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9c7e6b3b3567ec112d8a0b.png)
实验九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测定Cu -Zn 电池的电动势和Cu 、Zn 电极的电极电势。
2.学会几种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3.掌握SDC -Ⅲ数字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电池由正、负两极组成。
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内部还可以发生其它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来提供电能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从化学热力学知道,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G nFE ∆=- (9-1)式中G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 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 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1C mol -⋅);E 为电池的电动势。
所以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 后,进而又可求出其它热力学函数。
但必须注意,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首先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亦即允许通过电池的电流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
在进行电池电动势测量时,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采用电位计测量。
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
由(9-1)式可推导出电池的电动势以及电极电势的表达式。
下面以铜-锌电池为例进行分析。
电池表示式为:4142()()()()Zn s ZnSO m CuSO m Cu s ||||符号“|”代表固相(Zn 或Cu )和液相(4ZnSO 或4CuSO )两相界面;“‖”代表连通两个液相的“盐桥”;1m 和2m 分别为4ZnSO 和4CuSO 的质量摩尔浓度。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2篇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24ae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7.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2篇实验报告一: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滑动电位器、标准电池等基本仪器设备测量电动势;2. 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电阻和电势差;3. 掌握伏安法测量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电势差、电动势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仪器1. 滑动电位器2. 标准电池3. 直流电流表4. 直流电压表5. 常用电线6. 脚踏电源开关7. 变阻器三、实验原理1. 滑动电位器滑动电位器是一种可以改变电路中电势差的调节器件。
原理上它是由一条可调长度的电阻组成,它的内部连接方式由电源端、负载端和滑动端组成。
通过滑动端移动到不同位置来实现改变电路中电势差的调节。
2. 电路中的电阻电阻是指导体材料在电流作用下阻碍电子流动的一种现象。
它与导体长度、截面积、材料特性有关,即R=ρL/S。
其中,R为电阻值,ρ为材料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截面积。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路中电流、电阻和电势差之间的数学关系,即I=U/ R。
其中,I为电流强度,U为电势差,R为电路中电阻值。
4. 伏安法伏安法常用于测量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电势差、电动势。
在测量电动势时,将电位器调至电动势终止的位置,则在它前一端的电位差即为原电池电动势。
若此时测量它前后端的电势差,则可以计算出电路中其他元件的电压差和电流强度。
四、实验步骤1. 将电路接线连接好,将标准电池接在电路左侧,然后在电路右侧接上滑动电位器和变阻器,再将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分别插在电路中测量电压和电流。
2. 打开脚踏电源开关,调节滑动电位器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0.00V,电流表读数为0.00A。
3. 开始实验前,需要先调节电位器,使得标准电池的正极与电路左侧相连,负极与电路右侧相连。
然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电池两端的电势差,并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4. 将滑动电位器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并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滑动电位器前后的电势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495a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b.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目的: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学习测量电路的电动势;3.探究原电池电动势与其组成材料以及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原电池;2.直流电桥;3.电阻箱;4.恒压源;5.电流表;6.万用表;7.导线等。
实验步骤:1.将电桥的四个电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阻箱连接在电桥的“+”处。
2.将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在电桥的两个电极上,并确保连接牢固。
3.通过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使得电桥的平衡指示器指向中间。
4.通过读取电阻箱的电阻值,测量电桥的平衡电阻。
5.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值,并记录下来。
6.切换恒压源,分别测量电池的电动势与终端电压。
7.将实验条件恢复到初始状态。
实验数据:1.电桥平衡电阻:Rb=150Ω;2.电流值:I=0.5A;3.电池电动势:E1=1.5V;4.终端电压:V1=1.3V。
数据处理:根据电桥平衡条件,电池的内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R=Rb×(V1/E1-1)代入实测数据,计算得到电池的内电阻为:R=150×(1.3/1.5-1)=20Ω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原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内电阻为20Ω。
这个结果表明原电池的电动势与其组成材料和温度密切相关。
原电池的电动势是由其两端材料的化学反应决定的。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标准电池,并且保持温度恒定。
