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一)
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思考
原 因; 最后从 创造宏观 环境和 构建银 行 自身的 多元化 开发 战略 两大方 面提 出表 外业务 创新 的对策 。 关 键 词 : 业银 行 ;表 外 业 务 ; 创 新 策略 商
近三 十年来 , 个 国际金 融环 境 发生 了急剧 的变化 : 整 金 实 力 、 富 的 经 验 等 优 势 , 新 的 业 务 经 营 领 域 中 开 辟 并 巩 丰 在 固 自己 的 阵 地 。
券化 , 从而 获得新 的 资金 来 源 , 速 银行 资金 的周 转 。借助 加
于 表 外 业 务 , 业 银 行 大 大 弥 补 r其 资 金 缺 口 , 强 r资 产 商 增
的流动性 。
利率变 动越来越 频繁 , 贷 款利 差越 来 越 小 , 得我 国商业 仔 使
二 、 国 商 业 银 行 表 外 业 务 经 营 现 状 及 问题 分 析 我
议 等都具 有转移 价格 风险 的功能 。
促进 整个 银 行 业 与 国 民 经 济 的健 康 、 定 发 展 具 有 重 大 稳
的理 论 与 现 实 意 义 。
一
( 发 展表 外业务 可 以增 加 商业 银 行 资金 来 源 和资 产 五)
流 动 性
、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发 展 表 外 业 务 的重 要 性
已超 过 5 , 且 呈 现 快 速 上 升 趋 势 。 O 而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金 融 改 革 的 逐 步 深 化 和 对 外 开 放 程 度
( ) 展 表 外 业 务 町 以 降 低 经 营 成 本 , 加 经 营 利 润 三 发 增 由 于 表 外 业 务 基 本 上 无 需 运 用 或 较 少 运 用 自有 资 本 , 而
且 还可 以放慢 资产增 长速度 , 因此 可 以避免资本 充足 率 的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一、本文概述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简要介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够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进行探讨。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
担保类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的交易提供担保,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如贷款承诺、投标保证等。
承诺类业务是指银行在一定条件下向客户承诺在未来某一时间提供某种金融服务的业务,如回购协议、资产证券化等。
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银行从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如远期合约、期权等。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金融产品、拓展服务领域和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产品种类和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例如,近年来,银行开始推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产品,如P2P网贷、网络借贷等,这些产品具有便利、快捷、低成本等优点,深受广大投资者和借款人的欢迎。
此外,银行还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如与电商、物流等领域合作,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未纳入资产负债表内的金融业务,这些业务可以增加银行的收益,同时也能降低其风险。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2、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增强客户体验,提高产品竞争力。
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改进和丰富表外业务品种,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通过开展跨境理财、消费金融等表外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消费金融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_问题及对策
182 2012.032012年03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李燕 杨珂摘 要:表外业务作为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拓展的一个重点,它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都已经超过了表内业务,在银行业务结构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无论在业务规模上还是品种结构各方面都和国外相差甚远。
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发展的机遇,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努力拓展表外业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82-03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其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据巴塞尔委员会的标准划分,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虽然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和负债业务联系紧密,即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信托担保、金融衍生品、证券相关业务等;广义的表外业务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担保、代理等相对来所无风险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即包括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在于其基本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身资金来提供服务,并且具有易操作,金融杠杆高,风险巨大等特点[1]。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1、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表外业务在西方产生由来已久,但直到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扩大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表外业务才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的几家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美洲银行从那时起就大力发展表外业务,自1988年以来,其表外业务所涉及的经营活动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在90年代末期,表外业务已经超过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其平均增速到达了54.2%,远高于同期资产总额9%和资本总额21.65%的增速。
浅谈银行表外业务创新
“ 进退 机制” ,实行有所为 、有所不 为 ,只有 能够降低市 场交 易成本 ,提高金 融效率 ,并能带来 经济效益 的金融创新 才应
得到开发与推广 。
2 坚持走引进 、 . 改造 和研究开发相结合 的创新道路。西方
表外业务一般包括 以下 三种类型 : 一是担保类业务 。二是承诺
业 务 。三 是 金 融衍 生 交 易 类 业 务 。
一
1 . 银行表外业务产 品品种少 、 质量低 、 范围小 、 收益低 , 并缺 乏拳头产品和支柱产 品。由于我 国推行分业 经营管理模 式 , 限
制 了很多种表外业务 的发展 , 传统的定价方式造成某些表外业 务及中间业 务成本投入收益低 , 加上受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 再
赁业务和代理业务 ; 二是对外担保业务 , 包括客户偿还贷款 、 汇
票承兑 、 信用证使用 的担保等 ; 三是贷款与投保承诺 , 它包括可
撤销 的和不可撤销的。而新创新 的金融产 品包括金融期货 、 远 期利率协议 、 互换等 ; 但从 目前看 , 可供操作 的表外业务有如下
几种 :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效益为 中心 ” 的新 的经营机制。现代商业银行是经 营金 融产 品
的特殊企业 , 应成 为 自主经 营 、 自负盈亏 、自担风 险 、自求平 衡 、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 ,应 以追求利 润最 大化为主要 目标。 应 把发展表外业 务 以及其 他 中间业 务 当成 一项关乎银行 生存 与发展 的大事来 抓 ,注重发 展 “ 市场有 需求 、 自身有 能力 、 效 益有 保障 ”的业务 品种 ,在开 办新业 务 中重视 成本 核算 , 在 科学 预测 和 市场 检验 相 结合 的前提 下 ,建 立新 业务 品种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商业银彳亍业务创新一、商业银行实行业务创新的策略(一)积极推动业务创新全面展开1.继续增大展开资产业务创新的力度。
