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专题(本科必修)》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古代漢語試題(A)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雉: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其: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

焉: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7.賊民之主,不忠。

賊: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

過: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誠: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假借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无”与“勿”是古今字。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_。

这是中国_文字学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裁”无“衣”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字形___,如“叔”的本义是__手拾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劝勉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转注:建类一首,同类相受。

偏义副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意作用,另一个词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

(每题1分,共20分)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成熟)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屡次)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和答案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和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古代汉语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10分)1.汉字学萌芽于____,创立于____。

2.关于汉字的来源的主要说法有3.声符的表意功能有4.汉字字形的循变指汉字字形的讹变指: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5.如何认识“汉字西来说”?6.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7.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有什么区别?8.为什么说汉字的运用有助于大脑的发展?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9.壶: 10.都:11.末: 12.劲:13.鼎: 14.贫:15.胄: 16.北;17.珑: 18.鼓:四、说明句中黑体宇的句中义和今义I每字2分,说明句中义1分.今义1分。

共10分)19.知伯怒,投之以机。

《左传·襄公十年》20.怕乎无为,儋乎自持。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21.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诗·小雅·瓠叶》22.鸡廉,狼吞。

鸡躜l而食之,每有所择,故日小廉如鸡。

宋陆佃《埤雅》23.于是贯钾跨马于庭中,策马南驰。

《晋书·姚弋仲载记》五、解释句中黑体宇的字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每字2分。

解释句中义1分,说明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分。

共10分)24.日殄没而归馆,晨未昕而即野。

三国魏曹植《藉田说》25.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诗·鲁颂·圈官》26.白日忽已移光兮,遂瞳莫而昧幽。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健仔》27.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绝句百篇,号比红诗,大行于时。

华农-古汉语2017期末真题及答案

华农-古汉语2017期末真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I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本大題共20個空,每空0.5分,共10分)评分标准:错字、别字均无分1.自東漢以來,為《左傳》作注的很多,現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經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晉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2.《論語》通行的注本有《論語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論語集注》。

3.《禮記》最通行的注本是《禮記注疏》,東漢郑玄注,唐孔颖达疏。

4.《說文解字》的作者是東漢许慎,這是中國文字學的奠基之作。

全書收字9353個,分別歸入540個部首。

5.清代研究《說文解字》最受推重的有四大家,即著《说文解字注》的段玉裁,著《說文解字義證》的桂馥,著《說文句讀》的王筠,著《说文通训定声》的朱駿聲。

6.《經傳釋詞》是清代學者王引之所著,《詞詮》是近人杨树达所著。

7.《詩詞曲語辭匯釋》是近人张相所著,《詩詞曲語辭例釋》是今人王锳所著。

二、請寫出下列古文的現代漢字字形並說明結構類型(本大題共20個空,每空0.5分,共10分)评分标准:错字、别字均无分序號古文字形現代字形結構類型序號古文字形現代字形結構類型1 江形声11 牛象形2 莫会意12 妇会意3 雀会意13 之指事4 鹿象形14 帛形声5 为会意15 亦指事6 寸指事16 取会意7 女象形17 封会意8 问形声18 人象形9 身指事19 甘指事10 益会意20 斤象形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橫綫的字,并寫出其所對應的今字、異體字或本字,說明兩者是古今字、異體字還是通假字的關係(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個小題2分,共20分)评分标准:解释词义,1分;写出对应的今字,0.5分;说明两者关系,0.5分。

1.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左傳·齊桓公伐楚》)共:供给,后来写作“供”。

古今字。

2.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偪乎?(《左傳·宮之奇諫假道》)偪:通“逼”,逼近。