因此,可以认为我们测得的电动势是该电池在标准条件下的电动势。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池的电动势可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电动势可能会增加。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反应速率减慢,电动势可能会减小。
此外,电池的组成材料也会对其电动势产生影响。
不同的组成材料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电动势。
在实验中,我们还测量了电池的终端电压。
终端电压是指从电池的正极到负极之间的电压差。
由于电池的内阻存在,电池的终端电压一般会小于其电动势。
实验十、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样例
![实验十、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样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adf6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7.png)
1.电极制备
(1)锌电极
用硫酸浸洗锌浸洗锌电极以除去表面上的氧化层, 取出后用水洗涤, 再用蒸馏水淋洗, 把处理好的锌电极插入清洁的电极管内并塞紧, 将电极管的吸管管口插入盛有0.1000mol·Kg-1ZnSO4溶液的小烧杯内, 用吸气球自支管抽气, 将溶液吸入电极管至高出电极约1cm, 停止抽气, 旋紧活夹, 电极的虹吸管内(包括管口)不可有气泡, 也不能有漏液现象。
(2)铜电极
将铜电极在约6mol·dm-3的硝酸溶液内浸洗, 除去氧化层和杂物, 然后取出用水冲洗, 再用蒸馏水淋洗。
装配铜电极的方法与锌电极相同。
2.电池组合
将饱和KCl溶液注入50ml的小烧杯内, 制盐桥, 再将上面制备的锌电极和铜电极置于小烧杯内, 即成Cu-Zn电池,
Zn|ZnSO4(0.1000mol·Kg-1)||CuSO4(0.1000mol·Kg-1)|Cu
同法组成下列电池:
Zn|ZnSO4(0.1000mol·Kg-1)||KCl(饱和)|Hg2Cl2|Hg
Hg|Hg2Cl2| KCl(饱和) ||CuSO4(0.1000mol·Kg-1)|Cu
3.电动势测定
按照电位差计电路图, 接好电动势测量线路。
根据标准电池的温度系数, 计算实验温度下的标准电池电动势。
以此对电位差计进行标定。
分别测定以上三个电池的电动势。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范文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bdbfd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a.png)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范文实验目的:
1.掌握电动势的测定方法。
2.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原理。
3.学会维护使用原电池。
实验原理:
原电池是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
半电池包括电极、
电解质和导电体三个部分。
在半电池中,还原物与氧化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会导致电子
的转移,从而在电极中产生一定的电势差。
两个半电池通过运用导线和外电路连接,从而
实现产生电压的功能。
原电池电动势是指两个半电池之间的电势差,它的计量单位是“伏特”,简称“V”。
实验步骤:
1.准备测量原电池电动势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原电池、电压表、接线板、万用表、棉绳等。
2.观察原电池的构造和原理,理解两个半电池之间的电势差产生原理。
3.在接线板上连接原电池的两个端子,接上电压表和万用表,用棉绳绕住原电池,防
止在操作过程中原电池移动或接触到其他电器设备。
4.将电压表调整到所需的电压档位上,读取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电势差,并计算出原
电池的电动势。
5.记录电动势的结果,并将实验器材放置妥当。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的原电池电动势为X伏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原电池的构造和原理,学会了维护和使用原电池,掌握了
测量原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用电压表和万用表对原电池进行了测量,并得
出了X伏特的电动势值。
实验结果表明,原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生产和生
活的用电需求。
同学们应该注意,在使用原电池时,需要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避
免电流过大或电压过高导致的危险。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79c3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b.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如何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
2.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研究原电池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原电池(例如锌银电池、铜锌电池等)2.电流表3.电位计4.导线5.开关6.电阻箱7.连接板8.电源三、实验原理: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两个不同的金属或合金及其周围的电解质溶液组成。
在原电池中,金属条与电解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电动势是原电池提供给外部电路单位正电荷所需的能量。
电动势的实际值与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平衡有关。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将原电池、电流表、电位计以及电阻箱按照电路图连接好。
2.打开开关,通过调节电阻箱中的电阻,使电流表示数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
3.根据电位计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原电池的电动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电位计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并计算出了不同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
在分析实验结果时,我们可以发现,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流的大小无关,主要取决于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平衡。
不同种类的原电池,其电动势可能会有所不同。
六、实验应用:1.用于供电:原电池可以直接为电器设备或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2.计算电动势: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我们可以了解原电池的性能与工作状态,判断其是否需要更换或维修。
3.进行电解实验:原电池可以为电解实验提供所需的电流。
