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配位化合物
2020高考化学清北预备拔尖——专题八:配位化合物(共59张PPT)
[Cu(H2O)6]2+ [AlF63-] [Co(NH3)6]3+ [Fe(CN)6]4-
3、按成键类型
❖ 经典配合物 ❖ 簇状配合物 (金属-金属键) ❖ 烯烃不饱和配合物 ❖ 夹心配合物 ❖ 穴状配合物
H H Cl
Cl
C Pt
Cl C HH
S
Co
Co
Co C
O
N C
N
C
Ph
O
C5H5
N
N
NH Eu NH
改变未成对电子重新成
sp, sp2, sp3,sp3d2杂化 对,让出内轨道
配体:孤对电子进入 dsp2, d2sp3杂化
外层轨道
配体:孤对电子进入
配位原子电负性较大: 内层轨道
F-, H2O
配位原子电负性较小: CN-, NO2-
NH3, Cl-, RNH2: 有时内轨,有时外轨 中心离子电荷数高 倾向内轨型
负离子
配位体
X
SCN
C
2
O
2 4
CN
中性分子 H 2O NH3 CO en
配位体又因含有的配位原子数目不同分为 单齿配位体 和多齿配位体 。
单齿配体: 一个配体中只含一个配位原子
X O H(羟基) C N SCN (硫 氰 根) CO ( 羰基 )
•
•
•
•
•
N
•
O2
(硝基)
H
2
O
•
N
•
H
3
NCS (异硫氰根)
K4[Fe(CN)6]
铜氨配离子 银氨配离子 氯铂酸钾 铁氰化钾(俗名赤血盐)
亚铁氰化钾(俗名黄血盐)
第8章_配位化合物
1704年,普鲁士人在染料作坊中发现第一个配合物 1789年,B. M. Tassert发现分子加合物[Co(NH3)6]Cl3 1893年,Werner提出“络合理论” 1930年,Pauling 提出配位键理论
1929 年,H. Bethe 提出晶体场理论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的产生,促进配位化学的发展
•• ••
4s 3d
•• ••
4p
dsp2杂化
Ni(CN)42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四边形
③ML6配合物:
[FeF6]3– Fe3+ (3d5):
3d
F–的配位作用较弱,利用4s、4p、4d轨道杂化
•• •• •• •• •• ••
3d
4s
4p sp3d2杂化
4d
[FeF6]3–的空间构型为八面体
[Fe(CN)6]4Fe2+ (3d6):
例如:
[NiCl4]2-
[Ni(CN)4]2-
sp3杂化
外轨型 正四面体
dsp2杂化 内轨型 平面正方形
3. 价键理论的应用
⑴判断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判断中心离子杂化类型及配合物空间构型的方法
1. 根据配位数=杂化轨道数,初步判断中心离子
也有中性原子,如[Ni(CO)4]、[Co(CO)4]中的Ni、Co等。
②配位体:
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与 中心离子以配位键相结 合的原子称配位原子, 如NH3分子中的N原子, H2O分子中的O原子。
常见配体和配位原子
配体
NH3,RNH2,NCS-
配位原子
N
H2O,OH-,RCOO-,
②中心离子提供的空轨道是经过杂化的。 杂化类型由中心原子M的价电子构型和配 体L的种类、数目决定。 ③配合物(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 心离子的杂化方式。
无机化学第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2. 四面体场(Td, Tetrahedron Field)中d轨道的分裂
Z
Z
Y
dz2
Z
X Y
Z
X
dX2-Y2
Z
X
X
X
Y
dXY
Y
dXZ
Y
dYZ
18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Td
Splitting分裂能Δt =Et2-Ee
d
d
自由离子 free ion
球形场 sphere
Py
Px
Px
S
S
Py
pz
Py
Py
Px
Px
Pz
pz
Py
Py dx2-y2
pz
dz2
杂化轨 直 道的空 线 间构型 形
平面 正四 平面 三角 三角形 面体 正方形 双锥
形
四方 锥形
正八 面体 形
正八 面体 形
10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3. Inner-Orbital and Outer-Orbital Complex
16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Oh
Splitting分裂能Δo =Eeg-Et2g
d
d
自由离子 free ion
球形场 sphere
eg(dz2,dx2-y2)
Δo=10Dq
160Δo 140Δo
t2g(dxy,dxz,dyz)
四面体场 tetrahedron
17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22
第08章 配位化合物
HBNU-Liujy
《无机化学》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能源