通假字。

3.秦伯說,與鄭人盟。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附详细标准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附详细标准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1试题(1)参考答案3古代汉语试题(2)4试题(2)参考答案6古代汉语试题(3)7试题(3)参考答案8古代汉语试题(4)8试题(4)参考答案9古代汉语试题(5)10试题(5)参考答案11古代汉语试题(6)12试题(6)参考答案14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15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17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19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21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地说法正确地是--------------------( C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地著作是--------------------------(A)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地是---------------------------( D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地是-------------------------( A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地是-------------------------( A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地是------------------( D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地是----(B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地是-----------( D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地是-------( D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_.这是中国_文字学__地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_______地一部专著.3、形声字“裁”地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裁”无“衣”____.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字形___,如“叔”地本义是__手拾________.5、“以劝事君者”中,“劝”地意义为____劝勉_______.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地意动用法转注:建类一首,同类相受.偏义副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地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意作用,另一个词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形容词地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地性质或状态.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放松警惕)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外交使节)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咨询,征求意见)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苦)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拜访)9、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向后退)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误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站起来,才干)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走向,接近)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胸襟宽大)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言语真实)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表比喻;表复杂内容;表原因(加举例)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全答对得满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地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地意动用法;把……当作药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亡:动词地使动用法;使……灭亡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动词地使动用法;使……产生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剑: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七、指出下列句子地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八、解释加点地虚词地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地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1、太后盛气而揖之.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3、宣子未出山而复.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九、给下面地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 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 .”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也,地,狄,奴,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王.”王,市.去,地.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地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地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是古代建地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试题(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C2、A3、C4、D5、A6、A7、D8、B9、D10、D二、填空(每空1分)1、许慎、文字学、93532、张相、特殊语辞3、衣、(“裁”无“衣”)4、字形、手拾5、勉励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地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3、形容词地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地性质或状态.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能准确解释出词语地意义即可)1、成熟2、屡次3、安抚4、放松警惕5、外交使节6、咨询,征求意见7、劳苦8、拜访9、临时驻扎10、向后退11、足12、犯错误13、通“馈”,赠送、窥探14、站起来、才干15、走向,接近16、遭受17、胸襟宽大18、言语真实五、简答(每题3分)1、(1)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 .(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2、(1)表比喻;(2)表复杂内容;(3)表原因;(无举例则不得分)3、(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全答对得满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地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指明活用地词、说明活用情况、活用地意义是三个得分点,全答对得满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也得1分)1、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2、药:名词地意动用法;把……当作药3、亡:动词地使动用法;使……灭亡4、生:动词地使动用法;使……产生6、剑: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七、指出下列句子地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指明句式类型1分,分析出特点1分)1、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2、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3、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4、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5、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八、解释加点地虚词地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地要释出(每题2分,指明词性1分,说明语法意义或译出1分)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九、给下面地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标点5分,每错3个扣1分,扣完为止;翻译10分,意译即可)也,地,狄,奴,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王.”王,市.去,地.