化。
4.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利用压力的变化来检测被测物理量的变化。
例如,气压传感器常用于气象观测,它根据大气压力的变化来监测天气的变化。
5.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利用温度的变化来检测被测物理量的变化。
例如,热电偶是一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它根据两个不同材料的热电势差来测量温度。
6. 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是利用湿度的变化来检测被测物理量的变化。
例如,电容湿度传感器通过测量湿度对电容的影响来检测湿度变化。
7. 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是利用光的变化来检测被测物理量的变化。
例如,光敏电阻是一种常见的光敏传感器,它的电阻值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传感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感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测量物理量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4.电感式传感器采用差动形式原因:改善灵敏度、提高线性度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
1.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有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其电容量为 ε为介电常数,ε=ε0·εr其中ε0真空介电常数,εr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A为两平行极板间所覆盖的面积;d为两平行板间的距离。如果保持两个参数不变,而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就可以吧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3)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在规定条件下通过实测来确定。
4)横向效应:将直的金属丝绕在敏感栅后,虽然长度不变,应变状态相同,但由于应变片的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小,因而其灵敏度系数k较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0小,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5)应变片的其他特性:①机械滞后、零漂和蠕变。②应变极限和疲劳寿命。
③最大工作电流和绝缘电阻。④动态响应特性。
2.计算公式7-3:(三个都会定律;2)参考电极定律;3)中间温度定律
4.热电阻传感器的测温原理:是利用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
5.热电偶温度补偿方法:1)冰水保温瓶方式(冰点器方式);2)恒温槽方式;3)冷端自动补偿方式(补偿电桥法)4)计算修正法。
2.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实力而是他变形时,其内部就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他的两个表面上便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3.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需要接入一个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
4.电压放大器与电荷放大器的优缺点:
1)电压放大器的优点:又很好的高频效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磁阻效应:当一个载流导体置于磁场中,其电阻会随磁场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目录
1. 传感器的概念
1.1 传感器的作用
1.2 传感器的分类
2. 检测技术的发展
2.1 检测技术的定义
2.2 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2.3 检测技术的未来趋势
1. 传感器的概念
1.1 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等各种被测量信息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信息的器件。
传感器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设备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实现对各种参数的监测和控制。
1.2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可以根据其感知的被测量信息类型、工作原理、测量范围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传感器分类包括光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
2. 检测技术的发展
2.1 检测技术的定义
检测技术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对特定参数或特征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技术。
通过检测技术,可以获取被测量物体的信息,实现对其状态和性能的评估。
2.2 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疗诊断、安防监控等各个领域。
在工厂生产中,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医疗领域,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和治
疗监测,提升医疗水平。
2.3 检测技术的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未来,检测技术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精准化,例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检测、远程监控等功能,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
传感器检测技术及应用总结
电阻-应变效应,即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它所受机械变形(伸长或缩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生变化的现象。
特点特点应用应用金属应变计金属应变计应用和测量范围广应用和测量范围广 分辨力和灵敏度高;分辨力和灵敏度高; 结构轻小结构轻小商品化,选用和使用方便商品化,选用和使用方便一种是作为敏感元件,直接用于被测试件的应变测量;另一种是作为转换元件,通过弹性元件构成传感器,用以对任何能转换为弹性元件应变的其他物理量间接测量。
测载荷和力位移、加速度、扭矩理量间接测量。
测载荷和力位移、加速度、扭矩 半导体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线性范围小;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随温度变化;光照使阻值减小。