随着人类对新材料和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配位化合物有望在太 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医药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药物设计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人类疾 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环境科学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处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未来有望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螯合物
由两个或更多的配位体与同一 中心原子结合而成的配合物,
形成环状结构,如: Fe(SCN)3。
命名
一般命名法
根据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加上 “合”字和数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来 命名,如:Co(NH3)5Cl。
系统命名法
采用系统命名法,将配位体名称按照 一定的顺序列出,加上“合”字和数 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最后加上中心 原子名称,如: (NH4)2[Co(CO3)2(NH3)4]·2H2O。
配位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其组成和结 构取决于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 性质。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条件
01
存在可用的空轨道 和孤对电子
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有可用的空 轨道,而配位体则需提供孤对电 子来形成配位键。
02
能量匹配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能量 状态需要匹配,以便形成稳定的 配位化合物。
03
空间和电子构型适 应性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空间 和电子构型需相互适应,以形成 合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排布。
0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配位体
提供孤电子对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常见的配位 体有:氨、羧酸、酰胺、酸酐、醛、酮、醇、醚等。
中心原子
接受配位体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常见的中心原子有: 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
第八章_配位化合物
0.10 21 1.0 10 2 y (0.10)
y 1.0 10
20
即Ag+的平衡浓度为1.0×10-20 mol/L。
2、判断配位反应进行的方向
[Ag(NH3)2] ++ 2CN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
2 [ Ag ( CN ) ][ NH ] 2 3 K [ Ag ( NH 3 ) 2 ][CN ]2
[Cu( NH 3 ) ] 1 2 [Cu ][NH 3 ]
2
2
[Cu( NH 3 ) 2 ] [Cu 2 ][NH 3 ]2
2
3
[Cu( NH 3 ) 3 ] [Cu 2 ][NH 3 ]3
2
2
4
[Cu( NH 3 )4 ] K稳 2 4 [Cu ][ NH 3 ]
[Zn(NH3)4]2+ [Zn(CN)4]2+ 5×108 1.0×1016
中心离子不同,配体相同,配位数相同。
[Zn(NH3)4]2+ [Cu(NH3)4]2+ 5×108 4.8×1012
不同类型配合物稳定性要通过计算 求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CuY2[Cu(en)2]2+ 6.3×1018 4.9×1019
配位离子 [Cu(NH3)4]2+ 配位单元 配合物 配位分子 Fe(SCN)3 配离子与带有异电荷的离子 组成的中性化合物。 [Cu(NH3)4]SO4
Hale Waihona Puke 1.2 配合物的组成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之 间以配位键结合。
NH3 H3N Cu NH3 NH3
2+ 2 SO4 2
配合物的组成分为内 界和外界两部分。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Cu(NH3)4]SO4
配阳离子 [Cu(NH3)4]2+
K2[HgI4]
配阴离子 [HgI4]2-
2、配位化合物 配离子与相反电荷离子所构成的电中性化合物
含有配离子的配合物 [Cu(NH3)4]SO4
K2[HgI4]
电中性配合物
[CoCl3(NH3)3]
[Fe(CO)5]
8.1.2 配合物的组成
(out spher)
①内外界之间为离子键,配合物可解离。
配位单元内部,形成体和配体之间是配位键,相对稳定。
②外界离子具有简单离子的性质。
③有的配位单元是电中性的,如:[Ni(CO)4]、[Fe(CO)5]。
配位原子
[Fe(CO)5]
中心 配 配 原子 体 位 (形成体) 数
1. 含有配离子的配合物
阴离子 F- Cl- Br- I- OH- CN- NO2配体 氟 氯 溴 碘 羟基 氰 硝基 O C N 配位原子 F Cl Br I
ONOSCNNCS阴离子 配体 亚硝酸根 硫氰酸根 异硫氰酸根 O S N 配位原子
常见多齿配体 分子式 名称