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地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地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是古代建地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史记》卷94,《田儋列传》古代汉语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1×10)1、下列各组中地汉字全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地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地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地字是会意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地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地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地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地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地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地一组是(B)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地是(C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地是(A )A肖 B服 C 期 D朔4、下面全为异体字(异体字,一个字地正体之外地写法,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地一组字.)地一组是(C )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5、“庄子持竿不顾”中地“顾”用地是(B )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地词.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地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绵词都很活跃.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宽对联绵词地再认识.)地是(D )A 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7、下列句子中加点地属于词组词组,又称短句、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地片段.在日常地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地是单词地任何聚合.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地一个群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地语法中,它作为一个单个地单元而起作用.从语法层级地角度上看,词组要比字句地等级更低.地是(A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8、《方言》地作者是(D )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9、下列句中加点地词属于意动用法地是(D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 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10、下列属于双宾语地是(B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1、B;2、C;3、A;4、C;5、B;6、D;7、A;8、D;9、D;10、B二、填空题(1ⅹ15)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地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地专著,共(540)部首.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和(综合式引申).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形符)来辨认本义.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地(假借字)和(形声字)地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地标志.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6、“隄”字地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媵”地声符独立成字是(朕).7、采取(绘形象物)或(烘托象物)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地字都属于象形字.8、用字通假地基本原则是(同音替代).1、小篆、540;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4、假借字、形声字;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烘托显物;8、同音替代.三、解释加点地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20)(一)解释加点词地词义.(1ⅹ10)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5、凿户牖以为室.6、于予與何诛?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8、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如师.(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地语法现象.(2×5)1、宋何罪之有?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5、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地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地主要类型.(6)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地变革?(11)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二)将划线地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3)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试题(2)参考答案一、1、B;2、C;3、A;4、C;5、B;6、D;7、A;8、D;9、D;10、B 答错1个扣1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二、1、小篆、540;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4、假借字、形声字;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烘托显物;8、同音替代.答错1个扣1分.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去.答错1个扣1分.(二)1、“何罪”作动词“有”地宾语,依靠“之”前置.(2分)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地宾语,前置.(2分)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地宾语,前置.(2分)4、迷,使动用法,使……迷乱.(2分)5、重,意动用法,以……为重.(2分)四、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地古文字.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3分)2、四体二用:六书是古人提出地最早、最系统地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故称之为“四体”,假借、转注是用字法,故称之为“二用”.(3分)3、词地引申义:在本义地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地其他相关意义叫作引申义.(3分)4、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地一组音义相通地词.(3分)五、1、词义范围地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①词义地扩大指一个词地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地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即古义地范围小于今义,比如“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②词义地缩小指一个词地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地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地范围大于今义,比如“妃”原指一般地配偶,后来专指皇帝地妾以及太子、王、侯地妻子.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③词义地转移,词地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如“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地名称,类似还有“钱、涕、乐府、坟”等.每点各2分.2、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地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地.(2分)如“縣”和“懸”.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是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地字相互代替使用地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2分)如“辨”和“辩”.(举例各占1分)3、从商代文字到小篆,汉字地图画性虽然在不断减弱,但是象形表意地原则始终没有真正抛弃,而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了汉字地图画性质,完全不顾汉字地表意原则.