首先要做好贷款业务创新工作以保持该项业务的优势。
一是增加对企业的贷款额度,创新贷款方式,针对企业发体现状,推出新的贷款方式,以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广泛展开市场调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信贷品种,根据贷款消费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贷款和偿还方式,而不能将某一类型的贷款拘泥于一种方式;三是积极创新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新型贷款形式,以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增强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分析和要求充足的贷款抵押担保来增强风险的控制。
其次要增强投资业务创新,努力增加各种债券的持有量。
2.努力提升负债业务创新的水平。
一是在资本业务创新方面,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尤其是附属资本过低的问题,除了让效益较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银行通过公开上市、增资扩股或购并等资本营运方式增加股本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补充资本金的不足。
二是在存款业务创新方面,首要的任务是实行存款工具和业务手段的创新。
大力发展个入银行。
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推出高品味、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先进的转账支付手段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方位服务,有利于稳定现有的客户群,增加存款。
3.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应在表外业务有限的范围内, 充分利用各白在信息、网点和人员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创新业务品种,抢占市场份额。
一是提升汇兑、结算业务的服务效率,保住已有的市场份额;二是迅速增加代理业务的服务种类,扩展业务范围;三是大力发展租赁业务,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业务等;四是积极展开各种咨询业务,利用专业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信息网络对企业和个人展开相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等多种咨询服务。
(二)突出重点,着力发展三方面创新业务资产的重组与再利用而使其得以保值增值的新型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和业务竞争的热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八章__表外业务new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狭义的表外业务(或有债权/债务业务) ① 担保 ② 贷款承诺 ③ 金融衍生工具 ④ 投资银行业务 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 ① 信托与咨询 ② 支付与结算 ③ 代理人业务 ④ 与贷款有关的业务 ⑤ 进出口服务
第三节 票据发行便利
五、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经营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 2、加强自我约束性的内部管理 3、注意保持银行的流动性 4.选择高资信的企业和银行
第四节 远期利率协议
一、远期利率协议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远期利率协议 1.远期与金融远期 远期合约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照约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现货的契约。金融远期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照约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现货金融资产的契约。 远期合约是为了规避现货交易的风险而产生的非标准化契约。金融远期契约中的交易双方往往均为商誉良好,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尤其在多次交易后,双方的信息基本对称,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 金融远期契约主要有远期利率、远期外汇、远期股票 。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第二节 担保业务
第二节 担保业务
第二节 担保业务
2.备用信用证的类型 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Revocable SCL):是指附有申请人财务状况出现某种变化时可撤销和修改条款的备用信用证,这种信用证旨在保护开证行的利益。 不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Irrevocable SCL):开证行不可以单方面撤销或修改信用证。对受益人来说,开证行不可撤销的付款承诺使其有了可靠的收款保障。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作者:魏岚骐来源:《新财经》2019年第09期[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金融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由此促生了银行表外业务,使之产生了与商业银行中的负债业务以及资产业务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
而国内外在表外业务的研究中对表外业务创新现状及风险管理探讨较少。
因此,文章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表外业务的具体概念进行梳理;探讨银行发展表外业务风险的分类;介绍表外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意义;在结合中西方银行表外业务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家宏观层面、商业银行中观层面以及客户群体微观层面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银行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F832.2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金融创新步伐加大,银行自身经营结构发生深刻的变革,银行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产生了表外业务,这是银行经营多元化的必然产物。
表外业务的飞速发展为银行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同时,也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未知的风险,挑战银行的管理机制。
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好地说明了利益与风险共存,银行管理的创新与机制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却较快,如何使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中需要不断思考与完善的地方。
1 国外国内研究综述1.1 国外关于表外业务的研究美国著名的经济和金融学家威廉·L.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他在对金融创新理论进行研究中取得一些成果并在1983年5月发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这篇论文。
这一论文对金融创新的动因进行了详细叙述,同时还采用了直线程度模型对金融创新的动因产生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对于金融理论的研究还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凯恩(E J Kane, 1984)提出的管制規避理论;其中派尔(Pyle)在进行的研究中还提出了道德风险假说;在克里斯托福·詹姆斯(J Christopher, 1989)的研究中则提出了比较典型的投资不足理论;除此之外,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德赛(Desai)和考(Kow)共同的研究中提出了特征需求理论,在保莫尔(Baumol)的研究中还提出了竞争市场理论。
商业银行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探索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服务模式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在线服务,包 括融资申请、合同签订、订单执行等。
建设银行“e-ICBC”互联网金融战略
创新点
01
以互联网思维重塑银行服务模式,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化和便
捷化。
客户群体
02