4.进行电池组装:原电池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组装成电池组,提供更大的电动势和容量。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并了解了原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动势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2)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2)](https://img.taocdn.com/s3/m/f721b5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7.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电动势(emf)是电池产生的电压,是电池驱动电荷流动的力量。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有助于了解其电力输出能力和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来探究其特性,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了解原电池的电力输出能力和特性。
实验装置•原电池(如干电池或锌铜电池);•电动势测量仪器(如电压表);•导线;•镊子。
实验步骤1.将电动势测量仪器的红色探针(正极)连接到原电池的正极,黑色探针(负极)连接到原电池的负极。
2.打开电动势测量仪器并记录显示的读数。
这个读数将近似等于原电池的电动势。
3.小心地将导线的一端用镊子连接到原电池的正极,并将另一端连接到电动势测量仪器的红色探针(正极)。
4.将导线的另一端用镊子连接到原电池的负极,并将另一端连接到电动势测量仪器的黑色探针(负极)。
5.记录电动势测量仪器显示的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原电池的电动势的读数和连接有导线的电动势的读数。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原电池的电动势是通过直接连接仪器测量得到的读数;2.连接有导线的电动势是通过在电路中连接导线测量得到的读数;3.温度和电池的化学反应速率对电动势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电动势的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与理论电动势相比,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性能和特性。
如果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理论值接近,说明电池的输出能力较好,电池性能良好。
如果电动势与理论值有显著差异,可能是电池损耗、内阻等问题导致的。
实验结果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电池时要注意其电动势的准确性,并选择适当的电池类型和使用方式。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分析,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原电池的电动势,并对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和原电池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电池的电动势准确性,并选择合适的电池类型以满足需求。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信息)致谢(写明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附录(在此列出实验中用到的数据表格、图表等附加的内容)。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f561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b.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电动势是描述电池或电源驱动电流流动的能力的物理量,对于电池的性能评估和电路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探究电池的内部特性并分析其性能。
实验目的:1. 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
2. 分析原电池的内部特性。
实验原理:原电池是指由两种不同金属和它们的离子溶液构成的电池。
根据电化学原理,两种金属与其离子溶液之间的电位差会产生电动势。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铜和锌作为金属极板,硫酸铜和硫酸锌作为离子溶液。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铜和锌极板,确保其表面干净。
2. 将铜和锌极板分别插入硫酸铜和硫酸锌溶液中,使其完全浸泡。
3. 连接电路:将铜极板与锌极板分别与电流表和电阻相连。
4. 测定电流:打开电路开关,记录电流表示数。
5. 测定电动势:断开电路开关,用万用表分别测量铜极板和锌极板的电位差,并计算电动势。
实验数据:1. 电流测量结果:- 铜极板电流:0.25 A- 锌极板电流:0.15 A2. 电动势测量结果:- 铜极板电位差:0.8 V- 锌极板电位差:-0.4 V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为:电动势 = 铜极板电位差 - 锌极板电位差= 0.8 V - (-0.4 V)= 1.2 V结论:本实验测定得到的原电池电动势为1.2 V。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铜极板的电位高于锌极板,说明铜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而电流测量结果显示,铜极板的电流大于锌极板,表明电流是由铜极板向锌极板流动的。
这与我们对原电池的认识相符。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原电池的电动势,并分析了其内部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原电池的电动势与金属极板的电位差有关,且电流是由高电位向低电位流动的。
本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附注:本实验中测量的电动势仅为一个示例,实际电池的电动势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等。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doc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f95e0372ad51f01dc281f1e1.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实验原理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
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限小,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
设正极电势为 φ+,负极电势为 φ-,则电池电动势 E = φ+ - φ-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
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
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
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具体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根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仪器和试剂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饱和 KCl 溶液。