(1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地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地笔划道.(2分)(2)省去了篆文中地某一部分.(2分)(3)把篆文里相同地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地不同写法.(2分)(4)把篆文里不同地偏旁归并为相同地偏旁.(2分)(5)将篆文复杂地笔划省并为简单地笔划.(2分)六、(一)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每错1处扣0.5分(二)①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指晋军)再吃早饭.②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击.③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击鼓不息.④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我地手和肘.⑤如果有难走地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吗?每句翻译各2分.古代汉语试题(3)一、填空(22%):1、汉字起源地传说,主要有()说、()说、()说.2、()和()是汉字产生地两个途径.3、六书中,()、()、()、()是造字法,()、()是用字法.4、()是古今文字地分水岭.5、古今词义地差异主要有:(1)词义扩大;(2)词义();(3)词义();(4)词义().6、词义引申地方式主要有()式和()式.7、单一型地被动句主要有()字式、()字式、()字式.8、有些宾语可以依靠()、()、“焉”等字提前在动词或介词前.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地结构(10%):1豕2字3荆4刃5牧6闽7车8豫9本10集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地古字,并写出其今字(6%):1、姜氏欲之,焉辟害?2、公赐之食,食舍肉.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地词地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4%).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3、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4、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5、多行不义,必自斃.6、率西水浒,至于岐下.7、虽有甲兵,无所阵之.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地词类活用(6%)1、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2、甘其食,美其服.3、范增数目项王.4、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地词(20%)1、庄公寤生,惊姜氏.2、姜氏何厌之有?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4、宋人有酤酒者.5、王忿然作色.6、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7、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9、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10、颍考叔为颍谷封人.11、大叔完聚……将袭郑,夫人将启之.12、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13、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还,次于召陵.1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15、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16、有鸟焉,其名为鹏……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七、、简答题(6%):1、探求本义地方法?2、判断句活用地三种情况?八、标点并翻译(16%):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金百斤由此重都(《汉书·致都传》)试题(3)参考答案一、填空:1、结绳八卦仓颉造字2、记号图画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古隶5、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地演变6、链条辐射7、“为” “见” “被” {或“於”(于)、“见”、“为”8、“是” “之”每空1分二、用六书分析汉字地结构:1、象形:象猪形.2、会意:从从子.3、形声:从刑声.4、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4、会意:从攴从牛.6、形声:从虫门声.7、象形:象车形.8、形声:从象予声.9、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10、会意:从雥(省)从木.每小题1分三、古今字:1、辟避2、舍捨 3、共供5、闲娴5、县悬6、反返四、解释词义,并指出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城墙本义2、安抚引申义3、官职引申义4、源头本义5、垮台引申义6、水边本义7、兵器本义五、词类活用:1、小寡形容词地使动用法2、甘美形容词地意动用法3、目名作动4、船名作状六、解释加点词地词义:1、啎、逆2、满足3、钱财4、卖5、脸色,特指怒色6、渐渐7、尽8、勉励9、带汁地肉食10、边疆11、开门12、优美13、到……去临时驻扎14、城墙护城河 15、土神、谷神,国家地象征 16、穿过,到……去七、简答题:1、一是分析字形.对于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直接以形见义.对于形声字,要凭借形旁来分析它们所属地事类,进而在若干义项中找出本义.二是依据文献资料,以证实对字形地分析.2、一是用于表示隐喻.二是用于表示某种曲折复杂地联系.三是用于表示原因.八、标点并翻译:郅都是河东大阳人,任郎官奉事汉文帝.汉景帝时,任中郎将.郅都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廷上与大臣当面辩驳.他曾经有一次随从汉景帝到上林苑,贾姬在厕所,野猪也闯进厕所,景帝用眼睛向郅都示意,郅都不去救.景帝自己要拿兵器去救贾姬,郅都跪伏在景帝跟前说:“死了一个姬妾,再选进一个姬妾,天下缺少地难道是姬妾之流吗?皇上纵使不重视自己,对祖宗对太后该怎么说呢?”景帝返回不去救了,野猪也没伤害贾姬.太后听说这件事,赏给郅都金百斤,皇上也赏了金百斤,从此重视郅都.古代汉语试题(4)一、填空(22%):1、六书地名称是称:()、()、()、()、()、().2、汉字起源地传说,主要有()说、()说、()说等.3、最早地字体是()和().4、词义引申地方式,主要有()式和()式.5、古今词义地差异,主要有:(1)词义();(2)词义();(3)词义();(4)词义().6、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四种:(1)()(2)()(3)()(4)() .7、判断句地基本形式是用()字煞句.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地结构(10%):1、行:2、颍:3、逐:4、豫:5、寸:6、集:7、益:8、本:9、好: 10、鱼: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地古字,并写出其今字(6%):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夫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3、公赐之食,食舍肉.4、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5、姜氏欲之,焉辟害?6、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地词地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4%)1、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5、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6、宋人有酤酒者.7、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地词类活用(6%):1、庄公寤生,惊姜氏.2、甘其食,美其服.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地词(20%):l、师进,次于陉.2、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3、清静贞正以自虞.4、率西水浒,至于岐下.5、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6、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7、姜氏何厌之有?8、多行不义,必自斃.9、王忿然作色.10、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1l、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12、颍考权为颍谷封人.13、有鸟焉,其名为鹏……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4、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15、寡人有疾,寡人好货.七、简答题(6%):l、宾语前置地三种情况?2、探求本义地方法?八、标点并翻译(16%):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注:(1)表:标记(2)而:义同“如”试题(4)参考答案一、填空: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结绳八卦仓颉造字3、甲骨文金文4、链条辐射5、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地演变6、名作动名作状使动用法意动用法7、“也”二、用六书分析汉字地结构:1、象形:象道路形.2、形声:从水顷声3、会意:从辵从豕.4、形声:从象予声5、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6、会意:从雥(省)从木7、会意:从水从皿.8、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9、会意:从女从子10、象形:象鱼之形三、古今字:1、知智2、反返 3、舍4、共供5、辟避6、伯霸四、解释词义,并指出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树本义2、兵器本义3、安抚引申义4、城墙本义5、官职引申义6、卖酒本义7、占有本义五、词类活用:a) 惊动词地使动用法b) 甘、美形容词地意动用法c) 犬名作状d) 隧名。