广大个人和企业客户,特别是对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需求的客户
指商业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依托业 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 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它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 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例如,支付结算、代 理、咨询、担保等。
表外业务
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 资产负债表,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 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包 括贷款承诺、担保、金融衍生业务、投资银行业务 等。
05
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的风险与 挑战
Chapter
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信用风险
随着中间及表外业务的创新 发展,新的信用风险也随之 产生。例如,在开展担保承 诺、财务顾问、投资银行等 业务时,如果银行未能准确 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就可 能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中间及表外业务的创新往往 涉及金融市场的多个领域, 如证券化、期权、期货等, 这些业务使银行面临的市场 风险加大。例如,如果银行 未能准确预测市场行情,就 可能遭受较大的损失。
03
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环境
政策法规、监管环境、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对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产生
重要影响。
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面临的问题
1 2 3
创新能力和人才不足
商业银行在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方面,存在创新 能力和人才不足的问题,制约了业务创新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王献嵘【期刊名称】《《中国外资(下半月)》》【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1页(P56)【关键词】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金融业【作者】王献嵘【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当前,表外业务已经从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一跃成为商业银行的三大主导业务之一和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起步较晚,发展步伐较缓慢,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一)表外业务的概念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它依靠商业银行的信誉,通过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工具和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以改变当期损益和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报酬水平。
表外业务的特点包括:提供服务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有资金;发展迅速,操作灵活方便;透明度低,监管难度大;金融杠杆高,风险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重要意义1、表外业务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利率变动频繁,存贷利差缩小,使得商业银行的传统获利空间越来越小。
而发展表外业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收益,提高资产报酬率,还有大量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
2、表外业务可以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拓宽业务领域。
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不但把业务范围从传统的资产业务扩展到表外业务,也把经营范围从信用业务发展到了各类非信用业务。
同时还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表外业务产品覆盖面窄。
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品种虽然在近几年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结算、汇兑、信用卡、代理收付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上,咨询、基金业务占比极低,远没有达到表外业务全面发展的局面。
(二)表外业务定价收费不合理。
商业银行表内与表外业务
表内外业务的发展趋势比较
表内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表内业务也在不断 演变。未来,表内业务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服 务,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随着科技的 发展,表内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趋势。
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表外业务的发展前景 非常广阔。未来,表外业务将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随着监管政策的逐 步放宽,表外业务的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
商业银行表内与表外业务
2023-11-11
目录
• 商业银行概述 • 商业银行表内业务 •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 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对比分析 • 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 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创新与发展趋势
01
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的定义与特点
商业银行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 标的金融企业。
内部控制与合 规管理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 和合规管理,确保表内外 业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通过完善内部流程、制度 和监督机制,降低操作风 险和其他违规行为的发生 概率。
风险管理技术 与方法
银行应不断引进和运用先 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 ,包括定量分析、模型验 证和压力测试等,以提高 对表内外业务风险的识别 、计量和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受到严格的监管,包括资本充足率 、流动性比率、杠杆率等指标的监控。同时,表内业务 还需要遵守一系列风险管理要求,如建立完善的风险管 理制度、定期进行压力测试等。
表外业务的监管要求
相比表内业务,表外业务的监管要求相对较低。但是, 表外业务同样需要遵守一定的风险管理要求,如风险限 额管理、合规操作等。此外,监管部门还对表外业务的 规模和种类进行限制,以避免对银行体系造成过大的风 险。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探索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创新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不仅为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也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防范金融风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同时,商业银行在创新中应更加注重风险管理,避免不良资产的形成。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创新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大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创新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中间业务的创新,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包括信贷业务、存款业务、投资业务等。