原电池电动势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48609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电池电动势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2. 掌握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
3. 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应用,并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二、实验原理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电动势主要由两个电极的电势差决定。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两个电极的电势差来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电位差计法:利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两极的电势差,通过测量结果计算电动势。
2. 伏安法:通过测量电池的电流和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动势。
3. 对消法:通过测量电池两极的电势差,消除电池内阻的影响,得到准确的电动势。
本实验采用电位差计法测量原电池电动势。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待测电池、电极、盐桥、电阻箱、导线等。
2. 试剂:CuSO4溶液、ZnSO4溶液、KCl溶液、pH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标准电池与待测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将电压表接在标准电池的正负极之间,用电阻箱调节电阻,使电流大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 调节电位差计:根据电位差计的说明书,进行相应的调节,使电位差计处于工作状态。
3. 测量电动势:用电压表测量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两极的电势差,记录数据。
4. 计算电动势: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标准电池电动势:1.018V2. 待测电池电动势:1.056V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原电池的电动势,并了解了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电位差计的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原电池电动势测定的要求。
3.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原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进一步了解电池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学会了电位差计的使用。
2. 实验结果表明,电位差计法可以准确地测量原电池电动势,为后续的热力学参数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6e385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a.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电位差计、检流计等仪器。
3、加深对可逆电池、可逆电极等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在半电池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
当原电池处于平衡态时,两个半电池的电极电势之差即为原电池的电动势。
在测量原电池电动势时,不能直接用伏特计来测量,因为伏特计与原电池接通后,整个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此时原电池不再处于可逆状态,所测量的电动势值不准确。
因此,需要采用对消法来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
对消法的原理是在待测电池上并联一个方向相反、电动势大小相等的外加电源,这样待测电池中就没有电流通过,此时测量的外加电源的电动势就等于待测原电池的电动势。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位差计检流计标准电池工作电池盐桥电极管烧杯等2、试剂01000mol/L CuSO₄溶液01000mol/L ZnSO₄溶液铜电极锌电极四、实验步骤1、组装电池将锌电极插入盛有 01000mol/L ZnSO₄溶液的电极管中,铜电极插入盛有 01000mol/L CuSO₄溶液的电极管中。
用盐桥将两个电极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原电池:Zn|ZnSO₄(01000mol/L)‖CuSO₄(01000mol/L)|Cu2、校准电位差计根据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值,对电位差计进行校准。
3、测量原电池电动势将组装好的原电池与电位差计连接,通过调节电位差计的旋钮,使检流计指针指零,此时电位差计上显示的数值即为原电池的电动势。
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测量次数|电动势(V)||||| 1 |____ || 2 |____ || 3 |____ |平均值:____根据能斯特方程,可以计算出理论电动势,将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误差。
六、注意事项1、电极表面要处理干净,避免杂质影响电极反应。
2、盐桥内要充满饱和溶液,不能有气泡。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f829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6.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池的特性。
实验所用仪器1.伏特计2.电阻箱3.开关4.导线5.原电池实验原理原电池是由两种不同金属及它们的溶液所组成的,例如锌和铜片。
在原电池中,金属片和溶液之间形成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电子流动的电位差。
这个电位差被称为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 EMF)。
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池的性能。
实验步骤1.将伏特计连接到原电池的正负极上,确保正负极与伏特计的正负极相连。
2.使用电阻箱连接原电池的直流电路,并在电阻箱中设置合适的阻值。
3.打开开关,让电流通过原电池。
4.使用伏特计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记录测量结果。
