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爆炸极限

合集下载

一氧化碳气体的毒害与安全防护

一氧化碳气体的毒害与安全防护

一氧化碳气体的毒害与安全防护一、认识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兼带易燃性。

空气中易燃,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极限范围为12.5%-74.2%。

其相对密度为0.967(空气=1,101.325Kpa)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它是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慢慢引起中毒。

这时,人不仅感觉不到而且还有某种快感,所以它更是危险的气体。

如果人吸入浓度0.4%的一氧化碳气体,不到1H就会死亡,而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则将在没有预感的情况下突然倒下。

在常压下,纯一氧化碳对金属具有小到可以忽略的侵蚀作用。

工业一氧化碳因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水分,易使钢质气瓶金属遭受压力腐蚀,引发瓶体泄漏甚至爆炸。

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2、毒害一氧化碳对人体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4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速度又比氧合血红蛋白小3500倍。

因此,一氧化碳被吸入体内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即一氧化碳置换了血液中的氧。

另外,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大量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作用,使其解离因难。

这样,一氧化碳破坏的血液的输氧作用,造成组织气缺氧,引起窒息,并导致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颞部压迫感和搏动感,但无昏迷。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燥、步态不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除具有一部分或全疗中度中毒的症状外,还有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可致死。

有的重症患者在苏醒之后,经过一段“清醒期”又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表现,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系统续发症”其程度与昏迷的深度有密切关系。

一氧化碳的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更可怕。

慢性中毒时即使是低学及其也会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一氧化碳中毒最不幸的后遗症是丧失记忆力、痴呆症和麻痹性障碍。

2024年氧化工艺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4年氧化工艺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4年氧化工艺考试题库(含答案)1、【单选题】《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

(A )A、进行岗位轮换B、妥善安置C、进行调离2、【单选题】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为()%。

(C )A、4.3至46B、4至74C、12.5至74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润滑剂作用的是()。

(B )A、润滑B、防水C、冷却4、【单选题】为了使填料塔顶部液体能均匀分布,通常设有()。

(C )A、筛板B、填料压板C、液体分布器5、【单选题】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同室分柜存放的原则设计,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为()级。

(B )A、1B、2C、36、【单选题】冬季,防止离心泵冻的主要措施是()。

(C )A、全开循环水进出口阀B、关闭循环冷却水C、打开热备用阀,使泵内物料流动7、【单选题】化工装置中使用最多的安全阀是()安全阀。

(C )A、杠杠式B、脉冲式C、弹簧式8、【单选题】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的流体质量叫质量流速。

(A )A、单位截面积B、孔板C、流量计9、【单选题】单向阀用于液压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

(A )A、防止流体反向流动B、调节流量C、通流和断流10、【单选题】压力离心机分离的好坏可以通过()来观察。

(C )A、滤饼含杂质量B、母液含PT酸量C、滤饼含湿量11、【单选题】可燃混合物的化学反应速度越快,反应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则()越大。

(C )A、火焰B、烟气C、燃速12、【单选题】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

(C )A、标识B、告知牌C、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13、【单选题】含铜、铅、锌、铬等的废物为()废物。

(A )A、危险B、一般C、固体14、【单选题】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排在()层。

(A )A、底B、上C、顶15、【单选题】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审定建设工程的(),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一氧化碳安全周知卡

一氧化碳安全周知卡

现场急救措施
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 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 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 医。
个体防护措施
必须戴防毒面具
必须戴防护手套 禁止穿化纤衣服 泄漏处置及防火防爆措施
禁止带火种
撤离现场 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禁止烟火 当心火灾 注意个体防护 切断气源
危险特性
为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 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接触后表现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 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 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 高于 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 膜呈樱红色、脉快、烦燥、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 30%;重度患者深度 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 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红蛋 白可高于 50%。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 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危险性提示词
易燃!有毒!
一氧化碳安全周知卡
品名、英文名n monoxide
CC 码:372
一氧化碳
分子式: CO
CAS 号:630080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闪点:-50℃
引燃温度:610℃ 爆炸极限:12.5 - 74.2%
沸点:-191.4℃ 相对密度(空气=1):0.97 最大爆炸压力 0.720MPa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医院 消防支队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120 119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临界压力。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热量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一氧化碳(CO)理化性质,中毒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及防护