O C
-
缩写符号 (OX)
O C
O
O
-
草酸根
乙二胺
一、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1)在配合物中,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 (2)在配离子中,按如下顺序: [形成体∙∙∙阴离子配体∙∙∙中性配体∙∙∙阳离子配体]
例如: [CoCl2(NH3)3(H2O)]Cl
[Co(ONO)(NH3)5]SO4
二、配合物的命名
1、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从后向前读,即先阴离子后阳离子
[Cu(NH3)4]SO4
中 心 离 子 配 体 配 位 数
晶体场理论
影响分裂能的因素
△o/(kJ· mol-1)
六
[Ir(NH3)6]3+
490
第 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8.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4.电子成对能和配合物高 低自旋的预测
、
电子在分裂后轨道上的分布: 遵循能量最 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德规则
如 Cr3+ d3
波长(或能量) 243kJmol-1 发生d-d 跃迁, 最大吸收峰在490nm(蓝绿光) 处,所以呈紫红色
↑ ↑ ↑ ↑ ↑ ↑ ↑
↑ ↑ ↑ ↑ ↑ ↑ ↑ ↑ ↑ ↑
d1 ↑ d2 ↑ ↑ d3 ↑ ↑ ↑ d4 ↑ ↑ ↑ d5 ↑ ↑ ↑ d6 ↑ ↑ ↑ d7 ↑ ↑ ↑ d8 ↑ ↑ ↑ d9 ↑ ↑ ↑ d10 ↑ ↑ ↑
↑ ↑ ↑ ↑ ↑
eg 电子数 t2g 1 ↑ 2 ↑↑ ↑↑↑ 3 ↑ ↑↑↑ 4 高 ↑↑ ↑↑↑ 5 ↑↑ 自 4 ↑↑↑ ↑↑ 旋 3 ↑↑↑ ↑↑ ↑↑↑ 2 ↑↑ ↑↑↑ 1 ↑↑ ↑↑↑ 0
△o <P, 形成高自旋配合物 △o >P, 形成低自旋配合物
第 8章 配位化合物 章 配位化合物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8.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弱场 第8 强场 未成对 未成对
eg 电子数 t2g eg 电子数 d1 ↑ 1 ↑ 1 d2 ↑ ↑ 2 ↑↑ 2 ↑↑↑ d3 ↑ ↑ ↑ 3 3 4 3 ↑↑ ↑ ↑↑↑ 1 d 4 2 d d ↑ 构型的离子 ,d 电子分布只有一种形式 ↑↑↑ d5 ↑ ↑ ↑ ↑ ↑ 5 1 ↑↑↑ d6 ↑ ↑ ↑ ↑ ↑ 4 0 87 10构型的离子, d电子分布只有一种形式 d d ↑ ↑↑ ↑↑↑ ↑ d ↑↑ 3 1 8 ↑↑ ↑↑ ,d ↑↑↑ ↑↑ d4 2 2 d7↑ 构型的离子 电子分布有两种形式 ↑↑↑ ↑↑ d9 ↑ ↑ ↑ ↑ ↑ 1 1 ↑↑↑ ↑↑ d10 ↑ ↑ ↑ ↑ ↑ 0 0
zn晶体的配位数
zn晶体的配位数
硅酸锆(Zirconia)是一种具有重要用途的复杂的无定形配位化合物,它的配位数为8。
它的化学式是ZrO2,其中硅酸根负责八个配位位置,而锆离子则负责四个配位位置。
硅酸锆的稳定性是由它配位数所决定的,配位数为8的硅酸锆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经受高温的腐蚀环境,而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它也具有优异的抗磨损性,从而可以用来制作耐磨的工具、刀具和机械零件等。
此外,硅酸锆还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导热性和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子元件和电缆线等。
硅酸锆具有多种特性,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其配位数为8也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
硅酸锆的特性可以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在制造各种电子元件和电气产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硅酸锆的配位数是其重要性的体现,对于硅酸锆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章_配位化合物
NH3 H3N H3N Co NH3 NH3 NH3
中心离子最高配位数: 第一周期 2 , 第二周期 4 第三,四周期 6 ,第五周期 8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中心离子 半径 电荷 半径 电荷 配位数 配位数
(AlF63-, BF4-)
配位原子 半径 电荷 半径 电荷 配位数 配位数
(AlF63-, AlCl4-)
配位数: 与中心原子成键的配位原子总数.
配位数 配位原子
[Fe(CO)5]若配位单元为中性分子,只有内界,没有外界
1、中心离子(或原子)
一般为带正电的过渡金属离子
[Co(NH3)6]3+, [Fe(CN)6]4-, [HgI4]2 电中性原子:Ni(CO)4 , Fe(CO)5 , Cr(CO)6 非金属元素原子:SiF62- , PF6-
二者形成配位键ML. (2)中心原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 (3)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与配合物空间构型有关.