5.根据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的电压和已知的电阻值,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6.将测量的电流和电动势进行比较,得出原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数据记录电压 (V)电流 (A)0.50.20.60.30.70.40.80.50.90.51.00.6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的电路中的电流如下: | 电压 (V) | 电流 (A) | |———-|———-| | 0.5 | 0.2 | | 0.6 | 0.3 | | 0.7 | 0.4 | | 0.8 | 0.5 | | 0.9 | 0.5 | | 1.0 | 0.6 |根据欧姆定律,电动势可以通过测量的电流和已知的电阻值计算得到。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电动势与电路中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 电流 (A) | 电动势 (V) | |———-|———–| | 0.2 | 0.5 | | 0.3 | 0.6 | | 0.4 | 0.7 | | 0.5 | 0.8 | | 0.5 | 0.9 | | 0.6 | 1.0 |通过绘制电流与电动势的关系图,可以观察到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
根据图像的斜率和截距,可以进一步分析电池的特性和性能。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c269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4.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探究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特性,以及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通过本实验,能够深入了解电化学领域的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1. 原电池的电动势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铜离子和锌离子构成的原电池作为研究对象。
铜离子在还原反应中接受电子,锌离子在氧化反应中释放电子,从而构成了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
根据纳塔尔方程,可以得到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公式如下:E°cell = E°cathode - E°anode其中E°cell表示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cathode表示还原反应的标准电势,E°anode表示氧化反应的标准电势。
通过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可以推断出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趋势和特性。
2. 库仑定律根据库仑定律,原电池电动势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Ecell = E°cell - (RT/nF) * lnQ其中Ecell表示原电池的电动势,E°cell表示标准电动势,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n表示电子转移数,F表示法拉第常数,Q表示反应物的活度积。
通过测定不同反应物浓度下的电动势变化,可以验证库仑定律的成立。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 铜离子和锌离子构成的原电池2. 电位计3. 导线4. 盐桥5. 反应物浓度变化实验所需的试剂四、实验步骤1. 将原电池连接至电位计,并记录下初始电动势。
2. 分别测定不同反应物浓度下的电动势,记录实验数据。
3.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原电池电动势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图。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在实验中测定了铜离子和锌离子构成的原电池在不同反应物浓度下的电动势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原电池的电动势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符合库仑定律的规律。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395f4d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f.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的测定,了解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的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
实验设备:电池测试仪、铜钢电池、快速蓄电池、锂离子电池、伏安表、电压表、实验笔记本等。
实验原理:在原电池中,锌棒和铜棒通过盐酸水溶液相接,当棕黑色的锌棒放入酸中时,电子和离子发生反应并释放出电荷,这些电子通过铜钢电池的连接线流回铜钢电池中。
离子以氢气或氧气的形式在液面上析出,从而实现了电化学反应。
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电池的电动势表示为:ε=E+Ir其中,E为电池产生的电动势,I为电流,r为电池内部电阻。
实验步骤:1. 使用电池测试仪测试铜钢电池、快速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电动势。
2. 使用伏安表和电压表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
3. 将2个铜钢电池连接为电池组,在连同原电池连接后,再使用伏安表和电压表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测定,得到的原电池的电动势为1.02V,铜钢电池的电动势为0.85V,快速蓄电池的电动势为1.58V,锂离子电池的电动势为3.7V。
在用2个铜钢电池连接原电池进行测试后,得到的电动势为1.69V。
可以看出,这个结果高于原电池的电动势,这是由于连接电池的铜钢电池所产生的电势,所以实际的电动势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电池内部电阻的影响,应注意对电流的选择和间隔时间的控制,以减小电池的内部电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加深了对电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同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加强了实验室的安全意识。
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统一性,准确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准确地掌握实验数据和结果。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e89bec102de2bd960588db.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目的1.测定Cu—Zn电池的电动势和Cu、Zn电极的电极电位。
2.了解可逆电池、可逆电极、盐桥的概念。
3.学会一些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4.掌握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5.掌握简易电位差计的组装和使用。
实验原理Daniell电池 Zn|ZnSO4(C1)||CuSO4(C2)|Cu负极反应 Zn→Zn2+(αZn2+)+2e-正极反应 Cu2+(αZn2+)+2e-→Cu总电池反应 Zn + Cu2+(αCu 2+)→Zn2+(αZn2+)+ Cu反应的Δr Gm为ΔrGm=ΔrGΘm+RTln(αZn2+/αCu2+)Δr G m=-nFEΘ E=EΘ-RT/2Fln(αZn2+/αCu2+)E=φ+-φ-φ+=φΘCu2+-RT/2Fln(1/αCu2+)φ-=φΘZn2+-RT/2Fln(1/αZn2+)仪器与药品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1台,电阻箱(9999.9Ω)3个,指针检流计(10A)1台,双刀双掷开关1个,单刀双掷开关(带保护电阻)1个,标准电池1个,甘汞电极1个,铜电极2支,锌电极1支,电极管4支,50ml烧杯4只,饱和KCl溶液,0.1000mol*L-1 CuSO4溶液,0.0100mol*L-1 CuSO4溶液,0.1000mol*L-1 ZnSO4溶液,待测半电池若干个。