电大(基础汉字学教程)课程017年期末考试《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试题及答案提示

电大(基础汉字学教程)课程017年期末考试《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试题及答案提示

2017年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试题及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A)A 不谷B 惠C 令D 陛下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B)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B)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D)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A 然煮烹烧B 遵道建造C 鄙阶阵都D 物特牢牺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C)A 贾逵B 郑玄C许慎D 马融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B)A 动词“停止” B同“矣”,语气词。

C 副词“已经” D 而已、罢了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A)A 迹、跡B 知、智C 详、佯D 沽、酤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B)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

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 小国寡民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B)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

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尔雅》),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道德经》)。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夸张、辐射式引申)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四言)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图画)。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懸(悬))构成古今字。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4)古代汉语试题(2) (6)试题(2)参考答案 (7)古代汉语试题(3) (9)试题(3)参考答案 (9)古代汉语试题(4) (11)试题(4)参考答案 (11)古代汉语试题(5) (13)试题(5)参考答案 (14)古代汉语试题(6) (16)试题(6)参考答案 (17)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9)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2)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5)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7)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D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D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之”字是代词?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D. 之乎者也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儿子的衣领B. 女子的衣领C. 男子的衣领D. 孩子的衣领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桃李”比喻什么?A. 老师B. 学生C. 朋友D. 敌人6. “出淤泥而不染”是形容什么品质?A. 纯洁B. 勇敢C. 智慧D. 忠诚7.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是多长时间?A. 三个月B. 三年C. 一个季节D. 一个秋天8.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9.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长安”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城?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1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A. 水太清了就没有鱼,人太聪明了就没有朋友B. 水太清了就没有鱼,人太挑剔了就没有朋友C. 水太清了就没有鱼,人太善良了就没有朋友D. 水太清了就没有鱼,人太诚实了就没有朋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2. “________”是《左传》中的名句,用来比喻智者的远见。

13.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的名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14. “________”是《孟子》中的名句,表达了对仁政的推崇。

15. “________”是《庄子》中的名句,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古代汉语专题(本科必修)》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本科必修)》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本科必修)》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0分)1.“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这一名称指称____。

2.近现代汉字改革从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3.会意字是4.假借造成的用字后果有两种情况。

5.字形的构成包含的要素有: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6.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7.如何认识XXX造字说?8.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9.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10分).10.日:11.储:12.朋:13.眉:14.嗣:15.本:16.从:17.酱:18.XXX:19.XXX: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20.龟裂21.大宛22.吐谷浑23.土蕃24.阿房富25.会稽26.哑然失笑27.德发扬,诩万物28.抨击时弊29.毗邻五、按照要求申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一)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与规范字一并申明造字结构特点:(15分)30.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

(《左传·宣公十六年》)31.都广之国,番禺之荃。

(XXX<空青赋》)32.孤子睑而技溴兮,放子出而不还。

(《楚辞。

九章·悲回风》)33.XXX,齿如XXX。

(《庄子·盗跖》)34.繁富夥麴,非可单究。

(XXX《魏都赋》)二)申明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对应的繁体字:(每小题3分,共15分)35.XXX喧喧,XXX将将。

《诗·周颂·执竞》)36.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

釜十则钟。

”(《左传·昭公三年》)37.既历三纪,世变风移。

(《书·毕命》)38.淳熙八年,火星犯南斗,公以历占之。

(XXX《徐德操墓志铭》)39.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差最大?- A. 爱- B. 行- C. 走- D. 游答案: 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 - A. 《诗经》- B. 《楚辞》- C. 《论语》- D. 《庄子》答案: D3. 古代汉语中,“子曰”一词通常指的是谁的言论? -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答案: A二、填空题1. 古代汉语中的“之”字,其用法多样,其中一种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________”。

