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池酒业失败分析
秦池酒厂案例分析
![秦池酒厂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20fcf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5.png)
秦池酒厂案例分析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秦池酒厂案例分析秦池酒厂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山东临朐县酒厂,地处沂蒙山区。
至80年代,秦池酒厂一直为年产量万吨左右的县级小型国有企业。
到1992年,秦池酒厂亏损额已达几百万元,濒临倒闭。
该年底,王卓胜临危受命,入住秦池,担任秦池酒厂厂长。
1993年,秦池酒厂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在白酒品牌竞争尚存空隙的东北,运用广告战成功地打开沈阳市场。
1994年,进入东北市场。
1995年,进西安,兰州,长沙等重点市场、销售额连续三年翻番。
该年底,组建以秦池酒厂为核心的秦池集团,注册资金1.4亿元,员工增值5600人。
秦池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同时又满怀希望的渠道:争夺1996年CCTV 标王。
1996年11月8日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炫目的连任二届“标王”。
1995年该厂曾以6666万元人民币夺得“标王”。
1995年,秦池酒厂厂长赴京参加第一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后,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白酒也身价倍增。
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
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
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
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
成为CCTV标王,为秦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声誉。
经新闻界的一再炒作,秦池在全国一夜之间由无名小辈变成公众明星,产品知名度,企业知名度大大提高,使秦池在白酒如林的中国市场成为名牌。
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商家纷纷找上门来,在很短的时间建立起布满全国的销售网络。
在有利条件下,秦池的价格,物流资金等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单产利润也提高了,秦池迅速形成了全国市场的宏大格局。
秦池
![秦池](https://img.taocdn.com/s3/m/1a924f23482fb4daa58d4bcc.png)
而秦池的广告也并非无销售力的广告,“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 “秦池特曲”荣获当时中国白酒行业惟一的“绿色食品认证”),至今仍让很多人回忆起来颇为大气!
企业经营之过?
秦池和其它同时期走向衰落的企业不同,企业经营并没有出现太大问题比较良性!
秦池是一个不甘于做标王的企业,而是努力做一个民族品牌的企业!
毕竟秦池和孔府宴酒一样,都刚是由不出名的企业跃起,如不继续坚持,完成品牌的裂变,是无法立足的!(五粮液、茅台都是积累了多少年啊!)
其次、这一举动也符合秦池的发展战略
秦池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企业,从其制定的系列战略计划,以及系列经营行为,就可以看出——“秦池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运行机制,以名牌为中心的企业发展战略,以质量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机制,以企业家群体为核心的人才结构”,清晰的路线!
最后,新华社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秦池老总王桌胜承认秦池的最终失败直接原因是因为“标王”!
这一事件也预示着一代巨人的倒下!
在秦池刚获得第三届标王后,秦池门前来运酒的车队排成了长队,还要等候!
这之后,门前冷落鞍马稀!
1997年,秦池全年销售下滑到6.5亿元
1998年,秦池销售下滑到3亿元。
2000年7月,一家酒瓶帽的供应商指控秦池酒厂拖欠300万元货款,地区中级法院判决秦池败诉,并裁定拍卖“秦池”注册商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几亿元打造的商标却以几百万元的价格抵债。
事实上,“川酒入鲁”的现象在此之前已是白酒界公开的秘密,山东白酒企业从四川收购散酒数十年的历史,秦池既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大的一家,显然是人们对“标王”期望值过高罢了。
2000年7月,一家酒瓶帽的供应商指控秦池酒厂拖欠300万元货款,地区中级法院判决秦池败诉,并裁定拍卖“秦池”注册商标。。
公共管理作业 秦池失败原因
![公共管理作业 秦池失败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46a8bbf1a37f111f1855b09.png)
秦池重金堆品牌
6666万
1995年11月
只领风骚三四年
3.2亿
1996年1对性的广告促销,树立企业产品的品牌,获取了 产品的市场份额
2:在中国“泰斗”级的媒介—中央电视台夺取“标 王”
第二次做广告未能大获成功的原因: 1: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而且广告投入比例大 2:违背了管理经济学的原理 3:失去对市场的关注 4:广告是一把双刃剑 5:没有增加相应配套投入 6:盲目的规模经济 7:行业自身影响
秦池酒业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123456
主讲内容
企业简介
秦池酒
乐
与
发展历程
失败原因
苦
启示和教训
企业简介
• • • • 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山东临朐县酒厂 至80年代,一直为年产量万吨左右小型国有企业 1992年,亏损额达几百万,濒临倒闭 1993年,采取避实击虚战略,用广告成功的打开 沈阳市场 • 1994年,进入整个东北市场 • 1995年进入西安、兰州、长沙的市场,销售额连 续3年翻番。年底,组建秦池集团
秦池两夺标王的经济效益比较 (单位:千万元)
投入广告费 销售收入 用 6.66 95 32 65 利税 22 16
首夺标王 二夺标王
失 败 原 因 及 经 验
“秦池”的盛衰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吸取:
1:固定成本的存在使企业在产生经营杠杆作用的同时,也带来相应 的经营风险。
2:规模经济的幻影 3: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绊索 4:快速成功的陷阱
5:多角化的泡沫经济
秦池案例分析
![秦池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19801814791711cc79171c.png)
一、最根本原因