实验步骤1.按图接好线路,将R4调在1018.6Ω,R3调在581.4Ω,使R3+R4=1600Ω,接通直流稳压电源,双刀双掷开关掷向标准电池一边调节R2至检流计不偏转为止。
2.接上待测电池,双刀双掷开关掷向待测电池一边,R2保持不变,调整R3及R4。
直到检流计指针不偏转为止,记下读数。
注意:在调整R3及R4时。
应使R3+R4应使等于1600Ω。
将双刀双掷开关掷向待测电池一边,再次复查检流计是否偏转,若不偏转上述测定值可以使用,若有偏转须重调R2使之不偏转,然后掷向待测电池一边重复测定。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五篇)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71bd1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0.png)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五篇)第一篇: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篇一: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_浙江大学(1)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p实验类型:中级化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冷文华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用补偿法测量原电池电动势,并用数学方法分析二、实验原理: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的原理:必须严格控制电流在接近于零的情况下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因为有电流通过电极时,极化作用的存在将无法测得可逆电动势。
为此,可用一个方向相反但数值相同的电动势对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使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这时测得的两级的电势差就等于该电池的电动势E。
如图所示,电位差计就是根据补偿法原理设计的,它由工作电流回路、标准回路和测量电极回路组成。
① 工作电流电路:首先调节可变电阻RP,使均匀划线AB上有一定的电势降。
② 标准回路:将变换开关SW合向Es,对工作电流进行标定。
借助调节Rp使得IG=0来实现Es=UCA。
③ 测量回路:SW扳回Ex,调节电势测量旋钮,直到IG=0。
读出Ex。
UJ-25高电势直流电位差计:1、转换开关旋钮:相当于上图中SW,指在N处,即SW接通EN,指在X1,即接通未知电池EX。
2、电计按钮:原理图中的K。
3、工作电流调节旋钮:粗、中、细、微旋钮相当于原理图中的可变电阻RP。
-1-2-3-4-5-64、电势测量旋钮:中间6只旋钮,×10,×10,×10,×10,×10,×10,被测电动势由此示出。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电位差计一台,惠斯登标准电池一只,工作电源,饱和甘汞电池一支,银—氯化银电极一支,100mL容量瓶5个,50mL滴定管一支,恒温槽一套,饱和氯化钾盐桥。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0acbac33687e21ae45a935.png)
电池结构
Hg(I), Hg2Cl2(s)|KCI(饱和)||AgNO3(aAg+)|Ag(s)
银电极的反应
2Ag+ + 2e- -→2Ag(s)
甘汞电极的反应
2Hg(s)-2e- + 2Cl-→Hg2Cl2(s)
电池的电动势
= +, − 22,
电动势值。
3.按所得标准电池电动势标定电位差计的工作电流。
4.测定下列电池的电动势
(1)饱和甘汞电极|| AgNO3 (0.1000mol-L-1) | Ag (s)。
() | Ag(s)。
(二)实验实际步骤
1.开机
用电源线将仪表后面板的电源插座与~220V 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
预热 15 分钟后再进入下一步操作。
2.以内标为基准进行测量
(1)校检:用测试线将被测电动势按“+”、
“-”极性与“测量插孔”
连接,负极(黑线)连接饱和甘汞电极,正极(红色)连接 Ag 电极。将
测量旋钮置于“内标”
。将“10°”处的旋钮置于“1”处,“补偿”旋钮
逆时针旋到底,并将其他旋钮处于“0”,此时,电位指示显示“1.00000”
/(mol/L)
电动势 E/V
平均电动势 E/V
1.按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池电动势温度校正公式,计算室温时饱和甘汞
电极的电极电势。
因为 T=21.0℃,
由22 , =0.2412-6.61x10^-4(t-25)-1.75x10^-6(t-25)^2-9.0x10^-10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一、化学工程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报告----预习部分
工作报告-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精品 精品 精品
![工作报告-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精品 精品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df376dfdd15abe23482f4dd9.png)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篇一: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_浙江大学(1)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实验类型:中级化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同组学生姓名:无指导老师冷文华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用补偿法测量原电池电动势,并用数学方法分析二、实验原理: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的原理:必须严格控制电流在接近于零的情况下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因为有电流通过电极时,极化作用的存在将无法测得可逆电动势。
为此,可用一个方向相反但数值相同的电动势对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使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这时测得的两级的电势差就等于该电池的电动势。
如图所示,电位差计就是根据补偿法原理设计的,它由工作电流回路、标准回路和测量电极回路组成。
①工作电流电路:首先调节可变电阻,使均匀划线上有一定的电势降。
②标准回路:将变换开关合向,对工作电流进行标定。
借助调节使得=0来实现=。
③测量回路:扳回,调节电势测量旋钮,直到=0。
读出。
-25高电势直流电位差计:1、转换开关旋钮:相当于上图中,指在处,即接通,指在1,即接通未知电池。
2、电计按钮:原理图中的。
3、工作电流调节旋钮:粗、中、细、微旋钮相当于原理图中的可变电阻。
-1-2-3-4-5-64、电势测量旋钮:中间6只旋钮,×10,×10,×10,×10,×10,×10,被测电动势由此示出。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电位差计一台,惠斯登标准电池一只,工作电源,饱和甘汞电池一支,银—氯化银电极一支,100容量瓶5个,50滴定管一支,恒温槽一套,饱和氯化钾盐桥。
-1试剂:0200·溶液四、实验步骤:1、配制溶液。
原电池电动势测定.
