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教育简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律宾教育简况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是一个群岛国家,共有大小岛屿7107个。陆地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面积的96%。菲律宾海岸线长达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热带植物多达万种,素有“花园岛国”的美称。其森林面积为1585万公顷,覆盖率达53%,产有乌木、檀木等名贵木材。

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约为8520万人(2005年),其中马来族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少数民族和外国后裔有华人、印尼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还有为数不多的原住民,华人占2%。菲律宾有70多种语言。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国民约84%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兰教,华人多信奉佛教。

一、基础教育

菲律宾的教育历史可分为4个时期:16世纪前闭关自守、与外界隔绝的时期;116世纪~19世纪末西班牙殖民地时期;1899年沦为美国殖民地时期;1946年独立后的共和国教育发展的新时期。

1975年,菲律宾政府鉴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要求受教育的愿望,进行了教育文化部的行政组织与机构的改革,以提高教育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后,权力分散到地方,决策权由13个负责全国地区教育文化局的局长掌握。这种权力分散的革新,有利于部长级官员摆脱许多日常事务,从而有可能用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全国重大教育文化的方针政策及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地方教育文化负责人有了更大自主权后,亦可因地制宜办教育,使培养的人材更符合各地区的实际需要。现在,菲律宾国家教育文化部分为3个局,分管三级教育:

初等教育局:负责菲律宾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政策和计划的制订及推行;

中等教育局:负责制订和推行包括非正规教育在内的中等教育政策、方案、计划和标准;

高等教育局:负责制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奖学金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并对高等教育的成就进行评价。

1987菲律宾宪法规定建立从小学到高校6-4-4的义务公共教育制度。小学入

学年龄为6岁,中等教育是12~15岁。学校使用英语和菲律宾语教授课程。

1小学教育。小学为6年制,分为示范小学、一般小学和乡村小学。前者为地区的中心小学,规模大,设备好,负责协助本地区一般小学提高质量。乡村小学条件较差,一所小学只有1~2位教师。课程有语文、算术、英文、艺术、体育、社会科学、工艺、自然与卫生等。上课的特点是不分节,时间长短视儿童学习兴趣而定。

2中学教育。菲律宾的中学为4年制,分为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包括普通公立中学(GPHS)、科学中学(SHS)和地方科学中学(RSHS)。头2年的课程统一有语文、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工艺和家政。后2年的课程则分为普通科与职业科。普通中学提供4年的中等学术综合理论课程,而职业中学提供除与普通中学相同的课程外还加上职业课程。科学中学提供比普通中学课程更高的的科学、数学和英语的扩充课程。

菲律宾教育体制与我国最大的区别在于中等教育部分,其中等教育没有划分成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此外,由于受过西班牙和美国殖民统治,其教育秉承了西方的教育特征。理科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强调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

二、劳动教育

菲律宾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努力保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增长率;保证全体人民投身经济增长并深受其益;加强民族感,发扬本民族的价值观念。根据这一目的,菲律宾先后于1973年和1977年,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旨在加强劳动教育、实用工艺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后的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1)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主要是发展儿童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2)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学习公共课程。五年级开始增加实用工艺课。强调发展儿童的认知学习,培养他们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和技术,以便使他们不管在哪一年级辍学后都仍然成为社会的有用成员。(3)三年级到九年级的劳动教育,主要是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安排一些劳动,提供多达80多种选修科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门职业课。

三、华文教育

菲律宾现有华侨华人总计约100万人,其中90%以上祖籍为闽南。因此,闽南话成为华人社区的通用语言。华人和华侨菲律宾经济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99年所创办的“小吕宋大清中西学堂”是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的重要标志。它至今还存在,改名为中西学院。20世纪50年代,华文教育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1956年有华文学校166所,在校生达到6万余人,教师2千余人。当今,菲律宾有华文学校169所,学生10万余人。这些学校都是政府批准开办的,其经费全部自筹,主要来自华人、华商的捐助。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的倡导下,华文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中华文化气质的菲律宾公民。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及其在东亚的积极影响,以及菲律宾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菲律宾华人社团的推动下,华文教育在菲律宾开始受到关注。在160余万华人中,“华文无用”、“华文难学”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让子女人华文学校、学习华语者日多。菲律宾人子弟学习汉语的人数也日将增多。汉语将成为菲律宾的第二外语。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传承中华文化。如现名菲律宾侨中学院的校训是:勤、诚、勇、爱、耻。

勤,勤劳才能生存、勤奋才能明智、勤俭才能治家、致富和发展,菲律宾华人的富足是靠勤劳实现的,而不是用枪炮掠夺的。

诚,诚实才能获得信任、真诚才能赢得发展的空间,这是华人、华商事业发展的基点。

勇,勇敢才能冲击惊涛骇浪、飘洋过海,勇敢才能闯过道道难关、获得成功。没有代代华人的勇于开拓,就没有今天的华人社会。

爱,是一种道德情感,仁者爱人,爱自己、爱亲人、爱他人、爱国家、爱社会、爱天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菲律宾华人社会捐助开办华人子弟学校以及菲律宾贫民子弟入学等等善行的情感基础。

耻,“人禽之别也”,它是人的“脸面”或尊严,它是道德自律,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知耻,才能有所不为”,“知耻近乎勇”。无论在何种不利的情势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民族尊严,这是菲律宾华人社会不断凝聚的精神力量。

“五德”正是对中华美德的承接,它体现了海外华人在特定生存环境下,需要具备的品德与境界,并通过学校教书育人,让它薪火相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