企业管理的残缺导致秦池的全面败落,缺少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思考和谋划,是标王失败的致命原因。
1、缺少对企业环境和企业实力的冷静分析
2、缺少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目标
3、缺少具体落实战略目标的实施措施
4、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长期稳定的供应商体制
5、生产能力扩张问题上出现失误
6、没有有效的客户服务体系
7、缺乏灵活有效的营销网络建设
二、体制原因
1、企业经营者的原因
工资、人事体制、经营思想
2、政府的短期行为
三、危机公关是中国
企业的必修课
1、广告预算
2、缺乏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和危机公关的能力(我国广告市场发育不完善)。
秦池案例分析
![秦池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c0f278168884868762d6de.png)
秦池第二次在央视夺得标王以后未能成功 的原因
1、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过分追求广告的轰动效 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 把广告的“标王”等同为市场称雄) 应,把广告的“标王”等同为市场称雄) 2、失去对市场及国家政策的关注 广告提高了知名度, 3、广告是一把双刃剑 (广告提高了知名度,但未 建立美誉,未形成真正名牌) 建立美誉,未形成真正名牌) 4、没有增加相应配套投入 行业自身影响( 全国大大小小近4 5、行业自身影响(1997 年,全国大大小小近4 万 家酒厂共生产白酒700 家酒厂共生产白酒700 万吨而实际消费需求仅为 万吨加上洋酒的冲击, 400 万吨加上洋酒的冲击,白酒市场场已处于异常 饱和状态) 饱和状态)
辉煌的陷阱: 辉煌的陷阱:
『秦池』为何昙花一现 秦池』
目录
背景回放
两次成标王 为何选择争夺标王
秦池模式 秦池成败分析
一、背景回放
秦池酒厂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山东临朐(qú )县酒 秦池酒厂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山东临朐( 1940年成立的山东临朐 地处沂蒙山区。 厂,地处沂蒙山区。 80年代 年代, 至80年代,秦池酒厂一直为年产量万吨左右的县级 小型国有企业。 小型国有企业。 1995年 进人西安、兰州、长沙等重点市场、 1995年,进人西安、兰州、长沙等重点市场、销售 额连续3年翻番。该年底, 额连续3年翻番。该年底,组建以秦池酒厂为核心的 秦池集团,注册资金1.4亿元,员工增至5600 1.4亿元 5600人 秦池集团,注册资金1.4亿元,员工增至5600人。
两次夺标王
1995年11月 1995年11月8日,秦池以6666万元的天价击败 秦池以6666万元的天价击败 6666 众多竞争对手,以黑马的惊人之举夺取标王. 众多竞争对手,以黑马的惊人之举夺取标王. 11月 秦池集团以3.2 1996 年11月8日,秦池集团以3.2 亿元的 天价”卫冕“标王” 二夺标王后, “天价”卫冕“标王”。二夺标王后,舆论 界对秦池更多的是质疑: 界对秦池更多的是质疑:秦池到底有多大的 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巨额广告费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 身上? 身上?
秦池战略失误案例分析
![秦池战略失误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36fa01581b6bd97f19eae1.png)
2、迅速膨胀的代价
经济的高速成长的确可以带来繁荣和发展,但如 果市场膨胀过快,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经济泡沫。 秦池它在第一次中标成功之后也兼并了当地八家 亏损企业,虽然一时扭亏为盈,但一旦企业经营 环境发生变化,这些企业都成了秦池摆脱困境的 包袱。因为膨胀太快,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 力下降、企业管理的整体素质下降、免疫力下降, 经不起气候变化的考验。
广告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广告促销的确使某些企业走出了困境,尝到了甜 头。但是广告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无中生有。 从企业的长期经营来看,广告并不能构成企业的 核心能力。
1、广告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首先,广告太容易模仿,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 能做大广告。 其次,如果广告刺激了销售的迅速增长,那么纯 粹靠广告增加的销售往往是冲动型消费,缺乏稳 定性,这部分顾客往往不是忠诚的顾客。企业为 了维持销售增长,不得不增大广告投入,其结果 是使企业过分依赖广告。如果某一天消费者的偏 好发生了变化,或有新的选择,那么企业就会处 于被动甚至危险的境地。因此,广告是一把双刃 剑。过度的广告投入会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过高 的期望;而当产品稍有问题,就容易引起消费者 过度的反应或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难忘的阴影。
1、广告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市场是一种资源,在一 段时间内过度的广告投放或促销实际上会导致这 种资源的衰竭,从而使企业失去成长空间,被迫 采取竭泽而渔的策略,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市 场资源(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和自然资源 一样,需要有目的地加以涵养。对于成熟期的产 品而言,企业要谨慎地利用短平快或高强度的促 销手段(如大量的广告或大幅降价)来开拓市场; 但要将更多的投入用于开发新产品、开发挖掘顾 客新的需要、创造新的需求上来,一方面提升顾 客的生活标准,拓展其消费的期望空间,另一方 面也为企业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潍坊秦池酒厂:天价标王的成败故事
![潍坊秦池酒厂:天价标王的成败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7b856b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9.png)
潍坊秦池酒厂:天价标王的成败故事在上个世纪90年代,“秦池”从山东潍坊市临朐县的一个年产不足1万吨的小酒厂,发展为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名牌企业,秦池用6年的时间攀上了巅峰,却用更短的时间又跌入了深渊秦池的故事被无数商界人士和业内学者视作必须研读和探讨的案例,他们得出的结论很相似:对知名度和轰动效应的执着而片面地追求和依赖,虽然让它连续两年成为央视年度标榜广告的标王,光耀一时,但更为其之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新标王横空出世北京梅地亚中心,中央电视台投资的一个综合性商务宾馆,在1994年之后,成了中国企业的激情燃放场只为争夺央视黄金档广告标王。
1995年11月8日的梅地亚,秦池酒厂销售经理姬长孔带来了一张3000万元的支票,这几乎是去年一年厂里的全部利税。