![原电池电动势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cc18c2ecf90f76c661371ae9.png)
Hg2SO4(s)+Cd(Hg)(a)+8/3H2O
→CdSO4· 8/3H2O(s)+Hg(l)
标准电池结构图
标准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
ET/V=1.01845-4.05×10-5(T/K-293.15) - 9.5×10-7(T/K-293.15)2 +1×10-8(T/K-293.15)3
甘汞电极使用注意事项
1.甘汞电极高温时不稳定,一般适用于70℃ 以下。 2.甘汞电极不宜用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 若非用不可,可用盐桥隔开。 3.使用时,将橡皮塞取下。用完后,将橡皮 塞套上。 4.KCl溶液应浸没脱脂棉以上,饱和甘汞电 极中应有KCl晶体。
盐 桥
• 盐桥中溶液的要求: 1.阴、阳离子的扩散速度尽量接近。 2.与两端的溶液不会发生反应。 3.通常使用KCl溶液或NH4NO3溶液。 • 作用 1. 减小溶液接界电位。 2. 防止或减少两种溶液的相互污染。
• 由半电池组成以下电池: Hg|Hg2Cl2| KCl(饱和)||KCl(c), AgCl|Ag
左边为负极,右边为正极。
• 测定恒定温度条件下不同浓度的KCl溶液所
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测量前,估算一下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可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速度。
4. 数据处理
• 计算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
Ew
A
R
B C G
Es.c D H Ex
• ABREwA回路由滑线电阻、可变电阻、工作电池组 成。调节 R 使回路中的电流为某一定值,在 AB 上 产生确定的电位降,其电流的值由已知电动势的 标准电池Es.c校准(I=Es.c/Rs.c)。 • 工作电池的电压必须大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 另一回路ACGEA 由滑线电阻、检流计、待测电池 (或标准电池)组成。移动C点,使回路中无电流 通过,此时滑线电阻 AC上的电位降即为电池的电 动势(I= Ex/Rac ),亦即Ex=Es.c*Rac/Rs.c 。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10303419e8b8f67d1cb973.png)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把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丈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纵技术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实验原理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答应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丈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穷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丈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丈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穷小的条件。
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穷小,从而可以正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
设正极电势为;+,负极电势为;-,则电池电动势E = ;+ - ;- 。
电极电势的尽对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
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
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
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具体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根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仪器和试剂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饱和KCl 溶液。
实验步骤1. 记录室温,打开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预热5 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大学化学实验p 实验类型: 中级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无 指导老师 厉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电位差计、检流计与标准电池的使用方法。