一氧化碳(CO)理化性质,中毒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及防护

一氧化碳(CO)理化性质,中毒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及防护
一氧化碳的危险性类别属第2、1类—易燃气体。

是无色无臭无味,易燃有毒(窒息性)气体。

几乎不溶于水,不与水、酸、碱反应。

熔点-199.1℃,沸点-191.4℃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为0.97。

一氧化碳的火灾危险为乙类,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迂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2.5—74%(体积)一氧化碳属Ⅱ级(高度害危)毒物,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一经吸入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中的携氧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组织缺氧而使人中毒,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迷死亡。

中毒较轻者,只需要离开中毒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就会很快好转,无需特殊处理。

中毒较重者,一般多陷于半昏迷或深度昏迷状态。

此时应当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到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和安静。

迅速报告医务人员并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术。

即使在送医院途中,也不可中断。

存在一氧化碳的各生产岗位应配备过滤式5型防毒面具。

应备有空气呼吸器。

生产现场应加强通风换气及一氧化碳的监测,在浓度易达到危险含量的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自动报警仪。

进入含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场所工作,必须佩带隔离式防毒面具,抢修或抽堵盲板时必须佩带长管式面具,最好使用送风式长管面具并有人监护。

凡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重症神经衰弱和严重贫血者,应尽量避免接触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

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

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O2=点燃=CO2(气体),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不易溶于水。

一氧化碳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到74%。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重大危险源信息卡--一氧化碳

重大危险源信息卡--一氧化碳
龙宇煤化工医疗室
救援机构电话
5197120(行政)
6119(调度)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
; l7 v- e' z/ T& u. _ x' j0一氧化碳(CO)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几乎不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故可在大气中停留2~3年之久。如局部污染严重,对人群健康有一定危害。
援机构名称
永煤集团医院急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火灾危险类别:
II级(高度危害)
工艺处理交出置换
指标合格标准
CO+H2≤0.4%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以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l" M# ]) G- v+ W
重大危险源周知卡—一氧化碳
英文名: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CO
易燃易爆!
理化特性:

CO一氧化碳MSDS

CO一氧化碳MSDS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2)充装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期检测。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储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温度、氧含量、惰性介质、压力、容器或管道直径、着火源(点火能量)1)温度。

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提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这是因为混合物温度升高,其分子内能增加,引起燃烧速度的加快,而且,由于分子内能的增加和燃烧速度的加快,使原来含有的过量空气(低于爆炸下限)或可燃物高于爆炸上限,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为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从而改变了爆炸极限范围。

(2)氧含量。

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

例如氢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纯氧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95%。

(3)惰性介质。

如若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氦等),随着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则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亦可以使混合物变成不可爆炸。

一般情况下,惰性气体对混合物爆炸上限的影响较之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著,因为惰性气体浓度加大,表示氧的浓度相对减小,而在上限中氧的浓度本来已经很小,故惰性气体稍为增加一点,即产生很大影响,而使爆炸上限剧烈下降。

(4)压力。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

一氧化碳达到多少ppm值会对人身有危害CO空气中的含量吸入时间和中毒显示症状50ppm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200ppm(2-3)h后,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400ppm2h 内前额痛,3h 后将有生命危险800ppm45min 内头痛、恶心,(2-3)h内死亡1600ppm20min 内头痛、恶心,1h内死亡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也可以作为燃料使.【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