但他被懂行者告知6000万元在这里才能爆出一个轰动天下的新闻。
6000万元,意味着三万吨的白酒,足以把豪华的梅地亚淹到半腰。
王卓胜(时任秦池酒厂总经理)来找我,我们商量整整一夜,觉得要比1994年的标王价翻一番才有希望拿下,最后我们取了个吉利的数字:6666万元。
回忆起14年前的那个夜晚,时任潍坊市临朐县县委书记的王庆德仍然记忆犹新。
临朐秦池,6666万元!主持人嘶哑的嗓音响起后,台下的反应是谁是秦池?临朐在哪里?1996年11月,已名满天下的姬长孔再次来到梅地亚。
秦池酒,投标金额为3.212118亿元!秦池迅速成为中国白酒市场最显赫的新贵。
1996年,根据秦池对外通报的数据,当年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亿元。
央视记者采访秦池酒业总经理姬长孔成也造名败也造名1997年金融风暴袭击亚洲。
正是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那些超速发展而对风险毫无预警的著名企业成了企业史上的一个崩塌之年。
树大招风。
一个县城企业,喊出3.2亿元的天价遭到了质疑。
1997年1月,当姬长孔兴冲冲地赴北京领;中国企业形象最佳单位奖的时候,《经济报》刊出一条爆炸性新闻,该报记者调查发现,秦池在山东的基地每年只能生产3000吨原酒,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该厂从四川的一些酒厂大量收购原酒,运回山东后进行勾兑。
战略管理:秦池为什么会败
![战略管理:秦池为什么会败](https://img.taocdn.com/s3/m/5b3c98503c1ec5da50e27038.png)
秦池为什么会败秦池酒业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山东临朐县酒业,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小型国有企业。
80年代至90年代初,秦池酒业年产量仅保持在万吨左右,一直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处于倒闭的边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卓胜临危受命,接任秦池酒业厂长。
他一方面抓好成品酒质量,另一方面亲自北上,在沈阳市场,通过一系列广告、公关战略成功地树立了秦池酒的知名度和市场形象,当年秦池酒成为沈阳市场头号热销酒,王卓胜大获全胜,同时也对酒业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两年后,王卓胜乘胜追击,成功打开整个东北市场的局面,在东北三省,秦池酒的良好质量、品牌形象和公关、广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区域内,秦池首获成功。
1995年,秦池的发展可以说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秦池发展的基础仍是脆弱的,它依靠的只是暂时人为因素带来的市场成功。
与其他大厂相比,秦池酒一没有全国范围内的质量美誉度,二没有可以与老厂相比美的品牌及其形象,应该看到,秦池的成功只是暂时的成功,她的基础还很不稳固。
与此同时,虽然秦池成立了集团公司,但是工厂设备,造酒工艺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大的改变,所以秦池在未来的发展上一方面需要抓好市场,确保销路,另一方面还急需扩大生产能力,改进生产工艺。
秦池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同时又满怀希望的渠道:争夺1996年CCTV标王。
成为CCTV标王,为秦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声誉。
经新闻界的一再炒作,秦池在全国一夜之间由无名小辈变成公众明星,产品知名度,企业知名度大大提高,使秦池在白酒如林的中国市场成为名牌,秦池迅速形成了全国市场的宏大格局。
秦池在1996年度广告投入巨大,经营上的业绩充分体现了标王的巨大宣传作用。
同时我们用企业管理的冷静眼光来看待秦池的96CCTV标王;1996年预期销量并没有超过酒业的生产能力,秦池酒是在原配套生产线,原生产程序,工艺和原有熟练工人的操作下生产出来的,酒的质量公众是感到比较放心的。
另一方面,秦池虽然在广告上的绝对投人要大一些,但秦池已通过典型的秦池模式造就了广阔市场,通过扩大产品销量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广告费用,产品成本不升反降,再加上品牌效应对价格的影响,利润率自然提高了。
“秦池”为何昙花一现
![“秦池”为何昙花一现](https://img.taocdn.com/s3/m/e9a379d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a.png)
“秦池”为何昙花一现“秦池”为何昙花一现一、背景资料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新闻: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连任二届“标王”。
1995年该厂曾以6666万元人民币夺得“标王”。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胞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
1995年;临胞县人口88.7万,人均收入1150元,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
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第一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后,引起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轰动效应,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白酒也身价倍增。
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
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
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
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
对此,时任厂长十分满意。
然而,新华社1998年6月25日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亏损已成定局……二、仔细推敲,昙花一现为哪般?秦池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期间就风光不再而陷入困境?近年各种文章资料从多个方面将秦池作为典型案例作了多角度的分析。
那么,我们能否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剖析?从现代企业理财的角度看,“秦池”在企业理财的运作上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认真推敲:(一)巨额广告支出使经营杠杆作用程度加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利润=销售量×(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事实也正是如此。
秦池以6666万元的价格第一次夺得广告“标王”后,广告的轰动效应,使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的品牌地位基本确立,市场份额也相应增加。