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融资渠道,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跨界经营,拓宽收入来源。
比如,一些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提供金融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同时,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也有很多机会。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提供非传统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
在表外业务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信托、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并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比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信托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信托计划,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和个性化的投资选择。
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保本型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理财方式。
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
财经纵横山东审计 2003.449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迅猛发展,其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60%左右,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的核心。
而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虽然表外业务有所发展,但由于观念、环境、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使表外业务没有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存贷款利率的大幅下调,商业银行的利差幅度越来越小,通过存贷款盈利的空间十分有限,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务创新、适应外部金融环境变化、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来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面临的问题(一)缺乏表外业务整体发展目标和规划。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原因,缺乏发展表外业务的意识,没有引起对表外业务的战略性重视,在经营上缺乏总体规划,在管理上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各表外业务之间、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协调和联动,导致表外业务成为表内业务的副业,阻碍了表外业务的发展。
(二)只停留于传统的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中间业务,如结算、代理、咨询等,以及少部分有风险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担保、信用签证、资信咨询、银行保函、承兑业务等。
1998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与广东发展银行进行了我国第一笔贷款出售业务,金额为1亿人民币。
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已进入贷款出售领域。
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资产公司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措施剥离和处理银行的不良贷款,开始进入资产证券化业务领域。
但表外业务的发展仍然存在起步晚、业务范围窄、品种少、创新不足的问题。
(三)规模小,利润贡献低。
西方商业银行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一般表外业务收入在银行收入中所占比例达40%-50%左右。
有的甚至达80%以上。
2000年末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为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不足4%,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仅为8.5%,这一比例仍然低于10%,传统的中间业务只有7%左右,有风险的表外业务不足1%。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产业财经 Industrial Finance28摘 要:伴随金融市场创新,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以及金融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国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经营风险加大、挑战攀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审慎开展该项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总结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稳健发展的风险策略建议。
关键词:表外业务;风险;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社会融资总体规模日益扩大,表外业务得到了显著进步。
银行表外业务蕴含的诸多风险日渐暴露,对其开展严格、审慎的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及风险特点进行剖析,提出该业务稳健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概况(一)表外业务规模持续攀升,增速有回落趋势根据央行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资料显示,2018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余额 338.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增速较去年下降 7.15%。
就总体规模而言,近年来表外业务量持续攀升,而从增速上看,呈现相对平稳且有下行趋势。
就业务结构而言,金融资产服务类业务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55%,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64.9%下降到了2018年的55.8%。
表1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规模与增速年份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余额分类增速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2016253.5219.0316.08164.6312.042017302.1118.3421.98186.0919.17%2018338.4220.6624.46188.812.0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二)表外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重头之戏目前,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与金融脱媒双重背景叠加下,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作用发挥日渐式微,金融市场融资格局正显著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规模超过表内业务,2016年前者相当于后者的109.16%(分母为法人口径资产),2017年这一数字为119.69%,2018年则达到了126.16%。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及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及发展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
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
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1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a.信用保函。
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
b.银行保函。
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
c.承兑业务。
d.备用信用证业务。