硅杯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可微型化;相应频率高,频带宽,适合动态测量;精度、灵敏度高等。
高,频带宽,适合动态测量;精度、灵敏度高等。
变气隙式变气隙式 灵敏度高。
但其灵敏度随气隙的增大而减小,非线性误差大,在使用中为减小非线性误差量程必须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这种传感器在制作上难度比较大。
种传感器在制作上难度比较大。
变面积式变面积式 灵敏度要比变气隙结构小,但系灵敏度为常数,其量程较大使用比较广泛常数,其量程较大使用比较广泛螺管插铁螺管插铁灵敏度低,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应用比较广泛。
比较广泛。
螺管差动变压器螺管差动变压器电容式电容式 1.1.功率小、阻抗高;功率小、阻抗高;功率小、阻抗高; 2.2.静电力小、动态特性好;静电力小、动态特性好;静电力小、动态特性好;3.3.本身发热量小;本身发热量小;本身发热量小;4.4.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5.5.初始电容小,初始电容小,分布电容、寄生电容影响大。
大。
压电材料压电材料压电材料应具有大的压电系数;机械强度高、刚度大高、刚度大热电阻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电阻温度系数高,以提高其灵敏度。
电阻温度系数高,以提高其灵敏度。
电阻率(比电阻)高,以减少电阻尺寸电阻率(比电阻)高,以减少电阻尺寸 热容量要小,以提高其响应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王婷婷学号:14032329班级:14-1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学期通过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懂得了很多,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总结。
第一章 概 述传感器的作用是:传感器是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组成:被测量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电量输出 传感器的分类:按被测量对象分类(部系统状态的部信息传感器{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导演变化}、外部环境状态的外部信息传感器{接触式[触觉、滑动觉、压觉]、非接触式[视觉、超声测距、激光测距);按工作机理分类(结构型{电容式、电感式}、物性型{霍尔式、压电式});按是否有能量转换分类(能量控制型[有源型]、能量转换型[无源型]);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开关型[二值型]{接触型[微动、行程、接触开关]、非接触式[光电、接近开关]}、模拟型{电阻型[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电压、电流型[热电偶、光电电池],电感、电容型[电感、电容式位置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脉冲或方波信号+计数器]、代码型[回转编码器、磁尺]})。
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称为静态特性;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这一关系称为动态特性,这一特性取决于传感器本身及输入信号的形式。
可以分为接触式环节(以刚性接触形式传递信息)、模拟环节(多数是非刚性传递信息)、数字环节。
动态测量输入信号的形式通常采用正弦周期(在频域)信号和阶跃信号(在时域)。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作基准与校准曲线比较%100max⨯∆=Y L L δ)、迟滞、重复性、灵敏度(K0=△Y/△X=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k1k2···kn )和灵敏度误差(rs=△K0/K0×100%、稳定性、静态测量不确定性、其他性能参数: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过渡函数。
0阶系统:静态灵敏度;一阶系统:静态灵敏度,时间常数;二阶系统:静态灵敏度,时间常数,阻尼比。
传感器的标定:通过各种试验建立传感器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传感器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
国家标准测力机允许误差±0.001%,省、部一级计量站允许误差±0.01%,市、企业计量站允许误差±0.1%,三等标准测力机、传感器允许误差±(0.3~0.5)%,工程测试、试验装置、测试用力传感器允许误差±1%。
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第二章 位 移 检 测 传 感 器测量位移常用的传感器有电阻式、电容式、涡流式、压电式、感应同步器式、磁栅式、光电式。
参量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电参数,即电阻、电容或电感等。
发电型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源性参量,如电动势、电荷等。
属于能量转换型传感器,这类传感器有磁电型、压电型等。
电位计的电阻元件通常有线绕电阻、薄膜电阻、导塑料(即有机实心电位计)等。
电位计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性能稳定,并容易实现任意函数关系。
其缺点是要求输入能量大,电刷与电阻元件之间有干摩擦,容易磨损,产生噪声干扰。
线性电位计的空载特性:x K x l R R R x ==,KR----电位计的电阻灵敏度(Ω/m )。
电位计输出空载电压为x K x l U U u i ==0 ,Ku------电位计的电压灵敏度(V/m )。
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δεεδεS S C o r ==δ、S 和εr 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有变化时,就改变了电容C0,δ或S 的变化可以反映线位移或角位移的变化,也可以间接反映压力、加速度等的变化;εr 的变化则可反映液面高度、材料厚度等的变化。
ε0=8.85×10-12F/m 。
a.变极距型电容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为00δδεδ⋅=∆∆=S C K ,00δδ∆=∆C C ;b.变极板面积型电容位移传感器l x C C R R x l C A B 00/ln )(2-=-=πε, πθ==∆l x C C 0 ; c.变介质型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r d S C εδδε/0+-=,其中ε0为真空介电常数(空气介电常数ε1=ε0)εr 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0/εεε=r ,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 d.容栅式电容位移传感器 δεαδε2)(max r r R R n ab n C ⋅-⋅==,其中n 为可动容栅的栅极数,a 、b 分别为栅极的宽度宽度和长度,α为每条栅极所对应的圆心角,R 、r 分别为栅极外半径和半径。
特点分辨力高、精度高、量程大,刻划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有所降低。