1996年秦池酒厂销售量的大幅度增加使经营杠杆产生积极(正面)作用,企业利润也以更大幅度增加。
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1997年秦池能否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秦池酒业失败分析
![秦池酒业失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355bf8910ef12d2af9e7bb.png)
秦池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同时又满怀希望的渠道:争夺1996年CCTV标王。
1995年,秦池酒产量9600吨,实际销售9140吨,当年销售收人1.8亿元,利税为3千万,而据测算,1996年标王额在6000万元以上,也就是说,如果秦池最终中标,那么1996年秦池必须保证当年产、销量要达到2万吨,销售收入必须突破3.6亿元,否则,等待秦池的将是巨额亏损。
在这种重要决策关头,王卓胜和秦池人没有退缩,毅然走上了这条惊险的阳光大道。
1995年11月8日,秦池以 6666万元的最高价击败众多对手,勇夺CCTV标工。
成为CCTV标王,为秦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声誉。
经新闻界的一再炒作,秦池在全国一夜之间由无名小辈变成公众明星,产品知名度,企业知名度大大提高,使秦池在白酒如林的中国市场成为名牌。
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商家纷纷找上门来,在很短的时间建立起布满全国的销售网络。
在有利条件下,秦池的价格,物流资金等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单产利润也提高了,秦池迅速形成了全国市场的宏大格局。
秦池在1996年度广告投入巨大,经营上的业绩充分体现了标王的巨大宣传作用。
同时我们用企业管理的冷静眼光来看待秦池的96CCTV标王;1996年预期销量并没有超过酒厂的生产能力,秦池酒是在原配套生产线,原生产程序,工艺和原有熟练工人的操作下生产出来的,酒的质量公众是感到比较放心的。
另一方面,秦池虽然在广告上的绝对投人要大一些,但秦池已通过典型的秦池模式造就了广阔市场,通过扩大产品销量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广告费用,产品成本不升反降,再加上品牌效应对价格的影响,利润率自然提高了。
由以上分析,96CCTV标王给秦池带来的是一系列竞争上的优势:品牌优势、形象优势、市场网络优势、价格优势、利润率优势。
1996年秦池不需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自己去争取,而是别人找上门来,秦池没有什么理由不走向成功。
这一年秦池销售额比1995年增长500%以上,利税增长600%。
秦池完成了从一个地方酒厂到一个全国知名企业的大转变。
秦池酒 商业伦理案例
![秦池酒 商业伦理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a6055377232f60ddcca1d7.png)
“秦池酒”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企业的情况刚好相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绝活,而失败的企业却是相似的:他们都从根本上失去了自己的顾客基础或市场基础。
秦池的情况似乎更特殊,因为当它正辉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掘下了失败的陷阱。
然而,我们在这里并不想批判秦池,因为秦池的领导人具有企业家最可贵的挑战精神,令人钦敬,而是要从秦池的大胆实践中探索企业经营的规律,把秦池所付出的代价化为中国企业家们的共同财富。
广告也许可以使企业暂时赢得市场,但它并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秦池作为临朐县的一个小酒厂,其发家靠的是有针对性的广告促销,其辉煌是中央电视台标版广告的中标。
如果时间停留在1996 年10 月,或者当时临朐县将该酒厂以高价卖掉,那么,秦池便是中国商战史上成功的经典。
因此许多人往往以为秦池的问题出在第二次中央电视台标板广告投标上。
实际上,这只是事物的表象。
1996 年秦池中标并在市场上获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本身就使秦池处于一个两难境地。
如果秦池不第二次中标,那么其销售量肯定会直线下降。
对于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企业家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企业的死亡,实际上也意味着企业家生命的终结,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而秦池再次中标的结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见的。
因此 1996 年的中标创造了表面上的辉煌,实际上设下了隐蔽的陷阱。
广告促销的确使某些企业走出了困境、尝到了甜头。
但是广告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无中生有。
并且,广告是一把双刃剑。
过度的广告投入会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过高的期望,而当产品稍有问题,就容易引起消费者过度的反应或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难忘的阴影。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市场是一种资源,在一段时间内过度做广告或促销实际上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衰竭,从而使企业失去成长空间,被迫采取竭泽而渔的策略,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成熟期的产品而言,企业要谨慎地利用短平快或高强度促销手段来开拓市场,而要更多地利用新产品来开发顾客新的需要,创造新的需求。
秦池酒案例分析
![秦池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9e5e27b90d6c85ec3ac6a0.png)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朐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
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夺得“标王”,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一时间“秦池”白酒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身价倍增,秦池酒厂也因此一夜成名,订单雪片般地飞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秦池酒厂就签订了4亿元的销售合同,两个多月秦池酒厂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1995年6月底,订单已排到了年底。
尝到甜头后的秦池酒厂,不久又作出了惊人之举。