配位键形成条件: 成键原子一方有孤对电子; 另一方有空轨道.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键是由中心原子空的杂化轨道与配 位原子充满孤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重叠而 形成的。
二、σ配键和π配键
1、σ配键
[Co(NH3)6]3+ Co3+: 3s23p6 3d6
8.4 配合物的化学键本性
目前有三种理论讨论配合物中的化学键。 这
里介绍价键理论(实际上只是把杂化轨道扩大到 d
轨道)、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在此介绍价
键理论。
8.4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本性
一、配合物价键理论要点 (1)中心原子(M):价电子层有空轨道,是电子对接
受体;
配体(L):提供孤对电子,是电子对给予体;
8.3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八面体配位化合物
八面体配位化合物一、介绍八面体配位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心原子(通常是金属离子)被八个配体离子或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八面体的结构。
八面体配位化合物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光电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二、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八面体结构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呈现八面体形状,中心原子被八个配体离子或分子所包围。
八面体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八面体配位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2. 配体的配位方式配体以配位键的形式与中心原子结合,形成稳定的配位键。
常见的配位方式有顶点配位、棱配位和面配位等。
不同的配位方式会对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活性产生影响。
3. 配体的性质配体的性质对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性质起到重要的影响。
配体可以是阴离子、中性分子或阳离子,其电荷和电子云分布会影响配位键的稳定性和配位键的极性。
4. 配位数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为八,即中心原子与八个配体形成八个配位键。
配位数的确定与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和配体的性质有关。
三、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应用八面体配位化合物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催化剂八面体配位化合物常用作催化剂,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催化裂解等反应。
其特殊的结构和配位键的活性使得催化剂具有高效率和高选择性。
2. 光电材料八面体配位化合物在光电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
通过调控配位离子的能级和电子云分布,可以实现光电材料的吸收光谱范围的调节和能级结构的优化。
3. 生物医药八面体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配体的选择和配位方式的调控,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分子,用于治疗疾病或探测生物分子。
4. 材料科学八面体配位化合物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调控配位离子的性质和配位方式,可以实现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调控,用于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四、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1.水热合成法:利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使得反应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形成八面体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铁(Ⅲ)
氢氧化二氨合银(Ⅰ)
硫酸亚硝酸根•五氨合钴(Ⅲ) 四硝基•二氨合钴(Ⅲ)酸钾
NH4[Cr(NCS)4 (NH3)2] K2[Pb(SNC)2Cl4]
[Ni(CO)4 ] H2[PtCl6 ]
四(异硫氰酸根)•二氨合铬(Ⅲ)酸铵
四氯•二(硫氰酸根)合铅(Ⅳ)酸钾 四羰基合镍(0) 六氯合铂(Ⅳ)酸 氨基•硝基•二氨合铂(Ⅱ)
3.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
原子所提供杂化轨道的数目和类型。
杂化轨道要点 1. 在成键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 互影响,同一原子中参加成键的几个能 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进行混合,重新 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几个数目相 等的杂化轨道
2. 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 道最大重叠
3. 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空间取 得最大键角 4. 杂化轨道又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 性杂化两种 5. 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 sp3 > sp2 > sp > p > s
配体数(汉)+配体+―合”+中心原子+氧化数(罗马)
+ 不同配体用 • 分开 先无机、后有机 先负离子、后中性分子
若同为分子或离子则按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
的英文字母顺序