CO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

急性CO中毒的发生与接触CO的浓度及时间有关。

我国车间空气中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

有资料证明,吸入空气中CO浓度为240mg/m3共3h,Hb中COHb可超过10%;CO浓度达292.5mg/m时,可使人产生严重的头痛、眩晕等症状,COHb可增高至25%;CO浓度达到117Omg/m3时,吸入超过6Omin可使人发生昏迷,COHb约高至60%。

CO浓度达到11700mg/m3时,数分钟内可使人致死,COHb可增高至90%。

临床上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

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

于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

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或有阵发性去大脑强直,腱壁反射及提睾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在或迟钝,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临界压力。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热量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临界压力。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热量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co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co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co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一氧化碳(CO)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12.5%~74%。

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时,一氧化碳少于12.5%或多于74%不会发生爆炸。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有爆炸(着火)下限和爆炸(着火)上限之分。

下限指的是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上限指的是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

在高于爆炸上限时,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不会爆炸,但能燃烧。

一氧化碳是一种易燃、有毒的气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

在工业和生活中,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通风、排气等,以防止一氧化碳的积聚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一氧化碳是什么气体 能燃烧吗

一氧化碳是什么气体 能燃烧吗

很多同学都学习过一氧化碳,那么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吗?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氧化碳简介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
激性的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密度1.25g/l,冰点为-205.1℃,沸点-
191.5℃。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

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
74.2%。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
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

一氧化碳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在冶金、化学、石墨电极制造以及家用煤气或煤炉、汽车尾气中均有CO存在。

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是指能够引燃且在常温常压下呈气体状态的物质。

例如氢气、乙炔、乙烯、氨、硫化氢等。

可燃气体具有气体的一般特性。

一种组分的可燃气体称单一气体;两种或两种以上可燃气体的混合物称混合可燃气体。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
一般处理呼吸新鲜空气;保温;吸氧;呼吸微弱或停止呼吸的患者,必须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可用冬眠疗法;病情严重者,可先放血后,再输血。

昏迷期间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定时翻身
以防发生压疮和肺炎。

注意营养,必要时鼻饲。

急性CO中毒患者从昏迷中苏醒后,应尽可能休息观察2周,以防神经系统和心脏后发症的发生。

如有后发症,给予相应治疗。

以上就是一些一氧化碳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2%。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不会发生爆炸,但会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然,爆炸极限和着火极限应该不一样。

我们先来看看定义:
着火极限,也叫燃烧界限,是指可燃混合物中能够着火燃烧的极限含量范围。

燃料含量高于着火极限的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均不能着火燃烧。

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早期,通常使用最低爆炸极限,LEL (low explosion limit),随着对爆炸的认识加深,Shell 首先提出使用最低燃烧极限LFL(low flammable limit)。

爆炸的前提是两点,被点燃的可燃气体以及该气体云所处环境的拥塞程度(congestion level)。

如果气体云在空旷的地方被点燃,只会发生闪火(Flash fire)。

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国外的专著多一些。

综上所述,LEL十一个不准确的用法。

是否形成爆炸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可燃气体是否急剧燃烧,燃烧速度是否足够大,并生成大量气体;
2.是否在受限空间内快速燃烧,是否在受限空间内形成足够大的压力。

爆炸极限的表示方法:
气体或蒸汽爆炸极限是以可燃性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氢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75%。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可燃性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质量比g/m^3来表示的,例如铝粉的爆炸极限为40g/m^3。

没有安装任何排风设备(就是烟囱,烟筒)的煤炉,在封闭的空间里燃烧煤炭,排放出的煤烟全部都大量聚集于空间里,在封闭状态下(还比较缺氧),此时大量的煤烟中的一氧化碳聚集到一定程度不会因为煤炉内燃烧的煤炭而引起爆炸。

如果能发生一氧化碳爆炸,则必有足够的氧气与一氧化碳反应;如果有足够的氧气,则与煤反应就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二都总是矛盾的。

即有足够的氧气时没有一氧化碳,有一氧化碳时没有足够的氧气。

所以不会出现一氧化碳爆炸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