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消息,在全国白酒行业无论是厂名还是品牌并不起眼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的广告权,从而成为令人为之炫目的两届“标王”连任者,一时间,全国上下刮起了“秦池”风,就连在全国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四川白酒企业如沱牌酒厂的高层管理者们都感到汗颜,惊呼“狼来了!”。
正如秦池酒厂高层人士的预期,巨大的广告投入确实给秦池酒厂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益,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收入达到9.5亿元,此时,秦池酒厂的老总们可谓是踌躇满志,秦池风光无限。
秦池成名之前作为一家县级企业,其总资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有限。
面对成为“标王”之后滚滚而来的订单,不可能弃之不管,但仅凭现有的生产能力又难以应付,为满足客户的需求,秦池酒厂必须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就需要对现有的厂房设备进行更新或扩建、引进新设备。
巨大的广告费用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限于当时的条件,秦池酒厂只有向银行贷款,按当时的银行政策,此类贷款往往是短期贷款。
贷款使企业的负债比率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比例提高。
扩大生产规模,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结果,因为,即使企业完全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但无论是设备厂房的购建,还是白酒的酿造,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秦池酒业战略管理失误分析及对策
![秦池酒业战略管理失误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b7fbc7df8c75fbfc77db2f2.png)
2
背景:中国的酿酒企业不仅多,而且参次不齐。 挑战:市场上有许多历史悠久,品牌牢固的大型、名牌酿酒企业。
为了生存和发展,秦池迫切需要一条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企业 规模的途径。 结果秦池以6666 万元的天价击败众多竞争对手,以黑马的惊人之举夺取 CCTV“标王”。使秦池的产品知名度、企业知名度大大增强,使秦池在白酒如 林的中国战场上成为当时的名牌。
A
6
技术改造等基础性工作,使企业缺乏抗御市场风浪的能力。 (三)企业应该诚信经营,树立良今的秦池 Shanghai Rapidesign Advertising Co.,ltd
立足点滴SU酿CC造E真SS诚
THANK YOU 理念诠释:理念的确立,既显示了秦 池人坚持以诚信为本,立足一点一滴 酒的品质,用真诚去酿造,严把产品 质量关的决心,又显示了秦池人立足 一点一滴的小事,用真诚铸造品牌, 提升企业美誉度的决心。
1酒当1入冕已沫1竞市额的1竞9999年厂4比9成标。争秦场连9争9076355年一年上年定王尚池。续年对年底直成年,局。1存集13,手1年9,为立锐尽,月空团9秦进,翻4王县减管曾隙8,,年池入以山日番卓级了秦经的注酒西,黑东,。胜小3池辉东册厂安进马亿秦临当临型的煌北资采、入的元池朐年危国广一,金取整兰惊,集县年以受有运告时1避州个人利团酒底.64命企用仍的实、东之6亿税以厂组6,业广旧秦击北长举6元下,3建万入。告铺池.虚市沙夺2,降地以元亿主1战天成战场等取员9了处秦的元秦9成盖为略。重标工26沂池天的池年功地0转,点王50蒙酒价A天。6濒地,0瞬在市。0万山厂击价0临打但即白场人元区为败再倒开销逝酒,。。,核众次闭沈售秦的品销心多卫。阳收泡池牌售
A
3
秦池失败的原因
我们认为“秦池”酒厂失败真正原因并非再次夺“标王”导致,但是 再夺标王却是使其衰败的直接导火索。失败原因分析有以下几方面:
秦池古酒
![秦池古酒](https://img.taocdn.com/s3/m/ff2e71ea770bf78a6529541e.png)
秦池酒业案例分析序在网上搜索关于秦池酒业失败案例的信息时,几乎所有关于秦池的文章和评论都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字:昙花一现、黄粱美梦。
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认真查找和归纳之后,本篇文章将结合个人思考角度,对这个中国现代品牌发展史上名噪一时却又失败了的“秦池酒业”品牌案例做一个简明的剖析。
背景回放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新闻: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连任二届“标王”。
1995年该厂曾以6666万元人民币夺得中央电视台“标王”。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胞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
1995年;临胞县人口88.7万,人均收入1150元,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
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第一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后,引起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轰动效应,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白酒也身价倍增。
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
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
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
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
对此,时任厂长十分满意。
然而,新华社1998年6月25日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亏损已成定局……秦池酒厂销售额与利税变化情况(单位:千万元)年份销售额利税1995 18 31996 95 221997 65 161998(1~4)月-5(同期) —秦池模式简单地说,秦池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龙头,以广告为依托,高风险、高回报的经营方式。
秦池模式是一种脆弱的经营方式,虽然它可以在风调雨顺之年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外部环境或内部机制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颗粒无收。
很难用好坏来评判秦池模式,因为一些国外的品牌至今仍在中国市场上采用与之类似的经营方式,并且收效显著。
秦池失败原因
![秦池失败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31b5d8ea0116c175f0e48c0.png)
结束语
欢迎加入音创, 欢迎加入音创 成为我们工作伙伴, 成为我们工作伙伴 愿大家工作开心,共创辉惶 共创辉惶! 愿大家工作开心 共创辉惶!