K [ Pt (NH3)Cl3]
三氯•氨合铂()酸钾
[Fe(en)3]Cl3 [Ag(NH3)2]OH [Co(ONO)(NH3)5]SO4 K[Co(NO2)4 (NH3)2]
磁 性:物质在磁场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顺磁性:被磁场吸引 n > 0 , µ > 0,如O2, NO, NO2 反磁性:被磁场排斥 n =0 , µ = 0 铁磁性:被磁场强烈吸引。例:Fe,Co,Ni 磁 矩: µ =[n(n+2)]1/2 玻尔磁子 ( B ) B = 9.27 10-24 A· m2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八章__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的命名:配位盐类
盐的名称
硫酸钾
配合物
K4[Fe(CN)6] [Cu(NH3)4]SO4
配合物的名称
六氰合铁(II)酸钾 硫酸四氨合铜(II)
配离子的名称
六氰合铁(II)配离子 四氨合铜(II)配离子
(K2SO4)
硫代硫酸钠
K4[FeCl2(C2O4) (en)]
二氯· 草酸根· 乙二 胺合铁(III)酸钾
特点:必须含有孤对电子。
常见配位原子:一般为周期表中电负性较大 的非金属原子。
F–,Cl– ,Br–,I– OH–,OH2, NO2–(硝基),NCS–,NH3,NO–(亚硝酸根)
CO,CN–
SCN–
中心离子(或原子)
又称配合物形成体,位于配离子中心。 绝大多数为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一般为过渡金属 离子或原子,如:Fe、Co、Cr、Ni、Cu、Ag、Hg等。
常见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1价金属离子 Cu+
Ag+ Au+
2价金属离子 Ca2+
Fe2+ Co2+ Ni2+ Cu2+
3价金属离子 Al3+
Sc3+ Cr3+ Fe3+ Co3+
2,4
2 2,4
6
6 4,6 4,6 4,6
4,6
6 6 6 6
Zn2+
4,6
Au3+
4
影响配合物配位数的因素
1. 中心原子及配体的种类
关计算。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最早配合物:亚铁氰化铁(Fe4[Fe(CN)6]3)(普鲁士蓝)。 铜氨配合物: 硫酸铜溶液滴加氨水,开始时有大量天蓝色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出现多种配体:
先离子后分子,例如:
K[PtCl3NH3]:三氯•氨合铂(Ⅱ)酸钾; 同是离子或同是分子,按配位原子元素符
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例如:
[Co(NH3)5H2O]Cl3:氯化五氨•水合钴(Ⅲ); 配位原子相同,少原子在先;配位原子相
同,且配体中含原子数目又相同,按非配位原
子的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例如:
(M1L1) (M2L2) 与(M2L1) (M1L2)
•
§8.4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8.4.1 价键理论 * 8.4.2 晶体场理论
8.4.1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价键理论的要点: (1) 中心离子(M):有空轨道
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 中心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相结合,由配 体提供孤对电子填入中心离子的空轨道, 二者形成配位键M L
• (2)配离子中成键轨道的杂化和空间构型
• 在形成配离子时,中心原子所提供的空轨 道必须进行杂化,形成一组等价的杂化轨 道,以接受配体的孤电子对。
• 杂化类型有:SP、SP2、SP3、dSP2、 SP3d2 (d2SP3)
• (3)内轨和外轨型配合物
配位数为 2 的配合物 [Ag(NH3)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μ=0。
(2)结构异构现象 • 解离异构
当配合物在溶液中电离时,由于内界和外 界配位体发生交换生成不同的配离子的异构现 象叫解离异构。 [CoBr(NH3)5]SO4 紫色 [Co(SO4)(NH3)5]Br红色
水合异构:[Cr(H2O)6]Cl3 紫色; [Cr(H2O)5Cl]Cl2·H2O蓝绿色 [Cr(H2O)4Cl2]Cl·2H2O绿色
配离子 计算磁矩 实测磁矩 杂化类型
Fe(CN)63- 1.73 2.3 内轨型(低自旋) Fe(H2O)63+ 5.92 5.88 外轨型(高自旋) 这类配合物的磁矩可按下式计算: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硬碱: 给出电子对的原子的电负性大,不易变形。 如 : F-、Cl-、H2O、OH-、O2-、SO42–、NO3-、NH3 软碱: 给出电子对的原子的电负性小,易变形。 如: I-、S2-、CN-、SCN-、CO、S2O32-、C6H6 交界碱: 其变形性介于硬碱和软碱之间。 如: Br-、SO32-、N2、NO2-
离子浓度计算: 1 各逐级稳定常数都很大(K稳很大) 2 配体大大过量 配位平衡与酸碱解离平衡 配位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Ksp、K稳 配位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电对电极电势的变化 配位平衡与配合物的取代反应:配合物的稳定顺序
(2) K稳的应用
比较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 计算配合物中相关离子的浓度 计算沉淀的可溶性 判断配体取代反应的可能性 计算配离子形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利用配合物的磁性判断其属于内轨型还是 外轨型配合物;
μ n(n 2)B.M.
几种特殊配合物中的d-pπ配键
中心离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sp(直线) sp2(平面三角) sp3(正四面体) dsp2(平面正方) dsp3(三角双锥) d2sp2(d4s,四方锥) d2sp3(sp3d2,八面体)
配体影响(光谱化学序列):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小, 给电子能力强,配位能力强,分裂能大。 按配位原子来说,∆大小为:卤素<氧<氮<碳 I-< Br-< SCN-< Cl-< F-< OH-<-ONO-<C2O4 2 -< < H O < NCS- < NH < en < NO - < CN-≈ CO 2 3 2
三、配位-解离平衡 1. 溶液稳定性 (1) 软硬酸碱原则 分类
8配位化合物.