- 答案:的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

- 答案:乎三、解释题1. 解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的含义。

答案:“窈窕”在古代汉语中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姿态优雅。

2. 请解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青青”和“悠悠”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青青”形容衣领的颜色,借指青年学子;“悠悠”则形容心绪绵绵,表达了对青年学子的深情怀念。

四、翻译题1. 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桃花盛开,色彩鲜艳。

2. 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君子追求的是道义,小人追求的是利益。

五、简答题1. 简述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

答案:“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多功能的字,可以作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也可以作为助词,用于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还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去”或“到”。

2. 描述古代汉语中“也”字的用法。

答案:“也”在古代汉语中主要用作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在现代汉语中,“也”字通常用于并列句中,表示并列关系。

六、论述题1. 论述古代汉语中“诗经”的语言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语言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其次,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再次,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诗经”中的语言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古代汉语(2)(专科必修)》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专科必修)》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2)》2017 期末试题及答案、填空(20 分)1.古代散文主要的类型有—- —、—- —、——-、—-—。

2.我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 —、—-- —、—-- —类。

3.史传的体裁主要有--- ——、—--- —、——--- 。

4.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5.古人所说的句读和今天所说的标点的区别是 -------- 、-------6.律诗的对仗是指——;工对是指;宽对是指.--------------;借对是指-- 二、说明下列旬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 分) 1.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3.货自龟贝,至此五铢。

4.世之有穰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5.宣_-T- 田于首山。

6.澄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7.文侯不说,知于颜色。

8.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竞不诛也。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 分)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3.或问儒者日:“方此时也,尧安在?”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王见之,日:‘‘牛何之?,,6.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别及其意义(10 分)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2.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3.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4.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5.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五、给-FN 古文加上标点符号(10 分)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日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注:“看”读阴平。

(《管子•形势解》)六、标出下列律诗的平仄,平仄不合处画圈,并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孤平(10 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和答案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和答案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和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古代汉语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10分)1.汉字学萌芽于____,创立于____。

2.关于汉字的来源的主要说法有3.声符的表意功能有4.汉字字形的循变指汉字字形的讹变指: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5.如何认识“汉字西来说”?6.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7.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有什么区别?8.为什么说汉字的运用有助于大脑的发展?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9.壶: 10.都:11.末: 12.劲:13.鼎: 14.贫:15.胄: 16.北;17.珑: 18.鼓:四、说明句中黑体宇的句中义和今义I每字2分,说明句中义1分.今义1分。

共10分)19.知伯怒,投之以机。

《左传·襄公十年》20.怕乎无为,儋乎自持。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21.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诗·小雅·瓠叶》22.鸡廉,狼吞。

鸡躜l而食之,每有所择,故日小廉如鸡。

宋陆佃《埤雅》23.于是贯钾跨马于庭中,策马南驰。

《晋书·姚弋仲载记》五、解释句中黑体宇的字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每字2分。

解释句中义1分,说明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分。

共10分)24.日殄没而归馆,晨未昕而即野。

三国魏曹植《藉田说》25.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诗·鲁颂·圈官》26.白日忽已移光兮,遂瞳莫而昧幽。

2017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310课程代码:02513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汉语言文学;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一、填空题1.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字鼎堂;,字彦堂;,号雪堂;,号观堂。

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2.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研究汉字的学问被称为,唐代注《汉书》日:“小学谓文字之学也。

”小学;颜师古3.古代学者所说文字之学,不仅包括研究汉字的学问,而且包括和。

训诂;音韵4.宋代兴起了,这是一门以传世和出土的古代铜器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金石学;石刻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参考答案:文字理解,就是对字形所代表的意义和字音的理解。

字形不是单纯的视觉图形,它还是一定的意义和语音的载体,它的根本使命在于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变化要适应表意和表音的需要。