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
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
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 ̄70%;英国巴克莱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可抵补其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表外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与风险防范
有商业 银行定位 于业 务和 利润 的新 增长 点 , 是 , 但 与西方 发达 国家商 业 银行 相 比, 差距 还 是 十分 明 显 。根据人 民银 行 的 统 计 , 四大 国有 商 业 银 行 20 03年的收入 主要 还 是依靠 传 统 的 存贷 款 利差 ,
表膨 胀 , 以其 重 要 性 与 日俱 增 , 外 业 务 收 入 所 表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金 融 自 由化 背 景 在 下, 在生存 压 力 和 发 展需 要 的推 动 下 , 国际 上商
业 银行纷 纷 进 行调 整 , 目前 , 跨 国银 行 正 在 转 各
在银 行 总收 入 中所 占的 比重 越 来 越 大 , 美 国 、 像 日本 、 国的商业 银行 表 外业 务 收入 占全部 收 入 英
二 、 于 范 围 经 济 看 商 业 银 行 表 外 业 基 务 发 展 的 必 要 性 范 围经 济 ( cn mi f cp 、 产 业 组 织 E oo e o o e1 s S 是 理论 中的重 要 内容 之 一 。 是研 究 经 济 组 织 的生
各种类型的信用保证 、 代理等 , 票据发行便利 、 互
此 , 行 范 围经 济 可理解 为银 行 经 营 品种增 减 所 银
其 中 ,D 为 支 票 存 款 创 造 ( A 即支 票 存 款 增 加额)A ; B为 原 始 存 款 增 加 额 ; 示 活 期 存 款 r表 法定 准备金 率 ; e为超额 准 备金 率 ; 为 定期 存 款 r 法定 准备 金率 ;为定 期存 款 与支票 存 款 的 比率 ; t c为现 金 漏 水 率 ( c=现 金/ 票 存 款 ) 根 据 上 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一)前言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经营范围的扩大,表外业务将成为外国与我国商业银行比拼的新战场。
表外业务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目前成为其获利的主要途径,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后,以表外业务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出现了新的高潮,而表外业务方面的创新尤其明显,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表外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我国银行界的热点课题。
相比西方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在我国开始履行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之时,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直接交锋主要集中在表外业务。
这也意味着不论从商业银行拓宽利润渠道的角度,还是从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都应该加大力度开展表外业务创新。
因此,根据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及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策略,将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积极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西方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阐述,提出了业务拓展的策略步骤,并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即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或有资产类和或有负债类表外业务。
另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
简言之,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和金融中介服务业务1]。
本文所使用的表外业务概念是指广义表外业务。
二、我国发展表外业务的重要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开放了金融市场并广泛参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
2001年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2006年12月11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所有权、经营权的设立形式,包括所有制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
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经营的扩大,表外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比拼的新战场。
商业银行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要使利润最大,归根到底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增加收入,二是降低成本。
西方商业银行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业务创新,以谋求更大的利润。
表外业务成为80年代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目前成为其获利的主要途径,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也不断推出新的表外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我国银行界的热点课题。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起步较晚,在创新方面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也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所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表外业务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结构主要是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业务种类基本上集中在存贷款业务上,利息收入几乎是其经营收入的唯一来源。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利率变动越来越频繁,存贷款利差越来越小,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利差获利空间不断缩小,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就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获取最大收益。
发展表外业务能够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提高资产报酬率,还将为商业银行带来大量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各种表外业务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上赚取高额利润。
(二)发展表外业务,可以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拓宽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开拓表外业务,有利于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及信息资源,实现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不但把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从传统的资产业务扩展到了表外业务,而且更进一步把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从信用业务拓展到了各类非信用业务,并利用自身在信用业务中形成的良好信誉、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经验等优势,在新的业务经营领域中开辟并巩固自己的阵地2]。
(三)发展表外业务,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营利润由于表外业务基本上无需运用或较少运用自有资本,而且还可以放慢资产增长速度,因此可以避免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无需为这类活动及其风险提取相应的准备金或一定水平的资本额,所以具有降低经营成本的功效。