知识点: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外轨型:中心原子 ( 或离子 ) 参与杂化的价层轨道属于同一主 层,即ns,np,nd杂化 内轨型:中心原子 ( 或离子 ) 参与杂化的价层轨道不属于同一 主层,即(n-1) d, ns,np杂化 影响因素 配合物类型 强场 (CN-, NO2-, CO) 配体的场强 内轨 弱场 (X-, H2O) 外轨 (n-1)d10 外轨 中心原子或离子 的价层电子构型 (n-1)d4-7 外轨或内轨 (n-1)d8 (Ni2+, Pt2+, Pd2+) 中心离子的电荷 数 配原子 电荷数高 电负性大 内轨 内轨 外轨
中心原子或离子参与杂化的价层轨道不属于同一主层即n1nsnp杂化影响因素配合物类型配体的场强强场cn中心原子或离子的价层电子构型n1d10n1d47配原子电负性大中心离子电子构型3d中心离子杂化方式sp电子排布单电子数磁矩49配合物类型中心离子电子构型3d中心离子电子构型3d中心离子杂化方式sp磁矩283配合物类型中心离子电子构型5d中心离子杂化方式dsp电子排布类似的题
C. [Co(NH3)6]2+与[Co(NH3)6]3+ [Co(NH3)6]2+ < [Co(NH3)6]3+ 正电荷高的中心离子与配体的引力大,配位键
强,配合物稳定性高。
同时,NH3对Co2+是弱场配体, [Co(NH3)6]2+ 为
外轨型;
NH3对Co3+是强场配体, [Co(NH3)6]3+为内轨型;
[Ag(NH3)2]+ < [Ag(S2O3)2]3NH3 的配位原子为 N, S2O32- 的配位原子为 S ,
电负性小的 S 比电负性大的 N 配位能力强;
普通化学 第八章答案
同步练习P265[Ni(CO)4]四羰基合镍K2[HgI4] 四碘合汞(Ⅱ)酸钾H[AuCl4]四氯合金(Ⅲ)酸K[Co(NO2)4(NH3)2] 四硝基⋅二氨合钴(Ⅲ)酸钾[Co(ONO)(NH3)5]SO4硫酸一(亚硝酸根)⋅五氨合钴(Ⅲ) 二氯化异硫氰酸根⋅五氨合钴(III) [Co(NCS)(NH3)5]Cl2亚硝酸氯⋅硫氰酸根⋅二(乙二胺)合钴(III)[CoCl(SCN)(en)2]NO2四氯⋅二氨合铂(IV)[PtCl4(NH3)2]P266名称或化学式配体配位原子中心离子氧化数[Pt(NH3)2Cl2] 二氯⋅二氨合铂(Ⅱ) NH3N +2[CoCl(NH3)5]Cl2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III) Cl–NH3ClN+3[Cu(NH3)4][PtCl4] 四氯合铂(Ⅳ)酸四氨合铜(Ⅱ) NH3Cl–NClCu +2、Pt+4六氟合硅(Ⅳ)酸铜Cu[SiF2] F– F +4二氯乙二胺合铂(Ⅱ) [Pt(en)]Cl2en N +2P271稳定性:[FeF6]3–<[Fe(CN)6]3–、[Ni(CN)4]2–>[Ni(NH3)4]2−配合物思考题与答案1.设计一些实验,证明粗盐酸的黄色是Fe3+与Cl-的络离子而不是铁的水合离子或者羟合离子的颜色。
(略)2.配位化学创始人维尔纳发现,将等物质的量的黄色CoCl3.6NH3﹑紫红色CoCl3.5NH3﹑绿色CoCl3.4NH3和紫色CoCl3.4NH3四种配合物溶于水,加入硝酸银,立即沉淀的氯化银分别为 3 ﹑2 ﹑1 ﹑1mol,请根据实验事实推断它们所含的配离子的组成。
答:配离子分别是[Co(NH3)6]3+, [Co(NH3)5Cl]2+ , [Co(NH3)4Cl2] +, [Co(NH3)4Cl2] +,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有同分异构体。
3.实验测得Fe(CN)64-和Co(NH3) 63+均为反磁性物质(磁矩等于零),问它们的杂化轨道类型。
co2(co)8钴的化合价
co2(co)8钴的化合价Co2(CO)8钴是一种含有钴元素的化合物,它的化合价是8。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Co2(CO)8钴的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Co2(CO)8钴是一种配位化合物,其中的钴原子被8个CO(一氧化碳)分子配位。
钴元素在这个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8,这意味着每个钴原子与8个CO分子形成了配位键。
这种化合价表示了钴原子与配位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和共享程度,以及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Co2(CO)8钴的化学性质主要与配位键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关。
由于每个钴原子与8个CO分子配位,形成的配位键非常稳定。
这种稳定性使得Co2(CO)8钴在化学反应中能够作为催化剂或配体的载体。
它可以参与各种有机合成反应、催化剂的制备以及金属有机化学反应。
Co2(CO)8钴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作氢化反应、氧化反应、羰基化反应、加成反应等的催化剂。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合成复杂有机分子、有机金属化学反应以及有机合成新材料的研究。
由于Co2(CO)8钴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因此在有机合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o2(CO)8钴是一种有毒物质。
在使用和处理时,应注意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此外,Co2(CO)8钴的合成和应用过程也需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总结起来,Co2(CO)8钴是一种化合价为8的配位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在有机合成领域可以作为催化剂参与多种反应,有助于合成复杂有机分子和新材料。