网 络 推 广
网 络 客 服
网 站 开 发
软 件 开 发
网 站 编 辑
影 音 编 辑
电 脑 维 护
客 户 服 务
安全培训知识
1.防震、防电、防火、防雷安全培训知识 防震、防电、防火、 防震 2.灭火器操作规程 灭火器操作规程
公司管理
1.公司日常管理 1.公司日常管理 2.公司工作管理 2.公司工作管理
发展历程
• 秦池酒厂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山东临朐县酒厂,地处 沂蒙山区。 • 至80年代,秦池酒厂一直为年产量万吨左右的县级小型国 有企业。 • 1993年,王卓胜一方面抓好成品酒质量,另一方面亲自 北上,在沈阳市场,通过一系列广告、公关战略成功地树 立了秦池酒的知名度和市场形象,当年秦池酒成为沈阳市 场头号热销酒,王卓胜大获全胜,同时也对酒厂的未来增 添了更多的信心。 • 1995年,秦池向全国推广成功经验,先后进军西北、中 原、华南市场,大获全胜,销售业绩连续3年翻番。同年 底秦池集团成立。 • 1995年11月8日,秦池以 6666万元的最高价击败众多对 手,勇夺CCTV标工。 • 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 新闻: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 目的连任二届“标王”。
首夺标王
成功原因
• 通过有针对性的广告促销,树立企业产品的品牌,获取了 通过有针对性的广告促销,树立企业产品的品牌, 产品的市场份额 大家都知道企业利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 销售量的大小。而产品销售量的大小,又在一定程度上取 决于产品的市场份额。当同类产品很多而又难分上下的情 况下,树立企业产品的品牌是争取市场份额的较好途径, 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捷径。秦池酒走的正是这条道路。 • 在中国“泰斗”级的媒介 在中国“泰斗”级的媒介——中央电视台夺取“标王” 中央电视台夺取“ 中央电视台夺取 标王” 秦池以6666万元的价格第一次夺得广告“标王”后, 广告的轰动效应,使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的品牌 地位基本确立,市场份额也相应增加。1996年秦池酒厂销 售量的大幅度增加,同时企业利润也以更大幅度增加
秦池
![秦池](https://img.taocdn.com/s3/m/c58ab193d5bbfd0a79567399.png)
秦池酒业失败案例分析2011-11-15 17:07:07 来源:新浪博客评论:0点击:1465秦池模式简单地说,秦池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龙头,以广告为依托,高风险、高回报的经营方式。
秦池模式是一种脆弱的经营方式,虽然它可以在风调雨顺之年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外部环境或内部机制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颗粒无收。
很难用好坏来评判秦池模式,因为一些国外的品牌至今仍在中国市场上采用与之类似的经营方式,并且收效显著。
但秦池模式的缺陷的确是致命的——这好比一壶烈酒,没有酒量的人,就不要逞强去喝。
秦池模式成败的关键在于获取和延续广告效果。
它以广告宣传为先导,又以广告效果为归宿。
广告投入越大,预期市场就越大;预期市场越大,销售规模就越大;销售规模越大,平均到每一件产品中的广告费越少。
秦池模式的风险在于:如果预期市场不能成为现实市场,巨额广告费就会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除非是拥有巨大财力的企业,一般企业必定会被拖垮。
秦池模式实质上也是一种冒险的营销模式,但这种“冒险”必须以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与市场需求为基础。
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广告促销的确使企业走出了困境、尝到了甜头。
但是从企业的长期经营来看,广告并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能做大广告。
广告战可以扩大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区分企业之间的不同。
如果广告刺激了销售的迅速增长,那么纯粹靠广告增加的销售往往是冲动型消费,缺乏稳定性,这部分顾客往往不是忠诚的顾客。
企业为了维持销售增长,不得不增大广告投入,其结果是使企业过分依赖广告。
如果某一天消费者的偏好发生了变化,或有新的选择,那么企业就会处于被动甚至危险的境地。
失去对市场的关注秦池投巨资于广告,似乎是关注市场,但白酒的消费者真的那样相信广告吗?从某种意义上说,秦池的广告投入与投资建厂没有本质的区别,也类似于“生产资料”方面的投资。
尽管广告投入的增长速度必然要高于销售额的增长速度,但如果消费者并不真正需要这种广告,那么广告投入就会失去方向,失去最终的目的,因而就是一种浪费,正如许多企业过剩的生产能力一样。
秦池酒厂失败原因
![秦池酒厂失败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0a37e55cf84b9d528ea7adf.png)
我认为“秦池”酒厂失败真正原因并非再次夺“标王”导致,但是再夺标王却是使其衰败的直接导火索。
失败原因分析有以下几方面:一、秦池酒厂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从内到外,从实物到智力三种能力构成,即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
企业通过内部管理形成成本竞争优势,通过创新能力形成企业保持和增长利润的竞争优势,而营销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中心能力,管理能力形成的成本优势、使之变成利润优势;创新能力形成的技术优势,使之成为保持和增长利润的竞争优势。
当企业上述三种能力较强时,才具备了竞争优势,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若其中任何一种能力欠缺时,企业是难以在市场中长期保持优势。
秦池酒厂过分倚重营销或者说广告,初次标王让秦池尝到盈利剧增的甜头,使企业将资金进一步投入广告,挤占技术改造资金,使企业创新能力被削弱。
同时,巨额的利润也容易掩盖内部管理中的问题,使企业的成本优势不再。
从长远看,秦池酒厂难以长期竞争优势,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二、秦池酒厂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规划,以及实现这种规划所应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营销战略强调:1、企业必须根据环境机会、资源条件这两个总的约束条件,确定未来一定时期能够实现的营销战略目标;2、战略制定中对于实现目标的方法要进行优化。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秦池缺乏有效的营销战略:1、没有认真分析外部环境;产业政策方面,国家开始限制白酒的发展;消费者习惯方面,对酒的消费向低度、营养型发展;在竞争环境方面,酒厂多、供大于求、竞争残酷;外部环境说明白酒市场的投入存在很大风险,而秦池的巨额投入确实带有几分盲目。