(四)发展表外业务能有效地转移或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利差和证券投资的收益,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证券投资,都是对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商业银行一方面面临着本金损失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利率、汇率波动等市场风险,通过开展表外业务,则可以避免、转移和分散上述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对转移或降低风险都有很好的作用,期货、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都具有转移价格风险的功能。
备用信用证、票据发行便利等工具则可以分散、转移信用风险。
(五)发展表外业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资产流动性很多表外业务都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可转让性,例如商业银行通过有追索权的贷款出售,可以将流动性差的贷款证券化,从而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加速银行资金的周转。
借助于表外业务,商业银行大大弥补了其资金缺口,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
(六)发展表外业务可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商业银行要想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就必须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发展表外业务正是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的有效途径。
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可以扩大银行的顾客群,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与客户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从而保证商业银行拥有不断扩大的市场占有率。
其次,发展表外业务也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包括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的规模。
商业银行通过开展表外业务,可以间接增加资产与负债规模,以手续费收入的形式扩大银行利润。
表外业务不仅通过增加商业银行利润为银行补充资本金提供了可能,而且因为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较低而只须对应较少的银行资本,所以开展表外业务、扩大表外业务规模是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
总之,发展表外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十分重要,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表外化将是国际商业银行经营的趋势,表外业务经营的成功与否已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然而,东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以及创新发展表外业务等各方面却具有很大的差别。
三、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对比(一)表外业务发展动因对比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内在动力,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
从内部动力看,理性的自我利益—利益最大化目标,以及满足金融监管的要求,即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无论是对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来说,都是共同动因。
但从外部环境来看,中西方商业银行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金融管制程度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相继制定的旨在限制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法律法规,在80年代之后就成了阻碍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严重桎梏。
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西方,各国监管当局纷纷放松管制,力图营造宽松的金融环境。
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一贯很保守的加拿大都纷纷效仿德国走上了混业经营的道路。
随着银行内部分工的逐渐消失,出现了银行经营业务多样化的局面,在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开始了表外业务的不断创新。
我国金融业目前还是奉行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这种严格的管制虽然能加大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阻碍了商业银行直接参与信托、证券、保险等业务,同时也使得商业银行没有直接感受到来自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竟争压力。
没有压力就很难有表外业务创新的动力,必然导致我国表外业务进展缓慢。
2、金融环境的差异表外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的最初产生是迫于当时剧烈动荡的金融环境。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浮动汇率制取代了维系全球近30年的固定汇率制。
汇率、利率的频繁波动,石油危机所造成的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元暴跌、股市暴跌、债务危机、财政赤字危机,使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受到了空前的猛烈冲击,使人们对未来金融的预期也变得扑朔迷离。
在传统的借短贷长的经营过程中,银行资金成本变动频繁,而收益却相对稳定或由于利差的缩小而变得相应减少,这使得银行通过存贷款获得预期利润的计划越来越难以实现。
这就迫使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表外业务就应运而生了。
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缺少发展表外业务的外部刺激。
利率市场化、资本帐户开放等问题迟迟没有解决,与利率、汇率波动相关的表外业务相应地缺乏市场基础,因此就没有开展此类表外业务的需求基础。
市场需求不足,使得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明显缺乏动力。
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商业银行也逐渐意识到金融环境的变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也在逐渐推出相应的表外业务产品3]。
3、科技和创新水平的差异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还得益于科技革命所提供的物资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彻底改变了金融业的传统操作方式,银行业务成本大幅降低。
数据处理电脑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资金转帐电子化为表外业务达到规模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加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银行有条件不断设计出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并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业务紧密联系起来,实现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极大地方便了金融交易。
西方商业银行的用人之道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它们始终会保持一支精干的研发团队,能够紧紧抓住市场需求的动向,不断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表外金融产品,而且每年都会从利润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研发资金,为表外业务深入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续力量保证。
相比之下,我国的科技水平明显落后,计算机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都不及西方国家。
商业银行中进行技术开发的人员和资金投入比例都很小,尤其是由于各银行几乎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表外业务部门,因而专业人才是相当匾乏的。
可是就在现有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的条件下,资源浪费却很严重。
例如信用卡业务,各家银行的银行卡各有一套系统,不仅是重复建设,而且也给持卡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