然而,应注意其有毒性和环境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发掘更多Co2(CO)8钴的应用潜力,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齿配体 Cu(NH 3 ) 4 多齿配体 4 3 1 4 2 2 2 6 3 2 6 1 6 6
12
PtCl 3 (NH 3 ) CoCl 2 (en) 2 2 Al(C 2 O 4 ) 3 3 Ca(EDTA) 2
影响中心原子配位数的主要因素有:
Fe(CO) 5
硫酸四氨合铜(Ⅱ) 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六氯合铂(Ⅳ)酸
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五氯•氨合铂(Ⅳ)酸钾
硝酸羟基•三水合锌(Ⅱ)
(三)氯化五氨•水合钴(Ⅲ) 五羰(基)合铁
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乙二胺四乙酸根合钙(Ⅱ)
18
Question
命名下列配合物和配离子: (1)(NH4)3[SbCl6]; (2)[Co(en)3]Cl3
(一)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
二、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1)在配位个体中,中心原子与配体靠静电作
用结合,这是配位个体稳定的主要因素。 (2)配体所形成的负电场对中心原子的电子, 特别是价电子层的 d 电子产生排斥作用,使中心 原子原来 5 个简并 d 轨道的能级发生分裂。 (3)由于 d 轨道的能级发生分裂,中心原子 价电子层的 d 电子重新分布,使配合物的能量降 低,在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产生附加成键效应。
1价金属离子 2价金属离子 3价金属离子
Cu+ 2,4 Ag+ 2 Au+ 2,4
Ca2+ 6 Mg2+ 6 Fe2+ 6 Co2+ 4,6 Cu2+ 4,6 Zn2+ 4,6
Al3+ Cr3+ Fe3+ Co3+ Au3+
4,6 6 6 6 4
14
4.配位个体的电荷数
配位个体的电荷数,等于中心原子和配体的 电荷数的代数和。 由于配合物是电中性的,可根据外界离子的 电荷数来确定配离子的电荷数。
Solution
(1) 六氯合锑酸铵(Ⅲ) (2) 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钴(Ⅲ)
19
Question 2
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
(1)羟基· 水· 草酸根· 乙二胺合铬(Ⅲ)
(2) 氯· 硝基· 四氨合钴配阳离子(Ⅲ)
Solution
(1) [Cr(OH)(H2O)(C2O4)(en)]; (2) [Co(NH3)4(NO2)Cl]+
与配合物相关的一些概念可依下列实例说明:
例1 [Co(NH3)6]Cl3 例2 K4[Fe(CN)6] 例3 [Ni(CO)4]
1. 配位个体
配位个体是由配位共价键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
结构单元 , 它可以是阳离子物种、阴离子物种或电中性 物种。
2.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指包含配位实体在内的整个化合物。
(二)外轨配合物和内轨配合物
1. 外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全部用最外层的空轨道进行杂化, 并与配体结合而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采用 sp、sp3、sp3d2 杂化与配体生成配 位数为 2、4、6 的配合物都是外轨配合物。
2. 内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的次外层 (n 1)d 空轨道参与杂化, 并与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中心 原子采取 dsp2、d2sp3 杂化,与配体生成配位数为 4、6 的配合物是内轨配合物。
(3)多核配合物: 多核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中含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原子,一个配位原子同时与 两个中心原子结合。
六、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
式,但结构和性质均不相同,则互称同分异构体,这种 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 立体异构(空间异构):指配位体相同、内外界相同, 而仅是配位体在中心离子周围空间分布不同的一些配合 物。又可分成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
[Cr(NH3)5(H2O)]Cl3。
16
关于汉语命名原则
● 配位个体的命名:配位体名称在前,中心原子名称在 后 ( 例如 [Cu(NH3)4]2+ 叫四氨合铜 (II)) ;不同配位体名称 顺序与化学式的书写顺序相同,相互之间以中圆点“· ” 分开,最后一种配位体名称之后缀以“合”字;配位体 个数用倍数字头“一”、“二” 等汉语数字表示,中心 原子的氧化态用元素名称之后置于括号中的罗马数字表 示。 ● 含配位离子的配合物:阴离子名称在前,阳离子名称 在后,阴、阳离子名称之间加“化”字或“酸”字。例 如 [Ag(NH3)2](OH) 和 [CrCl2(H2O)4]Cl 分别叫氢氧化二氨 合银(I)和一氯化二氯· 四水合铬(III); 而[Cu(NH3)4]SO4叫 17 硫酸四氨合铜(II), 加“酸”字。
20
五、配位化合物的分类
配合物通常可分为简单配合物、螫合物和多核配 合物三种类型。
(1)简单配合物: 在简单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中 只有一个中心原子,每个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与 中心原子结合。[Cu(NH3)4]SO4 , K3[Fe(CN)6]