2、没有认真剖析自身资源;秦池产品、品牌缺乏优势,其资金与其他名牌酒厂比不算雄厚,生产能力有限,这些都是秦池的薄弱之处。
3、没有选择更为有效的方法实现目标;提高知名度是必要的,但巨资夺取标王,与企业的实力是不相符的,而且风险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池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同时又满怀希望的渠道:争夺1996年CCTV标王。
1995年,秦池酒产量9600吨,实际销售9140吨,当年销售收人1.8亿元,利税为3千万,而据测算,1996年标王额在6000万元以上,也就是说,如果秦池最终中标,那么1996年秦池必须保证当年产、销量要达到2万吨,销售收入必须突破3.6亿元,否则,等待秦池的将是巨额亏损。
在这种重要决策关头,王卓胜和秦池人没有退缩,毅然走上了这条惊险的阳光大道。
1995年11月8日,秦池以 6666万元的最高价击败众多对手,勇夺CCTV标工。
成为CCTV标王,为秦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声誉。
经新闻界的一再炒作,秦池在全国一夜之间由无名小辈变成公众明星,产品知名度,企业知名度大大提高,使秦池在白酒如林的中国市场成为名牌。
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商家纷纷找上门来,在很短的时间建立起布满全国的销售网络。
在有利条件下,秦池的价格,物流资金等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单产利润也提高了,秦池迅速形成了全国市场的宏大格局。
秦池在1996年度广告投入巨大,经营上的业绩充分体现了标王的巨大宣传作用。
同时我们用企业管理的冷静眼光来看待秦池的96CCTV标王;1996年预期销量并没有超过酒厂的生产能力,秦池酒是在原配套生产线,原生产程序,工艺和原有熟练工人的操作下生产出来的,酒的质量公众是感到比较放心的。
另一方面,秦池虽然在广告上的绝对投人要大一些,但秦池已通过典型的秦池模式造就了广阔市场,通过扩大产品销量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广告费用,产品成本不升反降,再加上品牌效应对价格的影响,利润率自然提高了。
由以上分析,96CCTV标王给秦池带来的是一系列竞争上的优势:品牌优势、形象优势、市场网络优势、价格优势、利润率优势。
1996年秦池不需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自己去争取,而是别人找上门来,秦池没有什么理由不走向成功。
这一年秦池销售额比1995年增长500%以上,利税增长600%。
秦池完成了从一个地方酒厂到一个全国知名企业的大转变。
1996年,秦池取得了决定性的绝对成功,但是,是否可以认为秦池以后的市场状况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呢?是否可以肯定秦池已在中国白酒市场新一轮的竟争中占稳了脚跟呢?让我们再来看看秦池经营模式的循环圈,秦池经营模式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投人的大量广告、宣传能否转变为现实的巨大市场需求,这是降低单位产品广告成本、赢得利润的关键。
一旦这一环节发生中断,投入的大量广告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秦池将面临灭顶之灾。
而秦池虽然在1996年广告铺天盖地,品牌知名度直线上窜,但与其他名酒,大厂相比秦池酒缺少稳固的市场美誉度。
也就是说:一旦秦池不做广告,可以肯定的是销售业绩会直线下跌。
而不会像“五粮液”、“杜康”等历史名酒一样虽长期不做广告但市场依然稳定,可以说:秦池的市场业绩是广告炒作出来的,不具备长期的市场导向功能。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秦池酒1996年的风光只是暂时的彩色肥皂泡,众多企管人员就不必再为秦池的衰落而扼腕叹息。
认识到秦池的繁荣只是泡沫繁荣并不是肯定秦池将要面临必然的衰亡,笔者只是肯定1996年的秦池是本身发展在一段区域时间内的最高点,如果把握得好,秦池将会从顶峰适度回落,但仍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1996年底,秦池最突出的矛盾已不是市场开发能力的不足,而是秦池酒的生产能力的不足,即面临着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秦池酒内在质量的迫切问题,这时的秦池集团,本应在1997年标王争夺中激流勇退,将经营管理的重点回转,利用1996年的资金积累,真正在提高秦池酒的竞争力方面下功夫,改进生产工艺,扩大或增加生产线,培训熟练技术工人等,同时在中央电视台保持适度广告以维持市场。
但是出于短期的经济利润思维,出于维持秦池酒虚幻地位的虚荣心理,秦池进行了争夺97CCTV标王的豪赌,其结果必然是自掘坟墓,自己把自己送上灭亡的道路。
如果当时秦池的决策层和主管领导有更敏锐的经济头脑,真正为秦池的长远发展而深思熟虑,今日中国的白酒业将多一个响亮的名牌。
1996年11月8日,秦池集团以3.2亿元的天价卫冕标王。
与首夺标王的反应截然不同的是舆论界对秦池更多的是质疑,要消化掉3.2亿元的广告成本,秦池必须在1997年完成15亿元的销售额,产、销量必须在6.5万吨以上。
秦池准备如何消化巨额广告成本?秦池到底有多大的生产能力?广告费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先知先觉者和理论界都充满了疑问。
1997年初某报编发了一组三篇通讯,披露了秦池的实际生产能力以及收购川酒进行勾兑的事实。
这组报道被广为转载,引起了舆论界与消费者的极大关注。
由于秦池没有采取及时的公关措施,过分依赖于广告效应,因此,在新闻媒体的一片批评声中,消费者迅速表示出对秦池的不信任。
秦池的市场形势开始全面恶化。
1997年,尽管秦池的广告仍旧铺天盖地,但销售收入比上年锐减了3亿元,实现利税下降了6000万元。
1998年回月~4月,秦池酒厂的销售额比 1997年同期下降了5,000万元。
1996年底和1997年初加大马力生产的白酒积压了200车皮,1997年全年只卖出一半,全厂叨多条生产线现在也只开了4、5条,全年亏损已成定局.曾经辉煌一时的秦池模式成为转瞬即逝的泡沫。
实证案例——秦池:标王光环下歧途宋学宝,张德 辉煌的陷阱——秦池启示录[J] 煤炭企业管理,2000(1)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企业的情况刚好相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绝活,而失败的企业却是相似的:他们都从根本上失去了自己的顾客基础或市场基础。
秦池的情况似乎更特殊,因为当它正辉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掘下了失败的陷阱。
然而,我们并不想批判秦池,因为秦池的领导人具有企业家最可贵的挑战精神,令人钦敬;而是要从秦池的大胆实践中探索企业经营的规律,使秦池所付出的代价化为我国企业家们的共同财富。
广告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秦池作为临朐县的一个小酒厂,其发家靠的是有针对性的广告促销,标志其辉煌顶点的是中央电视台标版广告的中标。