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电桥电路、二极管双T 形电路、差动脉冲调宽电路、运算放大器式电路、调频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优点:温度特性好,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动态响应好,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
缺点: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寄生电容影响大。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线圈自感和互感的变化实现非电量电测的装置。
感测量:位移、振动、压力、应变、流量、比重。
种类有:根据转换原理:分自感式和互感式两种;根据结构型式,分气隙型、面积型和螺管型。
电感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调幅电路;调频电路;调相电路。
自感式电感受位移传感器:Li N m =Φ ; m m R Ni =Φ ;m R N N L ⋅= ;002S S l R m μδμ+=;其中l----铁心与衔铁中的导磁长度;μ---铁心与衔铁的磁导率(H/m );S---铁心与衔铁中的导磁面积;δ---气隙厚度;μ0---真空磁导率;S0---气隙导磁横截面积。
互感式位移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互感系数的变化。
常接成差动形式,故也称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属于螺管型。
则总输出电动势dt di M M E E E 112210)(-=-=互感式位移传感器的误差因素:零点残余电压(当差动变压器的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理想条件下其输出电压为零。
但实际上,当使用桥式电路时,在零点仍有一个微小的电压值(从零点几mV 到数十mV )存在,称为零点残余电压。
电涡流式传感器:电感线圈产生的磁力线经过金属导体时,金属导体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的流线呈闭合回线,类似水涡形状,称之为电涡流。
电涡流式传感器是以电涡流效应为基础,由一个线圈和与线圈邻近的金属体组成,当线圈通入交变电流I 时,在线圈的周围产生一交变磁场H1,处于该磁场中的金属体上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形成涡流。
金属体上流动的电涡流也将产生相应的磁场H2,H2与H1方向相反,对线圈磁场H1起抵消作用,从而引起线圈等效阻抗Z 或等效电感L 或品质因素相应变化。
金属体上的电涡流越大,这些参数的变化亦越大。
如图如式:涡流位移传感器主要分为高频反射和低频透射两类。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电桥电路法、谐振电路法、正反馈法。
其特点是涡流式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进行非接触测量,灵敏度高,应用广泛,可测位移、厚度、振动等。
霍尔效应的定义:磁场中的静止载流导体,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载流导体上平行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的两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霍尔效应。
该电势称霍尔电势,霍尔效应的大小:BI k U ned BI U H H H =→=/霍尔式传感器的误差因素:元件几何误差以及电极焊点的大小造成的影响;不等位电势的影响;寄生直流电势的影响;感应电势的影响;温度误差的影响(恒流源供电和输入回路并联电阻;合理选取负载电阻;恒压源和输入回路串联电阻;采用温度裣元件。
)光栅式位移传感器:长光栅(测量线位移)、圆光栅(测量角位移)。
长光栅:是根据莫尔条纹效应设计的。
两个莫尔条纹的间距θθW W B H ≈=2/sin 2。
光栅条纹密度有25条/mm ,50条/mm ,100条/mm 或更密,栅线长度一般为6~12mm 。
其测长精度可达0.5~3μm(3000mm 围),分辨力可达0.1μm 。
圆光栅:圆光栅同心放置时,条纹间距21r r WR B H +=;偏心放置时,e WR B H =,测量精度可达到0.15",分辨力可达0.1"。
W :光栅栅距。
R :圆的半径。
R1、R2:分别为切线圆半径。
e :偏心量。
光栅可以制成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透射光栅的栅线刻制在透明村料上,要求较高时,可以采用光学玻璃;而指示光栅最好采用光学玻璃,反射光栅的栅线刻制在具有反射率很高的金属或镀以金属膜的玻璃上。
感应同步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线位移和角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根据用途可将感应同步器分为直线式和旋转式两种,分别用于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
激光式位移传感器:由激光器、光学元件、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将测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
常用的激光干涉测长传感器分为单频激光干涉传感器和双频激光干涉传感器。
第三章力、扭矩和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用于测力的传感器多为电气式。
电气式测力传感器根据转换方式不同又分为参量型和发电型。
参量型测力传感器有电阻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等。
发电测力传感器有压电式、压磁式等。
电阻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将力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在力作用下产生应变,利用贴在弹性元件上的应变片将应变转换成电阻的变化。
然后利用电桥将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再送入测量放大电路测量。
最后利用标定的电压(或电流)和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可测出力的大小或经换算得到被测力。
应变片:επμεεπμεερρEEdSdSLdLRdRLL++=++=+-=)21(2;其中μ:电阻丝的泊松系数;σ:电阻丝受到的应力(Pa);E:电阻丝的弹性模量;πL:电阻丝材料的纵向压阻系数。
对于金属丝,(1+2μ)ε»πLEε,则εεμKRdR=+≈)21(;其中K:金属电阻丝灵敏系数,K约在1.7~3.6之间。
常用金属丝材料在200℃~300℃以下工作可选用康铜丝应变丝,在300℃以上工作可选用镍铬合金应变片、铂铱合金应变片等。
半导体应变片: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压阻效应。
压阻效应:是指当半导体受到应力作用时,由于截流子迁移率的变化,使其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表达电阻丝电阻应变效应的公式也适用于半导体电阻材料。
其应变灵敏系数为:ERdRK Lπε==/,半导体应变片的缺点是应变灵敏系数的离散性大,机械强度低,非线性误差大,温度系数大。
应变片的布置和接桥方式:则电桥的输出电压为:iURRRRRRRRU))((43214231++-=,当R1=R2=R3=R4=R ,)4321(4RRRRRRRRUiU∆-∆+∆-∆=,应变仪电桥式作方式有:单臂、双臂、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