(2)螯合物: 螫合物的分子或离子中,配体为多 齿配体,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环状结构。
配合物的磁矩 通常可利用配合物的中心原子的未成对电子 数判断是内轨配合物还是外轨配合物。 配合物的磁矩与未成对电子数的关系为:
(三)
m N ( N 2) mB
未成对电子数与磁矩的理论值
N
0 0.00 1 1.73
m / mB
2 2.83
3 3.87
4 4.90
5 5.92
形成内轨配合物或外轨配合物的判别方法: (1) 中心原子没有 (n 1)d 空轨道时,只能形 成外轨配合物。 (2) 当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不超过 3 个时,至少 有 2 个 (n 1)d 空轨道,总是形成内轨配合物。 (3) 当中心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既可以形成内轨配 合物,又可以形成外轨配合物时,若配体中的配位 原子的电负性较大时,不易给出孤对电子,则倾向 于占据中心原子的最外层轨道形成外轨配合物;若 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容易给出孤对电子,使中 心原子的 d 电子发生重排,空出 (n 1) d 轨道形成内 轨配合物。
三、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及命名
关于化学式书写原则
● 对含有配位离子的配合物,阳离子要放在阴离子之 前 ( 类似于NH4Cl和Na2SO4)。 ● 对配位个体而言,先写中心原子的元素符号,再依 次列出阴离子配位体和中性分子配位体。例如 [CrCl2(H2O)4]Cl。 ● 对多种配位体同为负离子或同为中性分子的, 则按 配位原子元素符号字母的先后排序。例如
24
cis-[CoCl2 (NH3)4], 蓝紫色
trans-[CoCl2(NH3)4], 绿色
像顺铂和反铂一样,几何异构体结构不同,性质也 不同,其反应也不同, 如: [CoSO4(NH3)5] Br 红色 AgNO3 [CoBr(NH3)5] SO4 紫色 BaCl2
25
AgBr 淡黄沉淀
BaSO4白色沉淀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位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螯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三、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四、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五、配位化合物的分类
不同配位数的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体的几何构型示意图
第三节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一、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二、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一、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一)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 形成体(M)有空轨道,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形 成配位键 ML
● 形成体(中心离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
● 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有关
几何异构现象 立体异构 旋光异构现象
22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虽五花八门,但基本规律是:
(1) 形成体在中间,配位体围绕中心离子排布
(2) 配位体倾向于尽可能远离,能量低,配合物稳定
23
(1) 几何异构(顺反异构)
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顺 — 二氯二氨合铂 棕黄色,m > 0 S = 0.2523 g/100g H2O 具抗癌活性(干扰DNA复制) 反 — 二氯二氨合铂 淡黄色,m = 0 S = 0.0366 g/100g H2O 不具抗癌活性
(2)
旋光异构
从几何异构看,下图中1 、2确为同一化合物 . 但它
们却互为“镜像”,不存在对称面,不能重叠,这称为 “旋光异构现象”.
再高明的医生也无法将 左(右)手移植到右(左)腕上!
26
l-尼古丁(天然)毒性大, d-尼古丁(人工)毒性小。
27
第二节 配位化台物的空间结构
一、配位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力越强,配位数就越大;配体所带负电荷越多,配体间的
排斥越大,则配位数变小。
配位数的大小与配位体的性质有 关 配位数的大小与配位体的性质有
配位数的大小与中心原子和配位体的性质有关。大
体积配位体有利于形成低配位数配合物,大体积高价阳 离子中心原子有利于形成高配位数配合物。常见金属离 子的配位数如下表所示。
NH3水
[Cu(NH3)4]SO4溶液
配位化合物可看成是一类由简单化合物反应生成的 复杂化合物:
CuSO4 + 4 NH3 3NaF + AlF3 SiF4 + 2 HF Ni + 4 CO K2SO4 +Al2(SO4)3+24 H2O 显然,这些产物中: • 都存在一个“配位个体”. • “配位个体”相对稳定,既可存在于晶体中,也可存 在于溶液中。 • 与“复盐” 不同,但又无绝对的界线。 [Cu(NH3)4]SO4 Na3[AlF6] H2[SiF6] [Ni(CO)4] 2 KAl(SO4)2· 1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