如果时间停留在1996年10月,或者当时临朐县将该酒厂以高价卖掉(当时一家资产评估机构曾将秦池估值十亿元以上),那么,秦池便是我国商战史上成功的经典。
因此许多人往往以为秦池的问题出在第二次中央电视台标板广告投标上。
实际上,这只是事物的表象。
1996年秦池中标并在市场上获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本身就使秦池处于一个两难境地。
如果秦池不第二次中标,那么其销售量肯定会直线下降(孔府宴已是前车之鉴)。
对于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企业家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企业的死亡,实际上也意味着企业家生命的终结,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而再次中标的结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见的。
因此1996年的中标创造了表面上的辉煌,实际上形成了隐蔽的陷阱。
广告促销的确使某些企业走出了困境,尝到了甜头。
但是广告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无中生有。
从企业的长期经营来看,广告并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
首先,广告太容易模仿,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能做大广告。
巨人的广告,创意可谓独特,但结果也是众人皆知的。
广告战可以扩大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但并不能从根本上使甲公司与乙公司不同。
其次,如果广告刺激了销售的迅速增长,那么纯粹靠广告增加的销售往往是冲动型消费,缺乏稳定性,这部分顾客往往不是忠诚的顾客。
企业为了维持销售增长,不得不增大广告投入,其结果是使企业过分依赖广告。
如果某一天消费者的偏好发生了变化,或有新的选择,那么企业就会处于被动甚至危险的境地。
因此,广告是一把双刃剑。
过度的广告投入会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过高的期望;而当产品稍有问题,就容易引起消费者过度的反应或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难忘的阴影。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市场是一种资源,在一段时间内过度的广告投放或促销实际上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衰竭,从而使企业失去成长空间,被迫采取竭泽而渔的策略,其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市场资源(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需要有目的地加以涵养。
对于成熟期的产品而言,企业要谨慎地利用短平快或高强度的促销手段(如大量的广告或大幅降价)来开拓市场;但要将更多的投入用于开发新产品、开发挖掘顾客新的需要、创造新的需求上来,一方面提升顾客的生活标准,拓展其消费的期望空间,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一般而言,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它能够创造顾客价值;②它是企业长期经营和积累的结果,难以被迅速模仿;③它可以广泛地加以利用。
对于处于不同产业和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而言,其核心能力可能大不一样。
以家电企业为例,其核心能力可能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目标顾客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可以用新产品的技术、性能等方面的领先程度、新产品的数量和推出的速度等来衡量);二是确保基本质量前提下的成本领先能力(主要看产销规模和整体管理水平);三是营销、分销、服务和管理顾客的能力(主要看分销网络、服务水平、顾客信息管理能力和品牌在顾客心中的地位)。
一个企业在采取战略行动时一定要分析自己有没有核心能力、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如何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样才可能逐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如果企业缺乏核心能力,就只能给别人打工,挣辛苦钱,在市场竞争中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
当然,核心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核心能力,因为产业竞争环境在变,对手也可能逐步学会过去所不会的东西。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重要的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塑造自己的核心能力。
正因为广告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说它不能创造稳定的顾客价值,因此许多广告和促销上取得开拓性成功的企业(如巨人、亚细亚、孔府宴、中华鳖精等)后来都陷入了困境。
这一教训很值得企业家三思。
迅速膨胀的代价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危机的深刻性,使许多有识之士对经济泡沫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从某些方面来看,我国企业的问题要比那些经历危机的国家更为严重。
经济的高速成长的确可以带来繁荣和发展,但如果市场膨胀过快,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经济泡沫。
经济高速成长必然导致一些产业的进入壁垒降低,从而使许多企业经不住多元化的诱惑,放弃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进行深度开发,不去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而是选取捷径,从事多角化经营,创造企业虚幻的成长空间。
多角化发展是捷径,但也是陷阱。
前几年,无论企业的本行是什么,都要介入房地产、医药、保健品、金融、广告等热门领域,都要发展成企业集团。
结果企业失去了个性,动摇了稳固的市场基础和顾客基础。
表面上看,企业的规模扩大了,经营领域也扩大了,似乎风险降低了;但由于企业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资源分散、领导层一心多用,实际上企业的风险增大了。
孙子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竞争加剧,企业便会面临深刻的危机。
这一过程,我国许多企业在1993年之后都经历过了,但仍然有许多企业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