3、 学会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4、 掌握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计算热力学函数变化值的原理、方法及其他应用。
二、实验原理:
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的原理:
必须严格控制电流在接近于零的情况下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因为有电流通过电极时,极化作用的存在将无法测得可逆电动势。
为此,可用一个方向相反但数值相同的电动势对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使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这时测得的两级的电势差就等于该电池的电动势E 。
如图所示,电位差计就是根据补偿法原理设计的,它由工作电流回路、标准回路和测量电极回路组成。
① 工作电流电路:首先调节可变电阻R P ,使均匀划线AB 上有一定的电势降。
② 标准回路:将变换开关SW 合向E s ,对工作电流进行标定。
借助调节R p 使得I G =0来实现E s =U CA 。
③ 测量回路:SW 扳回E x ,调节电势测量旋钮,直到I G =0。
读出E x 。
专业: 理科1010
姓名: 陈世杰 学号: 3100102092
日期: 2012.03.26 地点:化学实验中心307
A
UJ-25高电势直流电位差计:
1、转换开关旋钮:相当于上图中SW,指在N处,即SW接通E N,指在X1,即接通未知电池E X。
2、电计按钮:原理图中的K。
3、工作电流调节旋钮:粗、中、细、微旋钮相当于原理图中的可变电阻R P。
4、电势测量旋钮:中间6只旋钮,×10-1,×10-2,×10-3,×10-4,×10-5,×10-6,被测电动势由此
示出。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位差计一台,惠斯登标准电池一只,工作电源,饱和甘汞电池一支,银—氯化银电极一支,100mL容量瓶5个,50mL滴定管一支,恒温槽一套,饱和氯化钾盐桥。
试剂:0.200mol·L-1KCl溶液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溶液。
将0.200 mol·L-1的KCl溶液分别稀释成0.0100 mol·L-1,0.0300 mol·L-1,0.0500 mol·L-1,0.0700 mol·L-1,0.0900 mol·L-1各100mL。
2、根据补偿法原理连接电路,恒温槽恒温至25℃。
3、将转换开关拨至N处,调节工作电流调节旋钮粗。
中、细,依次按下电计旋钮粗、细,直至检流计
示数为零。
4、连好待测电池,Hg |Hg2Cl2,KCl(饱和)‖KCl(c)|AgCl|Ag
5、将转换开关拨至X1位置,从大到小旋转测量旋钮,按下电计按钮,直至检流计示数为零为止,6个
小窗口的读数即为待测电极的电动势。
6、改变电极中c依次为0.0100 mol·L-1,0.0300 mol·L-1,0.0500 mol·L-1,0.0700 mol·L-1,0.0900
mol·L-1,测各不同浓度下的电极电势E x。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室温16.3℃;大气压102.63KPa;EN=1.01876V
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与温度的关系为
E/V=0.2415-7.6*10ˉ(t/℃-25)=0.2481
0.01000.03000.05000.07000.0900
浓度/mol·Lˉ¹
电动势/V 0.095000.074900.063760.055080.05154
0.3431 0.3230 0.31186 0.30318 0.29964
E(Clˉ|AgCl)
-2.0000 -1.5229 -1.3010 -1.1549 -1.0458
lgαClˉ
由外推法可知:Φ(Clˉ|AgCl)=0.2510V
查得文献值EΘ(Cl-1|AgCl)=0.2221V
相对偏差E r=((0.2510-0.2221)/0.2221)×100%=13%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R²=0.996,可见本次实验线性拟合较好。
误差分析:补偿法必须使回路中电流为零,但是电流为零是理想条件,实际过程中难免会有电流通过(调节过程中),所以原电池或多或少会有极化现象,因此存在误差。
所以我们测电压时要动作迅速,时间久了误差会变大。
检流计只需要基本不偏转即可。
思考题
1.仪器作用:
工作电源:提供工作电压;标准电池:用以在补偿法测量时的一个校正标准;检流计:显示电流偏转检查是否有电流通过;
对于标准电池的保护及检流计的保护措施:
使用后放置在干燥处不让电池生锈;
检流计在使用时不能使其偏转过快,要迅速的先测试下电流的大小,确定范围后才能较长时间来按住按钮来调节电压;
发生指针偏转不回来的时候不要敲打检流计,要轻轻地用指甲碰一下检流计显示壳。
2.测量过程中,若检流计光点总往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电压始终偏大或偏小,这时可根据偏转情况改变电压大小。
如果无论怎么改变电压偏转任然不变,可能是工作电流没有校正好,需从新校正工作电流后再测。
3.测量电动势时为何要用盐桥?如何使用盐桥来适应不同的系统?
盐桥可以使两种溶液联成电流回路,而两种溶液之间不相接触,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做盐桥的电解质应该为不与两种电解质反应的稳定强电解质,且不能改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