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笔画或者增加表意与表音部件,这就使得字形趋向繁化:(1)增加笔画使字形增繁。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

(3)增加声符使字形增繁。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参考答案:第一,汉字是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工具。

第二,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手段。

第三,汉字记录了生产技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

第四,文字为历史记载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第五,汉字是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工具。

第六,文字被用来著书立说。

第七,汉字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

【以上要点,只要答对5项即可。

】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参考答案:(1)从排列顺序上看,班固所说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玄所说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所说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从名称上看,“象形、转注、假借”是三家使用的相同名称;班固说的“象事”,郑玄是“处事”,许慎是“指事”;班固说的“象意”,郑玄、许慎都是“会意”;班固的“象声”,郑玄是“谐声”,许慎是“形声”。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古代汉语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结绳?什么是契刻?什么是八卦?它们和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3.什么是反切?反切的原理和前提是什么?4.什么是义位?义位的划分对于学习古汉语词汇有什么意义?二、标出诗的韵脚和韵部(4分)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三、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每词1分,共10分)1.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吕氏春秋·慎行》)2.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汉书·杜周传》)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孟子·告子上》)5.(夏)馥顿足而叹日:“孽自己作,空污良善。

”(《后汉书·夏馥传》).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齐策》)7.不越竞,反不讨贼。

(《左传·宣公二年》)8.是黑牛也,而白题。

(《韩非子·解老》)9.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上卿送之。

(《左传·桓公三年》)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

每个2分,共10分)1.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2.晋侯饮( yin)赵盾酒。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 (2)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 (2)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要介绍《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答:《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合,包括了约300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是指民歌;雅是指宫廷歌曲;颂是指宗庙祭祀之诗。

《诗经》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体现了农牧民生活、宫廷礼仪、祭祀活动等。

《诗经》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请解释并举例说明典籍和经典的区别。

答:典籍是指古代经典之书,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等等。

典籍是经过长期传承,被认为是经典的经典之作。

而经典则是指经过长期发展沉淀,代表了某一领域或某一时期最优秀、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典籍是经典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经典都是典籍。

例如,《论语》是儒家经典,也是典籍之一;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但并非典籍之一。

3.请简要介绍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和主要特点。

答:古代汉语的具体时期可以分为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汉语、宋代汉语等。

不同时期的古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有一些主要特点。

首先,古代汉语中广泛使用象征性的字词和典故,这使得古代汉语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古代汉语形容词和动词之间区别不明显,经常使用双音节词修饰名词,使得古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再次,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和文言文句式,要理解古代汉语,需要对相关的典故和句式有所了解。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汉语中直接或间接延续下来的,这些词汇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句式都有着深刻的古代汉语痕迹。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典故和成语也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专题》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0分)
1.汉字学萌芽于____,创立于____。

2.关于汉字的来源的主要说法有
3.声符的表意功能有
4.汉字字形的循变指
汉字字形的讹变指: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
5.如何认识“汉字西来说”?
6.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
7.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有什么区别?
8.为什么说汉字的运用有助于大脑的发展?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壶: 10.都:
11.末: 12.劲:
13.鼎: 14.贫:
15.胄: 16.北;
17.珑: 18.鼓:
四、说明句中黑体宇的句中义和今义I每字2分,说明句中义1分.今义1分。

共10分)
19.知伯怒,投之以机。

《左传·襄公十年》
20.怕乎无为,儋乎自持。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21.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诗·小雅·瓠叶》
22.鸡廉,狼吞。

鸡躜l而食之,每有所择,故日小廉如鸡。

宋陆佃《埤雅》
23.于是贯钾跨马于庭中,策马南驰。

《晋书·姚弋仲载记》
五、解释句中黑体宇的字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每字2分。

解释句中义1分,说明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分。

共10分)
24.日殄没而归馆,晨未昕而即野。

三国魏曹植《藉田说》
25.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诗·鲁颂·圈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